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放电

3O22O3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2

2H2O22H2O + O2↑

综合实验活动:H2O2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过氧化氢可

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 请选择具体试剂,实现上述反应关系。

可供选择的试剂:5%H2O2溶液、二氧化锰、碘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硫酸

提示:

(1)双氧水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刺激作用,使用时不要沾到皮肤上。一旦双氧水沾到皮肤上或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2)双氧水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使用时应避免双氧水与可燃物接触。当外溢的双氧水与可燃物接触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稀释。

实施实验方案

请实施你的实验方案,检验你的预测,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1.归纳总结H2O2的主要性质

2.通过活动,你对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请你查阅资料,丰富你对H2O2的认识。

知识小结

H2O2中氧元素显-1价,化合价即可升高为0价又可降低为-2价,所以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过氧化氢主要具有以下性质:

1.氧化性

H2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和很多还原剂发生反应。例如:

H2O2 + 2I- + 2H+I2 + 2H2O

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是它能作为漂白剂、杀菌消毒剂的主要原因。

2.还原性

H2O2的还原性很弱,只有遇到强氧化剂时才能使它氧化。例如:

2KMn O4 + 5H2O2 + 3H2SO42MnSO4 + K2SO4 + 5O2↑ + 8H2O

3.不稳定性

H2O2不稳定,易分解,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MnO2

2H2O22H2O + O2↑

利用这一性质,可快速制备少量氧气。

4.酸性

H2O2可以看成一种二元弱酸,酸性比水强,能和强碱反应。金属过氧化物可以看做是H2O2形成的盐。

任务二: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浓度、反应介质(溶液酸碱性)、温度、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可供选择的试剂:5% H2O2溶液、2% H2O2溶液、二氧化锰、氯化铁溶液、稀盐酸、氢

交流与研讨

1.为什么不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不同浓度的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而是向其中加入FeCl3溶液通过间接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分解速率?

这一实验中,为什么不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2.H2O2在什么条件下分解较慢,在什么条件下分解较快?

3.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双氧水?为什么?

4.你还能举出其他实例进一步说明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吗?

知识小结

双氧水见光、遇热、遇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会加速分解。此外,反应介质对双氧水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酸性介质中双氧水性质稳定,分解较慢;在碱性介质中双氧水不稳定,

分解较快。因此,双氧水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严禁与碱、金属化合物、易燃品混存;容器应加盖并保持排气。

任务三:反应介质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KMnO4溶液与Na2SO3溶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的反应。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酸性、中性、碱性KMnO4溶液,然后分别向其中滴加Na2SO3溶液,观察现象,分析产物。

实验记录:

交流与研讨

1.KMnO4溶液与Na2SO3溶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的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什

么?

2.请再举出当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结果不同的实例。

3.请与同学们讨论变量控制的实验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方面的意义。

知识小结

反应介质会对化学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例如,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随溶液酸碱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溶液中的MnO4-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与SO32-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是

Mn2+、MnO2和MnO42-。

2MnO4- + 6H+ + 5SO32-2Mn2+ + 5SO42- + 3H2O

2MnO4- + H2O + 3SO32-2MnO2↓ + 3SO42- + 2OH-

2MnO4- + 2OH- + SO32-2MnO42- + SO42- + H2O

研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结果影响的核心思路是:只改变一种条件,观察实验结果,从

而得出该条件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这里体现的就是变量控制的思想。

通过任务二和任务三的研究,我们发现,浓度、温度等反应条件会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反应条件。

单质硫S

1. 自然界的硫: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印度尼西亚工人在火山口附近采挑硫磺

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这也正是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中经常含硫的原因。

硫单质俗称硫磺(sulfur)。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点和沸点都不高。

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

S是非金属,能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体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S能和氧气反应生成SO2,体现了硫单质的还原性。生成的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Fe + S

FeS 加热

(和金属反应) 扩展实验室处理打破温度计的情况为什么撒硫粉?

S + O 2

点燃

SO 2

(和非金属反应)

硫磺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点燃后发生迅猛的氧化还原反应:

S + 2KNO 3 + 3C

点燃

K 2S + 3CO 2↑ + N 2↑

硫化氢H 2S

作为火山爆发或细菌作用的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事实上也是单质硫的主要来源之一。

1. H 2S 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比空气大。空气中H 2S 浓度达到5mg/L 时,使人感到烦躁,达到10mg/L 会引起头疼和恶心,达100mg/L 就会使人休克而致死亡。

2. H 2S 微溶于水,通常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2.61体积H 2S ,其水溶液成为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具有算的通性。当氢硫酸受热时,H 2S 会从水里逸出。

3. 在较高温度下,H 2S 分解,生成H 2和S : H 2S ==== H 2 + S

在硫化氢中,硫处于最低化合价,—2价,它能够失去电子变成单质硫或高价硫的化合物。在反应中,硫的化合价升高,H 2S 具有强还原性,能和许多氧化剂(如Cl 2、Br 2、KMnO 4、浓H 2SO 4等)反应:

2KMnO 4 + 5H 2S + 3H 2SO 4 ==== K 2SO 4 + 2 MnSO 4 + 8H 2O + 5S ↓ H 2S + 4 Cl 2 + 4H 2O ==== H 2SO 4 + 8HCl H 2SO 4(浓) + H 2S ==== SO 2↑+ 2 H 2O + S ↓

H 2S 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H 2O 和SO 2 (或S)。

2H 2S + 3O 2 ==== 2H 2O + 2SO 2

2H 2S + 3O 2

点燃

2H 2O + 2SO 2

2H 2S + O 2 ==== 2H 2O + 2S

4. 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跟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制取硫化氢: Fe S + 2HCl ==== FeCl 2 + H 2S ↑ Fe S + H 2SO 4 ==== Fe SO 4 + H 2S ↑

二氧化硫SO2

1.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2. SO2的化学性质(从化合价分析;从物质分类分析):

(1)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溶液显酸性。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SO2,因此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一个可逆反应。

SO2 + H2O H

2SO3

SO2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 + NaOH Na2SO3 + H2O

(2)SO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为+4,处于中间价态,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SO2 + 2H2S3S↓ + 2H2O

SO2 + Cl2 + 2H2O2HCl + H2SO4

SO2在适当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生成硫酸,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硫酸。

2SO3

2SO

2 + O2

加热

SO3 + H2O H2SO4

三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或碱反应是生成硫酸盐。

SO3 + CaO CaSO4

SO3 + Ca(OH)2CaSO4 + H2O

(3)漂白性

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SO2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回复原来的颜色,因此用SO2漂白过的草帽辫日久又变成黄色。此外,SO2还用于杀菌、消毒等。SO2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实验】

问题:

1、这套装置能否验证SO2的化学性质?;能

2、你的依据是:。(提示:根据现象去判断)

3、面对这套装置,如果你是出题者,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生?(思路: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1、写出最左边反应装置的化学方程式:

Na2SO3(固)+H2SO4(浓)=Na2SO4 + SO2↑+ H2O

2、F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原因是;A广口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和便于观察SO2的颜色。

3、进行实验前必要的操作是:

4、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

5、SO2使品红试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有人认为使溴水褪色也应该体现了它的漂白性,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试再举两种漂白原理与SO2不同的漂白剂:。

酸雨

工业生产包括人们的生活中要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煤和石油中含有硫元素。这些燃料燃烧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acid rain)。因此,除了氮氧化物外,硫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酸雨形成时,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1. 什么是酸雨?

PH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

2. 酸雨有什么危害?

酸雨会使湖泊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物死亡;

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

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

酸雨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如酸雨渗入地下可使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饮用这样的水会危害人体健康。

3. 酸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煤、石油等的燃烧,铜、镍等金属矿物的消耗及农业、畜产业排放的含氮化合物等都是酸雨产生的重要原因。煤和石油的燃烧,人口的剧增,伴随着能源、金属及粮食需求的增加,发电厂的建设,硫化物金属矿山的开采和冶炼,农畜业的大力发展,导致了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大气的酸性物质污染,地表水的酸化和富营养化,森林、土壤收酸雨影响而退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建筑物被腐蚀及人体健康收损害等都成为酸雨研究的重要内容。

东亚酸雨网10个国家降水pH的检测值为:中国3.42,印度3.79,日本3.83,韩国4.44,马来西亚3.96,蒙古4.73,菲律宾2.95,俄罗斯4.70,泰国4.02,越南4.73.这种酸性程度的降水汇集到地表水中或直接降落到江河湖泊中,必然对水系的化学和生物作用产生影响。在酸雨监测和研究中,地表水的酸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

硫酸H2SO4

SO-

1.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H+和24

H2SO4 ==== 2H++ 24

SO-

2.稀硫酸的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碱反应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与盐溶液反应

3.浓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是无色液体,沸点很高,难挥发,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2)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收水(如气体中、液体中的水分子,以及固体中的结晶水等)的

性能,原因是H2SO4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

利用它的吸水性,常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如H2、O2、CO2、SO2、Cl2、HCl等,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H2S、HBr、HI)

因浓H2SO4有吸水性,故不可将其暴露于空气中,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3)脱水性

浓H2SO4可将许多有机物(尤其是糖类,如:纤维素、蔗糖等)脱水。

反应时,浓H2SO4将有机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1)脱去。例如,浓H2SO4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再变黑,是由于其具有强酸性

和脱水性;在蔗糖中滴入浓硫酸,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

海绵状的炭,是利用浓H2SO4的脱水性和氧化性。反应可表示为:

C12H22O11浓硫酸H2O

C + 2H2SO4(浓)加热CO2↑ + SO2↑ + 2H2O

浓H2SO4可使许多有机物脱水而炭化。

(4)在常温下,浓硫酸和铁、铝接触时,能在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钝化。因此可以用铁质或铝制器

皿贮存浓硫酸,但在加热的条件下它们可以反应。

(5)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2H2SO4(浓)加热

CuSO4 + SO2↑ + 2H2O

C + 2H2SO4(浓)加热CO2↑ + SO2↑ + 2H2O

4.

SO42-的检验

(1)

Ba + SO42-BaSO4↓

(2)CO32-、SO32-、PO43-的干扰:因为

BaCO3、BaSO3、Ba3(PO4)2也是白色沉淀。

与BaSO4白色沉淀有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

4

2-时,必须用酸酸化。

但不能用硝酸酸化,同理所用钡盐也不能硝酸钡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SO32-、HSO3-、SO2等会被溶液中的NO3-氧化成SO42-,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3)Ag+、SiO32-的干扰:用盐酸酸化时防止Ag+、SiO32-的干扰,因为

Ag+ + Cl-AgCl↓

SiO32- + 2H+H2SiO3↓

因此,检验SO42-的合理操作为:

被检液加足量盐酸取清夜2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

4

2-)

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

酸的氧化性是H+的性质,是酸的通性,所有的酸都具有此性质,H+的氧化性较弱,它只能氧化活动性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中显正价的元素表现出来的性质,如HNO3、H2SO4、HclO等,它们的氧化性非常强,不仅能氧化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及非金属。

总结:

从实验室、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三个方面介绍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三、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1)与O 2 (2)与强碱 4、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 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 6.. 浓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流体力学知识点大全-吐血整理讲解学习

流体力学知识点大全- 吐血整理

1. 从力学角度看,流体区别于固体的特点是:易变形性,可压缩性,粘滞性和表面张 力。 2. 牛顿流体: 在受力后极易变形,且切应力与变形速率成正比的流体。即τ=μ*du/dy 。 当n<1时,属假塑性体。当n=1时,流动属于牛顿型。当n>1时,属胀塑性体。 3. 流场: 流体运动所占据的空间。 流动分类 时间变化特性: 稳态与非稳态 空间变化特性: 一维,二维和三维 流体内部流动结构: 层流和湍流 流体的性质: 黏性流体流动和理想流体流动;可压缩和不可压缩 流体运动特征: 有旋和无旋; 引发流动的力学因素: 压差流动,重力流动,剪切流动 4. 描述流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着眼追踪流体质点的流动,欧拉法着眼在确定的空间点上考察流体的流动 5. 迹线: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曲线 流线:任意时刻流场中存在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各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 该曲线的速度方向一致 性质 a.除速度为零或无穷大的点以外,经过空间一点只有一条流线 b.流场中每一点都有流线通过,所有流线形成流线谱 c .流线的形状和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稳态流动时不变 迹线和流线的区别:流线是同一时刻不同质点构成的一条流体线; 迹线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经过的空间点构成的轨迹 线。 稳态流动下,流线与迹线是重合的。 6. 流管:流场中作一条不与流线重合的任意封闭曲线,通过此曲线的所有流线 构成的管状曲面。 性质:①流管表面流体不能穿过。②流管形状和位 置是否变化与流动状态有关。 7.涡量是一个描写旋涡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流体速度的旋度▽xV 为流场的涡 量。 有旋流动:流体微团与固定于其上的坐标系有相对旋转运动。无旋运动:流 场中速度旋度或涡量处处为零。 涡线是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在该点的流体的涡量方 向一致。 8. 静止流体:对选定的坐标系无相对运动的流体。 不可压缩静止流体质量力满足 ▽x f=0 9. 匀速旋转容器中的压强分布p=ρ(gz -22r2 ω)+c 10. 系统:就是确定不变的物质集合。特点 质量不变而边界形状不断变化 控制体:是根据需要所选择的具有确定位置和体积形状的流场空间。其表 面称为控制面。特点 边界形状不变而内部质量可变 运输公式:系统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转换成与控制体相关的表达式。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3O22O3 放电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H2O22H2O + O2↑ MnO2 综合实验活动:H 2O 2 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过氧化氢可能 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流体力学》复习参考答案(年整理)

流体力学 习题解答

选择题: 1、恒定流是: (a) 流动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变化;(b)流场中任意空间点上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c) 各过流断面的速度分布相同。(b) 2、粘性流体总水头线沿程的变化是:(a) 沿程下降 (a) 沿程下降;(b) 沿程上升;(c) 保持水平;(d) 前三种情况都可能; 3、均匀流是:(b)迁移加速度(位变)为零; (a) 当地加速度(时变)为零;(b)迁移加速度(位变)为零; (c)向心加速度为零;(d)合速度为零处; 4、一元流动是:(c) 运动参数是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a) 均匀流;(b) 速度分布按直线变化;(c) 运动参数是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5、伯努利方程中各项水头表示:(a) 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a) 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b)单位质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c)单位体积液体具有的机械;(d)通过过流断面流体的总机械能。 6、圆管层流,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4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c)2m;(a) 4m;(b)3.2m;(c)2m; 7、半圆形明渠,半径r=4m,其水力半径为:(a) 4m;(b)3m;(c) 2m;(d) 1m。 8、静止液体中存在:(a) 压应力;(b)压应力和拉应力;(c) 压应力和剪应力;(d) 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 (1)在水力学中,单位质量力是指(c、) a、单位面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b、单位体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c、单位质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d、单位重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答案:c (2)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a、重合; b、平行 c、斜交; d、正交。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难点聚焦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 2、HCl 、NH 3);易液化(-10℃) 4、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 HClO 、O 3、H 2O 2 、Na 2O 2 SO 2 木炭 原理 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理吸附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 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工程流体力学复习知识总结

一、 二、 三、是非题。 1.流体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是水平面。(错误) 2.平面无旋流动既存在流函数又存在势函数。(正 确) 3.附面层分离只能发生在增压减速区。 (正确) 4.等温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和压力都减少。(错误) 5.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也是水平面。(错 误) 6.平面流只存在流函数,无旋流动存在势函数。(正 确) 7.流体的静压是指流体的点静压。 (正确) 8.流线和等势线一定正交。 (正确) 9.附面层内的流体流动是粘性有旋流动。(正 确) 10.亚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正确) 11.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可以是斜面或曲面。(正 确) 12.超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减小,压力增加。(正确) 13.壁面静压力的压力中心总是低于受压壁面的形心。(正确) 14.相邻两流线的函数值之差,是此两流线间的单宽流量。(正确) 15.附面层外的流体流动时理想无旋流动。(正 确) 16.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液体的水平面是等压面。(错 误) 17.流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滞性减少;温度降低粘滞性增大。(错误 ) 18流体流动时切应力与流体的粘性有关,与其他无关。(错误) 四、填空题。 1、1mmH2O= 9.807 Pa 2、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3、流体的主要力学模型是指连续介质、无粘性和不可压缩性。 4、雷诺数是反映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它反映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 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5、流量Q1和Q2,阻抗为S1和S2的两管路并联,则并联后总管路的流量 Q为,总阻抗S为。串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总阻抗S为。

高考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卤族元素 1、包括: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卤族元素最外层有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除氟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 2、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得电子的能力逐渐,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 3、 4、F2有性,它与H2相遇即爆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5、氯气的性质 ①Cl2密度空气,有气味,毒。氯气的电子式为,是一种常见的剂。 ②Cl2与H2在或条件下都可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Cl2能在条件下,与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发生反应,写出铁在氯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写出铜在氯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 ④氯气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和,其中有漂白性,一旦漂白有色织物,颜色不能复现。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氯气起到了剂的作用。若有1mol氯气参与反应,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⑤氯气的水溶液叫做,包括的微粒有。其中使氯水有酸性,使氯水有强氧化性。 ⑥氯气与强碱溶液可发生反应,类似于氯气与水的反应,在反应中能生成两种盐。写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应的产物中,是家庭常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氯气与熟石灰反应可以用来制漂白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产物中起到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⑦当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化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以上的两个反应中,氯气都作剂。 ⑧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该生产过程又叫做,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⑨若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常用作为干燥剂。可用试纸来检验氯气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备课讲稿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放电 3O22O3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2 2H2O22H2O + O2↑ 综合实验活动:H2O2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 过氧化氢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 请选择具体试剂,实现上述反应关系。 可供选择的试剂:5% H2O2溶液、二氧化锰、碘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稀硫酸

流体力学-总结+复习 4-5章

A16轮机3,流体力学复习资料,4&5章 第四章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1. 流动的力学相似 1)几何相似:两流场中对应长度成同一比例。 2)运动相似:两流场中对应点上速度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3)动力相似:两流场中对应点上各同名力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4)上述三种相似之间的关系。 基本概念(量纲、基本量纲、导出量纲) 量纲:物理参数度量单位的类别称为量纲或因次。 基本量纲:基本单位的量纲称为基本量纲,基本量纲是彼此独立的,例如用,LMT来表示长度,质量和时间等,基本量纲的个数与流动问题中所包含的物理参数有关,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流动一般只需三个即,LMT(长度,质量和时间),其余物理量均可由基本量纲导出。 导出量纲:导出单位的量纲称为导出量纲。 一些常用物理量的导出量纲。 2. 动力相似准则 牛顿数?表达式? 弗劳德数?表达式,意义? 雷诺数?表达式,意义? 欧拉数?柯西数?韦伯数?斯特劳哈尔数? 判断基本模型实验通常要满足的相似准则数。 掌握量纲分析法(瑞利法和π定理)。

第五章黏性流体的一维流动 1. 黏性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应用:黏性不可压缩的重力流体定常流动总流的两个缓变流截面。 该方程的具体形式?几何意义? 2. 黏性流体管内流动的两种损失 沿程损失:产生的原因?影响该损失的因素? 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达西公式? 局部损失:产生原因? 局部损失计算公式? 3. 黏性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 层流和紊流 上临界速度,上临界雷诺数? 下临界速度,下临界雷诺数? 工程实际中,圆管中流动状态判别的雷诺数?2000 4. 管口进口段中黏性流体的流动 边界层的概念? 紊流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 层流进口段长度计算经验公式 5. 圆管中的层流流动 速度分布? 切应力分布?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2H 2 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 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 4Na+O 2=2Na 2O

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2=2NO2 4FeS2+11O22Fe2O2+8SO2 ④与有机物作用 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 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 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 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 d.苯酚 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 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 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 (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完整版)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 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只要剪应力存在流动就持续进行,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应力。 2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来研究。 3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数值、实验。 4 作用于流体上面的力 (1)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于所取流体表面的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压应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剪应力 应力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2)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常见的质量力: 重力、惯性力、非惯性力、离心力) 单位为 5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常见的密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4℃时的水 20℃时的空气 (2) 粘性 ΔF ΔP ΔT A ΔA V τ 法向应力周围流体作用 的表面力 切向应力 A P p ??=A T ??=τA F A ??=→?lim 0δA P p A A ??=→?lim 0为A 点压应力,即A 点的压强 A T A ??=→?lim 0τ 为A 点的剪应力 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 ,1pa=1N/㎡,表面力具有传递性。 B F f m =u u v v 2m s 3 /1000m kg =ρ3 /2.1m kg =ρ

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运动时,相邻流层间所产生的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速率成正比。即 以应力表示 τ—粘性切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由图可知 —— 速度梯度,剪切应变率(剪切变形速度) 粘度 μ是比例系数,称为动力黏度,单位“pa ·s ”。动力黏度是流体黏性大小的度量,μ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运动粘度 单位:m2/s 同加速度的单位 说明: 1)气体的粘度不受压强影响,液体的粘度受压强影响也很小。 2)液体 T ↑ μ↓ 气体 T ↑ μ↑ 无黏性流体 无粘性流体,是指无粘性即μ=0的液体。无粘性液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对物性简化的力学模型。 (3) 压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性:流体受压,体积缩小,密度增大,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T 一定,dp 增大,dv 减小 膨胀性:流体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温度下降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P 一定,dT 增大,dV 增大 A 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液体的压缩性用压缩系数表示 压缩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压强增加单位P ,液体体积的相对减小值。 由于液体受压体积减小,dP 与dV 异号,加负号,以使к为正值;其值愈大,愈容易压缩。к的单位是“1/Pa ”。(平方米每牛) 体积弹性模量K 是压缩系数的倒数,用K 表示,单位是“Pa ” 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它表示在一定的压强下,温度增加1度,体积的相对增加率。 du T A dy μ =? dt dr dy du ? =?=μ μτdu u dy h =ρ μν= dP dV V dP V dV ? -=-=1/κρ ρ κ d dP dV dP V K =-==1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5.通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6.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归纳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讲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括的物质较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单质、化合物的相互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3)是否具有特殊性。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归纳,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考虑物质有无特殊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示)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投影板书]由学生归纳表中内容。

氧化剂:HNO 3、浓H 2SO 4 KMnO 4、O 2、Cl 2、Br 2、I 2等 2.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 [学生小结]H 2S 及-2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还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H 2S 和S 2- 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 [说明]O 2、Cl 2因条件不同,位置可能有变化。 [举例]如H 2S+I 2====S ↓+2HI 2H 2O+2F 2====O 2+4HF 显然,上述关系式中,S 2- 应具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学生小结并投影板书]S 2- S ↓ [说明]S 2- 被氧化时,常产生单质硫的浅黄色沉淀,这是实验中的重要现象,依此可推断。 4.掌握下列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氧化性、还原性 (2)硫化氢:不稳定性、还原性(包括可燃性) (3)氢硫酸:不稳定性、弱酸性、还原性(S -2)、氧化性(H + ) (4)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5)亚硫酸: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6)浓硫酸:酸性、难挥发性(高沸点)、稳定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比较 按SO 2 H 2SO 3 NaSO 3顺序还原性增强。 [讲述]H 2SO 3、Na 2SO 3通常就可被O 2氧化。因此,保存和使用时要防止被氧化变质。而SO 2则需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才能转化为SO 3。那么SO 2通常可被哪些氧化剂氧化呢? [回答]如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6.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以及与HClO 漂白原理的差异,并对高中阶段出现的具有漂白能力的物质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分析并投影板书]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H 2S S SO 2 H 2SO 4 -2 0 +4 +6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S 2- I - Br - Cl - F - S I 2 Br 2 Cl 2 O 2 F 2 +4 +4 +4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流体力学考》考点重点知识归纳(最全)

《流体力学考》考点重点知识归纳 1.流体元:就有线尺度的流体单元,称为流体“质元”,简称流体元。流体元可看做大量流体质点构成的微小单元。 2.流体质点:(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宏观运动规律) (1)流体质点无线尺度,只做平移运动 (2)流体质点不做随即热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作宏观运动; (3)将以流体质点为中心的周围临街体积的范围内的流体相关特性统计的平均值作为流体质点的物理属性; 3.连续性介质模型的内容:根据流体指点概念和连续介质模型,每个流体质点具有确定的宏观物理量,当流体质点位于某空间点时,若将流体质点的物理量,可以建立物理的空间连续分布函数,根据物理学基本定律,可以建立物理量满足的微分方程,用数学连续函数理论求解这些方程,可获得该物理量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连续变化规律。 4.连续介质假设:假设流体是有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组成的介质。 5.牛顿的粘性定律表明:牛顿流体的粘性切应力与流体的切变率成正比,还表明对一定的流体,作用于流体上的粘性切应力由相邻两层流体之间的速度梯度决定的,而不是由速度决定的: 6.牛顿流体:动力粘度为常数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7.分子的内聚力:当两层液体做相对运动时,两层液体的分子的平均距离加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变现为吸引力,这就是分子的内聚力。 液体快速流层通过分子内聚力带动慢流层,漫流层通过分子的内聚力阻滞快流层的运动,表现为内摩擦力。、 流体在固体表面的不滑移条件: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将流体粘附在固体表面,随固体一起运动或静止。 8.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温度对流体的粘度影响很大。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的粘度则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压强对粘性的影响:压强的变化对粘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发生几百个大气压的变化时,粘度才有明显改变,高压时气体和液体的粘度增大。 9.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拉格朗日法:拉格朗日法又称为随体法。它着眼于流体质点,跟随流体质点一起运动,记录流体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会各种物理量随所到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跟中所有质点便可了解整个流体运动的全貌。 欧拉法:欧拉法又称当地法。它着眼于空间点,把流体的物理量表示为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函数。空间点的物理量是指,某个时刻占据空间点的。 流体质点的物理量,不同时刻占据该空间点的流体质点不同。 10.速度场:速度场是由流体空间各个坐标点的速度矢量构成的场。速度场不仅描述速度矢量的空间分布,还可描述这种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11.毛细现象:玻璃管内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面升高或降低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12.迹线: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在流场中对某一质点作标记,将其在不同时刻的所在位置点连成线就是该流体质点的迹线。 13.定常流动: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反之,流体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流动称为不定长流动。 14.流线:流线是指示某一时刻流场中各点速度矢量方向的假象曲线。

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宏观运动规律! 流体质点: 1.流体质点无线尺度,只做平移运动 2.流体质点不做随即热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作宏观运动; 3.将以流体质点为中心的周围临街体积的范围内的流体相关特性统计的平均值作为流体质点的 物理属性; 流体元:就有线尺度的流体单元,称为流体“质元”,简称流体元。流体元可看做大量流体质点构 成的微小单元。 流体质点的物理量,不同时刻占据该空间点的流体质点不同。 速度场:速度场是由流体空间各个坐标点的速度矢量构成的场。速度场不仅描述速度矢量的空间 分布,还可描述这种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定常流动: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反之,流体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流动称为不定长流动。迹线: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在流场中对某一质点作标记,将其在不同时刻的所在位置点连成线 就是该流体质点的迹线。 流线:流线是指示某一时刻流场中各点速度矢量方向的假象曲线。 流面:经过一条非流线的曲线上各点的所有流线构成的面。 对于定常流场,流线也是迹线。 脉线:脉线是相继通过某固定点的流体质点连城的线。

流体线:在流场中某时刻标记的一串首尾相连接的流体质点的连线,称为该时刻的流体线。由于这一串流体质点由同一时刻的标记,每一个质点到达下一时刻的流体线位置时间相同,因此又称 为时间线。 流管:在流场中由通过任意非流线的封闭曲线上每一点流线所围成的管状面称为流管。 流束:流管内的流体称为流束。 总流:工程上还将管道和管道壁所围成的流体看做无数微元流束的总和,称为总流。 恒定流:以时间为标准,若各空间点上的流动参数(速度、压强、密度等)皆不随时间变化,这 样的流动是恒定流,反之为非恒定流。 均匀流:若质点的迁移加速度为零,即流动是均匀流,反之为非均匀流。 内流:被限制在固体避免之间的粘性流动称为内流。 (质 空蚀的两种破坏形式: 1.当空泡离壁面较近时,空泡在溃灭是形成的一股微射流连续打击壁面,造成直接损伤; 2.空泡溃灭形成冲击波的同时冲击壁面,无数空泡溃灭造成连续冲击将引起壁面材料的疲劳破 坏; 边界层:当Re》1时,粘性影响区域缩小到壁面区域狭窄的区域内称为边界层。 边界层特点:1.厚度很小;2.随着沿平板流的深入,边界层的厚度不断增长; 边界层分离:边界层分离又称流动分离,是指原来紧贴壁面流动的边界层脱离壁面的现象。 声速:声速是弹性介质中微弱扰动传播速度的总称。其传播速度金和仅和戒指的弹性和质量之比 有关。 激波: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当一个强烈的压缩扰动在超声速流场中传播是,在一定条件下降

流体力学知识点大全吐血整理

1. 从力学角度看,流体区别于固体的特点是:易变形性,可压缩性,粘滞性和表面张力。 2. 牛顿流体: 在受力后极易变形,且切应力与变形速率成正比的流体。即τ=μ*du/dy 。 当n<1时,属假塑性体。当n=1时,流动属于牛顿型。当n>1时,属胀塑性体。 3. 流场: 流体运动所占据的空间。 流动分类 时间变化特性: 稳态与非稳态 空间变化特性: 一维,二维和三维 流体内部流动结构: 层流和湍流 流体的性质: 黏性流体流动和理想流体流动;可压缩和不可压缩 流体运动特征: 有旋和无旋; 引发流动的力学因素: 压差流动,重力流动,剪切流动 4. 描述流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着眼追踪流体质点的流动,欧拉法着眼在确定的空间点上考察流体的流动 5. 迹线: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曲线 流线:任意时刻流场中存在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各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该曲线的速 度方向一致 性质 a.除速度为零或无穷大的点以外,经过空间一点只有一条流线 b.流场中每一点都有流线通过,所有流线形成流线谱 c .流线的形状和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稳态流动时不变 迹线和流线的区别:流线是同一时刻不同质点构成的一条流体线; 迹线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经过的空间点构成的轨迹线。 稳态流动下,流线与迹线是重合的。 6. 流管:流场中作一条不与流线重合的任意封闭曲线,通过此曲线的所有流线构成的管状 曲面。 性质:①流管表面流体不能穿过。②流管形状和位置是否变化与流动状态有关。 7.涡量是一个描写旋涡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流体速度的旋度▽xV 为流场的涡量。 有旋流动:流体微团与固定于其上的坐标系有相对旋转运动。无旋运动:流场中速度旋 度或涡量处处为零。 涡线是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在该点的流体的涡量方向一致。 8. 静止流体:对选定的坐标系无相对运动的流体。 不可压缩静止流体质量力满足 ▽x f =0 9. 匀速旋转容器中的压强分布p=ρ(gz -22r2 ω)+c 10. 系统:就是确定不变的物质集合。特点 质量不变而边界形状不断变化 控制体:是根据需要所选择的具有确定位置和体积形状的流场空间。其表面称为控制面。 特点 边界形状不变而内部质量可变 运输公式:系统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转换成与控制体相关的表达式。 含义:任一瞬时系统内物理量(如质量、动量和能量等)随时间的变化率等 于该瞬时其控制体内物理量的变化率与通过控制体表面的净通量之和。 11. 伯努力方程 g v g p z g v g p z 222 2222111αραρ++=++ 12. 常见边界条件:1、固壁—流体边界2、液体—液体边界3、液体—气体边界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比较杂乱,而高二阶段又是化学难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的时候,这个时期化学科目一定要按照章节,掌握各个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出来,本文整理出高二化学前五章节的知识点,提供出来,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 一、元素化合物: 类别序号问题答案 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 (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1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7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红色喷泉 8 NH3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工程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 102分 20分二选择题102分 20分三计算题 4题共40分四论述题 2题每题10分共20分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三流体的粘性 1流体的粘性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其内部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静止液体不呈现粘性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关系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 1不可压缩流体的静压强基本公式流体静力学该式为重力场中不可压缩流体的静压强基本方程式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式表明流体静力学 2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第四章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例试求射流对挡板的作用力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第七章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主要讨论液体流经圆管及各种接头时的流动情况进而分析流动时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即压力损失液体在管中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液流的各种特性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雷诺数是惯性力对粘性力的无量纲比值 Re↑→惯性力起主导作用→紊流 Re↓→粘性力起主导作用→层流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在半径为r处取一层厚度为dr的微小圆环面积通过此环形面积的流量为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 1紊流流动时的流速分布三个区域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局部压力损失是液体流经阀口弯管通流截面变化等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液流通过这些地方时由于液流方向和速度均发生变化形成旋涡如下图使液体的质点间相互撞击从而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局部压力损失计算公式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第八章孔口流动孔口流动孔口流动流量与小孔前后的压差的平方根以及小孔面积成正比与粘度无关沿程压力损失小通过小孔的流量对工作介质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常用作调节流量的器件孔口流动孔口流动其中的流量系数Cd在有关液压设计手册中查得当Re 2000时保持在08左右短孔加工比比薄壁小孔容易因此特别适合于作固定节流器使用孔口流动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定义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液体中产生急剧交替的压力升降的阻力波动过程危害出现冲击时液体中的瞬时峰值压力往往比正常工作压力高好几倍它不仅会损坏密封装置管道和液压元件而且还会引起振动与噪声有时使某些压力控制的液压元件产生误动作造成事故原因流道的突然堵塞或截断液压冲击若将阀门突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想学好化学知识就必须学好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1 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4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