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传统结婚程序

(完整版)传统结婚程序

(完整版)传统结婚程序
(完整版)传统结婚程序

分类:人生(7)

传统结婚礼程序

2008-01-04 12:41:06 放进我的口袋

结婚前夕

1、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组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2、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1、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2、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3、燃炮:迎亲礼车应于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食姊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5、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6、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挠,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7、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8、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9、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10、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

11、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新娘回赠红包礼。

12、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13、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

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14、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15、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百虎。

16、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城。

17、摸橘子:由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18、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19、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20、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21、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22、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23、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婚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像征早生贵子。

24、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25、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26、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端香烟、喜糖送客。

27、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28、闹洞房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中国婚礼习俗仪式,中国婚礼流程,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中国传统结婚仪式流程范文

中国传统结婚仪式流程 1.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 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 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 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 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 2.2.2.9.预定鲜花 2.2.2.10.预定蛋糕 2.2.2.11.水果

2.2.2.12.蜡烛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影楼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 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 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 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 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摄像预约 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 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 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中国传统婚礼的基本流程

中国传统婚礼的基本流程 中国传统婚礼丨婚礼流程丨婚礼策划 虽然从古至今的婚礼形式大相径庭,但婚礼流程大致没太大变化,中国传统婚礼流程到现代基本保留着!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基本如下: 1、祭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 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 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 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 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跨火盆 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

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情侣们采取的结婚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西式婚礼的方式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了,今天,中国婚庆礼仪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婚礼的一些流程和习俗。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中国传统婚礼服民族特性的表现

中国传统婚礼服民族特性的表现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婚礼服的历史和现代详尽阐述了中国传统婚礼服的民族特性,并从寓意、形制、色彩、图案、材料和配饰等各方面举例说明传统婚礼服的民族特性表示,对中国传统婚礼服以后的进展以及设计方向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要害词:传统、婚礼服、民族特性 日前国内的中式婚礼服呈现出明显的购买趋向。中式婚礼服凭 着其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有利的本土亲和力,在婚礼服市场显示了极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新人倾向于中式婚礼服。随着中国在各方面的进展,传统婚礼服也将迎来流行高峰,并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然而从我国婚礼服现状上来看,传统婚礼服有着极大的欠缺,有设计和质量方面,也有款式和颜色更新方面,尤其是一些传统婚礼服缺乏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要改变现状,首先必需让传统婚礼服能表达显示出文化内涵,再与流行元素紧密结合。 中国传统婚礼服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化的特征而出现、进展和变化的。传统婚礼服的核心就在于其民族特性的表示与表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设计。这样,传统婚礼服才将更具生命力。离开民族特性,而一味的追求传统元素堆积和服饰内容表象化,只会落于俗套或本末颠倒。所以研究或设计中国传统婚礼服要对其本身民族特性进行深入地解析。 1.婚礼服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婚礼服都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服属于礼服的一种,特指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穿着的服装,包罗服装、服饰品及配饰。有着统一的色彩、样式与寓意,是装点婚礼,点缀气氛,扮靓新人,表达寓意的主要手段。中国各朝各代以及世界各国各地的新郎新娘都要穿着婚礼服。不断演变的婚礼服,是表示当时最为时尚的服装,成为礼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2.传统婚礼服进展中的民族特性表示 传统婚礼服的民族特性在其自身的进展变化中表示尤为明显。婚礼服因婚礼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婚俗文化的演变而演变。无论婚礼服怎样有其自身的变化,都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服饰的进展与演变的制约,与其民族特性息息相关。各个朝代婚礼服的进展和演变,又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紧密。 2.1进展概况 据研究,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婚礼服,多样丰富,特殊是汉族的婚礼服。随着时代的进展,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婚礼服装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近些年,国内服装界忽视了对民族婚礼服装的研究与革新。 婚礼服在婚礼上有重要的意义,时期、地域、民族、风俗不同,婚礼服也各自独具风采。婚礼服作为服装习俗,也必定带着浓厚的民俗色彩。它既受宏观方面如民俗文化的影响,在微观方面,婚礼服也表示品质的差异。在形式上服从于惯制,具有必定规范性,色彩鲜亮华丽,款式高雅,内涵又寓意吉祥喜庆,标记性与誓言性也很强。 2.2进展简史 传统婚礼服在各个朝代、时期都有所差异。经过中国服饰几千年的变化,婚礼服也有其自身的变化。自周代礼服的出现,婚礼服也应运而生。经历秦汉进展,在唐宋达到一个高峰,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一大演变。现阶段呈现多元化进展趋势。纵观华夏婚礼,古代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纯衣纁袡”、“梁冠礼服——钗钿礼衣”、“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中国冠服制度在周朝逐步完善,随着等级制度的产生,各种礼仪出现,不同场合穿戴的服饰也不尽相同,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等。周代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

基督教婚礼仪式

基督教婚礼仪式 基督徒的婚姻是庄严的,是新婚夫妇在上帝和会众面前互立的誓约。 婚礼当由牧师或长老举行。 凡欲申请举行基督教结婚仪式的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受洗(浸)信徒,其他一人也当同意在堂内举行婚礼,并同意在上帝面前所立的誓约。 婚礼申请人先当前在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法定手续进行结婚登记。教会牧师要审查男女双方之结婚证。认为合法,方可为之举行婚礼。 牧师在举行婚礼前,还当了解婚礼申请人的人品道德,宗教信仰,并向他们讲明圣经里有关婚姻及相爱的道理。如发现有重婚等妨碍婚礼的事,当停止为他们举行婚礼。 序乐(唱诗班及主礼牧师进堂,若无唱诗班,则牧师单独进堂。牧师位于台前)主礼牧师宣布:X X X与XXX结婚礼拜现在开始,请新郎、新妇入席,会众起立。(新郎立于牧师左边,新妇立于牧师右边。若新妇要有结婚进行曲,则奏结婚进行曲,新妇单独或由其他男性长辈搀扶,在乐曲中由门前缓步行进至牧师右侧,与新郎并立。搀扶者退下坐在前排。) 宣召(主礼牧师说) 诸位弟兄姊妹,诸位来宾;我们今天在此圣堂中,在上帝的面前和会众的面前,要为XXX和XXX二人举行婚姻。按婚姻是极贵重的,是上帝所设立的。圣经曾记载吾主耶稣基督在加利利和迦拿赴婚姻的筵席。圣经又载:无论什么人当以婚姻的事为重。所以不可轻忽草率,应当恭敬、虔诚,尊奉上帝的旨意,成就这大事。(会众请坐) 询问(主礼牧师向新郎、新妇说) XXX与XXX你们今天来此圣堂,要求在上帝面前和会众面前赐福与你俩的婚姻。因此我要向你们,你们要在上帝的帮助下,彼此应许,以完成基督徒婚姻的要求。 (牧师问新郎说:) XXX,你与XXX结婚,你愿意应许无论她有病无病,你都要爱护她,安慰她,尊重她,帮助她,忠诚对她,终身不离弃她么? 新郎回答:我愿意。 (牧师问新妇说) XXX,你与XXX结婚,你愿意应许无论他有病无病,你都要爱护他,安慰他,尊重他,帮助他,忠诚对他,终身不离弃他么? 新郎回答:我愿意。 祷告(牧师祷告说) 仁慈永恒的上帝,主起初造人的时候,就是造一男一女。求主施恩与今天到面前祈求赐福的这二人,叫他们成婚以后,能照着今日他们所应许的,互相尊敬,互相帮助,使他们恩爱久长,白头偕老。这都是靠着我主耶稣基督。阿们。

古代婚礼仪式的布置讲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婚礼仪式的布置讲究 篇一:中式婚礼传统习俗 中式婚礼传统习俗 这几年来,新人在拍长沙婚纱照时或者是在结婚当天身穿凤冠霞帔出嫁的中式婚礼已经是成了现在新人的新“时尚”,现在人们开始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而中式婚礼的主调大红,由内而外地喜庆。也正好符合现在新人们的喜爱!十里红妆女儿梦,新娘的衣着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这样出嫁美的无以复加。 中式婚礼上新人给父母敬茶的环节是不可少的,父母辛苦将儿女养育,所以成婚的时候儿女应该满怀感谢,为父母敬上一杯孝心茶。可是中式婚礼敬茶都有哪些讲究呢!接下来长沙星城新娘婚纱摄影小编可以带大家来具体了解下! 一、茶具 茶壶、茶杯:茶杯数量要根据双方长辈到场的人数来安排。 盖碗杯:盖杯的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

最好是告诉长辈们茶碗盖的用法,千万不要把杯托给掉了。 花色: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的或喜庆的单色。 二、茶 红枣,代表鸿运当头;要开枝散叶,早生贵子的话,千万不要把其中的枣核挑去,因为核即种子,代表子孙。莲子,不要切开,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切开的话就有分开的意思,这都是不吉利的;更不要把它退皮(去衣),因为莲子退皮(去衣)后是白色的,跟结婚(红事)刚好相对,因此用带皮的莲子来冲茶是最好的。而分量方面,正所谓好事成双,每样一对就够了。避免用那些减肥茶的茶叶,因为传统的婚礼讲求意头,最好家肥屋润,肥是福气,减肥就等同减福,所以最好是可以用铁观音、普洱、香片较稳妥。 三、敬茶姿势 一般会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的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的时候要双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状,双手要向前将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 公分左右的距离,以便父母身体不用动就可以接到茶杯。当父母喝茶后,新人要双手接过父母递过来的茶杯,交给礼仪人员。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一些回礼送给新人的,新人应双手接过,表示感谢。 四、婚礼敬茶流程

基督教婚礼程序

基督教婚礼程序 宣召:各位牧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众位弟兄姊妹大家好!我们今天照神的旨意,在此圣堂中,在上帝的面前和你们众人面前,为宋和国弟兄、巩娜娜姊妹,举行结婚典礼。婚姻是极慎重的,是上帝设立的,是神圣美好的,在神的旨意中成就的婚姻都是蒙福的。无论什么人都当以婚姻的事为重,所以不可轻忽草率,应当恭敬、虔诚、尊奉上帝的旨意成就这等大事。 现在宣布:宋和国弟兄、巩娜娜姊妹,结婚典礼正式开始!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一、有请证婚人入席 二、请主婚人、介绍人入席 三、请新郎新妇、相宾入席。奏乐(婚礼进行曲) 四、唱诗:我们要欢喜快乐 五、祷告:(全体起立) 会众同声祷告(祷毕大家坐下) 六、证道:有请张晓梅牧师 七、宣读结婚证书:有请刘德祥长老 八、证婚:有请程锡书长老为一对新人证婚(证婚问话)——证婚毕为新郎新妇祷告祝福! 九、交换礼物:新妇赠新郎一本圣经;新郎赠新妇一本赞美诗。赠送给对方的礼物代表你的新婚誓言,代表你对对方的期望和要求。 十、行礼:1.向证婚人行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2.向主婚人行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3.向众来宾行一鞠躬礼,感谢众来宾朋友的到来—鞠躬! 4.夫妇相向行一鞠躬礼,恭敬相爱到永久—鞠躬! 新婚祝愿 1、今天你们已经结为夫妻,我带着喜悦、感恩的心情,代表众人向你们致以衷心地祝愿:天作之合情永恒,神成婚姻爱不息;

愿你们的爱情,比心酒更甘美;比膏油更馨香;比蜂房下滴的蜜更甜;比极品的珍宝更加宝贵!愿上帝祝福你们的爱比高天更高更长,祝福你们的情比深海更深更广! 2、愿你们一生遵从圣经,相爱互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友爱邻里;努力工作,勤奋治家,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愿你们的家庭,成为教会复兴的一大力量;成为社会、国家的一大贡献! 3、愿我们的弟兄如同以撒,诚实勇敢、信靠顺服,如展翅飞腾的鹰;愿我们的姊妹如同利百加,温柔善良、勤劳才德,如多结果子的葡萄树! 4、愿你们彼此相爱、互相体贴、共同努力、,建造幸福美满的基督化家庭!祝你们新婚愉快,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愿神祝福你们! 十一、唱诗班献诗 十二、教会致辞:有请孙明学长老 十三、来宾代表讲话:有请燕锡九长老 十四、家长代表讲话:有请宋九武弟兄(新郎的父亲) 十五、祷告:(全体起立)有请杨德海老人代祷 十六、祝福:请程锡书长老给全会众祝福(公祷告) 十七、礼成:新郎新妇入洞房;请大家一同到[百盛园]大酒店参加新婚喜筵。放鞭炮——奏乐(婚礼进行曲)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传统婚礼仪式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必备道具 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 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

古代婚礼仪式流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代婚礼仪式流程 篇一: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情侣们采取的结婚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西式婚礼的方式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了,今天,中国婚庆礼仪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婚礼的一些流程和习俗。《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

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

第三章 结婚制度

第三章结婚制度 第一节结婚制度概述 一、什么是结婚? ?(一)概念 ?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1、广义:包括订婚和结婚. ?2、狭义:专指结婚。 ?(二)特征 ?1、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2、结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3、结婚行为的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 ?(三)性质 ?1、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2、身份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3、是否为契约行为? 二、结婚需要具备何种条件? (一)实质要件 1、结婚必备条件: (1)公益要件 (2)私益要件 2、禁止性条件 (二)形式要件 宗教婚、法律婚 娉娶婚等 三、从古代婚制到现代婚制 (一)古代婚制 1、个体婚形成时期的结婚方式 掠夺婚:产生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 有偿婚:买卖婚、互易婚、劳役婚 无偿婚:赠与婚、收继婚、强制婚 ?2、中国古代的娉娶婚 ?按礼制的要求行嫁娶之礼的仪式婚 ?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意义: ?3、欧洲各国古代的婚制 ?(1)罗马法: ?时效婚: ?共食婚 ?(2)寺院法:宗教婚 ?(二)近现代婚制 ?共诺婚+形式要件 第二节结婚的条件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一)须有结婚的合意 ?指双方当事人对于确立夫妻关系的意思表示完全一致。 ?结婚合意的有效要件: ?1、当事人具有缔结婚姻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符合法定的形式 ?(二)须达到法定婚龄 ?结婚年龄受两个因素的制约:(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 ?我国大陆: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当鼓励?1、法定婚龄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2、民族自治地方可作变通性规定。 ?3、晚婚晚育是倡导性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三)符合一夫一妻制 ?即无配偶者才具有结婚的资格 ?无配偶者:未婚、丧偶、离婚 二、结婚的禁止性要件 (一)禁止结婚的血亲 其他国家:规定不一 我国古代:实行宗族外婚制,同姓不婚,至清末,改为同宗不婚。

关于结婚程序的规定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6016886905.html, 关于结婚程序的规定 法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婚姻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释义:本条关于结婚程序的规定 一、结婚登记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结婚登记是国家对婚姻关系的建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登记制度,可以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原则的贯彻实施,保证婚姻当事人及其子女的身体健康,避免违法婚姻,预防婚姻家庭纠纷的发生。结婚的法定程序: 1、结婚是要式行为,取得结婚证时,才确立夫妻关系。 2、结婚行为具有人身性,当事人应亲自办理,不适用代理。 3、复婚的,也应进行登记,否则不产生夫妻关系。 4、其中“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的规定,一定程度

上恢复承认了事实婚姻,即两个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符合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应补办登记,领取结婚证。这一规定从积极角度重申了办理结婚登记的必要性,那些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举行了结婚仪式或已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应尽早补办登记,以使自己的婚姻行为合法化。 二、关于婚姻登记机关 1、婚姻登记机关的管辖范围是: 1)、根据国务院《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婚姻登记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婚姻登记管理工作; 3)、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4)、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2、婚姻登记机关的职责是: 1)、办理婚姻登记; 2)、出具婚姻关系证明;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过文定:婚前一个月,把男女双方的时辰八字相夹,定下日期,男家带备“三牲酒礼”到女家。 过大礼: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的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嫁妆:古时,女子需要一个大桔和一个小桔到男家做嫁妆,内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还有“蝴蝶双飞”~较剪;“良田万顷“~尺,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拖鞋两对、睡衣和内衣裤各两套;子孙桶(痰盂),内放红鸡蛋一对、片糖两块、十只红筷子、姜两片、还要一把伞。 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男女双方均要穿着睡衣,女方更要在一个看见月光的窗口,开着窗进行。所谓“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的长辈,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从前,女方上头后便不准落地走动,所以上花轿时须由大妗姐背着。上头时“好命佬”、“好命婆”会一边梳一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正日出门:打开红伞,代表开枝散叶。撒红豆绿豆和米于伞顶和车顶,用以辟邪。 三朝回门:一对新人代备以下物品返女家:金猪两只、酒一壶、鸡一对、西饼两盒、生果两篮、面两盒、猪肚、猪肉两斤。女家须留女儿及女婿食饭。回门后女家照例回礼,包括西饼、竹蔗、鸡仔、生菜、芹菜、猪头和猪尾。由于时代进步,一切从简,以上各礼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猪肉的,谓之猪肉金。代替西饼的,也就是西饼金了。 禁忌:孕妇和带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门及过门,更不能触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若“爬头”结婚的新人,须在其未婚兄长之裤裆下穿过才可以出门。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表

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一:司仪致开场白(中式贺词) 渲染喜庆气氛感谢来宾(中式贺词) 二:请新郎! 新郎上台站定台中。(放音乐) 例主持词:东风拂面喜洋洋,艳阳(华灯)高照福满堂,*府*府更添喜,俊郎迎娶美娇。吉时到,迎新郎。(四只礼宾花) 三:弓箭礼 新郎射三箭:射箭:逢凶化吉举箭弯弓,第一箭:一射天,感谢天赐良缘,祈求上天保佑新人一生幸福平安;第二箭:二射地,祝福新人婚姻美满幸福,地久天长;第三箭:三射轿,祝福新人永远肝胆相照,长相死守,永结同心。四:接新娘 媒人或伴娘掀开门帘,新娘手拿红球在媒人(伴娘)的搀扶上台,新郎新娘各牵红球一端。 例主持词:一条红丝绸,两人牵绣球。月老定三生,牵手到白头,喜地上来福地住,云淡风和于归初。如意檀郎前引道,一枝花影倩人扶。 五:跨米袋 例主持词:夫妻携手走米袋,家庭美德传世代。步步高升代代连起来,一生相伴百年都恩爱。 六:跨火盆 新娘在新郎的搀扶下跨火盆,征兆新人婚后红红火火。 例主持词:新人迈火盆,米满仓囤火满盆,从此兴旺*家门,祝你们的小日子红红火火。 七:跨马鞍 新娘在新郎的搀扶下跨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平平安安。 例主持词:有请新人跨马鞍,一块檀香木,雕刻玉马鞍,金龙携玉凤,花开并蒂莲愿你们一生平平安安! 八:有请新人入喜堂 十二步走向喜堂。 例主持词:新人举步往前行,步步季节花儿名。一步立春雨水来,探春迎春花儿开。二步惊蛰与春分,红杏花开满树林。三步清明和谷雨,桃花盛开人欢喜。四步立夏小满天,风吹葵花开满园。五步芒种夏至到,石榴花开红似火。六步小暑大暑临,映日荷花别样新。七步立秋暑已去,芙蓉花开真如意。八步白露和秋分,桂子兰花好盈门。九步寒露霜降天,各色菊花开满园。十步立冬小雪降,红梅结子花齐放。十一大雪冬至回,岁寒三友松竹梅十二小寒与大寒,洞房花烛好姻缘。 九:致证婚词 司仪致辞并介绍证婚人,证婚人致证婚词 十:请父母高堂入座。

常规婚礼流程

现代婚礼流程 相对与传统西式婚礼、中式婚礼,现代婚礼有所不同。传统西式婚礼到中国后因时因地不同而不断发展。善于学习的中国人因地制宜,研习了一套将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婚礼模式。当下在我们长沙,比较流行的现代婚礼就是通常的酒店婚礼,即在酒店举办的酒席婚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吃”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像结婚人生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能不请别人吃上一餐了。当然,吃也不是白吃。中国人尚礼,总要送人家点什么表示祝贺。于是,在物质高度繁华的情况下,送钱,打个红包最实际。说开了,言归正传。酒店婚礼分为:接亲、仪式、用餐三部分。之前还包括筹备(今天不议这个,改天专门传授如何筹备婚礼)。现根据本人天天结婚,多年结婚的经验,就接亲和仪式做详细讲解。 一、接亲: 上午9点左右,新郎召集众人组建一支庞大、豪华、统一的车队,在男伴的簇拥下,一路凯歌“雷”到新娘家门口。 敲门,塞红包、挤门;进了里外“三重门”后,首先单膝跪地,向新娘献花求婚(对方到这一步了还不答应,纯属娱乐),然后双方互相佩戴腕花和胸花。 一般求婚过程中,新娘闺密会想出一揽子措施来“折磨”新郎及众兄弟,其中常见的有唱歌、坐俯卧撑、读保证书、做广播体操、说肉麻话,等等。此后才允许新娘接过手花。

接下来,新郎开始了漫长的寻觅藏在新娘家里的新娘鞋(一般由众姐妹把两支鞋分开藏,藏匿地点常见的有衣柜、床下、梳妆台、电视机柜、被子下,甚至现场某女的包包内,等等)。如果新郎找不到,这时一般就要“晒洋子”了——拿出一个大红包“贿赂”新娘的妹妹之类的人物,希望买到消息找到鞋子(红包内银子不少,曾几何时有“猛男”花1200买双鞋)。 鞋子找到后,新郎单腿下跪为新娘换上新鞋。(为什么要有这个环节?这就是与中国传统婚俗有关。据史料记载,这种民俗源于妇女缠足的陋习。从南唐妇女开始缠足以来,脚的大小已成为衡量女性美的关键。但是,封建时代,男女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不见面,媒婆说媒时,只好要来女方的鞋样儿,供男方定夺。为防受骗,男方同意了就留下鞋样,按照尺寸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订婚礼物一并送至女家。成亲时,新娘必须穿上这双绣花鞋。新郎亲自给新娘穿鞋,一探究竟。如果穿不了,可以悔婚!而辛亥革命开始后,革除了缠足陋习,但送鞋之俗仍留传下来,并演变成接亲时由新郎给新娘穿鞋。当然,女方所穿之鞋不一定是由男方赠送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新娘换上新鞋是不把娘家的喜气、福气、财气带走;同时也不能穿旧鞋去婆家。如今,全国各地都有成亲换鞋的风俗,只是在时间和当事人上有不同。比如在上海,是在新娘上花车一刻由新娘的妈妈亲自为新娘换上;在南京,是在新娘出娘家门后,由新郎给新娘子换上新鞋。) 穿完鞋后,新娘的妈妈把早早准备好的一碗汤圆端上,新人互喂汤圆吃下,寓意着小两口幸福生活甜甜蜜蜜,圆圆满满。(也有吃桂圆煮蛋

结婚条件与程序

结婚条件与程序 完全具备下述条件者,始得结婚:(一)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二)任何一方必须没有与第三者存在的婚姻关系;(三)必须达到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四)必须没有不应结婚的生理缺陷。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五)双方之间无不应结婚的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间,禁止结婚。 结婚要履行登行手续男女双方凡符合结婚的条件,又不违反禁止结婚的规定,而自愿结婚的,必须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经过登记机关的审查,符合婚姻法的规定,准予登记,并发给结婚证,才算确立了合法的夫妻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按照1985年公布的《婚姻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婚姻登记机关,在城市是区人民政府或其它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在农村是乡镇人民政府。男女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和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工作单位出具的关于本人出生年月和婚姻状况(未婚、离婚或丧偶)的证明。凡离过婚的申请再婚时,应携带证明已与前配偶离婚的法律文书。申请婚姻登记的男女双方对于婚姻登记机关必须了解的情况,都应如实反映。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的行为而故意隐瞒的,应当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当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相关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薄或集体户籍证明。固定工、离退体职工由所在单位出具《婚姻状况证明》,待业、个体无业人员、农民等由居(村)委会出具《婚姻状况证明》,待业人员、个体户还应提供劳动手册或执照。 指定医疗保健单位出具的认定可以结婚的《婚前体检证明》。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二寸单人彩照3张(双方照片颜色统一,结婚登记处设有保丽来快照服务)。 离过婚的当事人申请再婚应持有离婚证书或解决夫妻关系证明或法院调解书或法院离婚判决书(持初级法院判决 书的,还需戴好初级法院判决生效的证明)。 因私出境人员,除持有上述1至5条款的证明外,还需持有我驻外使、领馆认证或公证的在国外期间的婚姻证明。因私出境人员回国定居者,如无国外期间的婚姻状况证明,可持经公证的本人在国外的未婚证明书。 五种情形不准结婚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1994年实施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在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方,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婚前健康检查证明”的规定。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将不予登记结婚。这意味着,患有某些“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仍有可能因此拿不到结婚证。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其他四项不予登记的条件: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非双方自愿的;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各个朝代婚礼习俗: 随着朝代的变更,掌握历史的民族特性等各方面原因,婚礼习俗在各个朝代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婚礼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成为了婚礼最具象征意义的表征。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

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来看,汉代人婚礼是用青布幔搭成帐篷,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另外,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同时也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是起初的意思是为了驱邪。 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 新娘在亲迎过程中都会使用遮盖物,或帷帽,或皂罗,或扇子,统称为“盖头”。唐代妇女结婚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钗钿礼衣”这个词算是唐朝婚服的最好阐释,华丽精致是主调,色调方面呈现男服绯红,女服青绿。 四、宋朝的婚礼在唐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相媳妇就是相亲,

八项规定婚丧嫁娶

八项规定婚丧嫁娶 篇一:婚丧嫁娶礼请暂行规定 西关小学关于教职工 婚丧嫁娶礼请的暂行规定 为了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提倡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维护同志间的感情,简化人情礼节,树立文明风尚,使同志感情和工作两不误,经全体教师广泛研究讨论,,特拟制本规定,希望全体教职工遵照执行。 一、婚嫁 本校在职教职工本人结婚、儿女结婚可邀请本单位教师参加,并可委托工会办理某些事项,但邀请客人时,本人要尽量亲自出面。 二、丧事及突发事件 1、本校退休教职工去世,由学校工会成立专门治丧委员会协助家属料理后事。 2、在职教职工父母、岳父母、公婆去世,家在本地的,由工会负责代表中心前去吊唁;家在外地的,由中心工会委托本人代献花圈或挽幛;教职工亲生父母去世,工会协助通知本单位教师,但礼节上应亲自告知;教职工的公婆、岳父母去世,工会不负责通知本单位教师,个人关系密切的,自行处理,自愿参加。

3、突发事件由校长、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及相关人员商议处理。 三、其他事宜 儿女升学、满月、生日,乔迁及亲属过寿等事宜,原则上不准 宴请教职工参加,个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视个人关系密切程度,选择性邀请,自愿参加。 四、本校教职工、教职工配偶、双方父母生病住院时可由工会组织代表前去探望(购买鲜花果篮);教职工子女生病住院时,,视个人关系密切程度,自愿参加,单位工会不再组织探望,(如住院时间较长、病情严重的工会将酌情处理) 五、各种宴请规模不得超过10桌酒席。 六、本规定即日起执行。 注:教职工婚丧嫁娶礼请事宜,要求本人先通知工会委员,若不告知,勿责! 20XX年4月 篇二:婚丧嫁娶礼请暂行规定 骆驼城镇中心小学关于教职工 婚丧嫁娶礼请的暂行规定 为了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提倡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维护同志间的感情,简化人情礼节,树立文明风尚,使同志感情和工作两不误,经全体教师广泛研究讨论,,

婚礼大全传统婚礼仪式流程须知_0413文档

2020 婚礼大全传统婚礼仪式流程须知 _0413文档 EDUCATION WORD

婚礼大全传统婚礼仪式流程须知_041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结婚是人的终身大事,很多人都是照着传统的婚礼临沂市流程办的,那么你们知道是怎样的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传统婚礼仪式流程须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