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灵

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灵

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2501308.html,

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灵

作者:吴安浩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9年第06期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今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美育工作会议上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提出了“8个1”密码。多年来,我市坚持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融合渗透,统筹推进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与“8个1”密码高度吻合。2017年,我市将原学生安全工作科的德育管理职能划入体卫艺科,成立学生工

作科,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美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目前,全市大部分中小学校完成了德育部门与艺教部门的重组,基本形成了由同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工作机制,学校美育工作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市依托音乐、美术学科基地、艺术课程基地和特色项目基地,通过团队攻坚、辐射引领,构建了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为一体,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市、县、校三级美育课程体系。在市级层面,音乐、美术学科均构建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其中“塔基”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养普及课程,“塔中”是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艺术实践活动等为主要载体、满足学生追求美的兴趣和技能需要的活动拓展课程,“塔尖”是为音乐、美术等特长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的专业专修课程。目前,每一个层级均孵化出近20门自成体系又相互融合的特色课程。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美育课程。例如,炎陵县按照“讲述炎帝故事,传唱炎帝歌曲,普及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的思路,整合资源、提炼精髓,研发课程、开发课本,拓展阵地、开展活动,区域整体推动炎帝文化走进校园,扎根青少年心灵;攸县成立了“攸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管理中心办公室”,辐射带动攸县网岭镇罗家坪社会实践基地等基地的蓬勃发展,每年全县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6万余人。

在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的引领带动下,探索审美视野下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已经成为全市广大中小学校长的自觉价值追求;以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校本化实施为主要途径,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化办学道路成为校长们的共识。以株洲市八中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一度陷入教育教学质量低迷的困境,时任校长曾湘漳从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敏锐地选择以特色发展突围,构建了以篮球、舞蹈、桥牌等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并成功引入生命教育、舞蹈、篮球等三个市级特色项目。如今,以舞蹈为“龙头”的艺术教育特色让株洲市八中名声大噪,一批优秀的舞蹈作品成功“登陆”国际、国内顶级艺术展演的舞台,一年一度的“梦航音乐会”已经成为株洲美育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市很多学校致力于美育校本课程研发,将美育活动进行课程化管理的中小学校不胜枚举。它们是株洲教育以课程为手段,将美育以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实践外化,把外在的美的因素作为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生动体现。

论人体美的教育

论人体美的教育 摘要:人体美受着社会的制约,它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人体美的教育,人体美的教育主要包括健、力、美的教育。 关键词:人体美;健、力、美;教育 人是自然的产儿,也是社会的产儿。因此,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人体具有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方面所含的特点。以身体的高矮而论,和遗传基因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男子的身高,百分之七十九取决于遗传基因。一个女子的身高,百分之九十二取决于遗传基因。此外,人的高矮和后天的营养水平、生活条件、劳动状况等方面也有密切的联系,人体美也受着社会的制约。由于人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定型的,而且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因而人体美就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人体美是有社会性的。 关于人体美的教育,古代人就很重视。在古希腊时代,人体美的教育蔚然成风,十分普及。他们通过体育、舞蹈去发展人体美,并艺术地凝结成雕塑,通过千千万万的雕塑去肯定人体美的价值。例如:公元前460年左右,宙斯神庙东部大三角墙上的主要雕塑《阿波罗》;公元前480至470年,爱琴岛阿法伊阿神庙东部大三角墙上的雕塑《弓箭手赫刺克勒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米隆所创造的《掷铁饼者》,都生动地再现和表现了人体美。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教育当时的年轻人,只要听从他的指导,身体就一定会康强健美:“你将来能胸部饱满,皮肤白皙,肩膀宽阔,大腿粗壮……在练身场上成为体格俊美,生气勃勃的青年。”[1](294)在这里,阿里斯托芬所强调的乃是后天的、经过教育培养的健美。 健美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培养人体美的主要途径,就是狠抓健美教育。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逐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人们可以在大力发展遗传工程的同时,也大力提倡优生学,提倡优生优育。当前,我国城乡广泛展开的计划生育宣传,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他对我国提高健美水平,增强我国人民的体质,发展我国人民的人体美,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健美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健康教育,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一个人如果病魔缠身,就会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脸色苍白,肌肉萎缩,其形体美就会因之减色,甚至于消失。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中的武林英杰霍元甲,小时身体虚弱多病,影响了形体美,但他由于坚持联系霍家拳,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体魄健全,英俊儒雅,富裕美的魅力。在与俄国大力士,日本武士的较量中,屡次获胜,不仅挫败了洋人的嚣张气焰,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因而这部电视片,对我们实施健美教育是有意义的。 健康仿佛是一面镜子,它可照见附着在人体美上面的阶级偏见、民族偏见、传统偏见,并教育那些有偏见的人,服从健康的原则,放弃自己的偏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一书中,就是以健康作为衡量人体美的标准的。农村里的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美的必修课》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 (5分) 职业形象设计是针对个人原有的体貌特征、身材气质、社会角色和个人需求,利用()等系列因素建立起综合的和谐完美形象的过程。 A. 精神气质 B. 言行举止 C. 妆容饰物 D. 服饰发型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2 【多选题】 (5分)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形象沟通“55387”定律: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 A. 7%语调 B. 55%肢体语言 C. 38%声音 D. 妆容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3 【多选题】 (5分)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主张“克己复礼”的修养方法,要求我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A. 非礼勿言 B. 非礼勿视 C. 非礼勿听 D. 非礼勿动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4 【单选题】 (5分) 《诗经· 卫风· 硕人》写卫庄公夫人庄姜初嫁时美丽绝伦的诗句有() A.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B. 硕人其颀, 衣锦褧衣。 C.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5 【单选题】 (5分) 《诗经· 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这段古诗夸的是() A. 惠孙 B. 卫前庄公 C. 卫武公 D. 卫共伯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 (5分) “设计”一词,英语写作Design,初译为“()” A. 图形

B. 图案 C. 设计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2 【判断题】 (5分) “裙长理论”是说女性的裙子越短,经济越景气。 A. 错 B. 对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3 【判断题】 (5分) 20世纪50年代时装风格特点是:高端、端庄、精致。 A. 错 B. 对 错误 本题总得分0分

《美的回答》教学设计

《美的回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 美的回答 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2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3 能力目标:培养学习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以读为主,读议画结合,联系学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教具学具:录音机及磁带,课件(放大插图)。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美。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你在路上、小河边、田野里行走时,看到过那些美丽的景色,听到那些美丽的声音?(生说) 师:是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美的回答。 (二)齐读课题。

师:这美的回答靠什么的得来的?请大家快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后画出生字词,在多读几遍,也可同桌互读。 (二)用采蘑菇的形式检查字音。 (三)合作交流,巧记生字。 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尊重学生记生字的方法,鼓励学生巧记字。发现识字规律。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读懂了吗?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听朗读录音,细细体会语句的轻重缓急。想象

大自然的美。 (二)读自己喜欢的段,想一想读懂了吗? (三)读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们”做了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会怎样做这些事情。体会人们付出的劳动和爱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中领会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领着背诵,懂得大自然要靠人类地保护。 师:人们付出了劳动,付出了爱心。结果怎样? (四)读第二节。 1、组织小组学习第二节,用自己喜欢地方式学习:可读给他人听,可结合句子画一画,可说一说美的地方。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美的教育

大文豪泰戈尔曾说,教育的最后目的不是教授技能,而是叩击心灵,如果一个人能对路边一丛盛开的矢车菊动容,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当一个人面对一件普通的事物时,他能够联想到其他更深刻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对美的感知能力。新一期的育儿贾说话题涉及美育,主讲人贾松涛结合自己童年的经验,讲述记忆深处对美的最初感悟,一改往日的严谨烧脑风格,给本期节目增添了一份清新之气。 同为70后,与一些被生活压迫的毫无生趣,活在框架里的那些人相比,主讲人贾松涛老师显得清新可喜。他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节目中谈及交响乐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他既喜欢古典音乐,也喜欢百老汇歌剧,并深爱西班牙音乐,也常常为找到一首好听的小众歌曲而欢喜。音乐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避风港,而成就今天的他恰恰源于一些童年丰富而有趣的经历。 大部分儿童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有机会,哪怕是窗户只开一道小缝,孩子们都会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贾松涛老师出生于70年代,没有任何课外活动,但就是那一点点小缝隙,也让他感受到了美的震撼和对心灵的滋养。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追求美的大环境仍然不乐观。社会盛行实用主义,家长被迫功利性的培养孩子,而这正是对孩子追求美的一种极大破坏,孩子们所处的亚文化环境正经历着中文网络语言的不正确化和人文环境的庸俗化。美,是活着和生活之间的一道分界线,美是感受,是品味,是眼光。美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儿童的生活方式之中,美的教育使得孩子长大后,在同等经济条件下,能活得更有趣、更舒展、更幸福。那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真正的美的教育呢? 近期,育儿贾说除了正在进行的,给家长科普的节目之外,还上线了一档给孩子们的节目,就是“幼儿学古诗”。精选了32首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优美的诗,以幼儿课堂的形势展现给大家。孩子跟着视频朗读,既学到了知识,又读出了汉语言的美。 育儿贾说“幼儿学古诗”与一般的孩子学古诗节目不同之处在于,并不强调诗句的解读。因为儿童的生长环境,未必能理解这些人类语言精华的语境,而是需要耐心等待孩子长大后,在课堂上和其他场合遇到这些古诗文,那时会有一种重逢的喜悦。此外,育儿贾说在爱奇艺同时上线了“幼儿名画欣赏”,也是一档给孩子的节目哦! 让孩子拥有感知美,创造幸福的能力,难道不应该是当下最重要的吗?那么在给孩子美的教育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我们关注?具体该怎样操作呢?主讲人贾松涛都给各位家长列出了最细致的解读。如何对于美,各位也有所心动了,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如何发展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如何发展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不会感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 在培养孩子美感的活动中,首先考虑到小儿的情绪,因为小儿的美感与情绪有紧密的联系,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下就对美的事物产生快感。另外还要考虑到小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安排的活动总要和他们的动作相伴随,具有表面性和行动性特点。 在小儿的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处处都有美的内容,成人可以引导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欣赏环境美儿让孩子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家庭室内要清洁,室内布置要注意做到色彩协调,整洁大方,墙壁装饰要富有艺术性,家具、用品、玩具的选择与放置也要有艺术性,使小儿的生活环境整齐、舒适、美观,潜移默化地提高他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2)欣赏自然美儿童大自然的美,是对小儿进行美育的极好的现成教材。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鸟虫鱼兽,变幻多端的自然景色,对小儿都有无比的吸引力。成人要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启发和引导小儿欣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从他们的色彩、形态、声响的变化中领略大自然的美。成人可以用小儿能理解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其中的美,并教给孩子用艺术语言描写自然景色。(3)欣赏艺术美在孩子游戏时以不刺耳的音量播放精湛的名曲,使孩子从极其自然的气氛中接受。音乐有明快激昂的,也有阴郁低沉的。婴幼儿时期以明快的充满希望的音乐为好。另外还要拿出小儿感兴趣的乐曲,由他们自发地欣赏,成人给以指导。在愉快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出音乐要表达的感情。这时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一般来说,供小儿欣赏的音乐最好是节奏性强,能跟成人一起哼唱的名曲段落,以此培养孩子主动欣赏音乐的欲望。对于音乐不光是听一听,还要促使孩子用心灵的耳朵去领会。 美术作品形象生动优美,色彩鲜明,造型具体,因此小儿有强烈的感染力。给孩子看美丽的画册,欣赏名画,也会提高孩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他们对所描绘的对象的感觉、情感和反应,它是在幼儿从事绘画、剪纸、塑造等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这种能力的形成不能强迫,只能在没有竞争和成人干扰的、无忧无虑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成人应该按照幼儿不同年龄的表现,提供各种机会,多和孩子讨论对大自然、对周围生活、对艺术品的美的体验。成人在作出自己的判断时,就在影响着孩子,因而也应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用简单化的方式去否定孩子的看法。幼儿只有独立进行评价时,才能形成他们的审美能力。 孩子小时候喜欢看色彩对比强烈的东西,但不能一直给他们看同一类型的艺术品,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各种创作方法、各种类型的艺术品给幼儿欣赏,有抽象的,有写实的,有鲜艳的,有暗淡的,逐步发展他们的艺术趣味;但要注意内容健康和幼儿所能够理解接受的。

优质课《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 忻城县高级中学语文组-----黄逢丹 【学习目标】 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 典型例子引导法、写作实践法、提问法、仿练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课题 二、话题探讨——引导学生发现美 1.(大屏显示风景照片: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 结合课文纪伯伦的《美》(节选)明确——什么是美? 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小结: 这篇散文诗告诉我们,美是无处不在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其实美就是生活。 2.讨论:如何发现美?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形成答案后举手交流。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发现美的四个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增加文学艺术知识积累-----多投入审美实践(板书)小结: 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

劳动创造美

劳动创造美 ——学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01中文1班14号陈一惟 〖摘要〗:关于美的来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其所具有的卓越而深刻的美学见解与对美学根本问题的原则性解决了美感的本原问题。马克思在《手稿》中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使用了“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等概念。马克思把艺术看成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他进一步指出“劳动产生美。”美来源于劳动,产生于劳动,美是人“生产”出来的。 〖关键词〗:美感、社会实践、美的起源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其所具有的卓越而深刻的美学见解与对美学根本问题原则性的解决,而成为美学真正的科学基石,成为美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革命标志。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这样一个科学的命题,这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人类的审美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联系。《手稿》中与这个命题有关的“人化自然”的理论,“美的规律”的阐发,以及美与美感相生相成的辨证发展过程的论述,对我们进一步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的起源,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关于美感的起源马克思有与众不同的见解,马克思在《手稿》中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使用了“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等概念。马克思把艺术看成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是以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所得出的结论。它突破了以往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们对艺术本质的片面认识,为我们深入研究艺术生产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开辟了一条宽广、光明的道路。 马克思说:“劳动产生美。”美来源于劳动,产生于劳动,美是人“生产”出来的。他在《手稿》中指出人“实际创作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人不仅依赖自然界过活,而且还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正是这种能动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样,人的自我产生过程就是一个物质发展过程,人作用于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物质生产的劳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正是在社会实践的现实关系中把握了美的生成的本质——劳动产生美。 这就确定了美的根本性质:美是人与劳动的固有联系的一种特殊表现。这样也就确定了美的实践属性。人的生产是一种对象化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改造了自然,同时确证了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仅改造了对象世界,而且创造和改造了人类自身。使主体的本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人的生产活动的实践本质。艺术是生产的特殊形态,因此,这一原理对于艺术也是适用的。艺术生产也是对自然(包括社会生活)的加工和改造,艺术品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另一方面,艺术不仅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它反过来也促进了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本质力量。艺术生产的实践意义还表现在它能动的反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对其它的精神生产也给予积极的影响。总之,艺术正像一切生产实践一样,具有改造自然、改造人类本身的能动的实践意义,这是艺术本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人的生产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实践与精神生产实践。通过物质的生产,改变物质的自然界;通过精神的生产也改变“精神的自然界”。“作品”与“实在”就是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9月2日晚8:00,我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迎来了《开学第一课》。整个节目以“美在我身边”为主题,或动听的歌声,或生动的儿童剧,或栩栩如生的手之舞,或优美的舞蹈,把我们带入美的世界,让我们为之眼花缭乱,为之心生美感。 刘洋用生动流畅的文字把她的太空之旅娓娓道来。她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浩瀚无边而又富有魅力的太空,我们像一条条自自由自在的鱼儿随心所欲地游玩,但由于太空的恶劣环境我们只能富有挑战性地生活着。如她所说,因为这次的太空之行,让她更向往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我们多么依赖这颗习以为常的星球——地球啊!我们爱美丽的地球!姚明把我们带入了非洲大草原。我们被美丽的大自然深深地震撼住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动物。原来美在自然! 我们用一颗发现美的心去感受生活,并能灵活地创造美。刘大成精彩的口技表演迎来阵阵的掌声。各种常见的东西都不可思议地成为他的乐器,快乐了自己,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相信,孩子们也一定能以他为榜样,多留心观察生活的美,多思考,多动手,积极创造美!原来,我们可以创造美! 最美司机——吴斌,他的美感动了一座城,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我们为之潸然泪下。最美教师——徐佳莉,一个年轻的女孩尽她所能滋养了一批孩子的心田。那美丽的一幕幕,让我们感到温馨。最美孝女,最美妈妈……原来美就在身边!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国度里,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无处不在。于丹说,生活就像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不同质地的东西放在里面,结果也不一样。希望你不是“硬邦邦的鸡蛋”,也不是“软如泥的胡萝卜”,而是“能和谐融于水的茶叶”!我们要像奥运冠军,勇敢、拼搏、发奋,让我们扬起梦想,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美好!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具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表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丁先生:孩子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我希望她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北京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美是什么?美就是生活。高山流水、日月星辰、鸟语花香、明月清风,这是自然美;多彩的画卷、生动的舞蹈、悠扬的乐曲、精彩的故事,这是艺术美。爱国爱民、谦虚有礼、助人为乐、积极进取,这是心灵美。 从古到今,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因此,我们有了鳞次栉比的都市建筑,有了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有了缤纷绚丽的时装,有了百花齐放的文艺盛世,有了文明礼仪……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从而也推进了人类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

的孩子拥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成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人。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除了学校、社会,我觉得家庭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和谐的家庭,家庭成员中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孩子可以在充满了亲情、关怀、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心情愉快舒畅,不仅会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对其智力开发也是大有好处的。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收拾得整齐、清洁、美观、富有情趣,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而又安静的环境里,将对孩子审美观点的形成和性格的陶冶大有好处。一个充实的家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这都是让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美育不在于你是否有时间,是否有文化,也不

在美的体验中教学古诗词

在美的体验中教学古诗词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灵秀”起来。 1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 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我们可以按诗歌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

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3拓展意境,让学生想像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

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_1

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 以下是关于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我所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 编者按: 中国的教育需要理论家,需要实践者,但更需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将自己的理论推行到实践中去的先行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为自己的理论“淬火”,在实践中“锻造”和升华新的理论。本期文章的作者钟以俊博士就是这样一位带着自己的理想和理念,走出书斋,走进特区中学的学者。他在那里默默地推行美的教育,追求美的教育境界。我们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大批的先行者。所以我们欢迎更多的“钟以俊”来“行知录”谈谈自己的理想和实践。 学校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教育过程及其自身都应当充满着审美因素。传统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借美育人”,而我们所说的作为一种教育境界的美的教育则是力图把“借美育人”与学校教育自身的“创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我们珠海一中提出“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的实质之所在。 美与丑美的教育的内涵分析 ·

具有审美特征的学校教育遵循的是一种教育属人的本性。在这里,德育不再是道德的生硬灌输,而是美的人格的培育;智育不再是知识的枯燥传授,而是情理统一的诗意思维的培育;体育不再只是身体的单调锻炼,而是健美体格的养成;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劳动技能的训练,而是在劳动过程中获得自由的感受。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真善美的境界的永远追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充分表现。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学校教育虽然可以具有一种审美的性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学校教育都达到了审美的标准或要求。事实上,现实的学校教育存在着鲜明的美丑之分。在学校教育中,所谓的“丑”,至少包含着两种不尽相同的含义:一是指教育活动中那些不合规律、既无秩序又不和谐的东西,表现在人的发展上就是畸形、缺损、颠倒和混乱。可以说,导致人的发展的畸形是教育中最大的“丑”。二是指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那些矫揉造作、缺乏个性和情感的东西,表现在教育行为方式上就是机械、冷漠、空洞和虚假。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劳动既可能是“创美”,也可能是“造丑”。“造丑”即教育中的反审美现象的形成,也可以说是学校教育中的病态。它使教育过程丧失了诗性的智慧与人文意蕴。同时,它也是对教育真谛的误解和对人的发展可能性的漠视。现代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应该确立起自己办学中的 ·

美学原理第7章 美的创造

第七章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是创造主体依据美的特性和规律自觉地从事美的生产与创造并发现和纳入审美对象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第一节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 美的规律存在于面对自然的物质生产、面对精神生活的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在生产的人的塑造三大领域之中,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美的规律是按照某一“物种的尺度”和“任何物种的尺度”以及人类“内在固有的尺度”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尺度。它不仅具有人类的普遍性,而且也具有美的创造者鲜明独特的社会个性印记。 人类的创造活动由三大要素组成: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创造目的、创造激情、创造意志)、创造客体、创作主体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美的规律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现实美的创造 一、自然美的创造 1.自然界美的形式的创造 自然界美的形式指的是具体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事物的千姿百态的美,是各种自然物本身的内容所具有的美。 (1)纯自然界的美: 没有受到人类直接地加工改造的自然界呈现出来的美。 (2)满足人类生产劳动需要的自然界的美 (3)满足于人类艺术需要的自然界的美 2.自然形式美的创造 (1)形式美产生于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由自发到自觉的演 进中。 (2)形式美的创造在于对传统形式美的不断突破中。 二、社会美的创造 1.生产劳动的美:劳动过程中渗入的美的要素和劳动产品赋予的 蜜的形式。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组织过程、劳动环境等的美)

2.社会变革美: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宗教改革、人民战争、各 国的革命与改革。 3.人自身的美:心灵美、行为美(服饰、仪表、姿态)、语言美 (口头、书面) 第三节艺术美的创造 一、艺术美的创造的特点 1.艺术美的创造是艺术思维的产物 (1)艺术思维是由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抽象思维共同构成的思维。 (2)意思思维进程是直觉、灵感的产生与作用过程。 2.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独创性 艺术美的创造的独创性直接孕育着艺术家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是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整体中显示出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或艺术产品中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二、艺术美的创造过程 1.人类生命体验的审美感受 2.立足于生命体验与领悟之上的艺术构思 3.美的创造之艺术传达 4.美的创造之艺术接受 第四节技术美学 一、什么是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技术科学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它是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产工艺学、声学、光学、色彩学、化学、生态学、造林学、园艺学、建筑学、城乡建设规划学、未来学等诸多学科成果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二、技术美学的产生 国外的情况:开始于20世纪初,以法国的苏里奥1904年发表的《合理美》为标志。 德国:20世纪初成立“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 美国:1950年成立相应组织,并在数十家高等院校开设技术美学课程 英国:1944年出现第一个技术美学组织,1956年成立DESIGN中心 瑞士:1957年成立“国际技术美学协会”,至今召开20次国际会议 前苏联:1919年成立“艺术工业委员会” 东欧各国在50—60年代发展起这一学科

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美育教育 程啟鹏101103204 2012.3.2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 当下的美育状况 大学生层面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及表,主要有: 1.大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常识。很多大学生不明确甚至不清楚美学及美育的含义,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美学是与美术有关的,美育是美术教育的简称而已,更不用指望他们体会美育对自己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意义了。他们了解智育、德育及体育远比美育深刻,这个结果对于实行多年的高校美育是很遗憾的,从本质上讲高校的美育大部分努力是付诸东流的。 2.部分大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由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深刻的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来自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感性欲望,大众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极端物质,缺乏了理性的规范与道德意志。 高校方面中存在的美育问题: 1.高校缺腿发展,美育受冷落。我调查到的,在广西的主要高校中,提及美育的都是停留在转发上级的指示上,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美育也是寥寥几字,另外的形式就是出现在高校教师对美育的研究成果中。由于美育在高校实际教育行动上没有得到重视,美育没有得到也智育、德育和体育一样的平衡发展的机会,表现在美育教师的严重贫乏,教材寥寥无几,相关经费匮乏。 2.教师的引导不足,美育贯彻流于浮浅。令人欣慰的是多数高校教师对中外美育理论是有一定了解的,还有不少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美育的出路,但是

美的探索

第一章美论 一、美的探索 1.古希腊和罗马早期 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 3.古典美学 *4.三个论美的模式 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范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这种模式肯定美的客观性并且与现实性,也找出了形式美的某些规律。(美在客观) 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于“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学”。 另一个方向则偏重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了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主观) 为真正从具体出发把握抽象、把握本质提供了可能性。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力图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启蒙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和神秘主义美学加以吸纳和融合。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则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扬弃。 二、美的本质 按照马克思本人对美的理解来对美的本质进行界说。 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真正科学的根基是马克思提供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基础就是劳动。马克思第一次从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揭示出美的基础即社会生活的本质,因而揭示了美的实质,使美学成为了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现在就对“劳动”作一界说。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 社会是由诸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体,而其中发生最密切联系并作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首要因素是人和自然。社会关系中首要和基本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改造着外在自然界,而且历史地改造着自身。 首先,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正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得人本身和工具的制作操作构成了主客体两个相关的系统。人意识到了自己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而工具本身和它被使用时作用的对象构成了客体。 其次,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人类自身生态的发展是随着劳动和操作工具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并不是直接面对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人成为审美活动主体的前提,而这一前提是由劳动所

美的教育读后感

美的教育读后感好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或许现在的我们都忙于工作、生活,停不下脚步去细细品味这些美妙的文章。成为教师之后,已经感觉好久没有买这样的书本,很感恩,吴老师发了这么一本《美的教育》,让我能够挤出时间去阅读。这是一本关于谷定珍老师对教育的思考,无论他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情,他对学生的教育却是全方位的,这正是一个教育家的伟大之处。的确,如果新时代的教师还是只关注课堂和分数,那么素质教育从何谈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读书的机器,我们给孩子的都只是“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不顾学生“食量”的大跃进年代的土法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社会。谷老师的教育随笔长短不一,但却都渗透了他的教育情怀,就像中国的茶,一杯又一杯,细细品味之,有清火去疾、醒脑提神的功效。每读一篇随笔,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故事虽小,意义却非常深远。其中的一篇《医师?教师》,使我印象深刻。我们常常会看到酒席上或开会时,很多人问“医院里的人”很多医学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位“医院里的”到底是不是医生,但是,这位“医院里的人”也是有问必答,一一知晓。教师的情况则不然,如果同样的场合,如果在位的有一位是“学校里的”,那么,问者不会问语文老师数学问题,问数学老师英语问题……这让我想起周红五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的确,如果每逢夜幕降临,教师们都能坐在自家的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一卷诗书……那将是一幅何等美好的图画啊。谷老师的阅读广泛,这本书中的很多随笔也是读书的感悟。读的多,想的多,写的多,人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思想境界自然就会提高。在后文,谷老师就将医生和教师各分为三类人。()医生:第一种是会治病,第二种是不会治病,第三种是把没病治成有病。同样的,教师也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有益,如同“鱼翅”,没他,不行,学生最佩服的就是这样的老师。第二种是无害,如同“大白菜”,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第三种是有害,如同“烟灯烟枪姨太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于孩子没有耐心,孩子美好的童心,被他扼杀摧残……我们要做哪类的人,这就在于教师将自己定位在哪里,爱孩子,就想把自己的一切都教给他。还有一篇《教师不妨学厨师,课堂不妨作食堂》一文,也让我有颇有感触。是啊,其实每个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大为不同,一节课,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说了算。他们能学多少,我们就教多少。就像菜的多少,不是厨师说了算,而是客人说了算。客人要吃多少,我们厨师就烧多少。否则,即使烧的再好吃,客人不吃,那也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有的时候,我们作为教师,不妨学一学厨师,静下心来,研究研究菜谱,努力研究一下菜谱,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位客人的胃口,千方百计增加客人的食欲。谷老师追求“美的教育”,强调教师修养。他是一位语文老师,他认为,语文教师的实力,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体为两个方面: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究竟要给孩子带来一些什么?谷老师认为在“教什么”上,就是吃透教材,所谓“吃透”,就是对教材的充分把握,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方面,现在对于教书,我觉得我还不够吃透教材,有时候对于一些知识,还是模凌两可的状态,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吃透,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一点一点的知识慢慢累积起来。知识储蓄起来之后,我相信教我的学生,就方可应之于手了。对于“怎么教”,那就是选择方法,谷老师认为,方法的选择,是由修养决定的。“功到自然成”,来不得半点的掺假。谷老师还实践“批注法教学”,这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来说,不能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不过,可以借鉴的是,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近我们班就在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每周都会让孩子带一本绘本回家,让父母每天晚上跟孩子一起阅读,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听到美妙的文字,这无不是一件多么一举两得的事情啊!美是教育的源泉,美是教育的力量,美是教育的产物,美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既为教师,当学为人师。

塑造美 感受美 创造美

塑造美感受美创造美 近年来我们对进入我校的女生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多数的女生喜爱艺术,对美的认识和追求非常积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美,怎样才使自己更美,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素质等问题上有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一是自身形象的认识错误。“在我校的女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如升学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在身体发育阶段没有一个正确美的引导,导致了弓腰驼背的体态,形成了一些不良姿态:“弓着背的立姿”,“坐不直”,“腿伸不直”的走姿。尽管她们也有所不满,但却错误的认为这已经是习惯了,已没办法了,有的女生甚至认为这已是自然的情况了,也没必要去纠正了。 二是内在心理认识错误。盲目地去模仿、去追求,很多女生对“窈窕身材”作为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故常把“窈窕”与“瘦”联系在一起。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盲目节食,或以零食为伴,忽视身体锻炼,出现了一些身体不健康的“瘦美人”“病美人”。 三是缺乏审美、创造美的能力。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一个发育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过渡地关注自己的体貌,有的女生很自信认为美,就是为展示,为炫耀;而有的人对自己体形或容貌不满意、自卑、焦虑,忽视了对审美观的正确认识,而直接影响了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我校女生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尝试着利用形体这个特定的课程载体,培养女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女生的“美丽形象”,进而去发现、感受、追求“美好生活”。 一、设置形体课的指导思想 形体教学是一门优美、高雅的课程,它以塑造学生优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为目的,是一个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形体教学以形体训练为根本,对改善形体、美化身体曲线以及优雅的形体动作都非常有效,从而满足女生对美的追求。形体训练还是一种新颖时尚的运动,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改变形体原始状态,提高运动系统灵活性、控制力,充分舒展身体各处韧带与肌肤,尤其对女性“问题”部位,如胸部、腰部、腹部、臀部的特别训练,使女性的身体线条及举止姿态更加优美。训练目的是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精神美四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形体的、姿态的、动作美、外在美的训练,又注重美的欣赏力,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培养,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励同学们去追求美、创造美的目的。 二、具体的教学内容 形体教学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芭蕾形体训练、舞蹈姿态练习、瑜伽练

感受美 表现美 创造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近日,我认真聆听了华爱华教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的精彩讲座,仔细研读之后,我收获颇多。华教授从《指南》艺术领域核心价值、理解“艺术表现”的意义、支持幼儿的自主表达和表现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解读。华教授的讲座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就像是一盏指明灯。我深深感到身为幼儿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要把《指南》艺术领域的精神真正落实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教师该如何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美呢?下面我就这次国培学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在自然界和生活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在“艺术”领域子领域“感受与欣赏”的教育建议中提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和体验,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幼儿园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外,我基本上没有带幼儿外出参观过,也没有与他们一起交流过,更没有与家长沟通过相关的要点。考虑到外出的安全问题,今后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调动家长,充分挖掘我们滨海园区的地理资源,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参观园区海滨的开发建设;或者利用饭后散步时间,让孩子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田野等自然环境中美的事物;也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或直观的视频录像,也能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一起分享美的感受,同样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二、创造条件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艺术”领域子领域“感受与欣赏”的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在这方面,平时我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

创造美的艺术教学设计

《创造美的艺术》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和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等。 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引导阶段: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秀美山川的实景照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提问:1>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地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那些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诗歌、绘画)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身后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创造美的艺术》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着名诗词《沁园春雪》的配乐诗朗诵视频,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提问: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法。 学生: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图。 教师:选出三位同学,展示绘画草图,教师引导学生诠释自己的创意。 学生: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山如此多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背景。教师讲述: 1>首先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绘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显要位置。作品完成是集合众人智慧的结晶,中央领导人对这幅画的绘制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周总理选定《沁园春雪》为主题,陈毅提出了画面的设想,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由傅抱石关山月设计小稿,又经过多次推敲直至最后定稿。 2>这幅画放置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需要同时满足于远视点和近视点观看的需要,画幅的构思、尺寸、比例、色调等都要满足筑物内外格调的高度和谐统一。 3>这幅作品融合了两种流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