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

提要

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是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的前提,由于能源综合规划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能源资源评价不能独立于其它分析过程而单独进行。特别是对可再生能源资源来说,评价内容除了要考虑储量、开采量、生产率等进行一般能源评价所考虑的因素以外,更应注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技术及市场分析。由于目前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因此,论文根据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特性以及它与技术、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以秸秆资源为例,对以上选择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资源;系统评价方法;秸秆资源

1 引言

可再生能源资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特点决定了它必将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规划的前提,

因此,在对每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之前,首先应该对其进行客观

评价。同时,由于能

源综合规划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能源资源评价不能独立于其它分析过程而单独

进行。特别是对可再生能源资源来说,评价内容除了要考虑储量、开采量、生产率以及成

本、价格、租金等进行一般能源评价所考虑的因素以外,更应注重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技

术与市场分析。目前,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缺少比较系统的评价指标

,更未能形成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有必要根据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特性以及它与技

术、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

进行研究,并建立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

2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的确定

与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能源密度低,不确定性程度大,可获得量

与技术密切相关的特点。另外,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一般不进行地区间的贸

易,不易输送。其资源量的实际开发程度还受当地不可再生能源资源

供应情况的制约。在

进行资源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具体的特点,才能给出真实可靠的分析结果。因此,本

文认为有必要寻求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方法

2.1.1 生产率分析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可再生性并非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影响其生产率的参数主要包括转

换技术的效率、可利用资源量和潜在用户市场。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决定影响

的是生产条件的制约,包括设备技术性能和现实条件下实际可被利用的资源量等。在进行

规划时必须弄清这些限制,以避免过高估计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实际利用率。

2.1.2 经济性分析

(1) 建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动态优化模型 [1]

可再生资源通常具有公共商品的性质,从全社会的角度建立系统的优化模型:

式中,U(Yt) 为社会总收益;TC(Yt) 为资源利用的总成本;Yt 为资源流量;R 为资

源量;f(R) 为不开采状态下资源的自然增长率,即:f(R)=dR/dt|Yt=0 上述问题的拉氏

函数为:

当社会总收益达到最大时应满足:dL/dYt=0,dL/dR=0,dL/dλ=0即:D=MC+λ

dλ/dt=(r-df/dR)×λ

dR/dt=f(R)-Yt

D 为边际效益;MC 为边际成本;λ为可再生资源的影子价格,它的变化率受增长函

数的影响,即:(dλ/dt)/λ=R-df/dR。达斯古帕塔称 R-df/dR 为社会贴现率。

若将式 (1) 看作是单个生产者的决策函数,上述结果仍成立,只是上述公式改写为

P=LRMC+RT

其中,P 为能源产品的市场价格;LRMC 为生产者的长期边际成本;RT 则为资源租金

,表征生产者使用资源所应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报酬。

(2) 边际成本的确定 [2]

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经济性的评价也要借助边际成本的概念。但区别于不可再生能源边

际成本是能源生产累计量的函数,可再生能源的边际成本与生产技术及市场条件相关。受

生产规模及市场开拓率的影响,其边际成本并不是单调上升的。一般

初期投资高昂,随着

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逐渐下降,到达最低成本后,在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该技术已被广泛

采用,以后要想超过这一规模扩大市场供应,就要将技术应用于条件不太有利的地区,从

而导致成本上升。边际成本的计算采用长期生产平均增量成本 (AIC) 法。AIC 定义为:

在某一规划期内因提供和维持某种可再生能源产品的需求量而增加的费用的贴现总和除以

规划期内经过贴现产量增量。

式中,AICi 表示贴现率为 i 的平均增量成本;It 表示第 t-t0 年的各项投资费用

,包括信息成本;Mt-Mt0 表示第 t-t0 年的运行和维修费用增加量;Qt-Qt0 表示第

t-t0 年的产量增量;T 表示开发和生产年限。对一个新建工程,Mt0 和 Qt0 均为 0,

因此 AIC 就是长期平均成本。

(3) 全寿命期成本[3]:

由于可再生资源技术具有初期投资高,运行费用低,燃料费实际等于零的特点,在评

价其经济性时,使用全寿命期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PV 为该能源系统全寿命期成本的总现值;I 为该系统初始投资总成本。对于

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其开发研制需投入大量的科研成本,在推广过程中也要付出信息传

播、宣传、交流、示范和培训的可观费用。即使科研成本由国家负担可作“沉没”处理,

对于一个生产决策单位,信息成本却是必须付出的,因此也应将其考虑在内。V 为寿期终

了的第 n 年设备的残值;a 为贴现率为 d 时的简单现值公式,即 a=(1+d),j=1 到 n

年;M 为第 j 年的维护成本;R 为第 j 年的设备修理及更换成本;P 为所消费燃料的初

始价格;Q 为所需的燃料量(计入设备效率);b 为通货膨胀率为 e 时考虑燃料费的上

涨计算第 j 年现值的公式,即

b=(1+e)(1+d)。

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2.2.1 资源量指标 [6、7]

(1) 实物量指标

实物量指标包括:

1) 理论蕴藏量:指理论上地区每年可能拥有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各种可再生能源

资源的理论蕴藏量的计算见表 1 至表 4。

表 1 几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理论蕴藏量

Table 1 Theoretical storage quantity of several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s

能源种类理论蕴藏量主要参数

太阳能地面年所受辐射总量入射角、大气散射与吸收、云层厚度、大气浑浊度

风能功率密度×年有效风速小时数平均有效风速、空气密度、有效风速小时数

水能流量 (m3/s) 和水头 (m)

生物

质能秸秆实物量

薪柴林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柴量

粪便年人畜数量×单位人畜年排泄量

表 2 不同农作物的谷草比

Table 2 Ratio of straw and grain of different crops

品种谷草比

小麦 1∶1

大豆 1.5∶1

玉M 2∶1

谷子 1∶1

水稻 1∶1

花生 2∶1

红薯 1∶1

棉杆 3∶1

表 3 不同径薪柴产柴量

Table 3 Firewood producing quantity for firewood of different diameters

径阶

(cm) 平均每株提供

薪柴量 (kg)

<10 0

12~20 7.5~10

22~23 100~125

36 以上 300~325

表 4 单位人畜年粪便排泄量

Table 4 Annual excreta per capita and per livestock

种类单位排泄量 (kg/d)

人粪 0.6

猪粪 4

牛粪 20

马粪 15

羊粪 0.5

鸡粪 0.1

2) 可获得量:指通过现有技术条件可以转化为有用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数量,因此

,可获得量是一个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物量指标。同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因转换的技术路

线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获得量。为此用资源最大可获得量和技术基准可获得量两个指标来反

映技术对资源利用的制约。

资源最大可获得量 = 满足现有能最大限度转换资源技术参数要求的理论资源量×收

集系数

技术基准可获得量 = 满足某一技术路线的基本参数要求的理论资源量×收集系数技

术基准可获得量与资源利用的具体技术路线密切相关,反映的是某一技术对资源的利用能

力。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时必须指明技术对象。所谓基本参数要求是以技术目前普遍面貌

而言,即使个别企业能够达到较高的技术利用水平,也不能作为制定技术基本参数的依据

与技术基准可获得量不同,资源最大可获得量反映的是已有技术对资源的最大利用。

应当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转换资源的技术是指可以使用相对劣等资源进

行生产的技术,有时它与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致,例如:直接燃烧秸秆对秸秆的性质并无

要求,但显然是低效率的能源利用方式。

生物质资源的收集系数与收集半径有关,太阳能、风能、水能收集系数为 1,由此可

知:太阳能热水器的基准太阳能可获得量 = 所有公寓上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所利用的太

阳能资源量;风电的风能基准可获得量 = 地区所有有利地点(风速大于有效风速)都安

装足够多的风力透平所利用的风能数量;水电的水能基准可开发量 = 根据勘探、设计和

普查资料,水量和落差可以被水电站利用的水能资源量。

3) 可利用量:

指实际可以用来进行能源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量。

可利用量 = 可获得量×可利用系数

可利用系数是一系列对能源生产的非技术性约束的综合表述,通常包括地区该种可再

生资源的能源用途份额和环境生态制约因子等。例如为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风能资源丰

富的地区不能安装风力透平;为保护生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林木的采伐要适度等。生物

质资源除用作燃料外,还有造纸、还田和作青粗饲料等多种用途。因此,在计算其可利用

量时,要分析当地秸秆资源的真正用途结构,确定实际能源用途份额,才能给出正确评价

4) 能量密度:

这是一个用以反映资源丰度的指标。显然这一指标越高,表明这一区域内的能源资源

越丰富。当资源量分别取理论蕴藏量、可获得量和可利用量时,对应有理论能量密度、可

获得资源能量密度和可利用资源能量密度。合理确定区域面积是这一指标正确指示资源质

量的保证。

5) 有效供能时间:

能源资源供应在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是标志资源质量的另一项重要参数,在风能资源

的评价中尤为显著。

(2) 经济可承受量:

对特定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不同的资源获得代价,不同的补贴政策等),

同一种技术路线可能会带来不同的产品成本,从而制定不同的产品价格。这些都影响到用

户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产品的接受度。如果按照某一种技术路线开发的资源产品超出了本地

消费者的承受范围或愿意承受范围(接受水平),该种资源实际上不会得到开发利用。经

济可承受量便是在成本、价格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的衡量指标。它只反

映用户的接受度对资源开发的影响,并不反映生产的经济性。

经济可承受量 = 可利用量×接受系数

接受系数 = 接受水平以上的能源产品数/总的可能能源产品开发数。

(3) 综合经济指标

这是一个向量指标。人均常规能源占有量反映地区常规能源的供应不足程度,单位是

人·年/tce。这一指标表明某一地区单位常规能源所要承载的人口数,指标越大,则常规

能源的供应压力越大。例如,2 人·年/tce 表明地区一吨标煤的常规能源要供 2 人使用

一年,而 3 人·年/tce 表明地区一吨标煤的常规能源要供 3 人使用一年。因此,后者

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要求更大。人均国民收入越多,消费者对能源质量的要求越高,提

供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在这两个参数的作用下,形成了某一地区

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利用倾向。

2.2.2 经济可获利开发量

一个地区某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经济可获利开发量为其 n 个实际决策区域的最大经

济获利开发量之和。决策时只要开发量在地区最小经济获利开发量和最大经济获利开发量

之间便可实现规模经济。

式中,Q0 为分块区域内潜在市场需求量,可以通过调查当地用户能源需求结构,确定可

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QB 为分块区域内基准经济获利开发量,指生产成本等于期望价格

时的生产规模。

其中,Q* 为分块区域潜在最大经济可获利开发量;Q0 为分块区域内潜在市场需求量

。值得注意的是,用最小经济获利开发量和最大经济获利开发量作度

量表征的是资源利用

的潜力,而不是具体的开发数量。它们受技术水平、所替代的常规能源的价格和潜在能源

需求的影响,是一动态参数。生产者的实际生产规模应介于最小经济获利开发量与最大经

济获利开发量之间,以保证生产的经济性。

3 应用举例

下面选择中国南方某地的 4 个村庄(以 A、B、C、D 表示)的秸秆资源为例来说明

以上指标的应用。主要秸秆资源转化技术选择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各村庄的基本情况见表

5。

表 5 各村的基本情况

Table 5 Basic conditions of each village

村名居民数(户)面积 (km2) 秸秆资源可用作能源用途的比例 (%)

A 220 2 35

B 115 1.45 40

C 260 2.1 30

D 210 1.8 38

3.1 理论蕴藏量

各村玉M、小麦、棉花和稻M等粮食的年产量及草谷比见表 6。秸秆资源的理 n 为

区域内作物秸秆种类;Qi 为第 i 种作物的产量;ri 为第 i 种作物的草谷比。区域分类

作物秸秆资源量见表 6。A、B、C、D 各村的秸秆资源理论蕴藏量分别为 1236.6t,

646.4t,1461.5t 和 1180.4t,区域总秸秆资源蕴量为 4525t(表 7)。

表 6 粮食作物产量及秸秆资源量

Table 6 Output of grain and the straw resources

粮食产量

(t) 草谷

比折标

系数理论秸秆资源量

实物量 (t) 规范量 (tce)

玉M 1060 2 0.5 2120 1060

小麦 1650 1 0.5 1650 825

棉花 195 3 0.529 585 309.5

稻M 170 1 0.429 170 72.9

合计 4525 2267.4

表 7 分村秸秆资源理论蕴藏量

Table 7 Theoretical storage quantity of the straw resources in each village

理论蕴藏量 A B C D 合计

实物量 (t) 1236.6 646.4 1461.5 1180.4 4525

规范量 (tce) 619.7 323.9 732.3 591.5 2267.4

3.2 秸秆资源的最大可获得量 [9]

因为通过直接燃烧对秸秆资源无任何要求,可以利用所有作物秸秆。所以秸秆资源的

最大可获得量 = 理论蕴藏量×收集系数。收集系数是一与收集半径、作物种植的集中程

度等因素有关的参数。区域平均收集半径为 0.74km。考虑各村面积及作物分布,收集系

数见表 8。

表 8 各村收集系数

Table 8 Collec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village

A B C D

收集系数 0.98 1.0 0.82 0.86

(1)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基准可获得量由于该技术现阶段条件下对秸秆原料的水

分和灰分的限制使稻草不宜用作原料,满足这一技术路线基本参数要求的理论资源量 =

除稻谷外的农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基准可获得量 = 除稻草外的

理论秸秆量×收集系数。表 9 给出秸秆资源及其用作气化供气原料的可获得量。因此,

区域总的秸秆资源年可获得量为 3809.5t,其中用作气化供气原料的秸秆资源可获得量为

3633t。

表 9 区域秸秆资源及作气化供气原料的可获得量

Table 9 Obtainable quantity of the straw resources and the materials as gasification resources

资源与环境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采用线性加权法进行评价,分四步进行: 1)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W i。 2)根据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评分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值M i、LR i。 3)根据公式M=M i W i,LR=LR i W i计算出M、LR,再用L=5-LR计算出L。 4)参照CASBEE评价方法和我国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进行评价。 1、确定指标权重 对有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再根据九级标度法对比评价体系中各指标项、因素项的重要性,得到比较判断矩阵。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准确性和相关性,分别对项目所在地区从事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研究学者,以及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工程现场周边居民等进行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计算各因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构造出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层次总排序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因素、权重表

LR指标项判断矩阵及权重、CR值计算

M指标项判断矩阵及权重、CR值计算 评价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五级评分制,满分为5分,合格的为3分,很差的为1分。其余的根据实际情况和这个标准来给分。绿色施工评价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指标,可以以各种规定为依据进行评分,定量指标的评分标准见下表。 绿色施工评价定量指标的评分标准

另一种绿色施工评价指标是定性指标,对于许多定性指标,主要是由评分人对施工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进行调查后进行主观判断,如果各种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得1分;平均水平得3分;优秀得5分。再根据专家评分法加以修正,得到最终得分。定性指标的评分方法见下表。 定性指标的评分方法

最后,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因素、权重表中各分因素项的权重和得分算出M和L的得分: 结果表述 借鉴日本的CASBEE中建筑环境效率的概念,通过如图所示的二维图表述方式描绘参评项目的绿色性,并分为四个等级: M/L评估结果图 (横坐标为L:能源、资源与环境付出,纵坐标为M:施工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A区:表示很少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管理绩效高,是最佳的绿色施工。定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高晓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 摘要 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不是全部的信息都对网络用户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就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括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不完善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ABSTRACT It is a network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but not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to network users, the paper on the need for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tudied, which also Including the status of foreign research in this area. Finally, describing current statu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adequat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of evaluation 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1,2,3] 1.1网络信息内容的庞杂 因特网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格式、众多信息内容的信息混合体,当前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据估计互联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NB,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审核后再出版这一质量控制环节,用户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由于信息发布的开放性,随意性,大量垃圾信息和对用户无用的信息也在快速增长,使得信息过载现象严重。 1.2搜索引擎的不足 尽管网络搜索引擎给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搜索引擎不能鉴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其输出的检索结果一般只以与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因此并不能全面改善网络信息的无

系统工程试题与答案

管理系统工程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反馈:2、层次分析法:3、控制论:4、三维结构分析法:5、系统评价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运用系统工程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典范是(A)。 A、都江堰 B、京杭大运河 C、黄河治理 D、灵宝渠 2、系统科学的产生与()有关。A、科技背景、社会经济水平、军事政治B、科技背景、军事政治 C、社会经济水平、军事政治 D、科技背景、社会经济水平 3、下列关于系统定义描述错误的是()。A.系统是一个整体 B.一个系统的结构就是所有组分间关联方式的总和 C.对于系统中的任意两个组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 D.模型是对原系统特性的简化表达形式 4、关于切克兰德模式,下面说法中()是错误的。 A.霍尔结构主要解决“硬”问题,而切克兰德模式主要解决“软”问题 B.切克兰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调查学习法 C.切克兰德使用概念模型代替数学模型,用可行满意解代替最优解 D.切克兰德模式适合解决工程系统的问题 5、关于综合集成工程方法学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b.处在成熟期的产品 C.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产品D.技术性强、价格昂贵的产品 6、关于系统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无狭义和广义之分 B、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优选,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C、系统分析应首先明确分析的目的 D、既是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阶段,又贯穿于整个系统工程活动过程 7、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系统工程中的两个核心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系统设计的10个阶段要严格遵循一种线性的进程 B、系统设计是选择和安排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来实现规定的功能 C、可以采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D、系统分析是对某一给定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种调查和分析研究 8、系统功能分析一般不用()来描述 A.功能流程框图法B.时间基线法c.系统流程图D.N2图法 9、建立递阶结构模型,一般要经过①级位划分②区位划分③多级递阶有向图绘制④骨架矩阵提取四个阶段,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0、关于系统评价,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系统评价只是在系统即将终结之时进行 B、系统评价越晚其意义越显著 C、在系统工程的每一阶段都应进行系统评价 D、系统评价活动与系统需求、系统开发无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一般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等特性。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技术科学、和哲学。

#机组管道及系统工程质量评价分析方案

封面

作者:PanHongliang 仅供个人学习江苏大唐吕四港电厂一期4 X 660MW^组工程 #2 机组管道及系统

工程质量评价报告 编制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江苏兴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2 机组管道及系统工程质量评价报告1.工程简况 1.1 工程概述 江苏大唐吕四港电厂一期4X 660MW机组工程厂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下辖启东市吕四港镇秦潭镇新港闸西侧,吕四港原海堤外侧,由新建南围堤、东围堤与西围堤构成电厂(厂区、施工区、贮灰场及淡水库)用地,厂区场地由围海吹填所形成。南距启东市区约28km西距南通市约70km 一期工程建设4X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步建设全烟气脱硫装置. 1.2主要设备系统概述 1.2.1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旁路系统主蒸汽及高、低温再热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系统,均采用“双管、单管、双管”的布置方式。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分别从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出口联箱的两侧引出,然后汇成一根母管,到汽轮机前再分成两根支管分别接入高压缸和中压缸左右侧主汽关断阀和再热关断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从高压缸的两个排汽口引出,在机头处汇成一根总管,到锅炉前再分成两根支管分别接入再热器入口联箱。这样既可以减少由于锅炉两侧热偏差和管道布置差异所引起的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偏差,有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 低温再热蒸汽系统除供给2 号高压加热器加热用汽之外,还为轴封系统、辅助蒸汽系统提供备用汽源。 在高压缸排汽的总管上装有动力控制止回阀,以便在事故情况下切断,防止蒸汽返回到汽轮机,引起汽轮机超速。在高压缸排汽总管的端头有蒸汽冲洗接口,以供在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冲洗,在管道冲洗完成后用堵头堵死。 主蒸汽管道,高、低温再热蒸汽管道均考虑有适当的疏水点和相应的动力操作的疏水阀(在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还设有疏水罐),以保证机组在起动暖管和低负荷或故障

自然资源学 第四章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讲义

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资源评价的概念 1.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2.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二、资源评价的分类 (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 1.根据评价对象,自然资源评价可以区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2.根据评价侧重,自然资源又可以区分为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 1.土地资源评价分类: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 1)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它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某种持久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力所进行的土地质量等级之评定与划分,故它又被称为土地潜力分级。 由于土地潜在生产能力与光、温、水、土及其他自然因素有关,尤其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

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有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以及将气候、土壤两者结合的潜力评价等三种。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有不同的层次,高层类型如农业、林业、牧业、工业、交通、国防、城市、旅游等用地,底层类型如小麦、杉木、茶叶、果园、居住与机场等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中是否用量化的标准可将土地适宜性分为两类。 ①定性土地适宜性分类。 ②定量土地适宜性分类。 3)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并由此来决定土地的适宜程度性类型及其适宜程度。其实质在于表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下,不同质量土地的生产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在相同投入量下取得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这种评价强调土地的经济属性,从土地利用的经济学方面来评价土地的质量。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方法有毛利分析与现金流量贴现分析等方法。 它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差别是,既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之差异,更着重研究在等量劳动耗费条件下,土地的产出效果。 第二节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一、评价目的 1、国土资源评价:针对特定的国土区域,根据资源类别,属性、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是地质理论、资料收集和管理、评价方法、矿产品生产和技术经济条件之间联系的过程,它是矿产预测全部内容引伸和发展。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物探、化探、数学地质)预先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对它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开发利用和相对价值)作出估算。因此,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地球学科,它涉及到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实验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和地质制图、普查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数学地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影象技术等方法地质学二大门类。由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定义可知:储量是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存在的矿体,矿产资源(系指潜在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推测可能存在的矿床所有的量。两者的根本差别决定了求取储量和资源量方法的根本差别。在已知区,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即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因此,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各种储量计算方法,不属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范围。矿产资源评价是对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的预测评价。在未知区,地质人员得不到矿产资源量的计算参数,是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地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1)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模型。(2)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3)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4)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到目前为止所形成的全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都是基于这四点基本

系统工程试题与答案

管理系统工程试题 1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反馈:2、层次分析法: 3、控制论:4、三维结构分析法:5 、系统评价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我国古代运用系统工程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典范是( A ) 。 A、都江堰 B 、京杭大运河C、黄河治理 D 、灵宝渠 2、系统科学的产生与()有关。 A、科技背景、社会经济水平、军事政治 B 、科技背景、军事政治 C、社会经济水平、军事政治 D 、科技背景、社会经济水平 3、下列关于系统定义描述错误的是( ) 。 A. 系统是一个整体 B. 一个系统的结构就是所有组分间关联方式的总和 C. 对于系统中的任意两个组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 D. 模型是对原系统特性的简化表达形式 4、关于切克兰德模式,下面说法中()是错误的。 A.霍尔结构主要解决“硬”问题,而切克兰德模式主要解决“软”问题 B.切克兰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调查学习法 C.切克兰德使用概念模型代替数学模型,用可行满意解代替最优解 D.切克兰德模式适合解决工程系统的问题 5、关于综合集成工程方法学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b .处在成熟期的产品 C.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产品 D .技术性强、价格昂贵的产品 6、关于系统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无狭义和广义之分 B、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优选,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C、系统分析应首先明确分析的目的 D、既是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阶段,又贯穿于整个系统工程活动过程 7、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系统工程中的两个核心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系统设计的10 个阶段要严格遵循一种线性的进程 B、系统设计是选择和安排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来实现规定的功能 C、可以采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D、系统分析是对某一给定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种调查和分析研究 8、系统功能分析一般不用()来描述 A.功能流程框图法 B .时间基线法 c .系统流程图 D .N 2 图法 9、建立递阶结构模型,一般要经过①级位划分②区位划分③多级递阶有向图绘制④骨架矩阵提取四个阶段,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0、关于系统评价,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系统评价只是在系统即将终结之时进行 B、系统评价越晚其意义越显著 C、在系统工程的每一阶段都应进行系统评价 D、系统评价活动与系统需求、系统开发无关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一般系统具有集合性、相

系统工程第六章系统评价

第六章 系统评价 6.1 基本概念 系统评价就是从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环境等多种角度出发对系统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测定和考察,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评价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案,深入分析各评价方案的特点和优缺点; ⑵ 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⑶ 拟定评价指标量化依据,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⑷ 进行单项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⑸ 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单项指标的综合处理,得到大类指标值; ⑹ 对各方案作出整体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原则,作出评价结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要完整、科学合理,要形成系统,能反映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要求,反映待评系统的各个方面。以下是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应该包括的一些大类指标。 ⑴ 政策性指标。反映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⑵ 技术性指标。描述系统的各种技术参数的指标。 ⑶ 经济性指标。描述系统经济特征的参数指标,通常有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投资回收期、建设周期等。 ⑷ 社会性指标。如对地区综合发展的影响的能力、提供的就业机会、产生的社会福利等。 ⑸ 资源性指标。如工程项目中的物资、人力、能源、矿产、土地等。 ⑹ 环境指标。反映对生态环境方面影响的指标,如污染、破坏、环境与生物保护等。 ⑺ 时间性指标。如工程进度、时间节约等。 目前系统评价方法已经有数十种之多,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6.2 评价指标的规范处理 在系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量纲。对于这些具有不同量纲的指标,通常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归一化)处理,然后才可以使用。 设有n 个评价因素指标b 1,b 2,…,b n ,m 个评价对象A 1,A 2,A m ,评价对象A i 相应于评价因素b j 的属性为a ij ,那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可分别采用下面的处理方法。 ⑴ 对于评价指标为效益型的指标,有 n j m i a a a a d j j j ij ij ,,2,1,,,2,1min max min ==--= (6-1) 式中,ij d 为ij a 处理后的指标值,max j a ,min j a 分别为j b 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 对于成本型指标,有 n j m i a a a a d j j ij j ij ,,2,1,,,2,1min max max ==--= (6-2) ⑶ 对于区间型指标,有

第六章 系统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张庆普

第六章系统评价方法 6.1系统评价原理 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系统评价问题是由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目的(Why)、评价时期(When) ,评价地点(Where)及评价方法(How)等要素(5WlH))构成的问题复合体。 评价对象是指接受评价的事物、行为或对象系统,如待开发的产品、待建设或建设中的项目等。评价主体是指评定对象系统价值大小的个人或集体。效用值(无量纲,值域为〔0, 1〕)与益损值(货币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效用曲线来刻画。效用曲线因人而异,可通过心理实验或辨优对话的方式得到,从理论上来说应有3种类型,如图6一1所示。 其中型曲线所反映的主体一般是一种谨慎小心、避免风险、对损失比较敏感的偏保守型的人,且其所处外部环境可能不是很好; 型曲线所反映主体的个性特征恰恰相反,这类主体对损失的反应 迟缓,而对利益比较敏感,是一种不怕风险、追求大利的偏进取型 的人,且其所处外部环境大多较好;型曲线所反映的主体极其理性,是一种较少主观感受的“机器人”。大量实验证明,大多数行

为主体的效用曲线为型,而具有型效用曲线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评价目的即系统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能发挥的作用。评价时期即系统评价在系统开发全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评价地点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评价对象所涉及到的及其占有的空间,或称评价的范围;其二是指评价主体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或称评价的立场。 在管理系统工程中,评价即评定系统发展有关方案的目的达成度。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如图6一2所示。 系统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是:以经济分析为基础的费一效分析法;以多指标的评价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特点的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费用是为达到系统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牺牲。在系统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对以下各组费用中后边费用的认识和研究:货币费用与非货币费用、实际费用与机会费用、内部费用与外部费用、一次性费用与经常费用。 效益是实现某个目的的经济效果,常可换算成货币值;有效度是用货币以外的数量尺度表示的效果,这往往是对系统方案社会效果的度量,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与评价 化学 九年级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1我们的水资源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1/4 2. 17280 3..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①②③④⑤ 二、选择题: 4. B 5.C 6.D 7.B 8.B 9. C 10.D 能力提升 一、填空及简答题: 1.A 水龙头上⑴农业采用喷灌 ,刷牙时采用口杯接水等。 2. ①提高人们节水意识②淡水资源短缺③水被污染④用水量增加 3. ③; 建拦污闸,处理污水,引入长江水冲洗都是暂时的方法,从长远利益来看,从根本 治理,堵塞污染源是最好的办法. 4.(1)刷牙、洗脸、洗衣物不使用长流水等 (2)生活用水应循环使用,如:不用自来 水洗车等 (3)人工降雨或开发地下水源等 5.选④处为厂址.远离居民区,刮西北风不污染居民区;处于河流下游,不污染水域; 距高速路近,便于运输。 4.2饮用水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可溶性 .不溶性 2.吸附,使悬浮物沉降;吸附(异味) 蒸馏 3.Ca、 Mg化合物;硬水;取雨水放在烧杯中,加入肥皂水 4.矿泉,杀菌 5.⑴过滤;玻璃棒;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⑵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使二者之间有空气存在。 ⑶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⑷有,此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蒸馏 二、选择题: 1. 6.C 7.C 8.B 9.C 10.C 能力提升 一、简答及填空题: 1.①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 ②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用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局部过 热,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2.⑴不溶性杂质 ⑵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⑶不溶性物质 ⑷不是蒸馏 3. ⑴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⑵蒸馏烧瓶冷凝管物理 ⑶锥形瓶⑷不行冷凝效果不好

系统工程知识点doc资料

概述 1、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的一般属性 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3、系统的分类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4、SE的定义、理论基础 系统工程:是用来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总称。 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自组织理论。 5、SE的研究对象 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6、三个阶段系统思想的演变及其特点 “只见森林”阶段(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 “只见树木”阶段(近代西方的系统思想) “先见森林,后见树木”阶段(现代科学的系统思想)。 7、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的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其他工程的研究对象为特定领域的工程物质对象;系统工程研究对象不仅限于物质,还包括自然现象、生态、人类、企业和社会、管理方法等。 (2)方法论方面:系统工程既要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又要应用其他的工程技术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 SE理论与方法论 1、老三论与新三论 老三论(形成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新三论(形成于20世纪七十年代):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 2、香农对信息的定义 不确定性的减少 3、信息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是信息的携带者,但并非每条消息都带有信息,或带有同等信息量的信息。 4、方法论与方法 方法是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与工具; 方法论即关于方法的理论,是进行探索的一般途径,它高于方法,是对方法使用的指导。 5、霍尔三维结构的逻辑维 摆明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 6、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的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 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反馈机制。 (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已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在此基础上,两种方法论主要存在以下不同点: (1)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2)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

系统工程课程总结

系统工程课程总结 一.知识梳理 第一章: 1.早期的系统思想具有”只见森林”和比较抽象的特点.15 世纪以后的系统思想具有”只见树木”和比较具体化的特点.19 世纪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能量转化,细胞学说,进化论这三大发现,这个阶段的系统思想具有”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特点. 2.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提取,变换,存储与流通等特点和规律的理论. 3.中国学者在系统工程领域的代表作有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 4.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5.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的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该定义有以下四个要点:①系统及其要素②系统和环境③系统的结构④系统的功能 6.系统的一般属性:①整体性②关系统联性③环境适应性 7.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①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②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通质的要素构成③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④由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⑤具有规模庞大和经济性突出等特点。 8.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②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③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 ④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是指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呈现出一种封闭状态的系统) 9.系统工程: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10.软件工程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着重为决策服务。 第二章: 11.系统工程方法论:就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

系统工程第六章系统评价

第六章系统评价 6.1基本概念 系统评价就是从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环境等多种角度出发对系统方案进行全面 分析、测定和考察,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评价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案,深入分析各评价方案的特点和优缺点; ⑵ 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⑶ 拟定评价指标量化依据,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⑷ 进行单项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⑸ 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单项指标的综合处理,得到大类指标值; ⑹对各方案作出整体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原则,作出评价结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要完整、科学合理,要形成系统,能反映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要求,反映待评系统的各个方面。以下是 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应该包括的一些大类指标。 ⑴政策性指标。反映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⑵ 技术性指标。描述系统的各种技术参数的指标。 ⑶经济性指标。描述系统经济特征的参数指标,通常有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投资回收期、建设周期等。 ⑷ 社会性指标。如对地区综合发展的影响的能力、提供的就业机会、产生的社会福利等。 ⑸ 资源性指标。如工程项目中的物资、人力、能源、矿产、土地等。 ⑹ 环境指标。反映对生态环境方面影响的指标,如污染、破坏、环境与生物保护等。 ⑺时间性指标。如工程进度、时间节约等。 目前系统评价方法已经有数十种之多,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6.2评价指标的规范处理 在系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量纲。对于这些具有不同量纲的指标,通常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归一化)处理,然后才可以使用。 设有n个评价因素指标b1, b2,…,b n, m个评价对象A1, A2, A m,评价对象A i相应于评价因素b j的属性为 a j,那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可分别采用下面的处理方法。 ⑴对于评价指标为效益型的指标,有 min a j — a j …… d j max m^ ■ =1,2,,m,j=12 ,n(6-1) a j _a j 式中,d j为a j处理后的指标值,a m ax, a:in分别为b j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对于成本型指标,有 max a j _aq d j 耐i =12…,m, j =1,2,…,n (6-2) a j _a j 对于区间型指标,有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

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法,判别主要依据常用的1-9标度法。然后对1.0<=RI CI CR

人力资源质量评价与方法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评价与方法 一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评估的意义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使企业发现本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政策的针对性,能够全面地了解组织人力资源观众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性,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实为组织的战略进行服务,充分实现组织目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企业人才资源是能动资源和高增值性资源,企业人才资源无法储存,企业人力资源必须不断的投资、维护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选拔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确保人与工作的最佳契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三企业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1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进取心,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2 具有系统思考保持对内外环境变动的敏感度和应变能力,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和促进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恒久深入的学习动机和团队精神, 3 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伦理理念和人际关系。 四企业人力资源评价的特点 1 心智模式的改变,因为思维将决定人们行动的结果,2 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个体成为学习型的人,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授权赋能,3 沟通水平的提高,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五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指标的假设条件 1 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因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2 企业人力资源的属性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且可以量化的指标 3 构建的模型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和反映不同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偏好。企业人才资源选拔策略 1)通过人为判断,偏向主观直觉式的选人策略 2)系统的、结构式的人员选拔策略。 六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评价原则 1 系统性和层次性统一的原则 2 全面性和重点性统一的原则 3 定性和定量统一的原则 七人力资源质量评价的特点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间接性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滞后性最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全面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可以分两类 1)技术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包括传统的人力资源实践活动,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包括从组织建立人力资源的复杂性到创新行为。 八 1基本素质、心智模式、能力结构、沟通水平指标体系 1)基本要素包括学历层次、任职资历、学员结构知识水平和健康状况 2)心智模式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个性品质、工作作风和合作精神 3)能力结构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 4)沟通水平包括语言表达、文字水平、沟通技能和人际关系。 2 员工、组织、顾客指标体系 1)员工层面(1)员工规模 1)人力资源总量 2)人力资源当量 3)人力资源密度(2)员工结构 1)素质结构 2)年龄结构 3)性别结构 4)配置结构(3)员工满意 1)员工离职率 =离职数/企业当年平均人数*0.01 2)员工缺勤率 =缺勤数/出勤数*0.01 3)员工违纪率 =违纪数/总数*0.01 4)员工投诉数 =投诉数/总数*0.01 5)员工参与度(4)员工招聘 1)招聘成本是整个过程花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人均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招聘人数 3)招聘成功率(5)员工培训与开发 1)培训费用 2)培训费用结构 3)人均培训费用 =企业总培训费用/员工的年平均数 4)人均培训时间培训率*培训时间企业总数 5)受训率 =参加培训人数/企业总人数(6)员工报酬 1)合理的薪酬制度是调动积极性的手段 2)薪酬结构是薪酬在各种报酬中占的比例 3)薪酬竞争力(7)劳动关系 1)对人力资源工作环境分析评价 2)工作安全 3)保险制度 2)组织层面(1)组织环境 1)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2)组织能力 1)创新能力 2)团队学习能力(3)组织业绩 1)市场占有率 2)企业利润率 3)人力资源竞争基准 4)人力资源目标管理 3)顾客层面(1)重点客户满意度(2)客户投诉率(3)客户索赔 3 发展、使用及效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指标(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2)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指标(3)人力资源的性别指标(4)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指标 2)人力资源速度指标(1)人力资源发展速度(2)人力资源增长速度(3)人力资源平均发展速度(4)人力资源平均增长速度 3)企业人力资源变动指标(1)人力资源流失指数 =一年内离职人数/一年内平均职工数*0.01 (2)人力资源稳定指数 =一年或以上的人数/一年前的雇佣数*0.01 (3)服务期分析指数(4)留任率 = 一年后在职数/一年前在职数*0.01 4)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指标(1)专利指标(2)新产品指标(3)人力资源价值系数 5)人力资源工作环境指标(1)工作量(2)研究与设备条件(3)研究开发经费(4)信息情报支持(5)

2016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课程试卷及答案 84分

2016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课程试卷及答案84分 【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84.0分,用时2356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 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应分析投资项目废污水退至地表水域后,对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的水资源使用功能、纳污能力、水质、水温和水生态的影响。 A.入河排污口设置 B.地表取水影响 C.地下取水影响 D.退水影响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空间资源()。 A.属于可耗竭资源 B.属于恒定性资源 C.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 D.可无限使用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关于资源属性的说法,表达不准确的是:() A.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 B.生物资源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能力 C.水资源属于可循环资源

D.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不具有排他性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一种资源应采用哪种产权制度,主要取决于哪种产权制度安排的()更低。 A.市场价格 B.交易成本 C.稀缺程度 D.环境污染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根据资源的社会成本确定资源价格的方法就是资源的()。 A.社会价值定价法 B.虚拟市场定价法 C.机会成本定价法 D.重置成本定价法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水资源()由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组成。 A.可利用量 B.可开采量 C.可储存量 D.可循环量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对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常称为()资源。 A.可更新资源 B.可耗竭资源 C.恒定性资源 D.可替代资源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强调要根据()原则,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合理的资源国际贸易安全体系。 A.比较优势 B.国际贸易 C.技术经济 D.安全保障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在自然资源质量分析中,通过对自然属性在开发利用中所反映出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划分出自然资源的()。 A.质量分析评价标准 B.潜在开发利用能力等级 C.资源质量影响因素 D.资源开发潜在价值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数学建模综合评价方法

建模参考资料 综合评价方法 一、关于评价指标 所谓指标就是用来评价系统的参量.例如,在校学生规模、教学质量、师资结构、科研水平等,就可以作为评价高等院校综合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说来,任何—个指标都反映和刻画事物的—个侧面. 从指标值的特征看,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是用定性的语言作为指标描述值,定量指标是用具体数据作为指标值.例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有5A 、4A 、3A 、2A 和1A 之分,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是定性指标;而景区年旅客接待量、门票收入等就是定量指标. 从指标值的变化对评价目的的影响来看,可以将指标分为以下四类: (1)极大型指标(又称为效益型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2)极小型指标(又称为成本型指标)是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3)居中型指标是指标值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适中为最好的指标; (4) 区间型指标是指标值取在某个区间内为最好的指标. 例如,在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利润作为指标,其值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这就是效益型指标;而管理费用作为指标,其值越小,经济效益就越好,所以管理费用是成本型指标.再如建筑工程招标中,投标报价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其值的变化范围一般是(10%,5%)-+×标的价,超过此范围的都将被淘汰,因此投标报价为区间型指标.投标工期既不能太长又不能太短,就是居中型指标. 在实际中,不论按什么方式对指标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指标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相互转换 1 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综合评价指标中,各指标值可能属于不同类型、不同单位或不同数量级,从而使得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给综合评价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消除由于各项指标间的这些差别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评价结果,就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包括对指标的一致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 1.指标的一致化处理 所谓一致化处理就是将评价指标的类型进行统一.一般来说,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可能会同时存在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居中型指标和区间型指标,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产量、利润、成绩等极大型指标是希望取值越大越好;而成本、费用、缺陷等极小型指标则是希望取值越小越好;对于室内温度、空气湿度等居中型指标是既不期望取值太大,也不期望取值太小,而是居中为好.若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指标,必须在综合评价之前将评价指标的类型做一致化处理.例如,将各类指标都转化为极大型指标,或极小型指标.一般的做法是将非极大型指标转化为极大型指标.但是,在不同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评价模型中,指标一致化处理也有差异. (1) 极小型指标化为极大型指标 对极小型指标j x ,将其转化为极大型指标时,只需对指标j x 取倒数: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1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2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 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 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 域均属此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