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教学计划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教学计划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教学计划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教学计划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周次日期演示实验(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星期一水“折断”筷子的实验

星期二古代文字的图片的收集和展出活动

星期四科学探究的学习研究

第二周星期一动与静的相对性研究

星期三长度的测量

星期四时间的测量

第三周星期二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速度和超声波测量速度

星期四测平均速度

星期五速度变化的研究

第四周星期二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

第五周星期一超声和次声的研究

星期三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

星期四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

第六周星期三平面镜的成像研究

星期四光的折射的规律探究

第七周星期二光的色散分析

星期三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探究

星期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一)

第十一周星期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二)

星期四观察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第十二周星期一人眼的研究

星期二眼睛与视力矫正探究

第十三周星期二照相机

星期四显微镜

星期五投影仪

第十四周星期三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星期四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星期五力的三要素分析

第十五周星期三弹簧与弹性

星期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第十六周星期一探究质量和物重的关系

星期二重心的分析和归纳及稳度的提高

星期三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一)

星期五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二)

第十九周星期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

星期三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二)

星期四对平衡力的探究

星期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八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科学探究:摩擦力 5、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6、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7、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8、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随堂实验: 22、24页:时间、长度的测量 37、39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3、44页:乐音的基本特征 53页: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56页:光的反射定律 58页:平面镜成像规律 62页:光的折射规律

64页:光的色散 87页:弹簧测力计 91页: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07页:惯性 111页: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116页:两力平衡条件 123页:天平、量筒、量杯的使用 131页:什么就是浮力 132页: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3页:阿基米德原理 136页:物体的浮沉条件 138页:密度计的使用 143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51页:连通器 154页:大气压强 156页:托里拆力实验 160页: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1页: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182页: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86页: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7页: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8页: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 197页:分子间有空隙 198页:扩散现象 199页:分子引力与斥力 九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3、科学探究: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电流 4、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5、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运转 6、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随堂实验 3页:人造雨 11页:海波与石蜡熔化时随温度的变化13页:碘的升华 26页:温度计的使用 29页:压缩空气内能增加 51页:摩擦起电 52页: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 53页:验电器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项训练》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 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是否.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可以得知像与 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 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 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 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m/s.且像的大小。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透镜. 5、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0”刻度线上,调节使天平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如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为23.8g,则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 g; (3)图乙显示的是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则V= cm3; (4)色拉油的密度= g/cm3. 6、小昊做“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横梁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按照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将实验记录 (3)在以上实验中,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 或“偏小”). 7、某同学收藏有一块精美的“太白醉酒”贺兰石工艺品,如图所 示.为测量这块贺兰石的密度,他进行如下实验:(g取10N/kg) (1)将贺兰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测得它的质量为 g; (2)接着利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将贺兰石没人水中,收集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这块贺兰石的体积为ml,由此测出贺兰石的密度为kg/m3. (3)上述测量体积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 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 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 图丙所示); ④用细线系好铝块,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 对应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⑤整理器材.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 cm3,则铝块 的密度ρ= 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④①②⑤,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物距 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30 15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 专题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实验01: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 B.L1灯泡的灯丝断了 C.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L1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 +I B =I C ,请你对该小组的 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 用)。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 1/V BC间电压U 2 /V AC间电压 U 3 /V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1、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上图8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这是因为。 3、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 4、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 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 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 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看到A 的像属于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红同学为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这一规律,她想将物与像的关系用图进行描述。请你帮助小红把同一个发光物体分别放在a、b处时,所成对应的像a′、b′性质的大致情况在图中画出来。 (2)小亮同学为了证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正确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上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请问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小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和小亮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 6、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2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小组 依次选取了不 同的物距分别 进行实验,同时 记录下相关实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 实验题

图24 1.( 1)图17 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2)图18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则此时水的温 度是 ℃,若停止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 (3)电子式电能表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图19是某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则该电能表的示数 是kW·h,它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电压是V。 2 20中插座(选填“甲”或“乙”),因为它能保证取暖机金属外壳与相连。 图21是小明用测电笔检测插座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选填“A”或“B”)。 3 图22所示,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__。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观察小 磁针偏转方向的变化,可探究电流的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的关系。 4.图23是某种物质熔化图像,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________min,这一过程是_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但是物质的温 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保持不变”) 5.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24电路图,其 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 的示数将__________3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6.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A B 甲乙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

。 : 。 : ( )叫 . 1km=1000m=103m ;1d m=0.1m=10m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的零刻度线;(3).刻度 m 1 ( - 2 - 3 , (4). , 快 经 在 , 公式 v / / 物 在 , v = 15. 根据v = s 可求路程:s = vt 和时间:t = s t v 、 ; 1 1 发声也停止。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特殊测量方法: , 再测 340m/s . 八年级 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 -1 1cm=0.01m=10 m ;1mm=0.001m=10m ; 1u m=10-6m ;1nm =10-9m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 慢不变、 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s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 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s ; t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量出它的总长度,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1、(1)观察如右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 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1)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cm3。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 kg/cm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 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 /kg) (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 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 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_______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 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 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 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 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 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01 :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女口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 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没 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_ A.通过灯泡L i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C. L i灯座处可能短路了D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 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 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 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i,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 (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_____________ 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_______ °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I B=I C,请你对该小 组的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 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用) °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i.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入到电路中的AB BC AC之间,测出它们的电压,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V BC间电压UN AC间电压13/V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耒盼序号电诞走的恼旅A B C 1皂谨I/A D.303 2ifeit VA0404IM 3杞進1/A 020-20,2 I 2 | 2 弋、A\ 4 / 甲L )° L2就亮了,但L i ) ___ 。实验时L i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 B . L i灯泡的灯丝断了 .L i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题(含答案)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图1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 “丙”或“丁”)所示实验。 (4)图丙和图丁的压强p 丙 p 乙 。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图5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 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 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