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

浅谈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

浅谈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
浅谈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

浅谈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

作者:段学超

作者机构: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总公司,山西太原,030006

来源:山西建筑

ISSN:1009-6825

年:2009

卷:035

期:030

页码:111-112

页数:2

中图分类:TU45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围岩稳定性;锚杆;围岩控制;锚杆无损监测

摘要:对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自然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的方法与思路,介绍了围岩稳定性的监测方法和手段,论述了锚杆工作载荷与围岩稳定性的相互关系,用锚杆无损监测的方法来全程监测围岩稳定性对研究围岩稳定及工程施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论文_《浅谈业主方如何进行工程质量管控》

浅谈业主方如何进行工程质量管控 摘要: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及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方,如何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控,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是值得我们所有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措施进行浅析。 关键字:业主方工程质量管控 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进行关系重大。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共同利益之所在。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有关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由于业主方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总集成者,因此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往往是该项目的管理核心。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中,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有效地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 一、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业主可按以下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 (1)预测建造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的全部规划。 (2)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

(3)做好对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4)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设备、材料、机械供应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5)做好质量信息反馈,通过组织与协调手段,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二、业主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的质量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从决策到验收交付使用,共分为四个阶段,即:(1)工程立项阶段;(2)设计阶段;(3)施工阶段;(4)工程验收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除第一阶段和监理、施工涉及较少外,其余3个阶段无不涉及,而涉及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质量,从设计质量、监理质量到施工最终凝结成的工程质量。而在各个阶段,业主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2.1 业主对设计方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的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业主对设计的质量目标要求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使用、合理、经济、防灾、安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1)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有关批文、资料,编制出设计大纲或方案竞争文件,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争,评定设计方案。 (2)进行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签定合同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3)设计方案审查。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

各专业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5.2.2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原材料质量和工序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工序质量,同时必须加强重要分部、分项工程和重点部位工程质量的控制,这是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点。 5.2.3 对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⑴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原则、方法和程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要把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作为重中之重。因此,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原材料、构配件等的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在实施原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按照“强制性条文”中的有关规定,了解设计对材料所提出的规格、品种和质量要求,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关于原材料的组织、订货、运输、存放、验收进行审查,同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有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见控制程序图。 ⑵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监理措施: ①认真执行建设部于2000年9月26日发布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2000]211) 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用于承重结构或重要设备基础(提升绞车、排水泵、变电所、扇风机等设备)的混凝土试块; ——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砌筑砂浆或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试块; ——用于承重结构的钢(板)型材、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用于提升或悬挂的钢丝绳特别(如提升绳); ——用于承重结构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如防水剂、减水剂、速凝剂,矿渣等); ——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它试块、试件和材料。 见证取样送样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前,项目监理机构要督促承包单位尽快落实见证取样的送检试验室。对于承包单位提出的试验室,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实地考察。试验室一般是和承包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第三方。试验室要具有相应的资质,经国家或地方计量、试验主管部门认证,试验项目满足工程需要,试验室出具的报告对外具有法定效果。 ——项目监理机构要将选定的试验室,到负责本项目的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并得到认可,同时要将项目监理机构中负责见证取样的监理工程师在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承包单位在对进场材料、试块、试件、钢筋接头等实施见证取样前,要通知负责见证取样的监理工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3T01:52:44.87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4期作者:马智勇[导读] 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岩溶、高地应力等复杂地质体。隧道穿越这些复杂地质构造时,会产生严重的变形破坏。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岩溶、高地应力等复杂地质体。隧道穿越这些复杂地质构造时,会产生严重的变形破坏。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重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开挖过程中,不同的开挖方法对隧道围岩的影响也会不同,导致隧道围岩应力重分布的差异很大。围岩应力应变随开挖断面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对围岩稳定性的判断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和数值分析,其中数值分析法是最适合分析隧道施工的方法。 关键词: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 1地形地貌 隧道高程93.05m~640.1m,相对高差547.05m,地层岩性主要为中侏罗统自流井组(J2Z)和沙溪庙组、下侏罗统和上三叠统香溪组(t3-j1x)。岩性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含薄层炭质页岩、炭质泥岩。 2软弱岩群稳定性 2.1软岩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的岩层称为软岩。软岩地层具有强度低、孔隙率低、胶结程度高、受构造面切割和风化影响大等特点。在隧道围岩压力的作用下,工程岩体具有明显的变形。软岩隧道围岩具有强度低、结构软弱、易吸水膨胀等特点,隧道围岩变形较大。 2.2软岩地层围岩变形分析 对于围岩是否会发生较大变形及变形量,支护压力和地应力作用下隧道围岩相对变形及掌子面变形预测公式如下:式中:εt一一隧道径向相对变形,指径向挤压变形量和隧道半径或者跨度之比; εf一一隧道掌子面相对变形,指掌子面挤压变形量和隧道半径或者跨度之比; σcm一一岩体单轴抗压强度; σci一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Pi一一支护压力; Po一一隧道中的原岩应力,取3σ1–σ3,即σmax。 3坚硬岩组围岩稳定性分析 根据切向应力准则,将围岩的切向应力(σo)与岩石的抗压强度(σc)之比作为判断有无岩爆及发生岩爆等级划分原则,结果表明: σo/σc<0.3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无岩爆 σo/σc介于0.30~50一一一一一一一轻微岩爆 σo/σc介于0.50~0.70一一一一一一中等岩爆 σo/σc>0.7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强烈岩爆 由于地下洞室的开挖,原地应力状态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在洞壁及其一定深度范围形成应力的二次分布和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结果,使得洞壁附近的切向应力有可能超过其临界值,从而产生岩爆。为了计算围岩的切向应力(σ0),首先需要作一定假设,将隧道的横截面抽象为受两向正应力作用的平面应变模型。两向正应力其中之一为上覆岩石自重作用引起的垂向应力(Sv);其二维水平向正应力(σn),它是根据实测的原地应力状态(SH、Sh以及SH的方向)利用线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学院 毕 业 论 文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表 土木工程 系 建筑工程技术(建材管理与贸易) 专业 ???????? 班 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对学生 ??? 所完成的课题为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情况,完成情况的意见: 评分:平时成绩(百分制) 论文成绩(百分制)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对学生 所完成的课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答辩 成绩为

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组负责人 答辩组成员 年 月 日总成绩(平时成绩 ???论文成绩 ???答辩成绩 ??): 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工程 系 ??????? 班 学生 ?? 学号 ????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 年 ? 月 ? 日起至 ???? 年 ? 月 ? 日止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学院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课题背景及意义:现阶段在建筑这个行业,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和更新,特别是 在质量管理与控制这方面,本文始终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分析和 说明,本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控制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 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验。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 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一线的施工管理等职 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的基本要求(含技能技术指标) . 将从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现在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建 筑工程质量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略述一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 质量的了解和对质量的意识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等? 书面材料由设计文本、设计图纸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文本部分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字数不少于 ???字); .图纸部分包括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类图表; .附录部分则有开题报告、计算机程序、外文翻译等。 主要参考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华章 ??????????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常州工学院报 ?????

巷道超欠挖控制办法(段发德编制)

东兴煤矿巷道超挖欠挖的控制办法目前东兴煤矿井下各工作面普遍存在着掘进巷道施工中超欠挖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对巷道掘进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施工过程中存在“宁超勿欠”的思想,加上井巷施工队伍水平不高,造成巷道掘进速度慢,成巷质量不好,导致巷道成型差、超挖现象严重、喷浆材料消耗大,因超挖回填及欠挖二次爆破清理等工作加大了掘进工程量,增加了施工成本,且给巷道安全埋下隐患。因此改进巷道掘进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来控制超欠挖,以降低掘进成本和保证成巷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特制定以下施工管理办法; 一:超挖欠挖的概念及允许值 2.1超挖欠挖的概念 巷道超挖欠挖是以设计的巷道开挖轮廓线为基准线,实际开挖获得的断面在基准线以外的部分为超挖,在基准线以内的部分则称为欠挖,如下图所示:

2.2超挖欠挖允许值 在《矿山巷道施工技术规范》中对超挖欠挖有如下规定: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内不大于0.1㎡)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大于5㎝,拱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允 3.1超挖欠挖的影响 开挖是巷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超挖过多,不仅因出渣量和支护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由于局部超挖会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影响围岩稳定性。欠挖则直接影响支护厚度和巷道净断面尺寸,

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所以巷道开挖必须控制好超挖欠挖,以利于 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 3.2断面开挖程序 确定巷道中心线确定巷道腰线确定巷 道开挖轮廓线钻孔 3.3影响巷道超挖欠挖的主要因素 根据巷道断面开挖的程序可以确定巷道超挖欠挖主要是由于 巷道开挖轮廓线和爆破技术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 中必须对这两个步骤严格要求才能避免巷道断面的超挖欠挖。 三、巷道超挖欠挖的控制办法 4.1巷道开挖轮廓线的确定 巷道开挖断面尺寸应以巷道净空为基准,加上初期支护厚度和 二次衬厚度。 4.1.1巷道开挖轮廓中心线放样 第一种中心线为曲线巷道中心线:即为巷道掘进方向初步定向。当巷道按给定方向掘进8-10m后,应重新精确标定中线,以指导继续掘进并作为今后延线的基准。每组基准中心线至少由3根基准中心线组成,每组基准中心线控制距离应控制在35m。 第二种中心线为曲线巷道中心线,这种中心线采用了定弦的方法来确定:通过计算得到每根弦到巷道中心线的偏移量确定巷道开挖轮廓线的中心线。

(完整版)第八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第八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概述 1.地下洞室(underground cavity):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中作为各种用途的构筑物。 2.我国古代的采矿巷道,埋深60m,距今约3000年左右(西周)。 目前,地下洞室的最大埋深已达2500m,跨度已过50m,同时还出现有群洞。 3.分类: 按作用分类:交通隧洞(道)、水工隧洞、矿山巷道、地下厂房仓库、地铁等等; 按内壁有无水压力:有压洞室和无压洞室; 按断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门洞形和马蹄形洞室等; 按洞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关系分为:水平洞室、竖井和倾斜洞室三类; 按介质,土洞和岩洞。 4.地下洞室→引发的岩体力学问题过程: 地下开挖→天然应力失衡,应力重分布→洞室围岩变形和破坏→洞室的稳定性问题→初砌支护:围岩压力、围岩抗力(有内压时) (洞室的稳定性问题主要研究围岩重分布应力与围岩强度间的相对关系) 第二节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1.围岩:指由于人工开挖使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而这部分被改变了应力状态的岩体。 2.地下洞室围岩应力计算问题可归纳的三个方面: ①开挖前岩体天然应力状态(一次应力、初始应力和地应力)的确定; ②开挖后围岩重分布应力(二次应力)的计算; ③支护衬砌后围岩应力状态的改善。 3.围岩的重分布应力状态(二次应力状态): 指经开挖后岩体在无支护条件下,岩体经应力调整后的应力状态。

一、无压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1.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坚硬致密的块状岩体,当天然应力()c v h σσσ2 1 ≤ 、,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将呈弹性变形状态。这类围岩可近似视为各向同性、连续、均质的线弹性体,其围岩重分布应力可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重点讨论圆形洞室。 (1)圆形洞室 深埋于弹性岩体中的水平圆形洞室,可以用柯西求解,看作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无限大弹性薄板,沿X 方向的外力为P ,半径为R 0的小圆孔,如图8.1所示。 任取一点M (r ,θ)按平面问题处理,不计体力。则: ……………………① 式中Φ为应力函数,它是x 和y 的函数,也是r 和θ的函数。 边界条件: ()()()()()??? ? ?? ???===>>-=??? ??--=>>+=-++=====003103131R b 0)(2sin 22sin 2)(2cos 222cos 22b r r b r r b r r b r r R b p R b p p θθτσθθσστθθσσσσσ ………………② 设满足方程①的应力函数φ为: () θ2cos ln 222F Dr cr Br r A ++++=Φ- ………………………………③ 由③代入①,并由②可得: 2 R F ,4-D ,4-c ,4B ,2204020p pR p p pR A = ===-= ???? ???????Φ ?-?Φ?=?Φ?= ?Φ ?+?Φ?=θθτσθσθθr r r r r r r r r 22 2 22 221111 图 8.1柯西课题分析示意图

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

B RIDGE&TUNNEL 桥梁隧道 毫无疑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是至关重要的。从许多隧道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可以知道,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不仅与岩石的性质、岩体的结构与构造、地下水、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而且还与隧道的开挖方式及支护的形式和时间等因素有关。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岩石性质及岩体的结构、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和机理,才能够客观实际的采取相应的维护隧道围岩稳定的措施。 岩石性质及岩体的结构 围岩的岩石性质和岩体结构通过围岩的强度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从岩性的角度,可以将围岩分为塑性围岩和脆性围岩,塑性围岩主要包括各类粘土质岩石、粘土岩类、破碎松散岩石以及吸水易膨胀的岩石等,通常具有风化速度快,力学强度低以及遇水软化、崩解、膨胀等不良性质,故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最为不利;脆1性围岩主要各类坚硬体,由于这类岩石本身的强度远高于结构面岩石的强度,故这类围岩2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岩性本身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从围岩的完整性(围岩完整性可以用岩石质量指标RQD、节理组数J n、节理面粗糙程度J y、节理变质系数Ja、裂隙水降低系数Jw、应力降低系数SRF 八类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角度,可以将围岩分为五级即:完整、较完整、破碎、较破碎、极破碎。如果隧道围岩的整体性质良好、节理裂隙不发育(如脆性围岩) 即围岩为完整或较完整。那么,隧道开挖后,围岩产生的二次应力一般不会使岩体发生破坏, 即使发生破坏,变形的量值也是较少 的。这种情况下,围岩岩性对围岩的稳 定性的影响是很微弱的,即一般是稳定 的,可以不采取支护,能适应各种断面 形状及尺寸的隧道。如果隧道围岩的整 体性质差、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或围 岩破碎(如塑性围岩)即围岩为破碎、较 破碎或极破碎,则围岩的二次应力会产 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或破坏区域,同时节 理裂隙间的岩层错动会使滑移变形增 大,势必给围岩的稳定带来重大的影 响,不利于隧道洞室稳定;软硬相间的 岩体,由于其中软岩层强度低,有的因 层间错动成为软弱围岩而对围岩的稳定 性不利。 从岩体的结构角度,可将岩体结 构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整体结构和块 状结构) 、层状结构(薄层状结构和厚层 状结构) 、碎裂结构(构镶嵌结构和层状 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破碎结构和松散 结构) 。松散结构及破碎结构岩体的稳 定性最差;薄层状结构岩体次之;厚层状 块体最好。对于脆性的厚层状和块状岩 体,其强度主要受软弱结构面的分布特 点和较弱夹层的物质成分所控制,结构 面对围岩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结构面 的本身特征,还与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及这种组合与临空面的交切关系密切 相关。一般情况下,当结构面的倾角 ≤30°时,就会出现不利于围岩稳定 的分离体,特别是当分离体的尺寸小 于隧道洞跨径时,就有可能向洞内产 生滑移,造成局部失稳;当倾角> 30° 时,将不会出现不利于围岩稳定性的 分离体。而软弱夹层对围岩稳定性的 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性状和分布。一 般认为软弱夹层的矿物成分、粗细颗 粒含量、含水量、易溶盐和有机质等 的含量是决定其性质的主要因素,对 不同类型的软弱夹层,这些因素是不 大相同的。由于软弱夹层的抗强度较 低,故不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 围岩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的形式特 点,不仅与岩体内的初始应力状态和隧 道形状有关,而且还与围岩的岩性及岩 体结构有关,但主要的是和围岩的岩性 及结构有关(见表1) 。 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岩体的天然应力是岩体的自重应 力、构造应力、变异及残余应力在某一 个具体地区以特定方式作用的结果。已 经有大量的实践资料证明,大多数地区 的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是以水平方向为 主的即水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一 般情况下,隧道轴向与水平主应力垂 直,以改善隧道周边的应力状态。但水 平应力很大时,则隧道方向最好与之平 行以保证边墙的稳定性。然而,岩体的 天然应力对隧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垂直 于隧道轴向水平应力的大小与天然应 力的比值(ζ) ,它们是围岩内应力重分 布状态的主要因素。例如,圆形隧道, 当ζ= 1 时,围岩中不会出现拉应力集 中,压应力分布也比较均匀,围岩稳定 性最好;当ζ≤1/ 3 时围岩出现拉应力, 压应力集中也较大,对围岩稳定不利。 最大天然主应力的数量级及隧道轴向的 关系,对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有明显的 影响,因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围岩破坏的 概率及严重程度比其它方向大。因此, 估算这种应力的大小并设法消除或利用 非常重要的。 地质构造 褶曲和断裂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 降低了岩体的力学强度,一般来说,岩 分析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 文/王冠勇 TRANSPOWORLD 2012No.13(Jul) 234

浅谈工程质量的控制与措施

浅谈工程质量的控制与措施 摘要:现如今,面对着国内经济结构和形式的转变,建筑行业迎来更大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筑行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也 要迎接更为激烈的国外建筑企业竞争。因此,提高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质量,成 为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处,为此要不断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监 督力度,继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引言 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工程中,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体工程建设中,并在这个施 工过程中完成质量控制这一环节,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根 据质量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更加高质高效、安全合理的施 工管理和最终质量。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制定真实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才能更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完工,进而实现更 有效的施工质量管控。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1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今的工程施工中,在质量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不完善,许制 度都是确定下来,但只是流于表面,是一种形式主义,实际上还是相关人员还是 按照自己的意识或是管理人员的想法进行施工,管理制度等完全没有落实。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涉及方面比较多,施工难度也比较高,常常是多个单位和部门共同 管理,在缺少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时,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会面对诸如责任划分不当、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的状况,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 1.2建筑工程相关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较低 实际的建筑工程相关人员中,真正有一定质量管理意识的人员很少,基层的 施工人员更是基本没有,而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也缺乏一定的质量管理意识,具 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许多施工人员都时进城务工人员,其在正式工作前,未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施工人员本身也不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或质量 管理意识,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未能确保。 1.2.2一些施工建筑企业或单位在生产的相关费用方面严格控制,却没有在选 购材料时严格把控质量,使材料方面存在质量瑕疵,给安全生产和建筑整体质量 带来潜在风险。 1.2.3虽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或单位都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或管理制度,但基本 都未完全落实。 1.3规范施工教育未完全落实 按照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人员在正式工作前要进行一定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意 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要完整,包括培训最后的考核工作,在施工人员通过考核 后再正式进入施工现场工作,这样才是比较完整的施工教育体系。但是在实际的 施工教育或准备中,是不存在这一教育体系的,加上施工人员是进城务工人员的 关系,其在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方面多有缺乏,这也导致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和 规范施工意识方面都会缺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自身所谓经验或施 工相关知识的缺乏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4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间存在矛盾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XXXXXX学院毕业论文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表 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建材管理与贸易)专业20102116 班 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对学生XXX 所完成的课题为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情况,完成情况的意见: 评分:平时成绩(百分制)论文成绩(百分制) 指导教师 年月日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对学生所完成的课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答辩,成绩为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负责人 答辩组成员 年月日总成绩(平时成绩20%+论文成绩30%+答辩成绩50%): 签字: 年月日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工程系2010216 班学生XX 学号XXXX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 3 月 1 日起至2013 年 6 月 4 日止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XXXXXX学院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1.课题背景及意义:现阶段在建筑这个行业,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和更新,特别是在 质量管理与控制这方面,本文始终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分析和说 明,本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控制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目的 就是为了增强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验。 2.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 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一线的施工管理等职业岗 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的基本要求(含技能技术指标) 1.将从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现在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建筑 工程质量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略述一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 的了解和对质量的意识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等) 书面材料由设计文本、设计图纸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1.文本部分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 2.图纸部分包括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类图表; 3.附录部分则有开题报告、计算机程序、外文翻译等。 主要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12).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报.2008.

巷道超欠挖控制办法(段发德编制)

东兴煤矿巷道超挖欠挖的控制办法 目前东兴煤矿井下各工作面普遍存在着掘进巷道施工中超欠挖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对巷道掘进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施工过程中存在“宁超勿欠”的思想,加上井巷施工队伍水平不高,造成巷道掘进速度慢,成巷质量不好,导致巷道成型差、超挖现象严重、喷浆材料消耗大,因超挖回填及欠挖二次爆破清理等工作加大了掘进工程量,增加了施工成本,且给巷道安全埋下隐患。因此改进巷道掘进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来控制超欠挖,以降低掘进成本和保证成巷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特制定以下施工管理办法; 一:超挖欠挖的概念及允许值 2.1超挖欠挖的概念 巷道超挖欠挖是以设计的巷道开挖轮廓线为基准线,实际开挖获得的断面在基准线以外的部分为超挖,在基准线以内的部分则称为欠挖,如下图所示:

2.2超挖欠挖允许值 在《矿山巷道施工技术规范》中对超挖欠挖有如下规定: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内不大于0.1㎡)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大于5㎝,拱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允许超挖值规定见下表: 允许超挖值(单位:㎝) 注:①硬岩是指岩石抗压极限强度R b>60 MPa,中硬岩R b=30~60 MPa,软岩R b〈30 MPa。 ②平均线性超挖值=超挖面积/爆破设计开挖断面周长(不包括巷底)。 ③最大超挖值系指最大超挖处至设计开挖轮廓切线的垂直距离。 ④表列数据不包括测量贯通误差、施工误差。如采用预留支撑沉落量时,不应再计超挖 值。 二、影响巷道超挖欠挖的主要因素 3.1超挖欠挖的影响 开挖是巷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超挖过多,不仅因出渣量和

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伍华刚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以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特长公路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依托,对隧道掌子面所揭露围岩岩体、结构特征进行调查、记录,分析掌子面围岩等级,并与设计资料进行对比,对不同级别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特长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U 4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429(2010)04-0072-03 ●应用技术 收稿日期:2010-05-14 作者简介:伍华刚,男,1959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工程师,550001,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山东路69号山西科技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25卷第4期 随着深埋特长隧道的不断涌现,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行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已不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虽然国内外有关深埋特长隧道的研究成果不少,但由于深埋特长隧道地形、 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制约因素多,并且常伴有断裂带、破碎带、 岩爆、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加上深埋特长隧道埋深大、隧道长、地质条件复杂,使地质勘察也不可能全面精确地探清每一段的具体情况,很多时候勘察结果与隧道施工中实际遇到的地质条件相差很远,漏掉的一些不良地质体给施工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1 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和局部块体的稳定性分析,分析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工程地质类比法、岩体结构分析法、岩体稳定性力学分析法和模拟试验法等,其中,模拟试验法包括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1.1 工程地质类比法 根据拟建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特性和监测资料,结合具有类似条件的已建工程,开展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对比,从而判断工程区岩体的稳定性。由大量工程实例总结出来的各级围岩分类标准,如RQD 分类(Deer ,1969)、RMR 分类(Bieniawiski ,1973)、Q 系统分类(Barton ,1974)、Z 系统分类(谷德振,1979),以及我国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等,都是工程地质类比法在稳定性评价中的具体应用。这些围岩分类系统可以对不同类型围岩按定量地给出其围岩压力值及支护衬砌的形式和厚度,对于一般性工程隧道实现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地质工程工作者的基本方法之一。1.2 岩体结构分析法 在岩体结构及其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工程力作用方向 以及结构面与开挖临空面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借助于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实体比例投影分析法和块体坐标投影法进行图解分析,从而判断岩体的稳定性。1.3 力学分析法 从19世纪人类对松散地层(主要是土层)围岩稳定和围岩压力理论进行研究开始到现在,围岩压力理论主要经历了古典压力理论、散体压力理论及现在广泛应用的弹性力学理论、塑性力学理论。 实际工程中,隧道开挖后,由于卸荷作用使围岩应力进行重分布,并出现应力集中,如果围岩应力处处小于岩体弹性极限强度,这时围岩处于弹性状态。反之,围岩将部分进入塑性状态,但局部区域进入塑性状态并不意味着围岩将发生坍落或失稳。因而,研究围岩稳定就不能不考虑塑性问题,芬纳(Fenner )—塔罗勃(Talo-bre .J )和卡斯特奈(Kaster.H )等给出了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图形。1.4 数值计算方法 岩体不仅为一般材料,更重要的是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地质结构体,它具有非均质、非连续、非线性以及复杂的加卸载条件和边界条件,这使得岩体力学的问题通常无法用解析法简单地求解,数值方法不仅能模拟岩体的复杂力学和结构特征,也可以方便地分析各种边值问题和施工过程,并对工程进行预测和预报,因此,数值分析方法是解决岩土体工程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元法(FEM )、有限差分法(FLAC ,FDM )、离散元法(DEM )反分析法、边界元法(BEM )、不连续变形分析法(DDA )、流形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地下洞室和边坡稳定等均有较多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 模型试验 模型试验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相似理论。模型试验具有直观、全面的优点,20世 纪80年代,国内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谷兆琪教授等(1981)进行了层状砂岩地下洞室稳定性的研究,朱维中、冯光北等(1983,1984)研究了单排裂隙岩体模型的抗剪强度研究,杨淑 72··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XXXXXX学院 毕业论文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表 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建材管理与贸易)专业20102116 班

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对学生XXX 所完成的课题为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情况,完成情况的意见: 评分:平时成绩(百分制)论文成绩(百分制)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对学生所完成的课 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答辩,成绩为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负责人 答辩组成员 年月日总成绩(平时成绩20%+论文成绩30%+答辩成绩50%): 签字: 年月日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工程系2010216 班学生XX 学号XXXX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 3 月 1 日起至2013 年 6 月 4 日止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XXXXXX学院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1.课题背景及意义:现阶段在建筑这个行业,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和更新,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与控制这方面,本文始终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分析和说明,本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控制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验。 2.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一线的施工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的基本要求(含技能技术指标) 1.将从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现在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建筑工程质量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略述一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 量的了解和对质量的意识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等) 书面材料由设计文本、设计图纸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1.文本部分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 2.图纸部分包括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类图表; 3.附录部分则有开题报告、计算机程序、外文翻译等。 主要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12).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报.2008. 指导教师XXXXX 接受设计(论文)任务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学生签名:

浅谈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浅谈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摘要: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也应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质量控制在于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可从人的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机械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控制,施工过程可从施工方案质量控制、施工设备材料质量控制、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和施工记录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a lot of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work should also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quality control lies in the preparation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hases.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tage can be controll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human factors, organization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echanical factor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an be controlled from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four aspect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construction stage quality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records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分析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

分析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 习小华 摘要:主要对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自然因素如岩石性质及岩体的结构、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地下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围岩稳定性;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 毫无疑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是至关重要的。从许多隧道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可以知道,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不仅与岩石的性质、岩体的结构与构造、地下水、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而且还与隧道的开挖方式及支护的形式和时间等因素有关。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岩石性质及岩体的结构、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和机理,才能够客观实际的采取相应的维护隧道围岩稳定的措施。 1 岩石性质及岩体的结构 围岩的岩石性质和岩体结构通过围岩的强度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从岩性的角度,可以将围岩分为塑性围岩和脆性围岩,塑性围岩主要包括各类粘土质岩石、粘土岩类、破碎松散岩石以及吸水易膨胀的岩石等,通常具有风化速度快,力学强度低以及遇水软化、崩解、膨胀等不良性质,故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最为不利;脆性围岩主要各类坚硬体,由于这类岩石本身的强度远高于结构面岩石的强度,故这类围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岩性本身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从围岩的完整性(围岩完整性可以用岩石质量指标RQD、节理组数J n、节理面粗糙程度J y、节理变质系数Ja、裂隙水降低系数Jw、应力降低系数SRF 八类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角度,可以将围岩分为五级即:完整、较完整、破碎、较破碎、极破碎。如果隧道围岩的整体性质良好、节理裂隙不发育(如脆性围岩) 即围岩为完整或较完整,那么,隧道开挖后,围岩产生的二次应力一般不会使岩体发生破坏,即使发生破坏,变形的量值也是较少的。这种情况下,围岩岩性对围岩的稳定性的影响是很微弱的,即一般是稳定的,可以不采取支护,能适应各种断面形状及尺寸的隧道。如果隧道围岩的整体性质差、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或围岩破碎(如塑性围岩)即围岩为破碎、较破碎或极破碎,则围岩的二次应力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或破坏区域,同时节理裂隙间的岩层错动会使滑移变形增大,势必给围岩的稳定带来重大的影响,不利于隧道洞室稳定;软硬相间的岩体,由于其中软岩层强度低,有的因层间错动成为软弱围岩而对围岩的稳定性不利。 从岩体的结构角度,可将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整体结构和块状结构) 、层状结构(薄层状结构和厚层状结构) 、碎裂结构(构镶嵌结构和层状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破碎结构和松散结构) 。松散结构及破碎结构岩体的稳定性最差;薄层状结构岩体次之;厚层状块体最好。对于脆性的厚层状和块状岩体,其强度主要受软弱结构面的分布特点和较弱夹层的物质成分所控制,结构面对围岩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结构面的本身特征,还与结构面的组合关系及这种组合与临空面的交切关系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当结构面的倾角≤30°时,就会出现不利于围岩稳定的分离体,特别是当分离体的尺寸小于隧道洞跨径时,就有可能向洞内产生滑移,造成局部失稳;当倾角> 30°时,将不会出现不利于围岩稳定性的分离体。而软弱夹层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性状和分布。一般认为软弱夹层的矿物成分、粗细颗粒含量、含水量、易溶盐和有机质等的含量是决定其性质的主要因素,对不同类型的软弱夹层,这些因素是不大相同的。由于软弱夹层的抗强度较低,故它不利与隧道围岩的稳定。 围岩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的形式特点,不仅与岩体内的初始应力状态和隧道形状有关,而且还与围岩的岩性及岩体结构有关,但主要的是和围岩的岩性及结构有关(见表1) 。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施工中的技术复核、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和工程质量预控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标签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房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所以我们都应该通过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适应现有体制的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科学,从而综合提高工程质量。 一、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就是完成一道道的工序,所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工序的质量控制,要很好的完成每道工序,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作保证,因此工序的质量控制表现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也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就是为工序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工序能够正常进行,以确保工序的质量,对于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就是对供需准备的控制。工序质量受到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所以,工序质量控制就是要利用各种手段首先对影响工序质量的这些因素加以控制。 2.工序活动过程的控制。工序活动是在预先准备好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的,在工序活动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工序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使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质量性能状况和性能指标的控制,通常是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单位在接到验收通知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对工序进行抽样,通过对样品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工序活动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4.工序质量控制的实施。(1)制定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或工作流程。(2)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3)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进行主动的预防性控制。(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并进行质量预控。通过对工序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对所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