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黎炳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经验

黎炳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经验

黎炳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经验
黎炳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经验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一、前言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估计世界1/3人口缺铁。由于健康教育和广泛采用铁强化食品等措施,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据美国1999—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l~2岁儿童ID和IDA患病率分别为7%和2%,其中西班牙裔儿童ID患病率仍高达17%o。发展中国家儿童铁缺乏症情况更为严峻。据WHO资料,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和5~1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和48%,其中半数以上为IDA,而ID患病率至少为IDA患病率的2倍。 我国儿童ID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16个省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个月一7岁儿童营养性贫血总患病率高达43%,其中多数为IDA。2000一2001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7个月一7岁儿童ID总患病率4 0.3%,IDA患病率7.8%。尽管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但缺铁(不伴贫血的ID)仍很严重,其中婴儿缺铁和IDA患病率分别为44.7%和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而农村儿童IDA总患病率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5.6%)。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缺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不能被补铁所逆转。因此,ID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防缺铁导致的儿童健康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建议参考了国外有关防治指南,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共同组织起草,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修订完成,希望能对我国儿童ID及IDA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二、基本概念和定义 ID是指机体总铁含量(total body iron,TBI)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iron deplet ion,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和IDA 3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铁代谢特点。 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等铁代谢异常的特点,是ID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铁减少期仅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但红细胞造血并不受到影响,临床上无贫血。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由于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转运至骨髓幼红细胞参与Hb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orin,FEP)水平增高,但临床仍无贫血。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因此也被统称为“不伴贫血的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without anemia)。为简便起见,本防治建议将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统一命名为“缺铁”。 三、ID病因和高危人群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

ZHONGGUO SHIYONG XIANGCUN YISHENG ZAZHI 2007,14(4) 关 键 词:贫血;小儿;缺铁性; 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672-7185(2007) 04-0048-02 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7~24个月为高发年龄组,且农村发病者高于城市,对健康有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积极防治。我国早于1985年就制订了《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但实施20余年来,我国农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是目前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农村继续推广实施《方案》。现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1 小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 原因 儿童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一方面是由于生长发育过快,营养需要量增加;另一方面则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或是由于食物中的含铁量较低,使摄入铁量不足。另外,早产、双胎、低体重等也是贫血的高发因素。 在基层要进行贫血的监测:对每个婴儿可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在7~12个月龄及18~24个月龄时,各查1次血红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特别是对有贫血高发因素的患儿,一 定不能忽视监测。对所发现的贫血患儿应及时采取措施,定期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县、乡级的医疗机构可在本地区进行小儿贫血情况的抽样调查,可按年龄分组(4个月~,7个月~,1岁~,2岁~,3岁~,4~7岁),最好每组不少于100人,以指导本地区的贫血防治工作。 2 临床表现 患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都有明确的缺铁病史:①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②早产儿或双胎儿;③生长发育速度快(超过正常标准数值);④饮食中铁摄入量不足;⑤有慢性感染史。儿童患贫血后,可有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牙龈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童会头晕、眼前发黑、耳鸣;肝、脾肿大;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有呕吐、腹泻和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表现。有的病儿还可有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等表现。严重的贫血患儿还会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等表现。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常会合并各种感染性疾病。 3 诊断 缺铁可分为3个阶段: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铁缺乏从轻到重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最初的铁缺乏表现为储 备铁的减少,如若缺铁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引起循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减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铁性贫血。贫血与缺铁严格来讲不是一回事,因为贫血除了由缺铁引起外,还可由其他原因引起,但就缺铁性贫血与缺铁而言,却可理解为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理解为原因与疾病的关系。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一般都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支持,需要明确区分这3个阶段,不符合基层医疗条件的实际。 在《方案》中提出了对各级医疗机构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不同要求:①村级、乡级医疗机构原则上仅要求测定血红蛋白。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如1~4个月儿童血红蛋白<90g/L,4~6个月儿童<100g/L,6个月~6岁儿童<110g/L,6岁~12岁儿童<120g/L,即为贫血。同时,要做红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②县级医疗机构除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指标外,可用血清铁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指标。缺铁性贫血者,血清铁<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4.5。此外,缺铁性贫血者的实验室检查还有: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32;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骨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解读 黄振荣1 王淑敏1 王柏勋2 (1.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内科,110141;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活动无耐力;②有感染的危险;③知识缺乏;④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贫血,虚弱。营养不良。主要表现活动后乏力、虚弱、气喘、出汗。头晕,眼前发黑,耳鸣。护理目标患儿随着贫血改善,耐力提高。护理措施评估患儿目前的活动程度和休息方式。与患儿家属制定活动计划,体力不支的患儿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一般少量的活动应尽量让患儿在床旁、本病室内进行。外出检查需要抱行或或轮椅推行。增加患儿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血浆、白蛋白。有计划地安排各项检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尽量避免患儿哭吵、激动及情绪紧张。协助患儿进行洗漱、进食、大小便等个人卫生活动。吃奶的患儿,喂养时宜竖抱起,或抬高头部,吃奶时间以20分钟为宜,少量、多餐,必要时喂奶前后吸氧15分钟。重点评价患儿活动量是否逐渐增加有感染的危险相关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主要表现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白细胞增高,尤其中性粒细胞增高。护理目标患儿不发生感染。护理措施病室每天通风换气,限制探视人员,白细胞过低者给予单独隔离房间。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床单清洁、整齐,衣被平整、柔软。保持口腔卫生,指导年长儿晨起、饭后、睡前漱口,避免用硬毛牙刷。婴幼儿应加强臀部护理,预防红臀。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预防呼吸道感染。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家属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重点评价患儿是否有感染发生。患儿家属是否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知识缺乏相关因素家属对疾病的有关知识缺乏。主要表现家属不能正确地喂养小孩。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和治疗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和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发病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2010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缺铁性贫血病儿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铁剂治疗和去因治疗。结果104例,治愈78例(75%),好转21例(20.2%),自动出院3例(2.9%),死亡2例(1.9%)。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并不难,但是关键在于预防,要求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补充一定的铁,同时对出生4个月的婴幼儿食物中要添加富含铁丰富又易于吸收的食品诸如动物肝脏、鸡蛋黄、豆腐类、芝麻酱、蔬菜水果等食物才可以把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标签:小儿;缺铁性贫血;分析;治疗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计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戏蛋白合成所致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必贫血。从生后6个月~2岁发病率较高,占7岁前儿童的30%以上。其原因主要是初生时铁贮存不足,饮食缺铁,长期少量失血等。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月~3岁的婴幼儿。具有小细胞低色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解放以来,各种营养缺乏症都已明显减少,但缺铁性贫血仍是常见的威胁小儿健康的营养缺乏症。本文介绍我院儿科2010年3月~2014年10月小儿缺铁性贫血104例的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男68例,女36例。年龄6个月~1岁28例,2~3岁47例,4~7岁19例,8~14岁10例。以婴幼期发病,以冬春季多见。轻度贫血49例,,中度贫血38例,重度贫血17例。 1.2临床表现104例中,肝大86例,发热66例,脾大54例,淋巴结肿大38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6例,肺炎44例,佝偻病41例,腹泻31例。人工喂养61例,母乳喂养27例,混合喂养16例。 1.3方法 1.3.1铁剂治疗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含铁量为20%;富马酸铁,含铁30%。对婴儿为服用方便,多配成 2.5%硫酸亚铁合剂溶液(硫酸亚铁2.5g,稀盐酸2.9ml,葡萄糖12.5g,氯仿水100ml)。剂量应按所含铁元素计算,根据实验,以4.5~6mg/(kg·d),分3次服用为宜,(折后硫酸亚铁0.03g/(kg·d);富马酸铁0.02g/(kg·d);2.5%硫酸亚铁合剂1.2ml/(kg·d)[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浅析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杜全力

浅析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杜全力 发表时间:2019-04-24T11:18:46.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2期作者:杜全力[导读] 目的探讨并分析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勃利县中医院 1545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49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葡萄糖酸亚铁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接受富马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呈 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治疗前相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较易被患儿接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富马酸亚铁;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errous fuma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49 childre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January 2016.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errous gluconate and 22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errous fumarate. The index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 rising tren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Ferrous fumarate is more acceptable to childre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keywords] ferrous fumarate;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clinical observation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疾病,多见于六个月到三岁的婴幼儿,直接威胁着小儿的健康与成长。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49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接受富马酸亚铁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49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接受富马酸亚铁治疗。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6个月-15岁,平均年龄为6.4±2.1岁;治疗组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为7个月-16岁,平均年龄为7.2±4.1岁.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被确诊为小儿缺铁性贫血,两组患者均无近期服用铁剂,其中小于3岁21例,3-6岁为16例,7-16岁为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年龄、病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食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剂量为5mg/kg葡萄糖酸亚铁,每日一次;治疗组患者给予剂量为5mg/kg富马酸亚铁,每日一次。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两天内,不给于其任何抗坏血酸或含铁药物治疗。连续对患者治疗两周,在治疗过程中,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根据预定方案,监督患儿家属定时给予患者铁剂药物治疗,并保证患者获得足量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从患者的颈前或肘前采集静脉血,测定SF、血清铁(SI)、平均红细胞体积(MCV)、Hb,采用溶出法对Hb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SF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 1.4 疗效判定 根据相关规定,对患者疗效进行判定。临床症状消失,Hb超过100g/L,RBC超过3.5×1012/L,为治愈;临床症状改善,Hb超过100g/L,RBC超过3.5×1012/L,临床症状好转,治疗16周后Hb指数同治疗前相比上升超过20g/L,为改善;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1]。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治疗前相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22例患者中,治愈8例,改善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27例患者中,治愈9例,改善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常用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铁贮备。 二、常用注射用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其指征为:①因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②消化道吸收障碍;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三、病因治疗:纠正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治疗胃肠道疾患等。 注意补充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而菠菜中的铁只能吸收2%左右。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应注意如何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如馒头、发糕等。 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 如果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注意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含量高,补充叶酸可以纠正叶酸缺乏性贫血,如青菜、香菜等。还有动物肝脏、肾脏,蛋类,大白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甜菜,蚕豆,硬壳果类,大豆类,梨等。 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一方面可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纠正,使其改变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各种营养的供给。 不宜饮茶和咖啡限制含鞣酸高的食物,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茶叶中的磷酸盐和鞣酸也能与铁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使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在饮食中,特别是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宜饮茶和咖啡,更不能饮浓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概述: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需。 病因: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2)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反甲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补充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2、按医嘱应用铁剂 1)制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2)用量口服元素铁剂量为每日4~6mg/kg,分2~3次口服3、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1)轻、中度贫血患儿 安排喜欢且力所能及的活动,适当休息 (2)对烦躁、激动患儿 耐心看护,陪伴,避免激惹 (3)对严重贫血患儿 半卧位卧床休息,酌情吸氧 4、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 (2)做好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次,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皮肤清洁 应勤洗澡,更换内衣,重症勤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5、观察病情 (1)观察病情变化 (2)预防心衰的发生 (3)输血时观察与护理 6、健康指导 (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2)指导用药注意副作用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4)关心患儿重视心理疏导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一般表现 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 (一)概述(问题引导法) 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 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 (1)贫血共有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4.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3)骨髓象: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

儿童营养型缺铁性贫血的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处方——儿童营养型缺铁性贫血的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营养型缺铁性贫血 营养型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长期以乳类喂养不添加辅食或者辅食添加种类不足,饮食习惯不好,如挑食、吃零食等,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3、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长期呕吐、腹泻等慢性消化道疾病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毛发稀疏、易批发,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猥琐;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4、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5、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喷血时心率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6、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四、营养型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下者可用铁剂治疗,对贫血合并锌缺乏症的小儿,在补铁纠正贫血,之后再补锌纠正锌缺乏症。 1、药物治疗: 选用铁剂治疗,剂量按元素铁1-2mg/kg/d,同时服维生素 C,服用一个月进行血红蛋白检查,正常以后,应继续服药1-2个月,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2、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同时,对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者,应积极采取措施,矫正不良饮食习惯,事物力求多样化,包括矢量的含铁、蛋白质多的食物(如精肉、血、内脏、鱼等) 五、主要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未央,因为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2、无论是母乳或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切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与绿色蔬菜。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3-08-19T10:01:05.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凤玲[导读] 对铁制品炊具用铝制品炊具进行替换。 张凤玲(山西石楼县妇幼保健院 032500)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119-01 【摘要】铁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也影响细胞内和组织内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严重贫血还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神经、消化系统及其他一些非造血系统相应表现。【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治疗 合理的膳食指导对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贫血的临床症状表现在短时间内好转甚至消失,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代偿潜力小,如果造血需要增加,就会出现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但当婴儿期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一、小儿贫血的病因 儿童生长发育过快婴儿期、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体重增加较多,血容量也增加较快,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的倍数更高,对铁的需要量迅速增加。铁丢失过多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息肉、钩虫病、胃肠道畸形(如食管裂孔疝、美克尔憩室)、长期反复鼻衄、少女月经过多、痔疮、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咳血、胃肠肿瘤、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出现长期慢性失血,长期铁丢失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每失血1ml,约失铁0.5mg,虽然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时,即可造成贫血。 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之间存在相关性。Hp 感染儿童中16%有缺铁性贫血,单纯抗Hp治疗及单纯口服铁剂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补铁同时抗Hp治疗,缺铁性贫血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提示Hp感染可能是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病因之一。某些药物如碳酸钙、硫酸镁、H2受体抑制剂等也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腹泻、呕吐,或各种急慢性疾病导致长期食欲不振、胃肠吸收不良,可影响铁的吸收。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胃酸分泌减少,会抑制铁的吸收,造成吸收不良,引起缺铁性贫血。 二、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 慢性贫血症状、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轻者仅见皮肤、口唇、黏膜及甲床苍白;重者面色苍白、不爱活动、烦躁不安,年长儿可诉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气短、眼前发黑及耳鸣等。髓外造血表现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者,肝、脾肿大越明显。消化系统表现可有呕吐、腹泻,因牛奶过敏者可有胃肠道出血。可出现口腔炎、萎缩性舌炎,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部分患者还表现食欲减退、厌食,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碳渣等)或吞咽困难。 神经系统表现婴幼儿常有易激惹、烦躁、淡漠、精神迟滞、生长发育迟缓,少数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儿童、青少年可表现生长发育迟缓、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心血管系统表现心率增快,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严重者会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其他毛发无光泽、易脱落,指(趾)甲扁平、薄、脆,甚至反甲,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三、小儿贫血治疗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贫血的不同病因对症治疗。如果贫血是由缺少铁、叶酸、维生素 B12所引起的,只要及时补充,相应的症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伴有感染,可根据感染部位选用抗生素,以免病情恶化。对严重贫血的小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适当给予支持治疗,提高免疫功能,防止交叉感染。当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克/升)或重度贫血引起严重并发症(心功能不全)时,输血是最重要的抢救措施。 合理的膳食指导主要包括1.对患儿的膳食平衡进行控制。要求患儿的膳食能够对各种比例的合适营养素予以全面的提供,并能够保证其相互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作用。2.对所食用的食物进行有效的合理的选择。对于动物性含铁食品的选择主要是尽量对心、肝、肾等内脏进行选择;对于植物性含铁食品主要是对粮食、蔬菜等予以合理的选择。3.采取措施使患儿的食欲得以增加。对患定时定量进餐良好习惯进行培养,使零食的摄入予以有效的减少。4. 对铁制品炊具用铝制品炊具进行替换。 四、结语 小儿期合理的喂养对预防由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尤为重要。家长宜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尤其是多提供猪肝、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孩子在日常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就要马上服用铁剂。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质的吸收,也有助于制造血红素,摄取量也要充足。应在膳食中合理安排。 参考文献 [1]金玉蓉.小儿贫血周补铁治疗效果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1:25-26.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项目方案】 1 立项依据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1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2.贫血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1.治疗原则 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应手术或放、化疗;上消化道溃疡,应抑酸治疗等。 3.补铁治疗 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儿童贫血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贫血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治疗 5.随访 6.预后 一、病因 1.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孕母严重缺铁等可使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减少,胎儿失血(胎儿-胎儿输血或胎儿-母体输血等)可使胎儿铁丢失,以上因素导致胎儿储铁减少,因而较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而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导致缺铁。 4. 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从粪便中排除的铁也增加。 5. 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贫血,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这些导致慢性出血的疾病均可是缺铁的病因。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 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 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 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由此影响到儿童之间的交往以及模仿和学 习成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的能力,以致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 (3)心血管系统症状:中重度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低于110g/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白细胞总数正常(4.0~10.0×109/L,血小板总数正常(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度:(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90~109g/L;(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60~89g/L;(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30~59g/L;(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低于30g/L。 2. 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细胞浆少,染色偏蓝(血红蛋白量少),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病史、临床表现 1 病史追问:注意 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 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 3体征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核分裂细胞多见。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形态可有低色素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