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封市博物馆东京梦华讲解词

开封市博物馆东京梦华讲解词

开封市博物馆东京梦华讲解词
开封市博物馆东京梦华讲解词

东京梦华

——北宋东京城历史文化陈列

欢迎大家参观开封博物馆,我是开封博物馆的讲解员***,让我们一起梦回千年,走进北宋的历史,走进“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北宋东京城。

这个展览以北宋东京城为中心和切入点,除了展现北宋168年的历史外,还有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

我们首先来看北宋世袭表,北宋历经九帝168年。

下面我们来看宋太祖赵匡胤的硅胶像,赵匡胤(927-976)河北人,生于河南洛阳,军官家庭出身,青年时期曾在周太祖郭威手下当过小军官,后被周世宗封为殿前都点检,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位17年,史称宋太祖。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公元960年正月,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侵,身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军北征,天黑以前驻扎在京城东北四十里路的陈桥驿。黎明时分,赵匡义、赵普和诸位将领把象征皇帝登基用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新主,发动兵变,回师东京,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

在陈桥兵变的发生地陈桥驿,有一块系马槐碑和一棵槐树,据传当年宋太祖把马系在这棵槐树上。现在树下列清代石碑四块,题“系马

槐”,“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等,字体雄伟,钢劲有力。宋徽宗时,因陈桥驿是宋发祥之地,不宜再做驿站,改为道观。明代天顺三年重修为东岳庙。

北宋建立以后,赵匡胤时刻考虑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如何把周世宗统一中国的斗争继续下去;

二、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北宋统一的战争从963到979年,宋太祖赵匡胤和继任者太宗赵光义先后用了十六年的时间,相继平定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六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以来分裂的局面,开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王朝。

杨业,抗辽名将,在对辽作战中屡立战功,他在雁门关大捷中带领官军奋勇杀敌,以少胜多,大败辽军,被辽军称为“杨无敌”。

辽和西夏是与北宋同时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与宋之间征战不断。最后宋不得已以“岁币(岁赐)”的形式,送给他们大量的银、绢,

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这幅画表现的是杯酒释兵权的生动场面,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等高级将领举行了一次宴会,酒过三巡的时候,他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禁军职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

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北宋王朝建立并定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掀开了开封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崭新的一页。之后经过北宋九帝168年的大力营建,开封终于在11世纪至12世纪初成为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性大都会,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布局,基本上是继承隋唐以来的传统,但与隋唐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又有所不同。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三重城垣围护,皇城居中,外为内城,再外为外城。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内城与外城之间有一段缓冲地带,以保障居于内城之中的皇城的安全;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不仅是东京城的核心,更是北宋王朝的中枢。

开封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南端,一马平川,地势坦荡,无险可守,因此,北宋王朝非常重视东京城的军事防御功能,除了修筑了三重城墙并常年派重兵防守以外,还完善了城墙本身的军事防御设施。

北宋东京城是一个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城市,在它的四周形成了一个以汴河、惠民河(蔡河)、广济河(五丈河)、黄河及金水河五河为主的庞大的水网,而成为“天下之枢”。城内也是河道纵横,绿波荡漾,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水城”。

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160余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任过开封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在此任职。

说到开封府,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被成为包青天的大人——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他于宋仁宗嘉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权知开

封府,虽然任职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革除弊政,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他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仍家喻户晓。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到了北宋时,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制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瓷器美观大方、丰富多彩,从工艺刀实用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成了倾销世界市场的产品。现已发现的宋代烧瓷窑场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50个县、市,窑口众多,精品荟萃。其中以汝、钧、官、哥、定为五大名窑,而“官窑”就设在东京城内。

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这件玫瑰紫窑变钧瓷碗是国家一级文物。碗内壁施青灰色釉,碗口处和外壁呈现大片玫瑰紫斑,是宋代钧瓷窑变技术的精品之作。

这件影青皈依瓶造型独特,是佛教用来存放骨灰的器物。影青釉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是江西景德镇的名贵釉种。

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是我馆收藏的一件宋代磁州窑烧制的陶瓷精品,娃娃卧莲是宋代瓷器上流行的一种吉祥图案,有祝福新婚夫妇“连生贵子”之意。“珍珠地”是磁州窑瓷器一种特殊的装饰手法,它借鉴金银器的簪花技法,在陶瓷坯体半干时施一层化妆土,然后用竹木或金银制成的工具刻画花纹,在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

这是制瓷流程的模拟现场,这些精美瓷器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产过程:选取和处理原料、制坯、干燥、对各种形体的坯胎进行装饰、上釉,最后入炉烧制,每个过程又有若干个环节。

城市经济的主要内容是手工业和商业,其中城市商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北宋东京的商业是非常繁荣的。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农副产品及手工业产品需要扩大它的交换市场。宋初的政治统一和水陆交通的开辟,为商品交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商业在各个方面空前活跃起来。

北宋除铜钱、铁钱和纸币外,金银的货币职能也大大加强,由于北宋金银的开采量不断增加,金银在社会上的流通量是巨大的,为了便于金银在流通过程中的使用,官府和私商曾将金银铸成各种形状,银最主要是铸成铤,又叫锭,每大锭重五十两。

坊郭户是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宋代时开始单独列籍定等,是我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东京的坊郭户在十万户以上,人口上百万。他们在城市中五方杂处,面街而居,成为工商业及市民文化繁盛的主体。

北宋东京不仅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娱乐中心,东京

的曲艺活动丰富多彩,盛况空前,百戏伎艺精湛,驰名中外。百戏演出场地称为瓦子、瓦舍或瓦市,规模宏大,分布广泛,瓦子里面有勾栏或棚。分演各种专项节目。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名角如云。每逢盛大节日,瓦子艺人还要在宣德门前、御街或者琼林苑、金明池等处献艺表演,相当轰动。东京的瓦子伎艺活动,在城市文化史,特别是曲艺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中,说书、小说、杂剧、相扑等,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而话本(说话人的脚本)创作,则开辟了后代小说创作新纪元。

除了以上这些娱乐活动,宋代的体育活动也很丰富,像蹴鞠,相扑、马球,水秋千等活动在宋代风靡一时。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可见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它不染脂粉,线条苍劲而古拙,构图饱满而宏阔,色彩纯净而富丽,人物形象逼真,具有中原木版年画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艺术风格。

宋代东京人已养菊成风,无论是皇宫、仕宦,还是普通百姓之家,都有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讲菊艺的专著《菊谱》。北宋时期,来自于周边各地及亚洲各国的使团和商队络绎不绝的来到东京,他们主要通过“贡赐”的形式进行贸易,使这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会。宋代的海船有高超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航行的非洲,并通过航线进行贸易,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开封在宗教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僧人道这里学习交流。1072年日本僧人成寻带弟子七人乘船入宋。宋神宗授其“善慧大师”称号。留住中国九年,著有《参天台五台山记》八卷。1081年,成寻圆寂于汴京开宝寺,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

这幅《契丹使对宋朝聘图》,表现了当时宋和契丹使者进行交流的景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的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水运仪象台的发明、针灸学的发展、《营造法式》的完成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或在宋代发明,或在宋代广泛运用,表明宋代科技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北宋仁宗年间,皇家印坊刻字工毕升,在开封首创活字印刷。据沈括《梦溪笔谈

宋代天文学家在天文仪器的研发制作、天象的观察记录以及历法的编制修订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后人称道。

苏颂主持制造了“水运仪象台”,编写了《新仪象法要》一书。

东京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科学亦有重大的成就,今天还能看到的开宝寺塔和天清寺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在建筑科学方面,值得提及的是李诫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于1091年完成初稿,1097年重新编修。在编修过程中,李诫融前人成果与实践经验于一体,分析比较了各种营造方法的优缺点,并制定出了科学的规范制度。1103年,《营造法式》正式刊印,颁行全国,成为当时建筑工程的百科全书和法令,也是最完备的古代建筑学专著。

宋代中国医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医学教育、理论、临症、各科的诊断治疗,以及本草、局方等方面都有不程度的进展。

为了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各类人才,编纂和保存为统冶阶级需要的文化典籍,东京设有全国的最高学府和各类专科学校,建有藏书丰富的国家图书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阶级的壮大,东京还出现了表达市民生活和适应市民趣味的文学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使东京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中心,

东京是北宋官办教育的中心,除国子监、太学外,还有律学、画学、医学等,种类繁多。而此时的科举制度,也更加完善,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也成为了常例。

宋代是史学十分繁盛的时代,公、私修史众多,还创造了新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民国《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大晟钟(馆藏),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有感于当时全国音律不齐的混乱现状,专门命工匠铸成几十套“大晟钟”,每套钟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发送全国各个州府,做为标准音律定音,真正实现了全国“音同高”,这样就能保证一首乐曲能够不走样的在另一个地方演奏。“大晟”新乐于政和三年(1113年)始成,至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这批乐器在北宋宫廷里的使用也就结束了。目前河南仅存这一件大晟钟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

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相国寺交易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城商业的繁荣景象,相国寺是北宋开封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之一,每月八次开放。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是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历经20年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已查明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像开封城这样叠压的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博物馆解说词

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解说词 (2015年1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2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14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

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进馆后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下面请大家排队有序进馆。 (进馆逆时针绕展示厅一周,边走边解说) 2012年9月,经过巨野县人民政府申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巨野金山正式获得第八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标志着菏泽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按照《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质公园规划(2013—2025)》总体目标,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证了金山近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下一步即将进入中期目标建设阶段。 5.2亿年前的这里,曾是汪洋一片,金山地区被浅海侵没,属陆缘海范畴,之后,又被较深海域覆盖,属陆表海范畴,这样经过了数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及岩溶为一体的地貌景观。依次沉积的九龙群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岩层及红土山崮山组中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为这一时期金山地区曾处于海洋环境提供了佐证。 4.1亿--2.5亿前间,金山沉积又形成了海相煤层和陆相煤层,隆起的金山遭受冲刷剥蚀,煤层没有得到保留。 248万年前,进入了第四纪,羊河栏组、山前组、平原组的冲积地层逐渐形成,金山地区才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金山地区是菏泽冲积平原区唯一有岩石出露地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菏泽—兖州隆起带”“嘉祥凸起”的西部边缘,深部基底为18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群,即“泰山群山草峪组”岩群,出露岩层东部为寒武世岩层,西部山顶部为奥陶纪

成都金沙博物馆参观笔记1000字

金沙博物馆参观笔记 今年春节,我回到了故乡成都。看到路边那带花纹的圆环标志,好像似曾相识——那正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啊!带着期待的心情,我便坐车前往了那里。 进入金沙遗址公园,圆形的遗迹馆映入眼帘。走进馆内,是一大片考古发掘的地点,土地上一个个正方形的深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从上面往下看,我仿佛望见考古工作者们当年辛勤工作的身影和他们挖掘到文物时的喜悦。指示牌上标明了各个重要文物的出土地点,我仿佛离那些神秘的古代文明又走进了一步。在一个“方块”里有一堆不起眼的土,原来,那里出土了数量极多的象牙,不过因为保护象牙的规定,采取了回填的措施。我站在那里,隔着那堆土,已经感受到了历史文物那股强大的魅力。 走进陈列馆,我们跨越时光的长河,轻轻叩响古蜀王国神秘的大门,3000年前的一段辉煌文明梦幻般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一个个古蜀人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情景被真实地还原。他们住在简陋的泥砌房子里,端着陶罐,用石器耕种。沿着展厅,我们进入了原始人的世界,仿佛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这里展出的,是出土的一个个当时的建筑碎片、生活用的器皿、各种工具。其中工具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古代人能够制造出如此实用的工具,是非常了不起的。严谨的建筑布局,规整的丧葬墓地,精湛的生产工具与手工制品。这一切,犹如一块块文明的碎片,拼接出一幅朦胧的古蜀社会的历史画卷。 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神与祖先神充满了敬畏之情,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与天地神灵沟通,希望得庇佑。展厅以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为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其中展示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来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经对宗教祭仪的重视。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这个精心布置的展厅里陈列着金沙遗址出土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中央是最为著名的文物——“太阳神鸟”金饰。在玻璃展示柜里,这薄薄的一片圆环形金饰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四只神鸟美丽而又神秘。围绕这件无价之宝的数件玉器、镀金铜器等,都十分美丽,向世人展现出金沙先民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 第五展厅——解读金沙。金沙遗址等遗迹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可是我们对此的了解还远远不足。古蜀文明来自哪里?它们去向何方,为何断代?究竟是谁铸就了这个文明?在这个展厅里,学者们搜寻的证据正渐渐地理清历史的来去缘由,以现有的遗迹证据,为我们解读这个神秘的文明。 此时此刻,参观完毕的我,心中依旧盘旋着这些问题。我虽身处现代,但是内心仿佛已经乘上时光飞船,来到这片古老土地上,与我的祖先们共同生长,见证古蜀文明历史的发展……

兴庆宫公园导游词(完整版)

兴庆宫公园导游词 兴庆宫公园导游词 这里就是兴庆宫公园,它位于西安古城东侧和平门外咸宁路北,是我国最古老的遗址公园,也是在唐朝兴庆宫遗址上修建的。兴庆宫是唐玄宗朝政的中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以前这里是唐长安隆庆坊的一部分,各位还记得在历史博物馆看过的唐代长安城地图吧?地图就对隆庆坊有着明显的标示,这里也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太子时的藩邸所在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由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他宠幸贵妃,信任宦官,放纵奸臣,酿成大动乱。他的故事,千秋功罪,一直被后人评说,直到20世纪末出现大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可谓演绎得家喻户晓。唐代长安东南有隆庆坊,李隆基当亲王的时候,曾经是他的府邸。李隆基即位后,于公元714年改建旧邸为宫,为避其李隆基名讳,将隆庆改为兴庆。后经几度扩充,将附近的水嘉、道政、兴安、胜业诸坊的一部分划入宫内。公元728年,唐玄宗开始在兴庆宫理政,这里遂成为唐代封建统治的中心。公元753年,又修筑了宫城,从而形成一组完整的建筑,与太极宫、大明宫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内。兴庆宫内有许多宏丽的殿阁,如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沉香亭等。唐开元、天宝年间,国势兴盛,兴庆宫建筑更加豪华,园林布局也更为讲究。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宫内兴庆殿接见过波斯景教教士和日本友人。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失去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安置退位的太上皇的处所。唐玄宗退位后,就住在这

里。经过唐末战乱,兴庆宫殿宇楼台几乎全部毁灭,到清初,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57年,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西安市政府决定在兴庆宫遗址修建兴庆宫公园。现在全园占地面积 50公顷。园内碧波荡漾,树木葱郁,草坪如茵,百花似锦,风景优美宜人。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南薰殿、缚龙堂和长庆轩等,均为仿唐建筑,沿用旧名称,大体在原址方位上建成,造型古朴秀丽,别具风格。为了增进中日友谊,纪念日本友人阿倍仲麻吕(晁衡),园内还修了一座纪念碑。我们先来看看兴庆湖。兴庆湖是兴庆宫公园的第一景,位于公园中央,占地10公顷,大约占全园面积的15。兴庆湖是在唐兴庆宫龙池原址上修筑的。据史籍记载,唐玄宗与其嫔妃大臣经常在这里泛舟游乐。而现在它已经变成广大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水上娱乐世界。沉香亭接下来我们去看沉香亭。据说,当时兴庆宫的沉香亭是用沉香木建成,所以称沉香亭。亭周围栽植着各色牡丹、芍药,非常漂亮。来到沉香亭,我们不得不讲到唐玄宗李隆基。因为这里是他和杨贵姐一年一度赏牡丹的地方。沉香亭建在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山顶上,全部用沉香木构造。当年皇帝常带他宠幸的妃子、大臣、宦官,在这里游乐宴饮,此处最方便观赏极品牡丹。坐在亭子里,四周红、紫、淡红、纯白的牡丹花争妍斗奇,特别是那种能变色的珍奇品种,叫做晨纯赤、午浓绿、夕黄,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见过。宫苑内还有宴外宾、观驯兽、表演杂技的专门处所。沉香亭的出名,跟一个风流超绝的传说故事有关。开元年间,明皇正花天酒地享乐,把号称诗仙的大诗人李白也传召进宫内。一次皇上逸兴勃发,传诏要翰林学士李白作曲词《清平调》。李白摆起谱儿来,喝得酩酊大醉,居然皇上亲自给他送汤醒酒;李白趁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 陕西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4231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Guide words of Xi'an stele forest museum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篇1: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较多,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 馆区由孔庙、碑林、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xx以来,新建成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陈的石刻艺术馆,并荣获*优质工程“鲁班奖”与“十大精品”陈列奖,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篇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

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xx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游玩后,还可以购买到用原碑刻拓印出来的“碑帖”,不过这里的“碑帖”价格不算便宜,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边上的书院门步行街上购买碑帖,价格相比较便宜些。 篇3: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

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

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doc

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物品与文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勤劳与智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12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

金沙遗迹馆至陈列馆导游词

金沙遗迹馆至陈列馆导游词 (走出遗迹馆)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我们的对面就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其顶上的方格就像考古发掘中的一个个探方,显示着金沙遗址的大量遗迹尚未发掘,神秘的宝藏还未彻底探明。两座建筑就象两片叶子飘落在摸底河两岸的大地上,建筑在这里与地界充分的交融,在交界处模糊了彼此,让我们不要去惊扰这片神圣的土地和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精灵,而那些已经被破译的远古信息却在清晰地再现与表达。 我们面前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被称为摸底河,她由西向东把金沙遗址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几千年来她默默无闻的陪伴着金沙遗址,但是它到底源于何时,却不得而知了。而“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启用于何时,我们也不得而知。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过摸底河后)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展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厅,主要以金沙遗址所发掘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主要内容,在这里发现的一号坑是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最规整,也是埋藏文 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虽然由于机械施工破坏,原坑的形制已不清楚,但从残存的坑部情况看,坑内的器物分层叠放。其上层全部堆积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

多达8层,最长的象牙近1.6米。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在这个坑的下层还埋葬着玉器和铜器等,由于还没有发掘至底部,玉器、铜器的数量还是未知数。 大家不禁要问,祭祀中用这么多的象牙,这些大象来自哪儿,成都平原有野生大象吗,当年三星堆出土81根象牙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对象牙的来源作了种种猜测。那时候,专家们似乎倾向于大象外来说,人们认为,这些象牙也许来自云南或者印度。当人们面对金沙如此众多的象牙时,这些大象的来源再次困扰着考古学家。与三星堆不同的是,这次,大象本地说占据了上风。而现在成都地区乃至四川境内根本没有野生大象,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是否预示着3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的气候与现在有较大的区别。经科学研究,距今3000年前后是全球的温暖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从文献记载看,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大象的存在。在甲骨文卜辞中有商王猎取野生大象的记载,中原地区还曾用象兵作战。 但是目前对象牙的保护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首先是由于考古发掘出土的象牙十分有限,保护研究很不深入,此前,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保护象牙成功的先例,其次是象牙的结构和树木的树轮相似,分层组成,一旦表层的象牙质受到破坏,很快就会风化成为粉末,再也无法固定,更无法保护。金沙遗址发现象牙后,文物保护专家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目前主要采用了就地回填处理和有机硅 封存两种办法来对象牙进行保护。 我们接下来的参观将从二楼走下一楼,再从一楼走到地下一层。在地下一层里,不仅有我们的最后一个展厅《金沙之谜》,还有我们的4D影院,每隔20分钟会放映精彩的四维特效影片《金沙传奇》,那里还有许多参与互动项目,它们将会诱发你的思古之情,让你重温古蜀文化的传统智慧,而各项有趣的游戏更会为你增添一份快乐与惊喜。在地下一层中还设有书吧、礼品商店、咖啡厅、快餐店等休闲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中国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中国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三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三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当您进入华蓥山地质博物馆,首先就必须要穿过一条长7`2米的遂洞,这个遂洞将会带给位走进神气的地质时代,在遂洞中我们还设置了6个圆形的凸摸,分别展示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经典景色。上面设置有3束灯光,形似天窗。 而本馆共设置了前言、交通区位、区域概况、公园简介、典型的岩溶地貌、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剖面、水体景观、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古生物、建设历程、结束语等12个展区;触摸查询系统、动画播放、断裂褶皱互动。 一、通展区 本展区主要介绍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状关系,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周边地质公园中离高速路最近的一个,距离高速公路只有17公里。 二、域概况展区 本展区主要对公园内径、纬情况、地质、地层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地层概况:公园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台地、出露地层单位,主要有寒武----奥陶系娄山关组、二叠下统梁山关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等。区域岩性主要为碳酸盐间夹碎屑岩。岩层总体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特殊的岩石是区内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基础。而华蓥山复式背斜及华蓥大断裂对区域地质演化历史中有决定性作用,是园区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构造背景,其科学研究价值极高。 三、园见简介展区 共设置了5快凹形等位展板,其中一块展板就是对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面积116平方公里。共包括了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小山坝景区、岩溶洞穴景区。 1、景区位于公园东部华蓥市和邻水县交界的高登山,面积21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态资源和石林景观为主。 2、池湖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天池镇境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公园内重要的导性地质景观之一。 3、山坝景区位于公园中西部双河街道办事处境内,面积约24平方公里。 4、溶洞穴景区主要露出二叠系石灰岩地层,岩石节理、断裂发育。在构造、气候等影响下,石灰岩溶蚀作用强烈裂隙,不断增大并演化成底下洞穴。 四、型岩溶地貌展区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游完三学街步入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边的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坊,名“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万历年间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的。牌坊的南面是照壁,即塞门。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里孔庙之所以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出入礼仪之门。 大家请看中间这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入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入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它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二道门戟门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夏是匈奴族所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争连绵不断,各国统治的时间也短,留下的文物极少,因此这匹石马显得很珍贵。各位游客,我们基本游完了碑林的第一部分。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专门讲孝道的。李隆基亲自为它注释、作序并书写,目的是要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碑额由皇太子李亨亲书。此碑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整体造型端庄,风格独特,装饰华丽。 当我们来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时,会有一种进入巨大的石质书库的感觉,因为这里陈列着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开成石经》。 在印刷技术还不发达的唐代,为避免士子们在学习时传抄的错误,并能永久保存,特刻石经为范本。这套石刻经书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周易》、《周礼》、《尚

市博物馆 解说稿(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讲解词)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泸州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本馆的各类藏品达4000余件,在同级博物馆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泸州市精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工程。泸州博物馆展厅包括: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二楼,中国蒋兆和艺术馆;三楼,泸州历史文化陈列馆。我们首先餐馆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它是全国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唯一的名城专题性博物馆。 2走进大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我身后的这个比原件放大25倍的明代麒麟温酒器仿制品,它高1.2米,长1.5米,质地为青铜,在我国出土的酒具中尚属孤品,也就是说我国的温酒器中以麒麟为造型的温酒器仅此一件,它是我们泸州酒魂的代表。 3在大厅的左右两侧是漆板描金图,是以中国传统白描的手法,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我们酒城泸州从宋代到清代经济繁荣的盛景。我们首先来看这幅《酒城图》。它是酒文化的缩影,它描绘的是在南门外“商务街”繁荣的盛景,我们从这口龙泉井就可以看出这幅图所画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的“国窖广场”营沟头一带,这幅图展现的是我们泸州商贸的壮丽观图。 4右面这幅《城下人家水上城图》是号称清乾隆年间“巴蜀第一才子”,四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张船山(问陶)的一幅诗意画,从这图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中的意境:“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泸州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沱江下游重要的水码头,自宋以来商贾(gu)云集,经贸繁荣,也使我们看到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泸州经济繁荣盛况。 5接下来我们将步入历史古城厅。历史古城厅是以泸州的历史沿革和境内名胜为主题设计的。这四块展板可以说是我们泸州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从夏商时巴子国的割地,西汉景帝六年建江阳县,到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升为泸州府。在历史大事记里,有这几件是值得一提的。东汉时,泸州是著名的产盐地。唐代制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代,泸州酒业兴旺,泸州酒业兴旺,宋神宗熙宁十年,全国每年征收商税10万贯以上的城市就只有26个,其中就有泸州。当时泸州城内就设置6个“务”负责征收商税,其中就有两个是“酒务”,当时泸州缴纳酒税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了。元代,泸州已酿制成功了第一代老窖大曲酒,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曲酒。清代,川南经纬学堂的创办,使泸州成为川南革命的发祥地。1949年12月1日——3日,;泸州全境解放,1950年7月15日,;泸州市政府正式成立。泸州的城市建设就从这里开始突飞猛进。 6这是泸州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神臂城。它建立在海拔250米——300米的神臂山上,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它就象一只强有力的手臂伸入江中。至今这里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东城门,全国最大的玄武造像。7大家转一下身在这里展柜里大家所看到的是一棵摇钱树。摇钱树又被称为“神树”,在四川这类文物出土得比较多,最典型的就是三星推的神树。我们这课神树是在1987年修建长江大桥时在南岸的东汉墓中出土的,由于原件残损的已十分厉害,我们根据原件制作了复制品。它高有1.52米,质地为青铜,顶上为朱雀造型,象征着太阳神,阳光普照大地。树枝和树叶由东汉时期的五铢钱币组成,底座为两只怪兽交替重叠,象征着守护和生育繁殖的意思。摇钱树只有在东汉时期才出现,它表明在东汉时期,;泸州的商业经济已比较发达,人们相信“钱能通神”的信仰了。东汉以后,这类陪葬品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8后面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近年来在我们泸州出土的汉代陶俑,这个说唱俑,面带微笑,它的出土表明在汉代,; 泸州已出现说唱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陶俑中最为珍贵的就是这个对吻的情态。它表明,接吻不是“舶来品”,汉代的泸州,人们的思想是比较自由开放的。 9现在要为大家特别介绍的就是这块江阳汉阙,它是我们泸州唯一保存下来的汉代石阙。比雅安的高颐阙还要早114年。这块石阙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文字,左右两边为青龙和白虎的造像。我们来看看它正面所纂(zuan)刻的文字是:“永元九年七月己丑,犍为江阳长,王君平君,字伯鱼”这是江阳名称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一件实物。在我国,有字的石阙是非常少见的,而我们这块石阙文字就达到了129余字之多,这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 10我们泸州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宋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内有我市境内最大的一尊道教神仙摩崖石刻造像。 11福宝古镇是我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川南民居式古镇建筑。 12泸县玉蟾山上的大型摩崖石刻造像是全川最大的摩崖石刻像群。在山上还有另外一道风景,那就是水墨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大型浮雕。 13叙永春秋祠的木雕艺术极为精美,是在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宫廷式建筑,它的雕刻艺术被王朝闻先生誉为“川南木雕石刻艺术上的桂冠”。 14在我们泸州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处是龙脑桥。它修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八个桥墩中间四头是四头龙,分别往两边是青狮和白象,再往两边是麒麟。龙口中衔着石珠可以自

旅游资料

城市名称:成都 别名:蓉城锦关城天府之国地理位置:四川省中部 人口: 1404.7万 面积: 1239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火车站:成都站成都南站成都东站 著名景点:大熊猫繁育基地 杜甫草堂 武侯祠 金沙遗址 都江堰 青城山

城市简介: ① 2007年,成都被确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② 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③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并且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 ④ 2011年7月29日,荣获“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最高荣誉奖。2011年8月,成都获得“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列第二,仅仅次于杭州)。在“2011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排行榜”中,成都排名第四(次于上海、杭州、济南)。 ⑤ 2011年9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导,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2011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文化名城”评选活动,成都以仅次于北京的票数被评为“最中国文化名城”。 ⑥ 2011年10月29日,在青岛“2011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上公布,青岛、杭州、成都等十座城市被评为“最佳休闲城市”。

城市行政区: 截至2011年10月31日 成都市管辖10个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温江区、新都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天府新区)。2个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 6个县(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代管4个县级市(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 公共交通: 公交:成都市区的公交车现大部分为无人售票的空调车,上车两元;也有少量的普通车,上车一元。 出租:起步价8元(含2KM),每公里1.9元。22:00后加收10% 地铁:成都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全长约18KM。 经停站点:升仙湖、火车北站、人民北路、文殊院、骡马市、天府广场、锦江宾馆、华西坝、省体育馆、倪家桥、桐梓林、火车南站、高新、金融城、孵化园、海洋公园、世纪城,主色调为蓝色,今后将延伸至大丰以及天府新区。

洛阳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年轮轨迹,在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可以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一些启迪。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洛阳博物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09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11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查看全文】 【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正是恰好处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洛阳,古称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起源之一的河洛文明正是诞生于此。“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前沿的中轴坐标线上,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它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查看全文】 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12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WTT精心整理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

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博物馆讲解词原始

延庆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欢迎各位来到延庆地质博物馆参观,我是博物馆讲解员**,很荣幸给各位提供讲解服务,希望各位在此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延庆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科普、延庆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博物馆。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正如这边平面导览图所示,全馆分为六个展厅,一层的序厅、地球科学厅、地质遗迹厅;二层同样有三个展厅,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厅、地质遗迹国际对比厅、今日延庆厅。 第一展厅——序厅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序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大型水幕浮雕,流动的水帘和浮雕相结合,展现了延庆山水动人、风景如画的景象。它以龙庆峡为背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为衬托,恐龙身影隐现其中,展现了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亮点,同时也突出了博物馆的布展主题——燕山之魂。 这边是信息服务台。地质博物馆是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浓缩。通过这个电子沙盘,大家可以直观地了解延庆地貌特征和地质公园园区范围。 延庆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距市区74公里。它东邻怀柔,南接昌平,西部和北部与河北省的怀来县、赤城县接壤,是一个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全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海坨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241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位于门头沟区的灵山:2303米)。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辖4乡11镇,人口约31.7万。这里气候冬冷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约4℃,是著名的消夏避暑和冰雪旅游胜地。

那么,坐落在其中的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由四个园区构成,分别是西部的古崖居园区、龙庆峡园区,东部的千家店园区,以及南部的八达岭园区。整个园区面积620.38平方千米,几乎占了延庆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特点突出,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古崖居和八达岭长城园区是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典范,龙庆峡园区是北方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千家店园区有恐龙足迹和硅化木化石,它们都具有国际对比意义。总体而言,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座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岩浆活动及北方岩溶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这边播放的是地质公园的宣传片。 第二个展厅——地球科学厅 这个展厅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起源、银河系的形成、太阳系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宇宙的起源,科学家比较认可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这次大爆炸之后,出现了恒星、行星和生命。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它是一个包括大约1000亿个恒星和大量星云的漩涡星系,其直径约10万光年,以低速旋转。 这边有陨石的标本,大家可以看一下,陨石是来自星际空间的物体飞进大气层后没有完全被烧毁的部分落到地面形成的固体颗粒,所以说它是天外来客。陨石按含铁量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至今发现最大的陨石是1920年在南非发现的,重约50吨。 为了使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宇宙大爆炸和星系的形成过程,这边播放的是宇宙大爆炸和星系形成的影像资料,大家可以观看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