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经典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经典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经典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经典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纲展示考情解读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考查较少。在题型上,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主要集中在“师夷长技”、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方面

考点一“师夷长技”思想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1.新思潮的萌发——看眼看世界

(1)背景: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__开眼看世界__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__师夷长技以制夷__”的主张。

(3)核心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5)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内涵:“中学”是指__封建制度__和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__近代科技__。

(3)实践: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影响

①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__甲午中日战争__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K 考点深化

ao dian shen hua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近代化史观:打出“自强”和“求富”旗号,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整体史观: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表现。

(3)革命史观:从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为目的。

(4)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近代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跟踪训练〕

1.(2018·4月预测押题卷Ⅱ)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C)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解析】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逐渐激化,传统的夷夏之防理论逐渐由防周边“异族”转变为防外族入侵,故C项正确;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一度激化的中外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则迅速激化,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虽然惊醒了部分封建士大夫,但对国人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甚微,该观念的开始改变一般认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并未被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

2.(2018·青岛5月模拟)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

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D.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体西用原则所包含的中国意识是团结爱国者的旗帜,它号召着人们加强民族团结,抵抗侵略,保卫中华,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学说是明末清初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

考点二维新思想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变法图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__民族资本主义__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君主立宪__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1)原因

①__民族资本主义__的初步发展是根本原因。

②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阶级基础。

③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__早期维新__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传__维新变法__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__变法通议_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谭嗣同:用资产阶级__自由平等__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④严复:翻译《天演论》,借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主要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4)影响:起到__思想启蒙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K 考点深化

ao dian shen hua

维新思想的特点

(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发展到制度层面。

(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跟踪训练〕

3.(2018·高考押题卷一)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B)

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

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

【解析】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西学注入儒学中,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A、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4.(2018·大连一模)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C)

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论述甲午战后兴办女学服务于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欲图自强”、“兴国智民”等关键词可知女学兴办的时代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故C项正确;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属于推理过度,故D项错误。

考点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剧。

②中国__民族资本主义__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③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④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__尊孔复古__的逆流。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年杂志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__民主思想__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__传统儒家道德__,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__文学改良刍议__》,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4)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5)影响

①动摇了__封建思想__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__五四__运动的开展。

④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条件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俄国__十月革命__的影响。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传播概况

①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__社会主义__旗帜。

②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③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3)影响

①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__马克思主义者__,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②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__中国共产党__诞生。

K 考点深化

ao dian shen hua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跟踪训练〕

5.(2018·梅州5月模拟)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D)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反映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愿望,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传统文化,并不是“认识深刻而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改造传统文化,而是挽救民族危亡,

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进化理论的内容,也不能说明全盘西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

6.(2018·江苏·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解析】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

一、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史籍研究的影响,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渗透民族意识。

体验1(2017·天津·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21~1850年”“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中心意思,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D项。

体验2(2018·天津卷·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C)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

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体验3(2018·全国卷Ⅲ·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D)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项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项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项不正确。

体验4(2018·北京卷·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B、C两项;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二、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体验5(2018·全国卷Ⅲ·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C)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项不正确。

体验6(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C)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三、以小论文形式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历史素养。

体验7(2017·全国卷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和中国的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独立提出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围绕材料主旨拟定论题,可以是中西文明冲突或中国近代化趋势,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其次要围绕论题进行阐述,以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史论结合。

一、选择题

1.(2018·开封三模)1867年,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曾说过“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据此可知徐继畲(D) A.倡导君民共治B.赞同西方教育

C.主张民主革命D.关注美国制度

【解析】从材料“1867年”“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中可以看出,此时徐继畲开始关注美国的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C两项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徐继畲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教育的态度,故B项排除。

2.(2018·南充三模)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D)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

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可知,《奏定学堂章程》以“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这说明清政府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政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A项错误,当时教育理念仍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材料“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说明B、C两项错误。

3.(2018·滨州二模)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此言论旨在(C) A.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果B.批判保守的传统文化

C.变革封建的政治体制D.传播西方的启蒙思想

【解析】题干引用的康有为的言论,购置西方的物质、开办企业称不上是变革政治。表明康有为认识到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器物、兴办企业,没有触及中国的政体,意在强调变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必要性,故选C项;康有为只是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不足之处,并不是对其全盘否定,排除A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就是“托古改制”,借用孔子宣传维新思想,减轻变法阻力,传播西方的启蒙思想是为变革政体奠定思想基础,故不选B、D两项。

4.(2018·濮阳三模)下面表格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D)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 进士

A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解析】清末学堂奖励出身可见,进士、举人和贡生都与科学制度考试有关,说明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较大,D项正确;科举考试内容并没有变化,A项错误;儒家思想依然占有主导地位,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2018·衡水金卷调研卷五)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倡导“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梁启超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吾与足下分任之。”这些言论表明维新人士具有(C)

A.强烈的救亡意识B.自觉的创新意识

C.勇敢的担当意识D.明确的民主意识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均是维新派的代表,从材料信息来看,他们为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勇于承担,敢于牺牲,具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救亡”“创新”和“民主”意识,排除A、B、D三项。

6.(2018·皖江)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的主张意在(D)

A.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

B.迎合当时民主共和的形势

C.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

【解析】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不是辛亥革命前,也不是民国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并未涉及民主共和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梁启超敦促政府改变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反映了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张,意在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故D项正确。故选D项。

7.(2018·漳州二模)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D)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历史叙述含有作者的主观因素

【解析】经研究确定“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而康有为则“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这说明康有为的叙述含有自己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不一定就低,故A项说法错误;历史上事实的重构靠的是历史研究,而不是逻辑思辨,故B项错误;历史的复原需要多方面印证,不是简单的结合不同类型史料所能得出的,故C项错误。

8.(2018·大连二模)康有为曾说:“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则以地中海形势使然”;然而后来他又说,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欧美得其播种之先,故次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由此可见,康有为(B)

A.对于本国国情充分了解

B.重视给予国民民主权利

C.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D.全面论证民主制的作用

【解析】由材料“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议会制度,并以此保障中国国民的民主权利,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的信息,C项不正确;D项“全面”的说法不正确。

9.(2018·唐山一模)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A)

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D.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

【解析】“无问西东”是指对于先进文化均要继承、发展,不要区分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外来文化,体现出一种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故答案为A项。“无问西东”主要是指一种文化态度,排除B、D两项;“无问西东”不仅体现西学东渐,还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排除C项。

10.(2018·德州二模)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C)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C.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和“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等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以戏曲容易被民众接受的特点,进行启蒙教化,应对“国势危急”的形势即以求救亡图存,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体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陈独秀的主张是为了“适应革命思潮”,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15年,排除D项。

11.(2018·湖北仿真模拟)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愿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D) A.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

B.具备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

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

D.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

【解析】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学会的组织成分复杂,故A项错误;政党是以参与或夺取政权为目标,具有统一的纲领和组织、统一的领袖,学会并不具备政党的特征,故B 项错误;当时处于维新变法时期,三民主义思想并未形成,故C项错误;学会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这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故D项正确。故选D项。

12.(2018·甘肃天水一中二模)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8·梅州5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

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材料二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

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思想: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评价: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

原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等方面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再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加以简要评价。(2)本题根据材料二“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等方面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再从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14.(2018·梅州5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

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拟一具体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维新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但未能指导维新变法运动取得成功。

论述: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重要社会思想,它把西方民主思想和中国传统经学相结合,把进化论思想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相结合,宣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要求在中国开展变法改革和救亡图存运动。在其影响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解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因此,维新思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在实践上考虑不够成熟。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晚清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拟一具体论题。例如:维新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但未能指导维新变法运动取得成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新思想要求变法改革和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运动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等方面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项目管理心得体会

项目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 首先我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应明确目的和意义,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计划,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具体的工作程序,就可以更好地统一大家的思想,协调行动,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保障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失误。计划一旦形成,就在客观上变成了对工作的要求,对计划实施者的约束和督促,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这样,计划又反过来成了指导和推动工作前进的动力。总之,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部门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程序和手段。编制好工作计划,对于我们的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编制了相关工作计划进度表,部门每一个人在工作例会上必须对自己一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汇报,然后由经理再对部门的工作做出总结,通过表格计划管理有效的加快了工作进度。 其次个人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抵御压力的能力和具备良好的素养。我们要为公司广结良缘,广交朋友,形成公司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形成“人和”的氛围和环境。为此要把握交往的技巧、艺术、原则。能力+人脉=成功。维持良好的人脉关系有效的实现工作成功的目标。“学会掌握沟通技巧,沟通虽不是技术的问题,但这是保障工作的最基本的职责。”对这句话我不仅认同也深有体会,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在工作中及生活中的重要性,高效的沟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后在工作中要明确自己所负责的是什么工作,分清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什么环节该做什么,理清了各个环节、各阶段、各条线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关性,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更清晰了。同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各职能部门审批流程和审批所需的前置条件,我们编制了工程建设项目及报建流程图,有了这些流程的规范模板,我们就有了参考目标,很快能熟悉每一个环节,工作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所谓找到正确的方法,以量化工具来规范、标准化的实现项目化管理。掌握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最后我认为团结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得好,把一个公司的人、财、物三方面以最大程度的台理性结台起来、组织起来、调动起来,搭配合理,就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最大限度的工作,就能以尽可能少的开支为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管理工作做得好,就能人尽其才,用兵如神,不但用尽可能少的人做好了工作,而且能使手下的每一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人才是企业之本。有了一支素质高、水平高、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再加上使用得当,企业就会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流行病学总结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流行和分布规律,探索病因、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人群;研究范围: 疾病与健康状况;研究任务: 探索病因;研究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 第二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病因模型(多因论) (1)三角模式(triangle mode ) 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ical triangle ) (2)轮状模型(wheel mode ) (3)病因因素模型 (4)病因网络(web of causation )模型 二.病因的定义 使人群发病概率即风险升高的因素,包括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流行病学层次的病因。 三.病因的分类 必需病因(necessary factor of cause ):是指某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即缺乏该因素时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contributory factor of cause ):是指某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病产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四、.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Mill 原则(如何提出假设) 1、求同法:相同事件之间找共同点 2、求异法:不同事件之间找不同点 3、共变法:因素出现频率波动时疾病频率或 强度也发生变化 4、类推法: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明的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推测两者有共同的病因 5、排除法:产生几个假设,逐一排除 五、病因推导原则 因素与疾病关联的形式: 统计学关联 虚假 描述性研究(查明分布) 形成假设(Mill 法则)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设)病因推断(九条标准) 临床、病理实验等资料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个人总结版)

. . 目录 1.项目管理..............................2 1.1 项目管理的容........................2 1.2 项目管理的目标和控制方法..................5 1.2.1 目标...........................5 1.2.2 控制方法...........................52.项目经理............................7 2.1 项目经理的工作容.........................7 2.2 对项目经理的要求.........................8 2.3 对设计类项目经理的要求..................9 3.管理方法.............................10 3.1 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10 3.2 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11 3.3 项目失败的原因.........................11 3.4 项目运行各阶段重要关键点 TOP 3.................11 3.5 集思广益法(头脑风暴法)......................12 4.项目管理建议..............................12 4.1 管理必须强势,原则问题不容讨论.................12 4.2 质量管理问题..........................12 4.3 项目计划很重要.........................13 4.4 学海无涯...........................13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流行病学总结笔记

绪论 要求: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用途 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史,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定义 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对象: 人群 范畴:不仅研究疾病,还研究健康状态 重点: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目的:为控制和消灭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临床流行病学:来源于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它为临床问题寻找答案,并且以当前能够获取的最佳证据来指导决策, 因此称之为“临床”;同时,因为是运用流行病学家建立发展的方法学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将单个病人的诊断治疗放在相同疾病的患病群体背景下进行,因此又称之为“流行病学”。 3.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 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其原理和方法来源于流行病学。 (二)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1.基本原理 ①疾病分布的原理——研究起点 疾病(健康或其它健康相关事件)在人群中的表现不是随机的,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特征的人群、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不同。 ②病因和病因推断的原理 病因:人群发病频率增加的因素(宿主、环境多因素)就是病因或危险因素。 病因推断:运用辨证和逻辑学方法,提出病因假设、验证病因假设和病因论证。 ③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原理——最终目的 传染病:提出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措施 慢性非传染病:根据其自然史提出三级预防措施等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项目经理现场管理经验总结

项目经理现场管理总结 如管理劳务队伍 做为项目经理在管理工地的时候都遇到过工地的工人不好管理的经历。如果你按照下面的几个法进行运做一定会处理好这样的事情。 一:给领导汇报、沟通好。你要让领导知道项目经理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项目是让你全面控制。如果不能做到这点。 二:在开工前一定要技术交底。开工前召开会议进行技术交底。在技术交底单上让所有的施工工人签字(这是进行整改处罚的有力证据)。但必须你对交底的容熟悉。工人会对你才能会敬佩的。也是你展现你才华的最好时机。管理起来的时候会很轻松。 三:不要对他们有感情。要说施工班组好都好,坏都坏。只是你管理不要有偏向的色彩,你千万要注意不要图省事,到时候可能会处于尴尬境地。 四:经常开会。这样的话他们会认为这个工地管理有序,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解决办法。 五:整改和处罚最好以书面的形式告之。使用这个权利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开工前要给他们交代清楚你在管理这个工地时有这样的程序,不要等到在施工中才告诉他们有这样的程序。(因为人是有逆反心理的)最好要在开工前给他们交代《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既然处罚和整改单开出了,就一定要实行。在他们进度款中扣除。不能等到最后,否则他们没有警觉感。

项目管理的十个经典法则 1、项目决定命运法则。项目是信誉之本、效益之源、人才之基,是企业的窗口和镜子。一个项目的成败牵动全局,影响一片甚至整个市场,它决定项目长的政治生命,甚至决定工程公司第一管理者的政治前途。 2、实力致胜法则。项目是企业实力的展现,企业的整体实力决定项目的成败。所谓实力,是指管理者的谋略、敬业精神和经验;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的素质;设备的先进性和配套能力;财务状况;测量、试验、核算等基础工作,这些要素相乘的得数。实力更重要的体现综合施工能力,只有不断优化生产要素,提升专项施工能力,才能保证项目屡战屡胜。 3、未战先胜法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由此观之,胜负见矣。”所谓“多算”,就是事先的策划,在项目施工展开前必须加强调研,合理布局,优化设计,拟订和选择最佳施工案,并预测成本,也就是双预控。在此基础上,配置生产要素,组建项目部,完善管理机制。同时,案一经确定就必须坚决执行。 4、主要矛盾和木桶效应。组织项目施工必须善于抓住对项目起最关键作用,关乎成败,直接影响工期和收益的重点问题,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前期地下管网调查、基础开挖不良地质等。所谓木桶效应是指决定木桶盛水量大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注意发现和补齐使项目漏水的最短的那块木板,使项目的各个构造物和各工序均衡前进,同步完成。 5、胜负在工期,成败在质量。项目投入必须一次到位,施工必须一鼓作气,快速突破。这样可以摊薄成本,争取效益,赢得声誉。质量决定数量是否真有意义,是企业的形象和饭碗,必须密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检

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一个项目需要一名管理人员监督才能把事情做好。下面是的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今天是我来XX 工作整整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中我学 到了很多一技之长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从一个金融行业职位,变成了在工程上担任项目管理这一职。一开始我对工程 管理这块的确很迷茫,从没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个行业,慢慢 的自己摸索着管理理念,随着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我不仅对 工程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且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有 了深层次的认识;我深知取得的这些进步和公司的培养是分 不开的。展望20XX 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我将继续 团结在公司领导核心周围,努力工作,艰苦奋斗,为公司向 更高层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XX年即将接近尾声了,回首20XX年,XX三期项目全面面临竣工,项目上的工作重点也从三期转入五期。根据项 目部继续安排我留在XX 五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经 过短暂的一年之后,马上进入自己的角色。首先根据领导要 求,主要完成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基础方面 按照部门安排,结合专业实际特点,制定了专业的日常 维护计划,建立了专业的工作常识,并收集大量有关消防工

程方面的资料。 二、现场管理方面 针对本专业所管辖的设备制定了个人的工作计划,每日跟踪重点项目,全身心投入,督促现场施工单位做好日常管 理工作,重点监督完成整改等工作,协助完成了结构具体工 作。 三、施工质量方面 按照有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对全现场消防给排水 系统进行了全面跟踪,从而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四、安全管理方面 我个人做到每日对现场的巡查,坚持主要对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反复的督促。 五、配合其他工程项目方面 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 工作。一年来为了做好工作,我主动收集资料,积极与其它 部门配合,积极配合公司合约部完成项目结算工作。 在这一年中,在同事的帮助和领导的信任下,圆满的完 成了各项工作,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明年的工作中准备从以下几方 面加强: 1、今后加强学习,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着重加 强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拓宽知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 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 2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 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 6.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 10.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最新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二)时间分布特征 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似,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短期波动多是因为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所致。 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可分为三种 情况:严格季节性、明显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导致季节性升高的原因可从几个方面讨论:病原体情况、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人类易感性、劳动、生活情况,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 3?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 动的状况。常见原因:存在传染源和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的大中城市;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病后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为几 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的原因主要有:病因发生变化;抗原变异;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人口资料的变化;登记报告制度改变。 (三)地区分布特征 1疾病在国家间分布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或全世界均可发生,但 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一,各有特点。 2.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国内的分布也有差别,主要与各地区不同的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3.疾病的城乡分布城市多见:呼吸道疾病和某些传染病;农村多见:肠道传染病、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4.地方性分布某些疾病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无需从外地输入。 ⑴分类: ①自然地方性疾病,指某些传染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仅存在于一定地区, 而不见于其他地区。 ②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地方性疾病中有些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 病,其病原体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无需人类参与,而能在特定的节肢 动物和野生动物宿主之间长期生存繁殖,世代延续,偶可涉及于人。 ③地方病,指非传染病中有些疾病由于其致病因子等因素的分布有一定的 地区性而呈现严格的地方性。

公司项目管理工作总结

公司项目管理工作总结 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程序加强过程监控狠抓项目管理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分公司共完成营业额1537xxxx元,创分公司历史新高,综合效益也大有提高。随着经营规模的急剧膨胀,接踵而来**分公司在项目管理方面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项目管理部人员变动频繁,机构空置,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权限、职责不清,对项目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指导。2005年局和公司对**分公司自营项目现场管理进行了多次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都是不应发生的项目管理常识问题,只要项目平时加强自检自纠,有些问题就不会发生。回顾2005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网- 1、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管理意识淡薄 2005年**分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有关项目管理制度却不多,管理集约程度不高,执行力不够,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欠缺,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2、过程监控流于形式,“人情化”管理比较突出 在去年的项目管理综合检查中,**分公司项目得分不尽理想,有些项目对班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做得很不够,有的项目尽管做了交底工作,但对班组监控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敷衍了事,以至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安全隐患。项目部对项目管理人员要求不严,项目管理人员对班组要求不严,管理制度有时成了一种摆设,“人情化”管理非常普遍。 3、项目未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奖惩措施不严,一岗多人、人浮于事、权责不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管理中。 针对前期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结合分公司年度工作目标,2006年分公司项目管理部工作思路及重点可用“五句话”概括,那就是管理规划要有“信心”,过程监控要有“恒心”,工作指导要有“耐心”,奖惩措施要“狠心”,管理团队要“齐心”。 一、管理规划要有“信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 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 C.曾国藩D.李鸿章 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洋务派 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2014?辽宁五校模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2014?贵港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 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一、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C、HBeAg和抗Hbe:HbeAg出现较晚,在病变极期后消失,一般仅见于HbeAg阳性血清,若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抗Hbe出现而HbeAg消失,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期,传染性降低。 2、HBV DNA:存在于Dane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最灵敏标志。 3、肝炎流行病学特点 甲戊型: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型:体液或血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密切接触及性传播等。 4、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 黄疸前期:本期持续5-7天,甲戊型起病急,多伴发热,其他型多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功能主要为ALT升高。 黄疸期:本期为2-6周,自觉症状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1-3周达峰,肝脏大而质偏软,脾脏轻微肿大,部分患者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检查为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恢复期:本期持续1-2月,症状渐消,黄疸消退、肝脏脾脏回缩,肝功能正常。 总病程2-4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可分为轻重中三度。 重度慢性肝炎:有岷县或持续的感言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6、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肝衰竭表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 3)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出现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4)腹水 5)出现肝肾综合征,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 6)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ADD:胆酶分离即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的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 7、窗口期:即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后,机体尚未产生免疫抗体的时期,此期抗病毒抗体检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材料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 2017-11-11 一、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1.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2.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 二、维新思想 (一)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代表主要思想 康有为把儒家今文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①翻译《天演论》,提出进化论观点,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②对君权论进行严厉的批判,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