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三)《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湘艺版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三)《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湘艺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

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作品简介。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归纳引入新课。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背景简介: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1)引子:

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

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化蝶。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三、总结: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了美丽的蝴蝶,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向天空,飞向希望。纷飞的彩蝶,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了全世界,如今,《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

最后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化蝶》,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欣赏吧。(播放歌曲《化蝶》)。

湘艺版初中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5)

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阎肃作词。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学情分析 1、学生虽听过此乐曲,但教会学生真正鉴赏是有难度的,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让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教学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化蝶》教学设计 一、介绍“小提琴”导入 1、教师:什么是小提琴呢?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梁祝》 活动2【讲授】《化蝶》教学设计 2、梁祝故事情节 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活动3【活动】《化蝶》教学设计 二、乐海探新: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简案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简案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简案 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要音乐片段,粗轮廓了解《梁祝》音乐,对《梁祝》音乐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创设体验性、探究性的多种音乐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出个性。通过聆听、表现和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掌握音乐知识——协奏曲。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梁祝》音乐片段 欣赏音乐片段一——为音乐配解说词欣赏音乐片段二——用诗词权时音乐欣赏音乐片段三——给音乐选配画面欣赏音乐片段四——据音乐创设情景欣赏音乐片段五——给音乐命名欣赏音乐片段六——引出课题三、简介作品与作曲家,讲解什么是协奏曲。 四、给音乐找家。 五、给音乐排序。 六、“化蝶”音乐欣赏。 七、课堂小节。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小小花伞》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小小花伞》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畲族儿童喜爱演唱的歌曲《小小花伞》,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三)《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湘艺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 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作品简介。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归纳引入新课。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背景简介: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1)引子: 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

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 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 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 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 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式)(5分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表演)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坏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精编完整版

结束语 内容说明:该文档为word版本,可重复编辑,希望能够帮助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示:您的所见即为文档全部内容,整理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发言、党团资料、合同协议、规章制度、说课教案、其他范文等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experiences, speeches, party information,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cture pl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首页相册课件标签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 2010-3-18 19:18:00 | By: feifeimama ] 推荐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内容: 1、了解梁祝这一爱情故事的表现形式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 3、初步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 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3、了解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化蝶的歌词导入课堂: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问:大家知道这几句话说的是谁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问“大家谁能说一下你所知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学生回答 问:同学们是通过哪种途径知道这个故事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梁祝》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和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 染,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老师为大家出示几个数字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全国和梁祝有关的戏剧种类有43种。如:京剧、吕剧、越剧、豫剧、昆曲、沪剧、河北梆子等。 和梁祝有关的曲艺种类有23种。如: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山东琴书等。 各地流传的有关梁祝的歌谣、故事更是不计其数,另外还有小说、电

影、电视、动画片等体裁。 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和梁祝有关的音乐吗?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音乐家时如何用音乐来表现梁祝这个爱情故事的。 二:赏蝶 (一)教师提问: 1、当只有小提琴演奏时的演奏形式叫什么?(小提琴独奏) 2、当由小提琴当独奏乐器协同乐队共同演奏大型乐曲时的演奏形又叫什么呢? (小提琴协奏曲) 首先,我们就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这首曲子是曲作家何占豪、陈钢于1956年创作的,当时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作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的创作了这部作品。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一作品的部分选段。 (二)、欣赏《梁祝》音乐片段。 1、欣赏“爱情主题”。 问: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问:这段主旋律有什么提点?生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曲折、节奏舒缓,情绪明朗。 2、欣赏“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师:在梁祝同窗共读期间,两人经常一起游玩,音乐是如何来表现这一情景的呢?在欣赏中思考音乐的速度(快速)、节奏(紧凑)和情绪(快乐)。 3、师: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梁祝二人在结下深厚友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离别,这就有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一场景。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该如何为这段音乐设计速度、节奏、情绪。(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速度:慢速节奏:舒缓情绪:忧伤 4、师:祝英台回到家中后就遭遇了太守之子马文才的提婚,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大于天”的礼制约束下,祝英台的反抗显得那样的无力。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这段代表着封建势力的音乐。请大家在欣赏中思考:在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课围绕“真情的呼唤”选材,每首歌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真情的呼唤。在活动中听赏与歌唱、表演相结合,以“爱之歌”为主题进行音乐擂台赛,让学生真切感受、体验真情的可贵,爱的伟大,使学生情感在爱的旋律中得到感染、净化。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能力的影响,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八年级学生随着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身心愉悦获得丰富情感中易达到情感目标的共性,学习难度不大。目前5.12汶川大地震中真实感人、爱的故事、音乐素材,均可作为本课重要的经验资源。 设计理念 紧扣“自主性、创新性”核心原则,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引导法、体验法、感染法、歌唱法、分组竞赛法等快乐教学法 (2)学法选择:欣赏法、交流法、参与体验法、评价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分组竞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感悟作品的内涵与情感。(2)能力目标: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欣赏并演唱歌曲,感悟人间真情,感受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CAI课件教学电子琴爱心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歌唱《幸福拍手歌》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有爱的包围;我人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有爱的感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情感当中,为人朋友,我们感受着友情;为人子女,我们感受着亲情;在学校里我们又感受着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真情的呼唤——爱之歌。出示课题。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唱释放愉快心情,调动表现欲,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 爱是一种博大的情怀,首先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人的真实故事。 媒体播放Flash制作的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1) 谈谈听赏后的感想. (2) 你联想到了什么? 2. 交流听赏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 3. 老师激励评价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 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乐曲中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 (设计意图: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为进一步的听赏与表现做以铺垫。) (二)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有爱心,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关爱使我们茁壮成长,说说你感受最深的爱的故事。 生:自由畅谈 师: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课前音乐: 演唱《梁祝》主题歌——《化蝶》 二、导入课题: 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五、作品赏析: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呈示部——相爱 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a-b-a-c-a),描写他们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 d..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 a..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 b..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故事内容,及各部分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2、掌握其作者、演奏形式及曲式结构。 3、体会各种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各种乐器的艺术表现力。 二、重难点: 体会各种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各种乐器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乐谱(主题旋律)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以下词语 同窗三载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长亭惜别 爱情主题共读共玩 抗婚化蝶 草桥结拜哭灵,控诉,投坟 十八相送楼台会 (一)导入: 播放克莱德曼的通俗钢琴曲《梁祝》(学生普遍喜欢克莱德曼的通俗钢琴曲,用它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这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是克莱德曼根据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那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到底又怎样的魅力让我们的钢琴王子克莱德曼都为之动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世界经典。 出示课件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相关: 1、作者简介:陈钢何占豪(见课件) 2、体裁:小提琴协奏曲(解释什么是小提琴协奏曲)

3、梁祝的爱情故事(可以请学生先讲述) 引出故事线索 相爱抗婚化蝶 进而引申出作品的曲式结构(板书)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详细结构图见课件(赏析过程中在黑板上丰富结构图) (三)作品赏析: 引子: (1)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是哪种乐器模仿的? 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好似一声声动人的鸟叫。 (2)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可参照黑板词语) 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了引子的主题 音调。 播放课件链接视频(于丽拿演奏版本),看完后回答上面问题。 呈示部(相爱) 1、主部主题 播放课件链接视频(于丽拿演奏版本),看完后回答上面问题。 (1)主题出现了几次?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各种乐器代表什么形象? 主题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小提琴小提琴模仿大提琴乐队合奏(2)本部分可描述故事里的什么内容?(可参照黑板词语)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淳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2、副部主题 播放课件链接视频(于丽拿演奏版本),看完后回答下面问题。 (1)它的音乐情绪与爱情主题有什么区别? 节奏欢快、活泼,与柔美抒情的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2)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景。 3、结束部 播放课件链接视频(于丽拿演奏版本),看完后回答下面问题。 (1)音乐情绪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节奏缓慢,情绪忧伤 (2)描绘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表现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 江声实验学校赵敏 使用教材:《梁山伯和祝英台》选自湘教版音乐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爱情故事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学好本课音乐知识—协奏曲 3、背唱《梁祝》的爱情主题,哼唱各部分的音乐主题,感受乐曲各部分音乐基本情境。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三)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梁祝》。能结合聆听谈自己的感受,并联想作品人物与故事情景。能根据听赏体验,简述出《梁祝》的故事梗概。 2、能哼唱《梁祝》的“爱情主题”,饶有兴趣的随琴跟唱《化蝶》的旋律 3、能简述协奏曲的概念以及演奏形式。 (四)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 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化蝶部分。 2、小组探讨: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伸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中我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欣赏主题音乐 ----分段讲解赏析----延伸思考----课堂小结 1、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梁山伯与祝英台》高中音乐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鉴赏 人音版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深入而细腻地描述了梁、祝二人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不仅对他们坚贞爱情的高度颂扬,也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既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乐曲采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梁祝》音乐片段,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2.学唱《梁祝》爱情主题; 3. 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梁祝》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学唱爱情主题。 教学难点:分析《梁祝》音乐中不同乐器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聆听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引入今天的课题,小

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音色优美,表现力强,被誉为“西方乐器皇后”。在我们中国有两位作曲家,借用这样的西方乐器以中国的一部传统民间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曲子。你们知道它吗?我们今天通过音乐把这部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演绎出来吧。 2.介绍两位作曲者; 这两位作者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作为素材,在1959年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标题性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在国内外演出中均受到热烈的欢迎与好评。 3. 分析作品(根据《梁祝》图式)。接而欣赏音乐片段 呈示部 1)引子:(播放“引子”音乐) 问:这段音乐里面你听到了哪些乐器?你有什么样的联想? 师:这段音乐由竖琴和弦乐器的颤弓音响作背景,引出长笛活泼明快的旋律,双管管柔美而抒情的演奏,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播放“主部”音乐)爱情主题,草桥结拜 问:在这段音乐中小提琴和大提琴如何交织表现爱情主题? 师:这段音乐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1. 小提琴代表着祝英台在高音位置奏出了爱情主题;(诗意)2.随后小提琴在浑厚的中音位置上重复了这段爱情主题;(肯定)3.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答,呼应。(第一次爱情对话),描述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及他们真挚纯洁的友情。 3).(播放“副部”音乐)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问: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小提琴和哪些乐器交织进行? 师: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由小提琴主奏,与木管乐器和弦乐队的演奏交织进行,采用越剧唱腔过门的形式,形成一种“紧拉慢唱”的感觉。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问: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情绪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这段音乐是由爱情主题衍化而来的,速度徐缓,旋律下行居多,和声的色彩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发布者:李美珍 教学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教学重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及导课。《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呈示部主部主题一一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

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副部主题一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 成鲜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 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一一“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 一问一答” 如诉如泣的曲调。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一一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

梁山伯与祝英台_欣赏课教案

中学音乐教案 任课年级: 任课教师: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 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表演) 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 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 (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教案)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

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 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找教案? 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表演)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2、第二遍欣赏歌曲 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 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课堂在音乐中结束 第二课时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 2.掌握音乐戏曲唱腔之一的昆曲,了解昆曲的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 3.欣赏昆曲《梁祝》,了解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我们采用昆曲《梁祝》作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在交替教学的同时,通过昆曲《梁祝》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宋代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启发和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思维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影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传感器感知来了解昆曲《梁祝》。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询问,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教学记录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 一、启动新知识 1.问:有没有听说过《梁祝》这个故事?

2.教师简单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 课程。 二、学习一:昆曲简介 1.通过多媒体展现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昆曲特点和表 演艺术。 2.利用图表化的方式展示昆曲音乐结构和基本唱腔技巧,让学 生了解唱腔和演唱的技巧和要求。 三、学习二:昆曲《梁祝》的唱腔和表演 1.教师简要讲解昆曲《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并能更好地欣赏和表演。 2.教师利用CD播放唱腔,指导学生唱跟唱,然后让学生独唱。 3.教师讲解昆曲表演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讲解 和展示。 四、学习三:欣赏昆曲《梁祝》 1.教师播放音乐CD,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通过视频展现 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梁祝》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和唱腔,并指导学生听懂唐诗水 平美的表现手法,比如:“鸣弦泪川短长池”等。 五、巩固知识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华文化 的影响。 2.学生观看影片《梁祝》,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 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教学重点】 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 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 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上海市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2.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3。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标题性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4.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结合实践与创造第四题,说说这个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了几次? 5.能说出几种演奏乐器并能记住其音色。 6。唱一唱主部主题《化蝶》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欣赏那动人的、洋为中用的音乐艺术魅力,调动着我门的情感,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那就是真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