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师制实施方案

导师制实施方案

导师制实施方案

培育品德高尚、学业优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思想上出现了困惑,心灵上出现了裂痕,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学习上出现了迷茫,成长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培养不出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部实际,进一步做好我部的育人工作,加速我部学生成长,形成全部教师育人局面,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导师制的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导师制的对象和宗旨

1、对象导师制的对象是体育部所有在校学生。

2、宗旨通过导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

三、导师的任职资格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恪守职业道德,人格高尚,品行优异,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具有敬业精神;

3、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规律,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

4、一般要求任教两年以上的教师担任,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优先。

四、试行的时间与步骤

(一)2008年1月份组织宣传学习、摸底调查、确定试行范围、拟定实施方案、落实导师选配及师生双向选择、完成工作制度制订。

(二)2008年3月开始,根据拟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开展“导师制”工作,试行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资料、记录的整理,成果搜集。

(三)总结和评估,部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交流会,一学期一次总结,一学年一次评估。

五、组织领导

体育部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部主任担任,成员由总支书记、专业主任、公共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日常工作由学培负责管理,宣传发动和考核评估等重大工作由领导小组负责管理。

六、导师制的操作办法

(一)工作流程

宣传发动(教师和学生动员会)→选聘导师和受导学生→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师生互动(档案制度、家庭联络、谈心沟通、导师会诊)→考核评估

(二)导师制的工作原则

1、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

发展个性。

2、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导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现学生成功、成就,鼓励学生的进步。

3、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4、实效性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三)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导师可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导师可通过书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导师可利用学校网站的论坛、电子信箱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形成学生自我调节的良好心态,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四)导师与受导学生的选择与配备

由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原则上本着专业对口,各年级兼顾,男女生兼顾。具体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提供任课教师名单及基本情况。

2、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

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

4、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8左右。

5、部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进行聘任,明确导师的职责。

6、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

(五)导师工作职责

做到“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和就业指导”。具体职责有:

1、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学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导师依据学生家庭背景,爱好兴趣、学习特长等基本情况,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及优势,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学业规划,并据根规划要求,制定较详细的、可行的计划。根据计划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目标明确、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的精神。

2、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

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导师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践指导和科研指导。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结合专业课的教学,查漏补缺,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及学生爱好和技能掌握情况,发展并培养学生突出专项技能,完善专项技能。提高弱势项目的技能掌握,做到“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有计划的安排每个学生的实践,包括观摩、教学实习、技能实习等各方面。通过教学、技能等实践,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巩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实践培养针对性强、步骤明确、规范化的开展,并及时实践总结,反馈实习情况。结合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做学生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

新学生入学心理卫生与咨询;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与咨询;社会适应心理卫生与咨询;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卫生与咨询等方面。对有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为法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如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

4、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每周应有固定的指导时间,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5、保存学生培养的相关记录和资料。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参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6、做好《学培导师工作志》,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不断提高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六)导师工作制度

我部将建立“导师制”相关工作制度,对这项工作提出基本要求: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基本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每学期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谈心(面谈、电子信箱等)辅导2—4次,并记录辅导内容。

3、建立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七)导师的待遇与考核评估

1、学生导师工作是学院教职工参加承担育人与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将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度岗位津贴挂钩。对在指导过程中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岗位职责,拒不承担学生导师任务的教师,根据教学科研岗位聘任方案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机制。每学期或学年由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量化考核包括:导师领导小组评估(师德师风评价)(20%)+受导学生评估(30%)+业绩评估(5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以促进教师积极参加育人工作,提高教师德育能力,使导师制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