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环境教育与幼儿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9年文档

《生态环境教育与幼儿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9年文档

《生态环境教育与幼儿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

一、问题的提出:在学龄前幼儿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

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在此领域幼儿园对幼儿开展此项教育,国内学前教育界中也属于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当

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

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

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生态环境教育相悖的举动,生态环境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对于学龄前的

幼儿来说,生态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

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

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生态环境

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

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生态环境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幼儿园生态环境创设以及家园联系等方式探索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有

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幼儿生态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萌发幼儿

的感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有位生态家曾经说过,

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哲学。对幼儿开展生态环境教

育的目的,一方面教育和给予幼儿一个基本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引导幼儿有一种生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他(她)将来

走向社会处理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的宏观认识是有重要意

义的。课题《生态环境教育与幼儿和谐发展的研究》,通过让成

人与幼儿共同融入自然生态环境,探索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理

论建构与有效途径,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理论,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及研究目标指导思想江

泽民主席曾经说过:“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理论基础及研究目标 1.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理论。伟大的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人的天性,人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

着浓厚的兴趣。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

“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生活教育理论。 3. 布朗芬?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与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理论儿童生态学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之中进行

研究,认为儿童的行为及其状态与其背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

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

环境之间的逐步相互适应”。

研究目标:1.促进幼儿园生态环境创设; 2. 探索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3.促进并引起社会对生态环境教育的关注,在人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过程中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根据相关节日设计生态环境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行为习

惯,学会珍惜、保护身边的自然资源。 2. 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

制约性,了解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

依赖性。 3. 创设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萌发幼儿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幼儿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获得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 设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学活动案例。5. 探索家园联系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

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针对参与者的行动开展研究,在研究进行

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调整研究的进程,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

优化与改良环境,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案,最终实现行动的优化。 2. 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进展情况,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撰写教育案例。3. 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师日常工作中开展生态环境

的行动,进行经验总结并加以提升,上升到理论。

五、研究过程与成果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幼儿园教育的五大

领域,开展如下四方面的教育:

1. 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按照自然生态规律,

能够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造福;既要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自然资源。 2. 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通过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运用游戏,操作,观察、感受,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综合主题教育与一日生活相结

合的方式,把生态教育渗透其中。让幼儿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

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要保持生物种类与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常识、技能。

一是采取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手段,

二是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活教材,借助社区人文资源,走

出“文本教材”的框架。改变了幼儿的学习方法,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

法越来越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方式。

三是家庭、幼儿园、社会有机结合,三维度生态环境相互渗

透。开展《大手牵小手家庭手工作品赛》活动,以“生态文明、

绿色环保”为主题,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变废为宝、陶冶情操

为宗旨,爸爸妈妈引导孩子利用生活废弃物或自然材料进行制作

环保低碳玩具,让幼儿和家长亲身体验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乐趣。我们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专用教室里,供幼儿、家长参观

学习,分享成功的快乐,共同提高绿色环保意识。通过评比荣获

一等奖作品29件,制作的材料有卡纸、胶纸、金纸、易拉罐、

奶盒、泡沫、布艺、刺绣、冰棒棍、植物豆类,家长们都纷纷表示,原来这些没用的垃圾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这么有用的东西,

以前真是太浪费了。在做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家长的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