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法期末总结

算法期末总结

算法期末总结
算法期末总结

一、时间复杂度:

InsertionSort的运行时间是Ω(n)

排序问题的比较次数为Ω(nlog n)

SelectionSort算法和BottomUpSort算法可分别使用Θ(n2)和Θ(nlog2n)描述

任何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可以证明它的运行时间必定是Ω(nlog n)

◆通常把时间复杂性为O(nlog n)的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称为该问题的最优算法。

◆根据这一定义,算法BottomUpSort是该问题的最优算法

二、空间复杂度

算法LinearSearch空间复杂性为Θ(1)

算法Merge空间复杂性为Θ(n)

三、基本的符号(O类似于≤、Ω类似于≥、Θ类似于= 、o类似于<)

O符号提供了一个运行时间的上界

Ω符号在运行时间的一个常数因子内提供一个下界。

Θ符号给出算法运行时间增长率的一个精确描述。

Ω符号定义的一个重要推论:f(n)= Ω(g(n)),当且仅当g(n)=O(f(n))

Θ符号定义的一个重要推论:f(n)= Θ(g(n))当且仅当f(n)=O(g(n))并且g(n)=O(f(n))

任一常数函数是O(1)、Ω(1)、Θ(1)

一个(二叉)堆是一棵几乎完全的二叉树,它的每个结点都满足堆的特性:设v是一个结点,p(v)是v的父结点,那么存储在p(v)中的数据项键值大于或等于存储在v中的数据项键值。堆的蕴含特性:

沿着每条从根到叶子的路径,元素的键值以降序(或称非升序)排列。

◆T的根结点存储在H[1]中;

◆设T的结点存储在H[j]中,如果它有左子结点,则这个左子结点存储在H[2j]

中;如果它还有右子结点,这个右子结点存储在H[2j+1];

◆若元素H[j]不是根结点,它的父结点存储在H[?j/2?]中。

由“几乎完全二叉树” 的定义可知,如果堆中某结点有右子结点,则它一定也有左子结点。

堆具有如下性质:

key(H[?j/2?])≥key(H[j]) 2≤j≤n

创建堆

①方法一

给出有n个元素的数组A[1..n],要创建一个包含这些元素的堆可以这样进行:

首先假设堆由1个元素构成,然后将第2个、第3个元素插入堆,直至n个。

②方法二

设数组A有n=10个元素,构造它的几乎完全二叉树T。

构造一个n元素的堆,算法MakeHeap需要Θ(n)时间和Θ(1)空间

算法HeapSort对n个元素排序,需要用O(nlog2n)时间和Θ(1)空间

最大堆:最大键值元素存放在根结点。

最小堆:最小键值元素存放在根结点

由于堆树的高度为?log2n?,所以删除一个元素所需的时间为O(log2n)。

堆排序不稳定。

用根树来表示每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存储在节点中,树中除根节点外的每个元素X都有一个指向父节点P(X)的指针。根有一个空指针,用做集合的名字或集合的代表。这样产

生了森林,其中每一棵树对应于一个集合。

㈡不相交集数据结构

①将用于命名子集的元素视为根,其余元素视为其后代,每个子集可用一棵根树来表示,这样便形成了森林。

②除根结点外,每个结点都有一个指针指向父结点。根结点用作集合的名字。根结点的指针值为0,表示不指向任何结点。

③森林可方便地用数组A[1..n],A[j]是j的父结点,A[j]=0表示j是根结点。

④对于任一元素x,用root(x)表示包含x的树的根,例root(6)=3。

归纳法也叫尾递归,指算法一般只调用一次递归。

基数排序法时间复杂性Θ(n)

空间复杂性

◆若采用数组,除需大小为n*10的二维数组外,还需记录表Li中的元素个数的数组

Len[0..9],故算法需10n+10个存储单元,空间复杂性可用Θ(n)表示。

◆若采用链表,仅需准备10个空表,无需额外的存储空间,故算法空间复杂性为Θ(1)。说明:

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Ω(nlog2n),而基数排序法的时间复杂性为Θ(n),基数排序法不是采用比较方法来实现的。

1. for j←1 to k

2. 准备10个空链表L0,L1,...,L9

3. while L非空

4. a←L中的第一个元素:从L删除该元素

5. i←a中第j位数字: 将a加入Li

6. end while

7. L←L0

8. for i←1 to 9

9. L←L,Li //将表Li添加到表L的尾部

10. end for

11. end for

12. return L

四、整数幂整数幂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这种方法仅需Θ(log2n)次乘法。

(二)递归算法

算法5.4 ExpRec(Page 93-94)

输入:实数x和非负整数n

输出:xn

1. PowerRec(2,5)

过程

0. procedure PowerRec(x,n)

1. if n=0 then y←1

2. else

3. y←PowerRec(x, ?n/2? )

4. y←y*y

5. if n是奇数then y←xy

6. end if

7. return y

8. end procedure

㈢非递归算法A

算法5.5_1 Exp (Page 94)

输入:实数x和非负整数n

输出:xn

1. PowerA(2,10) //PowerA(2,1010)

过程

0. procedure PowerA(x,n)

1. y←1

2. 将n用二进制数dkdk-1...d1 表示

3. for j←k downto 1

4. y←y*y

5. if dj=1 then y←xy

6. end for

7. return y

8. end procedure

五、多项式求值(Horner规则)

算法5.6 Hormer(Page 95)

输入:a n , a n-1 ,..., a0和x

输出:Pn(x) = a n x n+a n-1x n-1+...+a2x2+a1x+a0

1. p←an

2. for j←1 to n

3. p←xp+a n-j

4. end for

5. return p

六、生成排列运行时间

算法5.7 Permutations1(Page95-96)

输入:正整数n

输出:数1,2, …,n的所有可能排列

1. for j←1 to n //置初值

2. P[j]←j

3. end for

4. perm1(1) //调用过程

过程perm1(m)

0. procedure perm1(m)

1. if m=n then output P[1..n]

2. else

3. for j←m to n

4. 互换P[j]和P[m] //在调用前交换

5. perm1(m+1) //调用过程(n-m个数在P[m+1..n]中)

6. 互换P[j]和P[m] //在调用后恢复原状态

7. end for

8. end if

9. end procedure

七、寻找多数元素

2>寻找候选者算法

Candidate(int A[],int m ,int n)

{//寻找A[m...n]中多数元素候选者

j=m;c=A[m];count=1;

for(j=m+1;j0)

{

if(A[j]==c)count++

else count--;

}

if(j==n)return c;

else return canditate(j+1); //对A[j+1...n]寻找多数元素候选者。

}

3>判断数组有无多数元素算法

Majority(int A[],int n)

{

c=conditate(1);

count=0;

for(i=1;i<=n;i++)

if(A[j]==c)count++

if(count>n/2)return c;

else return 0; //设数组A中元素均非0,返回0表示不存在多数元素,

}

八、分治范式

在n个元素组成的数组中,算法BinarySearchRec搜索某个元素递归执行过程的次数不超过?log2n? +1。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log2n)。

BinarySearchRec(递归)的空间复杂性为O(log2n),而二分搜索法的迭代算法仅需Θ(1)空间算法MergeSort对一个n个元素的数组排序所需的时间是Θ(nlog2n),空间是Θ(n)。

分治范式有以下步骤组成:1、划分步骤;2、治理步骤;3、组合步骤。

一个分治算法有如下形式:

◆如果实例I 的规模小到可用简单方法求解,则直接返回答案,否则继续下

一步。

◆把实例I 分割成p 个大小几乎相同的子实例I1、I2、...、Ip。

◆对每个子实例Ij (1≤j≤p)递归调用算法,并得到p个部分解。

◆组合p 个部分解的结果,便可得到原实例I 的解,并返回实例的解。

九、寻找中项和第K小元素

十、快速排序

划分算法:

算法6.5(参见Page 113)

输入:数组A[1..n]和下标low、high

输出:划分元素A[low]在子数组A[low..high]中的适当位置w,即

y∈A[low..w-1]≤A[w]<y∈A[w+1..high]

过程

0. procedure Split(A[1..n],low,high)

1. i←low //初始时i指向A[low]

2. x←A[low] //处理过程中有:A[low..i]≤x=A[low]

3. for j←low+1 to high //j指向当前处理的元素

4. if A[j]≤x then //处理过程中有:A[i+1..j]>x=A[low]

5. i←i+1

6. if i≠j then 互换A[i]和A[j]

7. end if

8. end for

9. if low≠i then 互换A[low]和A[i]

10. w←i

11. return w

12. end procedure

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算法QuickSort的运行时间是Θ(n2)。然而,若主元始终是中项元素,它的时间复杂性为Θ(nlog2n)。算法QuickSort对n个元素进行排序,所执行的平均比较次数为Θ(nlog2n)

算法6.6 QuickSort(参见Page 114)

输入:有n个元素的数组A[1..n]

输出:按升序排列的数组A[1..n]

1. QuickSort(A,1,n)

过程

0. procedure QuickSort(A[1..n],low,high)

1. if low

2. w←Split(A,low,high) //A[w]元素在恰当位置

3. QuickSort(A,low,w-1)

4. QuickSort(A,w+1,high)

5. ens if

6. end procedure

十一、矩阵乘法

6.X 循环赛日程表(分治法应用)

十二、最近点对问题(知道)

十三、动态规划:

①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2m+n)。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最优解可在Θ(nm)时间和Θ(min{m,n})空间内得到。

②矩阵链相乘

所有点对的最近点对问题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Θ(n3),空间复杂性为Θ(n2)

③背包问题

背包问题的最优解可在Θ(nC)时间内和Θ(C)空间内得到

二十、贪心算法:

④活动安排问题当输入的活动已按结束时间的非减序排列,算法只需O(n)的时间安排n个活动;如果所给出的活动未按非减序排列,可以用O(nlogn)的时间重排。

public static int greedySelector(int s[],int f[], boolean a[])

{ int n=s.length-1;

a[1]=true;

int j=1;

int count=1;

for (int i=2;i<=n;i++)

{ if (s[i]>=f[j])

{ a[i]=true;

j=i;

count++; }

else a[i]=false; }

return count; }

⑤最优装载问题(最优解)

最短路径问题

给出一个具有非负权有向图G和源结点s,算法Dijkstra在时间O(n2)内找出从s到其它各结点的最短路径

最小耗费生成树(Kruskal算法稀疏图)在一个含有m条边的含权连通无向图中,算法Kruskal可在O(mlog2m)时间内找出最小耗费生成树

最小耗费生成树(Prim算法稠密图)算法Prim在一个有n个顶点的含权无向图中找出最小耗费生成树要用时间O(n2)

二十一、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的异同点?

动态规划和贪心算法都是一种递推算法,均有局部最优解来推导全局最优解;

不同点:

贪心算法:①贪心算法中,作出的每步贪心算法决策都是无法改变,因为贪心策略是由上一步的最优解推导下一步的最优解,而上一步之前的最优解则不作保留。②贪心算法正确的条件是:每一步的最优解一定包含上一步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①全局最优解中一定包含某个局部最优解,但不一定包含前一个局部最优解,因此需要记录之前的所有最优解。②动态规划的关键是状态转移方程,即如何由已求出的局部最优解来推导全局最优解。③边界条件:即最简单的,可以直接得出的局部最优解

二十二、讲过的算法哪些属于NP完全问题?

哈密顿回路问题(旅行商问题)、图3着色问题、多处理机调度问题等等

定义10.3 NP类(P177)

判定问题的NP类由这样的判定问题组成,对于它们存在多项式时间内运行的不确定性算法。

7.P类和NP类的区别(P177)

◆P是一个判定问题类,这些问题可以用一个确定性算法在多项式时间内判定

或解出。

◆NP是一个判定问题类,这些问题可以用一个确定性算法在多项式时间内检

查或验证它们的解。

8.NP完全问题

如果一个NP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进行正确与否验证的话,那么该问题称为“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简称NP完全问题(或NPC问题)。NP完全问题是NP类的一个子类。

二十三、

子集树:当所给的问题是从n个元素的集合S中找出满足某种性质的子集时,相应的解空间树为子集树(如0/1背包的解空间树)遍历排列树需要O(n!)计算时间

排列树:当所给的问题是确定n个元素满足某种性质的排列时,相应的解空间树为排列树(如

n后问题的解空间树)遍历排列树需要O(n!)计算时间

二十四、

具有限界函数的深度优先生成法称为回溯法

回溯法是通过每次增加一个结点来寻求解。

?回溯法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中,按深度优先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算法搜索至解空间树的任意一点时,先判断该结点是否包含问题的解。如果肯定不包含,则跳过对该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搜索,逐层向其祖先结点回溯;否则,进入该子树,

继续按深度优先策略搜索。

回溯法的基本思想:

(1)针对所给问题,定义问题的解空间;

(2)确定易于搜索的解空间结构;

(3)以深度优先方式搜索解空间,并在搜索过程中用剪枝函数避免无效搜索。

常用剪枝函数:

用约束函数在扩展结点处剪去不满足约束的子树;

用限界函数剪去得不到最优解的子树。

二十六、3着色问题不一定有解,8皇后问题一定有解。

8皇后问题用的是什么树?

二十七、随机算法比起传统的有什么区别或者优异?

随机化算法是这样一种算法:在算法中使用了随机函数(这里的随机函数不妨泛指pascal

中的random(n),其返回值为[0,n-1]中的某个整数,且返回每个整数都是等概率的),且随机函数的返回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算法的执行流程或执行结果。

若一个算法是随机化算法,则它执行的流程或结果就会受其使用的随机函数的影响,我们按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1)随机不影响执行结果。这时随机必然影响了执行的流程,其效应多表现为算法的时间效率的波动;

(2)随机影响执行结果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中,原问题要求我们求出某个可行解;或者原问题为判定性问题,随机效应表现为程序执行后得到正确解的概率;

(3)随机影响执行结果的优劣。这时,随机效应表现为实际执行结果与理论上的最优解或期望结果的差异。

由于随机化算法的执行情况受到随机函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支配,因此即使同一个算法在多次执行中用同样的输入,其执行情况也会不同,至少略有差异。差异可能表现为出解速度快慢、解正确与否、解的优劣等等。

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随机化算法的性能。1.时间效率;2.解的正确性;3.解的优劣程度(解与最优解的接近程度);4.稳定性,即算法对同样的输入数据执行后输出结果的变化,变化越小则越稳定。非随机化算法的稳定性为100%,随机化算法的稳定性属于区间[0%,100%]。稳定性可以是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也可以是执行算法得到正确解的概率,还可以是实际解达到某一优劣程度的概率。稳定性是评判随机化算法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常用的“快速排序算法”为例,它的基本思想是递归,即将待排序的一组数划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的每个数不大于后一部分的每个数,然后继续分别对这两部分作划分,直到待划分的那部分数只含有一个数为止。

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每次划分都使p=lo)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最优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如果假设输入中出现各种排列都是等概率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则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通过分析和实践证明,在最坏情况下,而n又

较大时,快速排序的速度就很慢,

用随机化来优化快速排序。随机化快速排序的思想是:每次划分时从a[lo..hi]中随机地选一个数作为x对a[lo..hi]划分,只需对原算法稍作修改就行了,

随机化快速排序的时间效率依然依赖于每次划分选取的数在排好序的数组中的位置,其最坏、平均、最佳时间复杂度依然分别为o(n2),O(nlog2n) ,O(nlog2n),只不过最坏、最佳情况不再由输入所决定,而是由随机函数所决定。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通过给出一个最坏的输入来使执行时出现最坏情况

执行结果确定的随机化算法原理是:用随机函数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最坏输入的作用,使算法的时间效率不完全依赖于输入的好坏,通过对输入的适当控制,使得执行结果相对稳定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推荐系统的架构

本文从互联网收集并整理了推荐系统的架构,其中包括一些大公司的推荐系统框架(数据流存储、计算、模型应用),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取长补短,最后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技术选型来设计相应的框架。后续持续更新并收集。。。 图1 界面UI那一块包含3块东西:1) 通过一定方式展示推荐物品(物品标题、缩略图、简介等);2) 给的推荐理由;3) 数据反馈改进个性化推荐;关于用户数据的存放地方:1)数据库/缓存用来实时取数据;2) hdfs文件上面; 抽象出来的三种推荐方式 图2

图3 图3中,推荐引擎的构建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也就是用户的特征有很多种类,例如统计的、行为的、主题的)+不同的推荐模型算法,推荐引擎的架构可以试多样化的(实时推荐的+离线推荐的),然后融合推荐结果(人工规则+模型结果),融合方式多样的,有线性加权的或者切换式的等 图4 图4中,A模块负责用户各类型特征的收集,B模块的相关表是根据图3中的推荐引擎来生成的,B模块的输出推荐结果用来C模块的输入,中间经过过滤模块(用户已经产生行为的物品,非候选物品,业务方提供的物品黑名单等),排名模块也根据预设定的推荐目标来制定,最后推荐解释的生成(这是可能是最容易忽视,但很关键的一环,微信的好友推荐游戏,这一解释已经胜过后台的算法作用了) HULU的推荐系统

总结:这个也就跟图3有点类似了,葫芦的推荐系统,至少在他blog中写的比较简单。更多的是对推荐系统在线部分的一种描述,离线部分我猜想也是通过分布式计算或者不同的计算方式将算法产生的数据存储进入一种介质中,供推荐系统在线部分调用。系统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获取用户的行为,包括(watch、subscribe、vote),这样行为会到后台获取show-show对应的推荐数据。同时这些行为也会产生对应的topic,系统也会根据topic 到后台获取topic-show对应的推荐数据。两种数据进行混合,然后经过fliter、explanation、ranking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生成用户看到的推荐数据。 淘宝的推荐系统(详细跟简单版)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醇的制备方法总结

醇的制备方法总结 彭杰 一、烯烃的水合 二、硼氢化——氧化反应 硼氢化反应的特点是步骤简单,副反应少和生成醇的产率高,该反应是实验室制备醇的一种有用的方法。通过骗人那感情化反应所得的醇恰巧和烯烃直接催化与水加成得到的醇相反,相当于水和碳碳双键的反马氏规则加成产物,这是用烯烃为原料的任何其他方法所难以获得的。 三、羟汞化——脱汞反应 此反应相当于烯烃与水按马氏规则进行加成,反应具有高度的位置选择性,而且,此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无重排产物且产率高。 四、醛、酮与格氏试剂反应 1、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得到伯醇 2、格氏试剂和其他醛作用,得到仲醇 3、格氏试剂与酮作用生成叔醇 五、醛、酮与水加成 六、由醛、酮还原 醛加氢还原成伯醇 酮加氢还原成仲醇 七、格氏试剂与环氧乙烷作用 H C OH H R O R +R /MgX R R C OMgX R R /H 2O H R C OH R R /

生成比格氏试剂多两个碳的伯醇 八、环氧乙烷与水反应 九、由卤代烃水解 对仲和叔卤代烃来说,为避免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失去卤化氢生成烯烃,在水解时常用像碳酸钠、悬浮在水中的氧化银等较缓和的碱性试剂。 在一般情况下,醇比卤代烃容易得到,因此常用醇来合成卤代烃,只有在相应的卤代烃比醇容易的到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十、醚的水解 十一、坎尼扎罗反应 十二、酯的水解、醇解、氨解 十三、酯与格氏试剂反应 十四、酯的还原 总结:制备醇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实验室制备醇所用的方法有:1、由烯烃制备(1)烯烃的水合(2)硼氢化——氧化反应乙硼烷和烷基硼在空气中可自燃,一般不预先制好.2、由醛、酮、环氧乙烷制备(1)醛、酮与格氏试剂反应在进行反应时,卤代烃、醛、酮和用作溶剂的醚必须仔细的干燥。在实验开始前,一起必须完全干燥,同事使反应系统与空气中水气、氧和二氧化碳隔绝。最后水解一步用稀的无机酸(硫酸、盐酸),因为这样可将难处理的胶状物质转变成水溶性的镁盐。(2)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3)由醛、酮还原

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综述

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个性化推荐系统不仅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给出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推荐系统的推荐算法。最后对个性化推系统做出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推荐系统;推荐算法;个性化 1.个性化推荐系统 1.1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概论 推荐系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过滤系统(Information Filtering),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兴趣和偏好信息,可以在项目空间中确定用户现在和将来可能会喜欢的项目,进而主动向用户提供相应的项目推荐服务[1]。传统推荐系统认为推荐系统通过获得用户个人兴趣,根据推荐算法,并对用户进行产品推荐。事实上,推荐系统不仅局限于单向的信息传递,还可以同时实现面向终端客户和面向企业的双向信息传递。 一个完整的推荐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记录模块,分析用户喜好的模型分析模块和推荐算法模块,其中推荐算法模块是推荐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推荐系统把用户模型中兴趣需求信息和推荐对象模型中的特征信息匹配,同时使用相应的推荐算法进行计算筛选,找到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推荐对象,然后推荐给用户。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推荐系统的研宄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推荐系统大量借鉴了相关领域的研宄成果,在推荐系统的研宄中广泛应用了认知科学、近似理论、信息检索、预测理论、管理科学以及市场建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荐系统逐渐成为电子商务IT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ACM从1999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电子商务的研讨会,其中关于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研究文章占据了很大比重。个性化推荐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最近的迅猛发展,来源于Web210技术的成熟。有了这个技术,用户不再是被动的网页浏览者,而是成为主动参与者[2]。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推荐系统的推荐精度和实时性是一对矛盾的研究;(2)推荐质量研究,例如在客户评价数据的极端稀疏性使得推荐系统无法产生有效的推荐,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难以保证;(3)多种数据多种技术集成性研究;(4)数据挖掘技术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基于Web挖掘的推荐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5)由于推荐系统需要分析用户购买习惯和兴趣爱好,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如何在提供推荐服务的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社会研究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 质和规律的专门的 1. 科学研究活动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2.经验性,社会的认识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3. 属于类别概念的有:老年人、残疾人4. 5.属于集合概念的有:组织、社区、国家、社会就会发生以偏 6.如果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概全的错误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出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个成简单还原, 7. 员,例如,用企业经营目标去推论每个员工的目标,现状调查,是指对某类社会现象实际存在的状况及其表现的调查 8.所谓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 9. 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 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目标的不同,理论性研究10.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用性研究则要解“如何做”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11. 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12. 究描述性研究回答“是什么”,解释性研究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13. 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4.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属于普查15.典型调查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被研究的总体中有目的地16. 选取一些典型的个案来加以调查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17.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18. 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19. 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是横向研究的例子20.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 社会现象进行调21. 查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研究2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23. 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24.同组织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25. 查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而同期群研究中的样本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中,选题和研究设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26. 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27. 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28.纯自主选题是指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29. 的影响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30. 趣出发的项目31.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多研究题目是以上级定是的方式而选定的,目前,在一些研究机构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选题方式 理论抽象,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在考32. 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33. 述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34. 35.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36. 征及其关系的再现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

醇的制备方法总结

一、烯烃的水合 二、硼氢化——氧化反应 硼氢化反应的特点是步骤简单,副反应少和生成醇的产率高,该反应是实验室制备醇的一种有用的方法。通过骗人那感情化反应所得的醇恰巧和烯烃直接催化与水加成得到的醇相反,相当于水和碳碳双键的反马氏规则加成产物,这是用烯烃为原料的任何其他方法所难以获得的。 三、羟汞化——脱汞反应 此反应相当于烯烃与水按马氏规则进行加成,反应具有高度的位置选择性,而且,此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无重排产物且产率高。 四、醛、酮与格氏试剂反应 H 2C CH 2 + H 2O CH 3CH 2OH H 2C CHCH 3 (BH 3)2 H O HO CH 3CH 2CH 2OH H 2C CHCH 2CH 3 22CH3CH2CHCH 2HgOAc OH NaBH 4 CH 3CH 2CHCH 3 OH

1、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得到伯醇 2、格氏试剂和其他醛作用,得到仲醇 3、格氏试剂与酮作用生成叔醇 五、醛、酮与水加成 六、由醛、酮还原 醛加氢还原成伯醇 O H + R MgX H C OMgX H H 2O H H C OH H R O H + R /MgX R R C OMgX H R / H 2O H R C OH H R / O R + R /MgX R R C OMgX R R / R C OH R R / O R /+ H 2O R OH R / OH R O C H H + H 2O C OH OH H H C O R H + H 2 Ni R CH 2OH C O R R / + H 2 Ni R C H R / OH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药剂学---制备方法总结

药剂学---制备方法总结: 一、软膏剂: 1、研和法:小剂量 2、熔和法:大剂量 3、软化法 二、栓剂 1、热熔法 2、冷压法 三、软胶囊剂 1、滴制法 2、压制法 四、小丸 1、沸腾制粒法 2、喷雾制粒法 3、包衣锅法 4、挤出滚圆法 5、离心抛射法 6、液中制粒法 五、气雾剂 1、压灌法 2、冷灌法 六、膜剂

均浆制膜法 热塑膜法 复合制膜法 七、混悬剂 1、分散法 2、凝聚法 ①、物理凝聚法 ②、化学凝聚法 八、微囊 ①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 ②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冻凝法、空气悬浮包衣法、多孔离心法、锅包衣法 ③化学法:界面缩聚法、辐射交联法 九、包合物 ①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②研磨法(捏合法) ③冷冻干燥法——注射用包合物 ④喷雾干燥法——工业大生产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⑤研磨法(捏合法) ★背记技巧★冷喷饱研 包合物的验证

相溶解度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荧光光谱法 十、固体分散物 ①熔融法:热敏药物、熔点较低载体 ②溶剂法:共沉淀物 ③溶剂-熔融法:小剂量或液态药物 ④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热敏药物 ⑤研磨法:小剂量药物 固体分散物的验证 热分析法 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溶解度与溶出速度法 包合物的验证 相溶解度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荧光光谱法 十一、糖浆剂 溶解法 混合法 十二、芳香水剂 溶解法 稀释法 十三、甘油剂 溶解法(碘甘油) 化学反应法(硼酸甘油)十四、醑剂 溶解法 蒸馏法 十五、溶胶剂 1.分散法: ①机械分散法 ②胶溶法 ③超声分散法 2.凝聚法: ①物理凝聚法

推荐系统总结

Xiaol v2009-Relevanc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filtering on sparse data 本文提出了在针对数据稀疏时,使用相关性信息比关联性信息效果更好,因为在关联性信息中,会用到更多的数据, Recommendation System 推荐系统存在的主要挑战: 1.Data sparsity. 2.Scalability 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方法(28-30) a)有必要考虑计算成本问题和需找推荐算法,这些算法要么是小点的要求 或易于并行化(或两者) b)使用基于增量的算法,随着数据的增加,不重新计算所有的数据,而是 微调的进行 3.Cold start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一般有 a)使用混合推荐技术,结合content和collaborative数据,或者需 要基础信息的使用比如用户年龄、位置、喜好genres(31、32) b)识别不同web服务上的单独用户。比如Baifendian开发了一个可以 跟踪到单独用户在几个电子商务网站上的活动,所以对于在网站A的一 个冷启动用户,我们可以根据他在B,C,D网站上的记录来解决其冷启 动问题。 4.Diversity vs. Accuracy(多样性和精确性) 将一些很受欢迎的且高评分的商品推荐给一个用户时,推荐非常高效,但是这种推荐不起多少作用,因为这些商品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因此一个好的推荐商

品的列表应该包含一些不明显的不容易被该用户自己搜索到的商品。解决该问题 的方法主要是提高推荐列表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混合推荐方法。(34-37) 5.Vulnerability to attacks 6.The value of time. 7.Evaluation of recommendations 8.er interface.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其他的。随着相关学科分支的出现,特别是网络分析工具,科学家考虑网络结构对推荐的效果影响,以及如何有效使用已知的结构属性来提 高推荐。比如,(45)分析了消费者-商品网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喜好边(preferring edges)改进的推荐算法,该算法提高了局部聚类属性。(46)设计并提高了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社区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随之而来的挑战主要有:带有GPS移动手机成为主流,并且可以访问网络,因此,基于位置的推荐更需要精确的推荐,其需要对人的移动有一个高效预测能力(47、48)并且高质量的定义位置和人之间的相似性的方法。(49、50)。智能推荐系统需考虑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模式。比如新用户比较喜欢访问popular商品并且选择相似的商品,而老的用户有更不同的喜好(51,52)用户行为在低风险商品和高风险商品之间更加的不同。(53,54) 推荐系统的一些概念 网络 网络分析对于复杂系统的组织原则的发现是一个万能的工具(5-9)。网络是 由一些元素点和连接点的边组成的。点即为个人或者组织,边为他们之间的交互。 网络G可用(V,E)表示,V(vertice)为节点的集合,E为边(edge)的 集合。在无向网络中,边无方向。在有向网络中,边有向。我们假设网络中不存 在回路以及两个节点之间不存在多条边。G(V,E)图中,一些参数表示是指与节点x连接的节点(即x的邻居)的集合。 即为x节点的度。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2、聚焦问题。3、文献述评。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高纯氧化镁的制备方法汇总

高纯氧化镁制备方法 1.卤水制备氧化镁 1.1石灰法 将氯化镁溶液与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煅烧得氧化镁。 此法会产生1t镁砂会产生2.76吨CaCl2,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会造成新的废物堆积,只是生产不能扩大。 1.2碳铵法 碳酸氢铵(或二氧化碳和氨)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经煅烧得到氧化镁。

该法以碳酸氢氨为原料,蒸发水量大,势必耗能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如果能够利用合成氨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及中间产品氨为原料,可降低其成本。 1.3氨法 将水氯化镁石(或老卤)与液氨加入晶种沉镁,沉淀经洗涤、烘干、煅烧得到氧化镁产品。 此法沉镁效率可达80%-85%,氨转化率可达80%,产品中氧化镁质量分数在99%以上,副产品NH4Cl可作为化肥化工原料,而且无三废,基本无污染。如在沉镁过程中添加特殊晶种核心,可产生超细氧化镁、磁性氧化镁和空气氧化镁等等。 1.4纯碱法 将卤水与纯碱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沉淀,洗涤脱水后煅烧,制得氧化镁。 此法制得的氧化镁产品纯度较高,工艺简单,能耗小,但使用纯碱会使成本过高。

以上方法都在液相中反应,通过加入沉淀剂、洗涤剂和化学精制等方法除去杂质离子,保持碱式碳酸镁或氢氧化镁的纯度,最终高纯镁砂纯度可达99.9%以上。但是卤水生产高纯镁砂成本过高,能源消耗大,生产工艺复杂,存在很多难点. 1.5水氯镁石直接热解 含水氯化镁直接在空气(或热气流)中加热,随着温度升高能逐步失去结晶水。反应方程式如下: 该法工艺流程较简单,不需消耗任何辅助原料,使生产成本降低,更易实现镁的高值化和产业化。现行方法主要有喷雾法和沸腾炉法。 1.5.1喷雾热解法 将卤水直接喷入热分解反应炉中进行热分解,煅烧后得粗氧化镁,多次水洗除去未完全分解的可溶性氯化物,粗氧化镁完全水化生成氢氧化镁,煅烧至轻质氧化镁,再重烧得到高纯镁砂,纯度可达99%以上。 喷雾法工艺流程用此法生产氧化镁具有工业规模的厂家是以色列Mishor Rotem的死海方镁石公司。此工艺的热解时间短,生产成本较低,但回收率比较低,氯化氢尾气腐蚀性强,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而且对氯化氢尾气的吸收和浓缩有很大难度。 1.5.2沸腾炉热解法 将原料经沸腾炉脱水,热解和焙烧,产品由出料管自动溢入集料缶储存。 矿石沸腾炉炉体散热较大,应采用适当的隔热保温措施,才能较低散热,提高炉子的有效热利用率。 2.固体矿制备氧化镁 2.1煅烧菱镁矿法 菱镁矿中含90%以上的碳酸镁,以及少量碳酸钙和其他微量杂质,直接煅烧便能得到纯度较

推荐系统中常用算法 以及优点缺点对比

基于内容推荐方法的优点是: 1)不需要其它用户的数据,没有冷开始问题和稀疏问题。 2)能为具有特殊兴趣爱好的用户进行推荐。 3)能推荐新的或不是很流行的项目,没有新项目问题。 4)通过列出推荐项目的内容特征,可以解释为什么推荐那些项目。 5)已有比较好的技术,如关于分类学习方面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缺点是要求内容能容易抽取成有意义的特征,要求特征内容有良好的结构性,并且用户的口味必须能够用内容特征形式来表达,不能显式地得到其它用户的判断情况。 二、协同过滤推荐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技术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早和最为成功的技术之一。它一般采用最近邻技术,利用用户的历史喜好信息计算用户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目标用户的最近邻居用户对商品评价的加权评价值来预测目标用户对特定商品的喜好程度,系统从而根据这一喜好程度来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协同过滤最大优点是对推荐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处理非结构化的复杂对象,如音乐、电影。 协同过滤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为一用户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的好方法是首先找到与此用户有相似兴趣的其他用户,然后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此用户。其基本思想非常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利用好朋友的推荐来进行一些选择。协同过滤正是把这一思想运用到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来,基于其他用户对某一内容的评价来向目标用户进行推荐。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可以说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进行相应推荐的,而且是自动的,即用户获得的推荐是系统从购买模式或浏览行为等隐式获得的,不需要用户努力地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推荐信息,如填写一些调查表格等。 和基于内容的过滤方法相比,协同过滤具有如下的优点: 1)能够过滤难以进行机器自动内容分析的信息,如艺术品,音乐等。 2)共享其他人的经验,避免了内容分析的不完全和不精确,并且能够基于一些复杂的,难以表述的概念(如信息质量、个人品味)进行过滤。 3)有推荐新信息的能力。可以发现内容上完全不相似的信息,用户对推荐信息的内容事先是预料不到的。这也是协同过滤和基于内容的过滤一个较大的差别,基于内容的过滤推荐很多都是用户本

材料制备方法 考点总结

材料制备方法重点整理 第1章单晶材料的制备 1.单晶材料的四种制备方法 ①气相法生长单晶vapor phase ②溶液法生长单晶aqueous phase ③熔体法生长单晶melt ④熔盐法生长单晶molten flux 2. 气相法生长单晶 ①升华Sublimation- Condensation:将固体沿着温度梯度通过,晶体在管子的冷端从气相中 生长的方法。【常压升华(约1atm):As、P、CdS 减压升华(<1atm): ZnS、CdI2、HgI2】②蒸气运输法Vapor transport growth:在一定的环境相下,利用载气来帮助源的挥发和输运, 从而促进晶体生长的方法。(常用载气:卤素W+3Cl2→WCl6) ③气相反应法Vapor reaction growth:各反应物直接进行气相反应从而生成晶体的方法。 例:GaCl3+AsCl3+H2→3GaAs + 6HCl 3. 溶液法生长单晶 ①溶液蒸发法:通过溶剂挥发的手段促进晶体析出 ②溶液降温法:在较高温度下制备出饱和溶液,利用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降低的 原理,促进晶体析出 ③水热法:在高温高压下的过饱和水溶液中生长单晶的方法。主要装置为:高压釜。 例子:水晶,刚玉,方解石,氧化锌以及一系列的硅酸盐,钨酸盐和石榴石等。 ④温差水热法:高压釜内部因上下部分的温差产生对流,将高温的饱和溶液带至籽 晶区形成过饱和溶液而结晶。冷却析出部分溶质的溶液又流向高温区,溶解原料。 循环往复至单晶生长完成。(图见右) 4. 熔体法生长单晶 ①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会画示意图) 提拉法是将构成晶体的原料放在坩埚中加热熔化,在 熔体表面接籽晶提拉熔体,在受控条件下,使籽晶和 熔体在交界面上不断进行原子或分子的重新排列,随 降温逐渐凝固而生长出单晶体。提拉法的生长工艺首 先将待生长的晶体的原料放在耐高温的坩埚中加热熔 化,调整炉内温度场,使熔体上部处于过冷状态;然后在籽晶杆上安放一粒籽晶,让籽晶接触熔体表面,待籽晶表面稍熔后,提拉并转动籽晶杆,使熔体处于过冷状态而结晶于籽晶上,在不断提拉和旋转过程中,生长出圆柱状晶体。 优点:1)可以直接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为控制晶体外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2)晶体在熔体的自由表面处生长,不与坩埚接触,能够显著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坩埚壁上的寄生成核。 3)使用定向籽晶或得特定取向的单晶体,降低位错密度,提高晶体的完整性。 缺点:1)一般要用坩埚做容器,导致熔体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当熔体中更含有易挥发物时,则存在控制组分的困难。 ②坩埚法Bridgeman method(会画示意图) 熔体在坩埚中逐渐冷却而生长单晶,坩埚可以垂直 或水平放置。制备过程为,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场中 移动坩埚,或者坩埚固定,移动加热炉或者降温。 优点:设备相对简单,生长很大直径单晶,形状可 通过设计坩埚来限制,可以在封闭体系中进行,防 止挥发性物质挥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