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

To:安珊珊老师

From: 杜爽毛海俊单单孙一

Date: 2012年5月6日

Subject:研究计划书

Proposed Research Topic(研究选题):

求职真人秀节目中求职者成功因素分析

——以《职来职往》为例

引言:

2010年一档《非诚勿扰》火了电视荧屏,在相亲类节目收视,飙高的同时,电视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也一路高歌而来。随着2010年年末天津卫视《非你莫属》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职来职往》的陆续推出,社会关注度逐渐高涨,各大卫视纷纷跟进,制造出满屏尽是求职青年的繁荣景象,但其实质仍旧是一场热闹的真人秀。真人秀,又被称之为真实电视,是指“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参赛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自由而真实竞争的电视节目”。

这种新兴的节目类型自 1999 年荷兰的《老大哥》开始走红,并迅速地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各式各样的真人秀,在短短几十年内风靡全球,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热浪,带动了一阵又一阵的收视狂潮。美国CBS 的《幸存者》、NBC 的《学徒》、FOX 的《美国偶像》、法国的《阁楼故事》等等,都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可以说,“真人秀无论从节目的数量或者节目的观众收视反映来看,都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一个泛真人秀的电视时代似乎正在来临。现阶段我国电视求职节目中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职来职往》、《非你莫属》和后起之秀《国职场好榜样》。

《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手打造的职场真人秀节目,被称为职场版的《非诚勿扰》。节目的形式也和《非诚勿扰》相似,每个求职者上场放3段短片介绍自己,台下18名高管有灭灯的权利,最后一轮超过9盏灯亮,求职者就会权利反转,有自主选择企业的权利。职场类真人秀节目在当下就业难和大学10年扩招的双重背景下推出,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受到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中一展风采。职场类真人秀节目在当下就业难和大学10年扩招的双重背景下推出,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受到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中一展风采。本文将以《职来职往》为例,从而探究参与者的求职心态,择业观等影响求职成功的因素,并分别加以分析,对同类因素加以总结,最终得出结论,旨在能够对求职者的求职过程加以引导,因而该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媒介节目中所建构的内容对于现实中求职者求职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文献综述:

目前,业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对求职真人秀类电视节目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这类研究主要着眼于对真人秀类节目在形式与经营模式上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加以分析。

此类研究对求职类节目成功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求职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求职节目的定位准确;具有足够的娱乐因素;企业高管揭开“神秘面纱”,变身职场明星;节目形式创新。而对求职类节目不足之处的研究观点主要包括:观众单纯用娱乐眼光看待节目;求职者的求职目的令人质疑,有做秀嫌疑;招聘企业以个人喜好评价选手,不具有公信力;为了高收视率,节目组故意制造话题。

第二,对年轻人择业观及其内涵的分析。此类研究主要着重分析择业观的基本内涵,深入探讨择业观的基本特征,以对大学生的择业观研究及教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孙春荣《择业观及其内涵的分析》一文中指出,所谓择业观?简言之就是对择业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择业主体对于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价值追求、定位、评价、选择的一种心理倾向。择业观属价值观的范畴,但它并不是最根本意义上的或者最深层的价值观,而是受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等深层次价值观所决定和制约的。而对择业观内涵的探讨,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择业观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择业理想目标、择业心理动机、择业认知状况、择业价值取向。择业方法与途径。具体而言,择业理想目标是个体对自己将选择的职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等,它反映着个体的职业理想;择业心理动机是根据个体自身的职业需要而产生的,可分为生活福利动机、事业成就动机、社会地位动机、安全动机、贡献动机等,它体现的是个体选择某种职业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择业认知状况是个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择业的价值取向表现出的是个体对待择业选择,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基本态度,是对择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包括价值目标、地域、行业、工作条件、岗位性质、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倾向;择业实现途径是个体为实现一定职业目标而对择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目前个体的择业途径主要有互联网、报刊杂志、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各类型人才招聘会等。

第三,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所以健康的求职心态,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特征,包括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及择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才。

大学生求职心理是综合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变革、社会评价、长辈态度、群体的求职心理;内部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

面对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误区,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1、盲目乐观、期望过高的自负心理2、缺乏自信、依赖他人的自卑畏怯心理3、攀比从众、只讲实惠的急功近利心理4、犹豫观望、徘徊不前的患得患失心理5、怯于竞争、听天由命的低就保守心理6、过于激进,新潮叛逆的厌世心理。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成分的心理准备,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首先,正确心态的积极准备:积极进取的心态,双向选择的心态,输得起的心态,主动出击,敢于竞争的心态。

影响求职者的主要因素有:

1、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个性。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必须在具有较好智力因素的同时,伴随着较优秀的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的因素。目前,职高生的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了一门甚至几门技术,但真正面临求职就业之时,单单掌握了一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职业高中学生能够通过在社会中找一席之地站稳脚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非智力因素作用巨大,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注重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凭着个人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展示自己,服务大众,贡献社会。2、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求职自我效能

女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国内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这些研究多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强调了客观因素的重要性,并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解决意见。但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个人主体性的社会,个人主观因素在自我发展、适应社会、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这一观点在国内外很多研究中也都得到了证实。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引入主动性人格和求职自我效能两个主观因素,探讨它们是否对女大学生的求职结果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

3、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在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人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职业发展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核心,人们的职业生涯决策意识日益加强,求职行为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的关系,试图完善职业指导理论,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整体上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4、偶然因素

本研究通过质化研究探讨偶然事件对女性求职的影响。研究者以三位有过求职经历的女性为访谈对象,藉由她们对其求职历程的故事叙述,采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的方法,首先对偶然事件本身作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偶然事件影响女性求职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助于女性感知、利用和创造偶然事件的内外部资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5、着装艺术

面试时, 先进入人的视线就是服饰, 这就是我们面试的第一印象。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服装的色彩, 然后看到的大体轮廓, 再往后认知才是人的容貌、神态、整体形象及细部, 当然也包括服装的具体款式、面料和配饰。恰当的的服饰搭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为面试中的自己加分, 提高就业机会。

6、情感因素

在求职面试中,应聘者从两个方面把握态度情感这一关键因素。第一,积极热忱。应试者要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满腔热情,假如应聘者对成功与否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意识就会通过表情神态等无声语言传递给对方,而招聘者就由此对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是否热爱本组织产生疑惑,从而影响应聘的

成功。第二,反应敏捷。在求职面试中要做到机智灵活,思维要机敏迅速,应答要流畅巧妙。注意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要善于观察、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和意图,灵活恰当地调整谈话内容、观点、节奏和语气,消除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误解。对招聘者为考察应聘者反应能力而随机提出的一些问题,要作出机智敏捷、恰如其分的回答。

7、诚信因素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就业自荐书中注水掺假,搞虚假包装,以及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毁约违约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其诚信缺失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8、非专业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的非专业因素的探讨,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做了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加强这些非专业因素,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就业素质,仅靠一般意义的就业指导是不够的,必须改革大学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把非专业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大学生做到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检验当前我国求职类真人秀节目中求职者成功的因素,先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所学专业相关者更多。

假设2:求职者的成功与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应变能力有直接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职来职往》节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频道一频道联合打造的,帮助求职者正确的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的国内首档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节目囊括各行各业、人生百态,通过行业达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对话,反映当下最热点的行业话题并产生观点的碰撞。通过不同行业职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分析,展示真正的职场。

1、数据收集方式

研究者在《职来职往》自创办以来的所有节目中进行随机抽样,最后选定《职来职往》的2011年5月20日至2012年6月9日期间的所有节目进行研究。考虑到,如果研究样本数目不足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所以该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共研究从2011年5月20日到2012年6月9日的共400个案例。

2、数据分析方式

针对《职来职往》节目所传达信息的明显内容,本小组编制了一个《职来职往内容分析编码表》,编码表中所涉及关于求职因素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着装、性格、应聘岗位和所学专业的关系程度。

在《职来职往》节目中的“职场亮剑”环节,求职者会陈述出自己的目标工作及所学专业。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对假设1“求职者求职目标与所学专业相关者更多”,得出结论。

在《职来职往》节目中的“职我本色”环节,求职者通过与职场达人的互动,即职业能力测评来判断出求职者的应变能力,对假设2“求职者的成功与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应变能力有直接关系”进行检验。

探索性的研究结果:

1.求职者基本资料的分析

a.求职者性别在《职来职往》中的交互分布。

在本次调查所选取的节目中(2009),根据四百个求职者的求职情况来看,女性求职者的求职参与度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女性求职者的求职人数为223人,所占比例为%,男性求职者的求职人数为177人,所占比例为%。由此可见,女性求职者在电视职场节目的参与程度更高,主动性更强。

求职者总人数男性求职者人数女性求职者人数

400 177 233

100% % %

b.

在《职来职往》中,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求职者的参与,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将求职者的年龄段分为:15-19岁;20-25岁;26-30岁;31岁以上,四个年龄层进行分析,对四百个求职者的年龄做出以下统计:

Total 15-19岁20-25岁26-30岁31岁以上

400(人) 4 302 75 19

100% 1% % % %

往》节目的参与主体,也说明该节目中,20-25岁的求职者对节目的参与度最高。

C.求职者学历分布

为了便于分析求职者的学历分布情况,分析中将学历分为六个层次: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本科/大专;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析结果如下图:

Total 小学及

以下初中高中/中

本科/大专硕士研

究生

博士研

究生

400 1 5 37 313 44 0

100% % % % % 11% 0

学历和高中学历者。而博士学历,或小学,初中学历者只占了人数的极小比例,这可以说明,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教育的扩招,大学生已失去了昔日天之骄子的身份,成为了求职市场的大多数,本科学历已无法成为求职成功的砝码。

d.求职者工作经验分析

在参加该节目的求职者中,既有拥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也有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对此,本研究也对该项因素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如下:

Total 有工作经验无工作经验

400(人)211 189

100% % %

从上表分析可知,在所有求职选手中,拥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占了总人数的%,无工作经验者占%,二者比例并不具有十分大的悬殊。

2、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分析

在本项中,主要研究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因为在现实的职场竞争中,有不占少数的求职者选择转行或放弃大学所学专业,对此,本项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

Total 与本专业相关与本专业不相关

400人197人203人

100% % %

同时有%的求职者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几乎各占一半,由此折射出当今大学中的某些专业在其实用性与职场应用性方面贴合不足,无法满足当今职场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另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不符也是大学生毕业选择放弃本专业跨行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情感因素对求职者成功影响分析

情感因素在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谓情感因素

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求职目标是否明确;第二,态度是否积极热忱;第三,反应是否敏捷。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情感因素的分析,研究中对《职来职往》节目求职者的求职目标,音调语速,应变能力进行了分析。

a.求职目标分析

通过求职目标,可以分析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定位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准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分析结果如下。

Total 人数比例

目标非常明确330 %

有目标但模糊56 14%

不明确14 %

通过对求职者进行应变能力,逻辑能力分析,可以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求职成功的影响。这两项因素也是求职者情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Total (400)应变能力很

比较有应变

能力

应变能力一

应变能力

较差

应变能力

很差

成功者95 170 115 19 1 % % % % %

回答问题有逻辑回答问题无逻辑

成功者% %

322 78

音调高、语速快音调低、语速

音调高、语速

音调低、语速

成功者156 70 89 85

39% % % %

职成功具有密切的影响,另外,求职者适合的语速语气也会影响到求职成功的因素。要做到回答问题机智灵活,思维要机敏迅速,应答要流畅巧妙。对招聘者为考察应聘者反应能力而随机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机智敏捷、逻辑清晰的回答可以为求职者大大加分。

研究结论

通过对求职者进行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求职成功的影响,基本证实了“求职者的成功与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应变能力有直接关系”这一假设。现阶段,求职者的现场应变能力的强弱仍是决定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场应变能力很强、较强和一

般的求职者,求职成功的可能性增加;而现场应变能力较差和很差的求职者,求职成功的可能性下降。所以,在求职面试中要做到机智灵活,思维要机敏迅速,应答要流畅巧妙。注意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要善于观察、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和意图,灵活恰当地调整谈话内容、观点、节奏和语气,消除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误解。对招聘者为考察应聘者反应能力而随机提出的一些问题,要作出机智敏捷、恰如其分的回答。

“求职者的求职目标与所学专业相关者更多”这一假设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证实,对此,本项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有%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选择转行或放弃本专业知识,同时有%的求职者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几乎各占一半,由此折射出当今大学中的某些专业在其实用性与职场应用性方面贴合不足,无法满足当今职场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所以,在现实的职场竞争中,有不占少数的求职者选择转行或放弃大学所学专业另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不符也是大学生毕业选择放弃本专业跨行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了影响求职者成功与否的因素还是很多的,经过数据分析和研究发现,可能增加求职者求职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个性。非智力因素作用巨大,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注重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凭着个人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展示自己,服务大众,贡献社会。(2)职业价值观因素: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整体上呈极显著的正相关。(3)情感因素:在求职面试中,应聘者从两个方面把握态度情感这一关键因素。第一,积极热忱。应试者要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满腔热情;第二,反应敏捷。在求职面试中要做到机智灵活,思维要机敏迅速,应答要流畅巧妙。(4)诚信因素: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就业自荐书中注水掺假,搞虚假包装,以及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毁约违约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其诚信缺失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浅谈非智力因素对职高生求职就业的影响》边春节

2、《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求职自我效能与求职结果的关系研究》周娟娟 2009

3、《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王同军2007

4、《偶然事件对女性求职的影响研究》吕晶 2010

5、《浅谈就业面试的着装艺术》张静李诺 2007

6、《毕业生求职面试应注意的自身潜在影响因素》冯涛 2008

7、《大学生求职择业失信原因及矫正对策》周可卫 2006

8、《求职与就业》

9、《大学生就业指导》

10、《心理学与大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