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原子习题

分子原子习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加热后的产物 B.食盐水

C.蒸馏水制成的冰水混合物 D.液态空气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分子组成相同 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氯酸钾 D.液氧

7.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的种类数 B.原子的种类数C.元素的种类数 D.存在的状态

8.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氯酸钾 B.二氧化硫 C.液氧 D.氧化汞

9.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钾;液氧 D.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10.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11.下列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A.纯净物 B.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溶液

12.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A.干冰气化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

13.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1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15.“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

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

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16.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B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 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17.右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 生成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树木数目没有变化

D 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

再分

18.当你打开试卷时,可能会闻到一些油墨

的气味,这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

A.质量很小 B.不断运动 C.体积很小 D.之间有空隙

1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20.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2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品红中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2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汞

C.氯化钠

D.金刚石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氢原子的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24.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5.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26.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27.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2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9.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象解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B 25 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0.024 m3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

压缩

C 一小匙蔗糖放入20 mL水中很快就“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加快

30.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铜

C.水

D.空气

31.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

..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33.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化学性质相似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

B NaOH和Ca(OH)

2

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36.乙同学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鱼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烧鱼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鼻腔

D.做作业的控制中心是小脑

37.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38.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9.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0.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4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

间隔

4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3.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4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6.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

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 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

47.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

4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

香味的原因是 (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9.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 A.海水、雨水 B.新鲜空气、硫粉

C.氧气、优质矿泉水 D.氧化镁、氧气

50.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51.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有( )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2.2003年底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导致周围人员大量中毒死亡,空气受到严重

污染,这主要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有质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有间隔

53.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是( ) A.液态氧 B.空气

C.氯酸钾 D.高锰酸钾受热产生的气体

54.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氧原子 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

5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5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

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57、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

58、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

粒( )

A.可以再分 B.在不停运动 C.很少 D.之间有间隔

59、对于CO

2、CO、O

2

、HgO 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氧分子

C.都是氧化物 D.受热分解都放出氧气

60、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体积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

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申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61、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

A、质子和中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和中子

6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以上都不是

6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高锰酸钾 C.空气 D.水

64、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单质D.无法判断

6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B.二氧化硫、碘酒

C.澄清石灰水、水D.二氧化碳、氯化钠

66、煮沸过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的()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分子

67、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

A、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

B、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

C、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

D、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

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69、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A、氧原子

B、氢分子

C、水分子

D、氧原子和氢原子

70、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71、下列各组概念中,后都从属于前者的是()

A.化合物、氧化物B.化合物、纯净物

C.化合物、单质D.化合物、混合物

72、过氧化氢(H

2O

2

)中含有()

A.氧元素 B.3个氧元素 C.1个氧分子 D.2个氧原子

73、过氧化氢(H

2O

2

)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每个

H 2O

2

分子是由()

A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74、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进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

火炬的燃料是丁烷(化学式为C

4H

10

),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下列关于丁烷的

叙述正确的是()

A.丁烷由碳、氢两个元素组成 B.丁烷由大量丁烷分子构成C.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D.丁烷是混合物

75、下列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A、液态氧

B、冰水混合物

C、干净的空气

D、“农夫山泉”矿泉水

76、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铜 B.氢气 C.干冰和冰 D.过氧化氢

77、在H

2、H

2

O、H

2

SO

4

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氢原子 B.氢分子 C.氢元素 D.氢气

78、下列方框中,符合2N

2

意义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79、在5H

2O和5H

2

SO

4

中,一样多的是()

A 氢原子

B 氢分子

C 氢元素

D 氢元素质量分数

80、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微粒中,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H

2 B、 O

2

C 、H

D 、H

2

O

81、下列符号通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A、 H B 、H

2 C 、2H D、 H

2

O

8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8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8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8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

间隔

8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87.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8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8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9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91.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

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 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

92.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

9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B.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

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

94.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海水、雨水 B.新鲜空气、硫粉

C.氧气、优质矿泉水 D.氧化镁、氧气

95.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96.2003年底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导致周围人员大量中毒死亡,空气受到严重

污染,这主要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有质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有间隔

97.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有固定组成 B.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C.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D.红磷和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

98.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是( )

A.液态氧 B.空气

C.氯酸钾 D.高锰酸钾受热产生的气体

9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100.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

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10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10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后的产物 B.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纯净的空气

103.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104.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氯酸钾 B.二氧化硫 C.液氧 D.氧化汞

105.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

A.干冰气化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

106.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7.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C 和O

B.O

2和C C.O

2

D.CO

2

108.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A.石蜡熔化

B.湿衣服变干

C.液态氧变氧气

D. 氧化汞受热得到氧气

109.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110.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111.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112.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mL。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113.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14.春天,人们站在槐树旁能闻到槐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

115.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116.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11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1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11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20.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121.下列物质中:食盐、氧化镁、空气、氮气、氧气、海水、五氧化二磷、四

氧化三铁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 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___。

122.酒精挥发说明分子在_______ __;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_____

____;蔗糖加到水里,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是因为_____ ____说明分子间有____ _____。

123.(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如______ 、______等构成,

水是______由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______由构成的.而分子又

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_____ 和_____构成的。

(2)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

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3)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所以______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2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

粒子是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新产生的粒子是

__________;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

间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125、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从微观而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或,分子

是由构成的。

126、已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则磷原子核内有

个中子,核外有个电子。

127、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蔗糖________构成。 (2)铜是由铜_________构成。

(3)氧气是由氧__________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_________构成。

(5)氯化钠是由_________ _构成。

128、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元素这些词中选择合适的填入下列空

格中。

⑴氧_________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⑵在化学变化中氢_________不能再分。

⑶水、二氧化碳、蔗糖、酒精等都是由它们各自的___________构成的。

⑷稀有气体、汞、铁等金属是由它们各自的__________构成的。

⑸1个_______带一个单位正电荷,1个________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⑹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129、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⑴一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_; ⑵二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

⑶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⑷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⑸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

130.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得干燥:

(4)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5)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6)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131、如果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是构成某些气体的

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组成特点回答(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有,

(3)、属于化合物的有。

132.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

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酞遇氨水变红色)

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

__ ___,这说明

了 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________ 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

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 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 具有挥发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1.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③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③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①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②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2 教学难点 ①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②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2.3教学易考点 ①分子的性质特点? ②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③利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现象。

3 专家建议 4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情境——进行实验——思考练习 5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三个50ml烧杯,一个200ml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温度计,玻璃棒。 实验样品:浓氨水溶液,酚酞溶液、酒精溶液、品红溶液。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在上课之前,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始本堂课的教学。可以向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例如:1.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不见了? 3.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不翼而飞了?4. 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向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

化学《分子和原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课题 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1、从物质结构的微粒性了解分子、原子,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并用分子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等。 3、用分子观点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通过学习,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物质可分与不可分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重 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的特征。 难 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提出问题 实验感知 分析信息 得出结论 运用理解 巩固练习 (一)、导入质疑: 【展示图片】:花香、湿衣服晾干。 【提出问题 1】:为什么会闻到物质的香味?湿衣服会干? (二)合作解疑: 【快乐探究 1】: 取两个 100mL 小烧杯, 分别倒入约 60mL 冷水、60mL 热水,各加入 4-5 粒 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展示分子、原子照片】证明分子、原子真实存在,并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提出问题 2】分子、原子真实存在,它们有哪些性质呢? (1)听播放的“分子自述”,得出分子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快乐探究 2】—氨分子运动现象 1. 先取一张滤纸片,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用滴管向滤纸片上滴加氨水,观察现象。 2. 另取两片滤纸片,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将一张滤纸片放在表面皿上; 另一张放在试管中, 向一团棉花滴 10 滴浓氨水塞住试管口,对比现象,试解释原因。 【得出结论】:(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我思考,我能行!解决前面问题深化理解: (1) 为什么闻到香啊?…… (2)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了什么? 【提出问题 3】品红分子为什么能扩散到水中去呢? 【快乐探究 3】: 量取 10ml 水与 10ml 酒精,然后混合,混合后体积多少? 【得出结论】:(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我思考,我能行!深化理解: 1.如右图,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 10mL 的水和空气,用手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 1.“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 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 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 分离液态空气 D. 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 3.下列诗词中,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 春色:春色满园关不住 B. 夏竹:竹深树密虫鸣处 C. 秋月:月关浸水水浸天 D. 冬花:暗香浮动月黄昏 4. 现象解释 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 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A B C D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图1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B. 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7.冬天结冰后,冰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 A. 水分子很小 B. 水分子在运动 C. 水分子间隔变大 D. 分子分成原子 8.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 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分子和原子》这节课之前,我们只学了氧气和水两种宏观物质。水对我们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让学生在分析熟悉的水蒸发、糖在水中“消失”、水电解等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象下获得启发,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后,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本课学习后,学生能从微观角度去看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穷的便利。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的设想是: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出新知、活动探究--求新知、反馈练习--解决重点、多媒体演示--导入微观、巩固提升--突破难点、学生小结--知识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原子的特点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1)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 ★仪器与药品:200ml容量瓶、酒精、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等。药品:浓氨水、水、酚酞、红墨水等。其他教学用具:黄豆、小米、多媒体教学课件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可分三种情形: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高中学习) 4、分子理论的应用: (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知识点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答:不一定! 金属单质 (如:Fe 、Cu 、Al 、Hg )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固态单质 (如:C 、P 、S 、Si )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 ) 6、原子的构成: 质子 (带 正 电荷)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 的几千亿分之一 原子核(带正电)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观粒子运动的行为表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宪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原子结构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 7.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 以下说法都是是错误的() 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 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氧气 B. 水 C. 汞 D. 二氧化碳 14.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四、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设计意图: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认为: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演示实验】教材“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 7.18 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是小粒子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3.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 大小和质量不同 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 A. 氧化汞制氧气 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D. 碘升华为碘蒸汽 6.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 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 9. 距地球15~35km处有一处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臭氧是一种单质 B. 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 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0.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11.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 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 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 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 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

初三化学_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 汤姆生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 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水 B、纯净物 C、混合物 D、糖水 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O2 B. 2O C. 2O2- D. 2O2 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SO2 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17.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18.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黄草中学廖书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合作意识和敢于探索的探究精神 【重难点】 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配乐画,让学生欣赏,设问引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增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1: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结合物理所学,预习加自主阅读,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分工:第1-4小组汇报第1题答案,第5-8小组汇报第2题答案)【小结】小结自学成果。 活动2:探究“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师演示】实验3-1,品红扩散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 【图片展示】图3-2和图3-3

【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活动3:探究“分子性质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显示数据】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一滴水中大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些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也都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得完 【提问】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出分子有什么特征? 【小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4: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分子的另两个性质 【学生实验】按表格内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写在相应的表格内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相互交流】互相讲解自己的实验成果 【小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通常情况: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 【联系生活实际】1、结合我们生活实际,举出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哪些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四)学以致用 解答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呼应开头。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和困惑。 (六)练一练,我最棒 抢答,习题见课件。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

.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序号事实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 C 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碘酒是混合物,因为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碘受热升华是因为碘分子间的间距增大 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3.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事实解释 A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B 物体热胀冷缩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H2和O2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是可分的 D 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H+

A. A B. B C. C D. D 4.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A. A B. B C. C D. D 5. 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有() A. 相同的物理性质 B. 不同的物理性质 C. 相同的化学性质 D. 不同的化学性质 6. 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乒乓球瘪了,用热水泡会重新鼓起来----分子变大了 C. 固体酒精和液体酒精都能燃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柚子花开,香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 7. 如图,该图能体现的知识有() ①质量守恒定律; ②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④该反应可能是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在进行分子、原子抽象的概念、原理性教学,我试图以在自然界司空见惯的水变化的现象和简单、趣味的实验作为串联知识,带动研究的主要线索,学生在分析熟悉的水蒸发、天下雨、下冰雹、糖在水中“消失”、水电解等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象获得启发下,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理解化学想象的本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增添一个“心眼”去看微观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穷的便利。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想:将一个个明确的、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发展点“溶解”于实际之中,进行情景化处理。将分子、原子、物质微粒性、微粒运动性、微粒可分和不可分性等裸露的化学知识包装在以水的变化为线索的问题情景中,围绕着“物质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的化学问题,所设置的有真实背景,纵向独立,横向递进的驱动性问题:《不解之谜》──水为什么会“跑”,《趣味实验》── 铁树开花来推进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展开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活动。 二、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STS三条内容线索拧成一股,学生解释着人类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回答着各种现实的化学问题。不断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自然界,从现实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从丰富的实际中“结晶”出来,建构着学生科学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能力体系,体现化学素质教学的建构观。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主讲教师付启贵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 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分子和原子经典习题

初三化学 分子和原子经典习题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100mL 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解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也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硅;故A错。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故B 错。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肯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毫无联系的分子和原子没有可比性,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故C错。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要改变,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答案】D 例3: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1)单质(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解析】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A表示分子变大了,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B表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答案】B 例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教案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执教:赵保乡第一初级中学葛治刚 指导:赵保乡第一初级中学李扶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250毫升)、水、品红。烧杯3只(50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板书] 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师生互动] 师:桂花能够“飘香”,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桂花“飘香”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花香粒子很小,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师:虽然我们看不见花香粒子,但是我们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构成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微小粒子。而实际上,科学进步早已证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讲授]分子、原子虽然很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直接的观察到它们的存在,并且还能够移动原子。 [图像展示]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分子由哪些特性。 第二步: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师生互动] 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杯水,我们都能够真实地看到它的存在,科学上也早已

初三化学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6.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8.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9. 20XX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二、填空题: 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种变化。 4. 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物质的分子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方案计划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1。 2、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 ①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是学生继续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是化学与物理、生物的一个结合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蒸发、挥发、扩散等宏观现象。 学生分析: 分子和原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中已有所涉及。但是,并没建立准确的概念。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粒子,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分化点。所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微观知识,对后续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 认识分子;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比较 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法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没有认识,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体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应多联系一些生活实际、多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分子观,运用分子的特征,辨析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的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流程图: 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