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检修模式下检修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秦皇岛网
- 格式:doc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4
开展电网设备检修措施及方法摘要:合理安排设备检修计划, 做好电网设备的综合停电工作, 是控制电网风险、确保系统安全和用户供电、更是加快电网建设的重要因素。
同时检修计划是电网企业生产计划的主线, 直接影响到电网企业全面系统的安排生产运行工作,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对电网设备检修措施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网设备;状态检修;措施Abstract: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plan, to the power grid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work, is to control the power grid, and ensure that the risk system security and user power suppl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maintenance plan and grid is the thread of the production plan, directly affect th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ower grid arranges production operation work,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economy has had a great impact. In this paper, the grid equipment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metho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grid equipment; state overhaul; measures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一方面部分地区电网负荷增长迅猛, 造成主网架结构薄弱, 潮流断面及设备的重过载问题突出; 电网风险巨大, 抵御严重事故能力差, 大面积停电风险较高。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策略与技术应用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状态检修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的关键工作之一。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策略与技术应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对于线路状态检修的策略,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周期性巡视和定期检修:定期巡视和检修是确保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通过周期性的巡视,可以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2.故障检修和抢修:线路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检修和抢修。
这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快速的故障定位和修复,以保证线路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常规维护和保养:对于线路的常规维护和保养,应该做到及时、细致、全面。
定期检查线路的杆塔、绝缘子、导线等部分的状态,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确保线路正常运行。
在技术应用方面,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1.无损检测技术:通过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线路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等,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问题。
2.红外热像技术:通过使用红外热像技术,可以检测线路存在的潜在故障,如绝缘子老化、电气设备异常发热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检修和维护。
4.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使用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对线路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策略应该包括定期巡视、故障检修和抢修、常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而技术应用方面应该使用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像技术、无人机巡视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等,以提高线路的检修效率和质量,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建筑管理水平摘要:在针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定期检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电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进一步与时俱进,针对检修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有效融合状态检修模式,更有效的适应变电设备运行发展要求,以此使变电设备建筑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等内容,希望能够为提升变电设备检修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变电设备;管理水平引言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实行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设备检修的相关问题,然而,当前电力系统和相关技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更有效的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着重实施状态检修模式,以此顺应变电设备管理的发展要求。
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融合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使我国电力体制得到创新式发展。
一、定期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定期检修主要指的是针对电力设备所实行的定期预防式试验,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定期检修可以充分确保变电设备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消除相对应的安全隐患,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安全性稳定性。
然而从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看,该检修模式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以这种检修模式为基础,检修人员不管电气设备的初始状态如何以及环境差异和运行状况等信息,如果到了期限必须对其进行检修,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整体设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都会有很大的干扰和负面影响。
其次,定期检修缺乏经济性合理性。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检修任务进一步加重,所涉及的检修内容日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供电企业无法承担相应的任务,而定期解决方法进一步增大了财力的支出,同时对于设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其使用寿命严重降低。
第三,定期检修缺乏周期合理性。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在现代社会中,电力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关键。
然而,由于长时间运行和各种原因的影响,变电设备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隐患。
为了确保变电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必须进行检修和维护。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结合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来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
一、定期检修定期检修是一种常规性的检修方式,一般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检修可以发现和解决一些常见的故障和隐患,对于保证设备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定期检修的内容一般包括设备的外观、内部结构、绝缘状况、接线端子等进行检查与清理;对于老化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对于经常处于电力负荷下的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等。
同时,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还需要进行电气测试、机械测试和绝缘测试等工作。
二、状态检修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状态检修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设备检修方式。
状态检修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设备性能变化趋势和隐患,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来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状态检修一般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振动监测、红外热象仪监测、超声波检测、局部放电检测等。
这些检测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的非接触式在线监测,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具有较高的检修效率和安全性。
三、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的结合1.确定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应当详细确定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的内容和周期,并调整合理的检修时机,以确保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的衔接并互相补充。
2.建立检测数据库建立设备的检测数据库,并将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的监测数据进行录入,形成完整的设备运行数据。
基于这些监测数据,可以有效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情况和隐患来源,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参考依据。
3.制定维护措施针对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所发现的设备故障和隐患,及时制定维护措施,进行更新和维护。
在电力行业,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检修策略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探讨2024年的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计划检修的优化计划检修是指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和潜在的故障模式,提前安排的检修工作。
在2024年及以后,计划检修将更加注重以下几点:1.预测性维护: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潜在故障,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检修计划。
2.综合检修:将不同设备的检修计划综合考虑,减少重复停电,提高检修效率。
3.灵活性:根据负荷变化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检修时间,确保供电可靠性。
4.标准化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检修流程和规范,提高检修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状态检修的强化状态检修是指根据设备的实时状态和健康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检修的一种策略。
在2024年,状态检修将更加依赖于:1.在线监测技术:通过部署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
2.智能诊断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诊断问题。
3.风险评估模型:建立设备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设备故障风险,指导检修决策。
4.检修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智能化的检修决策支持系统,整合多种数据源,为检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检修策略的整合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并非孤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整合两种策略。
例如,对于关键设备和老旧设备,可以采用以状态检修为主、计划检修为辅的策略;对于一般设备,则可以更多地依赖计划检修。
四、检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2024年,电力企业应加快推进检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以下目标:1.数字化工作票:采用电子化工作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检修培训和现场工作中应用VR/AR技术,提高培训效果和检修质量。
3.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李勇摘要: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在用电需求方面也不断提高,不断推动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但在用电的同时,必须要保障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变电设备的安全性是用电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加强对用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才能使电网展现最好供电状态。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具有稳定性、安全性。
关键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1 变电检修主要技术与现状1.1 变电设备检测主要技术1.1.1设备故障诊断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时,检修人员需要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才能起到预防的效果。
对设备进行诊断时,有两种技术,分别是综合诊断法和比较诊断法。
综合诊断法对设备进行检测时,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这种方法主要对历史数据和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来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比较诊断法指的是使用振动、噪音和射线技术,将各项单项计算出,将各种参数进行对比,若计算出的结果与记录的参数差距较大,则表明变电设备存在问题,需要检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若数据之间的差距较小符合规程要求,则表明设备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
1.1.2设备状态监测在对变电站进行监测时,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对变电站进行检修也较为繁琐,不仅包括电气设备的状态,还包括气体的含量等。
由于设备不同,结构也会差异,从而使得电气检测项目的特征也有所差别。
由于电气设备工作的原理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电气设备的操作不同,利用与之对应的传感器,形成信号,在对其进行转换,使得信号具有可识别性,在使用电缆传输信号,最后检测仪器完成对信号的接受工作。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电气设备检测装置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在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下,电气设备的检测不断提高。
1.2 当前变电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2.1对状态检修的认识不到位状态检修是设备检修过程中的一种新方法,指的是对设备的主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带电抽样检测的方法,是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一种评价方法,将预测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作为判断的依据,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对设备进行维修。
基于状态检修模式解析变电检修技术秦若锋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平稳运行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能够排除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故障,就必须要对电力系统中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减少、排除其中的故障,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
关键词:状态检修模式;变电检修技术1变电检修技术分析变电检修工作就是在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类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后,对其进行日常养护与修理,以期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而检修工作的任务还包括对不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
检修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力系统中的易损坏、重点部位的电气设备。
与此同时,变电检修工作在对电气设备隐藏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可预先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期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专业人员在对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时,可参照检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应对措施,从而帮助检修人员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2状态检修模式中变电检修技术的应用现状2.1状态检修模式的概念在电力系统中的状态检修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应用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来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对其中可能的发生的故障进行预判,并根据预判来制定检修技术与检修方案。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状态检修模式,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并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设备状态、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合理的检修。
2.2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在该社会发展趋势下,变电检修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变电检修技术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促使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保护更加全面、完善。
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做好事后变电检修和预防变电检修工作。
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视乎,往往会采取事后变电检修技术,但是该技术不仅被动,还可能会增加检修成本,但是该技术很有可能导致电力系提供无法正常运行。
状态化检修实施方案状态化检修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状态化检修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前期准备、检修计划、组织管理、技术要求等内容。
下面是一份状态化检修实施方案,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1.1 安全评估:在进行状态化检修之前,需要对待检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1.2 特殊设备:对于需要使用特殊设备的检修,比如高空作业、防爆作业等,需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并做好安全培训。
1.3 人员培训:对参与状态化检修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操作知识和技能。
1.4 施工场地准备:确定好检修的具体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整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
二、检修计划2.1 编制检修计划: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设备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包括检修的时间、地点、工作内容、人员配置等。
2.2 优先级排序:根据电力系统的重要程度和设备的状态,对检修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重要设备先行检修。
2.3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检修时间,避免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比如选择低负荷期进行检修。
三、组织管理3.1 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2 检修班组:根据工作任务和人员技能,成立相应的检修班组,确保工作的高效、专业进行。
3.3 监督管理:设立专门的检修监督管理岗位,对检修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四、技术要求4.1 设备清单:制定设备清单,明确需要检修的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信息,便于采购和更换。
4.2 设备保护:在检修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保护,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的二次损坏。
4.3 检修方案:对每个检修项目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包括人员配置、作业流程、安全措施等,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4.4 检修记录:对每个检修项目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修日期、人员、工作内容、操作记录等,方便后续的查阅和分析。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及其实际应用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检修策略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实现电网的可持续运行。
本文将探讨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及其实际应用。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包括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两种方式。
定期检修是按照设备的使用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调整和维护,以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故障,预防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定期检修的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可以根据设备的状态进行调整。
故障检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的修理和维护,旨在恢复设备正常的运行状态。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际应用涉及电力设备的各个环节。
在输电线路方面,通过检查杆塔、绝缘子、导线和地线等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发现并修复可能导致线路故障和事故的问题。
在变电站方面,通过检修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发电设备方面,通过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对发电机、轮机、锅炉等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保障其高效运行。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的实际应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环境、负荷情况和故障率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和范围。
根据设备的状态和维修记录,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和任务,明确检修内容和工作流程。
对于设备状态的评估和判断,可以采用可靠性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等方法,以提高检修的准确性和效果。
加强对检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检修技能和操作水平,确保检修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火电机组状态检修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文章通过对状态检修的开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状态检修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给出了下一步的探索思路,为火力发电企业开展状态检修的具体开展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实践;探索一、前言状态检修是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
它以设备诊断技术为基础,结合设备的历史和现状,参考同类设备的运行情况,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查明设备内部状况,掌握缺陷性质,预测隐患的发展趋势和设备寿命,提出防范措施和治理对策的一种维修方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按需检修”。
实行状态检修后能达到既不“过”维修也不“欠”维修,可以将设备检修费用控制到最合理的水平,使设备健康性、可靠性达到最好最合理的状态。
在当前国内电力行业处于亏损边缘的大环境下,唯有通过深入推进状态检修模式,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才能大幅提高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才能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火电机组厂实施状态检修的主要内容状态检修实施的总体原则是以资产管理系统为平台,状态检测为基础,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结合寿命管理,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检修计划和检修方案,最后对检修的必要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状态检修实施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力打造以MAXIMO系统为基础的EAM平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目前已经成功导入了项目管理、工单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与生产相关的各项管理模块并已上线运行。
通过项目管理不仅控制了项目费用,大大简化了流程,而且使每个项目都能实现闭环自动控制。
通过工单管理,不仅使得生产任务流程得到优化,而且对于每项工作都能实现自动记录检修计划、工时、物料以及检修记录,确保了检修内容的如实记录,为以后标准化工单累积了基础数据。
第二,开发使用设备巡定检系统。
为了规范运行人员和点检人员的巡检、点检工作,开发了设备巡点检系统,目前运行人员、点检人员已经按照既定的路线和计划将设备的离线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导入系统,设备的基础数据在不断地补充完善,巡点检系统已经与EAM系统完成对接,同时设备产生缺陷造成点检数据异常时可直接触发工单,便于及时解决现场缺陷和异常。
基于状态检修模式下检修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周源
(江苏扬州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状态检修模式下,基层单位在输变电设备评价、检修策略制定与实施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和现场实施的体会,说明状态检修是解决当前检修工作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状态检修;设备评价;检修策略秦皇岛网 /
设备检修是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基于周期的设备检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状态检修正是解决当前检修工作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1背景分析
近年来,系统内许多单位在改变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上进行了较大胆的尝试,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同时,系统设备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如GIS组合电器、SF6断路器、氧化锌避雷器的普遍采用;设备的制造工艺、质量有较大改善:如输电线路的整体状况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变压器、互感器等线圈类设备的制造工艺和原材料性能得到较大改进;检测手段不断进步:如红外、紫外、油色谱分析、超声波探伤、SF6气体分析等在线检测手段的广泛应用;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如各级生产人员学历水平普遍提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较强等。
同时,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越来越高,现行的输变电设备定期检修制度及检修策略已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滞后。
主要表现在:1)停电后的设备状态(如作用电压、温度等)和运行中不尽相同,影响测试判断结果的准确性;2)由于是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状态即使良好时,仍需按计划进行试验和维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甚至可能因拆卸组装过多而对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即所谓的“维修过度”;3)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执行传统的检修制度使检修力量捉襟见肘,可能造成某些设备的应修未修。
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意见》及《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在系统内全面推进状态检修工作,非常及时和必要。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价导则》、《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技术导则》,以及各类设备检修工艺导则的相继出台,也为基层公司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支撑。
2现场实施
国家电网状态检修工作流程七大环节中,如何对设备科学的评价,对设备状态准确的定位,并由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策略,是开展好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需要各级生产人员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通过强调管理和技术分析的作用,严格控制,细化分析,对输变电设备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2.1确定基本流程
确定设备运行状态并由此制定检修策略,需要明确设备责任主体、确定基本工作程序,流程化开展各项工作。
明确运行单位为设备评价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完成初步设备评价工作。
配合单位负责对设备评价相关内容提供资料及技术数据分析。
专家组负责审核状态检修初评报告、参与风险评估并制订相应的检修策略,完成状态检修专业报告的编制。
领导小组负责对状态检修绩效进行评估、考核。
2.2设备状态评价及检修策略制定
设备状态评价主要依据收集到的各类设备信息,确定设备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必须通过持续、规范的设备跟踪管理,综合离线、在线等各种分析结果,才能够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健康水平。
同时,需要班组、工区及公司三级状态检修工作体系,对国网评价及检修导则准确理解并落实到每一台设备的评价过程。
检修策略是以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基础,参考风险评估结果,根据设备状态为每台设备制定相应的检修方式、内容及方案。
如:评价为“正常状态”的设备,执行C类检修,辅以D类检修;评价为“注意状态”的设备,执行C类检修并加强D类检修;评价为“异常状态”的设备,适时安排B+C类检修,并加强D类检修;评价为“严重状态”的设备,应尽快安排A或B类检修,并加强D类检修。
基层实际进行设备评价和制定检修策略过程中,需要对评价状态量信息进行收集,对扣分原因进行分析,对扣分尺度进行统一。
由于一些不够明确的缺陷或异常无法定性、参与设备评价人员对导则理解有偏差、或评价导则本身状态量等级划分不够合理等因素而造成设备状态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检修策略的制定和方案实施的情况,应组织专家组审查并对初评报告提出的检修策略进行人工干预。
案例一扬州供电公司某110kV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油耐压不合格,根据评价标准扣30分,且单项扣分达到30分,变压器状态评价为“严重状态”,对应的检修策略为“尽快安排检修,实施停电检修前应加强D类检修”。
专家组分析:该主变上次停电检修日期为2006年6月,分接开关切换次数未达到厂家规定的检修次数,与前次检修间隔未超出制造厂规定检修时间间隔,传动机构正常,油位正常无渗漏现象。
油耐压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开关灭弧产生大量游离炭,油质遭污染所致。
该变压器状态认定为“严重状态”,检修策略调整为“尽快安排带电滤油,滤油前应暂停分接开关动作,待油耐压试验合格后,投入运行,下次停电检修日期建议为2009年6月。
”
案例二扬州供电公司某220kV线路: 拉棒锈蚀; 拉线锈蚀; 水泥杆有风化剥落现象,部分杆塔有纵向裂纹; 个别防振锤滑移; 架空输电线路保护区内零星种植树木,合计扣76分,该线路评价为“异常状态”,对应的检修策略为“执行C类检修,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加强D类检修”。
专家组分析:该线路运行时间较长(77年9月投运),运行情况一般,09年已安排技术改造。
经分析大部分缺陷可通过不停电或带电检修予以消除。
该输电线路状态认定为“异常状态”,对应的检修策略调整为“执行D、E类检修,加强运行巡视,09年结合技改全面改造”。
2.3工作成效
通过输变电设备科学合理的评价,对我公司所辖设备状态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并分别对不同状态设备制定了相应的检修策略,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成效开始体现。
从确定的2009年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与周期性检修计划对比来看:(1)110kV及以上设备检修数量有明显下降:如变压器设备检修从51台减少到30台,断路器设备检修从216台减少到57台,输电线路检修从28条减少到25条(其中14条为新投一年后首检),输变电可靠性指标将得到较大改善。
(2)系统运行操作工作量明显降低:以变压器为例,一台220kV主变系统停电检修,需要经过调度调整运方、变电运行人员执行停电操作票、安措票(装)、许可工作票、检修人员执行工作票,实行变压器检修试验等工作、工作完成后验收、运行人员执行安措票(拆)、向调度报竣工、执行送电操作票、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约需40项操作完成。
2009年扬州地区经测算变压器类设备检修操作票、工作
票将减少41.18%,开关类设备检修操作票、工作票将减少73.6%,输电线路工作票减少10.7%,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开展,现场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将大幅降低,同时,将减少误操作几率和设备因过度检修而造成的损伤。
(3)检修成本大幅缩减:依据江苏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检修定额(2008版)测算,2009年全年扬州地区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路三大类设备(未包括同间隔内闸刀及四小器)常规检修,可节约人工费约197万、材料费146万、机械费116万,共计460万,占全年主网设备常规性检修费用25%以上,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设备检修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存在问题及展望
3.1设备状态评价支持系统不完备:
目前针对每台设备进行的动态评估,面广量大,且不同评估人员对评价标准的理解、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影响评估结果。
必须通过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来完善,提高状态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手工分析可能造成的数据不全面、分析不深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3.2人员技术素质与状态检修要求有一定差距:
目前,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对状态检修工作的基本含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的全面理解有待深化;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原理、性能、重要指标等参数的准确把握能力有待加强;生产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有效监视和分析的综合技能有待提高。
需要进一步加强宣贯培训,建立状态检修宣贯培训的长效机制来实现。
3.3 设备状态的判定标准不完善:
国网及省公司虽然颁布了主要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但在准确掌握设备实际状态上仍有差距,现场部分缺陷与状态量无法建立对应关系,对设备状态的判断有一定难度。
需要上级进一步完善评价导则等技术性文件,与现场实际接轨。
4结束语
状态检修是对旧有生产模式一次重大变革,是解决当前检修工作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梳理工作流程,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
相信,随着状态检修工作在各公司系统各单位的深入开展,大家不断总结和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必将使该工作取得更多的成效,实现生产工作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