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GO非政府组织

NGO非政府组织

NGO非政府组织
NGO非政府组织

中国NGO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展望

杨晓娟2010171345

在当今中国,“NGO ”还不是一个被很多人知晓的名词。它的全称是“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也就是说,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使;NGO不是企业,不靠利润驱使。NGO的原动力是一种志愿精神。

NGO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于20世纪80 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时,NGO 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在这种意义上,人们把NGO称为与政府和企业相平行的“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或者将其组成的整体叫做“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三足鼎立”的社会。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各国对NGO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其叫法也不相同。例如西方一些国家称其为“第三世界”、“公民社会”等。而在我国由于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我国的文化习惯和历史因素,我们采用“民间组织”这个概念。而这也正隐喻了当下我国NGO生存现状。

事实上,NGO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它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基督教传统、人道主义传统和慈善传统。

基督教传统

早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教会在欧洲就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和其他几大宗教一样,基督教也教诲人们要行善、要有怜悯之心。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具有各种功能,例如传播农业技术,同时还是学习和艺术的中心,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分发救助物资。当进入了现代民族国家和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教会仍旧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发动当地的资源救助农村的穷人和患病者,还带头为工业革命造就的新兴城市人口提供一些以前没有的援助。而且,通过每周从信众中募款,教会确立了救济的传统。这是世俗的慈善机构经常性的捐献的重要的先例或者说是模版。

人道主义传统

1856年,在意大利索尔弗里诺镇(Solferino),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HenriDunant)亲眼目睹了法兰西和撒丁岛联军与奥地利军之间的激战。这是19世纪最血腥的战争之一,伤亡数千,其中很多伤员完全因为伤口得不到及时的包扎、大量失血而死。被血腥杀戮震惊之余,杜南积极组织当地居民将伤员抬下战场。此后,杜南做出了种种努力,希望现代战争人性化一些。他本人很富裕,社会关系相当广泛,还十分坚定。在他的努力下,国际红十字运动兴起,16个欧洲国家于1864年签署了《日内瓦公约》,承诺“允许医务工作者进入战场;允许医疗物品的供应;认可并尊重著名的白底红十字作为中立的象征”。实际上,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际法,而且完全出于个人的、非政府的想法和努力。《日内瓦公约》签署60年后国际联盟才告成立,90年后联合国才正式形成。亨利-杜南以公民个人的身份发起的这项活动标示着人道主义机构独立于政府和教会之外而成立的新时代。在接下去的150年里,涌现出了更多的此类机构,各机构的规模也稳步扩大。同样的,其他几个最知名的机构也是为了回应战争中的人道主义灾难而成立的。如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英国率先成立的紧急救助儿童基金(后来迅速发展成为救助儿童会国际联盟),向中东欧各国派遣志愿人员,派发救灾物资。

1937年,一位报道西班牙内战的英国记者创办了另外一个大型的儿童机构,国际计划(原名为“战争儿童培养计划”)。国际小母牛项目也是发源于这场战争的救助工作。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英国公民成立

了牛津救灾委员会,为希腊平民提供救助。后来,乐施会(获名于牛津救灾委员会当时使用的电报编码)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救助和发展网络之一。

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生在非洲尼日利亚东部比夫拉地区(Biafra)的战争促成了另一个领先的国际NGO--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成立,它的工作方式新颖、独特,不仅提供直接的援助,而且还表达自己的意见,吸引公众关注人道主义危机,谴责践踏人权的任何行为。

慈善传统

19世纪当工业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腾飞之时,一个新的企业家阶层开始积累财富,并很快超过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一些暴发的工业资本家捐出一部分个人财产创办了慈善性质的基金或基金会。尽管这类慈善行为在欧洲亦有发生,但是主要和美国联系在一起的。时至今日,全美国共有约6万5千家私人基金会,每年共计花掉3百亿美元。私人的拨款基金会通常不把自己视为“NGO”。“NGO”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之前,这些私人基金会就存在已久了,自认为是一个独特的慈善圈子。而美国这种慈善传统正是基于美国在成立是所倡导的互助与自助相结合的传统。

在对NGO整体有一个大概了解后,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NGO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发展历程、种类、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存在的问题。

发展历程

1949年以后,中国NGO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66年的初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出于政治吸纳的需要建立了青联、妇联、工商联、科协等大型的人民团体和大量学术性、文艺类社会团体;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8年的停滞期。这一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已成立的社团几乎停止了活动,也没有成立新的社团;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5年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求,社会团体大量涌现,特别是行业协会、基金会发展非常迅速;第四阶段从1995年至今。与前几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中国NGO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NGO在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发展中亦扮演了新的角色。

从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NGO的几个特点:我国最早NGO是政治需要的产物,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真正意义上的NGO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种类

根据诞生途径分类:“自上而下”的NGO和“自下而上”的NGO。前者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型、事业单位改革等,由政府部门主动组建甚至运作,挂靠在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用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分流人员等目的。因此,又称作“官办”NGO。后者是由公民基于社会需求发起,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称“草根”

NGO。

根据存在形式分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

根据作用分类:发展取向的NGO和其他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济、难民救援以及同人权相关的各类活动NGO。按照世界上一般的看法,非政府组织是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的、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非政府组织活动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乡村发展扶贫、教育、保护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扶持小企业、社区发展、合作社与信贷体系的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数量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在活动。鉴于当前国际社会已摒弃传统的发展概念,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的说法,上述领域里活动的非政府组织都可称之为发展取向的非政府组织,即它们都致力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发展取向的非政府组织构成了非政府组织世界的主体。

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NGO与政府:从NGO的产生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为弥补政府和企业的不足而产生的,它与政府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我们都知道,在社会服务的层面,有许许多多的细碎工作需要执行。在

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背景下,政府通常只是作为一个资源调配的中心,许多具体的执行工作,政府部门因为人手有限,并不直接参与。因此,政府通过外包或者购买NGO的服务来由NGO完成这些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为NGO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空间,获得了全新的,而且潜力非常巨大的获取资源的渠道,最终实现双赢。另外,对于一些NGO组织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活动,如扶贫、环保等,政府也应该给予鼓励和帮助。

但在现实情况中,我国民间组织与政府却总体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实际上NGO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可以提供社会服务,这种功能政府是欢迎的。还有一方面NGO也是一种集体行动的方式,它往往会挑战政府的权威,而这个政府就不太喜欢。所以政府对NGO往往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因此它采取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政策。但这个政策有一个度的问题。比如过去我国政府或者新一届的政府,往往责任感是比较强的,很多社会问题都大包大揽,这样不会给NGO留出更多发展空间。因此,NGO能否与政府协调发展,关键看政府如何定位自己的责任以及政治上的开放性。总的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NGO的开放程度逐渐加大,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很大差距。

NGO与企业:我们知道企业作为社会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赢利外,还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体现在行动上一般有进行一些项目建设如建立希望小学等或者赞助NGO。对于社会责任项目建设,由于企业对其执行和监督捉襟见肘,因此它就会将该项目交给专业NGO处理,而其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为NGO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另外,对于赞助NGO,双方应该是一种自愿的、相互独立的关系。但在现实运作过程中,双方并不是独立的。例如,许多NGO接受企业的赞助,这样他们就不会做损害企业利润的事,而当民众利益和企业冲突的时候,它们就缩回去,不会站在公民社会的立场据理力争。而这种做法是与其宗旨想违背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中国的NGO 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社会团体呈现出空前的增长势头;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认同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大的空间。据统计,到1998年底,中国的NGO 大约有87万个,日益成为促进中国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但相较于西方成熟的公民社会,目前中国绝大多数NGO 尚处于“婴儿期”,其生存和发展受到来自体制内外的多重制约。专门从事民间发展研究的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曾说过“中国NGO 从成立到发育再到壮大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存在障碍”。因此,它尤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下面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来了解我国民间组织所遇的障碍。

一、法规、政策的滞后(外因)

1、注册难其中包括三个门槛:⑴要求有一个“主管部门”。目前,我国对民间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其登记注册主要依据三个国务院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其中规定;登记注册管理由各级民政部门来管,而日常性事务由业务主管单位来管。再成立登记时,发起人必须要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有人形象地把找主管单位叫做“找婆婆”,而且法律对“婆婆”的资格要求很高:必须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一个全国性的NGO ,得找一个国家部委级的“婆婆”,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双重管理体制的设置,使许多没有官方背景的草根非赢利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不能获得登记。

⑵《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还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被誉为京城四大绿党之一的“绿家园”志愿者代表汪永晨告诉记者,“从1996年成立至今,绿家园还没能登记注册。其实不止我们绿家园,很多环保机构都没有一个合法的社团身份,因为北京地区有一家官办的…中国环境工作者协会?先注册了,所以其他同类的环保组织就不能再注册了。”

⑶对注册资金的要求:根据《社会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成立一个全国性社团至少需要10万元资金,而地方性的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则需要3万元以上的资金。“要注册,需要很多钱,没钱就不能注册;而不解决注册问题,就没有人敢把钱捐助给你。”一位学者一语道出了很多NGO 在注册和资金上的两难。另外,由于基金会是一个重要的筹款方,其运营着一大笔资金,因此,在《基金会管理条例》中,我国对基金会注册提出了更高门槛。比如“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而这正是一些人选择在国外注册基金会的主要原因。

正是这三个门槛,使得我国大部分民间组织难以获得合法身份,因此,很多NGO 要么借道工商做“商户”,要么暗渡陈仓做“黑户”,这样就使得我国民间组织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2、筹资困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 研究中心的《中国NGO 研究——以个案为中心(2001)》调查报告显示,几乎90%以上的中国NGO 每年支出额在50万元以下,只有不到2%的NGO 每年支出规模在100万以上。“草根层的民间组织都存在资金问题,”环保NGO “自然之友”的张继莲说,“我们做项目的钱是专款专用,根据做的项目的多少,每年筹资大概只有四五十万,多的时候七八十万。但是对组织的后勤支持这一块,谁都不愿意掏钱,很多时候都是靠志愿者的热情自力更生解决问题。”

和一年筹资将近9000万港元的香港乐施会相比,“自然之友”的年收入可谓极少,然而这在整个大陆地区却已可列为高收入。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 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名为《中国NGO 研究——以个案为中心(2001)》调查报告显示,几乎90%以上的中国NGO每年支出额在50万元以下,只有不到2%的NGO 每年支出规模在100万以上。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出中国NGO 整体在经济上的拮据不堪。

“草根组织都没有政府拨款,我们的钱主要是向一些外国基金会申请,福特基金会资助过我们一些项目,”“绿家园志愿者”代表汪永晨说,“还有一些环保教育的项目,比如生态旅游,都是算好了各种费用,由参加的志愿者自己付,没有一点盈利。”

同样,“自然之友”的项目经费主要也来自国外机构,“现在就有两家德国的基金会捐助我们做一些项目。”张继莲介绍说。

但在经济、文化、资讯欠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国际筹资渠道就很难找到了。位于石家庄的女性公益热线“心灵绿洲”创办人李婷提起此事满腹苦衷:“我们的热线在河北影响很大,从管理到运作都是非常正规的,就是缺资金,苦苦撑了三年,现在已经很难再走下去了。”她说,“要是在北京,情况会截然不同,因为有很多大使馆,有很多关心公益的机构,而且信息非常快,但是在石家庄,就不行。”

寻求国际社会的资助,并不是追赶时尚,而是基于现实的无奈。“争取国内资助要比国外难得多,我们的资金几乎100%是海外资助,20个捐助人中有芬兰、日本和德国等政府,也有民间组织和联合国发展署等等,”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说,“在国内,个人捐款并没有一定的减税制度来鼓励,而在国外,你可以拿着有关证明在申报税方面给你减税。”他个人在1998年长江水灾期间,曾在五个不同场合捐出上千元捐款,但是没有得到一张正规的收据,也没有从税务部门得到一分钱免税。“我国有捐赠法但是很含糊,在实际操作中就算你拿着个人捐助的证明,税务也不承认。”

公众捐赠是很多NGO 重要的收入来源,比如香港乐施会在2000年的收入中,香港公众的捐款达7956万港币,占总收入的83.2%。而根据《中国NGO 研究——以个案为中心(2001)》,1998年我国NGO 的收入中包括会费、企业和个人的公众捐助平均不超过30%。

199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公益事业捐赠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对NGO 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捐赠予以鼓励,规定公司、企业、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境外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盈利事业单位捐赠的物资,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但

民政部法规办公室吴明主任认为,“税收方面这些规定还很不够,比如企业所得税对捐赠有免税的规定,实际上不管捐多少,只能免应纳税款的3%。比如你收入100万,哪怕你捐了50万,也只能免3万的税。”

“中国的NGO 要使之壮大,一个关键问题是筹资渠道的畅通,要考虑一些税收改革,尤其是对捐助的企业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这对于中国NGO 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AnthonySaich 说。

3、自治之难NGO 的独立性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一,是否有社会公信度;第二,机构管理是不是自治的,能否独立决策;第三,财务是否独立。对于官办NGO在这三个方面都处于尴尬境地。

“我现在作任何决定,先得想到向妇联请示汇报,”丰台区利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的创办人肖培琳说,“在创办学校的时候,妇联对我很支持,贷款给我,还租给我一个地方。后来学校发展起来了,来的孩子也多了,我另外看中了一块地方,面积大,环境也好,租金也便宜,但向上面一请示,不同意,我只能放弃。”肖培琳的弱智儿童学校与妇联的关系正是当前NGO 与主管单位微妙关系的一个缩影。她的这种矛盾的心态,折射出中国NGO 在历史和现实中与政府解不开的千千结。在西方国家,NGO 和政府没有直接关系,有的NGO 可以接受一些政府委托的项目,有的可以接受政府的一些补助。但这些组织的内部活动,只要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即使是反对政府的有关政策,政府也不得加以任何干预。

而像GONGO 这一类自上而下的社会组织,其内部已经相当地行政化。且不说来自政府的干预,于其自身在管理体制、行为方式等许多方面,依然承继着政府行政体系的一套。比如工商联、消协等行业管理协会,都有一定的编制并享有一定的级别,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其主要领导人享受干部待遇。由于这些特性,这些GONGO 要淡化其政府背景,转变成真正的NGO ,往往更需要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简称“民促会”)是一个典型。说起民促会现在的独立和自治,秘书长黄浩明十分肯定,“我认为要讲独立性,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一,是否有社会公信度,对社会承担的事务能不能得到广泛的信任;第二,机构管理是不是自治的,有没有一个完备的决策机制,能否独立决策,会不会受捐助人及其他外界机构的影响;第三,财务是否独立。”

黄浩明认为,以此三方面来衡量,民促会堪称“独立”;而实现这一独立的过程,民促会用了六年时间。1987年,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成立国际民间组织联络处(简称“民间处”),这就是民促会的前身,现在民促会的人员基本上都来自民间处,其职能也是从民间处剥离出来的。1992年外经贸部批准成立民促会,理事长由交流中心的主任兼任。1993年民促会正式登记,但是与民间处仍然是“一个实体、两块牌子”,双轨运行,财务上虽然分设两个账号,但是没有独立核算。在决策上也不可避免地沿用领导负责制,理事会等决策机构也只是形同虚设。直到1998年底民间处的全部职能下放给民促会,独立核算,民促会才迈出了彻底民间化的一步。

黄浩明秘书长强调说:“自治还要靠艰苦的长期的公信力的建设。拿一件小事情来说,每年我们要接待几百个外国人,如果来一个就去北京饭店,恐怕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了。通常我们都只是去吃面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来了人,都是吃面条,这样所有的捐助者都会放心,他拿来的钱不是给吃掉了。”

至于自下而上的草根组织,从一开始便和政府无甚瓜葛,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们已经享有相当程度的自治。但是它们也存在另一个方向的问题:大量的草根NGO 处于不登记或转登记(工商登记)的状态。

这种状况使一些学者对于它们自治的稳定和健康产生了忧虑。“中国不登记的NGO 的数量要远远地大于注册了的NGO ,大量的非法组织因此而存在,而且非常活跃,实际上政府已经很难加以控制。这种控制与反控制对NGO 的发展来讲是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对于政府的管理来讲,也很难有效。”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说。

二、自身建设问题(内因)

1、民间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能力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任何存在都会有有形和无形两种效应。NGO的专项职能大体上相合于有形的部分,固然是主要职责所在,但对于NGO所独到的精神必然产生的对从公民到政府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体产生的精神影响、文化影响和规则影响,之子能同样需要极积地加以注意和发挥。那么,什么是NGO的精神呢?NGO不是政府,不能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基本不靠利益驱动,尤其是不靠经济利益驱动。那么NGO的原动力是什么?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公共意识、关怀意识(利他精神,以及可能基于某种神圣启示)、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当然还有一定的个人偏好(自由、自愿、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基础之上的自觉努力。NGO的志愿性不仅仅体现在它的主要推动者是志愿的,它的一般性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本质上也是志愿的,它在一切资源动员上基本都是志愿的,这正是NGO独特的生命力和独特价值所在。由于NGO本质上必须是志愿的,决定了它在组织上必须自治的,成员间(推动者、参与者、支持者)的关系基本是平等的和相互信任的,它的体系基本是开放的,它的运作需要是公开、透明和规范的,同时还需要是高效和具有创新性的。这一切因素构成了NGO 的精神体系,其核心是基于自由主义的公民精神和基于灵魂关怀的宗教精神,而志愿精神则是其表现。可以说,NGO是现代文明精神的最好的体现者。

一个NGO运作的成功与否,固然取决于组织者的领导能力、资源动员能力和环境机缘等多方面因素,但是如果不能真正遵循和发挥NGO精神的NGO,一定是不可能取得能够持续发展的成功和效果的,甚至成为变态NGO。而越优秀的NGO,必是对NGO精神发挥越充分的NGO。

但目前我国民间组织在其自身状况方面问题。例如:领导人的确立、运作的公开程度、工作效率、对待志愿者的态度、处理其专职职能与精神体认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2、各组织之间没有织成一张网。

各NGO之间的一个理想关系是既相互竞争又能实现之间的资源共享。尤其在面对一些大的灾难时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发挥各自的专长,最终将灾难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但是,我国目前各个民间组织在这个方面做的还很不足。例如,在日常运作中,由于各个民间组织的影响力以及所在的地区不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处在大城市且影响力比较大的民间组织其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而与此相反,对于一些处在偏远的或规模比较小的民间组织往往会因为筹资困难而时刻面临着解散。假若各组织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相信这种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另外,当面对一些大的灾难时,由于各组织之间的关系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例如,面对地震灾难,日本NGO与中国的民间组织具有不同的反应。“有条不紊”是震后日本NGO的真实写照。而“一拥而上”则是我国民间组织的真实反映。

未来展望

在对我国民间组织的现状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后,我们知道,与西方国家的NGO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相信经过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我国民间组织一定会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级。

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综述及比较研究

课程论文 课题: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综述及比较研究 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 学号: 113115001132 姓名:赵丽莎 任课老师:马蕾 点评: 成绩:

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综述及比较研究 赵丽莎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摘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管理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美 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和日本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和比较研究,有利于借鉴其发展经验,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更好的管理和发展。 本文从各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概述、社会作用、管理体制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几 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总结了近年来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管理;发展 1.外国非政府组织的概述 1.1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思想库”等独立研究机构。一般指独立与政府和企业(甚至是大学)之外,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机构。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的美国。据统计,二战爆发前,全美仅有20个左右的思想库,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600个之多。其涵盖范围也从战略、军事、国际关系的研究扩展到了当代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其典型代表为:美国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二是基金会。美国基金会中心对“基金会”的定义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有资金(通常来自单一的个人、家庭或公司)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其创办目的是支持货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动以服务于公共福利,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其他非营利机构的赞助。三是社会基层组织。该组织种类繁多、涵盖面相当广,一般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卫生保健组织、健康研究组织、教育研究组织、社会运动组织、艺术和文化组织、互助性组织等等。美国大概有33万个社会服务组织。他们获得政府、基金会、公司和个人的广泛支持,美国政府的资助占社会服务组织收入60%。 在英国,官方和大众媒体较少使用“非政府组织(NGO)”这个术语,使用最多的是“慈善组织(Charity Organization)”,其次是“志愿和社区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再次是非营利组织。主要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除了包括民间公益性组织以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互益性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而慈善组织则主要强调公益性的一面。非营利组织的涵盖面广,只要“不是家庭,不是企业,也不是政府的一部分,都可以纳入其中”。“志愿和社区组织”一词是近些年,特别是1994年以来官方文件中通用的提法,其范围略小于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是指从事公益活动且在慈善委员会登记的组织,它是英国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慈善组织是慈善组织的核心。 德国的非政府组织简单来说可以社团和财团两大类型。其中社团在德国的非政府组织中数量最多。严格的意义上,依据非政府组织的产生、资金来源和成员结构三项标准有不同的划分。非政府组织依其非政府程度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真正的非政府组织,他们是非政府组织的最初形态。其产生源于公民社会的倡议,没有政府的推动,成员仅是个人。资金来源只有个人捐助和成员会费,不依赖公共资金,一些组织甚至根本拒绝公共资金;另一种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的偏离组织,他们依赖于政府,资金大部分、甚至全部来自于公共资金。 法国根据法律规定,社团基本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注册社团和不注册社团。1901年的法律没有规定社团必须到市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但是只有注册的社团,才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法人的身份从事活动,购买、持有和管理财产(例如社团的场馆或者银行户头)。二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摘要:面临我国强大的公民社会领域的崛起和公民自治意识的觉醒,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阻碍了民主化发展的进程。迫切需要科学的非政府组织理论指导,通过比较中西方的发展差异,积极借鉴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理论体系,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民的自治意识逐渐觉醒,民主化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各种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并广泛参与社会各领域的活动,试图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过程,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公众参与力量,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民主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我国的民主建设。通过比较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差异中看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我们应积极吸收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指导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1、比较中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上社会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已经申请到了联合国理事会的咨商地位,它们不仅对联合国决议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球事物的各个方面都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扮演着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无法替代的拾遗补缺和社会监督的双重职能。当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追求和平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无法摆脱世界的整体的和平和发展,而全球所有新生事物的演变发展无不会在开放的中国有所反映。社会组织问题也不例外。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的集权政治体系提出重大的挑战。通过比较中西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不足之处,积极借鉴国外有关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指导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进程。 2、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差异 2.1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公民自治思想由来已久,早期韦伯、洛克、托克维尔、黑格尔等关于国家与社会理论研究的杰出贡献都奠定了公民社会发展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基督教提倡的人文关怀和献身精神深刻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更多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在理论思想的指引,基层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股第三方力量,代表广泛的基层民众的利益,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西方的公民社会不断成熟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福利国家危机,凸显政府对公共需求的软弱无力,政府失灵的影响不断扩大,迫切需要除市场力量外的社会力量的帮助,弥补不足,公民社会有了更大空间的发展,资产阶级造就了颇具规模的

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行管0901 张蓬勃1091390108 摘要:现代社会文明应该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三大社会层面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学者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性质、价值及存在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并对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 一、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和其他领域一样,对非政府组织定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观点,而且非政府组织作为方兴未艾的事物,国内外各个阶层主体都有自己的看法,客观上也加大了定义的难度。 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非政府、非营利,为了民间公益事业,在开发、人权、环境、难民救济等领域活动的组织”(1)。 徐崇温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以非营利为目的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涵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扶贫、环保、弱势群体保护等许多方面…..非政府

组织最初是指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后来发达国家中以促进第三世界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发展中国家中以促进第三世界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发展中国家中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也被包括进去。” (2)陈晓春教授则将非政府组织界定为“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提供准公共产品的独立部门” (3)金家厚则给出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定位取向:作为社会主体,功能上承接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发展时序上代表着社会领域的改革;作为社会管理过程,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组织沟通协调参与决策等作用;作为社会管理监督系统,为民众监督提供有效渠道。 (4)还有的学者按照内涵和外延将非政府组织界定为广义、狭义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种定义(5)。归纳而言,国内比较流行直接界定法,主要是从法律维度上、“结构—运作”上、从形成发展的目的与功能上、与资金来源上界定。 二、非政府组织的性质 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学界的观点比较一致,主要体现在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盈利性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自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等方面。 姚福喜总结了非政府组织的七大特征:1 .组织性(formal organization),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 2 .民间性(nongovernmental),又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主要和突出问题如下: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不平衡 从绝对数量和组织规模上看,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不仅远少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较大。如中国每万人拥有非政府组织数量仅2.1个,这些年虽然一些地方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培育工作。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非政府组织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我国目前现有的非政府组织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和大中城市中,而广人的内地和乡镇仍是社会组织的稀疏地带,非政府组织力量比较弱小。发展呈现出严重的不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2019尔雅答案

1.1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 1 非典期间,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公共治理措施?()B ?A、发放口罩 ?B、禁止人员流动、到北京人员进行隔离等 ?C、公布疫情 ?D、招募医师 2 非典期间,公共治理的主体有哪些?()ABC ?A、政府 ?B、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公益机构 3

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物方式的总和。()√ 1.2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 1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作者是谁?()B ?A、柯南道尔 ?B、帕金森 ?C、亚当斯密 ?D、曼昆 2 非政府组织是()的需要。ABCD ?A、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B、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C、完善社会自律机制的有效手段 ?D、是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3 我国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包括?()ABCD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4 帕金森定律说明政府机构往往演变得臃肿低效,故非政府组织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1.3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1 狭义的社会组织不包括()。C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基金会 2 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们称之为()。B ?A、免税组织

?B、基金会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3 志愿组织有哪些类别?()ABD ?A、组织志愿性 ?B、服务志愿性 ?C、有偿服务性 ?D、活动志愿性 4 社会团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5 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解决人的基本生存,公益组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4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与分类 1

中国非政府组织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加,被看作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新兴组织。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非政府组织(NGO)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则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都称为非政府组织。 就业,经济与志愿服务的贡献是衡量非政府部门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与问题: 1.中国非政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是初具规模。截止2004年底,中国各类民间组织28.9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5.3万多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多个,基金会936个。主要种类有:扶贫、支教、社会(社区)、三农、环保、医疗卫生及行业协会等。2002年,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总支出大约为865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704%。中国非政府部门的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不仅远远地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非政府组织相比较下少于发达国家,这也与中国对非政府组织成立的要求很高有关,并且只对少部分非政府组织全额免税,这无异于阻碍了中国非政府主组织的发展。 2.就业规模 根据调查报告估算,2002年中国非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了275万全职就业机会,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0.36%,相当于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7.4%。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非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促进了就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非政府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所占全国工作岗位的比重很小,没有充分发挥非政府部门存进就业的作用,中国非政府部门在提供就业方面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中国非政府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占经济活动的比重达到36国平均水平4.4%的话(20实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中心的推动下,全球450多位学者联合起来在数是个个国家开展了非政府部门的国际比较项目),那么中国的非政府部门将能够提供3316万就业岗位。不仅可以吸纳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人员也可以吸纳大量农村人员,促进中国的城市化。 3.近年来,中国社会对于非营利性质的志愿者活动热情越来越高,这在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在后表现的很明显。中国非政府部门的志愿者所占的全职就业量占整个政府部门全职就业量的3.13%,远远低于36国的平均水平38.4%。这反映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严重缺乏志愿者,也反映了中国的志愿服务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 二.解决方案 1.政府适当降低对非政府组织成立的要求,当非政府组织增多时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社会捐款,调动更多的资源。政府要给更多的具有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减免税收以促进其发展。尽管公众对于非营利机构的作用越来越了解,我们仍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它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

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十多年来,国内应环境问题而建立的环境NGO也发展较快,走过了兴起、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现在主要有下列四类: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境NGO,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学生环境社团及其联合体,国际环境NGO驻大陆机构。这些环境NGO都很活跃,在短短的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环境NGO人才、资金匮乏,规模小,国际交流少,整体能力较差。且国内相关的NGO管理制度有较大缺陷,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环境NGO在环境保护上作用的发挥。针对当前问题,我国环境NGO在以后的发挥过程中,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公众的合作,增加互动,整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高效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NGO, 合作, 现状, 未来发展

浅谈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鉴于此,以及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也以“绿色”为其主题。“限塑令”也得以推行。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企业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节能减排”、提高单位能耗产出的运动,环境问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能有今天局面,中国的环境NGO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 1.中国环境NGO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致力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的NGO都称为环境NGO。与其他NGO一样,它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宗教性等共同特征以及其独有的环境公益性的特征。我国环境NGO分四种类型。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境NGO,如中华环境联合会、中华环境基金会等;二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如“自然之友”、“地球村”、以非营利方式从事环境活动的其他民间机构等;三是学生环境社团及其联合体,包括学校内部的环境社团、多个学校环境社团联合体等;四是国际环境NGO驻大陆机构。 相较国外的环境NGO,我国环境NGO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时期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1发展历史 我国环保N G O发展至今可分三个阶段:1978-1994年的诞生和兴起阶段;1995~2002年的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乃至未来某个时期的壮大阶段1973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与发展。1978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这是最早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我国第一个环境NGO。1991年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注册成立,1994年梁从诫在北京创立“自然之友”后,我国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组织相继成立。这一时期是中国环境民间组织诞生和兴起阶段。1995年,环保民间组织发起保护滇金丝猴和藏羚羊行动,迎来了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第一次高潮。1999年,“北京地球村”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成功进行了绿色社区试点工作,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开始进入城市、走进社区,把环保工作向基层延伸,逐步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接受。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走向发展阶段。2003年和2005年的“怒江水电争鸣”和“26度空调”行动,多家环保民间组织开始联合起来,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状况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状况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定上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笔者从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影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门槛过高,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法律状况 非政府组织,即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中文直译,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对产生公认的概念,但为较多人所接受的概念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支援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除了“非政府组织”外,国内还通常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名称称呼此类组织。本文为了行文流畅,上述概念都有所提及,但是所指的内涵都是一致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所从事和涉及的行业也日渐广阔。但是这些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所暴露的缺陷和政府管理上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存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上存在缺陷。其二则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内部制度的不完善。 一、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现状 众所周知,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非政府组织被涵盖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下。可是目前,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相当凌乱,这些法律法规分别存在于一般性的法律和一些特别性的法规中。 (一)一般性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1.我国《宪法》第35条是关于公民有自由结社的权利的规定。 2.《民法通则》第50条提及了 社会团体法人的民事法律地位。3.行政法的相关规范,主要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各种行业的管理条例。4.在地方性法规中,各地均有对社会团体的规定。例如《广州市社会团体管理登记办法》、《湖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等。 (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部门法律 在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中,目前仅《红十字会》和《工会法》。但是相关法律亦有所规定。例如《律师法》、《体育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的部门规章包括《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等。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主导,以根据各行业、各地方不同情况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辅助的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基本涉及了非政府组织从设立、变更到注销的运行过程和日常的人事、财务管理、税收管理方面的事项。应当说,尽管有些地区尚缺乏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但是从总体情况上看,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二、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立法中的问题 (一)非政府组织设立的门槛过高 1.双重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对于非政府组织,我国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NGO的管理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行使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权。这一制度在《社会团体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

4 CHINA STATISTICS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民间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普通民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平台,而且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渠道。 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一般概念 非政府组织,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以外的组织,但目前国际社会对此尚没有公认的定义。按照多数学者们的观点,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国家和政府力量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学会等,一般限于非商业化的、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群体。当然,不同国家对非政府组织范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法律上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范围不尽相同。 对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国内外不同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使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出发,给出了非政府组织的五大评定标准,即组织性、 民间性(或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他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民间自发的产物,而且必须以慈善募捐或会员会费为资金来源,是社会选择而非政府发动。综合各类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非政府组织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①组织性。有正式的机构,有成文的章程、制度和固定的工作人员等。 ②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不得将组织资产以任何方式转为私人财产。 ③非政府性。它是独立自主的、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或受其支配。 ④公共性。它不谋取私利,具有实现共同利益的目标取向。 ⑤志愿性。志愿者和社会的捐赠是它们重要的资金来源,具有较强的公开性、透明度和互助性。 ⑥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它不是党派组织,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不是宗教组织,不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非政 府组织大致可以采用两种标准划分。一种是根据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分为官方非政府组织和民间非政府组织。官方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一是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行使政府职能;二是其工作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并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目前近1700个全国性社会团体中,使用行政或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拨款的约有200个,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民间非政府组织的特点是其人员、资金等不受政府的制约,但其中部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由有关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另一种是根据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情况,分为已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和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已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在农村广泛存在的农业技术经济互助性组织和在一些单位内部存在的不需要登记的组织(有专家估计全国大约有300万个这种类型的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官方非政府组织的基层组织,如基层工会、基层妇女委员会等,更多地具有非 我国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基本问题研究综述

非政府组织 基本问题研究综述 孙静 [摘要]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非政府组织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如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分类问题,非政府组织兴起的原因,非政府组织的理论来源等等。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整理与回答,有助于进一步将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概念框架;兴起;理论来源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6)02-0071-04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非政府组织,英文为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s。非政府组织并非某一个特定组织,而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第三体系或第三部门(相对于第一部门的政府和第二部门的营利部门而言)。按照《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推定的含义,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援助机构、青年团体、宗教组织、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等。[1] 实际上,非政府组织这一社会体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同一国家内,有着不同的称谓,但学界在使用这一概念时,除强调其与政府的相对关系以外,又暗涵着一些特定的判断,因而使得这一概念在研究中具有了可操作性。这些判断基本是针对“非政府组织”的某一方面特征而言的,因而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非政府组织”概念又与另一些相关概念具有连带性和替代性的关系。[2]一般来说,在研究中,学者是将这些概念不加区分地使用的。如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民间组织、社团、非国家部门等等;有的学者甚至将这一体系称为“公民社会”[3]。科特将非政府组织分成4个主要的类别:志愿组织、承包公共服务组织、民众组织、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4]在中国,官方一般将非政府组织称为民间组织。 尽管弄清非政府组织与其他相近概念的区别是很困难的,学者们在研究中还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NGO与NPO:有学者指出NGO属于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它的收入用于它所关注的公益事业,是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是一个比NPO窄的多的概念。中国的NPO可以可分为政府举办与民办两类,所以它比NGO的范围要宽泛些。[5]NGO与社会中介组织:有的时候人们也用“社会中介组织”来称呼非政府组织,不过非政府组织跟中介组织不能划等号。因为非政府组织也是中介组织,但有些中介组织如市场中介组织严格来说仍属于营利性组织的范畴。而非政府组织必须是非营利性的中介组织。所以,用“社会中介组织”来区别。[6] NGO与人民团体:在当代非政府组织的文献中,非政府组织与人民团体不同。人民团体包括地方上的社区协会和合作社,农民协会和工会,但是不包括其他职业或商业协会。人民团体通常被认为是亚类型的非政府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国外学者的认识。根据美国莱斯特?萨拉蒙教授的观点,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性,即这些机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二是私有性,即这些机构都在制度上与国家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这些机构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四是自治性,即这些机构都基本上是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五是志愿性,即这些机构的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71 ??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与发展 赵文杰 摘要: 非政府组织,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十分准确的结论,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合法性、非政党性等特征以及社会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社会组织。它又被称作“第三部门”、“非营利部门”、“利他部门”。在中国,广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中的事业单位、不登记和免登记的社会团体、单位内部活动组织、未获得登记或以其他形式登记的草根民间组织以及由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登记管理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现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不断涌现,它的产生反应了二战后世界各国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有所提高,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政府职能失灵的一种修补。进入20世纪80年代,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快的发展,以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专业化的服务方向在全球经济、社会、环保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场合,非政府组织已被列为与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国家体系并列的第三体系,即非政府组织体系。就像美国非政府组织研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所说:“我们是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与国外许多成熟的非政府组织相比,中国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中国非政府组织也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了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对于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缓解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发展、社会 1,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的“全能国家”体制被打破,社会多元力量不断生成并开始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1998年新修订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民政部门对非政府组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工作,到1998年底,全国社会团体数量由1996年前的20万个减至16. 5万个。这次整顿虽然是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减少,但是也提高了非政府组织的质量,一些宗旨类似的组织在合并后实力也得到提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共有28.9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5.3万个(中央级社团1673个,省级社团2056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个(中央级单位24个,省级单位4868个);基金会892个,(中央级基金会84个)。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教育、卫生、扶贫、帮助弱势群体(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等各个领域。

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70分试题)

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70分试题)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于()成立,主要靠美国国会和美 国政府拨款从事活动。 A.20世纪6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初 2. 英国成立“废除奴隶贸易协会”是在哪一年? A.1787年 B.1788年 C.1789年 D.1790年 3.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绿色和平组织是著名的世界环保组织,()进入中国大 陆。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4. 下列哪项是全球性的单一功能组织? A.大赦国际 B.国际红十字会 C.世界宣明会 D.亚洲动物基金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成员组织? A.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 B.世界劳工联合会 C.世界工会联合会 D.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2.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哪些? A.正规型 B.非政治性 C.非宗教性 D.非营利性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尽管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 但总体来看,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增长数量、分布地域、多样性、内部组织、作用范围和稳定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正确 错误 2.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可以是个人,也 可以是公司或其他组织。 正确 错误 3.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展至今,项目领域已由大熊猫保护扩 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领域。 正确 错误 4. 杨青副研究员指出,主权国家体系的确立是国际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前提。 正确 错误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角色及发展 余萍萍10行管05号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仅凭政府组织已不能够很好的处理社会问题,非政府组织随之发展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功能、角色的分析来展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角色、和谐 非政府组织是民间社会自发形成的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组织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具备以下五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一、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1、非政府组织可以代表民众直接参与公共管理,推动政治 民主化,促进行政伦理建设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民意,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是公益性的,代表人民的利益。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可以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完善行政伦理的发展。 2、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不足,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伦理的发展。 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总是以主流民众、以大多数人的

利益为出发点,覆盖面有限。事实上,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时某项政策的出台会损害到少数人的利益,特别是某些弱势群体和社会边缘性群体的利益。非政府组织就是关注这些群体,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3、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伦理的发展。 市场的利润原则、功利原则,又极易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的经济腐败、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经济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一方面要靠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调整和治理,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来解决。非政府组织可以利用其多样化的手段和灵活的机制,以市场为向导,合理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为民众和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伦理的发展。 4、非政府组织可以调整国家民族关系,促进国际社会和平、正义、人道主义等国际伦理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全球伦理的价值诉求,是全人类公共利益的表现。国际间的非政府组织由于范围广泛,人员众多,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组织机构和活动方式灵活机动,触觉敏锐,反应迅速,故而在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和制度创新、促进人类和平和全球共同利益发展方面,具有政府组织不可替代的重要伦理作用。在全球领域,非政府组织能够帮助建立国际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可以作为民间组织开展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

非政府组织的若干法律问题

「内容提要」非政府组织(NGO)近年来蓬勃发展,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人道救援等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政府管理相互配合,起到拾遗补缺的功能。因此,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此相关涉的行政法学的研究范围、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划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依法适度监管和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制等问题,需予以关注并研究。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行政法,法律规制 非政府组织(NGO,即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意指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一般并不包括企业。与其大体相同的称谓还有非营利组织(NPO,即Non-Profitable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虽然界定的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同具有强制力的政府的区别,后者侧重于同非公益企业的区别,但是范围大体相同。此外,如果将政府组织认为是第一部门(公共部门),企业是第二部门(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或者非营利组织其实也就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所谓“第三部门”,还有的将其称为“民间组织”。根据通用的标准,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有六个特性,即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在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社会福利、计划生育、慈善事业、信息提供、社区服务、特殊人群的教育、老年人照顾、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等多项社会管理职能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截止2002年底,全国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已达13.3根据我国民政部的统计, 万个,基金会126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1万个,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1]另外,中国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或不愿受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而采取了工商注册的形式,名义上是公司、企业,实质上是非政府组织,如果将这些“草根组织”也计算在内的话,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 在大陆法系中,将私法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类,其中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也就是我们所讲的非政府组织。而在英美法系没有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划分,非政府组织可以是非营利公司,也可以是协会,还可能是公益信托(Trust)。相比较而言,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和界定非常不统一,缺乏明确一致的标准,因而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可考虑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注: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25日。)包括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备案,领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各类社会团体;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包括:1)学术性社团:各类学会、研究会等;2)专业性社团:各类从事专业业务的促进会等;3)联合性社团:各类联合会、联谊会(同学会、校友会)等;4)其他群众团体:工会、共青团等。 非政府组织的具体范围在各国有不同的理解,我国一般将三类组织,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列为非政府组织,而事业单位是否是非政府组织则存在分歧。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独立性差、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监管缺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政府的对其的规范化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问题;对策 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一般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而赢得社会和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接着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使其在推动政府改革、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行政改革,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独立性差,官办色彩浓厚 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体有三类,一类本身就是由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分离出来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组建的;一类是从国有企业的某些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类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组建的。在这三类非政府组织中,前两类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官民二重性”。他们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并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的。这就造成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自治程度较低。不难看出许多社团与相应的行政主管之间,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财政上也不独立。经费问题是各国NGO普遍面临的问题, 但中国NGO 的经费问题似乎更为突出。从调查结果看, 有一些NGO有政府的资助, 经济状况略好一些, 但相当一部分由于得不到政府的帮助, 处于资金不足的状态, 无法有效地开展活动。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过分依赖政府而缺乏独立筹款的能力。再加上自律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了NGO的资金不足, 它们对自己所投人的资金缺乏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和渠道。 2. 管理混乱

全球著名非政府组织列表—NGO列表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NPP新公益伙伴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 中国影视演员协会(CTAA) 保护国际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GVB)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MWPCCB)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BECon)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 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SACOM) 道德茶叶合作联盟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 福特基金会 富平学校 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 公平劳工协会(FLA) https://www.doczj.com/doc/606110919.html,/en https://www.doczj.com/doc/606110919.html,/infoShow.asp?27 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国际计划 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中国大陆区分会 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 国际商业领袖论坛(IBLF) 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 救助儿童会 劳工教育及服务网络 绿色和平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美国家庭健康国际(FHI) 美国商会(中国) 南都公益基金会 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 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CSR Europe) 帕斯组织 沛丰中国 气候组织 牵手上海 晴天公益联盟(CCA)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 全球环境研究所 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GBC) 仁人家园国际组织 日本商会 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商务社会责任协会(BSR) 上海美国商会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ICO) 世界宣明会 世界资源研究所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碳信息披露项目 维泰国际机构 未来500强(中国) 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乐施会 亚洲基金会 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ASrIA) 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AMRC) 云南省互满爱人与人组织合作项目办公室 中法可持续发展中心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DPF) 中国村络工程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RSCA)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CSPGP) 中国国际矿业企业工作组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中国欧盟商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企研) 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办公室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CYDF) 中国生产力学会生产力布局与地区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CPD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ECFIC) 中国消费者协会(CC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