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2009年12月第28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Dec .2009Vol .28No .12

收稿日期:2009-09-20

作者简介:王天阳(1974-),女,河南南阳人,2007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王天阳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目的: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04名高校教师用MB I 进行测试。结果: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学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显著,教龄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MB I 量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2-0083-02

职业倦怠(burnout )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

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去个性

化(或称玩世不恭)[1]。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职业倦怠的一个重点,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高校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减轻和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某高校随机抽取

25个院系,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

为96.1%。其中男性182名,女性222名,教师平均年龄为

38岁。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 I ),台湾学者依据中国的语言习惯作了修订[2],已有研究表明,

MB I 的信度与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问卷共22个题

目,分为3个维度:情感衰竭9个项目、成就感8个项目,和去个性化5个项目。问卷为4级计分,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分数越高,低成就感分数越低,表示职业倦怠感越严重。

1.3 数据整理和分析

采用s p ss16.0作为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工具。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总体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2.00±0.49、1.78±0.54和2.98±0.53,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在成就感维度上的得分较高,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倦怠情况并不严重。

2.2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比较

 表1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比较( x ±s )性别情感衰竭t

去个性化

t 成就感t

男 2.06±0.50 2.043 1.84±0.51 1.94 2.91±0.55 2.233女

1.96±0.48

2.033

1.73±0.56

1.96

3.03±0.52 2.223

注:3P <0.05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比较:男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但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2.3 不同文化程度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上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比较( x )±s

本科以下

本科

硕士

博士

F

情绪衰竭2.20±0.35 1.98±0.49 2.01±0.48 1.84±0.572.783去个性化1.94±0.65 1.71±0.50 1.84±0.55 1.75±0.503.743成就感 2.91±0.50 3.05±0.57 2.97±0.45 2.90±0.56 2.13 注:3P <0.05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纬度上存在差异,其中本科以下学历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比其他学历的教师得分高,而在成就感上得分没有其他学历教师得分高,说明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博士学历的

38—

教师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得分较低,采用LS D法检验发现,博士学历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与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差异不显著,而与本科以下学历和硕士学历者差异显著。在成就感维度上各学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4 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比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教龄对职业倦怠总分的影响也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但从教龄与职业倦怠总分图上可以看出,随着教龄的增加,职业倦怠程度越来越严重,在11~15年间达到顶峰,后又开始下降。在情绪衰竭维度上,职业倦怠的走向与总分一致,但在去个性化维度上,职业倦怠在6~10年达到顶峰,后迅速下降,到16~20年及以后趋于平稳,而且得分较低。在成就感维度上,6~10年成就感最低,后又逐渐上升。

3 讨论

总体上说,本研究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性别因素上男教师在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因素上的得分高于女教师,而在成就感上低于女教师,这与甘雄[3]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这可能与男性的感情比较粗犷,对学生没有很多耐心的心理特点有关。

在个人成就感上女教师和男教师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女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这可能是因为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上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本身的社会地位较高,再加上女性可能本身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同样成绩时成就感更强。

学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科以下学历者职业倦怠程度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在高校这个环境中,一般学历都很高,本科以下学历者可能感到更大的压力,一方面所从事的工作及待遇不如其他高学历者,另一方面还要为取得高学历而努力,造成他们职业倦怠程度比其他高学历者更高。另外,在本科、硕士及博士三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学历越高成就感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博士作为最高的学历,本身对自己的要求就高,当取得相同成就时,可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

教龄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与黄辛隐[4]研究结论相似,随着教龄的增加,职业倦怠的程度先升后降,在工作6~10年间职业倦怠最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刚开始工作的教师比较年轻,自身精力比较充沛,初登教坛正处于理想期,工作认真而有激情,但工作几年后,刚开始时的激情已经过去,高期望和低现实之间的差距常常会导致他们的职业倦怠。

在本研究中,所有取样都在同一所学校,得出的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提示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学校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提供宽松优良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有利于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杨秀梅.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2):45-46.

[2]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悉[J].教育评论,2003,

(4):23-26.

[3]甘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J].长江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4):7-8.

[4]黄辛隐,李智聪.苏州大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

况调查报告[J].2009,25(2):84-88.

An I nvesti ga ti on on Burnout of Un i versity Teachers

WANG Tian2yang

(School of Educati 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j ob burnout status of university teachers.M ethods:404teachers were assessed with MB I. Results The scores of emoti onal exhausti on,depers onalizati on and pers onal accomp lish ment were2.00±0.49、1.78±0.54and2.98±0.53M ale experienced higher e moti onal exhausti on and l ower pers onal accomp lish ment than Fe male teachers.The level of University teachers’j ob burnout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ducati on level and not by teaching age.Conclusi on:The j ob burnou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not seri ous on whole.

Key words:j ob burnout;questi onnaire method;university teachers;investigati on

(责任编辑:朱 岚)—

4

8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 (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或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倦怠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高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的国内外的研究从定义、模式、成因、后果几方面做了综述,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进行教师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o a great extent,determined by the teachers. teachers’ job burnou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made on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efinition, mode, causes, and so on, which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教学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job burnout;quality of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39-02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DISC人格气质与职业倦怠分析调查问卷——Sunshine

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您好!为了全面了解当前上班一族的自身DISC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现状的相关性,很高兴地邀请您作为代表填写调查问卷,提供您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合作!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填写。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职业人士!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Sunshine 一、请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填写(请在□下划√)。 1、性别:□男□女 2、单位性质:□国企□民企□外企□自由职业 3、工作年限:□2年以内□2年—4年□4年—6年□6年以上 二、请选择与你最匹配的一项,在选项上划√。 1、A.因人格魅力或性格使人认同; B.关心别人的感受与需要; C.把一切当作竞赛,总是有强烈的赢的欲望; D.控制自己的情感,极少流露。 2、A.给他人清新振奋的刺激; B.对人诚实尊重; C对任何情况都能作出有效的反应; D.含蓄,自我约束情绪与热忱。 3、A.从不掩饰情感、喜好,交谈时常身不由己接触他人; B.深刻并常常内省,对肤浅的交谈、消遣会厌恶; C.有很快做出判断与结论的能力; D.语气平和而有幽默。 4、A.充满活力,并将快乐传于他人; B.对艺术学术特别爱好,如戏剧、交响乐; C.确信自己个人能力与成功; D.情绪平稳,做事情坚持不懈。 5、A.孩子般的单纯,不理解生命的真谛; B.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面阴暗面,而少有积极的态度; C.充满自信有胆识但总是不恰当; D.漠不关心,得过且过。 6、A.反复无常,互相矛盾,情绪与行动不合逻辑; B.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思想和兴趣放在心里; C.不能忍受他人的观点、态度和做事的方式; D.对很多事情漠不关心。 7、A.生活杂乱无章,经常找不到东西; B.情绪不易高涨,感到不被欣赏时很容易低落; C.低声说话,不在乎说不清楚; D.精明处事,操纵事情,使对自己有利。 8、A.开心充满乐趣与幽默感; B.要完成现有的事才能做新的事情; C.用逻辑和事实而不用威严和权利服人; D.在冲突中不受干扰,保持平静。 9、A.善变,孩子性格,易激动,过后马上就忘了; C.易与人争吵,不管对何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B.容易感到被疏离,经常没有安全感或担心别人不喜欢和自己相处; D.不喜欢目标,也无意订目标。 10、A.风趣,幽默,把任何事物都能变成精彩的故事; C.发号施令,强迫他人听从; B.一贯可靠,忠心不移,有时毫无根据地奉献; D.不主动交谈,不爱争论。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T e a c h e r B u r n o u t I n v e n t o r y,T B I) 一、简介 职业倦怠(burnout)是国外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此后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一度成为职业压力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职业倦怠是指由职业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综合反应。职业倦怠常常发生于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身上,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权威Maslach进一步将职业倦怠分成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和紧张等)、人格解体(指对服务对象表现疏远和冷漠)和日渐降低的成就感(指个体感觉无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缺乏成功的体验)[1]。 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职业的典型,其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早已成为国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有研究表明,所有疾病的50 %-80%是由压力因素造成的,而由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不仅容易造成个体生理上的疾病,也会使个体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2]。因此,探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我国,当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工作压力[3-5]。由工作压力所引发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有以下两个研究目的:第一,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并对其进行效信度检验;第二,系统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 二、方法 问卷编制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是按如下程序编制的: 第一,进行文献检索。我们对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结合我们已完成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应对策略的系列研究,初步确定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 维度。 第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利用我校本专科函授生 (中小学教师)到校面授的机会对60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着重对中小学教师由工作压力引发的职业倦怠问题收集预试问卷的题目。与此同时,我们深入中小学就职业倦怠问题展开访谈,访谈以半结构访谈为主,分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两种形式,总共访谈了12名教师,进一步收集问卷题目并归纳问卷的结构。 第三,形成预试问卷。在前述文献检索、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职业倦怠的预试问卷。预试问卷由25 个题目组成,测查的维度包括教师的工作无力感、身心疲惫感和冷漠感等。 第四,预试、初步的项目分析和修改。选取参加我校本专科函授的126名中小学教师(共四个班,文理各半、本专科各半)进行了问卷的预试。根据预试结果,并征求心理学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就每个题目的可读性、内容的相关性、意义的明确性及问卷的格式、编排、记分等进行评估。根据预试的统计结果(主要计算了各题目的题总相关、鉴别指数等)和专家、教师的评估意见,删除了10个题目。 第五,形成正式问卷并正式施测。经对预试问卷的效信度检验后,最终形成了由15个题目组成的正式问卷。用此问卷正式施测于367名中小学教师,问卷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从“5—非常符合”到“1 一非常不符合”。如“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有挫折感”。 三、测试报告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在山东省的泰安和莱芜两地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01份,其中有效问卷367份。问卷回收率为80.2%,有效率为73.4%。367名被试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1.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用由15个项目构成的正式问卷施测于367名中小学教师,我们首先对施测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生成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3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49.717%,其中第一个因素的贡献率高达30. 446%,其余两个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11.448%和7. 823%。经分析,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人化。这一结果与国外的研宄结果相似,本研宄所提取的三个因素可分别对应于Maslach所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个亚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 在现在的教师圈中,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教师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老师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教师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一、何为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社会发展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教师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卷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回答时请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的括号内划“√”就可以了。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顾虑。谢谢!!! 学科类别:(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理学 (7)历史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性别:年龄:职称:学历: 语种:教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已婚/未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忙填写这份问卷,祝您生活愉快!

说明:MBI 包含3 个维度,即情绪衰竭(EE) 、去个性化(DP) 和自我成就感(PA) ,对应的题目序号分别为EE:1、2、3、6、8、13 、14 、16 、20 ;DP :5、10 、11 、15 、22 ;PA :4、7、9、12 、17 、18 、19 、21 ,一共22 题。根据本问卷采用的记分制度,一般认为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及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2分以上就表示存在轻度职业倦怠问题,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以Cronbach α系数为指标,考察了构成MBI三个因素的各项目之间以及总量表所有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情感耗竭α =0.91,人格解体α =0.78,人成就感降低α =0.78,总量表α =0.8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关于MBI的效度,除已经给出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证明MBI较高的构想效度外,以项目分数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考察了各个项目的效度(区分度),结果(表2-9)显示,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P=0.000)。颜色为红色的项目将被删除,最终题目数为17条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3)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教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参加这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目前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所得资料仅作研究之用。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完全保密,对您决无任何影响。各问题无对错之分,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敬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回答。衷心谢谢您的协助! 神木六小 2014年10月8日 个人基本信息:(共17题均为单选题,请在选项前的“□”内打“√”,第17题请务必填写) 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婚姻状况:□已婚□未婚3.您是否是班主任?□是□否如果是班主任,您是:□正班主任□副班主任4.您是否是师范院校毕业?□是□否 5.您的最高学历:□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研究生 6.您的职称:□无□小教二级□小教一级□小教高级□小中高 7.您的年龄:□20岁以下□26-35岁□36-45岁□46岁以上 8.您所教的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9.您任教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其他()10.您在学校里的岗位是:□普通教师□行政岗位(包括后勤) 11.您认为目前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包括经济地位、职业声望地位和权利地位三方面)□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 12.您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 □热爱教师职业□工作较稳定□有较多假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没有别的专长□其他(请注明) 13.如果让您再择业,您: □一定会再当教师□可能还会当教师□坚决不再当教师□说不清楚14.您目前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非常强烈□比较强烈□一般□较低□极低 15.您追求专业发展主要动机是: □职称评定□岗位竞争□行政命令□提高业务水平□自我完善 16.您每周授课时数是:□12节以下□12-16节□16节以上 *17.您的具体从教年限:()年(非常重要,请务必填写)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资中一中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 前言 教师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培育优质学生的前提,搞好教育事业的保障,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未来,就必须弄清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如何,原因有哪些,如何减轻或避免教师职业倦怠。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资中一中的高中教师进行了两个月的深入调查。 正文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我在资中一中高一年级实习了三个月,除去节假日,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都待在学校,与一线教师一起生活,工作,学习。随着渐渐地熟悉,我们可以轻松随意的聊天,开玩笑。通过和他们聊天,以及观察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等,总结出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抱怨平时假期太少。高中教师都觉得假期太少,一周只有半天假期,寒暑假学生补课,实际假期也少,工作战线太长,教师们身心疲惫。很多老师刚放完假,就期盼着下一次放假。工作无积极性,不想被考勤。 有的抱怨工资太低。守自习和周末补课都是有绩效工资的,但老

的效果。 学生方面,有的是死读书,成天坐在教室里做作业啃书,但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如那些懂得劳逸结合的学生,还有的是没有学习动力,直接放弃读书,上课除了睡觉,就是捣乱,面对这些学生,老师真的很头痛。 二、缓解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与方法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减小教师工资待遇的地区差异。高考内容需要配合教材加强改革,让教师减负,让学生减负。 教师们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要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花更多精力关注学困生,除了学习,他们的其他方面应该的到培养,为未来的发展作准备。 教师还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运动锻炼,练字绘画,养花喂鸟,旅游摄影等,一方面舒缓了压力,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给予学生的也是积极向上的影响,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一、##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中小学教师现状 ##区现在有教职工?人,特级教师?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人,中级教师?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为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区教体局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情绪感受和职业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探寻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减少职业倦怠,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关心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对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对于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9月—10月,我们对500名中小学在职一线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编译,并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教师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7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具体表现在,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都高于女教师,特别是在情绪衰竭方面偏高,在个人成就感方面,男性低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大大高于女教师;从年龄角度看,处在

36岁-45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较高;从职称角度看,高级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比较高。但是,高级教师在职业倦怠上也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对此我们认为,有可能是高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从发展阶段上看已进入“职业高原期”,专业发展处在停滞状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机会和可能性几乎没有,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挑战的愿望和激情已匮乏。从任教学段来看,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年级,主要是由于高中更为直接地面临升学压力,无论是教师的心理压力还是工作负荷都非常高;从任教科目看,理综和文综学科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上远远高于语数外和其他学科,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这两类学科重视程度往往不及语数外学科,三科综合评价也会造成压力或是努力与回报形成反差的问题;从婚姻状况看,已婚教师的职业倦怠都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但个人成就感水平也高于未婚教师。这可能与教师在婚前婚后投入工作的时间以及情感有关系。婚姻意味着一种时间的占有和精力的投入,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时是一对矛盾,工作持续不断的高要求、高压力意味着时间的大量投入。很多教师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时都不无感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家庭生活的时间被剥夺,当教师以牺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为代价投入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本身并没有因自己的努力出现企盼的图景,教师就会陷于挫折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

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总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分发学生奶、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2009年12月第28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Dec .2009Vol .28No .12 收稿日期:2009-09-20 作者简介:王天阳(1974-),女,河南南阳人,2007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王天阳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目的: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04名高校教师用MB I 进行测试。结果: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学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显著,教龄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MB I 量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2-0083-02 职业倦怠(burnout )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 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去个性 化(或称玩世不恭)[1]。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职业倦怠的一个重点,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高校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减轻和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某高校随机抽取 25个院系,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 为96.1%。其中男性182名,女性222名,教师平均年龄为 38岁。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 I ),台湾学者依据中国的语言习惯作了修订[2],已有研究表明, MB I 的信度与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问卷共22个题 目,分为3个维度:情感衰竭9个项目、成就感8个项目,和去个性化5个项目。问卷为4级计分,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分数越高,低成就感分数越低,表示职业倦怠感越严重。 1.3 数据整理和分析 采用s p ss16.0作为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工具。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总体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2.00±0.49、1.78±0.54和2.98±0.53,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在成就感维度上的得分较高,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倦怠情况并不严重。 2.2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比较  表1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比较( x ±s )性别情感衰竭t 去个性化 t 成就感t 男 2.06±0.50 2.043 1.84±0.51 1.94 2.91±0.55 2.233女 1.96±0.48 2.033 1.73±0.56 1.96 3.03±0.52 2.223 注:3P <0.05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比较:男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但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2.3 不同文化程度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上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比较( x )±s 本科以下 本科 硕士 博士 F 情绪衰竭2.20±0.35 1.98±0.49 2.01±0.48 1.84±0.572.783去个性化1.94±0.65 1.71±0.50 1.84±0.55 1.75±0.503.743成就感 2.91±0.50 3.05±0.57 2.97±0.45 2.90±0.56 2.13 注:3P <0.05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纬度上存在差异,其中本科以下学历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比其他学历的教师得分高,而在成就感上得分没有其他学历教师得分高,说明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博士学历的 — 38—

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参考

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 /先生: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本问卷,向您致以万分的谢意。这是一份纯学术性的问卷,旨在了解公务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此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为了保证调查的质量,请根据您在工作中的实际感受对下列问题进行相应选择。本问卷采用匿名填写方式,答案没有对错之分,问卷所得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资料绝对保密,请放心填答。 由衷感谢您的支持与协助,祝您身心愉快、工作顺利!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014年2月第一部分工作压力 本部分问卷描述您的工作压力状况。请您根据实际感受作答,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一栏,并

第二部分职业倦怠 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一栏,并 本部分问卷描述您的职业倦怠状况。请您根据实际感受作答,

第三部分应对方式 本部分问卷描述您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应对方式。请您根据实际感受作答,选择最符合您情 第四部分社会支持 本部分问卷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请您根据实际,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一个选项,并在相应位置划“√”。 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A一个也没有 B 1一2个 C 3一5个 D 6个或6个以上 2. 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A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B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C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D和家人住在一起 3. 您与邻居:(只选一项) A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B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C有些邻居很关心您D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 4. 您与同事:(只选一项)

A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B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C有些同事很关心您D大多数同事都很关心您 5.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情感支持和照顾:(只选一项) A无B极少 C一般D全力支持 6.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待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来自下列来源(可多选) A.配偶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I. 其它(请列出) 7.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来自下列来源(可多选) A.配偶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I.其它(请列出) 8.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只选一项) A从不向任何人诉述。 B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一2个人诉述。 C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 D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9. 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只选一项) A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 B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C有时请求别人帮助。 D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10.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系、队等)组织活动,您:(只选一项) A从不参加。 B偶尔参加。 C经常参加。 D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 第五部分基本情况 本部分是关于您个人的基本信息,请在相应选项划“√”。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 30岁以下B 31-40岁C 41-50岁D 51以上 3.您的学历:A大专及以下B大学本科C硕士及以上 4.您的婚姻状况:A未婚 B已婚(育有子女)C已婚(未育有子女)D离异或丧偶 5.您的岗位级别:A普通公务员B 副科级C正科级D副处级E正处级F正处级以上 6.您的职位类别:A 综合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行政执法类 7.您的工作年限:A 1-5年 B 6-10年C 11-15年D 16-20年E 20年以上 8.您所在单位的性质:A 中央部委直属单位 B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单位 C 地级市、 自治州直属单位D县(或县级市)、区、自治县直属单位 E 乡、镇、街道办事处直属单位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2009年9月 第11卷第3期 云南电大学报 Journal of Y unnan RT V University Sept.2009 V ol.11,N o.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Ξ 孙 萍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摘 要: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对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成因、干预措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814(2009)03-0031-03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使高校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如职称晋升的压力、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以及因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量化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高校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有研究表明,过高的应激水平容易产生疲倦,压力导致倦怠,所以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并应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笔者对收集到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分析后进行了分类。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1.临床观点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并且忽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侧重对职业倦怠症状、起因等的描述和解释。 2.社会心理学观点研究者认为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注重探究职业倦怠的具体特征,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科学性。 3.组织观点研究者认为,许多人对工作持有很多不现实的期望,因此就容易体验到幻想破灭和倦怠,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失衡,侧重探讨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 4.社会历史观点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不仅受到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社会历史观点的研究者注重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二)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人口学变量、人格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张丽华、王丹等对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新进展所做的研究表明:社会比较方式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教师将自己从比自己表现得更差的同事中辨别出来或把比自己更优秀的同事作为竞争对手来比较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教师将自己从比自己境况更好的同事中辨别出来则不易产生职业倦怠。集体自尊关注个体所在的社会群体特征和个体如何在群体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教师集体自尊越高,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创造性是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有效因素。 二、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在我国,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脑力工作者,他们面临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扩招带来的强大压力,需要高度的投入和奉献。这种职业特点极有可能使教师的心理能量在长期的奉献中消耗过多,出现情绪耗竭,继而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在生理、心理、行为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的消极职业倦怠现象,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学校的教育工作,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 1 3 — Ξ收稿时间:2009-05-25 作者简介:孙 萍,(1968-),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计算机教学及管理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