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大事件时间线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1
⽑概重⼤事件时间点⽑概重⼤事件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六届六中全会2、把⽑泽东思想正式确⽴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3、1948年,⽑泽东在《晋绥⼲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达了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即⽆产阶级领导的⼈民⼤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命5、1953年,⽑泽东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6、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7、1956年论⼗⼤关系发布8党的⼋⼤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主要⽭盾的变化(p70)9、七届⼆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10、1978年12⽉,党的⼗⼀届三中全会重新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1、邓⼩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12⼤11、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平理论,这⼀科学概念是在1997年的中共15⼤13、1992年,邓⼩平发表南⽅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深⼊阐述14、⼗七⼤将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1981年六⽉,党的⼗⼀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历史问题的决议》,第⼀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提出了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为主的⽅针16、1979年,全国⼈⼤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祖国的⼤政⽅针17、1987年,1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得出了系统的阐述18、党的14⼤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19、中共15⼤,我国第⼀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特⾊经济共同发展20、18⼤鲜明地提出全⾯建设⼩康社会的主要任务21、1993年三⽉九届全国⼈⼤⼆次会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宪法22、2014年,党的⼗⼋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23、党⼗⼋届五中全会,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945年,中共七⼤,确⽴⽑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五⼤,确⽴邓⼩平理论为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六⼤,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七⼤,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1921年七月一大:明确了最终的奋斗目标1922年二大: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1923年三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1925年四大: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7年七月到1937年七月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1930年1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1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1935年: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到成熟1938年: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的。
在《战争和战略问题》明确指出“”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四月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论联合政府》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历史决议》,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十四大,概括“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十六大:江泽民,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十八大:胡锦涛总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措施。
考研-毛概时间表LT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1931年前后,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1935年遵义会议★1938年,党六届六中全会:①毛泽东《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38年11月,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1956年9月,党的八大:①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②正确揭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时开始★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1957年8月,毛泽东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出现“左”倾错误★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1958年8月,炮击金门★1960年5月,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叶九条”,进一步阐明了解放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护★1982年,党的十二大:①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形成,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②《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③明确提出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1983年6月,会见美籍学者,“邓六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①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③归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五条);③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④“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⑤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⑥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1987年底,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2年初,邓小平理论形成理论体系,南方谈话:①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④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②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①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基本特点——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历史任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③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④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④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正式把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的阶段,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②江泽民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了的决定性因素”;③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④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⑤江泽民高度概括了两岸关系,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得坚定决心★2003年10月,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1月,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2004年9月,党十六届四中全会:①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②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10月,党十六届五中全会:①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4月,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①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②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条)★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把“好”放在“快”前面★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①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②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③“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④归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八个方面的新的阶段性特征;⑤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⑥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到2020年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⑦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⑧明确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⑨明确提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⑩提出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了全面部署;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毛概大事件时间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六届六中全会2.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七大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十二大4.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1997年十五大5.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了深入阐述,是在19926.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会议是十七大7.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七届二中全会8.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1953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9月10.《论十大关系》发布的时间195611.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作了系统阐述的是1987年十三大13.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从九个方面作出新的概括的是1997年十五大14.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5.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提出是在七届二中全会16.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十八大17.“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方针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8.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19.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六届六中全会2.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七大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十二大4.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1997年十五大5.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了深入阐述,是在19926.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会议是十七大7.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七届二中全会8.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1953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9月10.《论十大关系》发布的时间195611.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作了系统阐述的是1987年十三大13.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从九个方面作出新的概括的是1997年十五大14.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5.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提出是在七届二中全会16.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十八大17.“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方针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8.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19.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是十五大20.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的是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21.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22.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23.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是在1979年24.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构想是在1946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事记1921,一大;1922二大,1923三大,1925四大,1927五大,1928六大,1945七大,1956八大,1969九大,1974十大,1977十一大,1982十二大,1987十三大,1992十四大,1997十五大,2002十六大,2007十七大,2012十八大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997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载入宪法2002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2年10月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指导思想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929年6月,毛泽东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延安整风和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十二大开始,党章明确规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1925年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八七会议,毛泽东,“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1945年,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是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1986年,邓小平,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56年八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十五大对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开放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三个有利于”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得到了十二大的肯定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的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949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1996年,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思想十五大,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任务。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1987,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共十六大:2002,北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七大:2007,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
考研政治:毛概必背知识点一.重要的几次会议内容:(一)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纲领、最低纲领);(二)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党的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策略;(三)1925年,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四)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五)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和两个务必思想;(六)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二.毛概中几个重要的第一次(一)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二)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三)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四)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五)第一次明确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六)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七)第一次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八)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九)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十)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三.中国革命三大对象和四大动力(一)三大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二)四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四.党的指导思想和写进党章成为指导思想的年份(一)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二)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三)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四)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五)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六)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最新《毛中特》《史纲》课程中会议著作线索重要会议线索1.中共一大(1921.7):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中共二大(1922.7):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1923.6):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4.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5.中共四大(1925.1):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6.八七会议(1927.8):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的任务。
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11):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23考研毛概1919年到2050年时间轴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
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口岸》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六届六中全会
2.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七大
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十二大
4.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1997年十五大
5.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
准作出了深入阐述,是在1992
6.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会议是十七大
7.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
义国家”的思想是在七届二中全会
8.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1953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9月
10.《论十大关系》发布的时间1956
11.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作了系统阐述的是1987年十三大
13.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从九个方面作出新的概括的是1997年十五大
14.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5.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提出是在七届二中全会
16.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十八大
17.“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方针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18.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
19.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是十五大
20.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的是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
正案
21.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22.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
23.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是在1979年
24.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构想是在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