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能综合测试卷

内能综合测试卷

内能综合测试卷
内能综合测试卷

第13、14章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正上初三的张丽同学发现,妈妈在厨房炒菜时,在客厅里也能闻到香味,这

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___冲程.

3、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铜,它们

4、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_____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5、如图14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瓶子里装有一些水,用力打气,当瓶塞

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中水蒸气的_____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能。

6、水的比热容是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7、热机是将内能转化成能的机器;热机一个工作循环由个冲程组成,

其中图1所示是热机的冲程。

8.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之比是

5.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 J。这

=4.2×103J/kg?℃)

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C

9.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相比,汽油机顶部有一个_____,柴油机顶部有一个_____。一台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则此汽油机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A.细雨濛濛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凋落

2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3、如10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

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4、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17、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6.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 .用热水袋取暖

D .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5.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

2.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

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 ] A.2∶3 B.3∶2 C.6∶1 D.1∶6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小阳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

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很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将壶里水烧开,是通过做功改

变内能

C.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具有的内能

一定不变

12、一条锯条的温度升高了,说明()

A.一定对锯条做了功

B. 锯条一定吸收了热量

C.可能对锯条做了功,也可能是锯条吸收了热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13.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14.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9、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阳光照射石板,石板温度升高

D.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10、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

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A较大的比热容B较低的沸点C较大的热值D较高的凝固点

12、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13、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关于它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14、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

..的是[ ]

-1

B、同种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15.(05年常州)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22、已知铜的比热容大于铅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

铜块和铅块,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由铜块传给铅块

B、热量由铅块传给铜块

C、它们间不发生热传递

D、铅块将温度传给铜块

三、探究与实验题(每空1分,共6分)

5、如图3 所示,酒精燃烧过程中,将_____转化为____

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_____转化为木塞的____

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__冲程,将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___冲程

四、综合应用题(29分)

1、安全、清洁、方便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利用.如图17所示,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150kg,温度为20℃的水,在阳光照射一段时

=4.2×103J/(kg·℃)](10分)

间后,水温升高到80℃.[c

(1)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

=3×107J/kg]

千克焦炭? [q

焦炭

2.一辆小轿车发动机效率为30%,轿车匀速行驶时

受到的阻力为3000N,则它行驶23km需燃烧多

少千克汽油?(10分)[q

=4.6×107J/kg]

汽油

3.某中学锅炉房每天要将3t水从20℃加热到100℃。问:

(1)这些水要吸收热量为多少?

(2)“西气东输”实现后,可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来烧水,设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5%被水吸收,学校每天因烧水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是多少m3?(天然气的热值q=8.4×107J/m3。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Q=qV,式中V表示气体燃烧的体积)

内能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内能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吸收的热量均匀受热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 【解析】 【详解】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均匀受热。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容器吸收热量,即开始时先要将容器本身升温,然后热量才能传递给液体; 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可以提高容器的初温。 (3)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而色拉油的比热容小,所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根据 知,色拉油吸收的热量少,即色拉油需要的时间短,而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点睛】 重点是研究吸热能力的实验,注意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另外要理解,相同的酒精灯可以保证在相同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另外牢记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到相同的烧杯中,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表中。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为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__相同,不断搅拌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导致初始阶段色拉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除色拉油自身外,还有________要吸收热量;要尽量减小此因素的影响,改进的方案有________(写出一种)。(3)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______。由图像可知,色拉油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时,__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物理第十四单元测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绿色理念”要求从根本上减小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为农家肥 C.加工成饮料瓶 D.发酵制沼气 2、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3、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意义是()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B.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 C.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变成有用功的那部分能的比例比甲大 D.工作相同时间甲消耗的燃料一定比乙少 4、关于热机错误的说法是() A.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热机 B.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都叫热机 C.一切热机的工作过程都包括四个冲程 D.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5、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转速为1200转/min,则柴油机1s内() A、完成20个冲程,做功20次 B、完成40个冲程,做功40次 C、完成40个冲程,做功10次 D、完成20个冲程,做功10次 6、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 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内燃机的哪个冲程与这一现象的能量转化 相同()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7、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磨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8、四冲程内燃机工作的共同特点错误的是() A.都有燃料进入汽缸 B.将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传递给工作物质,使工作物质受热膨胀,对外作功C.都能把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一个工作循环中有三个冲程都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9、关于家用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汽车的发动机一般用汽油机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是因为水的热量多 C.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D.质量好的车,汽油机效率可达120% 10、1964年,人类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它的气室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那么() 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 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 C.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空气的机械能转化来的 D.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来的 11、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主要原因是() A.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热值大 B.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点火方式不同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用电火花点燃方式,浪费了一部分能量 D.做功冲程中柴油机汽缸内的燃气产生的压强和温度比汽油机里的高 12、对于燃料的热值,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A、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就某种确定的燃料而言, 它的热值是一个确定的值, 跟燃料的质量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

物理内能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物理内能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热、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其热值 B. 只要燃料充分燃烧,就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 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 D. 铝的比热容大于铜,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热量后放在一起,热量由铜块传给铝块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热量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减少热损失,都可以提高热机效率,所以如果燃料充分燃烧,损失的热机增加,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也可以不变、也可以降低,故B错误; 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高,说明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故C正确; D、根据Q吸=cm△t,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比热容大的物体,降低的温度多;因为C铜<C铝,所以铝块降低的温度少;因为铝块和铜块初温相同,所以铝块的末温高,铜块的末温低,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铝块向铜块传递,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2)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比值越小,热机的效率越低;(3)知道铝块和铜块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知道,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所以铜的温度变化大.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扬州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扬州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内能》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枝摇曳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 kg水和100 g水内能相同 3.1 kg 20 ℃的水吸收×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① 80 ℃② 100 ℃③ 120 ℃④ 130 ℃ A.1 B.2 C.3 D.4 4.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5.下列现象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盛夏,太阳把稻田的水晒热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6.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 D.附近能闻到肉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3分)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9.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0.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若c甲=c乙,则m甲=m乙B.若c甲=c乙,则m甲<m乙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的利用 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两空均选填“>”、“=”或“<”) (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 78 180?310 356.7 (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 【解析】 【详解】 (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 = 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 [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

【专项习题】都江堰内能测试卷(含答案)

【专项习题】都江堰内能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搓手取暖 B. 玩滑梯,臀部发热 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 压缩空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A、B、D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

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 B. 棉花着火主要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 C.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筒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 D.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活塞撞到筒底受到弹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把空气压缩仪活塞迅速压下去,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硝化棉燃烧.AB不符合题意. 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活塞做功,活塞向上弹起;活塞并没有撞到筒底受到弹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活塞做功使筒中的内能增大,棉花点燃后内能增大对活塞做功,并非弹力. 4.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坚持在睡前用热水适当泡洗,可以增强体质。脚刚放入热水中,脚的内能变化以及变化方式分别是() A. 减小,热传递 B. 增大,热传递 C. 增大,做功 D. 减小,做功 【答案】 B 【解析】【解答】脚在热水中,由于温度不同,热水的内能传递给脚,则脚的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故答案为:B. 【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吸收热量的物体内能增大。 5.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 A. 太阳 B. 地球 C. 分子 D. 原子核【答案】 D 【解析】【解答】太阳比地球的体积大的多,地球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要比地球小的多,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故最小的应是原子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理解物质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6.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

九年级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能和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1.图是燃机的某冲 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 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A.烤火取暖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D.用热水袋取暖 2.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使用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确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C.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D.医生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4.(201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能的是()

A. 热锅暖手B. 搓手取暖 C. 下滑时臀部发热D. 钻木取火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力学温度的零K是可以达到的

B.由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物体的能与温度有关 C.对于改变物体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是相同的 D.一颗炮弹在高空中飞行,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它们的总和就是炮弹的能 6.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7.(201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分数 一、选择题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 D.用热水袋取暖 2.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B. C. D. 热锅暖手搓手取暖下滑时臀部发热钻木取火 4.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5.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6.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 7.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 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9.冬天,路上的行人一边搓手,一边对手哈气,从而使手感到暖和.“搓手”和“哈气”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分别属于() A.做功、热传递 B.热传递、做功 C.做功、做功 D.热传递、热传递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天津市第一中学物理内能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第一中学物理内能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吸收的热量均匀受热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 【解析】 【详解】

肇庆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肇庆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他实验的装置如图,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3 5 7 … 燃料烧完 甲杯水温/℃25 27 32 36 40 (50) 乙杯水温/℃25 26 29 32 34 (42) (1)为了便于比较,小明在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__________. (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 . (3)这个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盘中菜籽油的质量.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 吸=cm(t-t 0 )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相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煤油偏小菜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一部分被水吸收【解析】 (1)要想通过水吸收的热量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则必须控制两杯水的质量以及煤油和菜籽油的质量相等;(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得快,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煤油的热值较大;(3)由于燃料不一定完全燃烧,且给水加热时有热损失,因此根据Q吸=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要比菜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利用这个热量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要比真实值偏小.故答案为(1)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2)煤油;(3)偏小;菜籽油不一定完全燃烧,且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被水吸收,有热量损失. 2.为比较酒精和汽油热值的大小,小华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卷)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1.图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A.烤火取暖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D.用热水袋取暖 2.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使用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C.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D.医生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4.(2013?南宁)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热锅暖手B. 搓手取暖 C. 下滑时臀部发热D. 钻木取火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力学温度的零K是可以达到的 B.由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C.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是相同的 D.一颗炮弹在高空中飞行,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它们的总和就是炮弹的内能 6.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7.(2013?茂名)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 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8.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 9.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宁波市效实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宁波市效实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在完全相同的燃料盒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燃料. (1)若要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应选_____两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甲、乙、丙”中选填) (2)实验过程中,若浸在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都升高了50 ℃,加热时间较短的液体比热容较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同学们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液体_____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答案】甲丙小小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时,应使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需要的燃料的种类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但液体种类不同,所以选择甲、丙; (2)实验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温度都升高了50℃,加热时间短的液体吸热能力较弱,它的比热容较小; (3)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少的液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小; (4)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即吸收的热量相同),B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B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煤油和花生油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实验数据如下: 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内能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内能综合测试卷(word 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答案】不正确 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乙 2.4×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2)[3]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 ,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 ,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 (3)[4]根据t= cm Q ?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一定时,温度的变化值和比热容成反比, 我们可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4min ,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4min ,甲和乙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甲的温度变化值为 50℃-10℃=40℃, 乙的温度变化值为 40℃-10℃=30℃, 乙的比热容 ()()3340 1.810J /kg 2.410J /kg 30c = ??=?乙℃ ℃℃℃ 。 2.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

内能单元测试题一

内能单元测试题一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内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 kg水和100 g水内能相同 3.1 kg 2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① 80 ℃② 100 ℃③ 120 ℃④ 130 ℃ A.1 B.2 C.3 D.4 4.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5.下列现象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盛夏,太阳把稻田的水晒热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6.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 D.附近能闻到肉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3分)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9.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0.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 乙 ,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若c甲=c乙,则m甲=m乙 B.若c甲=c乙,则m甲<m乙 C.若c甲>c乙,则m甲>m乙 D.若c甲<c乙,则m甲<m乙 二、填空题 11.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_________。夏天香味散发得更快,这说明__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1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见下表。 物质水煤油砂石干泥土 比热容c/J?(kg?℃)﹣14.2×103 2.4×1030.92×1 03 0.84×103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他实验的装置如图,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3 5 7 … 燃料烧完 甲杯水温/℃25 27 32 36 40 (50) 乙杯水温/℃25 26 29 32 34 (42) (1)为了便于比较,小明在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__________. (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 . (3)这个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盘中菜籽油的质量.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 吸=cm(t-t 0 )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相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煤油偏小菜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一部分被水吸收【解析】 (1)要想通过水吸收的热量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则必须控制两杯水的质量以及煤油和菜籽油的质量相等;(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得快,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煤油的热值较大;(3)由于燃料不一定完全燃烧,且给水加热时有热损失,因此根据Q吸=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要比菜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利用这个热量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要比真实值偏小.故答案为(1)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2)煤油;(3)偏小;菜籽油不一定完全燃烧,且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被水吸收,有热量损失.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量都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