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

一、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及旅游贸易概况

(一)西北地区旅游资源概述

1、地域特色

中国西北,行政区划上指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及宁夏,新疆两个自治区,简称“西北五省区”,是七大行政区之一。自然区划上的西北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西部以及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边缘地带。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近几年受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植被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西北地区农业发达,号称“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沙漠中的绿洲”的河西走廊,交通地位重要,丝绸之路,兰新铁路与亚欧大桥都是此地区重要的通道[1]。

2、历史文化

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和矿产能源丰富,革命历史和旅游文化历史也较为悠久。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在陕甘边,陕北两个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也是土地革命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军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11月中共红军和红十五军团配合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西北根据地第三次围剿。

1936年5月在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新辟的根据地内设立了陕甘宁省。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

因此,河西走廊被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兰州,张掖,高台,临泽等地设立了西路军烈士纪念馆,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此地祭奠与缅怀革命烈士。同时,“河西走廊”开辟了红色旅游线路,不仅达到了教育目的,而且带动了西北地区旅游贸易的发展。

(二)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西北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2013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15.4%和24.7%[3]。

表1 2011-2012年西北五省旅游收入总额及接待游客数量分析表

收入总额(亿元)接待游客(万人次)地

资料来源:《2011年、2012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

https://www.doczj.com/doc/602781582.html,/2013/8-13/93151.html

由上表可以看出,西北五省2011-2012年的收入总额和接待游客

的增长幅度较大,由此看来,西北五省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客

观的。

2、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区格局

(1)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开发以丝绸之路为轴,依托亚欧大陆

桥,初步形成了东西延伸,南北辐射的发展格局。由于东西横贯的丝

绸之路串联了陕、甘、宁、青、新5省区,荟萃了西北地区旅游资源

的主体和精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强大的诱惑力,(号称:

“神秘的丝绸古道”、“永远的旅游梦境”)。且与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几

乎完全重合,从而把发达的欧洲旅游市场和崛起中的亚太旅游市场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它理所当然的成为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

开发主轴[6]。经过国家和五省区十多年的大力开发建设与宣传促销,

丝绸之路沿线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已经日臻完善,已成为中国诸多

旅游产品中一条较为成熟和极具招徕力的主题县里。

(2)旅游区建设重点突出以西安、乌鲁木齐、兰州、敦煌、嘉地区

2011年 2012年 同比增长(﹪) 2011 2012 同比增长(﹪) 陕西

1325 1713 29.2 18400 23200 15.9 甘肃

330 471.08 42.7 5830 7834.46 34.3 宁夏

84 103.4 23 1170 1341 14.6 青海

92 158.54 72.3 1412 1780.43 26 新疆 380 576

51.5 3830 4860.64 26.9

峪关、酒泉、张掖为主,形成关中、黄河干流上游、河西走廊、新疆中部和南疆西部等五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特色旅游区。上述7个旅游中心城市则已成为行、吃、游、住、娱、购等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其中又以西安、乌鲁木齐和兰州市产业实力较强[7]。

二、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的相当的成效。但目前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不仅与东部沿海地区无法相提并论,就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明显差距,更与自身优越的自然资源极不相符。

(一)认识不足

1、产业发展认识错位

我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早期,为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曾将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在旅游业投入产出方面所显示出来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征通过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由此形成一种误导,使许多人认为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征具有普遍意义。然而西北地区旅游走的不是内需拉动型,旅游产业化经营出现在工业化之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民自身旅游需求发展迅速,走了一条以旅游产品来吸引区域外的旅游消费的非常规的发展道路,而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性产业的发达程度,只有对其加大投入,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使西北旅游形成了一条扭曲的旅游发展规律,即初期投入高,经过收支相抵阶段,才能进入收大于支的阶段,在加上近年来以来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夹击,收回前期投入的时

间其实也越来越长[15]。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这一错误认识,造成西北旅游撒胡椒面式投资,即阻碍了许多重要旅游资源的开发,又使本来资金短缺的西北旅游雪上加霜。

2、对旅游产业关联度大的片面认识

旅游业完成每一次供给直接涉及10多个行业,间接涉及达70个左右,为现有各产业部门关联度之冠。围绕着旅游行业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可直接扩大这些相关行业的需求、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功能。旅游贸易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邮电、建材、城市建设、商业服务、轻纺工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等部门的发展,特别是与旅游贸易密切的外贸、民航、建筑业所受影响最大。但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只看到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正向作用是片面的,运用这样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就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既然旅游业一兴,相关许多产业就会旺,那么相关产业衰,旅游贸易也只能是步履维艰。因此旅游贸易的发展需要很多相关产业支撑,那种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客观条件,仅凭一厢情愿发展旅游业的错误做法坚决要不得,另外旅游资源开发之前也要对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进行充分评估。

(二)发展规模差距明显

表2 中东西地区旅游外汇收入比较

地区旅游外汇总收入(亿)累计接待总人数(亿人次)西北地区3022.02亿 3.98亿人次东部沿海地区51384.67亿10.66亿人次

中东部地区18422.2亿7.54亿人次数据来源:2012年甘肃旅游总局区域外汇收入分析

由上表显示,西北地区近几年旅游对外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从旅游外汇总收入及接待人数上都远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发展规模。

(三)旅游核心竞争力不强

1、缺乏核心旅游产品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激烈的竞争上,具备某种根本的、关键的、决定性的特殊技能,具备某些特优的能力,如拥有其他竞争者不可近敌的管理模式、产品等。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培植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西北地区虽拥有秦始皇兵马俑、陕甘宁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等3处垄断性的旅游产品,但除了秦始皇兵马俑外的两个旅游产品,目前开发深度很不够,再加上这一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产品规模小,使西北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10]。这三处世界遗产也没充分发挥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据调查,西北地区旅游外汇总收入,仅是相当于福建省一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49.1%。当然,在随后10年的发展中,西北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缺乏产业基础的优势

西北地区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1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处中国旅游胜地、7处中国旅游王牌景点和10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为数众多的省级、市县级旅游产品[11]。许多人据此就认为西北地区拥有产业优势,其实不以为然。在旅游经济中,这些只能说明西北地区拥有旅游产品优势,但并不等于具

有旅游资源优势,更不表明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是指一个地区的旅游禀赋条件所呈现的优越性,主要包括资源禀存数量较大、品质较好、开发容易三个方面。西北旅游资源的确具有数量大、品质好的特点,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薄弱,许多旅游产品通达性差,开发难度大,旅游资源优势并不强。产业优势是指将资源优势通过加工利用变成社会产品或服务,以及这种产品或服务顺利进入市场的优势状态。它不仅包括生产这类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链条,同时还包括为生产这类产品和服务所需的信息、教育、科技和其他服务等比较系统的整体[12]。处于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北,信息、教育、科技等旅游支持系统落后,也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优势。这种将旅游产品优势等同于资源优势甚至产业优势的错误认识,造成对西北旅游发展盲目乐观的同时,错过了西北旅游在资源开发、产业建设方面查缺补漏的机会,使得旅游开发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

(四)过度的依赖性

1、对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市场的强依赖性

西北经济水平不高,人口数量少,使得区内旅游人数非常有限,而东部地区作为中国人口的密集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近几年旅游出游率、旅游需求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西北旅游国内游为主、国外游为辅的市场结构制约下,西北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依赖东部发达地区。另外,西北薄弱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决定其旅游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信息、经营理念等软件也得需要外部扶持。

2、资金的对外依赖性

西北落后的地区经济使西北旅游开发资金只能依靠外力,资金已成为制约西北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西北旅游过度的对外依赖,使其发展捉襟现肘。

(五)市场营销策略落后

目前,国际、国内旅游业竞争都较激烈。亚太地区旅游业群雄环伺,在东亚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形成了与中国争夺北美与欧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力。截止2012年,我国已有40余个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发展的省区和为数众多的重要旅游城市,这使国内旅游业也呈现群雄角逐的激烈竞争局面。然而,西北旅游业客源市场以争夺东部游客为核心目标,但西北与东部相比在出游时间、出游距离、旅游教育、旅游基础设施、大城市的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却处于竞争弱势。国际、国内旅游形势分析得出:西北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为旅游发展的一大挑战。

而传统旅游市场细分的变数主要有四种,即地理变数、人品变数、心理变数和购买行为变数。旅游企业根据不同的细分变数将整体旅游市场细分成具有不同特征的旅游市场,并选定目标旅游市场,再按照密集单一市场产品专门化和市场专门化等营销战术,可以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整体市场营销)、差异化市场营销或密集市场营销等营销策略,从而最终占领已经确定的目标旅游市场[13]。旅游企业将旅游市场细分,大都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以及港澳台、日本、

东南亚确定为国内外核心目标市场。将西北、西南、华中和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定位为国内外基本目标市场。将东北和加拿大、澳洲、韩国等确定为国内外机会目标市场。但这样的市场细分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可能已经存在竞争者且可能不再有机会获得超额利润。因为某旅游企业选定的目标旅游市场有可能与其他旅游企业的目标旅游市场发生交叉,争夺具有相同特点的旅游购买者,不同的旅游企业都可进入,对每一个旅游企业而言都不存在进入壁垒,更谈不上垄断,超额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其次,不能提供有特色的个性产品和服务。传统市场细分使不同旅游企业面对具有相同特征的目标旅游市场,会导致在多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雷同。这与目前我国旅游产品、服务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大相径庭,大大弱化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甚至惨遭淘汰。传统市场细分方法的绝对运用,是西北旅游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旅游专业人才与信息等软资源匮乏

旅游贸易是伴随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无论旅游活动的开展,还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促销都是如此。现代社会充满着对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渴求,旅游贸易也同样离不开这些资源。旅游贸易是一种提供享受与快乐的事业,是一种提供社会交际机会和场所的事业,也是一种更和谐、更充满人情味的事业。因此它常常率先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人类文明引入并预示着社会上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某中方向,特别是消费方向。信息、人才等软资源直接影响着

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旅游服务的质量与信誉、旅游接待设施的设计与改善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等等。同时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提供货真价实的信息,才能保持顾客的满意度,从而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然而西北地区居于旅游信息的二级辐射带,在信息的时效性和质量上都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存在着严重的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作为最主要接受与消化信息的旅游人才在总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与其他行业人才一样,面临着孔雀东南飞的窘境,这使西北地区短缺的旅游人才,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策略

(一)发展机遇

1、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明确了战略部署的基本战斗思路。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中,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旺盛,是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旅游产业吸纳就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就业容量大,

发展旅游产业既可以直接吸纳就业,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分析,旅游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能给社会增加5个就业岗位。二是就业层次多,由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无论是大学毕业生,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还是下岗再就业人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三是就业门槛低,特别适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据有关统计,西部地区2006年旅游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170多万人,旅游产业在扩大就业渠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西部不少地方位置偏远,交通落后,过去是“进不去”、“出不来”。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这些地方的路通了、电通了、电话也通了,在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旅游产业对促进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旅游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性的产业,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实实在在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很多地方将旅游与当地的经贸、文化活动相结合,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发挥旅游产业对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优秀的企业、先进的理念、高端的技术、一流的人才、现代的管理引导到西部地区去,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新丝绸之路的建设

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也是21世纪我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战略接续区。培育特色产业经济,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形成旅游产业优势,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西部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是一个关键着力点。而丝绸之路旅游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向海外重点推介的15条黄金线路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我国旅游业的象征性徽标“马踏飞燕”即源自丝路名城甘肃武威。丝绸之路蕴含着享誉世界的资源品位和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继性的主题积累与线性资源区域分布的特征,因此完全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3、发展生态经济旅游

生态经济旅游是一种地区性发展,并以地方资源、经济、特色、生活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特色是当地提供资源、服务,而观光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则归当地居民所享有,经由供需合作的关系,使当地资源得以受到保存,并维持观光游憩活动,同时亦能藉此获得当地的保护经费,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发展生态经济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所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目标在使自然生态及文化传统的观光资源得以永续经营。生态经济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及关怀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总之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是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

游憩的生态资源,且标释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所发展出的旅游模式。并强调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是当今社会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既顺应了国家旅游政策,又提倡了绿色环保,还能在不破坏坏境的基础上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效应。

(二)发展策略

木桶效应告诉人们,决定一个事物发展的不是他的长处,而是他的短处。西北旅游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在找准了它的缺陷之后,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将这些缺陷逐个击破,进而使西北旅游贸易发展蒸蒸日上。

1、联合开发

创新与联合是中国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两大趋向。联合是弥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单调性,避免临近的旅游区之间的盲目竞争,增强整体竞争的有效方法。西北地区3省2区区位相近,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可以通过政府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替代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将彼此压制的不良竞争变为彼此推动、形成合力的关系。提升西北旅游产业在海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行联合开发势在必行。

首先,要组建西北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管理委员会,其次,在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下,打破省际界限来制定开发与保护资源的措施、宣传区域旅游特色整体形象、规划交通网络建设、组合样板路线,再次,在各省区政府的合作下,作好大区域的财政安排,并有常规的协作机构形式、协作内容、实施步骤、协调方式、监督保证等具体部署,进

而对微观领域多种服务类型企业的协同整合进行引导、推动,提供政策环境,扫清协同障碍,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达到推进西北合作区旅游企业的合纵连横的目的。

2、以三大世界遗产为重点开发区,开发资金量小,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

资金是制约西北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果立足开发资金需求量小,但市场需求量大的旅游产品,就既可以突破资金制约这一瓶颈,又可以大大开拓西北的旅游市场。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陕甘宁万里长城3处世界遗产开发时间较早,而且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的同时,在其带动下立足开发生态旅游、软探险旅游、科学考察、登山等资金投入少,但市场需求量大的旅游产品,对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西北地区有开发这些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一,独特的地理环境,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误区、面临的挑战与措施就了西北地区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中国乃至世界屈指可数的高山雪峰、内陆湖泊、现代冰川、大漠戈壁、雅丹地貌、鸣沙奇观和充满原始野趣的江河源头,也有沙海绿洲,辽阔牧场、原始森林、稻香鱼跃的塞上江南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其二,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和轩辕黄帝陵、天水伏羲庙就是华夏远古文明的集中展示,另外,丝绸之路、万里长城遗址、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诸多陵墓、石窟、寺庙、烽燧和古城构成西北地区丰厚深邃的古文化遗存。其三,众多兄弟民族交错居住,且又保持着各自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使西北地区展现出绚丽

多姿的民族风情[20]。目前,西北地区从自身资源特点出发,抓住这一契机,使西北旅游能上一个新台阶。

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财力有限,应采用多种渠道吸纳资金,加大引资力度,用好扶贫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辟为国际和国内航空口岸,把西安、乌鲁木齐等一批已经成长起来的交通枢纽城市发展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完善旅游交通结构,使客源流向由单向运转变为环路运行,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4、积极推进旅游贸易的开放

扩大西部地区旅游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服务产品、旅游方式和服务企业,以改善旅游贸易落后对西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制约。例如,可选择部分城市作为旅游贸易试点城市;鼓励外商到西部设立旅游贸易基础服务设施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允许西部地区先行设立外资金融机构,以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外部融资的金融服务环境。

5、实施人才战略与旅游信息战略

旅游业涉及众多行业,旅游活动涉及众多方面,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具备与之相关的知识。旅游业人才资源作为旅游业生产要素之一,它属于高级生产要素,未来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竞争将显得越来越明显。西北地区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刻不容缓。第一,改变旧的旅游业人才观。一直以来,旅游业从业人员被认为是知识层次低下,旅游

业不存在人才门槛,这种观点不利于西北旅游业人才的发现和吸收。第二,形成新的旅游人才竞聘机制。无论是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与旅游活动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还是旅游营销、旅游经济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竞聘的方式择优录取,不埋没人才,不滥用人才。第三,搞好西北旅游院校建设。首先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中既要有旅游管理的研究人员,又要有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的实践者。同时,旅游院校要与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联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迅速适合今后的旅游行业实践。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市场信息的通畅,改善西北旅游信息不对称,需要国家管理的市场秩序空间、社会协调的市场秩序空间、组织内部管理的市场秩序空间三个秩序空间的协作整合,同时良好的市场秩序实现还依赖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三个主体之间良好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的危害。

6、开发旅游精品,开拓新市场

专项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将迅速发展。据报道,在国庆节期间间,探险、体育等新的旅游形式已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西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发展专项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资源。大力倡导和促进专项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既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大大提高了西北地区旅游贸易的发展。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是发展西北地区旅游贸易的重要基础。

处理好各省区内部旅游线路和大西北旅游线路、大尺度的旅游线路和中小尺度的旅游线路、境外游客旅游线路和国内游客旅游线路、

团队游客旅游线路和大量的散客旅游线路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西北来说,大尺度、长线的游客市场,特别是国际游客市场是其开拓的重点,在规划旅游线路中要特别注意针对这一部分的游客需求。规划的旅游线路应对外公开,积极宣传,使其变成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确定重点旅游开发区,在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规划基础上,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型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逐步开发21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基地。西北地区由于景区比较分散,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旅游项目优势不明显。但可以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异质文化氛围浓郁的特点,组织开展一些规模适度的专项、专线、专题、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并形成一些专利产品,增强旅游市场的垄断作用。西北的丝路民族风情、高山冰雪和沙漠科考探险、城市湿地、民俗文化节庆等均是潜力极大的旅游开发市场。特别是现在兴起的探险、体育、健身、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在西北地区是最适宜开发和潜力最大的旅游项目。在旅游市场开发方面,加强老的客源地的开发,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和旅游形式:诸如新疆、宁夏、青海可以重点主攻中东市场和东南亚的穆斯林市场。

7、加强旅游宣传

加强旅游宣传,主要是积极促销、改变促销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与主要客源地的旅游组织的交往,重塑大西北在国内和国际游客心目中的旅游形象,以增强其在旅游决策时的西北旅游愿望。应正确认

识旅游宣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活动的影响,以具有特色的旅游宣传促使其长盛不衰。如“丝绸之路”一直是外国游客的主要选择之一。近年由于在国外进行了大量的“丝绸之路”的电视宣传和文物巡回展,大大增大了国外游客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8、确定合理的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有关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旅游愿望。因此,确定合理的旅游形象对西北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各省区,在旅游资源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有较强的互补性,为确定各省区的旅游形象和确定大西北的旅游总体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宁夏旅游形象定位为:多姿多彩的塞外,而西安则定位为古都旅游。大西北的旅游总体形象需要很好的研究、定位。

参考文献

[1]薄湘平,薛晶晶.中国旅游业绩效评价[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4):84―86.

[2]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3]袁虹,吴丽.中国旅游业发展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1):43―47.

[4]王君正,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科研管理,2007,28(6):56―65.

[5]陈佳平.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与整合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76―78.

[6]王蓉蓉.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90―93.

[7]程必定.区域经济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

[8]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9]何光玮.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0]魏小安.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

社,1999.

[11]李家清.旅游开发与规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袁莉.刘鞠江.聚集与旅游产业群的培育[J].经济问题探索,2004(l):118.

[13]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

[A],2003年中国地理年会发言提纲.

[14]刘恒江.上海旅游产业簇群研究[J].上海经济,2003(5):41―43.

[15]吴丽霞.基于SCP框架的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研究[J],2008.

[16]田里.旅游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17]李明德.关于北方诸省旅游业联合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9.

[18]刘银连.周方涛.打造区域性产业板快: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方向[J].旅游科学,2001.

[19]厉新建.张延川.周竹.西北地区旅游发展资金相关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6.

[20]王大悟.创新与联合论.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J].旅游科学,2000.

[21]陈丕积.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0.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旅游行业SWOT分析

中国的旅行社在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分析 应用模型的解释和描述 PEST 分析 P—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政府政策、政府管制、国家政局、法律法规等因素。 E—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财务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形式等。 S—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公众的价值观念等。 T—技术因素:包括产品寿命,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技术变化速度、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波特的五力分析 1.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3.替代产品的威胁: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4.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 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PEST分析 1. 经济环境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国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状况等旅游业发展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式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段提高,旅游业发展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收入投入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领域上去,作为满足人们目前需求的旅游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政府目前的经济政策也在大力鼓励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交通

四川旅游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微观环境)

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为四川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出三种战略:构建大西南旅游经济圈战略、科教兴旅战略和环境优化战略 四川地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以及西南金融中心。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66.23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8.6%,国内旅游收入达542.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280.96亿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842.89亿元,占同期GDP的12.9%[1]。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由与旅游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或行业构成,包括旅游产业资源、旅游产业需求主体、旅游供给主体、旅游产品[2]。同时,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遵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也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3]。图1就是典型的SWOT战略选择图。当研究对象处于第一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二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扭转内部劣势,先稳定后发展战略;处于第三象限,外部有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处于第四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2. 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四川素称中国“风景省”,无论是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国宝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通过表1中国及四川省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探索 摘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旅游需求市场的强劲拉动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迎来了又一轮的高潮。衡阳县旅游开发起步不晚,而且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不快,发展水平较低。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优势资源、主导产品、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应对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游、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先开发,重点发展。 关键词: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衡阳县 0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业的决定》(湘发[2007]13号)文件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产品。200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加快旅游是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又下发了《湖南省农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09]127号)。有感于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的高度重视,本文仅就以湖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奇的衡阳县为例,对县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探索。

1 衡阳县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 1.1 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的一般认识 关于乡村旅游产品的感念国内外学者对其鉴定的见解很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即①乡村旅游产品发生在农村地区;②以特有的农村景观资源对城区居民具有吸引力、魅力;③有自己的独特农村文化内涵;④乡村旅游产品所对应的资源市场主要为城市居民;⑤强调乡村社区和农民参与经营。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各种界定进行归纳和概括。较多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概念;应该是从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以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媒介,以乡村地区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手段达到旅游者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新型旅游产品[1]。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区设计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而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而且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社区与农民参与市场主体。择优开发突出特色综合功能,可持续发展,符合标准化原则[2]。 衡阳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配合“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开发了船山文化专项旅游项目,为此,修通了从衡阳县城西渡镇至王船山故居曲兰乡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考 与对策建议

对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专业学生学号 关键词:发展回顾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一、导言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旅游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到了2011年,中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制定发布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二)取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到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再到2010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376.22万人次;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高铁开通为云南旅游注入强心剂 高铁时代,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更将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从高铁开通联网全国到高铁旅游促旅游强省跨越,这无疑将为云南旅游注入一剂强心剂。 (二)工商旅游警察市场监督体系日趋完善 按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已建立旅游警察的云南7州市(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迪庆、瑞丽、腾冲),将相继建立工商旅游警察队伍,这必将开创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新局面,不断完善和成熟云南旅游市场监督体系,有望在全国充当示范者角色。 (三)定制旅游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云南拥有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随着云南财沃散客旅游服务平台的成立,云南针对散客旅游的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定制旅游有了更多资源整合优势,将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四)旅游扶贫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 云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如何结合旅游强省跨越的机遇与扶贫攻坚的挑战,将是云南旅游2017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将持续影响云南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谱写旅游扶贫云南样本的关键要素。

(五)导游自由执业落地检验受热捧 导游自由执业虽还是试点,但早已有人这么做了,他们中既有持有证书的职业导游,也有单纯的旅游爱好者。在2017年,导游自由执业获奖者迎来关键的市场检验期,处于全国旅游市场末端的云南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六)旅游央企大企入滇将加速整合云南旅游 2016年,在云南出镜率最高的旅游央企要算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目前,多个在滇项目已开始落地,加速了布局云南旅游的步伐。除央企外,携程、同程等线上旅游服务商也加速了云南旅游资源等整合。从控股旅游百事通到涉足旅游地产等,无论是强强联合谋发展还是忍痛割爱甚至互相伤害,大家都在讨论下一家被整合的会是谁。 (七)滇中城市旅游圈景区旅游发展将迎较大增长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7年,景区旅游发展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滇中城市旅游圈建设将加速,景区近郊游发展成趋势,养老养生旅游、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项目将受更多消费者关注。更多旅游特色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将有所提升,更多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品农庄、精品客栈、农家乐、乡村休闲小景区将出现,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景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都会有创新,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包括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型升级,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营销模式,扩大景区客源市场。 (八)餐饮业面临提质增效的跨越挑战 产品个性化、服务人性化、品牌全国化,将成为云南餐饮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餐饮行业将加强客户内在化、企业升级化、数据作用化、行业产业化促进转型升级。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时间:2003-7-25 15:24:07 阅读488次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黄春长 陕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的生态景观,又有从新石器时代到 周、秦、汉、唐历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遗产。虽然深居内陆,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十多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45O万人,创汇超 过10亿美元。1995年接待入境游客44.23万人次,外汇收入1.39亿美元。旅游业为陕西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绩。陕西省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盲目乐观。 1.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1.入境旅游 陕西的入境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这是由于封闭了十多年 的国门初被打开,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海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大批旅游团队涌入。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景区总体开发不够,主要景点大多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少数城市为依托,开放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客流相对集中。其中陕西占有较大比例的客

流。但陕西旅游业接待能力的发展,总显得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自然增长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增长,以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科学 考察、学习、探亲访友为目的入境的散客比例上升,入境旅游团队比例下降。同时,国内各省大量的旅游资源相继都被开发利用,开放范围急剧扩大,各地旅游业全面兴起,入境口岸增多,形成客流分散的局面,陕西占有客流比例减少。这就导致入境来陕客流增长速度减缓,使旅游接待能力显得过剩,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不高。虽然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获利率甚低。 客观地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充 分认识这个规律,迅速调整陕西旅游业的结构和战略,适应同际国内旅游市场发育的特点,按照国际水准来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变自然增长、被动应付为主动发展、促进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很快实现陕西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转折。 1.2.国内旅游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由于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 作时间缩短,节假日闲余时间增多,许多人都有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心理紧张因素增多,使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休闲、游览、观光、娱乐、访占、探幽、回归自然、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调节心理、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当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从“不提倡”转变为“积极发展”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则必然表现出爆发性特征。同时,旅游的形式也正由散客独自旅游,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方向发展。因而,陕西旅游业将会占有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 展研究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 一、背景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

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二、内容 (1)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义: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随着人们出游频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是发展旅游的命脉。帕哈太克里乡居于“一市两县”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南疆铁路、314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穿乡而过,315国道以及现在正在村子里兴修的314国道与315国道的连接线构成了景区外部的交通网,使得帕哈太克里乡的可进入性极强; (二)资源优势 ①从空间环境来看,帕哈太克里乡水资源丰富,空气质量、生态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②从自然资源特色来看,景区内集现代观光农业、果林、鱼塘、河滩、湿地、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克河两河交汇处风光等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状况良好。③乡村总体风格保持良好,传统风格的维吾尔民族建筑的民居被较完好的保留下来,特色鲜明。④百年水磨坊等传统的农耕方式被保留下来,农耕文化丰富多彩。⑤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⑤农副产品十分丰富。 ⑥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多姿多彩。⑦传统饮食具有鲜明特色 (三)客源优势 一般来讲,乡村旅游客源的区域限制相对较大,以近、中程游客为主,对周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帕哈太克里乡距离喀什市仅三公里,喀什市城市居民是其基础客源市场,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为乡村旅游的客源组织提供了便利。(四)宏观优势 以中央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为契机,喀什城市总体规划中以促进“一市两县”经济加速融合的宏观指导,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旅游”主题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帕哈太克里乡今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邻近喀什经济特区,许多实力雄厚的私营业主,对投资旅游产业兴趣浓厚,资本基础的雄厚,投资机制灵活便捷,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2、劣势分析(Weakness) (1)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相脱节。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保存完好,但

旅游行业再迎发展机遇

旅游行业再迎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点评 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旅游业深化改革、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政策等多个角度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意见》高度定性旅游产业地位,明确发展目标,指明产业发展方向,关注休闲度假游相关要素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①定性旅游产业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凸显;②明确提出2020年境内旅游消费达到5.5万亿,出游率达到4.5次(接近翻番),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提至5%;③指明行业发展方向休闲度假游。我们认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凸显,目标指引明确,包括要素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在内的旅游产业链所有参与者都面临发展机遇。未来休闲度假游相关的要素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点评一:产业方向—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意见》指明行业发展的方向:转型升级,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再次凸显(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包括要素供应商(吃住行娱游购)和旅游服务商(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游服务企业)在内的旅游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都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休闲度假游相关的要素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看好休闲度假游相关的文化演艺、免税购物、休闲度假景区和旅游服务企业。 点评二:利好子行业—演艺和免税受鼓励 一方面,《意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旅游业发展论文 旅游业经济论文

旅游业发展论文旅游业经济论文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条路径 摘要:依靠政府规制和产权明晰下的市场交易一直被看作是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旅游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等外部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伴随着发达国家近年来日益涌现的越来越多的由旅游企业自发采取的环境保护战略行动使人们看到了依靠产业界自发合作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与制造业企业相比,以主要提供观赏和休闲娱乐等体验型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在面临环境问题的战略行为选择时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文章分析了旅游企业采取自愿环保战略的决策动机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激励对策,为寻求解决伴随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供更好的治理方式。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自愿环保战略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的越来越多的由旅游企业自发采取的环境保护战略行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如一些著名的目的地个体旅游经营商自愿申请加入ISO 14001和EMAS环境标准认证和管理组织,或者通过多边的旅游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共同形成维护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集体解决方案等(Bramwell & Lane,2000)。这些无需政府和法律介入的自愿环保行为节约了大量的外部行政干预和市场交易

成本,并且由于是旅游企业自主权衡的结果,因此在实施中更重视收益和成本的控制而更有利于提高环保投资的效率。 那么促使部分旅游企业打破其关于自然环境资源这一“旅游公共品”开发经营中固有的机会主义行为逻辑的动机是什么?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主动采取提供有益于公众的第三方环境公益品的行为决策呢?政府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使这种自愿环保行为推广为众多目的地旅游经营企业的战略常态呢?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除了传统的政府强制干预外,解决旅游负外部性内部化问题的其他可行途径。 二、旅游企业自愿环保战略决策的内在动机 1. 获取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由于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有关面对公共环境资源个体采取自愿环保行为的内在激励动机不足的研究结论主要来自于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如King & Lenox(2002)、Rennings et al.(2006)等,将其直接推广到生产过程和产品属性与制造业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的旅游企业的行为决策预期上难免会导致理论猜想严重偏离实际的情况。事实上,对于以提供观赏、休闲娱乐等生理和精神上舒适体验的旅游企业来说,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不仅是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投入品,而且也构成了其吸引和提供给旅游者的综合性服务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度假区规划的背景分析 一、发展背景总论 (一)宏观背景 从2008年开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政府审时度势,迅速采取了系列对策,取得了“扩内需,保增长”的良好效果。在2009年底出台了41号文件,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来“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 伴随广大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的浪潮。旅游发展逐步进入休闲时代、健康旅游时代、多样化时代和高端化时代。同时,旅游业的新业态伴随转型升级的浪潮快速成长。商务型、低碳型、健康型、快乐型旅游产品快速成长,渐渐成为主流。 在各旅游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地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唯有准确景区定位,发展景区特色,树立景区旅游品牌,才能进一步提高景区声誉,有效吸引旅游客源,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观背景 长沙市经济社会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巨大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2010年10月13日在杭州揭晓,长沙从去年排名第28位跃升至第16位,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进入前20强的省会城市,其人才指数在前20强中居前三位,仅次于南京和北京。快速发展的商业,为商务会展旅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长沙市特别注重文化事业发展,配合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明确提出了“国际文化名城”。从总体趋势来看,文化与旅游开始密切结合交融,形成大文化产业,文化强省与旅游强省也就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了。 高铁的开通为客源市场的开拓带来机遇,到2013年,武广高铁将进一步延长,沪昆高铁将通车,长沙将成为沪昆高铁和武广高铁的交汇点,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城市进入了长沙市5小时交通圈,长沙市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群及众多省会城市密切地联系起来,实现同城化。黑麋峰森林公园作为长沙市的特殊旅游场所,一旦产品特色明显,势必成为消费热点。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如果觉得太少可在文章中摘取) 关键词:世博会旅游发展生产发展 正文: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工业品牌的需求,使旅游者对现代工业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公众的青睐和欢迎,它将成为新世纪旅游活动新的热点。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2781582.html,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刘思洋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28期 [摘要]焦作成功实现了由“煤城”向“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变,本文从焦作本身所具备的区位、经济、资源等各方面,借助于现代产业环境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焦作市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变化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焦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焦作;旅游经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76-01 SWOT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结论,提出符合具体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SWOT分析法也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术,通过对SWOT分析法的应用,有助于找出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探索出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方向。 1 SWOT分析——优势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邻黄河,与山西省晋城接壤,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东接新乡,西邻济源。北接太原、东连京广,南达陇海,同时穿越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焦作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将近3万人,星级以上饭店15家,旅行服务社接近20家。经济发展属河南上游,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加之城市市民,清洁工人的维护,城市卫生有目共睹,交通较为便捷,都为旅游业或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 焦作市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叹止。母亲河的源远流长,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塑造了焦作旅游的丰富资源。云台山在南太行五大著名景点中最能体现焦作山水的特色,以水叫绝,以山称奇,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的老谭沟云台天瀑布更是令人叫绝。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一直被人们誉为“北方小三峡”的青天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可与江南秀丽风光媲美。青龙峡风景也是享有河南省唯一的峡谷型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原第一峡谷”。神农山风景被誉为“太行精粹”,它的奇、绝、险、雄让人流连忘返。这幅犹如山水画的立体长卷是带动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以云台山为中心,各大旅游景点为辅助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显现。以第二产业为 主转向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