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课堂更加灵动

让课堂更加灵动

让课堂更加灵动
让课堂更加灵动

让课堂更加灵动

————————————————————————————————作者:————————————————————————————————日期:

让课堂更加灵动-科学论文

让课堂更加灵动

吴蓓蓓

灵动课堂的外显特征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它的内核则是在人本、民主的理念引领下,通过教与学,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灵动课堂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中,教师没有准备一成不变的教案,所有的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然后在交流、探究、汇报、展示、总结中找到能被大家认同的结论。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舞台,由学生来表演,由教师来“穿针引线”,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到结论。

在教学四年级《声音的产生》一课时,笔者从个人准备、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外延伸四个阶段人手,力图让课堂更加灵动。

1.个人准备——走进灵动空间

准备阶段是灵动课堂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动和准备阶段,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在《声音的产生》一课中,课前学生收集各种声音:高的、低的;大的、小的;悦声、噪声等。)

师:(课堂播放几种代表性声音)请同学们猜测声音的由来。

(学生猜测声音的由来或者场景。)

师:声音可以传递很多信息,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关于声音,你有

什么问题想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确定本节课研究的问题“声音的产生”。)2.合作探究——体验灵动世界

本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彼此交流前概念,再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可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新的发现写于黑板上,最后集体归纳总结。

(教师展示材料:保鲜袋、塑料瓶、口哨、橡皮筋、钢尺。)

师:有哪些方法能使它们发出声音?为什么这些方法能使它们发声?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最终全班交流商定。之后,学生根据本组设计去完成实验,小组讨论结论、记录。)

3.课堂展示——激活灵动智慧

课堂展示环节是全课的核心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前两个环节对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解决,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会带来一些新的发现。

课堂展示,可以让每个学生敢于、乐于和其他同学分享,获得自主学习的自豪感,锻炼个体的自信心,促进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展现各个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情况,分享合作乐趣,凝聚团队精神;可以便于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要训练学生合作展示,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展示准备。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实验情况,包括对问题的理解、收获以及存在的疑问。教师应提示其他小组同学要倾听,适时补充、质疑、解惑或评价,通过生生互动,真正实现课堂自主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

个细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对于前两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看能否解决,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学生未能解决的,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应该通过进一步启发、点拨、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学生未提出或是有误,教师应及时引导、指正;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应该的,从而推进课堂的深层次发展。

(各小组上台演示他们分别用了哪几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敲、拍、吹、打、捏、弹等。)

师:谁来说说产生声音时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汇报时,其他学生倾听,自己发言时不重复之前别组汇报过的结论。若汇报组的展示较为精彩应及时予以掌声鼓励,如果有比汇报组更好的提议可以及时补充。

(学生汇报:产生声音时的现象有抖动、颤动、振动等。最后全班商讨,统一确定用“振动”比较准确。最终概括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组提出:有的物品很容易观察是振动产生声音,有的很难观察到,例如吹塑料瓶发出声音,难以观察到振动这一现象。当即有同学提出,可以“放大”振动这一现象:在塑料瓶中放入一些细小的东西,比如盐粒,这样吹起来就可以看见盐粒在塑料瓶中“跳舞”,也证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听到这样的设计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掌。还有学生发现:只要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发现这一秘密的小组上台演示,全班再次实验各自的材料,从而达成共识。)4.拓展延伸——更显灵动魅力

学生在展示交流与互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在

此基础上,教师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盘点或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师:(用竖笛吹一段优美的旋律)请问怎么发出声音的,谁在振动?

(学生回答是空气。)

师:同一根竖笛,都是空气在振动,为什么会吹出不同的声音呢?请课后思考,查阅相关资料。

反思:灵动课堂的教师角色意识

在灵动的课堂中,科学教师应当由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上的对话者,摒弃话语霸权,强化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

1.民主意识

很多教师对教学民主的理解是尊重学生、上课氛围宽松、对学生态度好,这只是教学民主的浅层次含义。深层次的教学民主应该是把学生诚心诚意地作为和教师一起共建课堂的主人,双方是平等的、互相促进的学习共同体。

在灵动的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树立民主意识,意味着教师认识到教学是师生共建的过程,意味着教学是师生心与心、智慧与智慧碰撞的过程,从而给课堂带来真正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自主、创造、探究、合作、平等、协商、对话、共享等现代公民素养的学习,即便出现错误的认识,他也应该能真切感受到尊重和民主,从而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人本意识

灵动的课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面对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造一个适合学生表演的舞台,既不让学生放任自流,又保证表演的顺畅与热烈。灵动课堂要求教师通过高明的点拨艺术,润物细无声地、主动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在课堂中“穿针引线”,促进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

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成就灵动课堂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 2100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