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以风寒湿痹多见,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正确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痹证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痹证的护理:

行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施护:①饮食调护:忌生冷、辛辣,宜食肉类及动物内脏,以养血祛风。可服红糖粥、生姜粥、洋葱粥或防风粥[防风(布包)10 g,小米带糠适量煮粥],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②疼痛调护。关节局部可用热敷法,或局部拔罐以驱除风寒之邪。可用局部药熨(食盐、大葱炒至60一70℃,用布包裹温熨患处)以行气活血、散寒止痛。同时,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防止烫伤。③用药护理。辨证用防风汤加减,每It 1剂,分2次口服,宜饭前服药(药温50一60℃)。④生活起居护理。根据环境变化,调理起居.阴雨潮湿天气慎外出活动,天晴时多晒太阳,关节忌直接吹风。若汗出衣湿应及时更换,以免湿气内侵增加病痛。

痛痹证的护理:

痛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白,脉弦紧12施护:①饮食调护。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调料中适量加姜、辣椒、茴香、桂皮等,以驱散寒邪;可常食鳝鱼、鳗鱼、樱桃、菱角等,有祛风湿、蠲痹痛之功;可食桂心粥、椒面粥(花椒以醋浸一宿,次日取出,拌人白面中,熬成糊食之)DJ。禁生冷、肥厚、油腻食品。②疼痛调护。局部关节疼痛可给予艾灸、隔姜灸或拔火罐,以祛寒止痛和络。用坎离砂热熨(将坎离砂放于治疗碗内.加入适量食醋.搅拌均匀后装入布袋.待温度升高到45—50℃,即可使用)H J。可外贴伤湿止痛膏。③服药护理。辨证用乌头汤加减,乌头毒性较大,先煎1.2 h或与甘草同煎去毒。中药汤剂宜热服。

服药后加强巡视,观察有无乌头的毒性反应,如发现患者唇舌发麻、头晕、心悸、脉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表现,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抢救。④生活起居护理。卧床休息,被褥衣着要暖,睡热炕或电热毯,注意局部保暖,痛处加用护套。切忌吹风受寒、受凉、淋雨潮湿,尤其关节部位更应注意。夏季避免游泳及赤臂裸腿卧宿,宜穿长袖衣裤睡觉,不宜用竹席、竹床。阴雨寒冷天不外出,以免复感外邪。

着痹证的护理:

着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施护:①饮食调护。宜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忌生冷瓜果。菜肴中多加生姜片、胡椒粉等驱风散寒除湿之品。可常服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食木瓜煎、木瓜汤、薏苡仁粥(薏苡仁30 g、糯米70 g,加水300 mL煮粥)口1以除湿和胃。②疼痛护理。将患肢用柔软枕头垫起,可用海绵垫保护。遵医嘱用发泡疗法时,先用鲜毛莨或威灵仙捣烂,

加适量白糖拌匀,敷于关节局部。关节肿胀甚者可用桑枝、柳条、木瓜煎水趁热熏洗患处。③服药护理。辨证用惹苡仁汤加减,中药汤剂宜温服,可适当饮用药酒.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④生活起居护理。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绝对卧床休息。居室环境要干燥温暖,冬春季节多晒太阳,避免阴暗潮湿。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外感风寒加重病情。

能锻炼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受压部位应软垫保护。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发生畸形。病情稳定,疼痛减轻后下床活动,加强肢体锻炼。关节疼痛变形者,防止受压;关节不利或强直者,进行关节及整个肢体的按摩,脊柱变形时睡硬板床,协助患者被动运动,活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动静结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进一步僵直。

情志调理:

中医学一向重视情志致病和既病之后对情志的影响,把情志护理列为中医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