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改革意见

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改革意见

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改革意见
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改革意见

09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试卷A(普本)

命题部门:外国语学院试卷序号: A 考试形式:闭卷学分: 考生校区:浦口考生班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考试班级:09级普本(英语专业除外) 南京审计学院 2009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答题纸分两部分:答题卡(供阅卷机使用)和答题纸。 2.客观题(Part I – Part III)做在答题卡上,主观题(Part IV – Part VI)做在答题纸上。 3.划线要求: (1) 用HB—2B铅笔按照答题卡上的范例填写。 (2) 要有一定粗度,浓度盖过字母底色 (3) 代号划写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否则试卷作废。 (4) 修改要用橡皮擦干净,注意不要划错行。 4.答题卡上的学校代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学生学号。不足十位数的请在学号前面加0,补足十位数。请在相应数字上划线。 5.答题卡上的试卷代号一定要划,否则阅卷机无法识别。 注意: 不按要求填涂答题卡而造成阅卷机无法识别,得不到成绩,由本人负责。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2009年8月

2009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试卷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40%) 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s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of the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tatements following the passage. You must read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and decide which is the best answer.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2’×20) Passage 1 Questions 1 to 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It has been a widespread belief that the American family is dying. But a new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merican family is stronger than ever. This study affords surprising evidence of the persistence of American commitments to family life. The American family is changing, not dying. It is becoming smaller, men and women are becoming more equal, and the divorce rate is higher. But despite the high divorce rate, marriage has never been more popular. The majority of divorced people remarry, but only 2% marry more than twice. Most marriages last a long time, a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divorces are from teenage marriages.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here’s often good reason for teenage marriages to break up.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children receive less attention from mothers who work outside the home than from mothers working inside the home. So far the amount of educational or development time hasn’t varied very much, whether or not the mother works outside the home. In fact, working mothers try to make up for it by setting aside time only for their children. The study shows that television is by far the most significant new childcare arrangement of this century.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for children up to age 14 is watching television. School is the second most time-consuming activity for children. They spend an average of about 19 hours a week in school. A larger proportion of children go to school earlier than ever before, and they stay in school longer. Another big change i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very young children in daycare centers (日托站) has almost doubled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hese two dramatic changes in child activity, the changes caused by mothers working outside the home appear very small. 1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_______. A. the American family is dying B. young people today don’t want to get married C. the American family is changing, but it is stronger than ever D. education has resulted in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famil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Marriage is more popular than before. B. Many divorced people remarry. C. The majority of marriages last long. D. Working mothers devote less time to their children.

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文件

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改革目标 加强大学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兼顾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效。 (一)教学要求定位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各项技能指标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基本指标,较大幅度提高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下简称四级考试)成绩。 (二)调整教学安排,采取整体教学加分类强化的模式,促进英语成绩优秀者冲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较高要求,培养更多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二、改革方案 (一)非艺术类本科生 总体教学安排为二学年四学期,周课时为4,总课时256,共16学分。上机自主学习作为辅助教学,不计入总课时。第一学期安排四周集中上机时间,由英语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内容、任务和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会自主学习模式,完成教师布臵的任务。四周后,自主上机,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和学习内容。 1.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所有本科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对高考英语成绩排列前30%的新生,从校历第七周至第十五周,安排每周2学时的四级考前强化。这部分学生可参加12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 2.第二学期教学安排 所有本科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依据第一学期课程成绩确定第二批前30%学生(第一批已参加四级考试成绩达425分以上的学生除外),从校历第五周至第十六周,安排每周2学时的考前四级强化,这部分学生可参加6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第一学期中参加四级考试成绩达425分的学生也继续跟班学习,并自行抓紧课后学习,参加6月份举行的六级考试 3.第三、四学期教学安排 第三、四学期教学主要针对尚未参加四级考试和前两个30%中少部分已参加四级考试但未达到425分的学生进行教学,除课内每周四课时外,还要增加课外强化,这部分学生可参加12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12月份四级考试达不到425分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同样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安排进行教学,参加当年6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 第一学年内已在四级考试中达到425分的学生,在第二学年里以选修英语类选修课的方式完成另外8个大学英语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第三学期参加四级考试达425分的学生,第四学期也以英语类选修课的方式完成另外4个大学英语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供讨论) 作者:大英部加入时间:2005-10-27 10:52:18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实施步骤 1、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上来,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并重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特别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 5、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益。探索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软硬件的合理配置方法、课程设置方案及其它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和经验。 6、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语言教学规律,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兼顾现实。结合我校实际和兄弟院校经验,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年2月开始,在2004级进行小规模试点,参加学生240人,使用外教社出版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二阶段: 2005年9月开始,在2005级中增加学生500人左右,扩大试点规模,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三阶段:综合分析前两个阶段的试点教学,形成实验报告供学校决策。若前期实施效果良好,学校条件成熟,争取在2007年9月以后全校推广。 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案 1、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综合英语课程,其目的是保证所有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二模块为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扩展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素质并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综合英语课程分为四个级别,即综合英语(1)、综合英语(2)、综合英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试行) 一、改革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6年4号文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要求》)又一次指导和推动全国各高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根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是12个学分,不到整个必修课144个学分的10%);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

2019级本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2019级本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人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经商定,决定对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 一、分级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要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基于我校“一二三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配合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分级教学基本原则 分级教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分级教学层次划分 结合我校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教学资源现状,把大学英语课程按照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划分为A、B 、C三个层次。 2019级入校本科学生(不包括国际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继续实行分级教学。 1.分级标准 根据新生高考英语成绩,大约前10%学生进入A级班学习,每班不超过60人;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包括音、体、美、播音主持等专业,高职高专学生,3+4本科学生)为C级班,每班不超过80人;其余学生进入B级班,每班不超过80人。A、B、C三级分别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命题方案。 2.A、B级实行动态管理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在这一理念下,高校国际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大,首先把大学英语定位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表现在提供用英语讲授的国际化课程,帮助学生适应英语授课、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商务和工作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这意味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功能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进入了后大学英语时代。然而,处在这个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本研究对大学英语的困境做一些分析,提出基于复合人才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路径构思,以求共勉。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师资素质之间的矛盾 后大学英语时代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

学评价等都将发生变化。在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以听、说为主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懈怠情况;他们中许多人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很满意;他们毕业后的英语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作的需要。[2]5由此可见,大学英语通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者及社会的需求联系不紧密,难以维系基础英语的课程地位。在这种需求变化的形势下,课程目标不能再停留在“打基础”上,而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2]8因此,有学者倡导从通用英语到专门英语的全面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3]与之相呼应,《课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为了顺应形势的变化,各高校纷纷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改革,相继曾设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然而,课程设置的增加和变化,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对师资的素质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后续课程的主要目标为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开设的课程内容具有学科性的特征,要求教师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用目标语来进行某门学科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师知识结构产生巨大的挑战。原来可以从容应对听、说、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总纲) 公共外语部 2007年10月修订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说明】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太原师范学院是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师范学院,其办学理念是“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本校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为非英语专业本专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教师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大纲是在充分考虑我校师资、学生、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要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和参考教材等六个部分。 1、教学目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根据太原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的特点,具体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②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效地进行交流;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④培养学生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

2、教学要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 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太原师范学院生源主要来自本省的不同地区, 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语音受方言影响,基础好坏不均衡。为了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 则,构建适合我校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体系,特制订“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一般要 求”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专科毕业生通过两年共四个学期的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 为四个级别,一个学期对应一个级别)。较高要求相当于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水平, 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的。对入学时英语能力未达到高中英语课 程标准要求的特长类学生,设置预备要求。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基础较好的特长类学生 应达到普系本科生第一学年结束时的英语水平。表格如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措施

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措施 一.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不断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反映在:《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数次修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类体系教材的升级换代;中小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普及和提高…但这些进步仍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外语的需要。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改革,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取得2008年奥运申办权,大大提高了我国开放的程度,拉近了与世界文化的距离。这一切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显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二.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在目标要求上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着差距和错位。 2.大学英语教学在效率成本上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3.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如何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和方 法的问题。 4.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面临着如何适应个性化培养和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问 题。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思路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个性化教育为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途径全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三.改革内容 1.社会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对英语应用的要求。这一改变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改变,同时也要求与时俱进的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后的 英语教学体系要能满足英语应用的社会需求。 2.大学英语教学属于正规课堂教学活动,它受学时和教学目的的约束。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耗时成本,要靠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信息技术。 3.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理念和方法。 4.科学合理的分配显性学时和隐性学时。 5.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和资源。 四:实施方案 1.教学分级 大学英语按课程群设置,分为基础级课程群、中级课程群、高级课程群和 自选课程模块课程群。 1)基础级(起点为1级)课程群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课程设置为听说1-4级,共160学时,8学分;综合英语1-4级,共256学时,8学 分,必修学分共16学分。 2)中级(起点为2级)课程群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进入中级的学生免修基础级1级的综合英语课程;中级课程设置为听说2-4级,共120 学时,6学分;综合英语2-4级,共192学时,6学分;自选模块课程4 学分,必修学分共16学分。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报告书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我院各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含实践)课,分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第一至第三学期开设,128学时,8学分。其中第一、第二学期为基础英语阶段,96学时6学分,第三学期为行业英语阶段,32学时,2学分。 2.课程作用: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熟练运用。另需掌握500个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能在职场交际中熟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述。 (2)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3)能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 (4)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容基本完整,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 (5)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3.素质目标: (1)具备较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

(2)具备专业培养目标中相关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各非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发展能力,采取分段式设计,模块化组织、立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2.设计思路 (1)分段式设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即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发展阶段(Phase 1: Core Skills Development)和行业英语阶段即学生的职业专门技能发展阶段(Phase 2: Specialized Skills Development)。这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生存能力。 ①英语综合技能发展阶段(Core Skills Development Phase) 本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使其形成较为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具备社会生存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本阶段实行目标教学,要求学生学完本阶段学习后能顺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PRETCO-A)。 ②职业专门技能发展阶段(Specialized Skills Development Phase) 本阶段以专门用途英语(ESP)为主组织教学,将学院现开设各专业按专业群归类,开设医护英语、机电英语、IT英语、商务英语、酒店英语、财会英语、艺术设计英语等行业英语。开发相应行业英语教材和自主学习资源,一部分用作课堂学习,一部分用作学生自主学习和将来继续学习。行业英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职业生存能力。 (2)模块化组织:将教学容按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四个模块进行组织,(3)立体化教学:包括教学容立体化和教学方式立体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更是所有院校针对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了各大院校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追求,而我校更是承担着培养高质量综合性外语人才的重任。面对这种形式,对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我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热切关注和重点讨论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育改革;英语应用 我作为一所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改革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不能否认,大学英语在很多方面的确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致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全面实施与进行。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然后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详细措施和建议。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从小学至大学,教师始终因深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

响,秉持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思想,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式教学方法,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局面是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学生则在下面稀里糊涂地听,致使英语预习、讲解、练习、复习等成为固定的循环流程,学生则没有掌握一点实质性的英语知识。总之,总结起来是,教学方法极其陈旧单调,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极少。 2.英语教学环境缺失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依然把英语学习当做一种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沟通与交流,学生只是在注入式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受来自于教师英语知识的灌输,且英语教学课时不够充足,课堂时间只够停留于知识理念层面的讲解;另外,部分英语教师使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无法为学生打造一个纯粹的英语教学环境,导致学生不能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这种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学顺利、有效地展开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学生自然也无法形成真正的英语实际能力。 3.英语综合性学习受到忽略 一直以来,英语课程的学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学习词汇、语法、句子结构,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与热情。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运用此种方式,忽略了英语的综合性学习,导

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类教学实施方案详解

附件1 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和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3号,以下简称《英语课程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英语课程要求》之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各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内容,考核合格即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结业要求。 基础阶段为全校公外学生必修课程,含英语听说课、英语读写课以及英语学习系列讲座,主要突出语言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高级阶段课程为A级和B级起点学生及部分C级、D 级起点学生必修课程,强调专业技能和文化导入。 二、分级管理 1.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原则上分为A级班(对应大学英语3级)、B级班(对应大学英语2级)、C级班(对应大学英语1级)三个级别,学生数分别占当年新生总数的比例为20%、30%、50%,可根据生源英语水平整体情况进行调整。另设D级班(对应大学英语预备级),主要授课对象为艺术类、专科班等学生。 2. A、B、C级班学生数以学校规定的当年正常班学生数组织教学,D级以各班实际学生数组织教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可根据有利于合理编班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进行调整,各班学生数超出校、院两级规定的学生数的,按校、院两级有关规定给予系数补足。在教学侧重点方面,A级班学生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B级班读写和听说兼顾;C级和D级学生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 四个级别课程安排分别见下表:

3. 新生入学后自愿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按成绩进入A级、B级或C级班。不参加分级考试者,直接进入C级班;列入高级班的同学可以申请进入低级班学习;列入低级班的同学不能申请进入高级班学习。根据生源情况和学生意愿进行分级后,进入B级班(二级起点班)学习的同学,大学英语C1(一级)课程免修;进入A级班(三级起点班)学习的同学,大学英语C1、B2(一、二级)课程免修。 4.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根据学习情况可以申请越级学习。具体办法是:本级别期末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可在下一学期期初第一周提出越级学习申请,以高一级班的缓考考试作为越级考试,成绩合格者,经任课教师同意,外国语学院越级学习审核小组审核通过,可到高一级别学习。例如,B级班(2级起点)学生在第二学期初可申请参加3级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越到4级(A4学期)学习,其三级(A3学期)期末成绩以本次越级考试成绩记载。 5.所有学生必须通过B2阶段的学习才能报考国家大学英语四级CET4(三级起点班的学生一入学后即可报名参加CET4考试)。A级班和B级班学生通过CET4考试并取得成绩通知,在继续修完本学期课程后可直接进入A级班的A5阶段,继续完成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学习,其越级所缺期末考试的成绩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记载。C级班的同学原则上需修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取得大学英语的所有学分,如果在第四学期之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前一个学期考过,按B级班学分和成绩管理;提前二学期考过,按A级班学分和成绩管理。 6. 艺术类学生分级遵行以下原则: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学生高考成绩达90分的,可编入C级班学习,进入A级、B级班则需要通过全校新生入学分级考试,其他学生均进入预备级,完成本方案的D0、C1、B2、A3阶段课程学习。 7. 对于基础课程阶段期末考试不及格且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同学,可以跟随原班就读,但上学期期末大学英语课程不给予学分,学生可以通过考过CET4获得学分或者插入下个级别班参

大学英语》课程介绍

《大学英语》课程介绍 一、教学对象 中国传媒大学非外语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在达到基础阶段的要求后,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和信息通信等方向的专业英语技能,以部分满足学科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并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教学要求 (一)基础阶段 所有学生的英语能力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一般要求”(教务处确定的降低英语要求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除外)。 通过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25%--30%的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较高要求”,10%--15%左右达到“更高要求”。(非强制性规定) “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能力具体描述如下: 一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 目;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4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和讲座,能正确理解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 某一主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了解说明中心 大意的事实和细节,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 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 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000个单 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较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 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40-15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 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非专业类数学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非数学专业类大学本科生的数学素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与工作能力的训练,本轮非数学类改革指导思想为:守正创新,协调发展。即在坚持被长期的教学实践所证明的正确教学内容、方案和体系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革思路 1.通识教育课程:基于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完善并建设该类课程。 2.通修课程:《大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分为下列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学数学E:三个学期(6学时/周)共计12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一层次Ⅰ,6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一层次Ⅱ,6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微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初步。 (3)课程名称:线性代数,(第一层次Ⅲ,4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矩阵、线性(空间、方程组、变换)、欧氏空间、二次型。 第二层次:大学数学D:二个学期(5学时/周)共10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二层次Ⅰ,5学时/周,5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多元微分学。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二层次Ⅱ,5学时/周,5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初步。 第三层次:大学数学C:二个学期(4学时/周)共8个学分。(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三层次Ⅲ,4学时/周,4学分)。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三层次Ⅱ,4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微积分学。 第四层次:大学数学B:一个学期(4学时/周)共4个学分。 课程名称:简明微积分(4学时/周,4个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 第五层次:大学数学A:一个学期(3学时/周,3个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问题探讨 大学英语课是大学生的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分级教学,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组织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一、分级英语教学的实施原则 1.按级组织教学,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新生英语分级考试,并参考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级。其中:全体学术史被分在一级水平的约60%;二级水平的为30%;三级水平的约为10%。 2.尽量以系、专业和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的分班,便于学生管理和学生对教学班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尽量保持任何教师的基本稳定,便于师生交流、配合,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3.大学英语课开设有一、二、三、四四个级别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学期,考核合格即可获得规定的4个学分学分。采用动态管理,成绩优秀者可以申请跳级。 4.考试采用相同水平测试卷。试卷按照二级学生的水平出卷,涵盖三种层次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共有基础知识部分占70%。其中一级班所学内容占70%,二级所学内容占20%,三班所学内容占10%。一般二年级应基本达到英语四级要求,通过国家四级考试。 4.组织教学上,在教材内容选取上,高等级学生可以在深度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探索,安排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初级班的侧重点放在教材本身。 二、分级英语教学的好处 将不同认知能力、学业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授课,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就不可避免。大学实行全新的“分级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这一弊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1.实事求是,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尊重教学规律和直面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做不同的处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空间来发展自己。 2.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学习环境的差异、教育背景的不同、初高中基础的高低,直接造成“90”后的学生个性差异非常的大。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混合班制,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次教学利于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加拔尖,树立学习榜样;激发了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消除他自卑情绪和消极行为,重执起自信心;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 3.循序渐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听过会忘,看过记得牢,做才理解。”这一“学从做中来”的理念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交流,不要一味的灌输你的想法,要听听他们的意见。排除“一刀切”的上课方式,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起不至于会出现只有优秀学生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水平低的学生从头至尾只是旁观者、没机会参与、担心水平差而被人笑话的局面。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最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