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

浅谈当代台湾文学的乡愁意识

白先勇对“乡愁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做过这样的阐释:“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噪着要回家,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有老家的也要返回乡间。远离家乡“中国人感到‘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这归心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也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上。无动词,因诗意贯通了。乡思扩展了民族与历史意识。”[2]乡情,一只永远唱不完的歌;乡愁,一种无药可医的病;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它们蛊惑了无数漂泊的游子,也形成了海外中国人永远挣不脱的心结,多少年又是多少代。台湾文学中的乡愁意识,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三百多年以来,台湾这块土地上反复上演着分离与回归,在这个历史场域中发展起来的台湾文学笼罩着浓厚的乡愁意识。三百多年以来,台湾“一直重演着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对立,以及南宋时代国土分裂的悲剧,”“这一点使台湾文学始终难以摆脱与民族和政治的双重认同相关的移民或遗民色彩。它一方面背负历史遗留下来的苦难,另一方面为这种苦难进行着充满了悲情的救赎。”[3]

“乡愁文学”前期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回忆京华童年;散文家琦君最出色的几本散文集,如《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细雨灯花落》都涌动着一种烟愁般的怀乡思绪;出身于闽南山村的林语堂,对家乡一直怀有深切的眷恋之情。步入晚境的梁实秋和林语堂,抒写的是二三十年代的故里风貌;中年一代的子敏、王鼎钧、张拓芜、司马中原、庄因怀念的则是三四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破碎家园。席慕蓉的《有一首歌》,写幼儿园的女儿唱的一首歌与作者小时在南京唱的相同,只是改了几个字,可作者听了,“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起”,“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林央敏从地图上寻找自己未曾到过的家园,他神游其上,依稀听到长江黄河那铿锵的水声,吼着肺活量最大的男高音。他仿佛看到:“杜牧喝酒在扬州,范仲淹感叹在岳阳,屈原徘徊于云梦,还有西湖那张大蓝玻璃、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古赤壁的战火、长安外的狼烟、长城墙下胡人的铁蹄和孟姜女的哭泣……还有那些浪漫的水名、神话一般的山岳,以及美化了一段段历史,传说的古刹,黄鹤楼、燕子矶、巴山雨、咸阳道……在在都还活着,时时烫痛他的记忆” 。

这些作者大多来自大陆,暂居台湾或者生于长于台湾,却一生漂泊海外,所以文学中的乡愁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生活的窘境和思乡情结,以及文化上的无“根”意识,同时,借助著作中人物的愁绪浇作者心中之块垒,又寄寓了自己的思乡文化情感。如林微音的小说《孟珠的旅程》中的孟珠和妹妹在父亲战死之后,被迫和母亲迁徙到台湾,开始了她们坎坷的人生之旅;《蟹壳黄》中的“家乡馆”小吃店,老板是广东人,师傅是山东人,打杂的伙计是北平人,广东人和山东人却做着江南风味的蟹亮黄和小笼包子,戏班出身的京油子当了店小二,这些流落到台湾的民众,与故乡隔绝,为了生存,做着自己并不熟悉的事情,这种艰苦的生活是整整一代普通大陆人来台后的生活缩影,尽管小说里穿插着各种方言,造成了一种喜剧效果,然而,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漂泊的凄凉;《烛,芯》中的女主人公元芳,她与丈夫因抗战而分离,为了挽救婚姻又来到台湾,身处异乡,再加上生活的磨难,两人最后分开了,海峡另一边的故乡是元芳最大的心灵慰籍:“想起大姐,她满心怀念故乡天津。早晨的煎饼果子。冬天的辣萝卜。日租界,英租界。回力球场,不同的情调。母校耀华中学的师

友们。大姐的尖锐的眼光,母亲最后的慈容。……可是她一个人来到台湾已经十几年了,这一切也只有留在记忆中了。”而聂华苓在《台湾轶事》的序言《写在前面》里说:“那些小说全是针对台湾社会生活的‘现实’而说的老实话,小说里各种各样的人物全是从大陆流落到台湾的小市民。他们全是失掉根的人;他们全患思乡‘病’;他们全渴望有一天回老家。我就生活在他们之中。我写那些小说的时候,和他们一样想‘家’,一样空虚,一样绝望——这辈子回不去啦!怎么活下去呢!”[4]被称为台湾文学“一首雄壮的叙事诗”的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台湾人民寻不到精神寄托的无“根”的苦难历程:“无论到什么地方,别人都不会相信我们。……命中注定我们是畸形儿,我们自身并没有什么罪恶,却要遭受这种待遇是很不公平的。”[5]在“有祖国不能唤祖国”,“唤祖国”又得不到回应的孤悬状态下,胡太明悲愤地说:“试想,台湾人处此环境之下,其可怜相与被弃孤儿何异?”

将这种文化乡愁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纵横恣肆的是余光中。余光中最著名的一首诗《乡愁》,不但广泛流传于海内外,还被人谱成曲传唱。他说,“我在厦门开始创作时,就有一点乡愁,因为中学时代在四川,大学在南京,一到厦门就开始怀念四川、南京的同学,到台湾怀念大陆,而几次出国讲学,在海外怀念的是整个中国。我的诗写过这样的话,‘在国际的鸡尾酒会里,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我把自己比作一只落入新大陆蛛网中难以消化的、来自亚热带的金甲虫。我觉得乡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层是亲友、乡亲、同胞;第二层是故园情景、故国山河、旧时风景;第三层是历史文化。历史在心中,文化在中国文字里。象我诗中写的:‘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隐隐有逐鹿的鼓声……’非常肯定自己的中国心。所以,我创作中直接写亲身所历的记忆是乡愁,在海外写满中国古典意象的诗歌与散文,也是一种间接、婉转的怀乡。” “乡愁一诗虽然只花了20分钟就完成,但诗里却包含了我自少及壮的离愁别绪。当时,它和我许多抒发乡愁的作品一样,对我的精神都是一种抚慰。我在对乡愁的抒发中找到了释放和安顿,也获取了支持和力量。就哲学的意义而言,精神上没有归宿,就是乡愁。我的乡愁是中国历史文化,这是形而上的层面;形而下的层面就是中国的山河和人民。这种乡愁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包括了历史、传统、风习,是立体的、多方位的。‘乡’不同于同乡会之‘乡’,‘愁’的意义也不单纯是‘老乡思老乡,两眼泪汪汪’ ” [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余光中曾三度赴美读书讲学,对于他,每次出国是一次无情的连根拔起,来自泥土气候,来自许多熟悉的面孔和声音。他在《万里长城》一文中写道:“中国,他只到过九省,可是美国,他的脚底和车轮踏过二十八州。可是感觉里,密西根的雪犹他的沙漠加州的海都那么遥远陌生,而长城那么近。他生下来就属于长城,可是远在他出生之前长城就归他所有,从公元以前长城就属于他祖先。天经地义,他继承了万里长城,每一面墙每一块砖” 。在海外,他自称犹如蒲公英的岁月——灵魂,是一球千羽的蒲公英,因风四坠;虽然,他把他新大陆之行想象为倜傥的江湖行逍遥游,可也止不住那疯狂的乡愁在体内燃烧。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滋润了他的心田,甚至成了他独有的审美框架和时空意识。故国文化从盘古之初就已进入他的血脉之中,正如他的诗中写的那样。“我的怒中有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五陵少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涵容了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智者心灵,他便能在他的散文中构筑起一种雄浑阔大的境界,在中国的思乡之作中树起一个新的里程碑。

“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一位海外作家在他的家信中这样写道。是的,“故乡,故乡是诗词间的惆怅,是贬谪的文人、戍边的士兵和做客的商旅永恒的牵挂。古典而浪漫。”“我没法不做中国人,这不是我的土地。我的乡愁是文化的,美国的明月散发着中国诗词的光辉。” 这个“我”代表着世世代代千千万万漂泊流浪在外的中华儿女,我们拥有共同的家园、灵魂归宿,我们有着共通的千年情结——乡愁。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绪论当代台港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节50年代文学 ?一、台湾:“战斗文学”“反共文艺” ?内容上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丑化中共、鼓动反攻倒算。 ?形式上“八股”、单调、僵化。 ?二、香港:”绿背(美元)文化、自由文艺 ?人世感怀之作、回忆录盛行 ?如:张爱玲《秧歌》、《张国涛回忆录》 ?第二节: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行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在诗歌领域掀起:纪弦创办《现代诗》和“现代诗社”;痖弦 等创办的《创世纪》和“创世纪诗社”。 ?2、小说领域达到高潮: ?1960年白先勇等创办《现代文学》,其次还有《文学杂志》、《笔汇》、《前卫》、《这 一代》等。 ?3、香港的主要阵地有《文艺新潮》、《浅水湾》、《诗朵》、《好望角》等。 第二章台湾现代诗潮 ?第一节概述 ?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1954年钟鼎文、覃子豪、余光中等成立了“蓝星诗 社”,同年10月,张默、洛夫、痖弦成立“创世纪”诗社,形成台湾早期现代诗创作三足鼎立的局面。 ?至70年代,台湾现实主义诗潮进入高峰,主张反归传统,拥抱乡土,关怀现实。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宣扬悲观主义、虚无主义、颓废主义思想情绪。 ?2、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提倡描写人的潜意识、梦境、恋父或恋母情结。 ?3、受超现实主义影响,提倡“自动写作”(不受思想意识控制)、“梦境记录”等。 ?4、受意识流小说影响,专注表现人的内心与意识。 ?5、受象征主义影响,多运用象征、暗示、神秘主义等表现手法。

第三节:70年代文学 ?一、台湾:乡土文学与报导文学崛起 ?1、背景与原因 ?2、主要成绩: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发展;涌现一批关注民生、关怀本土、揭示现实矛盾的 优秀作品。 ?二、香港:本土文学思潮 ?1、本土文学新人的成长 ?2、提倡表现香港意识反映香港社会问题。 第四节:80年代以来的文学 ?一、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通俗文学的新天地 ?1、武侠小说 ?2、言情小说 ?3、商界小说 第一章台湾乡愁文学 ?第一节林海音、钟理和的乡愁小说 ?一、林海音生平与创作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实力的台湾女作家之一,林海音对于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与 开拓,对于当代台湾文坛的培植与建树,曾经构成令人怀念的“林海音时代”与“纯文学岁月”。“林海音跨越族群鸿沟,游走于写、编、出版,她集闽、客及北京经验的多元的身份与经历向来为人所乐道。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童年随父母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担任“世界日报” 记者,1948年去台湾,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 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 钟理和(1915——1960)祖籍广东梅县,客家人,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世代务农的小康之家。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章答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1) 一、《伊利亚特》 (1) 第二章 (4) 二、《神曲》 (4) 第三章 (6) 三、塞万提斯 (6) 第四章 (8) 四、莎士比亚 (8) 第五章 (10) 五、歌德的《浮士德》 (10) 第六章 (13) 六、斯丹达尔 (13) 第七章 (15) 七、《简.爱》 (15) 第八章 (17) 八、托尔斯泰 (17) 第九章 (19) 九、易卜生 (19) 第十章 (21) 十、哈代 (21) 手动整理,请注意选项顺序,下方为智慧树校核后答案,请放心使用! 第一章 一、《伊利亚特》 1【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伊利亚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10年战争中的51天战事和其他活动

B. 《伊利亚特》是由荷马独立创作完成的 C. 《伊利亚特》表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D. 《伊利亚特》堪称古希腊生活的百科全书 正确 ?5分 2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海伦被帕里斯拐到特洛伊的经过。 B.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特洛伊城的陷落。 C.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赫克托耳之死。 D.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阿基琉斯之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诸神都支持希腊人。 B. 《伊利亚特》描写了三个女神争夺金苹果的故事。 C.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阿基琉斯举办的体育竞技比赛。 D.

阿基琉斯第一次发怒的原因是战友被赫克托耳杀死。 正确答案是:C 4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核心人物是: A. 奥德修斯 B. 阿伽门农 C. 海伦 D. 阿基琉斯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5分 5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全部情节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就是: A. 阿基琉斯的愤怒 B. 争夺美女海伦 C. 如何取得胜利 D. 金苹果的传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港台文学研究

大陆关于港台研究 (一) 持怎样的态度去评论香港文学,确实是个值得探讨 的课题。而目前研究、评论香港文学所出现的偏差, 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在我看来,大陆学者不仅研究香港文学出现偏差,而且研究台湾文学也缺乏中肯、持平的态度。 今年二月初,笔者随香港作联代表团赴肇庆参 加粤港澳作家联谊活动。在座谈会上,我针对近年内地研究香港文学出现的不良倾向,坦率地提出自己 的看法。我毫不掩饰地指出:近几年内地学者、教授研究、评论香港文学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在80 年代初大陆开放初期,内地评论界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香港文学,对香港文学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并冠之以“文化沙漠”、“通俗文学”、“色情文学”的帽子,有个别评论者甚至武断地认为香港没有峙纯文学”(即没有“严肃文学”).但到了近几年,内地评论者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大肆 把香港文学吹捧上天,往往是长篇大论,肉麻地把香 港文学高唱人云.更可叹的是,这些评论者,有不少 是专家学者、也不乏名校教授,实在令人惘然。 没料到我的简短发言,却引起在座作家朋友们

的热烈反响。广东社科院香港文学研究专家许翼心 认为,大陆研究香港文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 为存在许多“关系学”,有的“老前辈”人情难却.许教授还严肃地指出:内地评论者或许有这么一种想法:反正不在内地发表,便可放弃原则;有的评论者“把三流吹成一流”,从而自降身分。罗琅更一针见血地说,这些评论者是为了“报恩”,以便有机会申请 到香港交流,获得接待。 我们的发言得到在座的刘斯奋、陈国凯、欧阳翎 等广东作家的首肯以及港澳作家的认同。与会者一 致认为,如何正确研究、评论香港文学,或者说应该(二) 如众周知,大陆研究港台文学,是在1979年实 行开放政策以后篷勃发展起来的.此前,出于种种政 治因素,大陆文学评论界一直把港台文学视若洪水 猛兽,设置禁区,谁也不敢问津。后来拜开放改革之赐,评论界终于打破港台文学的禁区,有的人开始从 事研究港台文学。他们无论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或从历史的角度都认识到,港台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港台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两条重要的 支流,必将要汇合到中国文学浩荡的长河中去。 于是,港台文学的身价和地位在中国文坛获得

智慧树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章答案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伊利亚特》..................................................................................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神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塞万提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莎士比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歌德的《浮士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斯丹达尔............................................................................................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简·爱》.............................................................................................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托尔斯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易卜生................................................................................................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哈代....................................................................................................错误!未定义书签。手动整理,请注意选项顺序,下方为智慧树校核后答案,请放心使用! 第一章 一、《伊利亚特》 1【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伊利亚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10年战争中的51天战事和其他活动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三

1.一般认为《论语》的“论”的意思是( ) A .论纂 B .讨论 C .研究 D .专论 2.现在的《三国演义》共分为多少回( ) A .120回 B .80回 C .150回 D .100回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这句话描写的是( ) A .薛宝钗 B .史湘云 C .探春 D .王熙凤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是( ) A .郭沫若《女神》 B .胡适《尝试集》 C .俞平伯《冬夜》 D .康白情《草儿》 5.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第一部作品是( ) A .《家》 B .《雨》 C .《春》 D .《电》 6.曹禺的《雷雨》全剧的高潮部分在( ) A .第二幕 B .第三幕 C .第四幕 D .第五幕 7.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 .《仲夏夜之梦》 B .《威尼斯商人》 C .《无事生非》 D .《驯悍记》 8.塞万提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是( ) A .《惩恶扬善故事集》 B .《斯蒙历险记》 C .《巴尔纳斯游记》 D .《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 六、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9.反映雨果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的思想感情的诗集是() A.《惩罚集》B.《凶年集》C.《致年轻的法兰西》D.《心声集》10.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的是() A.果戈里B.普希金C.高尔基D.托尔斯泰11.狄更斯的作品中唯一一部正面反映劳资矛盾的是() A.《远大前程》B.《艰难时世》C.《荒凉山庄》D.《匹克威克外传》12.屠格涅夫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大型作品是() A.《帕拉莎》B.《霍尔与卡里内奇》C.《多余人日记》D.《贵族之家》13.《多余人日记》是谁的作品() A.屠格涅夫B.托尔斯泰C.雨果D.巴尔扎克 14.堂·吉诃德是一个() A.喜剧人物B.悲喜剧人物C.悲剧人物D.非悲非喜人物15.《围城》中作者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是() A.方鸿渐B.苏文纨C.孙柔嘉D.唐晓芙 16.“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提出的命题()A.《哈姆雷特》B.《麦克白》C.《李尔王》D.《奥瑟罗》17.《家》中最叛逆的一个人物形象是() A.高觉民B.高觉新C.高觉慧D.高克安 18.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是() A.《彷徨》B.《故事新编》C.《呐喊》D.《而已集》19.“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红楼梦》)这段话是谁说的() A.甄宝玉B.贾宝玉C.妙玉D.林黛玉 20.代表着“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丧钟为谁而鸣》B.《永别了,武器》C.《老人与海》D.《太阳照样升起》

我看台港文学

我看台港文学 以三毛为例 台港文学祖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台两地也孕育了一批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作家。她们的的作品都广为流传,甚至被搬上荧幕。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台港文学热潮。有一句说法是: “文看琼瑶,武看金庸”。且不问对错,至少可看出其火热程度。还有温文尔雅的席慕容等等。他们都是繁盛的台港文学中绽放的耀眼的烟火。 而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是一位孤独寂寞、多愁善感同时又对爱情热烈率真的奇女子——三毛。对于绝大部分读者来说,三毛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位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江海的奇女子,虽然她早早的离开了,但我们对她却依然十分熟悉,熟悉她潇洒飘逸的流浪气质,熟悉她游走在天涯与海角。 初识三毛还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无意间在书店看到了《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从此便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这位忧伤率真而极具才情的女子。 在她刚出生时,战火连天,父亲希望世界和平,于是给她起名陈懋平。可是这个寄托着的美好夙愿的名字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似乎她的一生都在遭遇着不幸和悲痛。 小时候的三毛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的。三毛原名陈懋平,可她觉得“懋”字太难写,于是每次写名字时就故意省略只写陈平二字。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妥协,三毛成功改名“陈平“。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5 岁半开始读《红楼梦》,后来到了初中更 是几乎看完了所有市面上的名著,这无疑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可惜她没有席慕容一样的好运气,遇到一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好老师。在一次次的羞辱后,三毛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只能退学,于是她陷入了一段长时期的抑郁中。虽然在家人的悉心帮助下走出阴影,可她最终还是走上自缢的不归路。她的人生历程用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命途多舛。 三毛是一个对爱情无比执着的人,她曾经说过: “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可以说她是一位主情主义作家,她的创作和她的爱情观和爱情生活有着极大的联系。

外国文学鉴赏

1.拉玛苏 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翅膀,可以飞翔,而且力量很大。 2.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近代世界最早发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史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 3.《神秘的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巴别塔 4.古代巴比伦文学 在文化渊源上,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血脉相通,它们一般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三种体裁,其他文学类型还有劳动歌谣、寓言、赞歌、祈祷文等。 (1)神话 苏美尔人崇奉自然神,其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阶段。太阳神舍马什、风雨神恩利勒、生育和生命女神英安娜、瘟神内尔各勒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祗中主要的几个。 苏美尔创世神话认为:宇宙万物和它们的秩序是由水神(又是智慧之神)恩基创造和确立的。 阿卡德人流传最广的神话有两部:《埃努玛·埃立什》、《伊什妲尔下降冥府》(它是对苏美儿人的《英安娜下降冥府》神话的一种改造) (2)史诗 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当推原始英雄叙事史诗《吉尔伽美什》《吉尔加美什》:这部亚述语楔形文字所刻的泥板书共有3000多行,诗体,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主要取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故事、英雄传说。 5.<<吉尔伽美什>>作者:乔治史密斯 乔治史密斯在考古学上的发现:1.破译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2. 揭秘《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及大洪水神话吉尔伽美什:大洪水后苏美尔人的著名城邦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位“恩”或“恩西”(意为国王或执政)。 执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据考古资料《苏美尔王表》证明,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编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面。

西方文学名著鉴赏课程论文

周(一)上课序号(55)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西方文学名著鉴赏》 (全校公选)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绿光中的世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鉴赏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301 姓名张政 学号1304060117 开课系室中文系 成绩 评阅人

绿光中的世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鉴赏张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业设计系1301班 “希望正在离我们远去,但这并不重要。明天我们将奔跑的更快,将我们的双臂伸得更远。终有一天,我们继续奋力航行,逆水行舟,被不断的推回,直到回到——往昔岁月。”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的这一席话带着浓浓柔情,不知带给人们的究竟是感动,还是深深的无奈。细腻而又不失大气的文笔、犹如泰戈尔一般的哲思以及文章背后深邃的思考,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堪称影响了美国一代人的著作无一不触动着我,也带给我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与思考。 全书以盖茨比邻居尼克的口吻叙事,住在纽约长岛的他与邻居盖茨比交上了朋友,后者出身贫苦,但雄心勃勃,因贩卖私酒暴富。他常在家举办豪华宴会炫富,目的是为了吸引5年前的恋人黛茜,赢回她的芳心——他去海外参加一战时,她利欲熏心嫁给了出身旧贵族家庭的汤姆。黛茜与盖茨比重逢后旧情复燃,但她美丽的躯壳下藏着一个自私、庸俗的灵魂。尤其当汤姆揭露盖茨比靠违法贩卖私酒致富后,面对这样一个前途岌岌可危的不法之徒,“不管她曾经有过什么意图,有过什么勇气,现在肯定都烟消云散了”。[1]黛茜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却与汤姆一道将祸水引到盖茨比身上,最终死者的丈夫枪杀了盖茨比,对城市生活绝望的尼克也随之回到了老家。 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描绘了20年代贩酒暴发户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物质主义和极度空虚。盖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国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欢歌笑舞的“爵士时代”的写照。盖茨比与黛茜的恋爱和分手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盖茨比热恋的姑娘当作青春、金钱和地位的象征,当作靠手段追求富裕物质生活的“美国梦”。盖茨比为了追求黛茜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后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能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然而他看错了黛茜这个粗俗浅薄的女人,他看错了表面上灯红酒绿而精神上空虚无聊的社会。他生活在梦幻之中,被黛茜抛弃,为社会冷落,终于铸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则是

台港文学

浅谈当代台湾文学的乡愁意识 白先勇对“乡愁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做过这样的阐释:“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噪着要回家,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有老家的也要返回乡间。远离家乡“中国人感到‘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这归心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也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上。无动词,因诗意贯通了。乡思扩展了民族与历史意识。”[2]乡情,一只永远唱不完的歌;乡愁,一种无药可医的病;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它们蛊惑了无数漂泊的游子,也形成了海外中国人永远挣不脱的心结,多少年又是多少代。台湾文学中的乡愁意识,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三百多年以来,台湾这块土地上反复上演着分离与回归,在这个历史场域中发展起来的台湾文学笼罩着浓厚的乡愁意识。三百多年以来,台湾“一直重演着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对立,以及南宋时代国土分裂的悲剧,”“这一点使台湾文学始终难以摆脱与民族和政治的双重认同相关的移民或遗民色彩。它一方面背负历史遗留下来的苦难,另一方面为这种苦难进行着充满了悲情的救赎。”[3] “乡愁文学”前期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回忆京华童年;散文家琦君最出色的几本散文集,如《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细雨灯花落》都涌动着一种烟愁般的怀乡思绪;出身于闽南山村的林语堂,对家乡一直怀有深切的眷恋之情。步入晚境的梁实秋和林语堂,抒写的是二三十年代的故里风貌;中年一代的子敏、王鼎钧、张拓芜、司马中原、庄因怀念的则是三四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破碎家园。席慕蓉的《有一首歌》,写幼儿园的女儿唱的一首歌与作者小时在南京唱的相同,只是改了几个字,可作者听了,“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起”,“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林央敏从地图上寻找自己未曾到过的家园,他神游其上,依稀听到长江黄河那铿锵的水声,吼着肺活量最大的男高音。他仿佛看到:“杜牧喝酒在扬州,范仲淹感叹在岳阳,屈原徘徊于云梦,还有西湖那张大蓝玻璃、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古赤壁的战火、长安外的狼烟、长城墙下胡人的铁蹄和孟姜女的哭泣……还有那些浪漫的水名、神话一般的山岳,以及美化了一段段历史,传说的古刹,黄鹤楼、燕子矶、巴山雨、咸阳道……在在都还活着,时时烫痛他的记忆” 。 这些作者大多来自大陆,暂居台湾或者生于长于台湾,却一生漂泊海外,所以文学中的乡愁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生活的窘境和思乡情结,以及文化上的无“根”意识,同时,借助著作中人物的愁绪浇作者心中之块垒,又寄寓了自己的思乡文化情感。如林微音的小说《孟珠的旅程》中的孟珠和妹妹在父亲战死之后,被迫和母亲迁徙到台湾,开始了她们坎坷的人生之旅;《蟹壳黄》中的“家乡馆”小吃店,老板是广东人,师傅是山东人,打杂的伙计是北平人,广东人和山东人却做着江南风味的蟹亮黄和小笼包子,戏班出身的京油子当了店小二,这些流落到台湾的民众,与故乡隔绝,为了生存,做着自己并不熟悉的事情,这种艰苦的生活是整整一代普通大陆人来台后的生活缩影,尽管小说里穿插着各种方言,造成了一种喜剧效果,然而,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漂泊的凄凉;《烛,芯》中的女主人公元芳,她与丈夫因抗战而分离,为了挽救婚姻又来到台湾,身处异乡,再加上生活的磨难,两人最后分开了,海峡另一边的故乡是元芳最大的心灵慰籍:“想起大姐,她满心怀念故乡天津。早晨的煎饼果子。冬天的辣萝卜。日租界,英租界。回力球场,不同的情调。母校耀华中学的师

外国文学赏析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赏析改卷教师: 学号:096040149 姓名:马涛得分: 外国文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要:何以承载文学?是语言。文学中的思想,人物的造型,场景的述写,作者的感情,都需要文字语言作为载体。语言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图彰显出来,它就像是血红蛋白运载氧气,在整篇文章的体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篇文章有好的思想固然重要,但是,若没有好的语言文字,也不会过于传神。阅读一篇文章,理解它的中心,可以说是再创造,品味它的好的语言则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它是你再创造的灵感所在,它是可以将读者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汇的坚实桥梁,它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再创造的真实意义。而外国文学的语言更是独具一格,在文章中往往会引人入胜,在其中流连忘返,他们将幽默生动的个性,积极乐观的态度,华丽丰富的辞藻,大量频繁的修辞的贯穿在语言当中,赢得读者的注意。当然不同国家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语言艺术也是各具特色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学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根基,品味不同的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文学将无以存在,因此,语言往往被视为文学的生命。 关键词:语言承载再创造桥梁灵感共鸣语言文化背景生命艺术文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它包含的种类很多,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浩瀚无边,有写景写物的,有歌颂人物精神的,有世间离奇事物的,有表现情感思想的,等等。而且文学的形式也是很多种的,它是人们经过很多的尝试后,固定的一种写作的形式。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形成的一种大家普遍的承认的规矩。所以在不同形式下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固定术陈。比如:例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急流》○1中

论文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期末论文 情欲压抑下的女性悲剧 ——《金锁记》与《魔女》 的对比阅读 摘要:张爱玲与欧阳子在台港两地分别创作了《金锁记》和《魔女》,不约而同的以心理分析的方法,塑造了两个经典的“魔女”原型。勾勒人生突围的惨状,争取解放个性的目标,两个人的大目标也是一致的。除了取材和主题的类似,在艺术手法上,她们喜欢把人物置于自我矛盾的状态中,使之具有自我疏离的特质,并使主人公在“受虐”之后都走向了“施虐”的极端。了解这两部作品,并进行

对比阅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文本中有关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叙事手法,同时,这两部作品也是作者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魔女”形象,情欲压抑,心理分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以其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和个人独特经历,创作了一批极具特色和奇异光彩的作品。她以一部《传奇》为上海孤岛沦落后的文坛奉献出了一个传奇式的女小说家。张爱玲的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上海、香港这类大都市里的两性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且带有明显的弗洛伊德思想的烙印。无独有偶,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一位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颇深的女作家——欧阳子,也将笔触伸向了人类隐秘幽深的心理世界。她以创作心理分析小说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复杂微妙甚至变态的内心世界,揭示女性的性心理,并在作品中大胆运用弗洛伊德学说的相关理论。小说《魔女》便是突出的代表,被白先勇称为“是中国近代心理分析小说中,罕有的佳作”。如果将张爱玲的《金锁记》与《魔女》对比阅读,会发现两篇小说同样都是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与精致的观察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本真的情感与心理世界,努力刻画情感和欲望遭到压抑而带来的女性生存悲剧,而对主人公不同的命运安排则体现了作者创作方法的独特性。 一求而不得的绝望 毫无疑问,一个人是有基本的爱恨欲望,以及获得情感认同与社会认同的需要。很遗憾,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没能得到情感的满足。《金锁记》中曹七巧,从麻油店家的女儿,摇身一变成为姜家的二少奶奶,以青春和生命做赌注,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物质的丰富更衬托出情感的缺乏,姜家的二少爷常年卧床,文中有一处细节:有一次, 当听到小叔子说自己的丈夫“是个可怜的人”时,七巧直挺挺地站了起来,用尖细的声音逼出两句话:“你摸过他的肉没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那种感觉……”她又说,“天哪,你没挨着他的肉,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研究者多是把这一片段当作七巧情欲没有得到满足,向小叔变相的表白求爱,这种原因肯定是有的,但有研究者指出更重要的是还是终日与没有生命的肉体相处、相伴而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这是生的本能和对死的恐惧。少女时的七巧必然还是向往着健康的爱人、正常的生活,只是多病的丈夫,强制安排的婚姻,这对七巧来说无疑是一

智慧树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章答案

目录 目录 (1) 手动整理,请注意选项顺序,下方为智慧树校核后答案,请放心使用! (1) 第一章 (1) 一、《伊利亚特》 (1) 第二章 (4) 二、《神曲》 (4) 第三章 (6) 三、塞万提斯 (6) 第四章 (8) 四、莎士比亚 (8) 第五章 (10) 五、歌德的《浮士德》 (10) 第六章 (13) 六、斯丹达尔 (13) 第七章 (15) 七、《简.爱》 (15) 第八章 (17) 八、托尔斯泰 (17) 第九章 (19) 九、易卜生 (19) 第十章 (21) 十、哈代 (21) 手动整理,请注意选项顺序,下方为智慧树校核后答案,请放心使用! 第一章 一、《伊利亚特》 1【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伊利亚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10年战争中的51天战事和其他活动

B. 《伊利亚特》是由荷马独立创作完成的 C. 《伊利亚特》表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D. 《伊利亚特》堪称古希腊生活的百科全书 正确 ?5分 2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海伦被帕里斯拐到特洛伊的经过。 B.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特洛伊城的陷落。 C.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赫克托耳之死。 D.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阿基琉斯之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诸神都支持希腊人。 B. 《伊利亚特》描写了三个女神争夺金苹果的故事。 C.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阿基琉斯举办的体育竞技比赛。 D.

阿基琉斯第一次发怒的原因是战友被赫克托耳杀死。 正确答案是:C 4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核心人物是: A. 奥德修斯 B. 阿伽门农 C. 海伦 D. 阿基琉斯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5分 5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全部情节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就是: A. 阿基琉斯的愤怒 B. 争夺美女海伦 C. 如何取得胜利 D. 金苹果的传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港台文学阅读书目

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研究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一、作家作品 《亚洲周刊》“21世纪中文小说百强”(2000年评选,台港海外华文作品38篇) 7、白先勇《台北人》15、陈映真《将军族》21、王文兴《家变》 2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28、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29、金庸《射雕英雄传》31、金庸《鹿鼎记》33、赖和《惹事》34、王祯和《嫁妆一牛车》 35 邓克保(柏杨)《异域》 37、钟理和《原乡人》 40、李永平《吉陵春秋》 42、司马中原《狂风沙》 47、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 49、姜贵《旋风》51、西西《我城》 53、朱西宁《铁浆》 54、朱天文《世纪末华丽》 56、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6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64、聂华苓《桑青与桃红》 65、王蓝《蓝与黑》 70、林海音《城南旧事》 72、刘以鬯《酒徒》 73、鹿桥《未央歌》 79、张系国《棋王》 80、黄凡《赖索》 82、李碧华《霸王别姬》 83、李昂《杀夫》84、古龙《楚留香》 85、琼瑶《窗外》 86、苏伟贞《沉默之岛》 87、梁羽生《白发魔女传》 88、朱天心《古都》 89、陈若曦《尹县长》 90、张大春《四喜忧国》 91、亦舒《喜宝》94、倪匡《蓝血人》 二、大陆地区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著述 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上)(下)》,海峡文艺出版社。近期再版。 朱双一《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1999;《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曹惠民《台港澳文学教程》,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0,。 黎湘萍《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北京三联1994。 《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刘小新:《阐释台湾的焦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

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超人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阅读书目 一、台港澳华文文学 台湾: (一)小说: 赖和:《一杆秤仔》《不如意的过年》《可怜她死了》 吕赫若:《牛车》 杨逵:《送报夫》《模范村》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钟理和:《笠山农场》《原乡人》 钟肇政:《浊流三步曲》《台湾人三部曲》 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 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 王祯和:《嫁妆一牛车》《小林来台北》 李乔:《寒夜三部曲》 陈冠学:《田园之秋》 田雅各:《拓拔斯·搭玛匹玛》 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孽子》欧阳子:《花瓶》《魔女》 王文兴:《家变》 七等生:《我爱黑眼珠》《隐遁者》 东方白:《浪》 宋泽莱:《红楼旧事》《废园》 聂华苓:《桑青与桃红》 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陈若曦:《尹县长》《突围》 张系国:《棋王》 马森:《夜游》《生活在瓶中》 丛甦:《盲猎》 赵淑侠:《我们的歌》 李敖:《北京法源寺》 林海音:《城南旧事》 孟瑶:《梨园子弟》 郭良蕙:《四月的旋律》《心锁》 施叔青:《壁虎》 廖辉英:《油麻菜籽》《不归路》 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今生缘》 高阳:《慈禧全传》《胡雪岩》 古龙:《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 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彩云飞》 黄凡:《赖索》 张大春:《将军碑》《四喜忧园》

李昂:《杀夫》《迷园》 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 苏伟贞:《离开同方》 吴锦发:《燕鸣的街道》 王幼华:《狐》 (二)诗歌: 张我军:《乱都之恋》 赖和:《流离曲》 吴晟:《手》《路》 白萩:《流浪者》 莫那能:《美丽的稻穗》 纪弦:《你的名字》 余光中:《乡愁》《芝加哥之死》《我之固体化》《武陵少年》《当我死时》《双人床》洛夫:《风雨之夕》《石室之死亡》 郑愁予:《梦土上》《错误》 覃子豪:《追求》《诗的播种者》 罗门:《流浪人》《都市之死》 痖弦:《深渊》《坤伶》 商禽:《长颈鹿》《逃亡的天空》 李魁贤:《弦音》 蓉子:《伞》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盼望》 林耀德:《军火商韩鲍》 向阳:《阿爹的饭包》 钟鼎文:《留言》 墨人:《烟水亭》 钟雷:《夜雨》 周梦蝶:《树》 胡品清:《画云的女人》 詹冰:《水牛图》 羊令野:《红叶赋》 叶维廉:《花开的声音》 隐地:《爱情风筝》 高准:《中国万岁交响曲》 林亨泰:《风景》 文晓村:《誓约》 杨唤:《二十四岁》 张默:《饮那绺苍发》 辛郁:《豹》 郭枫:《观莲蕊峰有得》 非马:《鸟笼》 朵思:《影子》 林焕章:《受伤的蝴蝶》 张香华:《午后的垂钓》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智慧树答案100分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智慧树答案100分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智慧树答案100分 1 【单选题】(20分) 西方文学的范围包括 C A. 日本文学 B. 埃及文学 C. 法国文学 D. 印度文学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属于西方文学中“希腊传统”的作品不包括 B

A. 伊利亚特 B. 圣经 C. 奥德赛 D. 俄狄浦斯王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作家不包括 D A. 莎士比亚 B. 塞万提斯 C. 拉伯雷 D. 歌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作家不包括 A A. 但丁 B. 托尔斯泰 C. 易卜生 D. 哈代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自文艺复兴运动至19世纪晚期,西方国家先后经历过的文学思潮有A A.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B.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启蒙主义 C. 人文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现实主义 D. 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 正确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10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100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单选题】(20分)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所用的饰词“佩琉斯之子”是指谁?A A. 阿基琉斯

中外文学鉴赏论文

学号:130000702 人生若只如初见 ——浅析《半生缘》中的爱情悲剧 姓名:孙梦苑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班级:2013级7班 2013年12月

摘要 《半生缘》中很少有人是真正幸福的,曼桢最后的发问,更让人感慨万千。祝鸿才是个好色的投机商,正是他的好色导致了整个故事的转折,但他并非真正的策划者,真正的策划者是曼桢亲姐姐,想借妹妹拴住自己丈夫的曼璐,这是整个悲剧故事的开端,而当曼祯被囚禁后,整个小说中的人物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剧。首先是并不相爱且互相排斥的世钧与翠芝结婚,然后是爱着爱翠芝却又远走他乡的叔惠,另外曼璐也没有通过曼桢留住丈夫,并且在疾病与深深的自我谴责中死去,而曼桢虽然嫁给了祝鸿才却完全是因为母爱,虽然祝鸿才得到了曼桢,但同样压抑苦闷,每个人都体现出悲剧人物的色彩,整个故事无幸福的爱情与婚姻,一切都充满了悲剧的因素,表现了人生历程的艰辛与悲哀,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尤其是故事中曼桢和世钧的分手,给人一种对人世的无奈,这是因为他们相识的时机不对、猜疑与误会、他人的刻意阻挠以及对对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半生缘爱情悲剧曼桢世钧 浅析《半生缘》中的爱情悲剧 《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十八春》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几部长篇小说之一。有人说《半生缘》和《十八春》是同一部小说,有人说是截然不同的,阅读下发现,两部小说的政治立场有所不同。因为时代的不同,小说的改编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她悲剧性叙事独特之美,在众多的作品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代表意义。 张爱玲在写这篇小说是在到美国10年之后,时间是1967年,张爱玲送走第二个丈夫赖雅不久,用她的话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就是说她知道今生今世这份情不再会有了。留下的只有“惘然”而已。张爱玲的生活中仅剩下写作这一能体现出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而写作的主题自然也是她体悟最多的爱情。因此,张爱玲给人的感觉很冷,所以《半生缘》的文字所透露出的空气及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凉凉的,但是这种凉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历经沧桑、胸有万壑的冷静的清醒,就像是红尘之外的佛俯视众生而发出的悲悯的笑。 张爱玲的小说中从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呐喊与抗争,更没有出现过勇往无前的斗士或英雄。《半生缘》整部小说并无多大的曲折和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曼桢、曼璐、世钧、叔惠、翠芝、顾太太乃至祝鸿才全都是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他们既不猖狂,又经受不了打击,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普通的人性更真实,更具有永恒的意味,因而也更富有启发性。但从这些人物身上构成了整部小说的悲剧特征,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体现出了整部小说的悲剧艺术风格。这种悲剧的写作风格源于张爱玲童年失落于家庭的爱,青年失落于胡兰成的爱,再后又失落于时代的爱,三者交融在一起,在张爱玲心理留下了一片孤独荒凉的阴影,而她又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传统的道德和文化意识长期积淀渗透而成的潜意

19世纪西方文学作品赏析 (课后题)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以人道主义为创作的思想基础,深刻地揭露批判现实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提倡社会改良 3.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 深切关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唐璜》拜伦 ●说明“拜伦式英雄”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拜伦在诗歌中塑造了“拜伦式英雄”的形象,其主人公多是高傲倔强,忧郁孤独、神秘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又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英雄性格,有拜伦个性气质的深刻烙印。 1.《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孤独、忧郁、叛逆的哈罗尔德形象,是“拜伦式英雄”的雏 形。 2.“东方叙事诗”里有进一步的发展,多是异教徒、海盗、叛逆者等社会边缘人物,他们往 往在各种极端的事件中采取行动,与命运或恶势力抗衡。他们有激昂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力,无限的精力,英勇无畏。虽然行动最后遭到失败,然而他们都能骄傲地忍受可怕的命运,毫不妥协。主人公身边总有一位美丽女子,向他献上火热爱情,且忠贞不渝。 3.剧诗《曼弗雷德》等作品中“拜伦式英雄”发展到顶峰,曼弗雷德是一个超人的形象。 ●《唐璜》的想内容 1.讽刺“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2.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3.对生与死等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唐璜》的术成就 1.辛辣的讽刺。 2.传奇性。(离奇的故事,如人吃人的悲剧,土耳其宫闱内的风波得等。 3.抒情性。 4.插话。 5.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以悲壮、诙谐、揶揄、热情等各异的风格杂糅并置。 6.是明白而晓畅的,以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八行诗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