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请同学们先阅读后再抄喔!

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

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

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

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宫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

有利于建立海峡西岸文化走廊。海峡西岸的闽东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闽东南的建设。第七,有利于沟通与台湾关系。台湾80﹪为福建人,闽台同属一个文化区,闽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民俗相同。第八,有利于增强海外侨胞对闽地的凝聚力。福建省旅居海外乡亲有1030万人,各种同乡会、联谊会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与福建的联系。

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答:学习《闽文化概论》这门课是因为我是福建人,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较充分地了解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对福建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经济、科技等闽文化的构成部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对闽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各方面福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历代名人等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为自己是一名福建人而感到骄傲。学习了这门课程后,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充分了自己的精神资源。所以我觉得闽文化的学习十分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资源。提高闽人素质。另外,我觉得《闽文化概论》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利于沟通与台湾的关系。闽文化与台湾文化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的。研究闽台文化,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缓和两岸的紧张局势大有帮助,有重大意义。这门课程可以让更多人来学习,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贡献。

《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答:在闽文化的熏陶下,福建文学形成了自己香茗的特点:

长于文论,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答:福建在唐初还没有完全开发,由于地处偏远和闭塞,与中原各地蓬勃兴荣的文学盛况相比,福建前期几乎没有出现作家。唐中宗时期,福建进士第者络绎出现,唐统治者的诗赋取士制也使福建文人开始活跃。唐五代福建较为著名的作家如:欧阳詹,字行周,晋江人,贞元八年(792年)进士,与韩愈为好友,文学上也是同道。他为古文运动推波助澜,韩愈称其“志在古文”(《题欧阳生哀辞》)。词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为柳永和张元干。诗歌理论方面,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整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在各领域都作出贡献的最具代表性的刘克庄,一代名医蔡襄著有《蔡忠惠公文集》,明代福建著名的作家有林鸿为影响广泛的“闽中十才子”之首,著有《鸣盛集》。近代福建作家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有陈衍,著有《石遗室诗话》等。还有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翻译了四十余种世界名著。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答:①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②外地传入;③脱胎于戏曲;

④宗教的影响;⑤多方面的影响。

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④高甲戏流行于闽南方言区,渊源于明代泉州地区民间街头妆扮游行;⑤芗剧也称“歌仔戏”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

5、福建石雕的特点有哪些?

答:福建最著名的石雕是惠安石雕和寿山石雕。惠安石雕包括建筑装饰、人物、动物、用具等,包罗万象。共分四大类:①圆雕。

②浮雕。③沉雕。④影雕。寿山石雕艺术特色是“石”,即根据石质、石及、石形和石色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也称“因势造型”有“一相抵九江”之说。

6、简述福建各地剪纸特点?

答:福建剪纸较突出的如泉州、漳浦、柘荣、浦城等地,泉州剪纸相传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春节时流行刻“几笺”,漳浦剪纸在北宋时就流传于民间,被称为“铰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趣,内容多取之于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柘荣剪纸风格粗犷而抽象,鞋帽花是柘荣剪纸中常见的形式,剪纸明朗、简洁。浦城剪纸样式多样,大小不拘,常常是画中有物,物中有字,具有独特的风格。

二、论述题

1、试述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

答: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有五个方面:①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特别是莆仙戏、梨园戏在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脚色行当等方面都与南戏关系密切。梨园戏不仅保留了大量宋元南戏剧目,在音乐和演奏上也都保留了唐代古乐的结构特点和演奏遗风。②剧种的形成过程复杂,汲取营养丰富。福建戏曲所以难以明显区别外来剧种、本地剧种则因为它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各种艺术、各种剧种互相融汇的结果。如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曲文即以泉州方言杂潮语写成的。③保留不少稀有剧种。这是福建的封闭所致。如过去许多戏剧史家们认为。“四平腔”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已以绝灭。④赴东南亚演出频繁。剧种为高甲戏、闽西汉剧、莆仙戏、戏园戏,闽剧、芗剧等。赴外演出时间之久,戏班次数之多、剧种之多,为全国地方戏中所不多见。⑤演出习俗繁多。福建各剧种演出习俗之多、之细、之繁,实为罕见。开演前、演出中、演出后各剧种都有一种详尽种序。总之,福建戏曲以其独到的表演艺术而令人赞叹。

2、你所在地域有哪些民间文艺样式,试述之?

答:我所在地域是福州,福州的民间文艺是十分多姿多彩的。如音乐方面:福州比较流行水上渔歌,充满豪情,节奏整齐。结构均称。福州流行的民间器乐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州十番”,曲目有万余卷,曲调来源分为:曲牌、小调、哗牌、打击乐四类。

舞蹈方面:福州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连江城关一带流行跳“灯舞”还有族舞蹈,宗教舞蹈等。

戏曲方面:福州最流行的就是闽剧了,俗称福州戏。传统剧目丰富多达1500多个,青乐曲调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绘画艺术方面:福州也是人才辈出,有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郑思尚,代表作《墨兰图》使“露根兰”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闽文化概论》作业3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佛教特点?

答:①福建佛教自唐代后,虽然发展不平衡,但从全省范围上看,至近代的持入不变;②福建许多著名高僧或开宗立派,或持一家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外省高僧与福建关系密切,他们或云游福建,或是长期驻锡弘于福建,有的成为开山祖师,大大促进了福建佛教的兴盛与发

展;④与海外交往密切;⑤寺庙兼有其它功能;⑥独特的出家形式;⑦寺藏佛学经典法繁。

2、简述佛教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影响?

答:①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寺院承担了种种徭役和较多社会公益事业;③对福建士大夫的思想产生了几位深远的影响;④寺院成为读书讲学之处,推动了教育的普及;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⑥保存了许多稀世

石雕佛像;⑦留下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诗词和楹联;⑧建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寺庙和佛塔;⑨对福建的音乐、舞蹈、戏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⑩推动了福建刻书业的发展。

3、简述福建伊斯兰教特点?

答:①穆斯林来源广泛;②居住分散;③文化程度较高;④同中有异的区俗民情。

4、简述历代福建道教发展概况?

答: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传入福建时间很早,福建道教在唐五代有很大发展,福建道教在宋代达到鼎盛。宋代统治者追封大批道教神庙和民间信仰神庙,福建极多,推动了道教在福建的普及。元明时期,福建道教虽然不以宋代那么鼎盛,但由于元代统治者对道教两大教派的支持,明代统治者对道教采取推崇和利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福建道教道教依然久盛不衰。清代,福建道教开始衰微,不仅新建道观少,以往大部分重要道观因得不到维修而久久湮没,著名道士也寥若晨星。

5、简述福建民俗丰富多姿的原因?

答:①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②地处偏僻的自然环境;③极强的家庭观念。

二、论述题

1、论述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

答:道教在福建的久盛不衰,对福建民间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表现:①产生了一大批道家金石和书籍,进一步

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史料和道家经文典籍。②道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渗透,还繁衍了许多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福建民间文学的宝库。③福建有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歌谣。④道教音乐具有独特的乡土味,它从福建民间音乐和戏曲中汲取营养,又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的影响。⑤福建道教舞蹈极有特点。⑥道教在福建的普及,促使闽地出现了一大批经宣传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一些已成为全面的宗教艺术珍品。⑦福建道教对福建民俗也有很大影响。

2、论述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表现及原因?

答: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地方官吏的支持和倡导。地方官吏对教育是否重视,对教育的兴衰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②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以教书为业的教育家。每个朝代都有这样一批教育家。③科举的久盛不衰。我国正式开始以策取士,始于隋,唐代开始大兴。科举业的兴旺,大大推动教育的普及。④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福建的家族大都注意族人的教育,形成了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读书为耻的族风。而子弟靠科举出人头地后,又不忘荫蔽本族,或出资赞助,或激励中士子苦读,大大推动了教育。⑤多种类型的学校。福建历代办学有多种形式,除了官办的府学、州学、军学、县学、或官、或民、或半民半官的各种书院、私塾等外,还有多种类型的学校,以满足各种不同阶层人的需要。⑥刻书业的繁荣和藏书的丰富。闽刻书业始于五代,后随着读书应试风气与日盛行,再加

上福建造纸原料丰富,所以刻书业鼎盛于宋元明。无论宫刻本、家刻本、坊刻本都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长期不衰。

《闽文化概论》作业4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

答:①楼址选择灵活多变②充满人性味的内部构造③就地取材不费能源④突出中心,凝聚力与内围空间结构的内心人⑤杰出的实用功能⑥楼中多层次和房间作用统一⑦一简般都有附属建筑,⑧外观布局合理美观。

2、简述福建古代寺观在建筑史上价值?

答:福建古代寺观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第一,门类齐全,年代久远,无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有最古老的寺观保存。第二,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在继承古制上有所创新,较为灵活,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宗教建筑艺术。

3、简述福建经济特点?

答:福建经济特点是:经济万发的多样性,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台湾贸易交往密切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始终活跃着规模庞大的商人队伍,推动了福建经济的民展,集市贸易的繁荣,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4、简述历代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答:造船业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闽越族以“习于水斗,便于用舟”著称。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发明了独林舟。三国时期,孙吴把福建当作造船的基地。南朝时期,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

船,驶往印度和南洋。宋代福建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元代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频繁而更加兴旺。泉州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明代福建仍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在全国继续居领先地位。清初,统治者实施“迁界”,打击了福建航运业。造船业也被殃及。后随着海禁松弛和迁界撤销,福建造船业逐渐恢复。

5、简述福建雕版印刷的特点?

答:福建雕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特点有: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二、规模宏大,种类繁多;三、多种方式的刻书途径:如①书坊刻书②官府刻书③其它类型刻书;四、在刻书上形式多有创新,如:①经注合刊②书封面装饰和实用相结合③多有附带内容④字体多样

⑤图文并茂。

6、简述苏颂对我国科技的贡献?

答:苏颂:泉州南安人。北宋进士。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机械制造学、药物学三方面。苏颂撰述的《新仪象法要》是我国现存详尽的古代于文仪专著,集中反映了11世纪我国天文学领域的新成就。他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并以水力驱动,通过多级变速,传动系统各部件,使上述各机构的动转,保持与天上日视运动同步。集计时,天文观测和天象演示功能于一体。苏颂还增补《开宝本草》并奉旨编撰了《本草图经》21卷,不仅为辨识近似的药物

而绘制了近千幅药图,还系统地收录了大量的单方、验方、详述其炮炙,配制的方法和用法,集中反映了北宋中期医学成就

二、论述题

1、论述闽台贸易特点?

答:闽台经济贸易的特点主要有四:①双方长期互补在贸易初期就明显地表现出来。②多渠道的贸易。由于诸如“海禁”官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闽台贸易一直是以多渠道形式进行。总的有合法贸易和违禁步私贸易两种,其中合法贸易又分官商和民商。③多港口的对渡。多港口的对渡进一步促进了闽台贸易,繁忙之时行驶在台湾海峡的闽台货船多达千余艘。④郊行的兴盛。闽台两地的郊行组织,对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2、结合辅教材《闽文化述论》上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所熟悉的

福建某个区域的文化特点?

答:晋江的《陈嘉庚择婿》故事说,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南洋开办的橡胶园里有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杂工叫李光前,不但做工勤劳,学习也很努力,他不贪享乐,拾金不昧,把橡胶园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陈嘉庚非常赞赏李光前这种勤奋忠实精神,在众多的青年中选为自己的女婿,表达出华侨在海外薪传中的高尚情操。永定《建造华人池》故事讲述了爱国华侨胡文虎得知上海外国租界的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非常气愤。他在巴烈班次建造了一座游泳池,命名“华人池”,门口挂

一块牌子,写着“只准华人入内游泳”。有两个外国人偷偷摸摸进入池内游泳,被一群中国人扭送到门外,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上面两个故事都是与海外华侨有关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福建东临大海,漫长的海岸线为与海外相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福建侨民侨居世界各地,使福建成为著名侨乡,广大华侨为他们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和增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民间故事中反映侨乡民俗与华侨爱国爱乡,薪传中华文化与吸收城外文化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许多故事脍炙人心,传承不衰,成为鼓舞后人奋发向上的口传教科书。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使福建的民间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极为密切的关系: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遗风;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有:①多广性(也称碎状性)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②难融性,闽地民俗各异;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特点有:包容性,注重节义,勤政爱民,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深远的影响。而从地域上看闽学的产生属于闽地,其核心是物须皆为闽人。从时间上看,闽学萌芽产生于北宋,从哲学上看,闽学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为中国在封建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从影响上看闽学内地域上升到全国性并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北宋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北宋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南宋绿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时代由于统治者提倡朱熹传说,在全国普及盛行,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这就是史学兴盛的原因。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闽文化遗产,抢救一些濒濒失传的文化现象,由此推进学术研究,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答:学习这门课,能对《闽文化概论》有个别深刻的理解,能对早在福建开发时期,对问南始为主的中原人亡现状在批分期进入闽地,对福建的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限解。学了这门课后,对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它有美闽文化特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我想,闽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有不同之处,是它的影响已仅仅在福建,在国内而是步出国门,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增进福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友谊,使华侨人能千方百计返回故里,从而研究闽文化。 《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答:特点如下:长于文化,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答: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文的《诗人珏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少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与陶孙的《陶器文诗话》元代的扬载的《诗法家教》《诗学正源》等。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答:①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②外地传入;③脱胎于戏曲;④宗教的影响;⑤多方面的影响。 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1 《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 A 新石器文化晚期 2 《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 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承天之序 3 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 D,陶寺 4 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 即羲和在中间待着 这是一个历法体系 叫什么 A,五方历法体系 5 远古时代 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 C,宗教 6 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 B,它自身的文明

7 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 D,舜 8 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 给人当儿子 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 B,收族 9 “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 B,周人 10 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 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 变成了什么 C,杀伐征服 11 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武王分封 12 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 B,洛阳 13 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 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 D,楚

14 古代有一个观念 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 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 D,闹崇鬼 15 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 C,忠 16 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 A,君民同体关系 17 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 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 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 D,众多的异族 18 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 B 通婚 19 本视频说看到 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 C 齐恒公尊王攘夷 20 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B,统一文化

21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C,商人创制 22 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 A,开明性 23 下面不属于儒家看乡饮酒礼的 B,繁文缛节 24 《曲礼》里边《少仪》规定对老师怎样 D,无隐无犯 25 本视频说礼乐文化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B,物质形态 26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D,各国皆有 27 中国古代发兵用什么礼节 D,丧礼 28 我们现在最早的诗歌的记忆是什么 A,《大武》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闽文化概论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傩舞是一种()表演的舞蹈,流行于闽北地区。 A. 宗教 B. 手持藤牌 C. 甩彩球 D. 头戴面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 剪纸在()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 泉州 B.

漳浦 C. 柘荣 D. 浦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宋代一首诗描写当时()佛教兴盛时称: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A. 福州 B. 泉州 C. 南平 D. 三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A. 晋江 B. 龙海 C. 厦门 D. 东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罗从彦

B. 真德秀 C. 朱熹 D. 黄道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临汀志》为赵与沐于开庆元年(1259年)编撰,共15卷,是一部研究宋以前()社会的珍贵史料。 A. 闽西 B. 闽南 C. 闽北 D. 闽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7题(已答). (),字意洞,闽县人,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长于著述,通外文,写有小说、散文等,其参加起义前夕写给爱妻的《绝笔书》最为后人所推崇。 A. 林觉民 B. 郭柏苍 C. 刘存仁 D. 林文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8题(已答). 同安一带盛行在迎神赛会上进行套宋江游艺。套是模仿、表演的意思,这是一种()的表演。 A.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福建省电大在线作业闽文化概论第一次答案

福建省电大在线作业闽文化概论第一次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3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各种木偶头中,以( )最为出色。 A . 泉州木偶头 B . 石码木偶头 C . 漳州木偶头 D . 龙岩木偶头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宋代福建作家(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著有《乐章集》。 A . 王迈 B . 萧德藻 C . 黄公度 D . 柳永 正确答案: D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唐代高僧长乐人( )在《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中

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在中国 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A . 慧海 B . 怀海 C . 希运 D . 灵祐 正确答案: B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是现存的第一部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 A . 《福州府志》 B . 《八闽通志》 C . 《闽大记》 D . 《全闽记略》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 )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洞”。 A . 太姥山

B . 霍童山 C . 武夷山 D . 冠豸山 正确答案: C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清代福建作家( )山水诗尤佳,著有《左海诗集》、《左海文集》等。 A . 陈梦雷 B . 叶娇然 C . 黄任 D . 陈寿祺 正确答案: C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全真道南宋五祖之一为闽清宋代人( ),他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将内丹与雷法并传,强调“内炼成丹,外炼成法”,被后世学者称为“道教 南宋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才”。 A . 黄舜申 B . 白玉蟾

2013秋闽文化概论作业1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3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 B . 漳州 C . 福安 D . 福鼎 正确答案: B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A . 陈襄 B . 郑穆 C . 陈烈 D . 周希孟 正确答案: A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A . 蔡元定 B . 黄干 C . 陈淳 D . 真德秀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A . 上官周、华嵒 B . 上官周、黄慎 C . 华嵒、黄慎 D . 翁陵、华嵒 正确答案: C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其《墨兰图》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露根兰”由此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A . 郑思肖 B . 林希逸 C . 章友直 D . 吴激 正确答案: A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清代( )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A . 何秋涛 B . 陈梦雷 C . 李光地 D . 林侗 正确答案: B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莆田人()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 . 边景昭 B . 李在 C . 吴彬 D . 宋钰 正确答案: C .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A . 郑鸿逵 B . 王忠孝 C . 黄景昉 D . 谢杰 正确答案: C . 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 . 罗文藻 B . 张赓 C . 李嗣玄 D . 黄子玉 正确答案: A .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 . 福州 B . 漳州 C . 泉州 D . 厦门 正确答案: C .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组成班子而得名。 A . 六件乐器 B . 八件乐器 C . 十件乐器 D . 十二件乐器 正确答案: C .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闽越人图腾() A . 蛇 B . 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一 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 、《孙子兵法》是学派的经典著作。 、法家学派、兵家学派、名家学派、阴阳五行家学派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周敦颐、张载、朱熹、程颢 、“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

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的思想。 、天人交相胜的观点、天道自然的思想、天人相分的观点 、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 、先秦时代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 、《论语》、《庄子》、《易传》、《孟子》 2、明清实学 明末至清朝,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一股与之对立的新的社会思潮。它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束书游谈的空疏学风,造就了一代新的思潮与学风,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清中叶的乾嘉之学,晚清的公羊之学。

3、名实之辩 中国古代哲学中,作为认识论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以来一直就有着名实之辩。“名”指名称或概念;“实”则指实在,即名称或概念所称谓的客观事物。“名”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四、简答题 3、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经世致用的精神,即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用于改革社会。第二,实事求是的精神。即科学精神,不

仅指的是对自然科学的积极探索,还指科学的认真研究态度。第三,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从不同角度冲击了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闪耀着时代的火花。LDAYt。LDAYt。 4、天人之辩主要有那些观点 4、、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

《送子天王图》名画的作者是朝的。 A.唐吴道子 B.五代范宽 C.元王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4题 《山水清音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石涛 C.赵孟頫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5题 名画《踏歌图》的作者是。 A.马远 B.马致远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宋代张择瑞的代表作是。 A. 《雪溪图》 B.《江帆楼阁图》 C.《清明上河图》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7题 《富春山居图》这幅旷世名画的作者是朝代的。 A.唐阎立本 B.东晋顾恺之 C.元黄公望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8题 《针炙甲乙经》的作者中国古代朝的。 A.东晋皇甫谧 B.西晋皇甫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墨葡萄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虐 B.徐渭 C.八大山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6题 《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者是。 A.褚遂良 B.虞世南 C.苏东坡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7题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懿 C.司马迁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晋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的代表作《抱朴子》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张仲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9题 佛教创建于。 A.印度 B.印尼 C.中国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20题 《辋川图》的作者是。 A.赵孟坚 B.赵孟頫 C.王维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答案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56 分。) V 1. 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 秦 B. 汉 C. 隋 D. 唐 满分:4 分 2. 楷书成熟于 A. 魏晋 B. 隋唐 C. 明初 D. 清末 满分:4 分 3.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 A. 王叔和 B. 皇甫谧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满分:4 分 4.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是 A. 人口、财富、教育 B. 人口、家庭、教育 C. 人口、资源、教育 D. 国家、社会美德、教育

满分:4 分 5.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清朝康熙年代 B. 明朝万历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明朝永乐年间 满分:4 分 6.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部落的代兴 B. 部族的代兴 C. 族群的代兴 D. 方国的代兴 满分:4 分 7.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A. 北京方言 B. 北方方言 C. 南方方言 D. 官话 满分:4 分 8. 科举制开始于 A. 晋 B. 唐 C. 宋 D. 元 满分:4 分 9. 太学开始于 A. 东汉

B. 西汉 C. 魏晋 D. 南北朝 满分:4 分 10. 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 A. 现实性与理论性 B. 系统性与世界性 C. 综合性与广泛性 D. 实用性与整体观 满分:4 分 11. 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西南 满分:4 分 12. 《汉书五行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最早记载 A. 太阳黑子 B. 彗星 C. 日食 D. 月食 满分:4 分 13.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这句话出自 ()的著述。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 B、《尚书》 C、《周易》 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B.分封制C.谪长子继承制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发展。 A.儒学B.道学C.玄学D.经学 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 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 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 B、《书》、《礼》,《乐》、《春秋》、《左传》 C、《书》、《诗》、《礼》,《大学》、《论语》 D、《易》、《书》、《诗》、《礼》、《春秋》 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B.朝鲜C.越南D.上述三国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狭义的文化 2、“五经” 3、家国同构 4、“今文经”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电大闽文化概论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 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宫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佛教传人中国后,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尤其是儒家人世精神的影响下,为适应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而不断地改变自己,这即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另一方面,正是这种中国化的佛教,又对中国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古代,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从未被真正动摇过。不论是官方意识形态,还是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方面都如此。其中,其主张修、齐、治、平,提倡为王道政治服务的“人世精神”,更是深刻影响于各家学说,东传佛教也不例外。它在中国所走的道路,就留下了深刻的儒学印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的变化也是逐步、渐进的,而且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局部开始的。其中,它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原来的注重出世,逐步发展成既讲出世,又讲人世,主张既出世又人世,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外来佛教来到中国这样一个注重现实人生、讲究实际的国度之后,逐渐发现如果全然不顾世俗的人伦纲常,过多地强调脱尘离俗,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最终注定要被抛弃。因此,历史上的一些佛教大德,大胆吸收、融摄儒家的人世精神,在佛教中也注重纲常人伦,强调对世间的关怀,促使传统佛教不断走向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佛教的人间化,可以说是始自“六祖革命”。惠能在《坛经》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清净,实时西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种作风与五祖以前各种禅师的修行风格与思维方式已迥异其趣。以此为起点,中国佛教的许多名僧和宗派,根据大乘佛教“慈悲普渡”的精神,认为佛教的根本宗旨不是为了自身的修行解脱,而是为了利他济世,普渡众生。在此基础上,中国佛教常把出世与人世统一起来,主张只有把世间法干得停停当当,才能作为出世的前提。据此思想,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佛教徒大胆走出山林,投身社会,乃至涉足官场,过问政治。 此外,隋唐之后的佛教融摄儒家人世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表现在:通过阐释“治心”与“治世”的相互关系,把出世与人世统一起来;而且,佛教界还积极倡导佛教走向世俗化。例如,宋代名僧智圆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佛教思想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儒学,常常独自阅览自学儒家经典,对“周、孔、荀、孟”都颇有研究,因此,在出人世问题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对儒学的“修、齐、治、平”的思想颇表赞赏,并逐渐把儒学的“治世”思想纳入自己的学说体系中。后来,他不仅自号中庸子,而且公然提出佛儒交融,以宗儒为本,儒教修身,释教治心,二者互为表里的主张。而在主张佛教必须走向世俗化这一个问题上,宋代的另一位禅师——“看话禅”的倡导者大慧宗杲最具有代表性。在他看来,佛儒、僧俗、凡尘之间,并不存在着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情况下,它们都是相摄互融的。基于这一思想,他反对把在家、出家、世俗、僧侣对立起来,甚至还认为在家修行比出家打坐更为殊胜。因为出家为僧,一心一意只是打坐修行,没有世间的许多烦恼,因此比较省力;而在家参禅,则开眼闭眼皆是尘俗事务,时时有许多的凡尘俗事缠身。因此更需要加强力量和坚定信念,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有时更能打透禅关,结出道果。在儒家人世精神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佛教越来越注重人伦、强调人世,与此相适应,佛儒二家也出现了相互汇合、相互交融的良好局面。

闽文化概论专科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专科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 (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 (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 5 知识点: 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 5 知识点: 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 5 知识点: 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 B. 《聊斋志异》 ? C. 《儒林外史》 ? D. 《红楼梦》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