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季猪舍环境的控制

冬季猪舍环境的控制

冬季猪舍环境的控制
冬季猪舍环境的控制

冬季猪舍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及方法进入冬季以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综合症等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对猪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方面是这些疾病的发生流行本身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环境方面的变化而引起细菌病毒更易生长繁殖、同时猪的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对于疾病发生流行所具有的季节性特点,其实与环境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例如冬季所流行的大部分疾病的病原体往往对温度较为敏感怕热耐冷;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往往和猪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有直接关系;昼夜温差超过5℃小猪就会发生腹泻等等;上述举例说明冬季疾病的发生流行与环境特别是猪舍内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之间呈负相关,即如果环境温度等管理措施到位疾病发生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

一般规模化猪场在建设时就已经采取了比较先进合理的猪舍内环境控制系统,例如全封闭猪舍内采取的自动温控系统、自动通风采光系统、饮食自动加温系统等等,诸如此类的硬件措施下一般来说冬季的猪舍环境较好,有利于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这里仅针对一些硬件措施比较简陋的中小型猪场提出一些冬季猪舍环境控制的方法,且大多较为简便易行,而成本低廉。

冬季猪舍环境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保温、除湿、通风;他们有时产生矛盾如保温和通风,有时又互为因果关系如通风和除湿,所以在生产操作上要根据猪场的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合理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温度

冬季猪舍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温。

众所周知,温度对猪群特别是仔猪的影响极大,一般在昼夜温差达到5℃以上仔猪就会发生腹泻。根据五环养殖的理念,这首先是由品种所决定的,由于现在我国广大养殖场基本上现在饲养的均是瘦肉型品种猪,这种猪瘦肉率较高相对的背膘较薄,品种好的瘦肉型猪宰杀后可能背膘不到1cm,这在提供较高瘦肉率的同时,也决定了其不能抵抗寒冷的体质,从品种上就造成对温度特别是寒冷的极度敏感。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是关键。

在冬季猪舍的温度管理上主要是保温,确保达到猪所需要的最佳温度,是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猪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就中小型猪场的保温措施与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1、首先对猪舍进行检修,防止在破损处出现贼风。俗话说“不怕风一片,就怕风一线”说的就是贼风,在

冬季如果猪被贼风吹到极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2、可在猪舍门窗悬挂棉门帘,窗户处可用塑料布遮盖,以防热量外泄。

3、不要忘记夏天的通风口,如风扇的预留口、靠近地面的通风口等,也要密封。如果是半露天的猪舍可搭

建塑料棚保暖,但是冬季下雪后要及时清理防止被大雪压垮。

4、猪舍内空间较大的,可采取减小空间大小,以升温的方式,具体做法可在猪舍内距地面2米处,用塑料

布做成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0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5、猪舍地面可铺垫稻草、锯末、木板等保暖材料,以避免直接与水泥地面接触热量散失。同时可增加单位

面积的饲养密度,通过猪与猪之间的体温互相取暖,达到增加温度的目的,一般在冬季同面积的饲养头数可比夏季多三分之一。

6、挖50厘米深的平面土坑,里面铺上一层软草,上面撑盖上秸秆,让仔猪在里面取暖;也可搭个草棚子,

里面堆放上软干草,让猪钻到里面睡觉保温。

7、在冬季一般舍内养猪头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猪舍进新猪应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

来苏儿喷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同时饲养员需要观察几小时,以防止猪打架。

8、如果条件允许的可采用煤炉、蜂窝煤炉但要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也可采用火墙、地炕、地暖、水暖、

气暖、热风机、暖风炉等方式方法来取暖,均可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9、由于仔猪和母猪所需要的最佳温度不同,所以应采取区别供暖,仔猪可采用电热板、红外线灯、地暖管

等在保温箱内局部升温保暖,母猪可用上述其他方法集中大群保温。

10、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

量饲料的比例特别是在使用新玉米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的用葡萄糖代替一部分能量的补充。另外,如果

有条件可适当补充一些俗称的热性饲料如白酒糟和啤酒糟由于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具有抗寒保暖效果;

也可供给根皮类素材根皮类蔬菜根皮中含有可产生御寒作用的矿物质,如芹菜根芫荽根、菠菜根、白菜

根等蔬菜下脚料,以及胡萝卜、马铃薯、甘薯等块根,都可以用作御寒饲料。使用这类饲料时,一定要

注意保留其外皮;有便利条件的可选用肉食类羊肉和狗肉产热量高,是冬季肉食性和杂食性畜禽首选的

保暖抗寒饲料。动物肝脏含铁较多(动物缺铁时特别怕冷),且易于吸收,冬季给畜禽适当增喂一些动物

肝脏,可以补铁、御寒。淡水虾性温味甘,属高热量饲料,有补肾壮阳、强化雄性功能之效,适用于冬

季体衰怕冷的动物;无盐鲜虾可直接应用,盐渍干虾需水浸去盐后应用。

11、在改变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再增加饲料饮水的温度对猪抗寒能力更好。一头哺乳母猪每天约需要17.5~22.5

公斤水和猪饲料,如果水温、食温是0℃时,要把这些水、食温度升高到体温39℃的水平,猪体就要消

耗682~878千卡的热能,也就等于每天需要0.5~0.75公斤的精制猪饲料白白消耗在维持体温上,而不能

用于泌乳、生长发育和增膘。因此,在冬季喂猪时,要经常喂温食和温水,这样可以减少猪饲料消耗,

提高饲养效益。

12、可在饲料中添加活血祛淤、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中药,既能促进猪的快速育肥,又能抗寒防病。可用

森隆多又壮,或加强型康壮素,长期使用可明显增强猪群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各项环境因素中,温度居第一位。温度,并不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也不是一个温度计就能体现,而是有

非常多的因素,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应根据各自猪场条件,因地制宜,灵活的采用各种方法,在冬季给猪提供一个温

度适宜的环境。在环境温度调整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猪自身体质的调节,饲料中调加诸如森隆多又壮、康壮素等,

两相结合效果更好。

二、湿度

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和环

境温度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幼猪还是成年猪,当其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在较佳范围之内时,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

的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试验表明,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45%变到95%,猪的增重无异常。这时,常出于其他

的考虑,来限制相对湿度。例如,考虑到相对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飘浮灰尘,细菌、病毒多附着于尘埃之上,加

之湿度过低空气干燥,,过低的相对湿度还对猪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更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相对湿度过高会

使病原体易于繁殖,病原体侵害猪体,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多种疾病;也会降低猪舍建筑结构和舍内设备的

寿命。所以就算是处于较佳温度范围内,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不应过低或过高。

当舍内环境温度较低时,相对湿度大,会使猪增加寒冷感。这是由于猪的毛、皮吸附了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导热性增大,使猪体散热量增大。同时,随着通风换气,使蕴含于水汽中的大量潜热流失到舍外,降低了舍温。因此较低舍温时,相对湿度大,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这一点对幼猪更为敏感。例如,据试验在冬季相对湿度高的猪舍内的仔猪,平均增重比对照组低 48%左右,且易引起下痢、肠炎等疾病。

综合考虑,适宜猪生活的相对湿度为60%―80%。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特别是冬季要注意不能低温低湿,这是对猪危害最大的。如果出现湿度过高或过低时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⑴、湿度过低时一般情况下冬季湿度过低同时伴有温度过低,这时可用煤炉、或蜂窝煤炉在增加温度的同时于煤炉上用器皿加水煮沸蒸发的水蒸气可以增加湿度,若用醋或是消毒水更可以同时起到熏蒸消毒的效果;若是温度适宜而湿度过低时,可先通风以降低温度后,再用上述方法予以增加湿度,也可直接喷洒雾化消毒剂,不要直接往猪体表喷洒,这样既可增加湿度,同时也能降低舍内的粉尘浓度。

⑵湿度过高时1、猪舍在建造时要选择地势高土质干燥不易返潮的地方,且易于通风保温,猪舍内地面要高于舍外,地面设计时要利于排水,以免造成蓄水而引起湿度过高。

2、在冬季要增加舍内温度,减少不必要的冲圈、洗涮等用水,节约用水,修整好损坏的饮水器,特别是极力避免地面积水,避免水得流失同时引起湿度过高。

3、湿度过高时通风换气是解决猪舍潮湿的有效办法,即带走潮湿的气体,吹干地面,又能排除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但冬春气温低,须控制通风量,舍内风速不应超过每秒0.1米~0.2米。通风的前提是提高舍温,比平常需要的温度还要高2~3℃。

4、定时清除猪粪尿,猪养得越多,粪就越多,含水量和氨排放量就大。是猪舍潮湿和空气不好的根源。可在饲料中添加森隆多又壮或森隆加强型康壮素,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减少粪便的排泄量及含水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大大的减少湿度及不良气体的产生。排泄物须及时清除,如猪定时到舍外排便舍内吃住,猪舍湿度会更小。

5、如果使用垫料或垫草要及时更换,垫草可吸收水分及猪的排泄物,如及时更换可明显降低湿度。同时可以在猪舍内使用吸附剂,如草木灰、生石灰、木炭、活性炭等,既可以吸收水分降低湿度,又能吸收不良气体,实用性强。

猪喜欢居住在温暖干燥的环境内,惧冷怕湿。在冬季要特别加强调控,给猪群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三、通风换气

冬季猪舍,特别是封闭式保温猪舍养猪,由于卫生管理跟不上,粪尿堆积,饲料垫草的发酵、腐败分解和猪的喘气、咳嗽等,就会使舍内充满大量氨气、硫化氢和碳酸气等有毒有害的气体,会严重使猪生长受阻,食性差,长得慢或不长肉。猪的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和下痢等病明显增加,死猪增多,经济损失大。

就算是卫生管理较好,但因为猪在不停地呼吸,就要不停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成分发生改变;如果不进行通风换气,空气中的氧气就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就会逐渐增多,而且粪尿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也会增多,当这些有害气体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猪造成伤害,所以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通风换气是猪舍内环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季猪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这三种。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3 000× 10-6,氨30×10-6,硫化氢20×10-6。

1、氨气的浓度过高,就会引起粘膜充血,眼结膜炎和呼吸道疾病,如浓度再大,就引起眼睛矢明,肺水肿,甚至导致中枢神经的麻痹,易造成猪的死亡。

2、猪舍内的二氧化碳,经长期积累,浓度过高时,会造成舍内缺氧,使猪神经不振,食欲减退,增重减慢。

3、猪舍中最有害的气体是硫化氢,该气体具有臭豆腐味,是较强的神经中毒剂,有强烈的刺激性,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猪眼结膜和呼吸道的炎症,严重时可导致猪窒息或神经麻痹而亡。

通风换气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处理好,对猪群有利,但如果处理不好,则对猪群有害;如冷风会引起猪感冒,可以引发猪的风湿性关节炎等。通风和保暖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巧妙的两者兼顾以外,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下述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改变饲料配方,降低蛋白、添加氨基酸将粗蛋白含量降低至10%,添加几种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羟丁氨

酸和色氨酸等)。这种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料跟标准化饲料比较,在猪粪中,可使氮和氨气排出分别为28%和43%,而挥发性脂肪酸则降低50%。添加粗饲料含高纤维素饲料,也可减少不良气体的产生。

2、造成猪粪尿酸臭的根本原因是饲料营养过高,猪吸收不了,胃肠消化不良,在饲料中添加森隆多又壮、森隆加强型康壮素

能增强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从而增加了消化率,减少了不良气体的产生。

3、如若有条件可调教猪舍内饲喂舍外排泄,是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有效办法;也可以及时清除猪的排泄物,也能起到减少

不良气体产生的效果。

4、控制饲养密度,及时更换垫料,防止猪发生胃肠疾病等均可减少不良气体的产生。

5、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如森隆卫宝,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

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通风方式

1、可选择在中午温度高时进行通风换气,或者有条件的把舍内温度提高到比正常温度高2~3℃再进行通风换气,这样可以

降低通风换气对温度的影响。通风还需要注意的冬季的贼风往往是门窗关闭不严造成的,特别是冬季因舍内水汽到窗户

后结冰,影响窗户的关闭,门口封闭不严也影响舍内的保温。一定要让通风是按人的意图去完成的。

2、正常情况下,如果把猪舍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换气,一般4~5分钟就可把猪舍内的空气进行彻底的更换,所以可以把猪

舍的所有窗户逐一打开,但窗户的打开应该有一个过程不能太快,随后再很快的进行关闭,前提是室外没有大风、阴雨、

大雪的天气情况,且最好提前把室内温度升高。

3、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设置一个风筒,类似东北的炉筒子,直接接到棚顶的通风口上,因为有害气体往往都在地面1米左

右或以下,棚顶的通风口起到的排除不良气体的作用很小,只能通风不能换气或换气效果不好,且容易降低舍内温度。

在筒子的中间设置一个活动隔板,用绳子牵拉活动,使用时就拉一下绳子,隔板放下,空气流通,用完再拉一下,隔板

封闭,可以避免舍内热量的散失,引起温度下降。

4、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热风炉进行通风,现在最理想的设施是新鲜空气仍从舍外进入,但在进入的过程中先经过一个热交换

装置,舍内需排出的热空气和舍外进入的冷空气在经过热交换装置时交换热量,进入的空气温度升高,这样就既保证了

新鲜空气的进入,也减少了热能的损失。

综上所述,冬季猪舍环境控制要灵活机动的协调好温度、湿度、通风换气之间的关系,给猪群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只有环境好了,猪的体质才能好,抵抗力高,发病少,增重快,料肉比低,达到理想的养殖效益。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样本

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第一章概述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 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 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由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设施农业技术, 它是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化计算机自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对温室温度、湿度、 C02浓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 研制开发了中国自己的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温室环境特点 温室气候环境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 有以下特点: 1、非线性。温室内部的气候处于热平衡混沌状态。大量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对其精确建模比较困难。 2、分布参数。由于温室面积比较大, 造成温室内部各个物理

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比如温度, 温室内部各点温度都不一样, 四周一般都比中间的低, 项部和底部也有一定差别, 其值的大小依赖于空间位置和气流的方向等各种因素, 在温室中的气候分布是缓慢变化的。 3、时变。作物在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 其光合作用能力、吸热散热能力等均有所差别。因而, 温室系统是一个参数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系统。 4、时延。对于外界所施加的作用, 温室系统并不立即响应, 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才有反应。比如, 在温室加热系统中, 对系统加热升温, 热量传到温室的各个部分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延迟, 温度才会有所提高。 5、多变量藕合系统。温室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系统各变量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 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回路彼此祸合在一起。对系统任一目标的控制, 都会影响其它目标的变化。 综上所述, 温室环境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建立精确的控制模型很难实 现。由于作物对环境各气候因子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精确, 而是一个模糊区间, 比如作物对温度的要求, 只要温度在某一时间段在某一区间内, 该作物就能很好地生长, 因此, 也没有必要将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控制。

(环境管理)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 核心提示: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冬季采用密闭猪舍养猪的专业户越来越多,这对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饲料消耗、增加养猪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专业户忽视了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1、通风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猪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通风半小时左右。也可在猪舍墙上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引起猪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2、光照 充足而又合理的光照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这对种猪十分重要。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特别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饮水 水对养猪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饮水约为猪采食风干料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要供给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也可在饲喂后在食槽中加温水。但不能用过稀的饲料代替饮水。因为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减弱咀嚼功能、减少采食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 猪最适宜的温度是8~20℃,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要保持猪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猪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条件允许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严猪舍,有利于提高舍温,增加光照,还可在猪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铺垫软草让小猪钻到里面去保暖。 5、湿度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猪更加寒冷,并引发湿疹等疾病。为防猪舍潮湿,圈舍应勤换干土和垫草,训练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卧的地方清洁干燥。生产中可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6、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堵塞猪舍内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药饵以消灭老鼠,防止猫、犬、鼠等进入

如何控制猪舍的“温度”和“湿度”

如何控制猪舍的“温度”和“湿度” 猪是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当猪舍内高温、高湿、空气流通差时,猪群会感到炎热,从而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繁殖性能下降,而一旦母猪摄入的能量和营养不足,会导致仔猪的发育、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当猪舍内低温、高湿、有空气流通时,猪群会感到非常寒冷,采食量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猪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尤其是仔猪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疾病或被冻死。 温度 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生产管理者时刻了解温度,控制温度,以最大限度减小因为温度的不适当导致的应激和对生产的影响,各阶段猪群的最适温度范围: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 很多猪只感冒其实有时候跟人士一样的,着了凉,受了寒就会引发一些列的症状,比如咳嗽、发烧、饮食差等。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保暖工作没做好。除了一些必要的保暖设备以及措施外,我们还要利用中午高温时段,打开门窗通风,排除舍内潮气和有害气体,这个叫做通风。此外还可白天增加喂食次数,夜间坚持喂一顿食,猪食要干一些,适当增能量饲料的比例。 高温应对措施 ①提高日粮水平(特别是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经常提供新鲜、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清理水槽中不干净的水。 ②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及时清除粪尿,保持猪舍清洁。采用遮阳措施,减少阳光照射。在猪舍内尽量采取湿帘降温或经常洒水,促进猪体蒸发散热,湿帘降温系统应用最为广泛,一般可使舍内空气温度比舍外低3~7℃。

③在早、晚凉爽时饲喂湿拌料,并且在饲料或饮水中投放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可有效提高猪的抗应激能力。 低温应对措施 ①保证饲料营养水平,尤其是能量要高,必要时添加油脂。条件允许时,可给猪饮干净的温水。 ②合理加大饲养密度,使用垫草或木板,降低舍内湿度,及时清除粪尿。 ③尽量采取多量、多次饲喂的方式,增加饲喂次数和饲喂量。做好猪舍保温工作。防止贼风侵袭,并且注意适当通风,控制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温度计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依据,可是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温度计,一切要以猪为本,猪说了算,这就需要饲养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能仅仅看温度计是在某个范围内就万事大吉了,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况来调节温度。如断奶仔猪,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剂温度,以保证仔猪的最适温度状态。 湿度 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和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幼猪还是成年猪,当其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在较佳范围之内时,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试验表明,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 45%变到95%,猪的增重无异常。这时,常出于其他的考虑,来限制相对湿度。例如,考虑到相对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飘浮灰尘,过低的相对湿度还对猪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病原体易于繁殖,也会降低猪舍建筑结构和舍内设备的寿命。所以就算是处于较佳温度范围内,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不应过低或过高。 当舍内环境温度较低时,相对湿度大,会使猪增加寒冷感。这是由于猪的毛、皮吸附了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导热性增大,使猪体散热量增大。同时,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2) 第三章系统案 (3) 1. 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3) 2.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4) 3.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5) 4.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6) 5.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 (6) 6. 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7) 第四章系统优势 (8)

第一章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的日益重,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想怎么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为了能让生猪更好更快的生长,只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达到投入饲料少,获取数量多,猪肉质量好的效果。对于养猪业来说,其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喂食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思潮指导下,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智能化设备开始走入猪场。如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种猪自动测定系统,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技术、运用云计算法,实现猪场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养殖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Zigbee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3G无线远程通讯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生长曲线与营养模型动态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融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以及对生产行为的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养殖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采集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组成。采集层一般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实时采集舍的环境值;传输层主要

猪舍冬季前后的通风设计!

猪舍冬季前后的通风设计! 冬季前后的通风是指封闭猪舍中,从猪群的最低通风量直至猪群要转为夏季降温前的通风模式,通常是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晚秋至早春季节的通风需要。本文不准备面面俱到的涉及猪舍工艺设计的所有方面,仅以猪舍冬季前后通风模式的决策过程为例,扼要列明猪舍环控系统集成的方法和过程。 秋冬春季通风的目标 冬季前后猪舍的通风,除了给猪群提供足够新风之外,减少舍内的湿度(水蒸气)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等)也是重要的目标。对现代猪种的适温范围及通风需求参数,目前整个行业仍沿用北美国家90年代的标准,也是目前畜舍环境控制设计引用最多的标准。这些参数已经考虑了呼吸量和带走有害气体的通风需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猪种种质不断改良,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足够的理由推断,现在我国所饲养现代猪只的代谢率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后体增热及呼气量均有明显增加。据笔者在我国新建环境控制猪场的跨季观察发现,使用原来通风参数的妊娠母猪舍,夏季通风降温明显不足,而冬季则常见舍内湿度偏大的现象。除了设计时因地而异考虑不足之外,猪群代谢率的变化当属主要原因。 因此,高密度养殖的猪舍依靠自然通风已较难实现,最低通风量也已不能照抄“旧教科书”上的参数,需要按照高效猪种做相应改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取通风量推荐范围的上限,甚至再高出一些。 秋冬春季通风的主要难点及要点 猪只冬季保温对猪的健康、生长和饲料转化率非常重要。保温的同时又需要通过通风换气,引入猪只呼吸所需的氧气,带走舍内产生的水蒸气和有害气体,因此寒冷季节的通风量不能太高也不能不足。由于新断奶仔猪对温度十分敏感,这种保温和换气的矛盾,尤以保育舍为最甚。 粪尿排泄区域安装地暖装置,可大大增加舍内的湿度和有害气体量,进一步增加通风难度和能耗。 为了更好地利用机械设备,与断奶批次的母猪头数匹配,现代新模式的猪舍单元的进深和长度往往较大,不少新式猪舍超过20米进深,远超了自然通凤的长度限制(通常为16米)。以在我国华北平原,建设与1200 母猪匹配的500头/周的入舍保育猪为例,冬天最低通风量每单元只需500×5=2500立方米每小时。这么小的换气量如果从风机对面的一侧风口入舍,即使通风量计算足够,也恐怕只有进风口附近的仔猪能接触到寒冷的新风,风机一端的空气则会十分污浊。冬季通风的难点之一就是要做到把有限的通风换气量,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单元的猪舍。 冬季通常不会采用纵向进风。大进深的猪舍一般是通过布于天花上的进风口来实现的。冬季天花进风不仅可以有计划地分布进风口,而且重要的是可使入舍的冷风与上升至天花面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讲课教案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防疫上绝对保证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同时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 2 场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就地取材且来源充足;生产的产品营销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 3 场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生产性建筑物安置恰当,便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运作方便。 4 各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能够适合设备安装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运作。如:“全进全出”的实施,防疫制度的执行等。 5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相配合,能为家畜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为保证家畜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6 土建工程和管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都应一次完成。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也应随之完成,不留尾巴。 7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都应体现节约的原则。 8 从总体规划到每一步具体设计,都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指导,使场建成后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一)体温调节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厚且无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对高温适应能力差不耐热。初生仔猪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不完善,因而对低温极敏感,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达32-34℃。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热调节机能具有不同特点。从出生到成年,适宜环境温度范围差异较大(成年猪20℃左右,1日龄仔猪30℃左右)。表现为“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特点。 总体要求:根据猪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猪场规划和猪舍建筑应适当分区,以利于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防疫和满足各种猪不同的热代谢要求。 猪舍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强,坚固耐久;地面结构平整坚实、保温,排水良好,方便清扫和消毒;光照明亮,采光系数在1:10-12;仔猪备有单独的保温箱;育肥舍可采用大群通圈式饲养。 (三)行为学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对气味的辨别力高;喜清洁,在清洁的猪栏中,有固定排泄地。猪是群居动物,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等级结构;猪的异常行为,往往与饲养环境恶劣、高密度饲养等有关。 总体要求: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要满足猪的群居习性要求。有条件时可考虑设运动场,无运动场时猪舍要有足够面积供猪活动。(四)其他生物学特性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心血管器官的解剖结构差,心脏负担较重。高度培育的猪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应激源的适应力低。对环境变化敏感。 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养猪场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适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场规划要体现农牧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上要适合于当地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大规模形式;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群居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猪舍设计的标准和环境参数 (一)温度和湿度: 猪因品种、性别、年龄、生产力水平、生理阶段和个体间的差异,对所要求的环境不尽相同。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1。 表1 猪舍小气候参数

浅谈小型猪场猪舍环境

浅谈小型猪场猪舍环境 王仁华1,练小华2,谢益根3 1.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昌330045 2.上犹县油石动物防疫检疫站上犹341201 3.上犹县梅水动物防疫检疫站上犹341213 在养猪生产中,猪舍的环境对于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改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各角度简述小型猪场猪舍环境,以期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目前,小型猪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猪场环境、尤其是猪舍环境的建设中,投入严重不足。而不良的猪舍环境会对猪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从而影响生长及生产。构建猪舍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简要就主要因素做一概述。 1.温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温差变化很大,尤其在内陆省份,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大部分小型猪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猪舍建筑简陋,缺乏完善的防暑及保温设施。而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产房的温度不能超过25℃,初生仔猪1周内适宜温度为32℃-35℃,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2℃-27℃,体重小于60kg适宜温度为16~22℃,体重60~90kg适宜温度为14~20℃,体重超过90kg适宜温度为12~1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猪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冬季时,猪舍要及时修补好门窗,防止贼风,有条件可以增加挤塑板或聚乙烯泡沫夹芯板等保温材料;夏季要搭建遮阳伞,有条件可以增设湿帘或冷风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降温,保证猪舍适宜温度。 2湿度 猪舍内湿度所指为相对湿度,通常,猪舍湿度以55-70%最为适宜。猪舍的湿度调节也与季节有关。猪舍湿度可以通过通风、洒水等方式进行调节。冬季湿度越大,猪舍内保温效果越差,因此,冬季即使温度偏低,也要尽量保持舍内湿度低于85%,减少动物热量散失。夏季要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可以有效降温,猪只处于高温低湿环境时,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但室内湿度不能过高,高的空气湿度容易使饲料发霉。

猪舍冬季前后的通风设计

猪舍冬季前后的通风设计 本文所指的冬季前后的通风是指封闭猪舍中,从猪群的**通风量直至猪群要转为夏季降温前的通风模式,通常是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晚秋至早春季节的通风需要。本文不准备面面俱到地涉及猪舍工艺设计的所有方面,仅以猪舍冬季前后通风模式的决策过程为例,扼要列明猪舍环控系统集成的方法和过程。 1 秋冬春季通风的目标 冬季前后猪舍的通风,除了给猪群提供足够新风之外,减少舍内的湿度(水蒸气)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等)也是重要的目标。对现代猪种的适温范围及通风需求参数,目前整个行业仍沿用北美国家90年代的标准,也是目前畜舍环境控制设计引用**多的标准(表1)。这些参数已经考虑了呼吸量和带走有害气体的通风需要。表1是全漏缝地板猪舍的通风参数。 近年来,随着现代猪种种质不断改良,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足够的理由推断,现在我国所饲养现代猪只的代谢率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后体增热及呼气量均有明显增加。据

笔者在我国新建环境控制猪场的跨季观察发现,使用原来通风参数的妊娠母猪舍,夏季通风降温明显不足,而冬季则常见舍内湿度偏大的现象。除了设计时因地而异考虑不足之外,猪群代谢率的变化当属主要原因。 因此,高密度养殖的猪舍依靠自然通风已较难实现,**通风量也已不能照抄“旧教科书”上的参数,需要按照高效猪种做相应改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取通风量推荐范围的上限,甚至再高出一些。 2 秋冬春季通风的主要难点及要点 猪只冬季保温对猪的健康、生长和饲料转化率非常重要。保温的同时又需要通过通风换气,引入猪只呼吸所需的氧气,带走舍内产生的水蒸气和有害气体,因此寒冷季节的通风量不能太高也不能不足。由于新断奶仔猪对温度十分敏感,这种保温和换气的矛盾,尤以保育舍为**甚。 粪尿排泄区域安装地暖装置,可大大增加舍内的湿度和有害气体量,进一步增加通风难度和能耗。 为了更好地利用机械设备,与断奶批次的母猪头数匹配,现代新模式的猪舍单元的进深和长度往往较大,不少新式猪舍超过20米进深,远超了自然通凤的长度限制(通常为16米)。以在我国华北平原,建设与1200 母猪匹配的500头/周的入舍保育猪为例,冬天**通风量每单元只需500×5=2500立方米每小时。这么小的换气量如果从风机对面的一侧风口入舍,即使通风量计算足够,也恐怕只有进风口附近的仔猪能接

牧原企业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doc

牧原公司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牧原公司在20余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养殖模式和创新型养殖技术,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通风效果好的通风系统。 [关键词]公司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 1、研究的背景 牧原公司针对现有通风系统、通风窗口、湿度控制、采暖保温设备的弊端,猪舍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要实现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猪舍的要求,在猪舍通风、湿度控制、采暖保温等方面进行研究,已成为牧原公司研究的必然。 2、研究的目的意义 牧原公司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可应用于各种类型大小的猪舍、效果显著的猪舍环境控制系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通风效果好的通风系统,一种节约能源、成本极低、制作极为简单的增加空气湿度的设备,一种结构简单,热能损耗小,热交换效率高,室内温度均匀的猪舍采暖保温装置,一种操作方便、安全畜禽舍环境信息采集分析系统。该猪舍环境控制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通风窗口和通风系统的持续、大面积通风;保证增加猪舍空气湿度的设备加湿效果显著;保证猪舍采暖保温装置效果显著、不易损坏;保证猪舍环境信息采集分析控制系统操作稳定。 牧原公司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主要针对猪舍内的通风系统、湿度控制、采暖保温方式及设备、信息采集分析系统等的研究,实现猪舍内环境自动控制,自动通风、湿度、温度自动调

节、自动采暖,信息采集等。 3、研究原则 4、研究内容 4.1技术线路 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热交换效率高,室内温度均匀的猪舍采暖保温装置,针对现有通风系统、通风窗口、湿度控制、采暖保温设备的弊端,猪舍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要实现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猪舍的要求,在猪舍通风、湿度控制、采暖保温等方面进行研究。 4.2系统的工作原理 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猪舍通风系统、一种增加注射空气湿度的设备、一种猪舍采暖保温装置、猪舍环境信息采集分析控制系统。 (1)猪舍通风系统具有位于猪舍屋顶中间部位的三个排空气口,排空气口上部具有可产生虹吸作用的出风管道,猪舍两侧设有进风窗。敞开的通风管可正常保持猪舍内的通风;排气扇可向外界抽风,从而保证猪舍内的通风。 (2)一种猪舍增加空气湿度的设备,包括设置在猪舍内的钢丝绳和搭在钢丝绳上的多个湿麻袋。设置数量相当的钢丝绳并搭放适量的麻袋来调整空气的湿度,就基本上能够满足猪舍内部对空气加湿的需要。 (3)猪舍采暖保温装置:热水炉,热水炉连接有主出水管和主回水管,主出水管连通多个细散热管,细散热管相互平行的铺设在猪舍网床的背部,细散热管另一端与主回水管相连通。该猪舍采暖保温装置是由热水循环加热对猪舍进行采暖保温的,细

自动化养猪场系统

一、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示范应用 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 本项目运用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研发了一套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水帘降温系统、恒温热风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养猪场自动视频监控、种猪厂房自动温湿度调节、育种厂房自动恒温保温调节及信息化管理功能。(1)采取双绞线传输视频信号,完全实现稳定的图像传输。在布线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相对集中汇集为一处统一发射信号的方法,技术上省了大量线材,并且维护上能做到统一管理每一路信号的传输。(2)用井水做循环介质,采用“风机+湿帘”以负压通风方式实现自动水帘降温控制,利用湿帘墙降温系统,水蒸发原理、负压通风原理来排出房间的废气、污气、粉尘颗粒及解除高温闷热。(3)采用风道加热方式分散加热、局部增温;PID连续调节、PLC集中控制。 主要技术指标 (1)计算机自动采集自动控制设备数据,并存入电脑供决策参考。 (2)计算机提醒,及时淘汰产量低的母猪,时间提前一周。 (3)数据查询速度平均提高10倍; (4)报表统计速度平均提高20倍; (5)环境温度自动控制精度优于±2℃;环境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精度优于±5%; (6)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猪场。 主要经济指标 (1)提高生猪综合成活率5%,每年新增利润250万元; (2)降低饲料消耗与增重比(即料肉比)0.05; (3)每年节省饲料近1000吨,节能降耗折算降低成本约250万元。

3、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 经柳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从检索结果看,未见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注明采用井水做循环介质实现自动水帘降温控制,及采用风道加热方式分散加热、局部增温,PID连续调节的公开文献报导。广西区内未见研究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养猪场实时监控系统、种猪场健康养殖网络管理系统、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公开文献报导。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运用视频监控、温湿度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养猪场自动视频监控、种猪厂房自动温湿度调节、育种厂房自动恒温保温调节及信息化管理功能。科技集成创新性强,成果成熟性好,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课题所研究应用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养猪场、养牛场等类似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及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 项目在柳城县天福种猪场实施,完成了由“16路全天候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和录像系统”、“种猪舍自动水帘降温系统”、“保育舍自动恒温热风保温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组成的“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车间的视频监控功能、种猪与仔猪舍自动温度调节功能和信息化管理功能;改善了猪舍环境,提高了仔猪成活率,有效地减低了饲料消耗和能源消耗、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水平。 存在的问题 (1)节能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保育厂房为半敞开式,空气流动量大,保温性能差,为了达到温度稳定,需要消耗较多电力。今后在实施中可改为密封环境,实时检测空气质量,定时定量通风模式能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需要增加的附加设备投资不大,但需要对厂房进行简单的改造。 (2)水帘降温系统受环境温度、适度条件限制,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采用地表循环储水降温范围变小。可采取地下储水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循环水温度,提高降温效果。

冬季猪舍环境的控制

冬季猪舍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及方法进入冬季以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综合症等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对猪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方面是这些疾病的发生流行本身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环境方面的变化而引起细菌病毒更易生长繁殖、同时猪的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对于疾病发生流行所具有的季节性特点,其实与环境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例如冬季所流行的大部分疾病的病原体往往对温度较为敏感怕热耐冷;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往往和猪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有直接关系;昼夜温差超过5℃小猪就会发生腹泻等等;上述举例说明冬季疾病的发生流行与环境特别是猪舍内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之间呈负相关,即如果环境温度等管理措施到位疾病发生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 一般规模化猪场在建设时就已经采取了比较先进合理的猪舍内环境控制系统,例如全封闭猪舍内采取的自动温控系统、自动通风采光系统、饮食自动加温系统等等,诸如此类的硬件措施下一般来说冬季的猪舍环境较好,有利于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这里仅针对一些硬件措施比较简陋的中小型猪场提出一些冬季猪舍环境控制的方法,且大多较为简便易行,而成本低廉。 冬季猪舍环境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保温、除湿、通风;他们有时产生矛盾如保温和通风,有时又互为因果关系如通风和除湿,所以在生产操作上要根据猪场的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合理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温度 冬季猪舍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温。 众所周知,温度对猪群特别是仔猪的影响极大,一般在昼夜温差达到5℃以上仔猪就会发生腹泻。根据五环养殖的理念,这首先是由品种所决定的,由于现在我国广大养殖场基本上现在饲养的均是瘦肉型品种猪,这种猪瘦肉率较高相对的背膘较薄,品种好的瘦肉型猪宰杀后可能背膘不到1cm,这在提供较高瘦肉率的同时,也决定了其不能抵抗寒冷的体质,从品种上就造成对温度特别是寒冷的极度敏感。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是关键。 在冬季猪舍的温度管理上主要是保温,确保达到猪所需要的最佳温度,是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猪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就中小型猪场的保温措施与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1、首先对猪舍进行检修,防止在破损处出现贼风。俗话说“不怕风一片,就怕风一线”说的就是贼风,在 冬季如果猪被贼风吹到极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2、可在猪舍门窗悬挂棉门帘,窗户处可用塑料布遮盖,以防热量外泄。 3、不要忘记夏天的通风口,如风扇的预留口、靠近地面的通风口等,也要密封。如果是半露天的猪舍可搭 建塑料棚保暖,但是冬季下雪后要及时清理防止被大雪压垮。 4、猪舍内空间较大的,可采取减小空间大小,以升温的方式,具体做法可在猪舍内距地面2米处,用塑料 布做成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0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5、猪舍地面可铺垫稻草、锯末、木板等保暖材料,以避免直接与水泥地面接触热量散失。同时可增加单位 面积的饲养密度,通过猪与猪之间的体温互相取暖,达到增加温度的目的,一般在冬季同面积的饲养头数可比夏季多三分之一。 6、挖50厘米深的平面土坑,里面铺上一层软草,上面撑盖上秸秆,让仔猪在里面取暖;也可搭个草棚子, 里面堆放上软干草,让猪钻到里面睡觉保温。 7、在冬季一般舍内养猪头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猪舍进新猪应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 来苏儿喷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同时饲养员需要观察几小时,以防止猪打架。 8、如果条件允许的可采用煤炉、蜂窝煤炉但要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也可采用火墙、地炕、地暖、水暖、 气暖、热风机、暖风炉等方式方法来取暖,均可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9、由于仔猪和母猪所需要的最佳温度不同,所以应采取区别供暖,仔猪可采用电热板、红外线灯、地暖管

猪场环境控制规程

一、猪场环境控制规程(一)、温度 因小猪的造血器官还不健全,小猪对温度要求严格,过低温度易使其生病,尤其表现在胃肠消化道疾病上,温度过高对仔猪亦有伤害,所以我们在饲养小猪的过程中对温度控制应特别加以注意。 1、刚进猪时必须挂好温度计,以检测猪舍的温度,温 度计应挂在猪舍内中间位置。 2、开始时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6-28℃,过高过低都不 好,这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 3、随着猪的生长,温度可降低至23-24℃。 4、每天下班之前应检查猪舍,防止贼风存在,应注意 关好门窗,排风扇,玻璃坏的窗子关不上的要及时封阻。(二)、湿度 因为一般病原菌、病毒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生存,而在干燥的环境下难以生存,所以保育区应特别注意湿度的控制。 因为保育舍要每天冲水,暖气片又时时滴漏,所以保育舍内湿度总是很大,这对养猪极为不利,尤其对防病,治病造成威胁,所以: 1、在每次冲水之后应立即想方设法将地面上的明水扫 掉,及通风(当然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快地使地 面干燥。 2、在暖气、水管等漏水时应尽早地修好,自己修不好

时应及时找维修工。 3、湿度应控制在75-85%为宜。 (三)、空气 猪舍内氨气太浓,空气中灰尘太重(病原等易附于尘粒上到处传播),对猪的生长,防病治病是一个制约因素,如可刺激猪的呼吸器官,使猪咳嗽、喷嚏,更重要的是降低料肉比,增加生产成本。所以: 1、应及时通风。尤其在早晨氨气味浓时,应打开门窗, 让其尽快通风,交换舍内空气。 2、夏天应常开门窗,且多开抽风机排风。冬天加强通 风时应考虑可能降低温度,这时通风应快速,通风短时 间后立即关好门窗。 3、冬天在不宜长时间通风时,应考虑将背风一面的门 窗打开。 4、刚进猪时不宜长时间通风,当猪只较大时可多通风, 尤其在加料过后灰尘较大时更应促使通风。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概要(20200602191928)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 ........................................................................................ 第三章系统方案 . . (2) 1. 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 (2) 2.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 (3) 3.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 (4) 4.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 (5) 5.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 . (5) 6. 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 (6) 第四章系统优势 . (6)

第一章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想怎么解决劳动力短缺, 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同样, 为了能让生猪更好更快的生长, 只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 才能达到投入饲料少,获取数量多,猪肉质量好的效果。对于养猪业来说,其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喂食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思潮指导下,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智能化设备开始走入猪场。如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技术、运用云计算方法,实现猪场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养殖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 技术、 RFID 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 Zigbee 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 3G 无线远程通讯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 生长曲线与营养模型动态预测技术, 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 集成开发融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 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以 及对生产行为的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养殖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采集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组成。采集层一般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实时采集舍内的环境值;传输层主要有无线传输终端, 将采集层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平台; 控制层主要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通风控制,光照控制以及定时喂食,喂水,掏粪等;应用层为用户监控平台,可远程监控各舍内的环境情况。

健康的猪场环境--刘武长

最健康的猪舍环境 -----空气过滤器在猪舍的应用空气过滤技术早已应用于药品或生物制品厂的GMP 生产车间或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研究实验室,但在养猪场应用得相对较晚。随着规模化猪场生产的进一步集约化,如何防止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保障猪群健康,健康养殖对集约化猪场的生产显得日益重要,成为一个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了空气过滤技术,可以把绝大部分的病原体阻挡在过滤器外面,极大程度地降低感染外来致病微生物的风险,提高种猪群的健康度。 猪舍内粉尘污染非常严重,而这一点国内鲜有人关注,猪舍内粉尘过多会引起猪的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洁净度系指空气环境中空气所含尘埃量多少的程度。在一般的情况下,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大于等于某一粒径粒子的数量。含尘量高则洁净度低,含尘量低则洁净度高。通常以0.5um和5um来计数。 因为现在很多过滤器能适用在常压、常湿、含微量酸、碱有机溶剂的场所。根据滤料不同,过滤效率也不同,最高F9过滤效率高达99.99%(钠焰法)。

空气过滤器的通风系统为栏舍内提供了洁净通风环境,但也会影响栏舍的整体通风换气性能,常见影响为在最大通风或最大换气模式下,风机的送/ 排风量不足和吸顶小窗数量偏少。静压是累加的,空气过滤器、湿帘、进风小窗及栏舍内物体均会产生阻力。因不同于其他工业风机设备,畜牧业排风机在抗阻耐静压性能方面逊色不少。如果采用正压通风,计算好过滤器的阻力(一般几十帕到几百帕不等)负压风机因考虑因素较多,阻力也较大,使用起来不太理想。 如果能采用正压通风,在风机出口端加装过滤器,则考虑因素较少,且送风压力仅需考虑过滤器及送风距离即可。 采用这种上送下回的送风模式,会持续对猪舍进行换气,保证每头猪都呼吸的是新鲜无异味的空气,且送风端加装有过滤器,保证了猪舍3~10μm的大颗粒灰尘的进入量,如送风管路在辅以光触媒消毒设备,则又能增加灭杀细菌的措施。前期舍内消毒到位,则整体是一个舒适、不被感染的健康环境。

全自动环保型节能猪舍

全自动环保型节能猪场技术说明 青岛派如环境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引进韩国PIGHOUSING公司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养猪业现状,开发了全自动环保型节能猪场建设技术,涵盖了猪场选址、规划设计、猪场建设、安装使用、技术培训等系列技术。全自动环保型节能猪舍的技术要点在于全自动饲喂系统、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和全自动粪便处理系统。 一、全自动饲喂系统: 全自动饲喂系统,采用先进电子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猪场人工喂料的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费用高,不能精确投料等系列问题。该系统包括: 1.自动料塔; 2.自动料线; 3.自动料槽; 4.自动水线; 5.自动水槽; 6.自动控制系统; 二、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 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电子技术和热平衡原理,解决了猪场通风和保温的矛盾问题,可以做到冬季不用生锅炉取暖,夏季不用水帘降温。 保温和通风系统:尤其是解决了冬夏两季的通风和保温的难题。 保温:墙体采用厚度100mm,容重18KG/m3的彩钢夹心瓦,房顶采用厚度150mm,容重18KG/m3的彩钢夹心瓦,;地面用100-150mm珍珠岩+粉煤灰保温层进行保温;墙体做到密封,做到猪舍内部环境不受外界气候影响。 通风:采用猪舍上进风,下出风的通风方式,保证舍内空气按照要求进出,全机械通风模式。进风口,使用通风管道或者射流进气窗(图一),充分利用舍内原有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使进入舍内的新鲜空气基本满足舍内温度的要求,不至于对猪造成应激;出风口,主要分为冬夏两种模式,冬天主要是漏缝板以下的地下通风通风(图二)为主,风机为变速风机,根据舍内温度自动调节风机转速,既满足舍内的通风要求,又不至于因为风速太快的原因带走舍内热量而给舍内温度环境造成影响,夏天除了地下通风以外,为了更好的达到控制舍内温度的目的,也采用墙面纵向通风,增加舍内空气流量,更好的控制舍内环境(图三)

猪舍光照指标及照明系统的建议

猪舍光照指标及照明系统的建议 高岩 (河南省新大牧业有限公司,郑州 450001) 光环境是猪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猪舍光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的并不多,也没有比较清楚可行的照明建议指标。文内对现有的一些资料做一个梳理,希望给出一个简单可行的建议。 笔者在做猪场设计、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猪舍装什么光源、装多少、装在哪?尤其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大跨度全封闭猪舍越来越多,舍内的光照几乎完全由照明系统提供,合理的照明系统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 1 猪舍光照指标 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猪对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的需求。笔者查询了一些相关的标准: 1.1 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标准 表1 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学会标准建议猪舍光照指标 备注:分娩和保育舍夜晚光照强度调低 1.2 加拿大服务计划 表2 加拿大服务计划建议猪舍光照指标 议。 表4 Dr. Jay D. Harmon建议猪舍光照指标 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光照强度110 lx。110 lx为灯具计算采用的光照强度(未考虑利用系数),在猪眼部形成的有效光照强度也在50~60 lx左右。 对于保育育肥阶段而言,光照并不是一个重要指标,猪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饲料,这

个阶段的猪舍照明更多的是为了方便饲养人员巡视,能够及时发现病弱猪只,观察猪只表现判断舍内环境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对于刚断奶的猪足够的光照也可以帮助它们及时找到水源。 分娩阶段光照的影响的研究也不多,有研究称16 h、400~500 lx的高强度光照会增加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增加,但似乎并没有形成共识,而且提供长时间高强度光照的能耗本身也不低。 光照对养猪生产的主要影响还是集中在后备、配种妊娠阶段。猪场的繁殖成绩是受到季节性影响的,但是由于热环境和光环境的共同作用,我们很难单独评估光环境的影响。在自然环境春季和初夏日照时间增长,会抑制野猪发情以避免在冬季分娩,但是在现代生产环境下,这一影响不易评估,许多早期研究也没有统一的结论。 针对后备猪普遍的建议是16 h甚至更长时间的光照,加拿大也有研究表明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会延迟猪的发情,但是总的讲光照的影响难以评估,下表是Dr. Donald G. Levis 汇总的不同研究的结果。 表4 不同诱情条件下后备猪的发情比例 备注:a括号内数字为平均发情日龄;b开始公猪诱情的日龄是 165 ~173 d 结合以上结论Dr. Donald G. Levis认为对于后备猪而言,相比16~18 h的光照,保证后备猪在270~500 lx(冷白色荧光灯)的光照强度下10~12 h,并提供有效的公猪诱情(关键点)是更经济有效的方案。 针对光照与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的研究也有一些,但是并没有统一的结论。 总的来说相对热环境而言,猪舍光环境对养猪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繁殖性能应有一定影响(后备、配种妊娠阶段)但是目前并没有很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综合以上这些信息本文也给出一个建议指标,供大家参考。 表5 建议猪舍光照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