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预防医学2011年 专业科目学习教材(解压缩后阅读)

4、预防医学2011年 专业科目学习教材(解压缩后阅读)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预防医学

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1年3月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目录

1、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教学计划 (2)

2、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作业及学习体会提交要求 (3)

3、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初级职称学员作业 (4)

4、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5)

5、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材料 (7)

6、编写专家简介 (64)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核心能力探究”,16学时。通过国内外最新关于能力以及应急能力知识的介绍,讲座将深层次的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核心要素。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对公共卫生基本能力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核心能力的专业认识,为应急能力评价提供基础理论与知识。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24学时。应急能力评价是进行应急能力诊断、规划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讲座的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应掌握应急能力评价的方法、步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熟悉国内外常用的各种评价工具,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促使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开展应急能力的诊断与建设。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专题”,8学时。通过专题研究的介绍,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并掌握应急能力的科学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估与管理信息平台”的实践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

二、学习要求

(一)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学员

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学员在完成学习后需要提交4道思考题作业。

(二)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员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员在完成学习后需要提交4道思考题作业和一篇3000字左右的学习体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0年12月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作业及学习体会提交要求

一、下载培训教材,完成电子版(在Word中编辑)作业及学习体会。登陆培训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619286044.html,/),在左侧点击“课程学习”,通过学号和身份证号进入“课程列表”页面,找到“教材”栏目,点击“下载”(见下图),将教材下载到计算机中。认真学习后,按教材中的作业题目及学习体会要求,在计算机中完成电子版(在Word中编辑)作业或学习体会,并注意保存。

点击此处下载课件

二、提交作业或学习体会。登陆培训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619286044.html,/),在左侧点击“课程学习”,通过学号和身份证号进入“课程列表”页面,找到“作业”栏目,点击“提交”(如下图)。

点击此处提交作业

将电子版(在Word中编辑)作业及学习体会粘贴到指定位置(见下图),检查无误后,点击文档框下方的“提交”(见下图),完成作业及心得体会的提交。

请把您的作业及心得体会

三、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为2011年6月10日。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初级职称学员作业姓名:学号:工作单位:

1、什么是应急能力?

2、什么是模糊综合评判法?

3、简述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核心能力要素。

4、简述应急能力评价的内容。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姓名:学号:工作单位:

1、什么是应急能力评价。

2、简述应急能力评价的方式。

3、简述国外书面性的应急能力评价工具

4、简述应急演练的形式。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撰写要求见下页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姓名:学号:工作单位:

一、谈谈你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提高个人的应急能力。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材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进展”讲座

哈医大卫生管理学院吴群红教授主编

讲座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核心能力探究

一、能力、核心能力及应急能力的内涵

(一)能力的内涵

1、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能力一词应用广泛,可谓妇孺皆知。我们夸赞一个人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很有能力”。那么什么是能力?能力可分为哪几种?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解释。

(1)对个人能力的理解: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

Kuban(2005)等人认为,能力是一个人在个人认知水平、生理状况、人格特征、财政支付情况、其他资源、知识、经验、机遇的基础之上,采取行动的情况。

阿诺德(1990)认为,能力是一个人拥有的符合其工作绩效要求的实际技能和才干。

(2)对组织或系统能力的理解:

Amit R(1993)认为,能力是一个公司通过资源配置来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Collis(1994)认为,能力是影响公司投入产出效果的复杂社会工作程序。

Teece(1997)认为,动态能力是一个公司如何通过整合、建设、重构内外部要素以达到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

Nelson(1997)认为,能力是在组织内担负主要职能的成员的知识、技能和个人能力的复杂组合。

美国赔偿协会(1996)认为,能力是对组织成功起主要作用的职员的可观测和可评价技能、知识、绩效行为和个人素质的组合。

世界卫生组织在《社区应急准备》(2002)一书中提到,能力是指一个机构是否有资源能承担被指定的任务。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组(2004)(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给出的能力定义:是指组织或个体有效地、持续地和高效地执行其既定职能的本领。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综上所述,能力(competencies)是使一个组织或系统及其成员发挥重要作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才能。个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果、顺利完成一件事情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组织能力是群体的心理特征、才能和力量的综合。能力具有客观性特征,能力的衡量要通过人们完成一项具体活动或事件的过程来进行。

2、内涵

能力的内涵非常广泛,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家认为,“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素质组合”,他们对能力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4种:

(1)潜能说:美国心理学家HA奥图(1998)认为能力就是潜能,所谓潜能就是“人在特定情景当中无数可能行为的表现”。

(2)个性心理特征说:前苏联心理学家BA克鲁捷茨基(2004)认为,“能力是人的心理特点,符合相应活动要求,并且是成功地完成这种活动的条件”。汪峰(2005)认为“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3)“要素组合说”或“本领说”:教育学家认为能力由多种内在要素组合而成,至于有哪些具体要素则没有共识(王文娟,2006)。他们将能力的外在表现看成一种“本领”。袁贵仁(2009)教授认为“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所具有的本领、力量”。刘晋伦(2001)认为“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是人准确、快速、有意识地完成某种实践性或思维活动所必需的诸要素的组合,包括智力、非智力、知识、技能、行为等多种因素”。

(4)动态知识、技能说:前苏联心理学家AB彼得罗夫斯基(1997)认为,能力不是表现在知识、技能本身上,而是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动态上。所谓动态,指操作的速度、深度、难度及巩固程度。

(二)核心能力的内涵

1、定义

核心能力英语中的词为“Core Competence”,有时也译为核心竞争力或核心专长。关于核心能力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1989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 与哈默(Gary Hamel)首先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定义,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这是从技术观的角度对核心能力做出的研究。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迈克尔·A·希特和R·杜安·爱尔兰的定义:核心能力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一书中将核心能力概念翻译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尼克莱·福斯等 1999),也有学者将原文中的“the collective learning”翻译为“集体学习”(迈克尔·波特等 2002)。

鲍·埃里克森(1999)等认为核心能力是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企业核心能力是知识经济中的隐性知识,由诀窍(how)和识才(who)两部分构成。”核心能力具有战略资源的“VRIN”特性。

综上所述,核心能力是关于各种技术和对应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是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能力,是其它竞争者无法具备或很难达到的一种能力,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生存优势和长期利益。

2、构成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一个是资源角度,即资源观;另一个是能力角度,即能力观。在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上两种观点可以进行统一。能力观分析问题的基本单位是能力体(能力的载体),资源观分析问题的基本单位则是资源。能力体比资源要高一个层次,而核心能力体(即核心能力的载体) 又比能力体更高一个层次,三者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核心能力构成的层次模型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上面是核心能力在企业的发展和界定,自核心能力诞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近年来核心能力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公共卫生领域。由于引入时间较短,加之公共卫生的组织目标与企业又存在差异性,所以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核心能力的探讨和界定还处于萌芽状态。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询有关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发展的研究路径。

(三)应急能力的内涵

应急能力,主要是指在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时,政府或机构通过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开展应急行动,以有效减轻突发事件给人们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降低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其水平主要体现在组织体制、应急预案、预测预报、指挥决策、资源保障、社会动员等方面。

应急预案的适宜性与可操作性是构成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统计表明,已制定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对策,与未制定应急预案对策的单位及社区相比,灾害人员伤亡可相差40%左右。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害、环境突发事件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社会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应急规划之上,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子系统:强有力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专业技术既分工又协作的应急处置系统;综合协调、动员有序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资源保障体系;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应急队伍和专家队伍等。

应急能力还包括一个科学有力的应急指挥决策及应急处置中心。应急指挥决策及应急处置中心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神经中枢",它必须具备通讯、预警、灾情评估和监视、确定行动重点地带、协调及分配救灾力量、公众信息沟通与新闻媒介等多方面的功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能力构成要素具有两重性:一是由应急管理或者处理系统的物质结构形成的客观能力,如应急处置网络的设置与联动、救灾资源的储备、应急处置人员的数量、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水平等;二是应急处置能力既包括对灾情(或疫情)的判断能力、应急处置的及时反应能力以及设备和资源的动员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对应急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能力(无形要素),由应急管理主体对整个应急管理过程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应急能力是对整个应急过程中的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综合反映。强调其从应急处置分析、应急需求确认、应急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中,是响应时间、响应速度、处理成本、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核心要素分析

(一)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核心能力界定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1、公共卫生核心能力

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在其里程碑式的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提出了公共卫生的定义。美国国家CDC公共卫生绩效标准评估项目小组认为,公共卫生能力是执行公共卫生过程所需的资源与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各种关系,其中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和特殊规划资源。

美国医学研究所报告(2005)把公共卫生的使命归纳为“通过保障人人健康的环境”来满足社会的利益,该报告还界定了公共卫生的范围,确定了公共卫生的3个核心功能:评价(Assessment)、政策开发(Policy Development)和保障(Assurance)。这三方面的核心功能,具体表现为公共卫生的10项主要职责和任务,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公共卫生的10项主要职责和任务

2001年4月,美国连接科学与公共卫生实践委员会起草了“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 for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体系,该体系分为8个领域的68种核心能力,领域分别是分析性评价、政策制定、项目计划、沟通、文化胜任、全方位社区工作、基础公共卫生知识、财务计划和管理、领导能力和系统思维。68种核心能力分别针对一线人员、高级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岗位作了相应的区别要求。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核心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是公共卫生职责的一部分,应急反应的核心能力也与公共卫生的核心能力息息相关。《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The World Health Report)提出构建安全未来(A Safer Future),要求各国加强能力建设,即加强国家的疾病监测、预防、控制和反应系统建设,从而能够快速发现并应对疾病传播的危险。国家、地区和地方的公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共卫生应急系统应当具备发现、评估、报告以及迅速控制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能力。

从各国对公共卫生的定义以及WHO 对构建安全未来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政策研究制定、保障构成了公共卫生职责的3大核心能力;而监测、预防、控制、反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4大核心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公共卫生职责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系统核心能力关系示意图

这主要是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共卫生事件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应急反应的核心能力与公共卫生的核心能力和职责是密不可分的。

图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重点关注领域和核心能力的关系

(1)应急预案和储备能力

应急预案和储备能力主要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略指导、评估和协调、应急准备与应急反应计划、国家药品储备3个方面进行。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1)战略指导、评估、协调

制定、评价预案及计划,内容是应急工作中包括哪些人员和工作协会或者委员会、健康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改进目标;向参与者发放预案和应急反应计划,并对预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更新;各相关机构如何参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计划的制定和修改,这些机构是否全面覆盖卫生、教育、交通、公安等部门,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社区健康机构是否有效参与和协调;预案和计划中是否全面包含了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构的主要领导的个人信息;预案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和反应的相关活动在州立法中有所显示,并且相应卫生机构应有合法的辩护律师,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就公共卫生相关事宜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2)应急准备与反应计划

应急准备与反应计划重点包括:具有专职人员、机构之间的协调反应与协作;具有合格的应急反应预案;具有评价医院应急反应能力、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能力的书面协议;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在州、邻州和联邦资源的援助下,可以获得高于原应急反应能力5倍以上的超负荷能力、环境保护和人员供应能力等。应急反应人员和应急反应合作伙伴的通讯册必须保证24/7(7天24小时)触手可得;联系资料必须是最新的、准确的、用得上的;应急反应人员应全面包括实验室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其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卫生行政人员、协调人员等。

3)药品储备

公共卫生机构要按照2002年4月颁布的《国家药品储备接收、发放和分配计划者指南》的指导,制定详细的计划来管理国家药品储备,保证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2)监测和流行病学能力

监测和流行病学能力主要分为公共卫生监测、探测能力、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能力。

1)公共卫生监测能力

公共卫生监测能力要求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化、法律化,报告人、报告时限和未报告处罚等需要写入州级相关法律;要求相关信息24/7及时获得;报告质量的改进,监测数据和信息应包括流感、细菌侵入性疾病、疫苗种植性疾病、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生物恐怖、综合病症、危险物质暴露引起的疾病等。

2)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包括对自身能力的评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生物统计人员、流行病学专家、环境卫生专家、注册保健专家、健康物理学者、工业卫生学者、毒理学者、职业卫生专家、传染病控制学者及兽医等,并且对这些专家进行定期的评估;对人员的调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配,可以反映其人员储备能力。

(3)实验室能力

实验室能力包括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能力。以下将从4个部分介绍实验室的相关问题:1)国家实验室与其他地方实验室的关系;2)没有生物安全设备的地方公共卫生实验室和A级实验室安全实验;3)针对A级地方公共卫生实验室的问题;4)针对B、C 级地方公共卫生实验室的问题。

公共卫生机构应与实验室保持联系,并且应拥有相应实验室的相关信息,应掌握的地方医院和个人实验室信息包括:地方医院和个人实验室的检验能力能够达到什么级别,标本储存和运输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对生物学、化学和放射性样本是否能够储存和运输。

应掌握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的信息包括:公共卫生实验室是否达到A级实验室的标准,A级实验室是否能够应对炭疽热、耶尔森菌、图拉(Tularemia)等有害物质;B和C级实验室人员安全保障、标本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与其他实验室网络的协作能力、标本检验和储存能力、微生物和生化安全、设备和物资供应能力;实验室信息系统利用程度如何,是否与国家电子疾病监测体系标准相一致。

(4)健康预警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力

健康预警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预警系统和信息技术2个方面。健康预警系统的运行,应该能够24/7正常运行,1小时内可以发出健康预警,并且每3个月至少做一次检查;具有法律法规层面上的保障,以保证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的合法性;机构有哪些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应用于预警信息系统;是否拥有IT方面的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信息系统支持公共卫生应急的程度如何,可以对什么类型的信息进行信息系统录入和发布;电子数据和信息化程度如何;是否具有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问题答疑的相关网站,这些问题包括危机、预防措施、解决流言蜚语和愚弄性信息以及附加信息等方面。

(5)危机传达和信息发布能力

信息传达应保证24/7可以正常工作,专门设有发言人负责向各类人群进行不同形式的公共卫生问题信息发布;危机传达和信息发布机构拥有信息控制能力,能够与公共卫生官员协作,保证信息一致性;拥有相关部门最新的事件发布、政策和状况信息;拥有电脑、电话、传真、网络及打印机等各种必备设施;拥有与大众媒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发布机制;能够通过网站、广告等向公众直接提供信息;能够与法律制定者、合作者和其他的利益相关集团的信息沟通和合作;畅通信息发布渠道;有公共事务、卫生信息、健康教育、危机交流、培训、视听、图解者、语言翻译、商贸印刷等各方面的专家或者工作人员保证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持;信息发布内容和素材应全面涵盖常见问题解答、专题信息、主题信息链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接、对受影响人群的建议等;对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移居者、种族、边境人员等)进行危机信息的传达;应具有相关政策支持、危机信息发布计划和预案制定。

(6)教育和培训能力

教育和培训能力主要包括2个方面:首先,各应急机构应针对相关人员制定知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计划;其次,各应急机构应该为传染病学家、疾病控制、医生、护理人员和卫生保健人员提供传染病、流行病、监测、疾病报告、公共卫生系统运行和突发事件指挥系统运作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教育培训能力的主要内容有:是否与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预防接种机构、兽医院及其他相关的学术和组织机构签署培训协议;是否可以为员工提供现场教育或者远程教育机会;员工是否参加地方公共卫生机构或其他应急反应机构(如:大都市医疗反应系统)组织的演习或培训;是否对员工进行如下的培训评估:对操练、现场模拟和已发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评估,对每个人的应急反应能力评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改培训内容,再通过操练、现场模拟和对已发生事件进行操练、现场模拟并从发生的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核心能力的界定

1、预防和应急准备

预防与应急准备主要从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物资储备、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4个方面进行。

应急预案的制定主要指详细制定和评价预案,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及时补充、修订,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突发事件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日常监测、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及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及早发现潜在隐患、及时报告。

物资储备主要包括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

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主要是传染病专科医院设置、医院内部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配备,医疗服务卫生机构和人员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2、报告与信息发布

报告与信息发布要求突发事件的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化、法律化,报告人、报告时限和未报告处罚等需要写入相关法律。主要包括报告程序、举报制度以及信息发布3个方面。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规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程序以及接到报告后采取的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进行举报,各有关部门有权对举报做出处理决定。

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全面。

3、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主要涉及到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处理指挥部、应急处理技术机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运输部门等。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综合评估、判断事件类型、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发传染病处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协调指挥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科研机构等参与应急反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应急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各级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等物资的生产、供应;各运输部门要保证及时运输。

应急处理专业机构主要负责突发事件技术调查、验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医疗卫生机构要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4、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主要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机构、有关单位和个人4个层次确定法律责任。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追究法律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报告职责、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配合、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失职、应急处理等几个方面。

讲座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

一、应急能力评价概述

(一)应急能力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1、应急能力评价的定义

应急能力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评价对象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是对应急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断。

2、应急能力评价的目的

应急能力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人们在开展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或结果与现实实施状况之间的差距。通过测量应急能力的现况,可以为下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事后总体应急过程评估,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发展计划,提高认识:为发展提供导航作用;丰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促进应对能力的发展:并且,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应急预防投资效益。例

3、应急能力评价的意义

应急能力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提高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并在事件发生后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及伤害。应急能力评价与日常应急管理和应急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应急能力评价更强调分析、论证和评估应急建设不足及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二)应急能力评价的内容、方式

1、应急能力评价的内容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保障的评估。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评估。

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及控制效果评估。

2、应急能力评价的方式

①书面性评价工具: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和核查清单,该方法系根据经验和现有的知识针对要评估的机构或个人设计调查表,主要用于评价机构现有的应急准备状态或制定新的计划,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突发公共卫生应对能力评价方法,也是近年来卫生部门常用的一种方法。

②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应急演练的形式有:现场模拟演练、桌面演习、计算机模拟演练等。

③应急能力考试:主要是用考试的方式来测评应急系统的应急能力。

④其他的评价方式:应急工作汇报、现场检验、收集和审核事件控制的相关资料、走访、召开座谈会,提问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人员和现场考察、综合分析有关资料等方式。

(三)应急能力评价的流程和步骤

制定评估计划及实施方案,包括评估目的、内容、方式及组织分工等内容;评估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评估计划和方案的培训;评估实施,根据计划要求对每项评估内容核实判断,做出评估意见和建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修改、完善。

二、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预防医学2011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类型、功能与特点

1、应急能力指标的类型

(1)从统计形式上划分,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是用来反映应急能力的质的属性,它往往是根据经验判断或直观判断得到的描述性的数据,一般可用“有”或“无”、“是”或“否”来表示,为便于转化为定量指标,易于计算处理或评估,经常采用分等级的形式,将其分为“好、中、差”或者“1、2、3、4、5级”等等。

定量指标,是用来反映应急能力的量的属性,一般可以用数值大小来描述。

(2)定量指标按照作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用来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相关现象所达到的总规模与总水平。相对指标,用来反映相关指标的质量、效率等等。

(3)从功能上划分,分为描述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

描述性指标,一般由原始统计变量构成,是对相关现象实际调查、测量的直接结果,他们是构成分析指标的基础。

分析性指标,一般是为了一定的研究目的,对描述性指标进行分析加工,由描述性指标派生出来的指标。

2、应急能力指标的功能

(1)反映功能

它是反映应急指标基本的功能。应急能力指标对应急能力状况的反映总是以一定研究假设为指导的,而且是由较强的选择性、浓缩性,即选择那些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侧面来反映应急能力状况,力求把复杂的应急能力状况浓缩在有限的指标之内。

(2)监测功能

它是反映功能的延伸,是动态中的反映功能。监测功能可分为两类:一是应急能力自身发展情况的监测,二是应急政策、应急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前者是对应急水平自身状态的监测,后者是对有组织、有目的应急目标的监测。

(3)比较功能

当应急能力指标用来衡量两个或两个以上认识对象的时候,即具有了比较功能。比较功能分为两类:一是横向比较,即在同一时间序列上对不同认识对象进行比较;二是纵向比较,即对同一认识对象不同时期发展状况的比较。前者有助于认识自己的特点特性,后者有助于认识自己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两者都有助于对应急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4)评价功能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它是反映功能、监测功能和比较功能的深化和发展。只有对反映、监测、比较的做出评价,即对它们的客观状况做出评论,对前因后果做出解释,对利弊得失做出判断,才算是对社会现象做出了说明。

(5)预测功能

它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应急能力未来发展的预先测算。预测的功能包括:一是应急能力发展的预测,即对推动应急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预测;二是应急能力问题的预测,即对阻碍应急能力发展的各因素的预测。

(6)规划功能

它是预测功能的延伸。预测为规划提供依据,规划是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实际工作所作的安排或采取对策,规划功能是应急能力指标反作用于应急能力的关键功能。

3、应急能力指标的特点

(1)目的性为了一定目的、一定社会需要而服务。

(2)理论性需要科学、自觉、明确的理论指导。

(3)科学性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4)系统性各指标之间和各层次指标组织间,都应具有内在联系,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二)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1、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由若干个指标构成的整体,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横向结构、层次结构)和合理的数量关系,来体现事件的不同侧面、不同部分、不同层次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构建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①科学性原则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并具有针对性。

②系统优化原则采用系统的方法,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的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

③通用可比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之间应具有可比性,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④实用性原则在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应易于采集;计算方法标准化、规范化。评价指标应具备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