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等,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确保病人输液安全。

1 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 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我院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这些用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如不能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细菌可能已侵袭包装内用具,应即更换。

3 药物的安全使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 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后需抄写好输液卡,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 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规范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2.1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长处理。

3.2.2 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3 配药液体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护士要熟练掌握本院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医嘱提前对液体进行排序。,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并签名和时间,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4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4.1正确地评估病人护士对病人进行输液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及文化背景,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根据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4.2输液前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三查八对制度。首先用消毒液消毒手,戴口罩,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剂量及质量,并核对输液卡,再用输液卡与液体查对并签名,最后用输液卡与病人的床头卡核对,核对无误后再给病人穿刺,

43巡视液体的规范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输液安全。

43.2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液体,巡视液体工作要落实到人,无陪病人要重点巡视。

4.4更换液体规范

44.1更换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八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换液,更换液体后及时签署更换液体人员姓名、时间。签字要求准确清楚,避免漏签或签错位置。

4.4.2更换液体时,要及时向病人进行药物宣教,病人对所输的液体和药物有疑问时,要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更换。

4.4.3液体更换完毕,要在病人旁边停留数分钟,观察液体输入情况,确定液体滴入正常且与上一组液体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4.4.4,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另外,换瓶/袋时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气输进病人体内导致空气栓塞的发生。

4.4.5如出现两组液体的不良反应,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必要时重新穿刺,避免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入病人的体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重点加强巡视,上报科室领导,避免纠纷发生。对换下的液体及输液器要上报科室领导妥善处理,同时将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登记交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4.5拔针规范病人液体输完毕,护士首先查对当天的输液卡,确定无误后方可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5分钟,防止皮下溢血、淤血。嘱病人休息片刻再活动。

5预防输液相关性感染

由于某些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及时更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保证其正常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