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探讨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探讨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结果:患者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和认识,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是终身性的,血压、血糖的控制可以防止各重要脏器的损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认识,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09-0050-0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其中合并高血压是老年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约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我院对5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系统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58例,均符合1985年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78年who 建议的高血压判断标准。男35例,女23例;年龄60~83岁,平均67岁;平均糖尿病史10年,入院时平均空腹血糖11.5mmol/l,餐后血糖17.4mmol/l;平均高血压史8年,入院时平均血压180/100mmhg。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联合用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糖尿病;高血压;临床治疗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为特点的综合征,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生得早,以41~50岁为高峰,发病率可达73.7%左右。糖尿病对血管病变的影响,则助长了高血压并发其他病势,尤其增加了发生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心衰和肾动脉硬化等危险性。现就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79岁,糖尿病病程为4~20年,平均13年,高血压病程5~12年,平均7年。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一日两次,一次10 mg剂量。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氨氯地平(施慧达)剂量为每次5 mg,每天1次,于晨起口服;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剂量为每次1.5 mg,每日一次口服;依那普利剂量为每次10 mg,一日两次。对比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療 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的现状极不令人满查。在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仅为26.3%,接受药物治疗率为12.1%,但实际控制率(血压<140/90 mmHg)仅2.8%,在农村更低。国内外已有较多大宗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严格控制血压可显著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主讲:张恒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 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如血压≥220/120m 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如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则谨慎或缓慢降压。 二、降压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多快。由于患者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多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因此选择治疗药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疗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对策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30T11:22:40.2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3期作者:欧阳清 [导读] 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人民医院四川丹巴 6263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2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并将其设为参照组,另一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保健措施,并将其设为实验组,每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症;预防保健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是老年群体易患疾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其中,高血压疾病主要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1],糖尿病主要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临床表现,且随着两种病情的持续发展,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最终威胁自身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来讲,需要及时的控制血糖和血压的水平,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为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以下则为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关研究过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8年4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给予其常规治疗措施,一组为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预防保健措施,每组各40例。参照组:女性患者13名,男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为(74.65±2.13)岁,病龄最短1年,最长9年,平均病龄为(5.65±1.33)年;实验组:女性患者15名,男性患者25名,年龄最小62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75.76±1.21)岁,病龄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病龄为 (6.34±1.12)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者,且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得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定期进行血压和血糖的监测。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该组患者进行预防保健措施,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需要建立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使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得到提高(2)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会达到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并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给予患者家人般的关爱[2](3)药物指导: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用药的方式,并在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防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4)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禁烟酒、禁油炸、辛辣类的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钙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降低盐分、糖分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并根据患者的营养水平和饮食爱好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5)定期检查:叮嘱患者定期检查的时间,保证患者定期进行病情检查[3],观察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6)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量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保证每次的运动时间在45分钟以上,两天或者三天进行一次,保证均衡呼吸,如果出现胸闷以及心慌等情况,需要及时停止运动。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 血压:舒张压以及收缩压。 血糖: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x±s) 3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也开始出现衰退的情况,所以很多疾病开始频发,威胁着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高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很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此外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血肌酐、血钾明显升高者不得使用。 临床上要想达到理想降压目的,通常一种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上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联 用,除增加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加强肾脏保护功能,而对糖代谢无不良 影响,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和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降压效果,亦有助于减少各自的 不良反应。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利尿剂都有降低血钾、升高血糖、血脂的 副作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3.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心律较快的糖尿病患者,有时需 需要联合使用,首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如倍他洛克等, 长期应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这类药可抑制 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doc

高血压 1 了解血压正常值140/90mmHg,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定期主动测量血压。 2 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 饮食护理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应低于6g。 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多是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含钙量较高。 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 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 4 用药要长期、按时按量、不可擅停药。 5 增加运动,宜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有氧运动。 6 定期门诊复查。

1 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2 掌握自我监测方法:监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定期测体重。 3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知识有饮食、锻炼、用药、防治并发症 饮食方面: 严格限制甜食 宜多用的食物是 粗杂粮:荞麦面、筱麦面、燕麦面、玉米,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葡萄糖耐 量。 大豆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作用。 蔬菜 忌(少)用的食物 精制糖:白糖、红塘、甜点心、蜜饯、雪糕、甜饮料等(当出现低血糖时例外)。 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马铃薯、芋头、藕、山药等,多吃时应减少主食量 动物油脂 甜的水果:含果糖和葡萄糖高的水果应限量,且应减少相应主食量。 酒 合理控制总热能,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保持大便通畅 锻炼方面: 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游泳、跳绳等 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注意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 预防意外发生:多饮水,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佩戴胸卡:姓名、年龄、家庭 住址、电话号码、联系人、病情 注意足部护理 用药方面: 双胍类(餐中或餐后服用)和a-糖苷酶抑制剂(第一口饭中服用)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应 对配服肠溶制剂。 磺脲类(餐前半小时服)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 格列奈(三餐前服,不进餐不服药) 急性并发症:熟悉常见急性并发症时的主要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和处理。 酮症酸中毒:出现疲乏软弱,极度口渴,厌食,恶心,呕吐.,呼吸加速,呼气时有酮味(烂苹果样气味)。 低血糖反应:心悸、大汗、颤抖、饥饿、乏力等应对是口服15g 左右的葡萄糖或糖果 高渗昏迷:脱水嗜睡、幻觉、定向障碍、昏迷 预防糖尿病足 选择合适鞋袜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保暖,不用热水袋,避免烫伤;按摩,由下向上;戒烟;适度运动——步 行腿部运动。 保持足部清洁 预防外伤 4 定期复诊:一般每2-3 月复查GHbA1c,每3-6 月门诊定期复查,每年全身检查 1 次,以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刘泓妤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刘泓妤 发表时间:2016-04-11T11:43:16.5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刘泓妤123 邓再莉123 [导读] 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兰州市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中心;3.甘肃省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甘肃兰州 730046 由于患者年龄大,清洁灌肠后容易导致腹泻,发生虚脱甚至休克,因此需谨慎。排便后一定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防感染。 刘泓妤123 邓再莉123 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兰州市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中心; 3.甘肃省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甘肃兰州 730046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护理方法联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问卷。结果 44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31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5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没有提高。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方位的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大和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人群日益增多,关于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忧郁、精神紧张、悲观忧愁等情绪波动,可以干扰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导致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胰岛 α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可以使血糖升高;再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血清胰岛素含量会明显减少,也可使血糖升高,这些心理因素均可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又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紧张等心理障碍,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心理治疗及护理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成为饮食、运动疗法并重的三大基础治疗。2013年2-5月我科对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方位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对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走访,年龄在60-84岁之间,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2.方法:问卷调查及走访。3.结果:收集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问卷中,44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31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5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没有变化。 护理方法: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作为基础治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并施,采取对机体治疗与精神治疗并施,相互配合;再者,不但要重视患者本人,还要其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的关注、配合,在专科医生正确指导下,形成四位一体的支柱群体,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要求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学素养和心理素质,运用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 大量文献表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分为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健康教育、胰岛素的应用、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几个方面[]。 饮食疗法:饮食疗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控制饮食,把好嘴巴关,这是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治疗。要做到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清淡饮食,少饮酒不吸烟。要吃低脂、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可以预防糠尿病的发生,每周至少运动1次的人患NIDDM危险性比每周运动不到1次的人低36%。运动又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而言,主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尤其以肥胖者效果更佳,但必须慎重确定运动的对象,老年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所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故正常掌握运动疗法及其护理已成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迫切需要,刚开始的运动量不能过度,运动方式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进行5~10min的热身和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 健康教育:随着对 DM 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面有效地控制 DM 并非单靠用药可以达到,需要对不同层次老年 DM 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 DM 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胰岛素的应用:很多学者建议对配合较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应用1次胰岛素,然而由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几乎有一半的患者不得不换成每天注射 2-3 次。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其余1/3应在晚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 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缺乏,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护士应与他们多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使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延缓并发症发生,让患者认识到没有良好心理状态和稳定情绪,不利于糖尿病控制,从而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治疗。 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用中性肥皂、温水洗澡,做好足部护理,温水泡脚时间不能过长,以5min左右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等。趾甲异常应及时处理剪趾甲剪平,不修过短,衣、裤、鞋、袜不宜过紧。有视物模糊时应减少活动,加强日常生活及安全照顾。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即时处理。 并发症的护理:(1)低血糖的反应处理: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脲类药物是治疗老年 DM 的首选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应告诫患者常备一些含糖的零食,还应携带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备失去知觉时能得到及时救治。(2)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患者,尤以老年DM患者多见,其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做出适当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的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失。因此,指导患者穿鞋的大小以超过大拇趾半寸为宜,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同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外伤、电力伤等。(3)酮症酸中毒的护理:酮症酸中毒时,即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早期补钾,并观察临床表现。静滴胰岛素的速度 4~10U/h,可稳定血中胰岛素在 100~200umol/L,此浓度能最大限度抑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的综合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极高,管理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并发症,保护易受高血压损伤的靶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此必须重视患者的综合管理。 血压管理 1.降压目标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获得的益处要大于控制血糖获得的益处。新近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和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分别推荐一般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140/80mmHg,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40/85mmHg。2.高质量降压: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关注血压降幅外,需要更高质量的管理血压。更要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和平稳降压,减少随访间血压变异,强调长期血压达标和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起血压,能够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关注降压药物对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的依从性。3.降压药物的选择:首先考虑使用ACEI 或ARB,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有改善糖、脂代谢上的好处。但所有有效的且能良好耐受的药物都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当需要联合用药时,应当以ACEI或ARB为基础。 血糖管理 1.血糖控制目标与监测指标:血糖目标应包括餐前血糖低于7.8mmol/L,随机血糖低于10.0mmol/L。对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采用宽松目标,即FBG或 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甚至最高血糖可放宽至13.9mmol/L ,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采用一般标准,即FBG或PMBG6~8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0mmol/L。HbALc一直被视为监测血糖的金标准,但并不能其他血糖监测数值。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血糖水平波动均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仅关注HbALc的控制情况不利于低血糖的检出。2.控制血糖波动:饮食因素、低血糖反应、治疗不规范和服药的依从性,均可引起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加速进展的重要机制,与持续高血糖相比,血糖波动更容易促发氧化应激反应。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多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因此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坚持规范用药和合理的饮食控制,有益于血糖波动。 蛋白尿管理我国专家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建议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治疗目标是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至正常。为此,在能耐受时可在3~4周内增加ACEI/ARB用药剂量,以期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调制治疗以矫治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以他汀类药物为首选。应将LDL-C降至 2.6mmol/L以下。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达标后,若甘油三酯仍≥2.26mmol/L并且HDL-C低,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贝特类药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残余风险,但需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抗血小板治疗小于30岁人群缺乏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证据。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险也明显增加,使用前应充分权衡利弊。至于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已很明确。 不容置疑,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限制葡萄糖摄入、戒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上述干预措施起到效果的保证,但只有在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吴学忠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糖尿病指的是遗传、免疫、环境等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继而导致脂肪、蛋口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一类综合征[1]。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展及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若血糖不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就会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加重器官负担,甚至死亡[2]。我院对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子护理管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3月?20XX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76岁,平均 (66.7±1.2)岁;病程3?8年,平均(4.5±1.2)年;空腹血糖水平(9.6+l.l)mmol/Lo 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76岁,平均(65.7±1.8)岁;病程3?20年,平均(4.5±1.6)年;空腹血糖水平(9.8±1.2) mmol/Lo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治疗,但不实施护理管理。观 察组患者在降糖治疗期间给予护理管理,具体如下:(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尽心与患者沟通,在护理服务中秉持亲切、热情的态度,了解患者心中的疑虑,给予针对性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饮食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对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合理安排饮食,在达到控制血糖效果的同时,还要合理补充蛋口质及碳水化合物,以少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 降压治疗须根据血肌酐水平,考虑选择ACEI、ARB或CCB 文赵连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糖尿病像是高血压的“帮凶”,可加重患者小动脉损害,不但使心、脑血管的损害“雪上加霜”,而且特别容易伤害肾、眼等组织器官。由于病情发展快且隐蔽,早期往往没有病症,容易被忽视,当患者有自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60%~70%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因此,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无论病史多长,都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和眼底检查。 【病例介绍】万女士48岁,身高156cm,体重67kg,体重指数(BMI)28,血压168/104mmHg,心率67次/分。患者诉其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时高时低,有时下午头晕便自行服用降压药。有糖尿病病史,从不吸烟,无饮酒嗜好。平日口重,每日体力活动总量尚可。 初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 检查发现: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于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 最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期。 【病例解析】 1.为什么会造成眼底动脉损害? 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在早期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动脉损害。眼底是人体小动脉分布最密集的器官之一,经普通的眼科检查可直接判断病变的情况,并由此推测其他器官小动脉的病变程度。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小动脉损害可表现为血管变细、扭曲、出血、渗出等不同形式,同时造成眼底组织如黄斑、视乳头缺血缺氧性损害。目前临床按损害程度由轻到重将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4级(见图),级别越高,损害越重,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Ⅳ级眼底改变的患者,其存活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万女士“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高血压Ⅱ级眼底改变。这与她血压长期控制不达标有密切关系,其眼底改变程度还不是很严重,目前对视力无影响,但应高度重视,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眼底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糖尿病也是造成患者视网膜血管损害的因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是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史和血糖控制水平等因素有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病史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为什么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动脉血管壁变硬,血管狭窄,当血管口径只有正常的30%时,会刺激体内过量分泌肾素,从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生反应,产生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能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减少肾脏对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总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血管越窄,肾素等激素产生得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高血压-肾素”形成恶性循环。 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管管腔狭窄加重,肾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可出现肾萎缩,使肾脏失去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所以,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考虑药物是否对肾素等激素引起的恶性循环有阻断作用。 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约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肌酐和蛋白尿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生化和尿常规中就可以检查,一旦确诊肾脏损害,须检查肾功能。肾功能检查的结果有利于全面了解肾脏的损害程度,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万女士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提示她有轻度肾功能的损害,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处在这一期的患者,运动后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超滤状态仍存在,但万女士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