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和比例概念

比和比例概念

比和比例概念
比和比例概念

比 和 比 例

1、比的意义是什么?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符号是“:”,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比的后项

比号比的前项4 : 3 = 4 ÷ 3 = 1

1

3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2∶5也可以写成5

2,但仍读作2比5。

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简。 3、什么是化简比?怎样化简比?

把一个小数比、分数比或较大数目的整数比化成和它相等的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整数而且公因数只有1)的过程,叫做化简比。化简比的方法有:

(1)整数比的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然后按照约分的方法进行化简。

(2)小数比的化简: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变成整数比,然后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

(3)分数比的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然后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也可以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写成比的形式。

(4)分数、小数混合比的化简: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化成小数或分数比,然后再按照小数比或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

(5)带有单位名称比的化简:

①前项后项是同名数,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并把名数去掉。

②前项后项是不同名数,要化成同名数,然后再化简。

4、什么叫比例尺?常见的比例尺有几种?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倍数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倍数

常见的比例尺有线段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两种形式;

(1)数字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这种比例尺也叫缩小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或

6000000

1

在计算精确仪器时常用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即后项是1的比。如一份机器零件的图纸上标示的比例尺是:20∶1。

(2)线段比例尺:用一条注有数字的线段来表示与地面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如:

240千米

180

120

60

它表示地图上1厘米代表地面上60千米的距离,化成数字比例尺是:1厘米∶60千米=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

5、关于比的应用题。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关键是:两个数的比分配的是这两个的和。

6、什么叫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比例式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两个内项。如:a∶b=c∶d两个外项是a和d,两个内项c和b。

7、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18∶27=6∶9两个外项的积是:18×9=162,两个内项的积是:27×6=162

8、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9、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两种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

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x=k(一定)

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y

10、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两种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是:xy =k(一定)

11、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可以进行正、反比例量的判断。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可以先写出关系式,利用比值(或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判断正、反比例。

如:①、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

路程=速度(一定)可以得出,速度一定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

时间

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量的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一定)可以得出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③一本书总页数一定,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已读页数、未读页数和总页数三量的关系式:已读页数+未读页数=总页数,可以看出,这个式子不符合正反比例的关系式,所以,当总页数一定时,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不成比例。

12、比和比值的区别:比和比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意义上看:比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它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而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是一个数。从组成和写法上看,比是前项、后项和比号三部分组成的(分数形式的比,分数线相当于比号),而

a(b不是零),比值只是一个数。从写法上看,比可以写成a∶b或

b

而比值可以写成整数、小数或分数。从读法上看,比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也有时用分数表示,同是一个分数,不但其意义有所区别,读法也不一样。如表示比时,读做2比5,表示比值时,却读做五分之二。

13、求比值和化简比区别:

求比值化简比

目的求前项是后项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依据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

方法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利用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结果是一个数(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表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举例 1.5∶6=1.5÷6=0.25 1.5∶6=(1.5×10)∶(6×10)=15∶60

=1∶4

14、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项数解法基本性质区别

比两个数相

除,又叫

做这两个

数的比

共两项:一个前

项,一个后项(一

个比)

解比是已知

两个数,求

另一个数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

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比值不变。

比是一

个除式

比例

表示两个

比相等的

式子共四项:两个外

项,两个内项。

(两个比)

解比例是已

知三个数求

另一个数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

内项的积

比例是

一个等

15、正比例、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变化方

关系式等量关系相同点

正比例

两种变化的量同时扩大或同

时缩小相同的倍数,相对应的

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变化方

向相同

b

a

=k(一

定)

b

a

=

d

c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另一

种量也随着变化,

且变化倍数相同。

三种量中,一定的

量隐藏。

反比例

两种变化的一种量扩大(缩

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

大),扩大(缩小)和缩小(扩

大)的倍数相同,相对应的两

个数的积一定

变化方

向相反

xy=k(一定)ab=cd

16、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举例相互关系区别点比2∶3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两数关系除法2÷3 被除法除号÷除数商运算

2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分数

3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复习

比和比例知识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11) “比”进行分配。 基本方法:1. 先求出总份数,先求出每份数,再求每份数分别占各部分的几分之几。 2.然后用总量乘 以每份数分别占各部分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 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 3、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y=k (一定) (2)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例如: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奥数 比和比例

六年奥数综合练习题十二答案(比和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了“比”这个概念和表达方式,处理倍数、分数等问题,要方便灵活得多.我们希望,小学同学学完这一讲,对“除法、分数、比例实质上是一回事,但各有用处”有所理解. 这一讲分三个内容: 一、比和比的分配; 二、倍数的变化; 三、有比例关系的其他问题. 一、比和比的分配 最基本的比例问题是求比或比值.从已知一些比或者其他数量关系,求出新的比. 例1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5.求甲与乙的面积之比. 解:设甲的周长是2. 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 答: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864∶875. 作为答数,求出的比最好都写成整数. 例2 如右图,ABCD是一个梯形,E是AD的中点,直线CE把梯形分成甲、乙两部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10∶7. 求上底AB与下底CD的长度之比. 解:因为E是中点,三角形CDE与三角形CEA面积相等. 三角形ADC与三角形ABC高相等,它们的底边的比AB∶CD=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DC的面积=(10-7)∶(7×2)= 3∶14. 答:AB∶CD=3∶14. 两数之比,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处理时与分数计算几乎一样.三数之比,却与分数不一样,因此是这一节讲述的重点. 例3 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求与之比. 解:大杯与中杯容量之比是5∶2=10∶4, 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4∶3, 大杯、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10∶4∶3. ∶ =(10×2+4×3+3×4)∶(10×5+4×4+3×3) =44∶75. 答:两者容量之比是44∶75. 把5∶2与4∶3这两个比合在一起,成为三样东西之比10∶4∶3,称为连比.例3中已告诉你连比的方法,再举一个更一般的例子. 甲∶乙=3∶5,乙∶丙=7∶4,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 8. 89吨大豆可榨油3 1 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9. 甲数的3 2 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0.把甲数的7 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 () (,甲数比乙

数多 ) () (。 11.甲数比乙数多41 ,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 () (。 12.在6 :5 =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3.4 :5 = 24÷( )= ( ) :15 14.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5.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6.( 17.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8.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进行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明确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比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明确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能利用表格、关系式或图像进行判断。 3、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该部分知识有个系统性的认识。 4.在复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感知正比例的图像。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构、完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追问:那么男生提问:我们班有多少男生呢?女生呢? 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呢? 提问:谁能在说出一个比和这个比组成比例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关于比和比例,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2.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的知识像刚才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会有什么感觉?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对这些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练习。 (1)求比值0.36:0.48 40:28 (2)化简比120:72 360千克:0.45吨 (3)解比例 (4)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a.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b. c.如果y=8x,x和y。 d.出米率一定,稻谷的质量和大米的质量。 (5)用比例解决问题 a王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4分钟加工60个。照这样计算,8分钟加工多少个? b王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60个,8小时完

最新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比和比例 知识点: 2、按比分配的实际应用: 例:一辆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13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5小时相遇。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7:8,求货车行驶速度。 135÷1.5×=42 3、比例综合应用: 例:在一幅比例尺为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浙江湖州到山东日照的图书距离为15cm。陈老师早上6:00从湖州出发开车去日照旅游,下午2:00到达目的地。途中陈老师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5 练一练: 1、北京到济南高速公路距离大约为430km,北京到天津大约为120km。一辆汽车 从北京出发开往济南,当行驶到天津时用了1.5小时。按照这个速度,北京到济南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5.375 2、刘大伯家养鸡、鸭、鹅共1800只,这三种家禽的只数比是5:3:1.刘大伯家 养鸡、鸭、鹅各多少只?

3、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 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 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 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 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7、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 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 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 (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a : b=a÷b=(强调b≠0) 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 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化简比。 ∶0.7∶0.25 4∶ 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解比例。 ∶X = ∶2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应用 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总结收获。 (温仁小学胡景敏)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 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 10. 甲数比乙数多4 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 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 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5.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 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6. 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小学六年级__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 、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4)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2)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数学知识点呢?小编通过准备了这篇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以供大家参考。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CJ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LJ 。甲、 () () 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LJ 。 () 3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男生 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 4 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2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 一,这本书计划( )看完。 7 甲数比乙数多 丄,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4 () 在6 : 5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在4 : 7 =48 : 84 中, 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4 : 5 = 24 -( ) = ( ) : 15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 30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一)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一)。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 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实际距离150千米在 图上要画()厘米。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写出两个比值是 8 的比()、()。 比和比例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 ),这个比 的 比值的意义是( )。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8 米,它的面积是( 5 )平方米。 9 1 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3 2 2 甲数的三等于乙数的 三,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 5 把甲数的-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 7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 5段,每段长是 W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比和比例的认识能力达标卷

比和比例专题(一)比和比例的认识能力达标卷 一、细心考虑,正确填写。 1.(2015年山东省某实验中学)将4厘米:0.5毫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2分) 2.(2016年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分) 3.(2015年青岛省某重点中学) ( ):15= () 21=0.6。(2分) 4.(2016年海南五指山市某重点中学)一个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是2:3。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2厘米,那么长是( )厘米。(2分) 5.(2015年某市实验中学)如果A,B都不为0,且A×2 3=B×1 2 ,那么A:B 的最简整数比是( ):( )。(2分) 6.(2016年海南省某重点中学)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的积是( )。(3分) 7.(2015年某工大附中)两个数的和是48,这两个数的比是5:3,这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 )。(2分) 8.(2015年某铁一中)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5:4:3,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等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则长方体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之比为( ),长方体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 )。(2分) 9.(2016年河北省保定市某重点中学)把3.25:1 4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2分) 10.(2016年某高新一中)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3分)

11.(2016 年湖南省保靖某重点中学)甲数比乙数少1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8 ( ),乙数比甲数多(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分) 12.(2015年某铁一中)由两个比值是3的比组成的比例是( )。(2分) 13.(2015年太湖县某重点中学)某学校学生参加防震演练活动的出勤率为98%,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的比是( )。(2分) 14.(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某重点中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分) 15.(2015年某工大附中)如果a×4=b×6(a,b都不为0),那么a与b的最简整数比是( )。(2分) 16.(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40,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乙两数中较大的数是( )。(2分) 17.(2015年某高新一中)三批货物的总价是6500元。按质量: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比是1:5,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比是1:4;按单价: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比是6:1,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比是7:3,则第一批货物值( )元。(2分) 18.(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某重点中学)王晨出资10万元,李欣出资15万元,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儿童书店,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共获利12万元,按出资金额的多少进行分配,王晨应得( )万元,李欣应得( )万元。(2分)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1.(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一定互为倒数。( ) 2.(2015年安徽省某实验中学)若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则该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1:3。( )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2.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3. 在6 :5 =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4. 4 :5 = 24÷( )= ( ) :15 12的约数有(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9.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 101,盐和水的比是( )。 10. 如果X =4 3Y ,那么Y :X =( )。 11. 圆的半径与圆周长成( )比例。 12.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成( )比例。 13.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 14.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二、计算 1、求比值。 10:15 : 3 2 1:7 2、化简比。 : 12 : 201 :151 三、解比例

25:7=X:35 7 : X = : 23:X= 12: 14 531:=272:X :54=:X 25 .025.1=8X 四、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 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五、应用题 1. 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 各多少吨 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 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6=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6=3: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习题: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5:4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完整版)小升初数学完整版比与比例

比与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比和比例的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正比例、反比例”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 过程与方法: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会准确、迅速地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比的概念:等于一个除法算式,是式子的一种(如:a:b=a÷b);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的概念: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组成,式子由等号组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作用:化简比。)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作用:解比例或比例方程) 比和比例区别总结: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和比例专题

比和比例专题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43 =乙数×60%,甲:乙=( : )。 3、0.75:3 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5、在 1000 1 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6、甲数的5 3是甲乙两数和的41 ,甲乙两数的比是( )。 7、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6 5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8、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9、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10、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质数,它们的积是22,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0 1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1、两地相距8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12、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 21 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糖与水的比是( )。 1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4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2 1 ,这个比例是( )。 14、甲数比乙数多3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8 1 ,另一个外项是( )。 17、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 )比例。 18、东风小学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9 8 ,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19、学校购到一批书,按2:3:5借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四年级借到这批书的( )%。 20、一个机器零件长2米,在设计图上这个零件长4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 21、把3克盐放入12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 22、把(5平方米):(50平方分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2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24、昆明到西双版纳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泸西到丽江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泸西到丽江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5、若图上距离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8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6、六年级同学共同订阅《蜜蜂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 )比例。 27、写同样多的作业,李莉用12分钟,王祥用15分钟,李莉与王祥的最简单的速度比是( )。 28、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 3000000 1 的地图上,这段距离应该画( )厘米。 0 80 40120 160千米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知识点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知识点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一、写(写出数量关系式) 1、根据数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写出数量关系式。

如,①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否成正比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 宽(一定)长 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相关联的量,宽一定,也就是它们的比值一定, 所以“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成正比例”。 ②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否成反比例。根据“底面积×高×3 1 =圆锥的体积”得到“底面积× 高=圆锥的体积×3”,因为底面积和高是相关联的量,圆锥的体积一定,“圆锥的体积×3"的结果也一定,就是底面积和高的积一定(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3(一定)),所以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成反比例。 2、注意:写出的数量关系式,其中的一边(左边)只能有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不能有多余的量和数字。 如,“(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的左边就多了×2,应变为“(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 ” 又如,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面积和高。可以这样写关系式: (a +b )×h ÷2=s →(a +b )×h ÷2÷h=s ÷h →(a +b )÷2 =s ÷h → s ÷h=(a +b )÷2,因为上底和下底不变,(a +b )÷2的结果也是一定的,所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3、还有些数量之间是无法写关系式的。 如,“小明的身高和跳高的高度成正比例”是无法写出关系式的。 二、看(1、看是否相关联2、看是否能变化3、看是否商(积)一定) 1、看是否相关联:也就是一个量变化了,另一个量是否也会随着变化。 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就是相关联的量,因为长变化了,宽也会随着变化。 又如,圆的周长一定,π和直径就不是相关联的量。因为不管直径怎么变,π总是等于3.14……,不会随直径而改变。 2、看是否能变化:也就是这两个量都是能变化的,不是固定的。 如,上例的π就不是能变化的量。

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经典题型 一、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甲、 。 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2. 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91 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吨。3 22 4.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5 3. 5. 把甲数的 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1 1 / 15 精品文档 ,甲数与乙数比是。乙数比甲数少。

6. 甲数比乙数多 7. 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 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8.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9. 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 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人。 10.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 11. 如果x?y = 1×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 比例。 12. 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 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小时二、选择 2 / 15 精品文档 1 / 1. 图上,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40000 B、1:400000 C、1:4000000 2.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 2012年12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1.求比值:3∶=3 1 . 2.求比值:kg ∶140=g . 3.化简:54∶=6 5 . 4.化简:∶∶= . 】 5.计算:2+%= . 6.如果x ∶y =2∶3,y ∶z =6∶5,那么x ∶y ∶z = . 7.在比例尺为1∶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厘米,那么这两地实际距离是 千米. 8.小明看书,看了全书20%,还剩320页没看,那么这本书共有 页. 9.如果b a 73=,那么a ∶=b _______∶______. 10.如果一件衣服打八折后便宜48元,那么这件衣服原价是 元. 11.已知:x ∶6=1∶2,那么=x . 12.12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有5个,二等品有4个,三等品有3个,从 中任意取1个,取到二等品的可能性的大小是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3.下列各比中,不能与∶6组成比例的是( ) (A )1∶2; (B )2∶10; (C )∶2; (D )∶. 14.把5、15、2 1 、x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x 是( )

(A ); (B ); (C ); (D ). 15.掷一枚骰子,奇数点朝上的可能性大小是( ) (A ) 21; (B )61; (C )31; (D )%30. ` 16.某商品打八折后,价格是m 元,则原价是( ) (A )m 元; (B )()m 元; (C )8.0m 元; (D )8 .01-m 元.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7.(1)已知x ∶y =2∶3,x ∶z = 21∶32,求x ∶y ∶z 的最简整数比. - (2)将连比52∶65∶15 8化为最简整数比. 18.求x . (1)215 ∶x =54; (2)15 43x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