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答案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答案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答案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答案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函数是指:对于任何一个自变量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y与之相对应.

【详解】

根据函数的图象,选项C的图象中,x取一个值,有两个y与之对应,故不是函数.

故选C

【点睛】

考点:函数的定义

2.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

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

3.一水池放水,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然后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设从开始工作的时间为t,剩下的水量为s.下面能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s随t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选项A、B错误;根据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

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即可判断选项C 、D 的正误.

【详解】

解:∵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

∴选项A 、B 错误;

∵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

∴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

∴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实际问题所反映的内容来观察与理解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的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当16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864311y ≤≤

B .64811y ≤≤

C .883y ≤≤

D .816y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别求出03x 剟

和314x

【详解】

解:设当03x 剟

时,设y kx =, 38k ∴=, 解得:83

k =, 83

y x ∴=; 当314x

38 140 a b

a b

+=

?

?

+=

?

解得:

8

11

112

11 a

b

?

=-

??

?

?=

??

8112

1111

y x

∴=-+;

∴当1

x=时,8

3

y=,当3

x=时,y有最大值8,当6

x=时,y的值是

64

11

∴当16

x

剟时,y的取值范围是88

3

y

剟.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和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5.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打车方式受到大众欢迎.打车总费用y(单位:元)与行驶里程x(单位:千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 )

A.33元B.36元C.40元D.42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12时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x=22时y的值即可.

详解:当行驶里程x?12时,设y=kx+b,

将(8,12)、(11,18)代入,

得:

812

1118

k b

k b

+=

?

?

+=

?

解得:

2

4

k

b

=

?

?

=-

?

∴y=2x ?4,

当x=22时,y=2×22?4=40,

∴当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40元.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 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

由题意当03x ≤≤时,3y =,

当35x <<时,()131535222

y x x =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动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C→B作匀速运动,则△AP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类讨论: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PD=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S△APD为定值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2<x≤4,然后根据两个解析式对各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所以S△APD=1

2

AD?DP=

1

2

?2?x=x(0<x≤2);

当点P在CB上运动时,如图,PC=x﹣4,所以S△APD=1

2

AD?DC=

1

2

?2?2=2(2<x≤4).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正方形

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8.如图甲,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到达点D即停止,若E、F分别是AP、BP的中点,设CP=x,△PEF的面积为y,且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线段AB长为()

A.2B.3C.5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S△PEF=1

4

S△ABP,由图像可以看出当x为最大值CD=4时,

S△PEF=2,可求出AD=4,当x为0时,S△PEF=3,可求出BC=6;过点A作AG⊥BC于点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

解:∵E、F分别为AP、BP的中点,

∴EF∥AB,EF=1

2 AB,

∴S△PEF=1

4

S△ABP,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x的最大值为4,∴CD=4,

∵当P在D点时,△PEF的面积为2,∴S△ABP=2×4=8,即S△ABD=8,

∴AD=2

4

ABD

S

V=

28

4

?

=4,

当点P在C点时,S△PEF=3,

∴S△ABP=3×4=12,即S△ABC=12,

∴BC=2

4

ABC

S

V=

212

4

?

=6,

过点A作AG⊥BC于点G,

∴∠AGC=90°,

∵AD∥BC,

∴∠ADC+∠BCD=180°,

∵∠BCD=90°,

∴∠ADC=180°-90°=90°,

∴四边形AGCD是矩形,

∴CG=AD=4,AG=CD=4,

∴BG=BC-CG=6-4=2,

∴AB=22

42

=25.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的函数问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9.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与t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弄清题意,再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详解】

∵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

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

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

10.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

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

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

=?-?=-≤.

2214(1)

S vt vt vt

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

S=?-?=,

22113

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

=?-?-=+≤,

S vt vt vt

22(11)3(1)

∴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

∴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A.

11.如图,在△ABC中,AC=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A匀速运动.则CP的长度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在△ABC中,AC=BC,∴AD=BD.

①点P在边A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

②当点P在边B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点P在线段B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点P与点D重合时,s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错误;

④当点P在线段A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

12.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

A.B.

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

【详解】

: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

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

13.下列图象中不是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

【详解】

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

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

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

【点睛】

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14.当实数x 的取值使得2x -有意义时,函数41y x =+中y 的取值范围是( ) A .7y ≥-

B .9y ≥

C .9y <-

D .7y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易得x 的取值范围,代入所给函数可得y 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由题意得20x -≥,

解得2x ≥, 419x ∴+≥,

即9y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的求法;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到x 的取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甲、乙两人在一条长为600m 的笔直道路上均匀地跑步,速度分别为4/m s 和6/m s ,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50m 处,若两人同时起跑,则从起跑出发到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在乙前面50m 处,若两人同时起跑,在经过25秒,乙追上甲,则相距是0千米,相遇以后乙在前边,相距的距离每秒增加2米,乙全程用的时间是100秒,则相遇以后两人之间的最大距离是150米,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甲在乙前面50m 处,若两人同时起跑,经过50÷(6?4)=25秒,乙追上甲,则相距是0千米,故A 、 B 错误;

相遇以后乙在前边,相距的距离每秒增加2米,乙全程用的时间是600÷6=100秒,故B.、

相遇以后两人之间的最大距离是:2×(100?25)=150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项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m 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

A .5

B .2

C .52

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求出DE=2,再由图像得5BD =BE=1,再在DEC Rt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

AD BC a ∴== ∴1

2

DE AD a =g 2DE ∴=

由图像得,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

5BD ∴=Rt DBE V 中,

2222(5)21BE BD DE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EC a ∴=-,DC a =

DEC Rt △中,

2222(1)a a =+-

解得

5

2 a=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根据图像关键点确定菱形的相关数据.

17.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为了提高工人工作积极性,工厂规定每名工人每天薪金如下:生产的零件不超过a件,则每件3元,超过a件,超过部分每件b元,如图是一名工人一天获得薪金y(元)与其生产的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则下列结论错误的()

A.a=20

B.b=4

C.若工人甲一天获得薪金180元,则他共生产45件.

D.人乙一天生产40(件),则他获得薪金140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求得a、b的值,从而可以判断选项A和B是否正确,根据C和D的数据可以分别计算出题目中对应的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题意和图象可得,

a=60÷3=20,故选项A正确,

b=(140?60)÷(40?20)=80÷20=4,故选项B正确,

若工人甲一天获得薪金180元,则他共生产:20+18060

203050

4

-

=+=(件),故选

项C错误;

由图象可知,工人乙一天生产40(件),他获得的薪金为:140元,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

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4,BD=6,P是BD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EF∥AC,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交于点E、F,设BP=x,EF=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象是函数关系的直观表现,因此须先求出函数关系式.分两段求:当P在BO上和P在OD上,分别求出两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解析式的性质即可得出函数图象.

解:设AC与BD交于O点,

当P在BO上时,

∵EF∥AC,

∴EF BP

AC BO

=即

43

y x

=,

4

3

y x =;

当P在OD上时,有

6

43 DP EF y x DO AC

-

==

即,

∴y=

4

8 3

x

-+.

故选C.

19.某种签字笔的单价为2元,购买这种签字笔x支的总价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y=-1

2

x B.y=

1

2

x C.y=-2x D.y=2x

【答案】D

【解析】

依题意有:y=2x,

故选D.

20.如图,两块完全重合的正方形纸片,如果上面的一块绕正方形的中心O逆时针0°~90°的旋转,那么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而变化,下面表示S与n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

【详解】

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由小到大再变小.

故选B.

【点睛】

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要仔细观察.

初三数学基础训练题

练习题(一) 1.计算: ( ) 1 02 1211381 21-?? ? ??+-+ ++ 2. 16的平方根是 3.分式1 12+-x x 的值为零,则=x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6cm 和9cm ,则周长是 5.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10,那么它的重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6.函数11 2 ++= x x y 的定义域是 ,若1 1 3)(-+=x x x f 则=)4(f 7.相切两圆的圆心距是5cm ,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8.在一陡坡上前进40米,水平高度升高9米,则坡度=i 9.把抛物线32 -=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顶点是 10.设m 、n 是方程0122=--x x 的两个根,那么=+n m 1 1 11.方程3815162 2 =?? ? ??++??? ? ?+ x x x x 设y x x =+1 原方程可变形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12.如图弓形ACB 所在圆的半径是5, C 弦AB=8,则弓形的高CD 是 A D B 13.若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 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4.分式方程 011 12=-+-x x x 的根是 15.分解因式=+--2 221a ax x 16.数据5,-3,0,4,2的中位数是 方差是 17.不等式组 52+x ≤()23+x 的解集是 21-x <3 x 18.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D ,AB=BC 请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过点()1,1-与()4,2,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20.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9,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21.上海市现有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22.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0 45=∠B 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后得△AB ′E ,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3.已知222 =-x x 代简求值 24.解方程:3 10 66=+++x x x x ()()()()()133312 --+-++-x x x x x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判断题 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错】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对】 3、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错】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 1、教师即课程。(X)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X)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V)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1.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2.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5.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 6个】 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6、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课标中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7、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属于下面哪一部分内容【统计与概率】 8、课标中要求“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这里的运算步骤要【以三步为主】 9、《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0、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 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11.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1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13、( B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14、(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 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1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1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1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1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 程资源的是( D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题精编版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 和 统称为实数. 2、方程623y --8 53y -=1的解为 . 3、不等式组? ??+-x x 5743 的解集是 . 4、伍分和贰分的硬币共100枚,值3元2角.若设伍分硬币有x 枚,贰分硬币有y 枚,则可得方程 组 . 5、计算:28x 6y 2÷7x 3y 2= . 6、因式分解:x 3+x 2-y 3-y 2= . 7、当x 时,分式2 31+-x x 有意义;又当x 时,其值为零. 8、计算:b a a -+2 2b ab b -= ;(x 2-y 2)÷y x y x +-= . 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2008= ;121900000= . 10、81的平方根为 ;-125 64的立方根为 . 11、计算:18-2 1= ;(3+25)2= . 12、分母有理化:51 = ;y x y x +-= . 13、一块长8cm ,宽6cm 的长方形铁片,在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长方体无盖的盒子, 使它的底面积为24 cm 2 .若设小正方形边长为x cm ,则可得方程为 . >0, ≤0

14、如果关于x 方程2x 2-4x +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15、若x 1、x 2是方程2x 2+6x —1=0的两个根,则11x +2 1x = . 16、以2+1和2—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17、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3x 2-4x -1= . 18、方程x +52 x =5的解是 . 19、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且当x =5时,y =7,那么当x =10时,y = . 20、当k 时,如果反比例函数y =x k 在它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内,函数值随x 的减小而增大. 21、在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2,1)和(1,-5)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 22、如果k <0,b >0,那么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 2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那么腰长y (cm )与底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24、二次函数y =-2x 2+4 x -3的图象的开口向 ;顶点是 . 25、经过点(1,3)、(-1,-7)、(-2,-6)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26、把抛物线y =-3(x -1)2+7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是 . 27、柳营中学某班学生中,有18人14岁,16人15岁,6人16岁,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 岁. 28、当一组数据有8个数从小到大排列时,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29、一组数据共有80个数,其中最大的数为168,最小的数为122 .如果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组距为5,则可 把这组数据分成 组. 30、样本29、23、30、27、31的标准差是 . 二、填空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31、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 相等, 互补. 32、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题设是 , 结论是 . 33、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11、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3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35、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 36、在△ABC 中,若∠A =80°,∠B =50°,则△ABC 是 三角形. 37、在Rt △ABC 中,∠C =90°,∠A =60°.若AC =5cm ,则AB = cm .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3.93=,[]1.82-=-.记1()44k k f k +????=-????????(k 是正整数).例:3133144()f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1)()10f =;(2)()()4f k f k +=;(3)()()1f k f k +≥;(4)() 0f k =或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依次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解:111(1)00044f +????=-=-=???????? ,正确; 41411(4)11()444444k k k k k k f k f k +++++????????????+=-=+-+=-=???????????????????????? ,正确; 当k=3时,414(31)11044f +????+=-=-=???????? ,而(3)1f =,错误; 当k=3+4n (n 为自然数)时,f (k )=1,当k 为其它的正整数时,f (k )=0,正确; 正确的有3个,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函数值.能理解题中新的定义,并根据题中的定义进行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 故选D . 3.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直线l ⊥边AB ,并从点A 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 在菱形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原平市初中数学2011版课标测试题(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和。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 “” “”。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相结合的方式。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 “ ”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 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学校 2分,满分60分)一、填空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统称为实数.和1、 y3?53?2y.2、方程1-=的解为86 x3?4? 0,>.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570 ≤?枚,则可得方枚,贰分硬币有y4、伍分和贰分的硬币共100枚,值3元2角.若设伍分硬币有x .程组 2362.5、计算:28x y ÷7x y = 23326、因式分解:x +x -y -y.= 1x?x 时,分式时,其值为零.有意义;又当x 7、当23x? 2byx?a22.;(x-y)÷==8、计算:+2yx?b?abb?a .;121900000=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2008= 6481.;-的立方根为10 、的平方根为125 12518.)=11、计算:-=;(3+2 2 yx?1.==; 12 、分母有理化:5yx?的长方形铁片,在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长,宽6cm 13、一块长8cm 2 .,则可得方程为方体无盖的盒子,使它的底面积为24 cm .若设小正方形边长为x cm2.14 、如果关于x方程2x的取值范围是-4x +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112.=+6x—10的两个根,则+=是方程15、若x、x2x21xx 2122.16 、以+1 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2.-4x-1=17、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3x 25?x.的解是18、方程x +=5.yyy19、已知正比例函数=kx,且当x=5时,=7,那么当x=10时,=k在它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内,函数值随=x的减小时,如果反比例函数y 20、当k x 而增大. 21、在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2,1)和(1,-5)的直线的解析式 是. 22、如果k<0,b>0,那么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象 限.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cm(x)与底长cm(y,那么腰长24cm、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3.

天津市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图文答案

天津市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图文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 //EF BC 交AC 边于点F .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 、.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出△AEF 和△AB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 与x 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 【详解】 解:∵EF ∥BC , ∴△AEF ∽△ABC , ∴ 55 EF x BC -= , ∴EF=55 x -?10=10-2x , ∴S= 12(10-2x )?x=-x 2+5x=-(x-52 )2+25 4,

∴S 与x 的关系式为S=-(x- 52 )2+254(0<x <5), 纵观各选项,只有D 选项图象符合.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 地到B 地,乙车从B 地到A 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 B .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 .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 D .甲到B 地比乙到A 地早 1 12 小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 B .∵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 ,∴乙车的速度为:60km/h ,故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为: = (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 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 ),故B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 .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 ,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 ,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 .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 地比甲到B 地早:1.75﹣= (小时),故此选项错误, 符合题意. 故选D . 考点:函数的图象. 3.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10AB cm =,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分别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运动,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

初三数学基础训练题1

初三数学中考训练题(五) 1.计算: ()102121138121-??? ??+-+++ 2. 16的平方根是 3.分式112+-x x 的值为零,则=x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6cm 和9cm ,则周长是 5.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10,那么它的重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6.函数112++=x x y 的定义域是 ,若1 13)(-+=x x x f 则=)4(f 7.相切两圆的圆心距是5cm ,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8.在一陡坡上前进40米,水平高度升高9米,则坡度=i 9.把抛物线32 -=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顶点是 10.设m 、n 是方程0122=--x x 的两个根,那么=+n m 11 11.方程38151622=??? ??++??? ?? +x x x x 设y x x =+1原方程可变形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12.如图弓形ACB 所在圆的半径是5, C 弦AB=8,则弓形的高CD 是 A D B 13.若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 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4.分式方程01112=-+-x x x 的根是 15.分解因式=+--2221a ax x 16.数据5,-3,0,4,2的中位数是 方差是 17.不等式组 52+x ≤()23+x 的解集是 21-x <3x 18.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D ,AB=BC 请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过点()1,1-与()4,2,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20.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9,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21.市现有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22.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045=∠B 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 后得△AB ′E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3.已知222=-x x 代简求值()()()()()133312 --+-++-x x x x x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父亲节当天,学校“文苑”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像是()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学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当学子离开车站出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父亲离开车站回家,离家越来越近. 故选B. 【点睛】 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24 B.40 C.56 D.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点P的运动路径可得△PAB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BC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得答案. 【详解】 ∵点P在AB边运动时,△PAB的面积为0,在BC边运动时,△PAB的面积逐渐增大, ∴由图2可知:AB=4,BC=10-4=6, ∴矩形ABCD的面积为AB·BC=2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 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 3.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10AB cm =,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分别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运动,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 C B →→运动,相遇后停止,这一过程中,若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PQ y =,则y 与时间t 的关系大致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当05t ≤≤、5t >时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PQ 的长y 与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在ABC ?中,90C =o ∠,30B ∠=o ,AB=10, ∴AC=5, 12 AC AB =, I. 当05t ≤≤时,P 在AB 上,Q 在AC 上,由题意可得:2AP t =,AQ t =, 依题意得: 12AQ AP =,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函数及其图像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在x 轴上纵坐标为0 , 在y 轴上横坐标为, 原点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 2y x + 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像法 3、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4、自变量取值范围 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试五套试题(黄老师收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1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13、(B)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14、(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1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1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1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1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 D ) A、文本资源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会教育资源 D、人力资源

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1.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 1.图( 1)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 是( B ) ... 图( 1) A B C D 2.一对酷爱运动的夫妇,让他们刚满周岁的孩子拼排 3 块分别写有“ 20”、“ 08”、“北 京”的字块.假如小孩将字块横着正排,则该小孩能够排成“ 2008 北京”或“北京 2008” 的概率是( C ) A. 1 B. 1 C. 1 D. 1 6 4 3 2 3 .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两组数据:甲、乙两颗行星的直径分别为 6.1 104 千米和 6.10 104 千米,这两组数据之间( A ) y A.有差别 B.无差别 l ′ 4 C.差别是 0.001 104 千米 l 3 D.差别是 100 千米 2 1 4.如图,把直线 l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 O 线 l ′ l ′ 2 1 x ,则 的表达式为( D ) 1 2 A. y x 1 3 2 4 B. y 1 x 1 2 1 1 C. y 1 D. y 1 x x 2 2 5.汽车以 72 千米 /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 驾驶员揿一下喇叭, 4 秒后听 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 /秒.设听到回响时, 汽车离山谷 x 米,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A ) A. C. 2x 4 20 4 340 2x 4 72 4 340 B. D. 2x 4 72 4 340 2x 4 20 4 340 6.某公园计划砌一个形状如图( 1)所示的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图( 2)的形状,且 外圆的直径不变,喷水池边沿的宽度、高度不变,你认为砌喷水池的边沿( C ) A.图( 1)需要的材料多 B.图( 2)需要的材料多 C.图( 1)、图( 2)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 .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 .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 .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 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 错;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60010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 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 60020903=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203 =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2.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全集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 2.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 1 12 小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B.∵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乙车的速度为:60km/h,故乙行 驶全程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 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地比甲到B地早:1.75﹣=(小时),故此选项错误, 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函数的图象.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初二数学三角形基础训练备课讲稿

§3.1.1《认识三角形》 1.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2.了解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如何分类; 3.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4.直角三角形ABC用符号可表示为:。 (1)如图1三角形可表示为; (2)请在图中用小写字母标出各边;图1 (3)图2中有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 5.如图所示,撕下的∠1拼到如图位置后的图形中, 那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你能根据图形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理由吗? 3(1)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三角形可分为;(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其中直角是,锐角是,两锐角 具有怎样的关系? 4.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A B C D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A =70°,∠C =30 °, ∠B = ; 2.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70°,另一个锐角 度. 3.在△ABC 中,∠A=80°,∠B=∠C ,则∠C= 4.如果△ABC 中,∠A ∶∠B ∶∠C=2∶3∶5,此三角形按角分类应为 . 5. .有三个三角形,它们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①30°和50°;②70°和20°;③82°和23°,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 6.如图7所示,图中有n 个三角形,分别指出来,并选出三个指出它们的边和角. A B C D E 6.【拓展延伸】 1.在△ABC 中,∠C =90°,∠A =40°,则∠B =________. 2.在△ABC 中,若∠C =21∠B =3 1 ∠A ,则△ABC 是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 3.如图2所示,∠ACB =90°,CD ⊥AB ,则图中属于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个. 4.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至少有一个直角 B 至少有一个钝角 C 至多有两个锐角 D 至少有两个锐角 5.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必大于 A 120° B 100° C 90° D 60° 6.给定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B ∶∠C=1:2:3 B.∠A+∠B=∠C C.∠A= 21∠B=3 1 ∠C D.∠A=2∠B=3∠C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卷答案-A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D C B A A B B B D C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1 ..17 13.1 14.20 15.①,③,④ 三、解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满分70分) 16.(本题满分10分) 解:(1)1(10%15%30%15%5%)25%a =-++++=. ········· 1分 初一学生总数:2010%200÷=(人). ··············· 2分 (2)活动时间为5天的学生数:20025%50?=(人). 活动时间为7天的学生数:2005%10?=(人). ··········· 3分 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 4分 (3)活动时间为4天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是36030%108?=°°. ···· 5分 (4)众数是4天,中位数是4天.················· 8分 (5)该市活动时间不少于4天的人数约是 6000(30%25%15%5%)4500?+++=(人). ············ 10分 17.(本题满分10分) 解:过点C 作CE AB ⊥于E . 906030903060D ACD ∠=-?=∠=-= °°,°°°, 90CAD ∴∠=°. 1 1052 CD AC CD =∴== ,. ······ 3分 在Rt ACE △中, 5 sin 5sin 302AE AC ACE =∠== °, ··· 4分 cos 5cos30CE AC ACE =∠== ° ··· 6分 在Rt BCE △中, D B A (第22题图) C (第21题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 1.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 .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象所示,从开始进水到把水放完需要多少分钟.() A.20 B.24 C.18 D.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出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然后再求出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由函数图象得: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为:20÷4=5升, 设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为a升, 由函数图象,得: 3020 5 8 a - -=, 解得:a=15 4 , ∴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为:30÷15 4 =8分钟, ∴从开始进水到把水放完需要12+8=20分钟,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的图象获取信息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列出算式和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B .以10km/h 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 C .以低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 D .以高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 错误. 以10km/h 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 错误. 以低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 错误. 以高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如图,线段AB 6cm =,动点P 以2cm /s 的速度从A 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从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P,Q 同时出发,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则能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