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春天说了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认识春天的特征。来自最大简笔画网

2.主动观察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变化。

3.涂涂画画,读读诵诵,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材分析:

以春天的景物图引人,展现了春天的典型季节特征:柳树绿了,桃花开了,学生去观察发现更多春天的足迹。在添诗添画的游戏中,强化对春天大自然的美好体验。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学习。

结合单元图,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听听流水的声音,听听小鸟的叫声,让学生进入春天的美丽情境(如果有条件,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如公园、花园等进行实景体验)。

二、观察想像,提高认识。

1.看图: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景色.

2.朗读诗园,想想春天说了什么话?(春天到啦!冰雪快快融化吧,化成甜甜的水让小苗喝个饱。春天到啦!花儿快快张开笑脸吧,蜜蜂要来采蜜啦!……)体会春天里大自然景物的无限活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3.想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到的春天景物变化,交流春天还对(谁)说了(什么)。

4.总结: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大自然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到处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沙沙沙、轰隆隆、呱呱呱、嘟嘟嘟?…??说说是什么发出了这些声音。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还可适当介绍春雨、春雷等有关自然现象。

三、交流表达,强化体悟。

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看看春天的美景,听听春天的声音。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观察,和小伙伴交流,加深体悟。

四、游戏活动:和春天捉迷藏。

1.读诗园《和春天捉迷藏》,可让学生自由诵读或由教师领读(有兴趣的同学可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诵读),重在体验诗的整体意境。

2.可以《春天在哪里》为背景音乐,创设一种宽松、偷悦的氛围。引导儿童从观察课本插图入手,找找春天在哪里。

3.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可适当进行一些常识教学,如: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认识燕子的外形,主要是黑色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知道燕子是候鸟儿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认识油菜花的形状,颜色为金黄色,油菜子可以榨泊)。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认识人们衣着的变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注意春天的身体保健)。

4.自由交流,说说你发现春天还有哪些变化。结合本地春天的实际情况,先组内交流"我找到的春天"小组向全班汇报。

五、小结,创作表达。

1.说说春天给你留下的最深、最美的印象是什么。这是一位同学没有完成的《春天多美》的诗配画作品,请同学们帮助他完成。

2.自由创作,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3.交流,评评谁创作的春天最美。总结"春天的美丽、快乐需要我们用双眼去发现、双手去描绘"。

教学后记::

1.以体验教育为指导目标,教会学生主动观察春天自然景物变化的一些方法,同时,注意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一些孩子的说法在成人看来难免滑稽可笑,教师应鼓励而不能嘲笑孩子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2.可采用拟人化的、充满童趣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般美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初步的审美意识。

3.鼓励儿童通过发言、朗读、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热爱春天的感情。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种植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来自最大简笔画网

2.认识泥土,玩玩泥土,初步了解各有关特点,增强对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并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探究方法。

3.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友爱、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等生活常规教育,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4.知道春天是植树绿化的大好时光,积极参与绿化环保活动。

5.了解植树种花的一般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本课由观察图画开始熟悉认知植树的一般过程。组织学生玩泥土,通过动手体验引导探究活动。读读诗园《小青蛙去种树》,了解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提倡人人种花、植树,指导为小树、小花做成长记录,和自己种的小树或小花合影,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景导入。

可带领孩子们参观校园,感受植物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公园、马路等各种植物和我们生活密切关系的情景。

二、看图明白种植基本步骤:

1.出示环保标语:植树绿化,人人有责。学习它的含义。

2.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找出同学们在做什么。(挖坑、填土、抬水、浇水、扶苗

3.把这些动作按种植过程按顺序排列。(挖坑、扶苗、填土、抬水、浇水。)

4.说说植树要准备些什么?(工具、树苗。)种完后要注意什么?(爱护树苗,及时施肥、浇水、除虫,保证小树顺利长大。)

三、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让学生观察泥土,说说名称、颜色、形状、作用,激发研究兴趣。

2.分组让学生玩泥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通过感性接触认识泥土的特征。

四、交流感受,巩固发现。

1.说说每人玩泥土的感受,鼓励不同角度的发现。交流:泥土是黑黑的,(眼睛看颜色)泥土是软软的,(用手触摸)泥土是香香的,(用鼻子闻)

2.小结:观察要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小手摸,甚至可用嘴巴尝,要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

五、朗读诗园,了解植树节。

对植树节的设立作简单介绍,帮助儿童认识植树绿化的重要性。教师可结合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介绍植树节的来历和其他国家的植树节,参见本单元附录部分的内容。

六、了解本地的植树绿化情况,鼓励儿童参加种植活动。

建议教师在课前了解本地植树绿化的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儿童进行一次种树或种花活动,还可指导儿童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为小树、小花做成长记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责任感和坚持性。

教学后记:

1、本课的学习中充分注意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相关体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加深相应的情感体悟。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绿化环保活动,使所学知识、技能落到实处。

2、提倡学生在课外利用各种方法学习查询资料。

3、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提供植树种花条件有些困难,与家长联系作为家庭教育活动内容。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快乐的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游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高自理能力及环保意识。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春天的有益活动。

3.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情感。

教材分析:

由大幅春游图引人,展现快乐的、丰富的春游活动内容,激发儿童向往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的情感。看图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春游前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增强生自理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放风筝、挖野菜、赏花、采集标本等各种活动,从中学到

相关技能,感受春天生活的美好。在交流春天的新发现时,能从不同角度获得体验。以自己的方式如画画、诗朗诵、唱歌等形式抒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看图讨论,激发兴趣。

1.看引人图,说说小朋友们去干什么。(知道春天是外出活动的大好时光,可以进行快乐的春游,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

2.猜一猜:他们会去哪里?会玩些什么?(想像)

3.教师小结,说明春游是春天到郊外去散步游玩,是一种很好的活动。

二、讨论春游前的准备工作。

1.春游前要准备些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讨论)

2.代表发言交流,教师小结归纳。内容可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穿着:穿球鞋,背双肩背包,目的:方便活动。

(2)必带物品:干粮和水。原则:注意节约,不宜过重。

(3)自选物品:环保垃圾袋、画板、标本夹……

(4)对春游地点的了解,可包括:a.位置确定:b.环境特色了解;c.历史故事了解。

(5)安全事项:如过马路、上下车、玩耍时注意安全等。

三、向大家推荐一个春游的好去处。

可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个春游的好去处,小组结合前面对春游地点了解的各项要素,向全班汇报推荐地点的理由。

四、创设情景,了解活动类型。

1.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同学们在春游中有哪些活动。

2.小组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

五、在这些活动中,你最拿手的是什么?介绍给大家。

这一环节可以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将爱好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对自己拿手的活动进行介绍,也可让同学们在课前就进行一些准备,如:放风筝:可介绍放风筝的方法经验。

挖野菜:可介绍野菜种类。

捉蝴蝶:可介绍工具、方法。

采集标本:可介绍制作方法。

赏花:介绍花的名字、颜色、形状。

应指出的是,教材上出现的活动只是一种引导,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的生活习俗,引进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活动。

六、小观察作业。

1.看图,下面画的是什么花?哪些花是春天开的?请在方框内打

2.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当地春天的花,小组向全班汇报。也可将这作为一项春游作业结合春游活动一起进行。

七、集体交流,鼓励发现。

1.谈话引人,回忆春游活动。请学生回顾在春游活动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或事情,和同桌小朋友说说。

2.学生发言,师生共同评价、小结。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景物类:树、花、春雨、春泥

(要注重学生对春天景物的美的感悟,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独特的东西,用自己的话发表想法。)

动物:蚂蚁、蜓蚓、小鸟。(要关注生命的存在,懂得关爱,善于想像。)

事:互相帮助范例、环保好事等。(要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积极加入集体活动。)

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对积极发言、有独到发现和认真倾听的同学应给予鼓励。

3.写出自己的新发现。(鼓励学生把最精彩的发现用简单的话写下来。)

八、进行作品展示,学会评价。

教师可结合春游安排,进行标本展、画展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多种类型作品的综合展示。

九、朗诵会。

可根据情况利用班会课、晨会课进行。

教学后记:

1.本课活动重在活动指导,第一、二课时安排在春游前,第三课时安排在春游后。

3.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长处。春游的安全教育、安全措施要落实。

4.对春游总结的活动有选择地进行,避免流于形式。可举办春游活动画展、朗诵会,实现最佳效果的整合教育。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

第1课:《上超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购物前要有计划,知道购物要根据需要来进行。

2.知道在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能尝试着自主购物。

3.能评判有关行为,学会文明购物。

教材分析:

本课由"小调查"、"小评判"、"游戏场"、"展示台"四个部分组成,在设计上从了解购物需要、与购物有关的良好行为习惯认识超市、一般购物程序和技巧四个方面指导儿童学会购物。"展示台"的设计既是儿童对自己购物后的一次总结,同时亦是对前面一系列购物指导的再次强化。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以《小鬼当家》的电影引人,结合首页背景图,让学生感受到小鬼当家的乐趣。激发学生愿意尝试

当家,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之产生自己照顾自己的美好愿望。并由此引人《上超市》一课的学习。

二、开展课前小调查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开展购物前的家庭小调查。调查可分三项:第一项的调查内容"家里还需要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应当买我们需要用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不应该随心所欲地购买。

第二项调查"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是为了教育孩子购物时心中要有家人,不能一味地光想着自己的喜好与兴趣。在教学时,要强调一点,如果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或客人,也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要顾全大家的需要。

第三项调查"我准备买什么?"是为了让儿童知道,购物还要有计划性,要考虑自己的购物能力和家庭经济条件。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应当先购买急需要用的东西。

2.课堂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三项调查的意图不一定要向学生直接说出,可以在孩子们的调查过程和汇报调查结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鼓励让学生在交流中自行感悟到购物前需要考虑的几方面内容。

三、以"小评判"强化购物行为规范

"小评判",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帮助儿童认清是非,努力在购物过程中表现好的行为。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儿童以小品表演的方式呈现画面中的有关行为,同时也可以以小品表演的方式演示正确的、文明的行为。如:了解购买食物要看商品保质期等.基本的常识,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读物或生活经验,说说这样做的原因。而帮父母提物品、不对父母提过分的要求等,则都是结合活动进行地孝敬长辈的教育。教师应当抓住这种时机,适时进行教育。

四、在游戏中掌握超市购物的方法。‘

1.在学生确定好各自需要购买的物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学买东西》中用画面展示的模拟情境。在这个模拟情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两项任务1)知道超市的大致布局,了解到超市购物的大致程序;(2)知道在超市购物必须掌握的一些技能技巧。

2.在"游戏场"活动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购物路线及安排原因充分地讲清楚。在同学汇报后,可以让学生评选出最佳购物方案。也可以以一位同学的购物方案为基础,鼓励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修改,修改时要说明原因,在共同商讨的过程中,掌握超市购物的一般技巧和方法。

五、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1.教师在儿童进行购物活动前,可以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一个通知,请家长在儿童的购物过程中,尽量多指导,少干预。并将爸爸妈妈的话(也就是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填写在课本上。让儿童充分运用课堂中习得的购物一般步骤和技巧,自主进行一次购物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理能力。

2.活动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谈话环境,让儿童尽情交流购物心得,以及购物过程中的趣事。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和表现,评选出"礼貌奖"、"勇敢奖"、"理财奖",后面的空格是留给教师和同学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自立奖项。应尽量使每个儿童都受到鼓励,并且有兴趣继续为家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购物活动o

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几点追求。

一、活动性。本课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活动:超市购物和购物交流活动。

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二、生活性。这两个活动紧密结合生活。上超市购物,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活动。课堂中讨论交流的问题也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如让学生说说购物的经过,再说说平时和爸爸妈妈怎样上超市购物。这里,我们的视点不仅仅放在今天的这次购物活动上,我们也考虑到一年级的孩子真正一个人到超市购物的机会是不多的,更多的是跟随父母上超市,许多问题的设计也正围绕与此。有如,说说你在超市中是怎样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的,因为课堂中讨论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所以学生觉得在进行和探讨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充满兴趣地进行探讨。

《上超市》是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我通过安排两次活动,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原有生

活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学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

三、自主性。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调查,还是购物活动、课堂讨论等都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开展。如在课堂讨论中,我就让学生说说在超市购物中碰到的问题,然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在整堂课中扮演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的角色,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对学生的活动予以相应的支持、指导和合作。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

第2课:《进厨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初步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

2.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文明用餐;知道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付诸行动。

3.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人带来快乐。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科书分析:

本课由"我的一日三餐"、"我来试着做一做"、"做个水果拼盘"三个部分组成,以一首富有孩子情趣的诗歌引入,通过对诗歌的诵读知道蔬菜、粮食的营养丰富,饮食不应挑拣。"我的一日三餐"里设计了配餐游戏和三餐调查两个环节,同时通过"聪明谷"向儿童介绍一些初步的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第二部分"我来试着做一做",是按"用餐前"、"用餐时"、"用餐后"的顺序,采用画面呈现并留白补充讨论的方式,告诉孩子在用餐前后的文明,并渗透环保知识和劳动教育。最后"做个水果拼盘"部分,是对孩子创造性、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的培养,其中也蕴涵了爱心教育和使用厨具的安全教育,同时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劳动给家人带来了快乐。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诵读诗歌,激发情感。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用Flash动画制作的课件展示厨房里可爱的"蔬菜"、"粮食",并配上诗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诵读诗歌促进孩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告诉学生这些食物一定要"走进厨房"经过清洗或烹饪后才能食用,才能汲取其中的营养。这一环节的学习可视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在教学过程的开始、中间或结束时进行。

二、活动感知,强化体验。

1.模拟实践活动:为家人配制一日三餐。可以"我是小厨师"等形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以单个或小组形式为家人配制一日三餐。这一环节的活动可事先准备厨师纸帽和食物彩图卡片,以增强趣味性。

2.我的一日三餐调查活动:对全班一日三餐饮食情况进行简单的调查了解,指导学生对三餐饮食情况进行初步的汇总整理。

3.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学习"聪明谷"有关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主要成分,体会饮食结构合理的重要性,老师可适当推荐一两种三餐搭配的方案。、

三、创设情境,学习讨论。

1.教师通过简短的小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情境一:爷爷奶奶来家做客了,用餐前自己能做些什么或要注意些什么呢?除了书上提示的三件事以外,教师应当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招呼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倒茶、拿点心,陪他们聊天;买菜时考虑购买适合老人吃的、合爷爷奶奶口味的菜,这其中也就渗透了尊重长辈的教育。其次还可以帮助做购买饮料、摆放碗筷、端菜上桌等事情。情境二:/j、弟弟、小妹妹来做客了,教师要引导孩子除了可以做以上的一些事情以外,还要注意主动带小弟弟、

小妹妹玩,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看电视或拿玩具给他们玩。另外,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要渗透买菜时少使用塑料袋、洗菜时要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和摆放碗筷、倒茶时的安全教育。

2.教学"用餐时"教师也同样可以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孩子寻找不文明的用餐习惯,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改进的办法,最后讨论总结出用餐的礼仪,如用餐时不挑食:距离很远的菜可以请大人帮忙夹一点到碗里;夹菜不翻盘底的菜:主动招呼客人用餐;用餐时注意细嚼慢咽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用餐礼仪,如少数民族的用餐礼仪、西餐的用餐礼仪等。值得提醒的是这一环暨节也同样渗透环保教育,如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和一次性塑料饭盒等。

3.教学"用餐后"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平时用餐后都会做些什么。总结用餐后的正确行为,除课本上所介绍的,还有帮忙擦餐桌;饭后不做剧烈运动,但可进行半小时散步;喝少许茶有助于消化;为家人和客人送上水果。从而引出最后一部分"做个水果拼盘"。"用餐后"这一环节中同样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如厨房垃圾和废瓶废罐应分开投放等。

四、鼓励孩子动脑动手,进行爱心教育。

1.教师可在班级中现场举行"爱心水果拼盘"比赛,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与他人合作或自己独立完成水果拼盘。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水果拼盘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说说自己最想把水果拼盘送给谁,并结合拼盘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所取名字的含义。

2.师生共同列出评判标准。可以邀请其他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出"最佳爱心奖"、"最佳创意奖"等奖项,这样的活动不仅对孩子进行了爱心教育,同时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把各色各样的水果拼盘以照片的形式保留下来,其中得奖的同学可和自己的作品一起拍照留念。以后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出一期黑板报。

3.教师在这一环节教学前可视情况进行卫生和安全教育,如:吃水果应洗净、吃完水果应及时清理等。如现场制作水果拼盘过程中需要用刀,教师最好进行用刀安全教育,并进行示范,学生在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教学后记:

1.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讨论、明理、体会以外,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指导,尽可能挖掘一切教学资源,如摆放碗筷、收拾碗筷、倒茶等,都可以现场操练,这样不仅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注重小组合作,使水果的品种更多样化,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好。

3.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毕竟是一个低年级的孩子,不是所有厨房里的用具都可以操作的,例如菜刀、煤气等最好在大人的指导下并且有大人在场时才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

第3课:《有人生病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病的病症及其防治措施。

2.能同情病人,学会细心地照顾病人。

3.初步培养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的意识,掌握一些照顾自己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由"有病真难受"、"我来照顾您"两部分组成,其中"有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告诉儿童一些常见病的症状,并因此产生对病人的同情,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应当预防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接下来的"小调查"一-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诊所"是为了告诉儿童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聪明谷"是介绍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诗园"则是通过儿歌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的"我来照顾您"是告诉学生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一、激活生活体验,了解生病症状。

1.结合课文插图,教师向学生讲述感冒的病状,也可以结合教师自身感冒时的体验,向学生讲述感冒给自身工作、学习带来的不便。引发学生讲述自己生病时的各种症状。

2.学生交流自己生病时的感受,教师结合交流,可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常见病的症状,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病情。

3.教师总结,过渡到下一部分的学习:生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么,人究竟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又应该怎样防治疾病呢?

二、开展课外调查,了解疾病预防。

1.课前可布置学生展开小调查,从各种渠道了解生病的原因。

2.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了解生病的四种常见原因:手不干净;饮食不卫生;缺少锻炼;没有及时增添衣服。

3.学生结合课前调查,交流汇报生病的其他原因,如:挑食、偏食;教室、房间空气不流通;有病不及时治疗,小病变成大病等等。

4.讨论:我们应当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才能使疾病远离我们?

三、学习医学常识,养成良好习惯。

1.结合课文插图,了解有助于感冒全愈的方法。

2.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些常见病(拉肚子、手挫伤、发烧等)的康复办法,在课堂中交流。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加以必要的补充。

3.诵读"诗园"中的儿歌,帮助学生体会到身体健康和卫生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关心照顾病人,学习关爱他人。

1.结合课文插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照顾病人时应当注意的事项:主动为病人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伴病人散步;轻手轻脚地走路,不打搅病人的休息;可以送一束鲜花,为病人带来一种温馨等。

2.讨论:我们还可以怎么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如:给病中的爷爷奶奶讲故事:为爷爷捶背;给病人做好吃的食品;及时对病人说一些安慰话等等。

教学后记:

儿童因为年幼的关系,对疾病的痛苦感受不一定很深刻。在"有病真难受"的教学中更多地讲解疾病的症状,或者以游戏的方式出现:把几种症状摆出来,请儿童扮演小医生,告诉病人他们得的是什么病。这样效果比较好。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

第4课:《当好小主人》教案

款学目标:

1.掌握接听电话的礼仪,知道三个常用电话的用途。

2.能友好地接待客人,知道接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待客方式,知道要尊重他人的习俗。

教材分析:

本课由"小剧场"、"客人来了"、"不同的待客方式"三部分组成,"小剧场"设置的目的是让教师先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各种表演,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接听电话应有的礼貌。"客人来了"先展示了儿童在有客人到家来时的不同表现,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招待客人才是有礼貌的。《客人来了我欢迎》是对礼貌接待客人行为的总结,教师可在讨论后学习。"不同的待客方式"目的是为了开阔儿童的知识面,拓展儿童的视野,使儿童在了解不同的待客方式后,学会尊重他人的习俗。

一、创设情境,掌握接昕电话的礼仪。

1.上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开始接电话的游戏,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接听电话的技巧,教师可创设以下几种情境:儿童主动打电话,邀请小朋友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大扫除。爸爸妈妈不在家,爸爸单位的同事打电话来,请你转告爸爸给他回个电话。爸爸出差去了,妈妈突然生重病昏倒了,你要打电话求救。你在路上看见旁边的一处房子着火了,就打电话求援。妈妈的同学打来电话找妈妈,你接电话后转交给妈妈。

2.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表演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在评价中掌握接昕电话的技巧。如:电话铃响2~3声时去接比较好;记录电话号码时最好重复一遍;接听电话开始要问"您好",结束要说"再见";为了尊重对方,最好等对方说完再见后再挂电话等等。

3.学习"110、119、120"电话的用途,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拨打这几个电话号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并耽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二、判断评析,懂得接待客人的礼貌。

1.教师可创设一个客人到家里来的情境,事先请有关学生按图中画面排演好小品,然后请学生评析:这样做好不好?

2.学习《客人来了我欢迎》的儿歌,总结接待客人的礼仪。

3.讨论:如果来了陌生人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办?鼓励学生多角度展开讨论,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不宜过多地渲染社会中的不良现象。

三、交流汇报,学习尊重他人习俗。

1.教师结合插图,向学生介绍白族、藏族和蒙古族的待客方式。引导学生懂得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待客习俗。

2.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其他民族待客方式的资料,结合课文讨论进行交流。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以录像或光盘演示的方式进行介绍。

3.总结:虽然各国、各民族的待客方式不同,但热情待客的心是相同的。礼貌待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教学后记:

本课多次运用了创设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创设情境时,针对本地和班级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对在活动中体现出综合处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及时加以肯定。评价时不拘泥于教条,引导学生灵活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

第1课:《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教案

1、我们分享,我们快乐(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2.认阔别人的快乐,学会真心祝贺和悦纳别人的快乐;

3.能够对同学间不接纳和不欣赏的行为进行阻止,并运用正确的方式使大家一同分享快乐。

教科书分析:

本课由"做一做"、"回音壁"、"小评判"和"游戏场"四部分组成,主要通过日常集体生活中同学们共同分享美食、分享学习成果、分享荣誉等典型活动的设计,引导儿童感受集体生活中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分享是使别人和自己都得到快乐,身心得到调适的妙方。本课中讨论与人分享后的体会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儿童体验与人分享快乐带给自己和他人的乐趣,从而愿意与人分享,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学习。

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春游中大家共同分享美食、上课时大家分享集体学习的成果、比赛中大家共同分享一起得来的荣誉来体会共同分享是一种让自己快乐和他人快乐的手段,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大家分享,一份快乐大家分享就成了大家的快乐,从而导人《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的教学。

二、活动体验,分享快乐。

在明白了分享可以得到快乐的道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或者回顾集体生活中那些觉得快乐的事情,用摄像机、照相机或者画笔把它们记下来。并且以"欢乐时光"为主题一起布置一个摄影展(画展),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中回顾集体生活的美好片段,激发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摄影展布置以后还可以组织讨论、交流回忆,把照片中的一些让人高兴或快乐的事充分挖掘,让大家再来体会共同分享的快乐,并且把布置摄影展中的一些活动细节和体验也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充分组织准备、渲染集体分享的氛围,在分享快乐中体会快乐。把前一阶段大家共同认识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分享",和"一份快乐,大家分享,就成了大家的快乐"的道理化为自己的深刻感受。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家讨论印象深刻的这类事件,说说为什么我们那时这样快乐,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很想和大家讲一件自己很高兴事情的冲动,比较一个人快乐和很多人一起分享快乐的心理体验。

三、当当"小评判",辨别正确行为。

在活动中体验了"分享快乐"的益处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些存在于集体中的不良行为。知道在他人获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时都不能挖苦、讽刺,而应该真诚地视贺别人或者关心、安慰别人。当学生给正确的行为选择"笑脸"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讲出理由,或者说出与此相对应的行为方式。除理解教材插图外,教师还可就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辨析和讨论,从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分享行为"。

四、游戏体验,共同伴快乐。

在游戏中轻松体验分享的快乐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评价本课学习结果的重要环节。在游戏中把握游戏规则,也就是把分享落实为行为的过程。在这个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告诉别人,同时看看谁的祝贺语写得最好,看看谁在游戏中是最快乐的接收者和最成功的传递者。

教学后记:

1."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是集体生活中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教学这课时,把握自己的引导者角色,注重课堂中心理氛围的创设,树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明理的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感知、自我体会,最终使学生自己获得体悟,采取正确的行为。

2.对"分享"行为,本课从两个方面加以设计,其一鼓励儿童将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和他人分享;其二引导儿童感受他人的喜'悦、分享他人的快乐。老师在教学习中应二者兼顾。

3.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在指导儿童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在开始本课教学前教师应了解班级的情况,并尽可能地发掘班级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

第2课:《我帮你,你帮我》教案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快乐的,从而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来自最大简笔画网https://www.doczj.com/doc/5619113215.html,

2、能够通过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和关心别人。

3、初步掌握一些安慰人的技巧和请求帮助的方式,并有实际帮助人的行为。知道得到帮助要感谢别人。教学重点:

受到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快乐的,从而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蒙眼睛的布条、橡皮圈、贴鼻子的头像、卡片、速成照相机、宣传报。

教学关键:组织游戏有序,教师能融入集体,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玩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步感悟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入学已经一个多学期了,学校里的生活开心吗?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生畅谈

3、引入游戏:今天,李老师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出示贴鼻子的图像}

4、讲述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要蒙上双眼,转几圈,自己走上前贴鼻子,别人不准提示。

5、指名学生参加游戏(全班哄堂大笑)

二、猜一猜,移情入境

1、谈话:小朋友,刚才大家玩得很开心,可是这里有个小女孩却很伤心。

2、出示一个小女孩在哭的画面,让学生受到情绪感染,大家一起猜猜:这个小女孩到底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呢?

3、小组自由讨论,允许多种猜想

4、各小组发表意见,随机讨论该怎么帮忙{怎么安慰、怎么做}

5、小组选择排演其中一个安慰女孩子的场面。(小朋友对小女孩伤心的原因有许多种猜测,现在她需要你们的帮助,请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猜测进行排演,每一小组选择一位小朋友来当这个小女孩,其余组员当小伙伴来安慰她、帮助她。比一比哪一组表演的最生动。)

6、指定一至两小组上来进行表演

7、换位体验:伤心的小女孩,听到刚才这番话,得到这么多的帮助,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三、游戏体验、互相帮助{游戏活动,亲身体验}

1、体验得到帮助后的成功。

(谈话:在生活中,小朋友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拿刚才的贴鼻子游戏来说吧,他们都把鼻子给贴歪了,如果在游戏时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情况又会怎样呢?下面我们就来试试。)

[1]请原来贴鼻子游戏的小朋友上来,再次参加游戏

[2]宣布游戏规则:蒙上眼睛的小朋友可以请一位助手,助手可以用言语进行指导贴鼻子,不准用动作。看哪一组能贴得又快又准。

[3]生再次参加贴鼻子游戏

[4]让参加贴鼻子游戏的学生谈谈感受(问小助手:怎么帮助别人,看到你的同伴取得成功你的心情如何?问蒙上眼睛的学生:现在成功了,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不管你得到别人的帮助,还是帮助了别人,你都会很开心的。

3、游戏体验{互助}(小朋友现在一定也很想玩玩吧,好,那就让大家一起来玩个有趣的游戏吧。)[1]宣布游戏规则:两位小朋友为一组,其中一人绑住双手,一人被蒙上眼睛,两人通过障碍物走到规定的地方拿到礼物(礼物是卡片,给每一小组准备好两张卡片,两张卡片为一份,并把卡片挂在线上,拉在教室的后面,保持一定的高度)

[2]小组讨论、分工

[3]做游戏

[4]谈感受{问蒙上眼睛的小朋友:你蒙上眼睛怎么能拿到拿到礼物,拿到礼物心情如何?问绑住双手的小朋友:你绑住了双手,怎么能拿到礼物呢?现在你拿到礼物心情如何?

[5]打开拿到的卡片,读一读(老师送给小朋友一张卡片,并送你们每人一句话,请打开卡片读一读这那句话,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在座的老师请教)

[6]小结:你帮我,我帮你,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所以你快乐了,我也快乐了。{出示课题}

[7]打开拿到的卡片,读一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在座的老师请教

[8]指名学生读一读卡片

[9]生谈感受:在这个游戏中你最想感谢谁?

四、课堂总结、活动延伸

1、夸一夸:在班级里,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小朋友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也得到过许多帮助,大家一定有许多要感谢的人,你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可以唱一首歌、送一幅画、写几句感谢的话、朗诵一首诗等等。下面就请小朋友做好准备。

2、小组准备

3、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4、咱们班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还真不少,下节课我们将开展“乐于助人之星”评选活动。只要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身边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们课后搜集一些有关的照片或图画。

5、总结。

教学后记:

《我帮你,你帮我》《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三单元——在班级中的第二个主题,这个主题主要通过活动、模拟、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快乐的,从而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并通过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难,同情和关心别人。初步掌握一些安慰人的技巧,还有实际帮助人的行为。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从而感受到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快乐。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所在。这又是一堂思想味很浓的课,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又是另一套的现象,我想应该在学生的移情、体验、感悟上下点功夫,具体是这样体现的:

一、以儿童的生活为源泉,体现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只有来自儿童的真实生活的事情,儿童才会觉得它真实,因而愿意相信;来自儿童自己的生活,儿童才才觉得离自己很近,因而可亲;讲述的是平凡的事,儿童会觉得它要求不高,切合实际,因而可行。所以我们不能再搬出雷锋、赖宁,也不能再口口声声提什么传统美德,学生不会再相信这一套了。于是在选事例前,我先调查了一年级孩子的生活,从他们那儿了解到孩子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平时需要什么帮助。例如:孩子觉得上课才发现书没带时很需要别人的帮助,摔倒脚扭伤了会很伤心,迷路找不到妈妈会很着急。在别人学习上遇到难题该怎么帮助,孩子们还感到困惑。然后加工、整合、构成了教学中的事例,和学生探讨的问题。对于来自自己生活的事,学生兴趣很浓,通过讨论也实实在在帮学生解决了困惑,使教学更有实效性。

二、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本,体现活动化

传统思品课的最大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整个德育过程,学生似乎成了一个个美德袋,任由教师往里倒入美德。〈〈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做中学”来实现。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是让学生通过“玩一玩”“猜一猜”“演一演”“评一评”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感悟,真正地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快乐的。而非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孩子们也主要通过实际地参与活动,逐步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

三、以儿童的兴趣为主线,体现情境化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才会去理会、才会去探讨,互相帮助、乐于助人,并不是一年级的孩子所感兴趣的问题,怎么才能吸引他们呢?于是我把整堂课的活动串成游玩互助乐园的情境,并塑造了互助爷爷这个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卡通形象,时不时的鼓励学生,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也正是孩子们游玩中,他们。道德认识在不断地生成,道德情感也不断升华。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

第3课:《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教案

3、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值日时,只有分工合作好,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来自最大简笔画网https://www.doczj.com/doc/5619113215.html,

2.学习分工合作的方法,愿意做好值日工作。

3.知道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需要大家来维护,能养成一些卫生习惯,努力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4.懂得要爱护公共财产的道理,做值日时爱护卫生用具。

教科书分析:

本课由"分工合作做值日"、"清洁小卫士"、"教室里的对话"三个部分组成,以小朋友在室内外打扫卫生、做值日的场景导人,通过看图,对值日生的分工合作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我们的分工是怎样的,可以采用怎样的合作方式?"诗园"中的《值日生》儿歌,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值日应当完成的工作。特别是摆放图书,给花儿浇水等内容,是儿童在值日时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可加以相应的引导。"谁是勤劳小蜜蜂"的评选,是对儿童进行坚持性的教育,可以是对儿童前一阶段劳动情况的小结,也可以作为下一阶段劳动竞赛的开端。最后的"清洁小卫士"评选,主要是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故事《教室里对话》目的在于教育儿童要爱护学校的卫生用具和公共财产一一课桌椅,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看图导入,学习分工合作做值日。

1.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可以让儿童先仔细观看大幅画面,并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讨论:

a.我们做值日时应当怎样分工?

b.除了图中所提示的,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应当做?

2.教师可结合班级值日劳动的情况,制定一定的值日制度,在班级实行,并定期进行总结。

3.诵读儿歌《值日生》。如果可能,可以把这首儿歌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排练,让儿童在有趣的动作中感受值日劳动的快乐,喜爱值日活动。

4.懂得了做值日的安排和步骤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前期的值日表现,学的事迹公布表扬,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互帮互助的行列中来。

2.互帮互助的活动可以延伸到校外、社区活动中,让学生在校外开展互帮互评选出"勤劳小蜜蜂",评选内容可以侧重某一方面,也可以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评选可以作为班级常规而建立,今后每月进行一次,以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评选"清洁小卫士",养成保洁好习惯。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评选内容的图画,通过看前五幅图,使学生懂得:"定期整理拙屉"、"及时清理垃圾"、"不乱涂乱画"、"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都是保持教室(或其他公共场所)整洁美丽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卫生值日工作很重要,但卫生保洁工作同样也必不可少。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同时这也是尊重其他同学劳动的体现。

2.讨论:我们还应当做到什么?这里的讨论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展开思考,如: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看见垃圾及时捡干净,东西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等等。鼓励学生从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建议孩子进行自我对照,可以在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项目上画上小红花,进行自我鼓励。

三、以讲故事方式引入,帮助学生悟出道理。

学生阅读《教室里的对话》的画面,教师为学生讲解其中的故事,赋予课桌等以生命,借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懂得课桌椅、卫生用具等都是人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应当爱护课桌椅等学校公共财物。

教学后记:

1.由于做值日是儿童每天、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项劳动,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就显得格外密切。为了加强本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日常生活劳动中出现的一些素材,以小品、录像或画面展示的方式呈现,使儿童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2.有关爱劳动、做值日的儿歌、歌曲较多,在课前搜集一部分,在教学时穿插运用。

3、对于结合实际的一些评价,如"评选勤劳小蜜蜂"、"评评清洁小卫士"等,教师在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做到客观公正,说出真实的想法。特别是牵涉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可与前面课文的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对会欣赏他人优点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

第4课:《我们共庆六一节》教案

4、我们共庆六一节(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六一儿童节是儿童自己的节日,能充分感受到国家、社会对儿童的关心.

2.简单了解少先队队史,知道红领巾所代表的含义,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感到自豪。

3.学会一些简单的小制作,乐于和同学一起布置美化教室。

4.能积极参与、推荐一些有趣的游戏,感受到与伙伴共庆节日的快乐。

5.知道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了解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

教科书分析:

本课由一组儿童热烈欢度六一节的画面导人,从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来体现儿童在节日中可以感受到的快乐。接下来的少先队队史教育,是为了让儿童感受到儿童团的光荣历史,懂得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而"巧手美化教室"、"有趣的游园会"两部分,既能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为儿童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为儿童过"六一"增添一些节日的快乐。最后一部分的"世界各国的儿童和儿童节",目的在于拓宽儿童的视野,知道除六一国际儿童节外,一些国家还有自己传统的儿童节日和庆祝方式,了解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观察回顾,感受节日的快乐。,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们的节日"中的一些画面。说说:画面上的儿童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你还看到过哪些庆祝方式?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平时观察、报纸报道等各方面说出不同的庆祝方式。

3.结合本校和本班的实际,讨论:我们可以怎样庆祝"六一",对全校庆祝"六一"提建议,教师可将由学生代表提出的"金点子",上交给学校大队辅导员作为参考。

二、宣讲队史,感受少先队员的光荣。

1.教师可以从儿童的人队仪式画面入手,采用图片演示或相关录像播放等形式,介绍少先队的历史。具体相关内容可参见课程背景资源。

2.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部分儿童团员参与革命斗争的故事,结合历史介绍,举办一个故事会。

3.结合"聪明谷"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队标志,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懂得要爱护红领巾,正确地行队礼。

三、动手动脑美化教室,喜气洋洋庆"六一"。

1.教师先结合庆祝"六一"的活动,提出庆祝六一节的班级布置计划,鼓励学生提出布置教室的建议。

2.根据画面的建议,对学生教授"美丽的装饰花串"的制作,制作过程中有关的注意事项,教师应及时提醒。

3.学生和教师也可以推荐其他美化布置教室的方式,如果可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制作方式,大家共同完成美化教室的工作。但教室布置的基调必须是喜庆、热闹的。

四、推荐有趣游戏,共同策划"六一"活动。

1.教师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向学生推荐"吹蜡烛"、"夹弹子"等各种游戏的规则、方法,可以试着进行几种游戏。

2.掌握了几种游戏后,鼓励同学推荐几种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在综合了多种方案的基础上,策划自己班级庆祝"六一"的游戏活动。如果全校有统一安排,也可以让儿童在假日小队活动时进行。

五、多种渠道搜集信息,了解世界各国儿童节。

1.教师结合课本资料,向学生介绍日本和瑞典的"男孩节"和"女孩节"。

2.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搜集,介绍其他国家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外的儿童节日.

3.学生和教师交流昕后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后记:

1.我们共庆六一节",是时效性较强的一项活动,教学安排可调整到庆"六一"活动前夕进行,使教学真正为生活活动服务。

2、可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我国儿童庆"六一"、儿童团的革命故事、各国儿童庆祝活动。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

第1课:《我爱学习》教案

1、我爱学习(2课时)

1.初步体会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关注学习生活、体验学习生活乐趣的意识与能力。

教科书分析:

课文以展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爱"与兴趣为目的。开篇便是丰富的学校各科教学活动的场景,这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若能保持对学校生活的爱与兴趣,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接着,课文以通版的形式描绘了有趣的生活中的学习,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生活的原貌,也是更为丰富与开阔的学习土壤,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享受到学习的收获。最后,课文在"尝试就是学习"处落脚。强调了学习的体验性,保持学生对生活的好奇、探索与积累.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自由交流感受,自然导入。

1.我们已经度过了一个多学期的小学生活,在学校里,我们上课、游戏、开展活动。那么,你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呢?

2.请学生自由表述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如早上到校时的感受,上课铃响时的感受,回答老师提问时的感受,课间活动时的感受等等。肯定学生愉快积极的感受,同时关注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消极的、困惑的情感倾向。

3.快乐的感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就让我们来找一找校园生活中让我们高兴的学习活动,尤其注意邀请对学习有消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参与。

二、寻找校园里丰富的学习活动。

1.请学生先找一找课本上的学校各科教学活动的场景分别是什么。

2.开展"小擂台"竞赛,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发现更多的校园生活中的学习。

3.实地参观,带领学生看一看高年级同学的学习活动,如做理化实验、进行英语对话、表演复杂的舞台剧等.

三、展示生活中有趣的学习。

1.请学生描述课文中的图片所展现的生活小事,并想一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学习的,他对生活中的学习感到高兴吗。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生活故事,要求说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

3.针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做日常家务的能力及拓宽生活见闻与常识等方面的目的,开展相应的"我是小能手"、"我是小助手"、"我的新见闻"等的专题"展示台"。

4.师生总结: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到东西,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留心生活,是不是学习的有心人。

四、难忘的尝试。

1.小组交流。生活中有很多尝试的经历让我们有所得。尝试自己打电话、第一次上公园、独自到奶奶家、品尝一样从未吃过的水果……可以说,每次尝试都是学习.

2.请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对全班的"尝试"经历进行归类,交流自己的感想。

教学后记:

1.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学生对学校的学习活动存在一些困惑甚至是消极的情绪是很正常的,教师可以通过全班举手表决的方法,让大家看一看,有多少同学的感受是愉快积极的,有多少同学的感受是消极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消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衷地发现学习的乐趣。

2.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学习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所认为的学习都是不同的。但只要学生自己认为有所得,有所悟,有所体验,这些都是学习。只有保持了对生活的好奇与探究,才能保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注意观察学生对"寻找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的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学生越是积极参与,其对学习的感受也就越愉'快,应鼓励、肯定之,这也是对有消极情感体验的学生的引导。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

第2课:《我会学习》教案

2、我会学习(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倾听、观察、动手尝试、不懂就问等多种学习的方法,并初步尝试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2.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

3培养按时专心的学习品质

教科书分析:

课文共4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多感官通道的学习和多途径对象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指出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有倾听、观察、动手尝试、不懂就闷、坚持训练等。同时,启发学生发现多途径的学习。

第二部分为良好学习习惯(品质)的培养,一为按时,二为专心。按时和专心又是相辅相成的。以按时的态度要求自己,就会促进自己专心做事;专心致志也就不.难做到按时完成。学生通过"小诊所"帮助明明及时做完作业,也让学生发现明明的缺点留在自己身上的"影子",帮明明想办法促进学生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方法和养成这一习惯的要求。对专心与否的"小评判"亦旨在促进专心品质的形成.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惰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项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如一盒可以搭出特殊造型的积木,要求同学们搭出封面上的造型,你会怎么办?

二、分享方法,整理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动手试一试,看看说明书,看会搭的人先搭,问别人怎么搭

2.这些都是学习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归纳一下"会学习"的方法

3.请学生当刷子试一试,并演一演向别人提间的场景。

4.请同学们举手表决对这些学习方法的喜好及使用情况,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习方法的用处,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三、讲述故事,发现学习途径。

1.请学生自行选择课文上的一张图,讲述图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2.假设故事的主人公或对象不变,他们之间还会有哪些故事?本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和了解多种学习途径,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渠道。

3.小统计:列一张可以求教的对象的表格。除了课本中列出的老师、父母、同学、书本、网络,可以求教的对象还有很多,如电视、广播、录音、录像、光盘等媒体,如亲戚、朋友、邻居等人。大人当中细分一下,还可以有警察、护士、医生、买菜的、看病的、修车的司机、补鞋的等等一一我们身边充满着可以求教的对象。

四、总结按时完成的诀窍。

1.请学生一一看懂教材上每幅图的内容,并能以口述的方法讲清故事。

A.学生都已开始认真地抄写.

B.东西摊了一桌子,明明还趴在地上找东西,想:橡皮呢?尺子呢?

C.明明又分心了,眼看窗外,操场上,一群同学在踢球。

D.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把作业交给了老师,明明傻眼了。

2.明明为什么没做完作业?迟迟不开始;文具没有摆放好,找来找去浪费时间;分心,看同学踢球。

3.请同学们帮助明明,寻找按时完成作业的决窍,如按时开始,按时结束,劳逸结合,排除干扰,文具放好,思想集中等。

4.教师也可视现场情况,让学生当场完成一项任务,表演《按时完成的明明》。

五、评判反思,引导正确行为。

1.结合教材的图,请学生作评价。

2.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能专心做的事,如专心地玩玩具、专心地剪纸,专心地看画展,专心地整理书包等。

3.总结:{故事要专心,一记、不能二用.

教学后记:

1. 学习途径与对象的多样化对应上一课"生活处处有学习"。其主旨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可考虑与前一部分结合.

2.学习品质,按时与专心习惯的培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宜有机地结合。家长学生共同商议一种学习活动,如"练字"、"为家中制作一个小玩具"等,进行"按时、专心"的评价。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

第3课:《兴趣与坚持》教案

3、兴趣与坚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其"有耐心、有毅力"的品质。

2.鼓励学生寻找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办法。

3.初步实践"兴趣+坚持"的活动。

教科书分析:

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在小学生中往往是感兴趣的事很多,坚持下来的很少。因此,课文一开始就抛出了问题:我喜欢做的事也很多,为什么我就做不好呢?接着,课文指出如何坚持的方法:坚持就是不轻易放弃,坚持就是每天积累一点。最后,以"兴趣+坚持=成功"作为全课的总结,亦是对学生极大的激励。

本课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获得有关"兴趣与坚持"关系的体验,并尝试以之指导自己的生活,脚踏实地

地实践,以自身的成功来认同课文蕴含的行为导向。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游戏:猜兴趣。

1、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兴趣。看书、跳绳、打网球、打乒乓球、唱歌)

板书:兴趣

2、学生做动作,大家猜兴趣。

3、自由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4、老师小结:真好!看来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拥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你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快乐。

二、讨论明理:说“烦恼”,明“坚持”。

1、讨论:明明的烦恼。

(1)听录音。

(2)讨论:

?明明的烦恼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后交流)

(2)老师简单小结: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坚持。

板书:坚持

2、学生甲诉说烦恼:因跳绳跳不会,放弃了。

(1)她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学跳绳时遇到困难了吗?举手表决。(老师大致数一数,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面对困难时怎么办)

(2)现在学会跳绳的请举手,(老师也大致数一数)当初面对困难时,你是怎么克服的?你想对甲说什么?(3)甲听了大家的建议,想说些什么吗?

3、老师小结: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敢于坚持,勇敢地克服困难,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4、平时你在发展兴趣爱好时,还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坚持下去?讨论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发言预设:表演一下

家长的鼓励

老师的帮助

向心中的榜样学习

?引导:(学生说了自己的办法后)学了几年?你以后还会坚持下去吗?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结合展示自己的坚持计划)

?展示作品或表演特长。

5、读儿歌《有困难,我不怕》:

困难像弹簧,

你弱它就强,

你强它就弱。

只要我们肯坚持,

困难它就垮。

(),你真棒!

不怕困难坚持练,

真是大家的好榜样!

齐读,加动作读,表扬同学(自己)读。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制定一个坚持计划,请父母或同学督促,记录每天的完成情况。

7、师小结:坚持就是不轻易放弃,坚持就是每天积累一点,兴趣+坚持=?(胜利、成功)

教学后记:

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正确把握学生原有基础,把“克服困难就是坚持”作为教学目标,根据实际需要,整合教材。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领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和活动体验等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兴趣+坚持=成功”的含义,从而体现品德教学生活化,注重实效性的特点。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多彩的课余学习》教案

4、多彩的课余学习

教学目标:

1.制作课余时间表,科学安排锻炼身体的时间和方式,培养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2.交流学生喜爱的书籍、电视等,拓展学生的生活,建立健康积极的欣赏品位。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安排课余学习生活。

教科书分析:

《多彩的课余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课余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无论是谁,健康总应该是第一位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健康与学习生活质量更是密切相关。这一课通过制作课余时间表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课余学习活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切实安排出自己的锻炼时间,选择好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同时伴以欣赏、表演音乐厅里熟悉的健康歌."向你推荐我的书"和"我最爱的电视节目"通过学生间喜好倾向的交流,结合教材上以图片形式推荐的电视节目和书籍,便于学生学会选择并初步建立起健康积极的欣赏品位。丰富而有意义的课余学习能更好地为学校的系统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用歌曲创设情境,用科学知识指导课余生活的安排。

1.每个人的课余学习活动都很精彩,但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身体健康。

2.全班交流自己的课余作息时间,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安排。

3.用短句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自己理想的课余时间表。要求较科学地安排锻炼时间。教师巡视指导。《健康歌》可作为背景音乐。

4.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和同学交流。喜欢相同项目的同学可组成小组,互相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也可以当场组成锻炼小组。

5.表演《健康歌》。

二、提供展示的舞台,引导健康积极的课余生活。

1.说书会

A学生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介绍给同学。

B统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

C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书,可由台下学生向书主人自由提问。教师可先作示范。如,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主

要说了什么?你喜欢哪个角色?你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你利用什么时间看这本书?用多长时间看完的?

D看过此书的同学比较少,大家又比较感兴趣的,可邀请书主人把书借给班级图书角。

2.小擂台

A每个小组推选1名代表,"代表团"的学生依次发言,如"开火车"的形式,一人讲一个电视节目,看谁讲得多。B调查学生最喜欢电视节目,从中选出45个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编制竞赛题供全班同学抢答。如,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谁?这档节目的主人公是谁?这个节目主要讲什么方面的内容?你能简单画一画这个节目的标志吗?你从这档节目中学到什么知识?这档节目是哪个电台的?它的播出时间和重播时间各在什么时候?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等等。

3.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积极的书籍和电视节目,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课余生活习惯。

三、总结整个单元。

学校里的学习真丰富,生活中的学习真有趣,第一次做事最难忘一一我爱学习。认真倾昕,仔细观察,不懂就问,动手尝试,按时完成,专心致志……这些都是学习的好习惯、好方法一一我会学习。要有兴趣,更要坚持,成功就会向我招手-ew--兴趣+坚持=成功!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后感:

1.积极的课余生活可以松弛身心、镇静神经,积极的课余生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积极的课余生活也给心灵留出了豁达的时空,起到生命润滑剂的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课余生活习惯十分重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课余生活态度:积极的课余生活不是无所事事,打发时间,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以热爱生活和发展自己的积极态度对待课余生活。指导学生制定课余时间表,自主地选择健康积极有价值的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生活;科学安排锻炼时间,保证休息与健康。

2.课余生活是十分个性化的,教师的指导要细致,但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学生;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学习接纳、吸收别人的观点,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要保持尊重。

3.课余生活的监护多由家长完成,因此,本活动还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如可以让家长参加学生的小制作、擂台赛与展示会,作"嘉宾"评委等,以尽可能统一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价值取向。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 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一、《课标》要求:健康、安全地生活: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愉快、积极地生活: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二、单元目标: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家务的习惯。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体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单元内容: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二:我的事情我来做主题三:我为家庭添欢乐主题一我的家主题目标:1.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 使学生知道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电教设备、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好爸爸、坏爸爸》玩具兔。2.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纸、笔。 活动时间:2 课时主题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介绍自己的家 二、创造氛围,通过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示范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人。 三、我爱我的家人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具体情况,来激发他们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课堂总结 五、课外准备师:人人都有一个家,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吧! 师:在投影仪下教师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师:小朋友们,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我非常愿意把我的家人介绍给你们认识。我很爱我的家人,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师:你愿意把你幸福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大家吗? [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3—5 人] 师:在小朋友们刚才介绍家庭成员时应该先把长辈放在前面,然后再介绍晚辈。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朋友的家庭成员,知道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或前后位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 学生之间交流,并互相认识家庭成员]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自己家人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那就请你把家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的情况3—5 人] 师:现在我们就请愿意介绍的同学带上他的照片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他的家人的情况。1.家庭情况我知道: 师:你对你的家庭了解有多少?对家里人的生日都了解吗? [ 学生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比比谁知道的多。] 2.我的家庭资料本:结合自己了解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完成教科书第七页的内容。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课本第七页“家庭生日簿” 里填上自己家人的生日,拿出小剪刀把属于自己家人的属相剪下来,贴到生肖栏里[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我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每个家庭成员为了全家的幸福也共同努力。回家收集一些家庭成员为自己的家庭付出努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讲一讲。 课堂检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备课 一、活动:“幸福的家”故事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访问,交流。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山和水、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第一课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主题一做好朋友吧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体会学校生活的愉快。 2、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名片。 2、相关的交通标志图片和资料。 3、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亲爱的小朋友,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谁来说一说,我们学校与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学校里有这么多新老师、新同学,该怎样认识他们呢? 二、新课内容: 1、微微笑,做朋友 怎样记住好朋友或者让好朋友记住自己呢? 2、你还想认识哪些同学? 3、你认识了几位朋友? 4、做名片,交朋友。比一比,谁的朋友多又多。 5、我们班的生日表 6、学校里面朋友多 7、快快乐乐画笑脸

三、小结: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学校里面朋友多,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学校里朋友多,快乐多,进步大!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彩笔、铅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这会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校园,在学校里方便、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二、制定路线 1、制定路线 2、学生进行参观 老师交代注意事项: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学习用多种方 式去观察

三、信息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延伸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换牙了》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是为什么保护牙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健康牙齿在我们生活中起什么重要作用?又结合当前学生换牙期间少了牙齿对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明确牙齿对我们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牙齿。 第二环节是怎样保护牙齿。保护牙齿的方法有很多,如每天刷牙有助于保护牙齿的清洁,多吃绿叶蔬菜可以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不用牙齿咬铅笔等坚硬的东西,有助于牙齿长得整齐。其中刷牙是一项既有效又易于操作的好办法。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人并不多,何况是小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在学习刷牙的过程中,本课又分为三个步骤:1、评析。请同学到前边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同学评析他们的刷牙方法正确与否。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看电脑演示以后,小组同学在牙模型上练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3、实践练习。请同学们拿出自带的牙具进行练习活动,从而解决在刷牙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坚持保护牙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牙齿,知道怎样保护牙齿,还要能够做到坚持保护牙齿。这一环节先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每天早晚刷牙。再通过反面教育,兰兰得了牙病,原因是因为不坚持刷牙。不坚持刷牙,为什么就会牙疼呢?本课利用一个动画向学生讲明了这个道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最基本

的生理常识,也认识到坚持每天刷牙的必要性。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促使自己坚持刷牙的方法——刷牙记录卡,还向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保护牙齿信息的网址。一张记录卡、一个网址使课堂教学充分向课外延伸。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从课改的新思想进行研究。一、生活性。本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紧紧围绕学生生活来展开教学,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二、开放性。本课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多方面的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如:每个牙齿的作用、为什么要早晚刷牙等。三、活动性。本课教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持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增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 二、小组实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对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第二课时 美好的小心愿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加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交流自己的心愿。

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

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5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病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的爱及家的温暖。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生活方 式、热爱生活的情感。 3、隐刀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 习惯和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经解决。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 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 活动主题一萝卜白菜我都爱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2、懂得儿童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从而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活动准备:教学用书《品德与生活》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讲故事《丽丽病倒了》 2、讨论: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丽丽会病倒吗? 3、交流: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是了哪些食物? 4、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几位同学分别带上头饰,扮演成某一种食物。走到讲 台上让大家猜谜语。 活动总结:小朋友不挑食,爱吃萝卜与蔬菜,健健康康长大。 活动主题二我设计的午餐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知道家里一日三餐的搭配要遵循营养、美味的原则,初步学习设计菜单。 活动准备:建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常见的蔬菜,了解蔬菜中所含的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今天中午我当家 创设情境:周末,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明明想自己做午餐,想给爸妈一个惊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目标: 1、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课时我们的课余生活 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必要时借书) (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4、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第一课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 好山好水好地方 教学目标 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我们这里很美 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留住精彩 教学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今教学拓展 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小报。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 一5 页的照片和图片。你是不是

五学年下册品德与生活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1、生活中的快乐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 活动二:快乐驿站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活动三:找寻快乐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与进度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走进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课时划分 我的家人与伙伴十课时 走进大自然十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十一课时

一年级下册安全教育教案 学校:东贾小学 姓名:路志梅 序号:1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的一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201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教学设计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课例名称:《瞧,我们这一家》 三、执教教师:刘瑞平 四、课型:活动性学习 五、年级:一年级(上册) 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中《瞧,我们这一家》。《我的家真好》由“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三课组

成,比较全面展示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辛苦,学会做家庭的小主人,分担父母的辛苦,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瞧,我们这一家”是《我的家真好》中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并要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体会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和“与父母沟通”三个板块。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热爱自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态度观。 (二)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源于教材,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在活动实践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和升华。(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 2、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 法。 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父母。 难点:培养孩子与父母沟通,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四)教学教具: 多煤体、彩笔。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 1、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2、说一说:如何感恩父母 3、做一做:做父母的好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体会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活动: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教师导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吗?你们又有哪些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我们还要评选出“谁的家庭最幸福”,老师要给你们奖励。 教学活动:多煤体出示教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 1、你们家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每个成员都有什么特点? 3、父母的工作单位。 4、父母喜欢的食物。 5、父母喜欢的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

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下册 第一课欢乐的元宵节 教学目的 感受元宵节欢乐、祥和的气氛,体验合家团圆的幸福,增进对家庭的情感,注意节日活动的礼仪、安全和文明礼貌,适当了解元宵节的有关常识和当地风俗文化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快乐乐迎元宵 1、欣赏歌曲《卖汤圆》 考考你:汤圆又叫什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2、迎元宵,我为家人添欢乐。 (1)学做小灯笼。 (2)学做汤圆。 (3)向家人表心意,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送给家人,并说几句感谢与祝福的话。 3、家庭作业: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民俗。 ●活动二元宵节真快乐 交流与分享 (1)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元宵节那天的街道、公园、商场的景象。 (2)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提示问题:父母家人为自己准备哪些好吃、好玩的?安排了哪些活动?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3)想一想:我可以为家里人做些什么呢? ●活动三元宵节知识知多少 1、抢答比赛。 2、我的新介绍。 3、教师小结。 ●活动四元宵灯展、猜谜会 1、分小组合作制作小灯笼,在灯笼上贴自己收集的谜语(教师控制时间)。 2、挂灯笼,开灯展,猜谜语。 3、比一比(学生评),哪一组的灯笼做得好又快?谁最会动脑筋?

第二课我和小树一块长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体验参加植树活动的乐趣,学习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关注的意识,并把小树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结合起来联想,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进绿色世界 1、参观植物园,欣赏各种美丽的植物。 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所见到的景色。 2、选择园中的几棵大树进行仔细观察。 树的粗细、高矮、枝叶的每项繁茂与稀疏等。 3、采访园林工人。 了解: (1)种植小树的步骤与方法。 (2)小树顺利成长的条件、环境。 (3)小树长成大树所需要的时间、条件。 4、种植或认养一棵小树苗。 ●活动二我是小园丁 1、看植物种植方面的书,了解种植的方法。 2、和家长一起买来自己喜欢的一些植物的种子,种在家里的花盆里。 3、注意施肥、浇水。 4、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种子由种植到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时间,生长的速度(每天量一量高度的变化、观察枝叶的变化)。 5、果实分享 实物展示、照片展示。 ●活动三我也在长大 1、猜猜我是谁。 先出示部分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让大家猜,再与学生的近照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在长大。 2、量一量。 (1)看宝宝成长册里自己的身高记录。 (2)与同学互相帮忙量一量自己。 (3)比一比,我长高了多少。 3、讨论: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