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健康发展

的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潘林

课题组成员:张德元邓道才胡建东

徐亮吴俊潘城城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述评 (5)

一、国外研究综述 (5)

二、国内研究综述 (6)

第二章反思农村金融改革 (8)

一、改革困境 (8)

二、困境成因 (12)

三、厘清思路 (14)

第三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分析 (18)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18)

二、农民行为假设检验 (20)

三、农民家庭金融需求特征 (21)

四、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评价与比较 (22)

五、农民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意愿与动机 (23)

六、农民对合作社内部信用风险的态度及应对方法 (24)

七、农民的意见与建议 (26)

第四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8)

一、问题的提出 (28)

二、数据与方法 (28)

三、变量的选择与处理 (28)

四、计量分析过程 (33)

五、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37)

第五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内生机制分析 (38)

一、内生机制的相关理论 (38)

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内生过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38)

三、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内生机制的农民精英分析 (44)

四、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内生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48)

第六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分析 (52)

一、决策机制 (52)

二、竞争机制 (53)

三、激励机制 (55)

四、约束机制 (56)

第七章促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57)

一、分析工具——SWOT-CLPV矩阵 (57)

二、分析结果 (58)

三、策略选择 (59)

第八章典型案例剖析 (67)

一、银山农村资金互助社 (67)

二、兴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71)

注释和参考文献 (76)

本项目研究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不包括农村信用社(因其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民也从来不认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也不包括如合会——标会、轮会、摇会、拔会、抬会等传统民间金融形式,专指按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组建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2004年7月,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吉林省梨树县成立。这种金融组织出现以后,不断被复制和推广,在吉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相继出现,如河南省兰考县的陈寨资金互助小组、南马庄资金互助小组、贺村资金互助小组、胡寨资金互助小组、濮阳贷款互助合作社,安徽省明光市的潘村镇兴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山东省陵县资金互助合作社,吉林省梨树县兴开城资金互助合作社、梨树县夏家资金互助合作社等等。在已经出现的这些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中,有些已经取得法人资格,或者在民政部门登记,或者在工商部门注册,成为正式组织。

2006年12月20日和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2007年3月9日,百信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法人资格。截止2010年6月末,全国已经组建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48家,其中,村镇银行214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仅26家。而未经银监部门批准,由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或默许进行的试点性质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副所长估计,到2009年底,没有注册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有5000多家。如截至2009年8月,江苏省盐城市共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90家,有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二户农户入社,总资金达八点五九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又如安徽省太湖县是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县,到2007年底止,试点村民组数158个,入股农户7156户;项目本金总计848.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21.1万元,农户入股资金122.34万元,其他资金5.01万元;已借款农户数2987户,累计放款额1145.5万元。再如截至2009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已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56家,入社社员2.58万人,入股资金达1460.1万元。

第一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农村合作社的经济学研究大约起于20世纪40年代,其理论的演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理论界主要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合作社,研究视角主要有三个,即作为纵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被称为“农场的延伸”视角,作为一个独立的厂商,被称为“合作社厂商”视角,作为通过集体或联合行动的厂商之间的联结,被称为“联合”的视角(Staatz,1989)。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新制度经济学等方法、新理论被用于农民合作社的研究。研究视角除了对第一阶段进行拓展外,还特别的将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合约集”(Cook,2004)。这样,对于合作社的研究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转向了合作社的内部研究。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三个方面,合作社存在的理由及合作社的优势分析(Enke,1945;Sexton,1986);合作社的缺陷及问题分析(Cook,1995);合作社的发展周期分析及对新一代合作社的关注(Cook,1995;Fulton,2000)。特别的,国外研究了文化传统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拓展了研究的范围。

国外农民合作社理论的最新进展包括三个方面:(一)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拓展,重点突出了合作社与投资者所有企业的比较(Albaek and Schultz,1998);(二)将合作社视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个体的联合,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Hendrikse,1998);(三)合作社治理结构效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方法(Hendrikse and Veerman,2001a,2001b)。

国外对农村合作社的研究已经从合作社绩效的讨论转向了对治理结构的分析,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转向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而且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启发和积极意义。

总体来看研究有如下特点:第一,把合作金融研究置于合作经济研究之中,从一般合作社角度认识合作金融;第二,从组织的业务特征和运行机理角度来界定合作金融,(Sonnich Sen 1980; N. Baron 1956);第三,把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的组成部分,将合作金融置于整个农村经济体系中,尤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第四,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制度出现二元结构。1990

年代后,很多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合作社治理结构这一内容上。交易成本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代理理论和博弈理论等的出现,大大深化了先前的研究。Eilers 和Hanf(1999)认为代理理论很适合用来分析合作社的激励问题[1];Hendrikse 和Veerman(2001)用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了合作社的治理结构问题[2];Hendrikse 和Bijman等(2002)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在既定和可选择的投资状态下最有效率的所有权结构[3]。

国外的研究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研究基本上是以完善和成熟的市场环境为背景的,其成果无法在我国直接“复制”,也难以解释我国体制转轨期出现的许多特殊现象。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村信用社的一般研究,包括农村信用社的性质,改革方向,改革政策等。主要的观点有:农村信用社是商业性质的,应该向商业方向改革(谢平,2001);农村信用社是合作性质的,应该在如何保持合作性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张文余,2005;李洁,2007);另一种观点是对前两种的揉合,倡导农信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何广文,2001)。二是对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研究,包括合作金融的一般制度分析,制度变迁分析,制度绩效分析等。研究的主题有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的分析,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主要原因(胡士华,2005)或者认为是农村金融体系中各参与人(央行、农业银行、信用社内部人、地方政府)共同博弈的结果(施明皓,2001);另一类是关于民间合作金融的制度绩效分析,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民间合作金融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贷款难的状况(王江,2008)或者认为构成了农村金融供给的竞争局面(何广文,2007)。三是关于农民合作金融组织的研究,包括两个层面,一层是普遍性的研究,主要围绕现状描述、本质内涵、问题与治理展开。主要观点有正反两方,正方认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具有众多优势,应当在农村开展进行,并就出现的问题

[1]Eilers, C. , C. H. Hanf,1999:“Contracts Between Farm ers and Farmers Processing Cooperatives:

A Principal-agent Approach for the Potato Starch Industry”,In Vertical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 edited by G. Galizzi and L. Venturini, Publisher:Heidelberg, Physica, 267-284.

[2] Hendrikse, G.W.J.,C.P. Veerman,2001a:“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2(1): 53-64.

[3]Hendrikse, G.W.J.,J. Bijman,2002:“Ownership Structure in Agrifood Chains; the Marketing

Coopera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84(1): 104-119.

支招(张德元,2008;何广文,2007);反方认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劣迹斑斑”,应当谨慎从事(白芸等,2007)。另一层是个案研究,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些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和部分三农专家(温铁军,姜伯林等)亲自参与农民合作金融组织的试点建设,将理论运用与实践;或是参与乡野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内容集中于组织绩效,资金来源,组织结构治理等方面(计容,2008;周立,2005;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2008)。

迄今为止,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归纳如下:

1、在研究视角上,存在重视理论、轻实际;重视国外理论的借鉴、忽视本国实际的分析;重视从政府监管、法律支持的角度分析,缺乏对组织发展的微观政策分析。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但多是政策评价,缺乏深入剖析。

3、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几点(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分析,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

第二章反思农村金融改革

自1978年起农村金融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面对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农村金融尽管不断进行着改革,但远远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相反,还渐行渐远。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改革还只能说是“盲人摸象”,并没有能见到问题的全部,这需要改革的决策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认真思考与探索,反思其内在的原因。

一、改革困境

㈠正规金融“有名无实”,非正规金融“有实无名”

从名义上讲,在农村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正规金融机构有四家(不包括村镇银行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现已组建为邮储政储蓄银行)。但是,随着商业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进行,农业银行“回城”,已跳出“农门”,其经营战略非常清晰,就是向城市发展,向非农业拓展,并已大幅度精简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和人员,基本退出了乡镇以下的农村金融市场;农业发展银行只是代理财政发放粮食收购贷款,且“封闭运行”,不与个体农户发生信贷业务关系,并没有担当起为农村发展发放政策性资金的角色,其存在的合理性都受到了怀疑;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并利用其在农村网点多、分布广的特点,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不但没有起到支农的作用,反而成为农村资金最大的“抽血机”,一直遭到社会各界的诟病,目前虽已组建为邮储银行,市场定位于面向城市社区和为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但由于商业金融逐利本性,其实际支农效果仍令人担心;现如今农村金融市场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一根独苗”,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从监管体制、治理结构、财务状况到经营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另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取向,使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非农化”或“去农化”趋势,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弱化。据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的涉及青海、新疆、甘肃、河北四个省区29个县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无法完成满足广泛、持久的小额信贷需求的任务,实际上也不具有农村金融领导者的地位。总之,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

“三足鼎立”或“三驾马车”抑或“铁三角”并没有起到应有或应该发挥的作用,只能用“有名无实”或“徒有虚名”来形容。

在正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户需求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就成了农民家庭融资的主要渠道。据估计,中国农村大约有50%~60%的家庭,其70%的借款都来自非正式渠道[4]。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看,对农村民间借贷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至少有两点基本共识:一是农村民间借贷在满足农村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民消费、投资以及应对风险上都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二是农村民间借贷对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农民建立现代信用观念——资金的有偿使用和增值收益,还可以弥补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顺利运行,但也不可否认农村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5]。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间借贷一直没有获得合法地位。监管部门对民间金融采取了抑制性政策,严格控制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严格监管农村金融机构,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1998年国务院发布《非法金融机构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1999年发布《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对民间金融的业务进行严格的治理和整顿。尽管非正式金融没有得到法律认可和政府保护,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而且还有所发展,以至于成为中国农民融资的主要渠道和遍及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

㈡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农民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着强烈的贷款需求,却很难贷到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下同)大量资金贷不出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两难:“贷款难”和“难贷款”。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调查推算,目前大约只有1/5的农户能够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另外,农民即使能贷到款,也只是一些小额贷款,通常在3000~5000元间,而5000元以上的大额贷款很困难。因为通常大额贷款都需要担保或抵押,而绝大多数农民既没什么可担保的物品,更缺

[4]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第7页,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7月

[5]陈建新:农村金融研究的最新进展,《金融时报》,2003年9月1日

乏可抵押品[6]。农民贷款难并不是农村资金缺乏,而是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存款有4万亿元,但用于农村的贷款仅1万亿元左右。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中只有不到6%投向农业部门。

更令人忧虑的是,尽管农村信贷的“两难”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纷纷找病因,开药方,不断地“打针吃药”,然而,就是不见明显起色。新的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以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标志已在全国展开,但有评论认为,即使放宽各种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门槛,但其在利益机制驱动下,也会成为农村信贷资金“农转非”的新渠道,起“抽水机”的作用,而不能解决农民及其企业贷款难问题(郭书田,2008)。笔者以为,考虑到农村金融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不能奢望放开准入政策本身即能建立起多元化、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彻底改善农村信贷长期存在的“两难”局面,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头,农村金融改革的路还很长。

㈢城市“流动性过剩”,农村“流动性不足”

中国金融业发展长期存在比较严重的“二元化”问题,在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上,城市占80%强,农村不足20%。一方面,城市深受流动性过剩的困扰,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流动性不足,信贷可得性较低。资料显示,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较全国低10多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人均贷款余额与城市相差10倍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截至2007年末,我国还存在2868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其中2645个在西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80%。此外,有2个县(市)、8901个乡镇仅有1家金融机构[7]。也就是说,即使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为农村开闸放水,最缺水的地方连引水渠都没有,如何引水?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因此,如何解决城市金融业务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不仅是金融业自身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6]韩俊:建设新农村的两个重大课题,中国社会学网,2008-08-04

[7]新华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4416493.html,) 2008年07月24日

㈣农业“灾害频发”,保险“袖手旁观”

从农业保险发展轨迹来看,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地陷入了长期的、持续的萎缩态势。1993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为8.3亿元,从1994年起,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下降,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跌至低谷,保费收入仅为3.96亿元,全国2.3亿农户,户均保费不足2元[8]。农业保险从2005年开始回升,当年保费收入为7.5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能繁母猪等6个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保费收入增长迅速,截至2007年底已达到51.84亿元,同比增长514.95%[9]。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约有0.3亿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近几年农业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约为125亿美元,占世界平均每年损失(500亿美元左右)的1/4左右[10]。然而,目前农业仍主要靠两种传统的风险保障途径:民政部门实施的政府农业灾害救济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这两种补偿性质的灾害救济,前者受到国家财力限制,后者是商业保险,规模小、方式单一,所以根本满足不了农村需求。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以中国人保、中华联合两家全国性保险公司,黑龙江阳光、吉林安华、上海安信和安徽国元等4家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再加上财政的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确有所发展。但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赔付、高成本、低费率的特点,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愿轻易涉足。

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农村保险业的发展仍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和矛盾,最为突出的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制约着保费承受能力,农业风险大影响了保险机构的积极性,政府财力不足限制了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保险人才缺乏制约着农村保险业务的拓展,农村人口分散加大了保险业务的费用开支,等等[11]。中国农业经济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的脆弱经济。一方面在银行融资得不到有效支持的同时,农业保险制度也跟不上,必然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缺口;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不到位,贷款风险必将集中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影响其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其结果是纷纷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8]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第16-17页,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7月

[9]中国保监会:解读做好2008年农业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08-4-9

[10]赵俊臣:我国的农业保险为什么迟迟发展不起来?中国农村研究网,2008-05-06

[11]证券时报: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业---访安徽省常务副省长任海深,网易(https://www.doczj.com/doc/64416493.html,) 2005-02-25

二、困境成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的结果?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改革思路是关键。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解决农村金融向何处去和到底怎么改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㈠理论上争论不休

经过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国内农村金融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成果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是,不可否认,已有研究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照搬照套国外的理论,却很少关注这些理论与中国本土生活习惯、制度传统的兼容性以及社会文化衔接问题,更多地把这些原本在西方社会基本适用的理论,当成是没有文化相关性与社会历史适应性的“科学真理”,采用“复制”和“粘贴”的简单方法,使“科学真理”失去了适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在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研究上总是争论不休,很难达成共识。按理说,各种学派、不同观点经过较长时间的争论并经实践检验之后,应该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至少是被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但现实中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仅举两例。

例1: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状况时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指出理论上农村金融抑制既可能是供给型的,即正规金融部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也可能是需求型的,即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不足。那么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状况到底属于那一类呢?学界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二是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供给型和需求型共存;三是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12]。问题是实践中我们到底是从供给角度入手?还是从需求角度入手?抑或双管齐下?始终莫衷一是。

例2: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应以合作制为主导还是商业化取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面向农户、集体农业等非法人实体的信用业务,应是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的天然职责。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历史已经表明,这些原则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是行不通的,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

[12]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进展,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折中的观点认为,合作金融一般只能在小范围可以很好运作,但扩展到大范围时,合作金融所依据的信任机制和互助机制等不容易正常发挥作用,它不能代替商业金融,故二者应该并重[13]。这就造成实践部门的无所适从,一会按合作制来规范,一会又向商业化发展。

㈡政策上摇摆不定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实践已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金融改革实践又滞后于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再加上理论上的不成熟,使得政策的制定缺乏可靠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只能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造成了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如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对待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政策变化。中央从1984-1993年持续予以鼓励;即使在1994-1996年的治理整顿期间也曾经持肯定评价;就在它发展到最高峰的1997年,国务院做出了清理整顿、关闭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14];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3号文件,正式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信用链条突然中断,带来的资产损失相当严重,比如乡镇政府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兑付基金会债务,给乡镇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广大农民也被转嫁了相当部分的债务负担。

㈢实践中反反复复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整体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局部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整体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局部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这条主线反复进行的。其中关键性的改革有四次:一是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建制,农村信用社划归农业银行领导管理;二是1984年恢复和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三是1996年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四是2003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每一次的改革方案就是对前一次改革方案的颠覆和否定,农村金融制度安排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期统筹规划,这也是农村金融改革屡改屡不显效的原因之一。比如,1996年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是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即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而到2003年的改革时已不再坚持合作制,允许进行股份制改造,也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其实质就是要让农村信用社姓“商”。

[13]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进展,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4]温铁军: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中国农村调查网,2008年8月12日

三、厘清思路

农村金融改革如今已是农村改革中公认的“老大难”或“最难啃的骨头”,成了制约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且至今在改革的大方向和思路上仍没有形成共识。从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来看,笔者认为必须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㈠“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民众获得了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权力,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自下而上探索出来的新路子。而中国农村金融历次改革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和改革方案的设计均出自政府之手。实际上,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实践者的金融机构和受益者的农民、农村企业对“农村金融因何而改?由谁来改?如何改?”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是在每次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他们均成为局外之人,失去了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话语权,只能成为改革的坚定执行者和被改革者。一个没有充分体现改革执行者和受益者智慧的农村金融改革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变异和虚置,改革的预期效果也难以实现。笔者在查阅《安徽农村金融志》时,看到一个典型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1992年5月,安徽省望江县政府将农村信用社“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领导管理,安徽省农业银行马上以《明传电报》请示人、农两总行。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批示:“立即停止这种做法,人行正在研究信用社改革问题,按全国统一办法办。”副行长周正庆批示:“立即纠正这种做法,金融体改要按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进行。”[15]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历次改革都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能节约制度生成和制度实施的成本,短期内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但却不能必然地满足对制度的需求和形成制度的有效供给,同时也遏制了初级行为团体(单个人或单个人组成的团体)的制度创新活力和动力。

㈡“输血”还是“造血”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的历次改革看,一方面政府一直想依靠正规金融,采取政策性的限制措施或外部性“输血”的办法来解决农村资金外流、农民

[15]程凤谷主编:安徽农村金融志,第470-471页,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

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以跟上快速增长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事与愿违,农村金融资源越来越匮乏,农民和农村企业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农村金融体系中反而因此新增大量的呆账、坏账。另一方面由于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缺乏适宜的生成环境和生存空间,农村金融自身的“造血”功能一直处于受抑止的状况,打压多于引导,致使农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始终处于步履艰难的摸索阶段,走走停停,自生自灭。

从理论上讲,研究农村金融改革有需求和供给两个基本视角。从需求视角研究的学者主张:在保持现有体制稳定的情况下,引入新的博弈主体,改变现有博弈格局,构建一个充分考虑农村、农民金融需求和现实要求的农村内生金融体制;建议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内生出农村金融的方式来解决需求型农村金融抑制(张杰,2006;高帆,2002)。而从供给视角考察的学者则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混同,政府往往将金融机构作为支农工具,不仅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严重的道德风险,而且使金融机构以各种形式逃离农村地区(谢平,2006)。综合而言,两种角度的研究可归于一点,即培育内生金融体制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16]。笔者以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如何动员(甚至采取行政强制手段)现有的金融机构“为农民服务”,而在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真正的“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兴起,如何形成一套自身完备的“造血”机制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㈢商业化还是合作制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应以合作制为主导还是商业化取向?前文已经提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合作制为主导、商业化取向以及商业化和合作金融共同发展。但从实际的发展趋势看,农村金融市场商业金融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初露端倪: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启动;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缺位(只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基本上不再坚持合作制原则;因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而新生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等机构也都是按商业金融模式运作的。

从世界范围看,只要是小农经济国家,都没有仅仅使用商业金融来为小农提[16]韩丽娟:供求视角和内生金融与农村金融改革,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 11期

供信用服务的成功先例[17]。实践已表明,试图在商业性金融业务与支持农户生产性、经营性资金投入之间建立通道基本上是徒劳无功的。笔者认为,有什么样的金融需求,就应有什么样的金融安排与之相适应。不论是商业化还是合作制,到底选择那一种模式都应尊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选择。同时,两者的市场定位应有所区分:商业金融应主要定位于满足农村企业的融资需求,合作金融主要解决普通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小额借款。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实地调查:从总量上看,正规金融在对农村企业的贷款供给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农村企业的正规金融贷款占到其借款总额的88.23%[18]。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在血缘、人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低、借款手续简便、符合农民借款偏好等商业金融不可能具有的优势,这与农户贷款额度小且分散,无(或少)抵押和担保,时效性又强等特征相适应,更适合于满足农民因商业金融难以适应而产生的融资需求。

㈣存量改革还是增量改革

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存量改革优先,对已有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进行民营化改造,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来实现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撑,不主张设立正式的民间金融机构(谢平、周小川,2004)。另一种观点主张进行增量改革,认为局限于信用社的农村金融改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供给问题,存量改造难度大,主张马上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建立民营银行,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徐滇庆,2001;马晓河,姜长云,2003)[19]。从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看,2006年底以前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是以存量改革为主,所进行的多次改革都是以农村信用社为改革的重点,但基本上都未取得预期的效果。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额达3 3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本净额-1 217亿元,不良贷款5 147亿元,不良贷款占比36.93%。自1994年至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10年亏损,2002年当年亏损58亿元,历史亏损挂账近1500亿元[20]。尽管自2004年起,从总体上看,农村信用社开始赢利,但这主要得益于财政注资、中央银行再贷款以及核销坏账等政策扶持,很难说这是体制改革的贡献。2006年底,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首次允许

[17]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进展,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8]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第141页,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7

[19]张乐柱:农村民间金融的合作化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4 期

[20]李伟:银监会李伟阐述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国经济网(https://www.doczj.com/doc/64416493.html,)2005.8.28

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金融机构。这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已从存量改革为主转向增量改革,此次改革方案的设计者试图从增量上寻求突破。笔者以为,不论是存量整合,还是增量改善,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正规金融,应重视对非正规金融特别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培育、规范和引导,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这个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农民群众进行探索,并尊重他们的创造。

第三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分析

2008年7月课题组选择安徽省霍山县、太湖县和明光市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其目的是了解农民对如何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意见和看法。本次调查课题组从七个方面设计了33个问题,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农民行为假设检验、农民家庭金融需求特征、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评价与比较、农民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意愿与动机、农民对信用风险的态度及其应对方法、农民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选择安徽省霍山、太湖和明光三个县(市)进行问卷调查是因为霍山县和太湖县是安徽省财政厅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经验。如太湖县自2006年初开始试点,到2007年底止,试点村民组数158个,入股农户7156户;项目本金总计848.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21.1万元,农户入股资金122.34万元,其他资金5.01万元;已借款农户数2987户,累计放款额1145.5万元。而明光市则在规范和引导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方面有所创新。

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9份,其中:霍山县74份、太湖县56份、明光市29份。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具有以下特征: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社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4.84%;以男性为主,占61.01%;中老年农民占大多数,其中40岁以上的占62.90%;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和初中,占72.33%;调查对象基本上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普通农民,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4.21%;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被调查者家庭总收入和总支出在5000-20000元的分别占56.60%和58.49%。具体情况分别见附表1-附表6。

附表1 受访者性别结构

性别人数(人)比率(%)

男性女性97

62

61.01

38.99

合计159 100.00

附表2 受访者年龄结构

年龄人数(人)比率(%)

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2

9

48

58

42

1.26

5.66

30.19

36.48

26.42

合计159 100.00

附表3 受访者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人数(人)比率(%)

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24

50

65

18

2

15.09

31.45

40.88

11.32

1.26

合计159 100.00

附表4 受访者职业分布

职业人数(人)比率(%)

民办教师

村干部

普通农民乡镇企业工人个体工商户

其他 1

5

118

11

17

7

0.63

3.14

74.21

6.92

10.69

4.41

合计159 100.00

附表5 受访者家庭收入分布

家庭总收入户数(户)比率(%)

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1-10000元10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11

24

43

47

34

6.92

15.09

27.04

29.56

21.38

合计159 100.00

附表6 受访者家庭支出分布

家庭总支出户数(户)比率(%)

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1-10000元10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12

34

48

45

20

7.55

21.38

30.19

28.30

12.58

合计159 100.00

二、农民行为假设检验

在理论界,关于农民行为特点的理论假设,存在两个明显不同的倾向:一是倾向于认为,农民所作出的行为选择,符合理性原则,农民也是具有经济理性的人(舒尔茨,1987;Popkin,1979;施坚雅,1999[1964]);第二种假设认为,农民的行为属于道义的行为,受到礼俗的支配,而并非是完全为追逐个人利益或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习惯、习俗和社会关系的伦理准则对他们的行为影响更大(Scott,1976;费孝通,1947)。究竟孰是孰非?为此,课题组从价值观、约束力和影响力三个角度设计了三个问题,试图从农民的视角和他们的真实感受中对其行为假设进行检验。

调查结果显示:有32.0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民所追求的首先是满足家庭需要,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一位,其次是公平和赚钱,分别占18.24%和17.61%(详情见附表7);有25.7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舆论对农民约束力最强,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一位,其次是伦理道德和国家政策,分别占22.64%和21.38%(详情见附表8);有33.96%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农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政府的宣传教育,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一位,其次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大多数人的做法,分别占26.42%和17.61%(详情见附表9)。

附表7 农民价值观测试表

频数频率(%)据您的的观察,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农民所追求的

是?

赚钱第一28 17.61

生存第一11 6.92

公平第一29 18.24

满足家庭需要第一51 32.08

面子第一 2 1.26

安全第一22 13.84

快乐第一16 10.06

合计159 100.00

附表8 对农民行为约束力测试表

根据您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对农民约束力最强的是?频数频率(%)法律30 18.87

伦理道德36 22.64

社会舆论41 25.79

国家政策34 21.38

亲情18 11.32

合计159 100.00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书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涵 所谓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书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和交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社会以及个人教育价值的各种需求,从而取得学校、家庭和师生的共同认可。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高中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放到首位;二是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益的开发,即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收益,获得学生的肯定;三是书法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品德高尚、书法艺术高超、教学水平一流;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五是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二、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1.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过分追求新理念,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书法水平的差异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分关注情感目标教学却轻视技能目标,致使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通过落实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对书法学习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3.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需要 书法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一门新的课程,学好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书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有助于书法教学的进步。对于当前的高中书法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夏张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 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 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 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 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

2013年10月MBA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超详细解析

2013年10月MBA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超详细解析 来源:社科赛斯独家写作名师张乃心,严禁商业用途、转载,侵权必究。 真题再现 2013年10月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就是靠全国人民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艰苦奋斗精神,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 时代车轮进了21世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实现了全面开放,与30年前相比,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人的观念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勤俭节约”的观念就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对“勤俭节约”的观念进行分析。

先从个人的角度谈起,一个人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就会过度关注“节流”,而不重视“源”,“源”就是要动脑筋,花气力,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合法赚钱,个人的财富不是省出来的,只靠节省,财富的积累是有限的,靠源,财富才可能会滚滚而来。试想,比尔盖茨的财富是靠省出来的吗? 再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一个家庭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也就是秉持“勤俭持家”,对于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应该的,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出去挣钱了,但对于尚在工作年龄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提倡勤俭持家有害无益,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缺钱的时候还可以去借钱,去抵押贷款,为了勤俭持家,能上的学不上,学费是省了,可孩子的前途就耽误了。即使是学费之外的学习费用,也不能一味节俭。试想,如果朗朗的家长当年不买钢琴,能有现在的国际钢琴大师朗朗吗? 最后从国家的角度审视,提倡“勤俭节约”弊远大于利。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至今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2008年之前,中国的高速发展靠投资拉动。而今,发达国家一个个囊中羞涩。减少进口,甚至还“要再工业化”把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再招回去,而且时常举起贸易保主义的大旗,中国经济已经不能靠出口拉动了,怎么办?投资率已经过高了,只能依靠内需。 如何刺激内需呢?如果每个个人、家庭都秉持勤俭节约的古训,内需是绝对刺激不起来的,也就依靠不了,结果是只能单靠投资拉动,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刺激内需,必须首先先揭示“勤俭节约”之弊端,树立“能挣敢花”之观念。 只要在法律的约束之下,提倡“能挣”就是提倡“奋斗”,就会给经济带来活力,就不会产生许多“啃老族”,也不会产生许多依赖救济的人,就会激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国家的经济可以发展,科技也可以上去。提倡“敢花”就是鼓励消费,就能促进货币和物资流通,就不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开题报告(正)

天水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书 课题批准号: TSJY[2012]T12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负责人: 工作单位:清水县原泉小学

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校由老师负责申报的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于2012年12月30日经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为:TSJY[2012]T12。现就对本课题的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等方面做如下说明,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要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和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技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跋涉和跨越。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从小受周围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如: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率不高,作业潦草等。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行为不拘小节,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时为了省事,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三是教学方法落后。有的老师观念比较陈旧,抓住应试教育方法不放,一味追求学习成绩,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化,只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不愿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

值的细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大多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尚未形成,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需要使用英语的情况,学生的课后英语学习几乎是零。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在有限的条件下,在仅有的课时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巴彦县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一、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的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综合素质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用最经济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到最实用、最有效的东西,教学必得有效。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

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3、支撑性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三是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一、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因素表现形式: 1、重复劳动、重复工作; 2、推诿扯皮; 3、以制度为挡箭牌,以开会、没时间等为理由; 4、工作计划不分主次,抓不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做事事倍功半; 5、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6、不会沟通,不会交流; 7、牢骚、抱怨、怪话、散布负能量的话; 8、看待问题简单化,只注重眼前,不能长远的看问题; 9、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练,做事找不到方向,老虎啃天,无从下口,个人执行能力差; 10、工作氛围差,积极向上的正气少,歪风邪气占了上风,唯利是图多,追求少; 11、工作方法、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团队没有向心力、凝聚力,领导缺乏号召力; 12、没有责任感,缺乏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的激情,消极、悲观情绪有时主导自己; 13、工作中不能尊重别人,并抱怨别人不能尊重自己; 14、个人的素质、素养尚需提高,做人做事要求别人高,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正如老辈讲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5、职能服务不足,企业宣传不够; 16、生活和工作不能有效的分开,而是相互的影响,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17、客观方面的影响:电脑配置低,缺少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的培训;

A.微信群 B.手机提醒功能 C.即时贴 D.例行工作的时时提醒 E.电脑知识的匮乏,不懂信息万事难 F.工作职责,业务管理的不清 18、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不到榜样的引导作用; 二、如何来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1、对照以上18条现象,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检查和改进,拿出整改计划; 2、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人力资源部在本月拿出2016年考核激励政策初步政策导向方案,最大化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3、进一步推动集团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提升工作,变现在各部门提意见和建议为人力、财务、后勤、房地产公司、家纺管理事业部,自己制定2016年职能服务项目及提高计划和激励政策的报告,在本月完成报慈总和周助理。 4、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可将工作中最细节的职责不清晰的方面发给人力李部长,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明确职责; 5、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最高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好的榜样作用,提升自己的沟通艺术,避免管理的简单粗暴,营造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建立正能量的积极情绪,人力下周对各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人要进行民主测评。 6、推行提高工作效率活动。

2017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

2017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 在MBA中,综合部分的写作包含两项内容: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以下是搜索 整理的5篇关于2017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范文一 似是而非的论证 这篇短文指出,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的一面,确实具有一些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内容,MBA教育应选择那些具有管理潜质的人加以培养。但是,本题题干的 论证中也明显存在一些漏洞: 首先,“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这一前提值得商榷。人们从小到大,除了在学校学习,还从家庭成员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包括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考生可以质疑这一前提,也可以从这一前提出发,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即使“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也不能 由此推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文中”“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和“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 在文中没有因果的逻辑联系 其次,“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 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入他的头脑”,这种推断是不 恰当的。MBA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选择力、判断力和自主意识的个体,而不 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经验分享恰恰是MBA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再次,“试图向某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试图向一个从来没 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这一推断缺乏有效性。即便是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只要他在组织环境中工作过,他就对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沟通、协调、组织、决策等,具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与“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是不能类比的。 最后,“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偷换概念。MBA学 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人。文章始终在论证“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 的人是无效的,而没有说MBA学生都是没有经验的,但是答案把两者强行关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该论证是缺乏有效性,论证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范文二 我国一定会出现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关公司吗?

可靠性国家标准

中国可靠性国家标准 中国可靠性国家标准 GB/T 15174-1994 可靠性增长大纲 GB/T 7289-1987 可靠性、维修性与有效性预计报告编写指南 GB/T 3187-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B/T 7826-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 GB/T 7827-1987 可靠性预计程序 GB/T 7828-1987 可靠性设计评审 GB/T 7829-1987 故障树分析程序 GB/T 4888-1985 故障树名词术语和符号 GB/T 5329-1985 试验筛与筛分试验术语 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T 2689.1-1981 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 GB/T 2689.2-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图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3-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简单线性无偏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4-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最好线性无偏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4677.14-1988 印制板蒸汽-氧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GB/T 9586-1988 荧光数码显示管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GB/T 5170.1-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总则 GB/T 5170.2-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试验设备 GB/T 5170.5-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湿热试验设备 GB/T 5170.8-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盐雾试验设备 GB/T 5170.9-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太阳辐射试验设备 GB/T 5170.10-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高低温低气压试验设备 GB/T 5170.11-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腐蚀气体试验设备 GB 5170.13-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机械振动台 GB 5170.14-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电动振动台 GB 5170.15-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液压振动台 GB 5170.16-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恒加速度试验用离心式试验机 GB 5170.17-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低温/低气压/湿热综合顺序试验设备GB 5170.18-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 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 GB 5170.19-198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 振动 (正弦) 综合试验设备GB 5170.20-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水试验设备 GB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16-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 GB 2423.18-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b: 交变盐雾试验方法 (氯化钠溶液)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数学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各抒已见,大家献计献策,达成共识,完善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相互交流,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改动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的教学需要。但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有效的备课应是备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进行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比如备《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时,力争这样备课:1、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都有所收获,并知道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4、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学校开设英语学科以来,在学校领导及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上发展比较平稳,教学质量比较稳定,为了总结经验,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对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优的占67%,不及格的占7%,其余为及格和良。这说明在整体良好的后面,还有不足之处,这就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审视,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小学三、四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五、六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那么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课堂操练上进行有效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扎实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营造起有利于学生能进行有效学习、自主的氛围,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英语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3、通过实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这一理念所吻合。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使能够回答“我今后怎么学英语”这一的问题,这种能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仍然充满信心地面对英语学习的话,这才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有成效的,这才是英语有效教学的真正含义。 4、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形成的同时,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有句话说得好:“好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其疑,析其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一)加强课前备课的质量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

有效性分析报告真题(03—12年)

【2003年1月】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参考答案】 1、蜜蜂实验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 2、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成功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3、在具有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方向;但方向的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 4、技术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不意味着技术趋势不可预测,不能说进行预测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预测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5、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这个正确的观点被偷换为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遵循任何规则。 6、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事实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不是绝对排斥的。对规则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而意味着突破或修改旧规则,创建并遵循新规则。 7、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并不是两种仅有的选择。没有理由因为反对有序的衰亡而提倡混乱的行动。 【2004年1月】 1、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目前,国内约有一千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解析: (1)在题干第一段的论证中,混淆了“公司规模”与“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员工的数量和员工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总有效工作量。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只能说明本土公司规模小,而不

2020MBA写作练习:论证有效性分析5(含范文)

2020MBA写作练习:论证有效性分析5(含范文) 以下资料摘自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两年前,在一年一度的以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标准实行的城市排名中,L城排名第14位。这个消息将使得正在搬往L城所在州的人更有信心认同这个 地方。至少,这里教育条件好,住房费用承担得起,人民友好,环境 优美并且艺术繁荣。” 参考范文: 文章的作者得出结论,L城有很好的教育条件,住房费用承担得起,人民友好,艺术繁荣以及环境优美。为了支持他的结论,作者引用了 一个一年一度的根据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所作的城市排名。两年前,L城在这个排名中名列第14位。这个结论是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 首先,作者没有说明城市的哪些具体特征被用作排名的准则。如 果排名的准则与作者所列出的城市的特点是一样的,那么结论也许是 可信的。但是,如果排名的根据与作者列出的特点完全不同,例如, 户外娱乐的机会或者城镇居民教育达到的水平,那么作者的结论将是 不可信的。 其次,作者没有说明在排名过程中,每一个特征是怎样被衡量的。例如,在所有参与排名的城市中,L城可能拥有最繁荣的艺术,但是,它的教育条件也许不好,人民不够友好,环境不好。在这种情况下, 排名如果能真实地反映出L城的生活质量,必须是艺术作为一种相对 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再次,作者没有说明在这次排名中包含了多少城市。包含的城市 越多,结论越具有说服力,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排名表包含了100 个城市,那么L城的居民生活质量排在前面;如果排名表只包含了14 个城市,那么L城的排名则是在最后。 最后,作者的结论是依据一个有争议的假设,既然排名是两年前的,那么作者所列举的特点就还没有被确定。距离排名虽然只隔了两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 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 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 ●薛坪镇薛坪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二)、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惯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以上分析的常态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会时常发生,但往往屈从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而怠慢、忽视并最终放弃了对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研究。造成新课改的理念与现实行为的人为割裂的尴尬。 除此,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与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屏蔽了问题解决的新角度与新出路,使得“无效低效”这一重大问题的实际研究与解决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不是教的单一体,也不是学的单一体,也还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的改变,教的优化才能导致学的优化。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教毕竟是为了学,教与学是两个可以不同侧重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与学情的调研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基本功。对于教学研究更是如此,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平时的观察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调研显得尤其重要,是研究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在课题研究前期,结合我们平时的观察与感受,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观察或听后测试等方式,调查我校学生目前课堂学习的有效程度(参与程度、兴奋程度、掌握程度、兴趣程度……)——掌握问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调查报告。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

管综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管综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今天凯程刘老师为大家分享如何管综写作: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述计划(报告、评论、建议或上述论通过,认为或论证者)通过系统论证得出(概括一下原文论据)认为(原文观点),论述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上述计划(报告、文章、评论、建议并非无懈可击,漏洞百出)其的论据、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的不妥之处都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论证、报告、建议)是(不可信的、有失偏颇的、不足信的、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有他因影响类) 上文中______ 结论_____ 是基于论据1或2,但是论据1或2是否是导致结论______ 的唯一原因呢?显然可以导致_____结论还可能存在_____ 、___________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那么,结论_______ 是否能让人们认可,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考证。其次,(“混淆概念”类) 文中在概念的使用上也存在某些问题(也很模糊)。 比如,在说到事件1 时,上文中用的是概念1,而在说到事件2的时候,用的却是概念2 。这两个概念显然是前后不一致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因为概念1或2不仅仅只是概念2或1 。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论述者的结论显然不足新,同时也大大削减了上文推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另外,(“不当类比”类) 文中未能将(故事/寓言)和(企业经营之道/启发) 进行有效的类比。(故事/寓言) 是因为原因1,企业/启发是因为原因2二者的规律也许有某种共性,但也必然有本质的区别和界限,上述论证把故事/寓言,一般化为企业/启发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似乎有些轻率地概括,论述者由_______不必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分析 摘要: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重要学科,内容复杂性强、应用性强,而且比较抽象。尽管小学所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难免会有吃力感,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基础思维的养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相结合设计有效性强的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属于关键内容,通过合理性、科学性的设计,能够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但是,在目前教学设计中仍旧存在很多不足,没有良好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成功展开,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新课改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对策,改善教学现状。 一、通过情境教学提高课堂互动率 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情境设计中还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好奇心强、好动等,在课堂导入部分通过营造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过程中通过营造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1]。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早上都几点起床?”学生会回答“七点”“六点半”等等。之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时间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个图片和自己的起床时间相一致。学生会努力思考和回想自己起床时家里时钟的样子,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入时间以及分针、时针、秒针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有兴趣参与,还能增加互动性,便于自己独立思考,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通过生活案例调动学习积极性 很多小学生觉得数学离自己很遥远,是一门高深的课程。其实不然,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生活中到处都可见到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

课题论文: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75216 学科教育论文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这不仅是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去探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将使得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更加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相关知识,从而总结分析出信息化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学效益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课堂,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自觉探究与实践,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和实际经验的融合,引导学生“既从书中学,更从实践中学”,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需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寻求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从“统一规格”转变为“个性教学”。[1]

一是对于任职教学课堂时间较短的特征,经过组织各种比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特长。 二是按照学生成分复杂的特征,采取小班化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在这种激励讨论的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平台”意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构建交流研讨平台,形成互动争鸣的氛围。加强“平台”意识,交流互动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组织开展过程中,需要尽力构建一个课内和课外、院校与部队、国内与国外、现实与虚拟、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维互动平台,从而形成一种深入探究、互动交流的氛围,从而强化学习、启发教育。[2]为了深入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拓宽交流互动的渠道,实施案例教学、问题前导式教学、无原案想定教学及小班研讨式教学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