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名人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大年(1916-1995),当代著名陶艺家、壁画家、工笔重彩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生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长期从事陶瓷设计和工艺美术教学工作。早年在杭州国立西湖艺专和北平同立艺术专门学校学习。一九三四年赴日本,在东京帝国美专攻读陶瓷美术,并在星冈窑厂实习。回国后,先后在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和上海红叶陶瓷厂任工程师、总工程师。解放后在轻工业部工作,以后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副教授、系主任、教授。一九五二年为制作建国纪念瓷,曾和景德镇老艺人合作,设计制作各种传统日用餐具和陈设瓷,参加国内外展览,对恢复景德镇传统瓷器工艺做出了一定贡献。一九六0年后,主要从事工笔重彩教学和壁画创作。为首都国际机场设计制作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燕京饭店瓷壁画《松竹梅》。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主任;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陶瓷系主任、中国陶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壁画协会副主任、中国工笔重彩画会顾问、中国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著有《祝大年画选》。[1]

创作壁画作品

1979年为首都机场创作陶瓷壁画《森林之歌》。1985年创作陶瓷壁画《桂林山水》、《玉兰花开》等,赴美展览。1987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祝大年美术作品展》。199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工作经历

[近现代](一九一五至?)著名工艺美术家。浙江杭州人。长期从事陶瓷设计和工艺美术教学工作。早年在杭州国立西湖艺专和北平同立艺术专门学校学习。一九三四年赴日

首都机场壁画《森林之歌》

本,在东京帝国美专攻读陶瓷美术,并在星冈窑厂实习。回国后,先后在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和上海红叶陶瓷厂任工程师、总工程师。解放后在轻工业部工

作,以后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副教授、系主任、教授。一九五二年为制作建国纪念瓷,曾和景德镇老艺人合作,设计制作各种传统日用餐具和陈设瓷,参加国内外展览,对恢复景德镇传统瓷器工艺做出了一定贡献。一九六0年后,主要从事工笔重彩教学和壁画创作。为首都国际机场设计制作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燕京饭店瓷壁画《松竹梅》。是我国当代著名陶艺家、壁画家、工笔重彩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主任;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陶瓷系主任、中国陶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壁画协会副主任、中国工笔重彩画会顾问、中国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著有《祝大年画选》。

祝式风格

作品栩栩如生

祝大年是工笔重彩的开拓者。祝大年画花,表现的是宇宙精神。他的《玉兰花开》繁花竞放,如满天星

北京饭店壁画玉兰花开,1986

斗,笼罩大千世界,几只黄莺隐于花丛,生命卫护了生命。细看一花一蕾,笔笔铁划银钩,抛却一波三折,漠视泼墨、飞白,顽强的祝大年跨越了传统,开辟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其独特之美,质朴之美,原创之美及长歌当哭的情愫,赋予了他作品极大的感染力和情感张力。

为首都国际机场创作壁画

祝大年在首都国际机场所作的大型壁画《森林之歌》无疑是中国壁画的经典之作,她引发了中国壁画艺术的复兴。参与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创作的5位画家是祝大年、萧慧祥、张仃、袁运甫、袁运生。在云南省思茅市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思茅市修建通商北路时,为了保护一棵古榕树,不惜修改道路线形,这就是“道路为大树让路”的佳话。上世纪80年代初,祝大年途经思茅时发现了这株古榕树,激动不已,一坐十几天,后来,祝大年以这株榕树为蓝本,创作了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墙壁上那幅著名的描绘西南热带山水的细密风格的壁画。

建国瓷

筹办建国瓷厂,烧制建国瓷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振兴新中国的陶瓷业,祝大年怀着满腔热忱来到了景德镇。他把流散在民间的

建国瓷厂遗存的烧炼车间厂房

陶瓷老艺人招募起来,一起筹办“建国瓷厂”,恢复了古窑。在景德镇,他与景德镇陶瓷艺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设计瓷上的装饰纹样,一起试制失传的颜色釉瓷,一起烧造器型新颖的日用瓷,在技术资料极为短缺的年代,经过摸索和实践,终于烧出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批精品瓷器,对恢复景德镇传统瓷器工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为了抢救、挖掘和恢复全国各地的名窑名瓷,周总理采纳并支持组织建国瓷生产的建议,“建国瓷设计委员会”随之成立。高庄、祝大年等艺术家们从接受使命到完成设计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短短的3个月中,他们从故宫展室到翠华楼饭庄,从民间作坊到御用专窑,从御用餐具到民用餐具都作了细心的考察。他们不照搬宫廷用瓷款式,批判中餐华而不实的拼盘摆设,借鉴西餐具实惠方便的特点,来个中外古今优点共济。

建国瓷厂

建国瓷厂主要产品有高低温色釉瓷、青花和刻花瓷,还有以历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宫、钧”五大名

窑门、匣钵柱及其底座

窑出口为蓝本的仿古瓷。按用途可分为国家礼品瓷、陈设瓷、展览瓷、旅游瓷等。高温颜色釉“珠光”陈设瓷,曾荣获国家产品银质奖,一九八0年被国家授予“瓷都国大传统名牌”之一,定为国家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唯一企业,并正式列为“珠光牌”商标。1978年、1979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美国时,就曾将建国瓷厂生产的“三阳开泰80件扁肚花瓶”和“色釉综合装饰双耳瓶”栢赠,被称为“稀世国宝”。

1969年改名为“景德镇市人民瓷厂”,拥有八个车间、一个青花研究所和一个大集体。

建国瓷的设计制作从1952年10月开始到1954年9月结束,完成了73556件产品,其中景德镇入选24531件,成绩最为突出。用科学方法制造了建国瓷器烧造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烟酒具、花瓶、花盆及其他日常用具和纪念礼品等,以民族形式及大众方向作为艺术标准,以表达出新中国的蓬勃气象。

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建国瓷无论是从艺术设计上,还是从工艺制作上,仍是一个未能被逾越的高峰。

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次时间虽不太遥远,却为许多人所不知的历时两年的创作活动时,它的意义并不仅在“建国瓷”自身。继承、发扬传统的陶瓷艺术风格不仅成为“建国瓷”设计中的主导思想,也对我国陶瓷创作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是建国后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恢复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制瓷技艺。它将近百年的陶瓷制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建国瓷的制作是我国制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与艺人的合作。由于艺术家的参与,建国瓷在艺术风格上摆脱了传统宫廷陶瓷繁缛的装饰风格,修正了世俗乃至主流艺术形态中对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陶瓷宫廷审美风格的偏执。艺术家的创造性与材料工艺、表现技巧的互融,使得“建国瓷”及随后的出国展览用瓷,成为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