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毕节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

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负责做好本地段儿童体格检查.儿童生长发育监侧与评价、新生儿访视、免疫规划、体弱儿高危儿筛选及转诊、喂养与营养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工作.

2、承担辖区内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工作。

3、广泛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防治小儿“四病”等科普知识和适宜技术的宜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儿童保健意识。

4、做好地段儿童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工作。

5、对每位保健对象热情接待,细心检查,认真登记,耐心解释和指导。

营养咨询指导工作制度

1, 认真遵守医德规范、坚守尚位、仪表端正.仪容整洁、衣帽整齐、挂牌服务

2,医生应参照相应的营养咨询提纲,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

3,严格执行营养评价标准及人员职责、.遵循评价→指导→再评价→再指导

的方法及时纠正营养偏离。

4,做好营养咨询方面的资料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工作。

健康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制度

1 、定期、连续测定儿童的生长指标,并标记在相应的《儿童保健手册》生长发育监测坐标图中,按照《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生长发育评价,查找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因素。

2,按照儿童规范查体要求进行儿童体格检查,提出评价意见。

3,针对儿童体格检查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属体弱儿、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院。

4,做好各种资料的登记,收集整理,评估分析工作。

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

1、负责本辖区的儿童保健、临床、健康教育等工作。

2、对儿童体格情况能正确评价并进行健康指导。对高危儿及体弱儿进行初筛登记并及时转诊。

3、定期以体弱儿家长沟通,督促其及时复诊。

4、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掌握群体保健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营养咨询指导工作常规

1,测量指标

﹝1﹞身高测量﹝2﹞体重测量﹝3﹞头围测量

2,问诊

﹝1﹞新生儿期﹝围产期﹞:母亲怀孕过程及胎儿出生时情况。

﹝2﹞婴儿期: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发育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曾否患过疾病,手术史。

﹝3﹞幼儿期:饮食,生活习惯等。

﹝4﹞学龄前期,:饮食,卫生习惯等。

3,检查

临床检查咨询者是否具有不同营养缺乏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化验。

4,《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对服务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结合喂养行为给予指导。收集营养方面的有关资料,行总结、统计、分析、进行相关科研,以总结经验,提高营养咨询水平。

体弱儿、高危儿转诊工作制度

1,儿包括低出生体重,早产、发育迟缓、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性佝偻病,先心病等体弱儿、高危儿。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0-36月儿童进行健康服务项目工作中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初筛,建立辖区内高危儿、体弱儿登记册。

3,将高危儿、体弱儿转诊至县、区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4,与体弱儿家长进行沟通,询问患儿病情,督促其及时进行复查。

5,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制定辖区内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根据儿童保健咨询、儿童体格检查,儿童那个生长发育监测。新生儿访视,免疫规划,、体弱儿高危儿筛查及转诊,喂养与营养指导,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工作采取小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出现疾病的认知能力。

3、妥善保管各类健康教育资料,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总结资料。

4、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业务学习,认真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开展全天候儿童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儿保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

3.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矮小、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治疗。

4.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的补漏及质控工作。

5.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下基层指导,召开工作例会,布置各项保健工作,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

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全日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南京市散居儿童管理要求,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