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酸在繁殖母猪中的作用

叶酸在繁殖母猪中的作用

叶酸在繁殖母猪中的作用
叶酸在繁殖母猪中的作用

叶酸在繁殖母猪中的作用

母猪叶酸营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Krider等(1946)、Ensminger等(1951)、Otel等(1972)研究表明,叶酸具有改进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叶酸的吸收与转运

绝大多数饲料中都存在叶酸,谷物饲料中叶酸盐含量变化很大。在谷物饲料中主要以四氢叶酸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之前必须降解转化为一氢或二氢叶酸形式。饲粮叶酸(四氢叶酸)和分解的四氢叶酸在由钠泵介导的活性叶酸结合蛋白运输系统作用下经小肠黏膜吸收,在各种体组织(包括胎盘、脉络丛和乳腺)存在3种类型叶酸盐结合蛋白受体(Combs,1992)。

叶酸衍生物在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中作单碳单位的受体或供体。DNA合成的限速步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需要叶酸盐,在胚胎发育早期,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高时,对叶酸的需要也较其它时期多。叶酸在胚胎、胎盘中的活性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叶酸对母猪体内叶酸盐状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Matte等(1984a)对大约克夏和长白母猪研究表明;母猪体内血清叶酸盐浓度出现2个下降峰值,第1个是配种期间,从断奶时的99.5ng/mL骤降到68.5ng/mL下降率为30%以上,这可能与排卵时的生理活动有关。另一个在妊娠第60d,由59.4ng/mL下降到39.6ng/mL,由此推断母猪怀孕中期叶酸可能缺乏。Trembley等(1986)用大约克夏、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进行4种补饲水平(0、3、9和27mg/kg)和1种肌注水平(15mg/头)的试验,结果发现,注射叶酸组母猪血清叶酸水平高于补饲叶酸组,补饲叶酸组母猪断奶和妊娠第56d的血清叶酸浓度又较未补饲组提高许多。Matte和Girard(1989)从分娩后第2天到断奶给母猪每周肌注15mg叶酸,发现母猪血清、乳汁和仔猪血清叶酸盐含量增加。Birgit等(1988)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导致叶酸经过胎盘转运至卵泡的量以及初乳和乳中叶酸含量均增加。

Gannon等(1988)报道,在怀孕母猪饲粮中补加1mg/kg叶酸后,发现其仔猪血细胞比容值提高5.5个百分点。Tremblay等(1989)研究发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对血清铜、铁含量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血清锌含量影响显著。

3 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从已有的资料可见添加叶酸盐似乎能改善胚胎存活率,补充的最关键时期是妊娠60d。Matte等(1984b)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注射叶酸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Tremblay等(1989)报道,添加叶酸可增加妊娠34d母猪胎儿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浓度,当排卵率高时(如用PMSG处理),叶酸减少胚胎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Stancic等(1993、1994)。Hsu等(1994)、Fuchs等(1995、1996)的研究也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或降低死胎猪数。Matte 等(1993)研究了长期添加叶酸对小母猪叶酸盐状况。生长性能、发情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叶酸添加水平为0.5mg/kg和15mg/kg饲粮,试验从9周龄开始至妊娠7周结束。结果表明,添加叶酸未影响母猪子宫角、卵巢重量和黄体数量,对胎盘乳晕数、窝仔数、胎儿重、窝重及胎儿DNA、RNA和蛋白质也无明显影响。但随母猪饲粮中叶酸水平增加2胎儿叶酸盐水平呈线性增加,母猪叶酸可能在子宫转移给胎儿,母猪对一对周龄期间饲料采食量和体增重也随叶酸添加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但母猪发情年龄未受影

响。

Ensminger等(1951)曾报道,在母猪饲粮中补充2mg/kg叶酸时,可增加母猪的窝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Otel等(1972)亦报道,在配种前和配种后第9d给母猪注射“叶半胱氨酸A”,结果发现试验母猪窝产仔数显著提高。Matte等(1984)用240头大约克夏×长白杂种母猪研究了催情补饲和注射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妊娠期肌注10次,每次15mg叶酸,可以提高母猪的总窝仔数和活窝仔数。Thaler等(1959)将153头大约克夏×杜洛克×切斯特白三元杂种小母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给0mg/kg、1.65mg/kg和6.62mg/kg叶酸,连续进行2个胎次试验,结果补充叶酸的母猪窝产仔数明显增加,添加6.62mg/kg叶酸效果更明显。Lindermann等(1989)利用大约克复杂种小母猪进行了3个胎次试验,在玉米-大豆为主的妊娠及泌乳母猪饲粮中加入1mg/kg叶酸,发现母猪窝产总仔数和活仔数均增加。迟清臣等(1991)用长白猪及其二、三元杂种母猪,从断奶开始持续1个月喂以1mg/kg叶酸,结果每窝活仔数增加2头。蓝旅涛等(1997)在乐平花母猪妊娠和哺乳期饲粮中分别添加0mg/kg、2mg/kg和6mg/kg叶酸,结果添加叶酸组母猪总肉产仔数。产活仔数和40日龄育成数均显著增加,其中以添加6mg/kg叶酸效果最佳。周学光等(2000)道,在长大或大长经产3胎次母猪饲粮中添加6mg /kg活性叶酸,母猪窝产仔数提高7.43%,产活仔数提高8.5%,仔猪初生重提高10.61%。

可见,在母猪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叶酸,可以缓解母猪血液中叶酸浓度的下降,提高胚胎成活率,增加母猪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从而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

4 叶酸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

4.1叶酸影响胚胎的发育,特别是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

叶酸是合成DNA、RNA和氨基酸必不可少的协作因子,叶酸的缺乏不仅限制DNA的合成,而且在嘌呤和嘧啶合成过程中,由于尿嘧啶代替胸腺嘧啶,进而导致DNA合成出现缺陷,在胚胎发育阶段苦含有这种有缺陷的DNA,会导致死亡和胎儿畸形。Martinenko(1977)报道,在妊娠期前12d,猪胚胎细胞内RNA浓度与胚胎存活率高度相关。Tremlay等(1988,1989)、Matte等(1996)的研究表明,在妊娠母猪日粮中补充叶酸提高了妊娠早期胎儿的蛋白质含量。Harper等(1992,1996)还观察到,在母猪怀孕的第45d,胎盘重、胎儿净重。长度、蛋白质含量、RNA含量及RNA与DNA的比率随叶酸添加而明显增加。可见,胚胞组织的发育受母体叶酸水平的影响,胚胎对叶酸有一个最小需要量,以维持它在妊娠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分化。

4.2补充叶酸可使母猪子宫前列腺素PGE2的分泌增加和胚胎细胞合成的雌二醇一17β减少

PGE2抑制子宫内膜效应细胞对猪滋养层细胞的毒性(Yu等,1994),可能减少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Matte等(1994,1996)研究表明,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叶酸,诱发子宫前列腺素PGE2显著增加,在妊娠的第12d比第15d更明显,并发现叶酸处理组胚胎细胞合成的雌二醇一17β比对照组低30%。Duquette等(1997)也观察到叶酸处理组母猪子宫内容物的雌二醇一17β比对照组低40%。可以认为,同一妊娠期叶酸处理组母猪的胚胎细胞比对照组更成熟。

5 母猪的叶酸营养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Frzgg(1991)提出繁殖母猪叶酸添加量至少应为5mg/kg,甚至应高达15mg/kg。Matte等(1992)认为哺乳母猪饲粮中补充15mg/kg叶酸是必需的,对于提高分娩3周泌乳量和仔猪生长速度、断奶窝重

有好处。然而,Lundeen(2001)报道,母猪妊娠期饲粮含0.3mg/kg叶酸(0.53mg/d)足以支持仔猪生长,过多的叶酸会诱发仔猪免疫反应。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hew教授(1993)认为,高产母猪叶酸供给量高于5mg/kg较适宜。Matte等(1999)选用约克夏×长白杂交第2胎母猪估测了妊娠母猪的叶酸需要量,试验分5组,各组叶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5、10、15和20mg/kg。结果表明,补充15mg/kg 或20mg/kg叶酸组母猪整个妊娠期间血清叶酸降低较少,随饲粮叶酸水平增加,母猪尿中未利用的叶酸比例降低,根据母猪体内叶酸盐的代谢利用状况可以推测在妊娠第1周补充15mg/kg叶酸、以后补充10mg /kg叶酸直至分娩可最大限度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进一步提高饲粮叶酸水平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无益。NRC(1998)推荐母猪叶酸需要量为1.3mg/kg,而其他各国标准多在0.3mg/kg-0.6mg/kg之间。

母猪的叶酸营养需要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母猪的生理阶段。母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叶酸的需要量不同。不少研究表明,配种前后及胎次较高的母猪补充叶酸效果较好。配种前约20d开始到配种后30d,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Stancic等,1993,1994)。妊娠后期和泌乳期补充叶酸的效果不明显(Pharazyn和Aheme,1987)。从胎次来看,2胎以上的经产母猪补饲效果优于初产母猪(Lindemann 和Kornegay,1989;Jokic等,1996)。(2)叶酸的型式。叶酸有两种类型——维生素型和辅酶型。维生素型是氧化态的,本身不具有活性,需要叶酸还原酶的催化,经过加氢还原反应,转化生成具有活性的5,6,7,8四氢叶酸才具有生理活性。辅酶型的叶酸即为还原态的四氢叶酸、二氢叶酸和五甲酰叶酸,可直接参与生理代谢反应。因此,在母猪饲粮中添加辅酶型的叶酸更有效。(3)药物。某些药物在分子结构上与叶酸相似,通常可以阻断需要叶酸的特异性代谢途径,从而影响动物对叶酸的需要。NRC(1998)指出,当饲粮中存在叶酸持抗物或磺胺类药物时,会抑制猪肠道微生物合成叶酸,可能导致叶酸缺乏,应增加叶酸的供给量。此微量元素。母猪饲粮中铁和锌含量可能影响叶酸的需要量。O′connor等(1989)报道,饲喂低铁(25mg/kg)饲粮与高铁(125mg/kg)饲粮相比,母猪血浆、乳和仔猪肝脏中叶酸盐含量均较低,在猪繁殖期间应增加叶酸和铁的补充。另外,铁的营养可能改变母猪和新生仔猪叶酸盐的利用。HSS等(1994)饲喂高锌(300mg/kg)和高叶酸(5.6mg/kg)的妊娠母猪所生第一胎仔猪成活率最好。因此,当喂给母猪低铁和高锌日粮时,应适当增加叶酸的供给量。(5)其他维生素。维生素B12。与叶酸一起参与不稳定甲基的生物合成。维生素B12。对叶酸在肝脏内贮存是必要的。缺乏维生素B12。,羟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失去活性,会加重叶酸的缺乏症。L一抗坏血酸与叶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L一抗坏血酸缺乏时,叶酸的需要量升高(Roche,1990)。此外,吡哆醇为四氢叶酸向其活性形式-甲叉四红叶酸转变所必需(Blair 和Newsome,1985)。同时添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物素、叶酸和维生素C对母猪繁殖性能取得相当大的改进(Cafantan和Papadopoulos,1995),说明这几种维生素与叶酸具有协同效应。另外,在实际生产中,饲料(尤其玉米)受霉菌污染后,母猪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

叶酸的功效与作用

叶酸功效与作用 叶酸的作用: 叶酸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叶酸的作用很大,那么叶酸片什么时候吃最好呢下面详细介绍叶酸的作用有跟些和叶酸片什么时候吃最好,让你不再缺叶酸,不用吃叶酸片来补充叶酸。 叶酸维生素B复合体之一,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的,故而命名为叶酸。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人类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对孕妇尤其重要。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叶酸因为最初是从菠菜叶子中分离提取出来的,故得名“叶酸”。叶酸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增强免疫能力,一旦缺乏叶酸,会发生严重贫血,因此叶酸又被称为“造血维生素”。 叶酸的作用叶酸的化学名为“蝶酰谷氨酸”,系由喋啶酸、对氨基苯甲酸与氨酸结合而成。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如果缺少叶酸可招致红血球的异常未成熟细胞的增加和贫血以及白血球减少。这是因为叶酸参与核酸的嘧啶和嘌呤的合成。此外也作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及其它微生物促进增殖因子而起作用。与维生素M是同一物质。已知PGA的各种衍生物中也有起着与PGA相同的促进生长、促进造血因子作用的物质,其中有叶酸的多聚谷氨酸、甲酰衍生物、四氢叶酸。曾导致活性型叶酸发现的干酪乳酸菌因子和维生素Bc复合体,在动物体内有将它们分解形成叶酸的Bc结合酶,是和现成叶酸同样有效。根霉蝶呤(SLR因子)被认为是甲酰四氢叶酸

的分解产物,对动物无效。 1、促进乳汁的分泌;防治肠内的寄生虫和食物中毒;增进皮肤的健康;有镇痛剂的作用;与泛酸及对氨基苯甲酸一起服用时,可防止白发;在身体衰弱(健康状态不良)时,可增进食欲;防止口腔粘膜溃疡;预防贫血。 2、叶酸是合成核酸时所需的辅酶,叶酸不足,影响核酸合成,影响正常细胞分裂与复制。 3、对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在3岁以下的婴儿食品中添加叶酸,有助于促进其脑细胞生长,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叶酸可添加于婴儿奶粉中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添加剂。 4、帮助调节胚胎神经细胞发育,防止新生婴儿患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症。 5、制造红血球不可缺少物质(与B12),预防治疗叶酸贫血症。 6、抗癌作用;叶酸和烟酸一道能阻止自由基对染色体破坏。 7、保护粘膜;粘膜是细胞分裂、衰亡、再生的十分活跃部位。 8、抗肿瘤作用: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引起发癌细胞凋亡,对癌细胞的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故属于一种天然抗癌维生素。 9、其他作用: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辅助治疗剂,它对此病有显着的缓解作用。此外,叶酸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抑制支气管鳞状转化以及防治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症、心肌损伤与心肌梗塞等。

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一、母猪问题根源 近几年,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平衡、滥用性激素和繁殖障碍性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日本乙脑炎、黄曲霉素中毒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母猪整体机能下降,影响繁殖机能障碍,引起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不排卵、配不上种、子宫内膜炎等。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繁殖障碍最主要原因。 1、母猪妊娠是一种生殖激素,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生理问题 母猪从怀孕开始因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可以引起乳房水肿、便秘等,特别是母猪分娩时生理变化最为明显,非常容易出现由于分娩过度疲劳,机体功能恢复过慢或不能恢复后造成产后疼痛应激等导致产后高热、产后厌食和产后“三联症”(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等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生。 母猪从怀孕开始,体内激素发生急剧变化,迅速使全身血容量扩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骤降,或者母猪泌乳时大量白蛋白随乳汁排出等,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和乳房水肿等。 怀孕开始时由于血液中孕酮的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减慢,怀孕后期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大量水分进入组织引起水肿,肠内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使粪便变硬,或者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压迫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而使粪便变硬,或者产后过度疲劳和过度疼痛应激等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或者由于大量使用劣质麦麸和统糠等粗纤维(非膳食纤维)引起大便秘结,或者妊娠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药源性便秘,或者天气炎热造成热应激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便秘,诸如以上众多因素均可引起母猪便秘、高热和厌食。 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食欲下降、营养失调;便秘的坚实粪球直接压迫子宫和阴道,引起流产、弱胎、死胎和子宫炎;便秘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造成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腺炎,造成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损伤肝肾、心肺、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 母猪怀孕开始时由于全身血容量的增加,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起贫血;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对血红蛋白的需求大增,以及后期易出现高热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加重了贫血过程。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分娩无力,由于怀孕时营养失调,缺乏额外的补充钙剂、铁剂和硒等,而热应激有会引起钙、碘的需求增加而导致血钙、血碘下降,继而导致母猪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2、后备母猪不发情及第一胎母猪断奶后不发情 后备母猪在70kg以后的营养需要就已经不同于一般商品猪,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佳的料肉比并不是后备母猪所需要的。后备母猪的未来是为了繁殖小猪,但通常发现不少猪场存在后备母猪由于不发情、发情不正常不能怀孕被淘汰,淘汰率可达30%左右,严重的达50%

叶酸的作用

叶酸(Flolic aci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由于它最早从植物叶子中提取而得,故命名为"叶酸"。 拼音名Yesuan拼音名FOLIC ACID医学加加 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为N-[4-[(2-氨基-4- 氧代-1,4- 二氢-6- 蝶啶) 甲氨基] 苯甲酰基]-L-谷氨酸。按无水物计算,含C19H19N7O6应为95.0~ 102.0 %。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不溶;在氢氧化碱或碳酸碱的稀溶液中易溶。 检查水分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加氯仿-无水甲醇(4:1)5ml,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ⅧM第一法)测定,水分不得过8.5 %。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 %(附录ⅧN)。 鉴别(1) 取本品约0.2mg ,加0.4 %氢氧化钠溶液10ml,振摇使溶解,加高锰酸钾试液1 滴,振摇混匀后,溶液显蓝绿色;在紫外光灯下,显蓝绿色荧光。 (2) 取本品,加0.4 %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ml 中含10μg 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56 、283 ±2 与365±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256nm 与吸收度365nm 的比值应为2.8 ~3.0 。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钾6.8g与氢氧化钾液 (0.1mol/L)70ml、加水稀释成约850ml 并调节pH至6.3 ±0.1 ,加甲醇80ml,用水稀释成1000ml的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叶酸峰和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烟酰胺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 中含1.0mg 的溶液,摇匀,即得。测定法 取叶酸对照品约5mg ,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0.5 %氨溶液约15ml 溶解,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ml ,用同一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本品,同法测定,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抗贫血药。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

繁殖的季节性

繁殖的季节性 Seasonality of Reproduction M.Todd See1, K.J.Rozeboom, W. Flowers1 北卡罗纳州立大学 (译者:刘小红,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 介绍 在夏季和秋季初,多数母猪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繁殖问题,如乏情、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受胎率低、胚胎死亡率高及低分娩率。这类现象通常定义为“季节性繁殖障碍”,且在公猪站也会出现,引起精液量少、精子活力低。多数研究者将这类季节性繁殖障碍归于热应激和猪先天季节性饲养引起。在猪被驯化前,公母猪均为季节性饲养。在北美,通常在夏季和秋季初进入乏情期,以避免后代在冬天出生,冬天的成活率不是最理想的。每个企业的最初目标是改善环境,以减少热应激。此外,非热性干涉也可能是基于现实的主要管理策略。 目标 z为开发当前和潜在的、目前尚未应用的预防措施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z制订降低繁殖季节性效应管理方案。 历史和背景 热应激和繁殖的“季节”效应 就象人一样,猪也是基于环境的温度、湿度产生热感的。公猪和母猪持久地暴露在不断上升温湿度环境下,繁殖障碍可能相对比较短,有时动物也会出现无法恢复的永久性不育。公母猪的热应激在超出动物的热中性区时出现,通常是7.2℃~21.1℃之间。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温度超出26.7℃时才会出现繁殖热应激。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母猪乏情增加,受胎率和胚胎存活率均下降。 有证据表明,公猪暴露在环境超出29.4℃时,精子产量与精子活力均下降,精子畸形率上升。通常情况下,如果暴露时间较短,公猪可在6~7周内恢复。在公猪的睾丸和附睾内,新的精子细胞需要6~7周的时间成熟,不成熟、发育中的精子细胞比成熟精子细胞更敏感。如果公猪的热应激持续2个月以上,精子的繁殖力在热应激期及结束后的6~7周内均会下降。 在猪只休息、不动状态下监测呼吸率可以确定猪只是否出现热应激感。即通过数60秒内胸腔起伏的次数来监测。猪只正常的呼吸率为每分钟15~25次,在呼吸率超出40次时存在热应激的风险。如果呼吸率超过60次,猪只很可能处理热应激状态。 正常情况下,动物处于物理平衡状态——换言之,所有身体系统为功能性正常。由于动物的身体首先要生存,然后才是繁殖,因此热应激将对种猪产生物理性挑战。很难评估动物的物理状态及确定热应激后何时会回到繁殖准备状态。在高温时,不同动物的响应水平也不一样。然而,从秋季的经验表明,在环境条件回复“正常”时,一致和规则的发情回复。下面列的一些管理措施或许会更有效,当然,由于处于热应激的母猪繁殖能力的差异,每项措施的有效性也将不同。简言之,有些母猪可能需要更高水平或持续的干涉才能回复到正常繁殖水平。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一)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一) 作者:杨学昌刘文瑜罗庭沙黄元鸿 摘要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技术措施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繁殖母猪头均每年提供出栏肉猪数,或头均每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母猪繁殖力是繁殖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猪群体质量、配种受胎率、产仔数、育成率、仔猪断奶重、育肥日增重等一系列指标来实现1-3]。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1后备母猪培育 断奶时选留下来的后备母猪,可按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不需要专用后备母猪饲料,不限制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至180日龄,体重80kg左右。180日龄以上,体重8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可适当限制饲养和补充一部分青绿饲料,以锻炼猪的胃肠消化功能,防止母猪过肥而引起不发情、不孕症。饲养方式采用群体饲养,每群4~6头,平均每头猪有2m2的活动面积,可以进行诱情刺激。210~240日龄,体重在100kg以上的后备母猪,经鉴定符合种用者可在第2次发情时配种。 2繁殖母猪选择 已配种受孕的后备母猪在1岁龄左右产第1胎,根据第1胎的产仔性能初步选出种用的繁殖母猪,到产第2胎后,再依据母猪年繁殖力选出生产力高的繁殖母猪作种用,淘汰生产力低的繁殖母猪4]。 3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的饲养水平和哺乳期对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成活率、肥育日增重以及母猪连续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分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发情配种间隔期四部分,其中妊娠期时间最长,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75%左右,哺乳期次之,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15%左右。因此,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期标准日粮供给量只占哺乳期的1/2,要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1.1妊娠前期。配种后1~30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胎。要供给妊娠前期母猪专用饲料,日粮饲喂量控制在1.8~2.0kg之间,每天适当喂给优质青绿饲料,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补充部分维生素。 3.1.2妊娠中期。配种后31~90d要调整好母猪的体况,饲料继续供给妊娠前期母猪饲料,日粮喂给量控制在2.0kg左右,但可以多饲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除增加母猪饱腹感外,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防止便秘、无乳症。有条件的可每日安排母猪自由运动1h,达到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目的,对母猪不要大声吆喊、鞭打、追赶等。 3.1.3妊娠后期。配种后91d到产前3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减少母猪产后体失重。饲料由妊娠前期调换成妊娠后期饲料,日粮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0.5~1.0kg饲喂量或每日补喂200~250g动物脂肪,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乳脂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母猪应单圈饲养,防止因机械挤压引起流产,但可以适当驱赶运动,减少难产5]。粪便干燥的母猪可在饮水中或日粮中加适量的轻泻剂。 3.2临产母猪饲养管理

CSPPT-叶酸对成人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的疗效

叶酸对成人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的疗效 试验意义:由于数据的限制性,叶酸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效果仍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试验目的:验证---依那普利与叶酸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依那普利能更有效降低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初发脑卒中的风险。 实验设计及样本人群: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实验,从2008年5月19日开始至2013年8月24日结束,历时5年3个月,遵循随机、双盲原则,其涉及江苏、安徽两省内32个社区,参与者共有20702位(均有高血压病史,但无中风和心肌梗死病史)。 试验设计:符合纳入条件的参与者通过MTHFR C677T 基因型筛选后,随机分为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组合片联合治疗组(10348人),依那普利10mg片剂单独治疗组(10354人)。 试验主要计量转归事件:主要转归为“初发中风”,次要转归为“初发缺血性脑卒中”、“初发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全因死亡”。 试验结果:4年半的持续性治疗显示:与依那普利单独组相比,依那普利和叶酸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了“初发脑卒中”(2.7%联合组VS3.4%单独组; HR,0.79; 95%CI,0.68-0.93)、“初发缺血性中风”(2.2%联合组VS 2.8%单独组; HR,0.76; 95%CI,0.64-0.91)和“复合心血管事件”(3.1%联合组VS 3.9%单独组; HR,0.80; 95%CI,0.69-0.92)的发生风险。但两组间“初发出血性脑卒中”(HR,0.93; 95%CI,0.65-1.34)、“心肌梗死”(HR,1.04; 95%CI,0.60-1.82)以及“全因死亡”(HR,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选择高产品种与个体如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在个体选择中,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怀孕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喂给过多的能量,否则将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而使哺乳能力下降。同时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个月~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在母猪配种前10 –15天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短期优饲可以增加排卵)。妊娠前期即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1.8千克~2.2千克。但蛋白不低于13%/日/头~14%/日/ 头。但如膘差,仍应给予高营养。在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的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2.5千克/日/头。进入妊娠后期(妊娠后80天~107天)后,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初生重的2/3。这时要给母猪营养水平略高的饲料3千克/日/头。粗蛋白16%~18%。采用这一方法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初生子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母猪发情开始时,经其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国际单位,可增加其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三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母猪初配年龄:过早配恶果多:产仔数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体质弱、生长慢;母猪本身也生长发育不良,未老先衰,种用期缩短。过晚配又减少产仔胎数。本地母猪:6~8月龄,体重70kg以上配;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在7月龄左右。杂种体重不低于80~100kg;国外中型猪:如中约克夏,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配;国外大型猪如大约克夏:体重120kg

叶酸

在补充叶酸的时候需要注意这几点。 1、叶酸补充的关键期 胎儿期内,脑的发育最早也最为迅速;孕早期(3~6周)正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妊娠第4周末胚胎就形成了原始脑泡,虽然在第8周时胎儿的身长只有3公分左右,体重也只增加2克多,但是这时候他的脑细胞增殖迅速,最易受到致畸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此关键时候补充叶酸,可使胎儿患神经管的危险减少50%~70%。 2、准爸爸妈妈一起补 孕妈妈们在怀孕早期有时会疏忽大意,并不确定自己怀孕了,可能会错过补充叶酸的最佳时机。 有专家建议,可能怀孕或者计划要个小宝宝的女性应注意每天补充叶酸,以防止小宝宝来"报到"时,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措手不及。对于计划想当爸爸的男性而言,叶酸不足会降低精液的浓度,还可能造成精子中染色体分离异常,会给未来的宝宝带来患严重疾病的极大可能性。 计划中的准爸爸、准妈妈们,都不要忘记补充叶酸哦! 3、每天补充600毫克 人体内叶酸总量约5~6毫克,但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叶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加以消化吸收。 宝宝在妈妈体内不断生长发育,妈妈的叶酸通过胎盘转运给他,胎盘组织与子宫的不断增长,叶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不能有意识地补充,会使叶酸水平降低。 专家认为,孕妈妈每天需补充600~800微克叶酸才能满足宝宝生长需求和自身需要。 4、叶酸补充有讲究 含叶酸的食物很多,但由于叶酸遇光、遇热就不稳定,容易失去活性,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如:蔬菜贮藏2~3天后叶酸损失50%~70%;煲汤等烹饪方法会使食物中的叶酸损失50%~95%;盐水浸泡过的蔬菜,叶酸的成份也会损失很大。 因此,孕妈妈们要改变一些烹制习惯,尽可能减少叶酸流失,还要加强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补充叶酸制剂、叶酸片、多维元素片。 5、寻找叶酸食物 绿色蔬菜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 新鲜水果橘子、草莓、樱桃、香蕉、柠檬、桃子、李、杏、杨梅、海棠、酸枣、山楂、石榴、葡萄、猕猴桃、草莓、梨、胡桃等 动物食品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 豆类、坚果类食品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 谷物类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 之前有问过很多养猪户哪阶段猪群在夏季是最好养,养猪户表示夏季产房仔猪是比较好养,基本很少出现黄白痢。主要把母猪养好,基本就没问题。然而,夏季养母猪却不得不面临以下众多难题: 1.母猪受胎率低,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 2.猪难产或分娩延迟产导致死胎发生,有的分娩时间延长(6小时以上);母猪分娩无力,胎盘或羊水滞留在子宫内使母猪分娩或流产后的易患子宫炎; 3.母猪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猪易发生便秘;分娩后泌乳量低,断奶后母猪瘦弱,断奶后不发情甚至持久不发情。 4. 产后容易感染传播病原,有的母猪甚至子宫炎症加剧。 综上所述表明夏天炎热天气对母猪的不良影响是导致猪场生产管理 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十分必要: 1、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预防发生热应激 可采取通风、喷雾、水帘等降温措施,加强猪舍的通风对流,以促进蒸发和散热,传统式饲养的猪场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 2、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炎热天气,易导致母猪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营养成分跟不上,

无法正常满足母猪机体繁殖生产需求。而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夏季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浓度,使母猪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营养需要。建议在怀孕母猪后期80-114天日粮中添加1.5%牲命一号,此阶段是胎儿体重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添加牲命一号,可有效提高仔猪初生重及防止母猪产前产后瘫痪。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2%牲命一号,可有效改善母猪奶水质与量,缩短子宫复旧时间。有条件的猪场还可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可增强母猪的抗热应激能力。 3、供应充足的清凉饮水,抑制母猪体温上升 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清凉饮水在消化道内升温也可使母猪机体降温,夏季母猪饮水需求量加大,饮水不足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因此每天必须供给母猪足够的清凉饮水,使用饮水器的猪场,每天应检查饮水器是否能正常供水;使用食槽供水的猪场应勤换水。 4、调整饲喂时间,提高母猪采食量 夏季母猪白天采食量减少,应调整母猪喂料时间,充分利用每天天气较为凉爽、母猪食欲良好的时段喂料。应避开炎热的中午,饲喂时间上午调整为早上7时,下午调整为晚上6点,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午餐需投料时可把饲料拌湿,提高适口性,提高泌乳母猪的食欲。 5、减少各类应激,降低对母猪的影响 母猪应尽量少受应激和刺激,尽量减少母猪转栏和怀孕母猪并栏次数,避免因混群打架导致流产和死胎的增加。尽量保持猪舍内外周

叶酸对结直肠肿瘤的预防作用

叶酸对结直肠肿瘤的预防作用 发表时间:2019-09-09T11:29:57.0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沈元富[导读] 人们也应该要避开一个误区,那就是,叶酸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肿瘤形成前用来预防,不能在癌症出现后用来治疗。金川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州 624100 由于结直肠肿瘤患者在患病早期病症不显,患者发现自己罹患癌症之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这一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早期低诊断率。并且要想真正打败病魔,除了寻找治疗方法之外,还要在疾病的预防上下苦功夫。而经研究发现,在肿瘤形成之前,叶酸对结直肠肿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当人体摄入足量的叶酸时,癌前病变的情况就会得到减轻,甚至是好转,从而降低人们的癌症发病率,达到从根本上防治癌症的目的。也正因如此,人们不禁好奇,叶酸究竟为何会对结直肠肿瘤有如此好的预防作用?本文就将通过分析叶酸对结直肠肿瘤具有预防作用的原因来为大众答疑解惑,同时,也将叶酸对肿瘤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的这一科学常识普及给更多人。 一、什么是叶酸 叶酸是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又称为维生素B9,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叶酸这一物质被人们所发现则要追溯至上上个世纪——在19世纪40年代的时候,有科学家在菠菜叶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维生素,并把它命名为叶酸。自此,叶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不断地在医疗舞台上发挥着它的功效。叶酸作为一种维生素,它的分布十分广泛,不仅在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大量存在,在肉类中也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如小米、燕麦、肝脏和绿叶菜就是富含叶酸的食物。除此之外,叶酸还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生成。是以,叶酸主要分为天然叶酸和合成叶酸两大类。 二、结直肠肿瘤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基因表达紊乱 结直肠癌主要是由于基因表达紊乱引起的。基因表达紊乱是指人体的基因组受到了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损伤,例如肿瘤抑制因子失活就属于基因表达紊乱造成的不良后果。这种基因组的损伤会在细胞的分裂增殖中得到不断的积累和传递,即基因表达紊乱的这种异常情况在人体细胞中的面积会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肿瘤的出现、变大和扩散。 (二)结直肠肿瘤的局部低叶酸状态 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癌区和癌旁区的细胞内有着明显的低组织叶酸和低甲基化现象。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局部性的低叶酸状态有可能是引起结直肠肿瘤出现的因素之一。 三、叶酸对结直肠肿瘤具有预防作用的原因 在癌症的病变过程中,核苷酸合成和DNA甲基化这两个生物过程总是被当成主要攻击目标。因此,核苷酸合成和DNA甲基化这两个生物过程受到的往往是最致命的打击,被破坏得十分严重。众所周知,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酸又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上面排列着人类的遗传信息,其重要性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核苷酸的合成出现异常,必然会使基因组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并且,DNA甲基化水平将决定了基因表达的稳定与否,正常的DNA甲基化水平会控制基因表达稳定有序进行;过低的DNA甲基化水平则会使基因表达出现紊乱。因此,DNA甲基化这一生物过程出现异常,必然会破坏DNA甲基化的正常水平,会导致基因表达失去控制,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紊乱。DNA甲基化的异常很有可能是癌症出现的前兆。然而,癌前病变因素对核苷酸合成和DNA甲基化这两个生物过程的破坏并不是无解的,一碳代谢网络就能够起到维持这两个生物过程正常进行的作用。一碳代谢网络不仅仅能够为核苷酸合成提供前体物,还能够为DNA甲基化提供一碳载体。而由于叶酸处于一碳代谢网络的中心位置,因此,人体摄入足量的叶酸会为一碳代谢网络的形成提供重要的结构基础,对维持细胞核苷酸代谢稳态和DNA完整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叶酸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项研究结果证明,叶酸对于结直肠肿瘤具有双重机制。这一双重机制表现在:叶酸虽然能够有效地预防结直肠肿瘤,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叶酸也会促进癌症的发展,成为癌症的帮凶。同样都是使用叶酸来抵抗癌症,却造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做到了正确的使用叶酸。在结直肠肿瘤没有出现之前,叶酸对于肿瘤的形成确实能够起到很不错的预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做的就是多多食用一些富含有叶酸这种维生素的食物,以此来保证自己每天的叶酸摄入量达到人体要求的水平,从而使叶酸起到预防结直肠肿瘤的作用。然而,在结直肠肿瘤出现之后,如果患者继续使用大量叶酸的话,叶酸就不仅不会起到抑制肿瘤、缓解病情的作用,反而会加速肿瘤的生长发展,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叶酸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人们要正确认识叶酸对于结直肠肿瘤的双重机制,并且要做到合理地使用叶酸来帮助自己抵抗病魔,恢复、保持健康。 五、结语 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这一可怕的疾病夺去了无数鲜活的生命。病魔的威胁广泛存在于人们身边,因此,人们学习一些医疗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向人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叶酸,解释了叶酸能够预防结直肠肿瘤的原因,希望对人们能够有所帮助。叶酸能够对结直肠肿瘤起到预防作用,人们应该做到保证自己每天都摄入足量的叶酸。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要避开一个误区,那就是,叶酸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肿瘤形成前用来预防,不能在癌症出现后用来治疗。

饲养好母猪的几个关键环节

饲养好母猪的几个关键环节 母猪怀孕后期和哺乳期饲料营养目的 1.提高仔猪初生重量。 2.提高母猪产奶量和仔猪断奶体重。 3.防止母猪哺乳期掉膘。 4.促进母猪发情及多排卵,提高产仔数。措施 1.选择和饲喂大饲料企业的优质母猪泌乳饲料。 2.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产品,如添加0.5%~0.8%大豆油等。 3.在饲料中添加能调整猪胃肠道功能的营养保健品,如酵母多糖、益生素等。 4.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和胡萝卜,让母猪充分发挥其繁殖生产性能。 防止母猪产后“两差” 母猪产仔过程是其一生中刺激最强烈、体力消耗最大、抵抗力最差的过程,稍有不慎,便会带来很多隐性问题。其中母猪产后精神差和食欲差以及少乳无乳是最大问题。 1.母猪产前补铁。母猪产前一个月在饲料中添加0.2%氨基酸螯合铁饲喂5天~7天。 2.适当提高饲料中血糖、血钙和血钾的营养浓度,如在饲料饮水中适量添加葡萄糖和补充钙钾等元素添加剂产品。 3.保证产房温度在18℃~22℃左右,避免产仔过程中发生感冒等疾病。 4.接生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消毒工作。 5.产仔当天尽量少喂饲料。必须喂麸皮糖盐水,水中同时加入双黄连口服液或生姜大葱煎液。 6.产后需慢慢增加饲料喂量,3天~5天为过渡期。同时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调理胃肠道功能。 防止母猪便秘 便秘本是一种症状,但因处理不正确而诱发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以及无乳综合征等已

经严重危害母猪生产性能,所以从源头上解决母猪便秘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1.建议配种后的母猪小群圈养。 2.增设母猪运动场,并加强母猪运动。 3.给母猪饲喂各类青绿多汁饲料。 4.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倡使用中草药,如金银花、鱼腥草、益母草等。 5.定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如酵母多糖、益生素等调理胃肠道功能。 6.定期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质。

补充叶酸的利与弊

补充叶酸的利与弊 什么是叶酸 叶酸,又称维生素B9,胎儿生长过程中的必备物质,是维生素B群中的一种营养素,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因此无法在体内聚集起来。这种营养素一开始是从菠菜叶中被发现的,所以才会被叫做“叶酸”。叶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DNA的重要成分,协助大脑正常运转,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对于孕妇来说,补充适量的叶酸,可以有效避免胎儿出现早产、畸形、脊柱开裂、体重不足、兔唇等现象的发生。 哪些食物含有叶酸 想增加体内叶酸量?当一名吃货就可以了!叶酸主要分布于五谷根茎类、蔬菜类、肉类、水果类、油脂类这五大类别中。 1.五谷根茎类 包括一些豆制品比如黄豆,以及五谷类食品,比如大麦,小麦等等,还有人气火热的坚果类,比如毛栗子,松子,核桃等等。 2.蔬菜类 蔬菜家族中当属深色系最佳,诸如芦荟、绿色椰花、菠菜等服用效果更好! 3.肉类 鸡蛋、鸡肉、牛羊肉等以及动物内脏(鸡肝、猪肝等)。 特别推荐:鸡肝。鸡肝素来有叶酸冠军的称号,仅仅吃上50g的鸡肝,你就可以获取586.1微克的叶酸。除此之外,鸡肝还有着明目护肤的效果,适合准妈妈们食用。 4.水果类(保证新鲜) 包括一些可口的像是葡萄和柠檬,开胃的杨梅,还有润肠的香蕉等等。 5.油脂类 坚果,如核桃油。 什么时候补充叶酸 1.孕前三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我国营养协会建议,可从怀胎的前90天可以开始补充叶酸,保证体内的叶酸水平维持在一定的含量,为宝宝做好叶酸的贮存准备,让宝宝早期就可以在一个叶酸量充足的环境里成长。

胎儿在母体的前四周就开始进行神经管的发育,而当孕妇意识到自己怀孕时,胎儿的神经管发育早就已经闭合,因此已经为迟已晚。 2.补充叶酸需要持续整个孕期 怀孕之前3个月和怀孕之后3个月,这半年时间是补充叶酸的关键时间。即使你及时服用了叶酸片,也无法使体内的叶酸含量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因此建议叶酸的补充应该持续在整个孕期。随着宝宝在母体中成长发育,母体本身红细胞的增长,乳房的变化,宝宝DNA 的生成,胎盘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叶酸。倘若叶酸含量不足,则会造成胎儿畸形,早产、发育迟缓等,而孕妇则会出现胎盘早剥、红细胞性贫血、妊娠高血压等症状,可以说对大人和宝宝都有很大的影响。 3.早晨补充叶酸效果更佳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早晨或者上午补充叶酸效果更好,因为白天人体体内新陈代谢较快,早上是吸收营养的最佳时间段。建议在早饭后30分钟到1个小时内补充叶酸,同时注意多喝水,注意休息。 叶酸的利与弊 叶酸的作用 1.有效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 很多准妈妈还没弄清神经管是什么,简单的来说,神经管就是脊髓和大脑。胎儿在母体早期发育时间内,需要进行神经管的发育与闭合,如果叶酸量不够,就会造成神经管闭合不正常,进而造成婴儿先天畸形,例如脑膨出,无脑儿,智力低下,脊柱裂等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前1个月以及刚怀孕的3个月内,每天坚持服用400微克的叶酸,可以使宝宝患神经管畸形的概率减少50%~70%。 2.有效预防胎儿先天性疾病、唇腭裂等表体畸形 怀孕头三个月,是胎盘形成与宝宝器官分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细胞分裂处于旺盛阶段,如果孕妇缺乏叶酸,则会导致宝宝出现心血管、骨骼、口唇、眼、肾等器官畸形,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等。而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摄入足量的叶酸则可以有效阻止降宝宝出现表体畸形的症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减轻妊娠反应 有些准妈妈表示,在服用叶酸后,妊娠反应减轻,呕吐现象减少,乳房胀痛缓解。其实,作为维生素B群中的成员之一,叶酸不但可以减轻早孕反应,还能补充因呕吐而流失的营养物质。 4.防止孕妇与胎儿贫血

叶酸的介绍

叶酸的介绍 叶酸 ?水溶性B族维生素,喋酰谷氨酸衍生物 ?常见于绿叶蔬菜、酵母、动物内脏和新鲜水果中、叶酸强化食物、维生素补充剂中 ?不耐热、易于氧化,在罐装或烹饪过程中50-95% 遭到破坏 ?需要外源性供给 叶酸的两种形式: ?即食物中天然叶酸Folate和人工合成叶酸Folic acid 天然叶酸是含有多个谷氨酸单位(多聚谷氨酸)的链状大分子。分子大,不可直接被空肠吸收 相反,合成叶酸的分子链只有一个谷氨酸单位(呈单谷氨酸形式)分子小,可直接被空肠吸收 食物天然叶酸只有50%能被身体吸收,强化食品中约85%的叶酸可以被身体吸收,而叶酸片剂中的叶酸100%可以被身体吸收。 叶酸与人体健康: 孕妇需要叶酸:胚胎的分化;胎盘的形成与发育;体内血容量的增加;子宫与乳房的发育。 胎儿需要叶酸:从一个受精卵分裂繁殖开始;细胞不断分化;形成器官和组织;发育为一个完整的胎儿。 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是非孕妇女的2倍以上。 不论何时出现叶酸缺乏,都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畸形和发育迟

缓。 叶酸缺乏 1.叶酸缺乏对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疲劳、健忘、失眠等。 叶酸缺乏对胎儿的危害: 1)由于叶酸缺乏,使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而造成神经管畸形;2) 先天性心脏病;3)唇腭裂(俗称兔唇);4)眼、胃肠道、肾、骨骼等器官的畸形;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6)早产;7)低体重出生;8)贫血。 2.叶酸缺乏对孕妇和乳母的危害 ■对孕妇的危害:1)胎盘发育不良引起的自发性流产2)胎盘早剥3)先兆子痫4)怀孕晚期阴道出血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对乳母的危害:1)母亲乳汁中叶酸缺乏,间接导致婴儿体内叶酸缺乏2)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叶酸缺乏对其它疾病的影响: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脑卒中、冠心病)2)自然流产 (习惯性的)3)肠癌、子宫颈癌和乳腺癌4)急性白细胞性白血病5)老年痴呆。 叶酸的来源 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水果、干果、肉类、橙汁等; ?强化叶酸的面包、谷类和其他谷物食品; ?合成叶酸,如叶酸片或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

母猪饲养的五个阶段

母猪饲养的五个阶段 根据母猪的生长、繁育规律,可分为后备母猪、妊娠母猪、临产母猪、哺乳母猪和空怀母猪五个阶段。抓好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此阶段饲养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当膘情,过肥、过瘦都会导致发情期异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品种选择:体型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效乳头6对以上。 密度适宜:每头母猪应保持圈舍面积12平方米~15平方米。若母猪按阶段分舍饲养,则后备母猪一般以4头~6头为一栏,每头所占面积为2平方米左右。密度过高会影响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出现咬尾恶癖。 限量饲喂:后备母猪从60千克体重开始,用后备母猪料并实行限量饲喂一般日喂量为1.5千克~1.8千克。80千克体重时,日喂量达1.6千克~2千克。有条件的饲养场户还可增加优质青绿饲料。 充足饮水:饮水量一般是采食干粉料量的3倍~5倍,饮水不足会限制采食量,降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一般除在猪栏(舍)安装距地面高度0.6厘米~0.75厘米,向下夹角45°的自动饮水器外,还应在料槽中加入清洁饮水,保证供给。 调教管理:后备母猪入舍后应加强调教管理,除调教其定位采食、排粪外,还应在扫栏、喂料时经常抚摸母猪,达到猪与人的亲善关系,便于日后管理。 驱虫防疫:后备母猪在7月龄时,进行驱虫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连用7天后间隔14天后重复饲喂7天。然后根据猪群具体情况隔7天~10天依次注射猪瘟、口蹄疫、伪狂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等疫苗。(细小病毒疫苗可在后备母猪第一、二发情分别注射) 适时配种:后备母猪满8月龄、体重达100千克以上,且出现2个~3个情期后方可配种。于每天早饲前及下午喂料后进行情期观察,当出现阴门裂缝有微皱,黏膜颜色由鲜红变漆红,黏液扯丝不断或按压母猪腰部,出现两耳直竖、呆立不动时,即是配种最佳时机,应连续配种两次且间隔8小时~12小时。

配种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发情配种时的膘情对母猪受胎率、产仔数、活产仔数等繁殖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探寻其规律性,我们对370头母猪在配种时进行了膘情评定,记录受胎数、产仔数,采用有关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时间1996年8月18日一1997年3月31日。 1.2地点新疆博乐艾比湖肉联厂种猪场。 1.3饲养管理博乐艾比湖肉联厂种猪场是按工厂化猪场设计要求建造的年产万头商品猪的规模化猪场。以新疆白猪为母本,加系长白猪为第一杂交父中,杜洛克为终端杂交父本,形成三元经济杂交生产模式。同时进行新疆白猪和加系长白猪两个纯繁群的育种。待配母猪每栏4—5头,种公猪单栏饲养,妊娠母猪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产仔、哺乳、育幼均采用高床网栏词养。现存栏基本母猪600余头,种公猪22头,各类生猪4000余头。饲料均按各品种猪的词养标准加工配制,该场具备良好的饲养育种、生产条件。 2研究方法 母猪产仔后30天断奶,转入配种栏内饲养观察,发情后赶入公猪栏内配种。采用两次重复配种,配种完成后记录配种日期、公母猪耳号。此时对母猪进行膘情评定分组(分为A、B、C、D、E5组)oA组过肥猪,膘情明显过肥,双脊背,躯干半圆,肛门下部有明显脂肪,皱褶,腹部肥大。B组偏肥组,膘情介于A组与C组中间,躯干半圆,双脊背与皱褶不明显,背部平宽,腹部丰满。C组适中组,膘情适中.无B组与D组特征,躯干紧凑,但无脊椎骨和肋骨形迹,腹部紧凑,适中。D组偏瘦组,膘情介干C组与E组之间。躯干扁薄,有脊惟骨形迹,但不明显。肋骨形状明显,腹部单。 E组过瘦组,膘情明显过瘦,躯干扁薄,全身骨形明显突出,腹部单薄。配种后注意返情及妊娠变化,仔细进行妊娠鉴定.记录产仔日期、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用统计方法计算各组平均数,按每组实际产仔头数计算受胎率。 3结果与分析(见表l) 表l母猪膘情与繁殖性能 组别配种头数产仔头数产仔总数活产仔数受胎率(%)活产仔率(%)窝均产仔数窝均 活仔数 A251613913264.095.08.698.25 B746360255785.192.59.568.84 C1641451523142788.493.710.509.84 D786158954078.291.79.668.85 E292220818775.289.99.458.50 合计3703073016284383.092.99.979.26 由表l可见.随着母猪配种膘情的不同,受胳率、产仔数、活产仔率等指标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受胎率指标,C组最高,与A、B、D、E组比较,分别高出24.4%、3.30%、0.2%、12.6%。窝均产仔数,C组最高,与A、B、D、E组比较,分别高出1.81%(p<0.01)、0.94%(p <0.05)、0.84(p<O.05)、1.05%(p<0.Ol)。窝均活仔数,C组最高,与A、B、D、E 组比较,分别高出1.59%(P<0.01)、1.0%(p<0.05)、O.99%(p<0.O5)、1.34%(P <O.01),活产仔率,除C组比A组低1.39%外,与B、D、E组比较,分别高出1.0%、O.99%、1.34%。以上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母猪配种时膘情由适中向肥和瘦两个方向变化时,母猪的受胎率、产仔 数、活产仔数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规律性。以上5组中,C组即膘情适中组,无论在受胎率及窝均活仔数上都明显高于其它几组。因此,规模化猪场在母猪管理中应重点放在母猪膘情控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效率,而母猪的繁殖效率受遗传、环境、猪群健康、营养及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遗传育种工作使得现代母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成年体重的变化、体组成的变化、泌乳能力的提高等,对有关营养、环境等的要求更高,同时母猪不同繁殖周期(胎次)之间以及同一繁殖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应采用精细的阶段饲养方案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1、后备母猪(3月龄―初次配种)的饲养 要使母猪群具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的饲养极其关键,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应使后备母猪在220~240日龄体重达到130~140kg,P2点膘厚达18~20mm,有过2次正常的发情,从而在第3个发情期配种。 要实现此目标,建议采用如下的饲养方案: 45~75kg体重阶段饲喂生长育成猪饲粮,自由采食。

75~100kg体重阶段饲喂小母猪育成期饲粮,适当限制饲喂。小母猪育成期专用饲粮的营养水平不同于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饲粮,其含有的适宜水平的钙、磷、氨基酸、生物素、叶酸等,对小母猪骨骼及生殖系统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胎的繁殖成绩,同时可延长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 100 kg―配种前2周继续饲喂小母猪专用饲粮,限制饲养,控制日喂量在2.5~3.0kg,防止后备母猪过肥,过度肥胖的母猪激素分泌出现失衡,卵巢会有较多的脂肪蓄积,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数。 配种准备期(配种前2周)催情补饲可提高后备母猪的排卵数。即在配种前10~14 d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或提高日饲喂量,有助于雌激素、促卵泡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排卵数。建议此阶段的日饲喂量为3.0~3.5kg 或自由采食。 妊娠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产出一窝数量多、初生重大且均匀、活力强的仔猪,同时母猪健康且具有充分发育的乳腺和良好的机体养分储备。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时期对母猪称之为妊娠期,对新形成的生命个体来说称之为胚胎期。为实现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目标,应根据胚胎分生长发育规律、母猪乳腺发育和养分储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限制饲养,建议将妊娠期分为妊娠初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地控制母猪的体增重并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这样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不影响母猪**繁殖效率的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