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

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

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二)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12.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7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

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B.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乃设九宾之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C.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D.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15.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杀妻以求将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三、表达交流

18.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给人带来甜蜜、幸福,但也导演了很多悲剧。古往今来,很多人对爱情谈出了自己的看法,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请把你知道的写在下面,并和同学们交流。

真题演练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word教案

诗经二首 静女 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静女》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老师关键字词板书)————《静女》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同学回答):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③语法: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④“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代:“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大家先来说一下《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二课文详解 ⑴我们先来看课文。大家昨天在家里翻译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翻译不出来的? 解答翻译不出来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 参考翻译: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

诗经两首 氓 教案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板书:《诗经》两首—氓。)《氓》选自《诗经·卫风》。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关雎》《蒹葭》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氓看大家觉得《诗经》中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同学们有谁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诗经》六艺?所谓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板书: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之体,也就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则是诗之用,就是诗歌的写作手法。风指十五国风,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共160篇,诗歌中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是《诗经》的核心内容,也是《诗经》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宫廷正乐。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风遥的作品。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曲。赋: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 4.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5.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静女》 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所表现的热烈的爱恋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静女》《氓》诗经两首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匪我愆期 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尔卜尔筮(shì)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 解析“氓”应读“mén”,“愆”应读。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城隅彤管踟蹰 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 解析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答案 C 3.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4分)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①④⑦B.②⑤⑧ C.③⑥⑧ D.③⑤⑦ B.解析②“说”通“脱”;③“于”通“吁”,“无”通“毋”;⑤“泮”通“畔”;⑥“爱”通“”,“隐藏”之意,“见”通“现”;⑦“说”通“悦”,“女”通“汝”。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解析B项“以为”是“以之为”,省略句,意思是“把它作为”。C项“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D项“至于”在这里是“到”的意思。答案 A 5.《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解析C项是“赋”,其余为“兴”。答案 C 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6~8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 B.于嗟女兮于嗟:叹息,“于”通“吁”。 C.女也不爽不爽:指不爽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及通过诵读品味、交流质疑和书面表达等方式,感受诗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变化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的心灵之美、自由独立的人格之美,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 象,能够较 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第2 课时。 五、文本简析

《卫风?氓》选自《诗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习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经典诗作形成整体认知,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增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而《氓》作为《诗经》名篇,显然是“先秦诗”一课的重点内容,它对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源头《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导入。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 (二)体会、鉴赏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题目:我感受到的她是的心绪,我的依据是(诗中具体词句);我看到了一个(填形象特点)的她。 要求:①先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②小组成员间确定分工,梳理好表达时的文字。③回答问题时需要一名同学先诵读出相关章节,再由一名同学给出结论和依据。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互动方法促进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诗经两首《氓》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

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

诗经二首《氓》《采薇》预习

十一月第三周作业 要求: 1、《氓》要求背诵原文,并能掌握重点字和句子的翻译,是会考必考的篇目。 2、《采薇》要求熟读,并能掌握重点字和句子的翻译。 3、《诗经》的内容也要熟悉,粗体字部分要背会。 4、此张卷子要保存好。 《氓》原文及翻译 [注释] 氓之蚩蚩:氓,(méng):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蚩蚩(chī):忠厚的样子。2、布:布匹。 3、即:就。 4、谋:商量。 5、匪:通“非”,不是。 6、愆(qiān):拖延。 7、将(qiān g):愿,请。 8、垝(g uǐ)垣:破颓的墙。 9、复关:卫国的一个地方。10、卜:用龟甲卜吉凶。11、筮(音诗):用蓍[shī]草占吉凶。12、体:卜筮的对象。13、咎:灾祸。14、贿:财物。15、沃若:润泽。16、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17、耽(chén):沉溺。18、说(tuō):脱。19、陨:落。20、徂(cú):往。21、食贫:过贫苦生活。22、渐:溅湿,浸湿。23、爽:过错。贰:不专一,有二心。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26、遂:顺心,满足。27、知:智。28、咥(xì):笑。29、躬:自身。30、淇:淇水。31、隰(x í):低湿的地方。32、泮(pàn):通”畔”,边岸。33、总角:少年时代。34、旦旦:诚恳的样子。是,这,指誓言。 氓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fěi] 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shè]淇[qí],至于顿丘。匪[fěi]我愆[qiān] 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乘彼垝[guǐ] 垣[yuán]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qì] 涕[tì]涟涟。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huì] 迁。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之未落,其叶沃[wò] 若。于[xū]嗟[jiē] 鸠[jiū] 兮,无食桑葚[shèn];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 自我徂[cú] 尔,三岁食贫。淇[qí] 水汤汤,渐车帷[wéi] 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èr] 其行。士也罔[wǎng] 极,二三其德。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三岁为妇,靡[mí] 室劳矣;夙[sù] 兴夜寐[mèi] ,靡有朝矣。言既遂[suì]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ī]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dào] 矣。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qí]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jiǎo]之宴,言笑晏[yàn]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及通过诵读品味、交流质疑和书面表达等方式,感受诗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变化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的心灵之美、自由独立的人格之美,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第2课时。

五、文本简析 《卫风·氓》选自《诗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习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经典诗作形成整体认知,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增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而《氓》作为《诗经》名篇,显然是“先秦诗”一课的重点内容,它对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源头《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 (二)体会、鉴赏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 1.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题目:我感受到的她是的心绪,我的依据是(诗中具体词句);我看到了一个(填形象特点)的她。 要求:①先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②小组成员间确定分工,梳理好表达时的文字。 ③回答问题时需要一名同学先诵读出相关章节,再由一名同学给出结论和依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回答这道题,让学生再次细读文本,从诗歌的语言中品味出人物情感的变化,感受人物形象,形成自己对这首诗歌独特的阅读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预设学生鉴赏要点: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静女》《采薇 》是诗经 中的经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 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 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 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 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 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 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 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 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 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 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静女》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 义之深的宣扬, 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 甚至不妨说 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 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 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经两首氓采薇[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

诗经两首氓采薇[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 示标: 1、了解《诗经》 2、赏析《氓》 一、导入: 请一生背诵《沁园春·雪》 北月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风,望长城内外,唯条茫茫,大江上下,顿头滔滔,心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思考:“稍逊风骚”何意? “风骚”何意?为什么特别点“风骚”? 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风的源头 二、了解《诗经》 学习《诗经》三首,是305篇的零头,但通过三首,了解《诗经》的大概 1、理解并背诵注释① 2、补充《诗经》六义,一般以首句的第一个词为标题,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三、赏析《卫风·氓》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 2、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中学生,能理解距今2600年前的爱情?挑战。背诵诗歌,思考: (1)词歌中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 (2)歌写“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 (3)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什么情感或性格。 明确:恋爱:自由恋爱,私定婚期; 结婚:举行仪式,嫁给情郎 氓:骗—怒—娶“我”:送—劝—望—泪 占有对方痴情幸福 喜怒无常纯真热情 3、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 变心,我的痛苦。 思考:①“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 “桑之落奚,其黄而陨”,年老我衰,没有当初美貌,导致第三、四、五者插足。 ②“我”有没有过错? 真情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③“氓”有没有责任心? 不能富足,遮风挡雨 ④“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笑贫,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设计

第4课诗经《氓》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准确诵读本诗,注意本诗的音节和韵律。 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 3、掌握文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氓》) 二、回顾《诗经》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

们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三、听《氓》的配乐录音带,接着让学生齐读全诗,并正音。 指导学生诵读:《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诵读完全诗后,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集体再次朗读。 四、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婚变 决绝 情节 恋爱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诗经两首-氓-采薇

诗经两首-氓-采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

《诗经两首.静女》(高一必修)

一、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互动方法促进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诗经两首氓采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隰:xí

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语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及通过诵读品味、交流质疑和书面表达等方式,感受诗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变化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的心灵之美、自由独立的人格之美,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第2课时。 五、文本简析 《卫风·氓》选自《诗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习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经典诗作形成整体认知,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增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而《氓》作为《诗经》名篇,显然是“先秦诗”一课的重点内容,它对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源头《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

诗经二首《氓》教案

诗经二首---《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二、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板书) 三、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集体再次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