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课程设计

题目: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的分析(Title):The analysis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 -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际上常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并针对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分析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投资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Abstract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mon mod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or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trateg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a view to

investment benefits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guidanc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目录

国际上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0

一、国际上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0

(一)传统的(Traditional)项目管理模式 0

(二)设计-建造(Design-Build)模式 (2)

1、通用的设计-建造(Design-Build)模式 (2)

2、设计-管理模式(Design-Manage) (4)

3、更替型合同模式(Novation Contract,NC) (5)

(三)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Procure-Construct,EPC)交钥匙模式 (7)

(四)项目管理型承包模式 (8)

1、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PMC) (8)

2、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PM) (10)

3、建造工程管理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CM模式) (11)

(五)公共设施及服务私营化模式 (13)

1、BOT模式 (13)

国际上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一个工程项目在前期策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应该研究采用何种策略最合适项目的目标,而确定项目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即确定工程的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是指一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组织模式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各参与方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合同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规定项目完成后的运行方式。

一、国际上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一)传统的(Traditional)项目管理模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也叫“设计-招标投标-建造”(Design-Bid-Build,DBB)模式或通用模式,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FIDIC“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1版)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我国目前采用的“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基本上是参照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这种模式的各方关系如图1所示。

这种模式由业主委托建筑师/咨询工程师(也称工程师)进行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编制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基本完成后协助业主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与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承包商与分包商,分包商与供货商单独订立分包和设备材料的供应合同并组织实施。业主单位一般指派业主代表(可由本单位选派或从其他公司聘用)与咨询方和承包商联系,负责有关的项目管理工作。

◆DBB传统模式的优点:

(1)由于这种模式长期的、广泛的在世界各地采用,因而管理方法成熟,各方面有关程序都很熟悉;

(2)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可控制设计要求,施工阶段也比较容易提出设计变更;

(3)可自由选择监理人员监理工程;

(4)可采用各方均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双方均明确自身应承担的风险有利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DBB传统模式的缺点:

(1)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造的周期较长,以致推迟投产时间,不利于业主资金周转;

(2)建筑师/工程师对项目的施工工期不易控制;

(3)管理和协调工作较复杂,业主管理费较高,前期投入较高;

(4)对工程总造价不易控制,特别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施工性”(Constructability)考虑不够时,容易产生变更,从而引起较多的索赔;

(5)出现质量事故时,设计和施工双方容易相互推卸责任。

◆DBB传统模式下业主方的风险

(1)资金不到位;

(2)未做好开工前有关准备工作;

(3)招标文件拟定的不好;

(4)业主方管理水平低;

(5)监理工程师不称职;

(6)由于(4)、(5),因而工期、投资、质量达不到要求;

(7)设计变更频率;

(8)承包商水平低,不能保证工期和质量;

(9)业主方供应设备和材料的风险;

(10)承包商、供应商的索赔;

(11)通货膨胀;

(12)不可抗力。

◆DBB传统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

(1)投标时未进行风险分析;

(2)投标时报价过低;

(3)内部管理水平低;

(4)业主资金未到位,支付能力差;

(5)监理工程师的拖延和刁难;

(6)分包商的风险:如拖期、质量、索赔等;

(7)供货商的风险:设备材料供应不及时、不合格、缺配件等;

(8)通货膨胀;

(9)没收保函;

(10)带资承包风险;

(11)技术风险:技术规范、水文、气象、地质等。

(二)设计-建造(Design-Build)模式

1、通用的设计-建造(Design-Build)模式

通用的设计设计-建造(Design-Build,D/B)模式是一种简练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其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

这种模式下业主方首先聘请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为其研究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项目完整的工作范围,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只需选定一家公司对项目设计/施工进行总承包。同时业主方聘用工程师(FIDIC“新黄皮书”)或业主代表(美国AIA合同条件)进行项目管理,管理的内容除了对施工进行监理外,还对承包商的设计进行管理。此种模式实用于房屋建造和大中型土木、机械、电力等项目。

◆通用的设计-建造模式的主要优点:

(1)由单个承包商对整个项目负责,有利于项目设计阶段预先考虑施工因素,避免了设计和施工的矛盾,可减少由于设计错误引起的变更以及对设计文件解释引发的争端;

(2)在选定D/B承包商时,把设计方案的优劣作为主要的评标因素,从而保证业主得到高质量的工程设计;

(3)在项目初选期选定项目组成员,连续性好,项目责任单一;

(4)总价包干(但可调价),业主可得到早期的成本保证;

(5)可对分包采取阶段性发包方式,缩短了工期,项目可提前投产,业主能节约费用,减少利息及价格上涨的影响。

◆通用的设计-建造模式的主要缺点:

(1)业主无法参与设计人员(单位)的选择;

(2)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如建造美学方面)的控制能力降低;

(3)由于造价包干,可能影响设计和施工质量。

◆通用的设计-建造模式下业主的风险:

(1)专业咨询公司对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深入,立项不正确;

(2)工程师(或业主代表)不称职;

(3)业主不能自如的控制设计;

(4)报价可能较高;

(5)通货膨胀;

(6)不可抗力。

◆通用的设计-建造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

(1)业主资金不到位;

(2)投标报价过低;

(3)总承包商的管理能力差;

(4)设计风险:错误、返工、变更等;

(5)承包商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能力不协调;

(6)工程师(或业主代表)的拖延或刁难;

(7)供应商的风险:不及时、不合格、索赔等;

(8)施工中的技术风险。

2、设计-管理模式(Design-Manage )

设计-管理模式通常是指由同一实体(可为联合体)向业主提供设计,并进行

施工管理服务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实施,如图3所示。

施图3 设计-管理模式的两种实

形形

形式一:业主与设计-管理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商分别签订合同,由设计-管理公司负责设计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

形式二:业主只与设计-管理公司签订合同,由设计-管理公司分别与各个单独的分包商和供货商签订分包合同。

◆设计-管理模式的优点:

(1)可对总承包商或分包商采用阶段式发包方式以加快工程进度;

(2)设计-管理公司的设计能力相对较强,能充分发挥其在设计方面的长项。

◆设计-管理模式的缺点:

由于设计-管理公司往往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较差,因此可能不善于管理施工承包商,对设计-管理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设计-管理模式下业主方的风险:

(1)设计-管理公司选择不当;

(2)业主一般不与施工承包商直接接触,对项目的直接控制能力较差;

(3)设计及施工工作可能不完全符合业主要求,因此业主还需要加强宏观监管。

◆设计-管理模式(形式一)下施工承包商的风险:

(1)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来自业主和设计-管理公司双重甚至矛盾的指令;

(2)业主资金不到位;

(3)由分包商、供货商导致的工程拖期和工程质量问题;

(4)分包商、供货商的费用索赔;

(5)来自设计-管理公司的不符合施工技术条件的设计方案和要求。

3、更替型合同模式(Novation Contract,NC)

更替型合同模式即业主在项目实施初期委托某一咨询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一般做到方案设计或更多),当这一部分工作完成(可达全部设计的30%~80%)时,业主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承包商与业主签约时的内容,除施工外,还包括承担全部未完成的设计工作,并规定承包商必须与原咨询设计公司签订设计合同,完成剩下的一部分设计。此时,咨询设计公司成为了设计分包商。各方关系图如图4所示。

图4 更替型项目管理模式

(1)既可以保证业主对项目的总体要求,又可以保持设计工作的连贯性;

(2)可以在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吸收承包商的施工经验,提高设计的“可施工性”并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3)可减少施工中设计的变更;

(4)由承包商更多地承担这一实施期的风险管理,为业主方减轻了风险;

(5)后一阶段由承包商承担了全部设计-建造责任,合同管理也较易操作。

◆更替型合同模式的缺点及注意事项:

(1)业主方必须在前期对项目有一个周到的考虑,因为设计合同转移后,变更就会比较困难;

(2)在签订新合同时,要仔细研究新旧设计合同更替过程中的责任和风险的重新分配,以尽量减少以后的纠纷。

◆更替型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方的风险:

(1)业主方风险基本上与传统模式相同;

(2)要特别注意在合同更替时的设计责任和风险的重新分配。

◆更替型项目管理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

(1)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基本上与传统模式相同;

(2)要特别注意在合同更替时的设计责任和风险的重新分配。

(3)承包商承担后一阶段的设计风险,包括设计变更以及其他方面的责任。

(三)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Procure-Construct,EPC)交钥匙模式

EPC交钥匙模式即承包商向业主提供包括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全套服务,有时还包括融资方案的建议。其合同各方关系如图5所示。

EPC模式与通用的设计-建造模式类似,承包商往往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图5 EPC交钥匙项目管理模式的组

由业主代表对项目进行直接的较宏观的管理,不再设置工程师。EPC模式主要用于以大型装置或工艺过程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业建设领域,如通常包括大量非标设备的大型石化、化工、橡胶、冶金、制药、能源等项目,这些项目共同的特点即工艺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和工艺的设计紧密相关,成为投资建设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过程。

◆EPC交钥匙模式的优点:

(1)由单个承包商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面负责,项目责任单一,简化了合同组织关系,有利于业主管理;

(2)EPC项目属于总价包干(不可调价),因此业主的投资成本在早期即可得到保证;

(3)可以采用阶段式发包方式以缩短工程工期;

(4)能够较好的将工艺设计与设备的采购及安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

(5)业主方承担的风险较小。

◆EPC交钥匙模式的缺点:

(1)能够承担EPC大型项目的承包商数量较少;

(2)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较大,因此工程项目的效益、质量全取决于EPC项目承包商的经验及水平;

(3)工程的造价可能较高。

(四)项目管理型承包模式

1、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PMC)

PMC是指由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聘请一家有实力的项目管理承包商(公司或公司联营体),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管理承包商须与业主签订合同,并与业主的专业咨询顾问(如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等)进行密切合作,对工程进行计划、管理、协调和控制。其模式如图6所示。

(1)通常来讲,采用PMC模式运作的项目具有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图6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2)PMC项目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一般来讲管理承包商需要管理和协调好众多施工承包商、合同界面以及若干个设计单位,并应充分利用好自身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专业水平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管理承包商应保证工程项目具有较高的设计规划和施工规划水平,并且处

理好设计变更,体现出其在设计、施工统筹安排方面的优越性及灵活性。

◆PMC模式的主要优点:

(1)可充分发挥管理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为业主统一协调和管理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减少矛盾;

(2)管理承包商负责管理整个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因此有利于减少设计变更;

(3)可方便地采用阶段发包,有利于缩短工期;

(4)一般管理承包商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较低,有利于激励其在项目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业主管好项目。

◆PMC模式的主要缺点:

(1)业主与施工承包商没有合同关系,因而控制施工难度较大;

(2)管理承包商与设计单位之间的目标差异可能影响相互间的协调关系;

(3)与传统模式相比,增加了一个管理层,增加了一笔管理费,但如果找到较高水平的管理承包商,则可以从管理中收到效益;

(4)由于项目的造价、质量和进度控制过度依赖管理承包商,如果管理承包商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容易出现责任争端。

◆PMC模式下业主方的风险:

(1)管理承包商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

(2)承诺的贷款或资金不到位;

(3)咨询公司可行性研究不深入,立项不正确;

(4)对设计要求的控制能力较差;

(5)承包商水平不高,无法保证质量和工期;

(6)业主方提供材料、设备不及时或质量不合格;

(7)通货膨胀或立法变更;

(8)不可抗力。

◆PMC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

(1)投标报价过低;

(2)业主资金不到位,支付能力差;

(3)承包商管理水平低,导致分包商、供货商索赔;

(4)分包商、供货商的质量不合格和工期拖延。

2、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PM)

项目管理模式与PMC模式类似,但是项目管理公司不与承包商订立合同,而只是管理协调关系。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模式是属于管理型的模式,而不是风险承包型模式。合同各方关系如图7所示。

◆PM模式的主要优点:

(1)由项目经理代替业主管理委托的工作,往往由项目建设一开始就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思路;

(2)当业主同时具有多个项目时,可以避免由本单位派出的项目管理人员因缺乏经验而导致的失误和损失;

(3)业主可以比较方便的提出必要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变更;

(4)业主可以对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得较好,有利于控制承包商的索赔。

◆PM模式的主要缺点:

项目经理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选择不好,容易导致大的失误。

图7 项目管理模式

◆PM 模式的项目管理风险:双方风险与传统模式相似,业主方要聘请高水

平的项目经理代替传统模式下的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

3、建造工程管理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CM 模

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由业主委托的CM 方式项目负责人(Construction Manager ,CM 经理)与建筑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

CM 模式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有如下两种,如图8所示。

(1)代理型CM模式,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和代理,替业主管理项目,收取服务费,一般采取固定酬金加管理费。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代理型CM模式的优点:

1)业主可自由选定做设计的建筑师/工程师;

2)在招标前可确定完整的工作范围和项目原则;

3)完善的管理与技术支持。

◆代理型CM模式的缺点:

1)在明确整个项目的成本之前,投资较大;

2)索赔与变更的费用可能较高,业主方投资风险较大;

3)由于分阶段招标,CM经理不可能对进度和成本作出保证。

◆代理型CM模式业主方的风险:

1)项目前期策划失误;

2)CM经理选择失误;

3)设计风险;

4)项目进度控制风险(如某一子项目拖期);

5)造价风险(含索赔)。

(2)风险型CM模式,CM经理在开发和设计阶段相当于业主的顾问,在施工阶段担任总承包商的角色,一般业主要求CM经理提出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uaranteed Maximum Price,GMP)以保证业主的投资控制。

◆风险型CM模式的优点除了代理型CM模式的优点外,还有:

1)业主方对总投资心中有数;

2)可在项目初期选定项目组成员;

3)可提前开工,提前竣工,业主的投资风险较小。

◆风险型CM模式的缺点:

1)GMP(保证最大工程费用)中包含设计和投标的不定因素;

2)可供选择的高水平的能承担风险的CM公司较少;

3)在确定GMP时,特别是其中施工不可预见费时,业主方和CM公司意见不容易统一。

◆风险型CM模式业主方的风险:

1)项目前期策划失误;

2)能承担风险的高水平CM公司不易选择;

3)设计风险;

4)项目进度控制风险(如某一子项目拖期);

5)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MP)过高。

◆CM模式承包商的风险:

代理型CM模式和风险型CM模式与传统模式承包商的风险基本相同。

(五)公共设施及服务私营化模式

1、BOT模式

BOT模式也称为“特许经营权”方式,它是指某一财团或若干投资人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在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方政府获得某项基础设施的特许建造经营权,然后由此类发起人联合其他各方组建股份制的项目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在整个特许期内,项目公司通过项目的营运获得利润。特许期届满,整个项目由项目公司无偿或以极低的名义价格移交东道国地方政府。BOT典型的结构框架如图9所示。

◆BOT方式的优点:

1)能够减少政府直接投资的财务负担,避免了政府的债务风险;

2)使急需建设而政府又无力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建成发挥作用,有利于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3)BOT项目由外国的公司承担时,能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本国承包商的成长。

◆BOT方式的缺点:

1)采用BOT承建的项目规模大,投资额高,建设和经营期限长,涉及各方的风险因素繁多复杂,在建造和经营的全过程中,各方均应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

2)涉及的参与方较多,合同关系十分复杂,需要很高的项目管理水平;

3)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政府在立项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及准备工作;

4)BOT项目的收入一般为当地货币,需兑换成外汇汇入所在国账户,对外汇储备较少的国家,如果项目公司的成员大多来自国外,项目建成后会有大量的外汇流出;

5)有时项目公司运营服务收费太高,可能会引起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的不满,甚至诱发社会问题。

◆BOT方式下东道国中央或地方政府通常承担的风险:

1)国家政治风险:政府应对强制收购、法律变更进行必要的补偿;

2)国家商业风险:如通货膨胀,税率变化;

3)运行期间建设平行项目的风险及项目需求不足的风险:如车流量、用电量等;

4)不可抗力风险等。

◆BOT方式下项目公司通常承担的风险:

1)施工和竣工风险;

2)运营风险:含运营和维护;

3)供应风险:运行期间的原材料供应,供应服务的质量和价格;

4)货币和利率风险。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doc 12)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 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意识地按照其建设的特殊性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活动。根据项目的客观规律,通常一个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阶段:①项目概念阶段,即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核准阶段。②项目定义阶段,即从项目实施策划、初步设计至签订承包合同的阶段。 ③项目执行阶段,即执行承包合同到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的阶段。④收尾阶段,即项目的完善和终结阶段。各个项目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但对于投资方来说,建设项目是短期、暂时的,并非其核心业务。因此,出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特殊性,投资方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始终有着如下需求:①建设全过程的投资及成本控制需求;②专业的建设合同及风险控制需求;③体系化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需求;④及时准确获取项目决策数据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投资方出于业务专业化的原则,需要采用合作、委托、招标等方式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它合理的项目寿命周期,有客观需要的项目阶段及项目专业。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是一个整体,这就产生了对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化、正规化和整体化管理的要求。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功能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要求越来越专,对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管理的要求愈加迫切。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实施方式即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同时投资方为全力保障其核心业务的运行及发展,追求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因此专营工程建设及项目管理、具有丰富经验、专业配置齐全、技术实力强,具有先进软件、程序及体系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己成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力量。 根据介入项目阶段的不同和各个项目业主自身能力的差异,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度和服务内容、身份也不相同。以下,本篇简单介绍IPMT,PMT,PMC和EPC四种常用项目管理模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管理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鲁布革引水工程的总分包管理模式是当时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所谓传统模式,但随着建设项目规模日益庞大,技术含量日益增高,因而近年来出现了若干新的管理模式。 一、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又称通用模式。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及国内外很多工程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由业主、工程师和(或)建筑师、承包商(总包商)三方组成。工程师和(或)建筑师相当于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主要承担工程的施工。有时承包商还与一个或多个分包商签订合同,业主、承包商和(或)分包商于供应商签订合同;业主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双方的合同关系如图 图1-2-1-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采用传统模式时,业主一般先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全部设计或一部分设计后进行施工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往往使项目的建设周期拖得较长,对业主回收投资不利,而且由于设计与施工分开,设计变更较多,也会导致工期拖长,工程费用增加。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 为了克服传统模式的上述缺点,业主可以把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物质采购等委托一个承包单位,这就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又以下几种方式: 1. CM模式 CM模式,又称"建设项目经理或管理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r 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这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如图 图1-2-1-2 CM快速跟进项目管理模式 CM模式的特点如下: (1) 业主选择对其项目又设计、施工、管理和财务经验的公司,与之签订CM服务合同,任命CM经理,由其承担工程的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 (2) 一般由业主、CM经理及A/F[建筑师和(或)工程师]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该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这样CM经理可以根据其经验对规划、设计、施工全盘考虑,并提出建议和协调,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3) 项目总体方案确定后,即将工程设计分为几个项目进行。每个分项目的设计完成

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分析

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以扩大内需,增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的背景下,铁路及工程建筑行业面临着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以下仅对目前几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分析。 一、 国内外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 (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结合国际实例和国内工程实际,我认为目前实际工程上的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招标--建筑模式(DBB)。 2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即EPC 3建筑管理模式,即CM ,根据实际情况又可分为代理型CM 和风险型CM 。 4设计--管理模式,即DM 。 5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即PMC 。 6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即BOT 。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级特点介绍 1. 传统模式.即 (设计一招标一建筑模式DBB)(图1) 图1设计--招标--建筑模式DBB 又称设计--招标--建造(Design -Bid -Build)模式,这种模式中业主首先委托咨询、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等。在设计单位的协助下通过竞争招标把工程授予价低且最具备资质的承包商,施工阶段业主再委托监理机构对承包商的施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业主要分别与设计机构、承包商和监理机构签订合同,监理机构与承包商并没有合同关系,而是受业主委托对承包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 业主 承包商 分包商 咨 询 工 程 师 业 主代 表

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只有上一个阶段结束后下一个阶段才能开始。优点:管理方法较成熟,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和监理单位。可控制设计要求,通过招标来竞争价格对业主有利,可采用标准合同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太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仟划分,较容易由图纸问题产生争端。 2. 设计一建造一交钥匙模式 既EPC (图2) 图2 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 设计--建造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的项目实施方式,这种方式在招标与订立合同时以总价合同为基础,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负责,它可以自行设计或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技术设计,然后,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当然它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设计和施下力量完成大部分设计和施工工作。业主委托一位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专家为代表(在我国主要是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充分沟通并监督起工作。 该模式特点: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降低全过程建设费用,容易把纠纷、矛盾降到最小,可保证工程质量,但是业主对工程控制能力降低。 3. 建筑管理模式,即CM (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代理型管理方式(图3) 该模式中,CM 经理作为业主的咨询人员和现场代理,为业主提供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服务,CM 经理的工作是负责协调设计和施工者之间及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业主 专业咨询工程师 设计-建造承包商 业主代表 供 应商 分包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李绍良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李绍良 发表时间:2019-02-27T14:49:17.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作者:李绍良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对工程项目来说,就需要有关人员关注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来提升工程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的投入。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望能够解决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李绍良 身份证号码:44190019920824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对工程项目来说,就需要有关人员关注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来提升工程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的投入。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望能够解决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那么在这些建设工程当中,就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模式,只有长效且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够科学管理,并推动我国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从而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文主要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工程管理模式供参考。 1 我国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管理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而言是建筑业主委托项目施工企业,按照业主诉求及有关合同主动代表业主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等且对其进行管理的工作。项目管理管理牵涉到非常广的范围,不但要参与到施工的决策,同时还需要管理施工的整个过程以及工程结束之后的验收,只要符合工程要求不违背工程合同内容中的条款,那么都是可以灵活应用管理手段的。那么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行业中,想要使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措施支持。所以可按照服务的内容,将它们区分为下面几种常用的模式。 1.1工程全程包揽模式 也可将其称之为EPC。该模式非常方面,只用企业按照业主以及合同的要求,将工程发送至管理部门,全面的施工就可以了。 1.2DBB模式 从模式的管理形式一般是设计、招标以及施工方式,那么在操作中,设计人员要在前期研究工程的可行性,且按照签订的合同招标施工建筑企业及建筑用地,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1.3BOT模式 此模式不同于DBB模式,它一般在施工后期应用,具有运营、建设及项目移交的职能,建设个人投资项目,从而让工程在资金充足的环境中,使政府财政支出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1.4CN模式 因施工单位科学的规划了整个施工过程,那么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地调整工程不足之处,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管理过程,并给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保障。 这些模式基本上是按照管理职能来划分,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来应用到工程中。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通过分析建设工程管理现状,利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展开工程,从而选择出更适合的管理方法。 2.1政府管理不足 政府管理工作来说,其关键的职能就是将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推动建设工程行业健康且稳定的发展,那么这部分管理职能也要通过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且要管理与约束建设施工项目的主体部门,如此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且有法可依。此外主管部门同样要按照行业规范来开展管理工作,且要具有专业的人员管理专业机构的资质,全面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虽说各个地方的政府也出台了有关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例,但与实际情况结合也有一定的不足存在,处于起步的阶段,且所牵涉的内容不够完整不利于良好地发展,特别是在工程验收管理与施工验收规范方面,需要不断的健全,否则造成建筑质量出现问题就难以控制,那么就导致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以及设计方面缺乏规范性,若是不合理的管理那么就会导致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且工程不达标的严重问题发生。 2.2设计问题 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工作,该工作若是没有做到位那么会直接造成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无从实施,设计工作需要基于工程的使用要求,且最大程度地了解并分析工程,从而使其具有适用性以及经济性。但由于传统建设模式的根深蒂固,导致我国目前在建设管理工作中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无法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功能体现出来。 2.3管理不能能力不足 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当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部门自身工作能力不足,一般体现在有关技术人才不足,且不够了解施工中的各种技术,另外有些人员不能很好地操作有关设备,进而使得许多设备出现闲置的现象,产生资源浪费情况。由于管理人员自身水平过低,在建设工程当中无法很好地应用多种先进技术,对管理部门而言,更需要使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力增强,而不仅仅是管理与规划。 3 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模式的手段 任何一个工程的管理模式都可以不一样,虽说有着各自的标准要求,但都应该与实际情况相联系,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本工程的管理策略,根据规范的管理模式,且按照实际的情况,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模式,对特殊岗位而言,需要管理工作中更下功夫,必要时开展培训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健全管理模式,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以及每个工作中,标准化管理工作。另外还需要对竞争机制进行合理地完善,包括有奖励以及约束机制。项目管理中,需要将责任分配进行明确,防治出现工程承包责任等问题,明确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X X X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组织结构是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前提、载体,管理运 行模式则是组织结构存在和发展的保障,没有科学管的理模 式组织结构就不会有生命力,所以在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 中,经营者会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会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 追求组织结构的合理与管理模式的最佳。 管理模式实际上指的是组织机构在各种职能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讲的运行机制或者说机制。几年来,党和国家号召我们深化改革,实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体制改革,就是组织机构的改造重组;一个是指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就是组织机构之间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所以,研究XXX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实际是要为该公司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就是要进行机制创新。 一、XXX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模式分析运行模式分析就要研究组织机构或部门在职能的落实过程中,采取了何种方式、方法,也就是说在组织机构实施和兑现职能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机制。从组织职能角度讲,XXX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同社会多数单位一样都是一种职能型组织。即在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各级机构和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独立实施各自的职能。那么,这种职能型组织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机制在运行呢?从组织层次看、即上下级关系看,它的运

行机制就是“命令” 。从组织内部机构或部门之间的关系看,它的运行机制就是“配合” 。由此可见概括为:纵向命令,横向配合。从职能实施的因果关系看,就是命令基础上的配合。这种机制在组织结构的同一层次,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界限分明、各施其职。 对一个企业来讲,特别是以为业主提供优秀项目成果为谋生手段的项目来讲,需要向业主奉献的不仅仅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一项体现了多种劳动技能的综合成果。它不仅要求组织内各单位或部门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奉献最终成果。所以在这种组织内部“命令”畅通,“协调”阻滞。我们常常看到×××领导协调几个部门开会完成一件事情这样的情况,其实是职能制型组织结构缺陷的真实反映。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协调难度的不断增加。工作难度越大,协调难度也越大,这就使组织内部常常产生多名副经理来协调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了这种组织结构的官僚特色。我们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实现快、灵、巧、准,协调工作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正好对组织的反应增加了阻力和障碍。可见我们讨论改革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实际上就是要把日常工作中那些阻碍组织快速和有效运行的弊端革除,努力实现企业的快、灵、巧、准。 二、XXX工程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的选择

富士康案例分析

富士康管理的突出特点 富士康的管理具有军事化(层级制)及泰勒制的特点。 1 严格的层级制度,强调对组织规则的遵守 层级制度公式:“三高一低”的运营战略+人海战术+准军事化或军事化管理 =低成本高效率=全球代工大王 他们“独裁为公,长官第一”,强调纪律性和员工的高度服从。 严格的层级制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权力关系清晰,有利于领导和指挥;责任明确,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目标一致性强,便于对部门与个人的考核;执行力强,有利于推行决策。缺点: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能力;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2 沿用泰勒制模式,即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标准化管理表现在: 生产时间: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8:00-20:00,夜班工人相反 产量指标:以秒来计算工人完成每道工序的时间,并以此安排工人的生产量 人力资源结构:呈金字塔状,居于“塔尖”的高管层制定战略,中层负责分配和监督,底层员工面临的则是高度分解的、专业化的、重复性很强的高强度劳动任务 泰勒制模式的特点: 1.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2. 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3.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4. 严格挑选工人; 5. 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 优点:便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缺乏管理伦理。“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富士康通过多年的实践,理解到企业信息化实质是:通过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消化,学习参照最佳行业实践,梳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并应用IT技术,规范、集成、共享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运作管理水平的目的。富士康成功的经验,为离散集成类企业树立了榜样。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需要量身定制,解决好通性和个性的关系。 富士康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创优秀的电子产品这个目标。如果不能创优秀的电子产品,不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信息化工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富士康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依托,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公司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控制信息系统,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ERP/SAP系统,公司实施重点工程有决策支持系统EDSS、成本管理系统以及基于知识管理的WebOA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0745513210 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https://www.doczj.com/doc/5f7325686.html,。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举例: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二、DBM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

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三、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 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1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问题诊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备选方案考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决策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关于富士康 富士康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专业生产6C 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也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全方位成本优势”包括全球最优化的

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及客户附加值。 (二)关于OEM 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OEM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产物,它能为企业把精力和财力放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 中国OEM工厂的市场绝大部分在海外,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这类企业在思考和尝试战略发展时,也潜伏着几个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症状。规模扩张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加工出口型企业长期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不重视高效的生产组织、物流系统改善以及工艺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功的要素,也反过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出口导向型企业长期采用出口代理,荒废了自身的市场功能,而市场功能的形成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还面临着反倾销及品牌缺失的困扰。 (三)关于N连跳 正是OEM生产方式的弊端,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富士康素以管理严格著称,管理风格几乎不近人

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综述及各国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欢迎共阅 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综述及各国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企业合作逐渐成一态势。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加入WTO 以来经济的不断向外扩张,诸多工程企业面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面对国际市场复杂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工程管理的模式也需不断的改进。熟练掌握目前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发达国家管理特点,借鉴各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字:国际项目管理 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特点 一、 工程项目管理及管理模式 理, 二、 1即设计 2、建造80年代,通在特许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政府通过发出特许经营权给项目管理公司,利用市场机构来筹集资金米建造并经营专业项目,从而实现分散资金的有效利用。对承建商来说,首先,该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准备基础设计,并与贷款方进行协商,进行融资;其次,与政府谈判,取得贷款方的承诺,从而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近年来,人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该项目经营模式来加速发展包括高速公路和人掣桥梁在内的人批基础设施,并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 3、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EPC) 模式 EPC 即设计、采购及施工全过程总承包, 是业主在完成项目要求或定义的基础上, 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总承包商, 由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及施工管理和试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服务, 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采购、施工及安装调试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均由总承包商协调解决。

4、设计- 建造模式( DB模式) 在国际上也称交钥匙模式、一揽子工程, 在中国称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是指在项目的初始阶段, 业主邀请几家有资格的承包商进行议标, 根据项目确定的原则, 各承包商提出初步设计和成本概算, 中标承包商将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5、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PMC模式) 即由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PMC项目管理模式对国际上一些知名工程公司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就国内建设领域的实践而言还是一个新的管理方式。由于PMC 承包商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阶段的参与程度和职责范围不同, 因此PMC 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6 益。 CM 用。 7 这些分 同关系, 8 在中国 但是, 三、 1、由生产企业自由组织力量建设 这种方式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比较多,那时项目建设主要是为恢复原有企业的生产,建设与生产相结合,同时各部门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设计施工机构.因此,当时采用的办法是各企业抽调人员自行设计,组织施工,小部分工程量较大且有旧中国留下私人营造商的地方,则采用部分发包,委托施工。 2、建设单位自行组织项目建设 这是很多单位进行项目建设较为普遍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他是由业主自己筹集资金,选择建设地点,编制计划任务书,组织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的供应,并进行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但作为一个单位的基建部门,其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人才结构、水平等往往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3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3.1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承包种类、施工技术水平等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来说,是值得关注与进一步努力的重点。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大规模扩建以及国家针对建筑行业相关的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带动着国内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是一重大的机遇。而伴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又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做到重视、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促使建筑行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许多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的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受到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多数现存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诸如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以压缩工程成本,不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与施工环节,从而给工程项目造成了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与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场风气存在严重的问题,受个人利益驱使的原因,在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工程承发包等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采购与竞争的现象,使得资质不够的材料、设备及单位承担了有较高要求的工程项目;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资源配置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 并且,从有关的数据调研分析来看,国外竞争市场的激烈化,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承包份额逐渐降低,且大多数集中在非洲、非洲等落后的国家,而在英国、美国等先进发到国家的建筑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极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大多能够承担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其资金能力与技术能力也往往雄厚,而我国建筑企业往往只能承担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或管理,并且多受到资金与技术、管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由此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CM承包模式其全称是:Fast-Track-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 M单位承担项目管理工作,该C M单位以承包商身份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设计活动,使工程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CM单位有代理型和非代理型两种.代理型C M 单位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业主签合同,CM单位只负责工作管理,其收入只是简介的成本加酬金;而非代理型C M单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C M单位签合同,其收入是工程的总费用加酬金. CM承包模式简单的说可理解为项目管理总承包,不是施工总承包也不项目总承包.它不象施工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那样赚取总分包差价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缩写为PMC)、项目管理组(Project Management Team 缩写为PMT)和施工管理( Constriction Management缩写为CM)等形式。 (1)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做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 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此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②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③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PMC的合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PMC合同结构框图 鲁姆斯(ABB LUMMUS)认为,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如BECHTEL、FLOUR、FOSTER、WHEELER、KBR、AMEC、JGC、LUMMUS等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推出了一些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在DBB 模式中,参与项目的主要三方是业主、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 优点: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模式) 又称阶段发包方式,业主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即CM经理,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完成一部分分项(单项)工程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无总承包商,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 其优点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业主可以较早获得效益。由于分项招标导致承包费用较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研究分项工程的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 代理型CM模式 CM单位是业主的咨询单位,业主与CM单位签订咨询服务合同,业主分别与多个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签订所有的工程施工合同和供应合同。CM单位对设计单位没有指令权,只能向设计单位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因而CM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是协调关系。这也是CM模式与全过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区别。CM单位与若干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是协调管理关系。 代理型CM模式中的CM单位通常是由具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的专业CM 单位或咨询单位担任。 非代理型CM模式 该模式又称为风险型CM模式,属管理承包模式组织结构。业主一般不与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 国内一般模式类型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类——国内一般模式类型 目前,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尚未成熟定型。实践中,参考国际工程建设项目典型模式,按照项目管理过程的时间跨度、管理承担的责任和专业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分为以下类型: A.按照项目管理服务过程的时间跨度可分为全过程、阶段性两类。其中全过程服务一般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的服务周期从项目可行性研究(甚至更早的策划、立项申请阶段)开始直至项目完成验收、投入使用为止;阶段性服务则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仅在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中部分阶段参与项目工作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如从工程开工至竣工验收的项目施工阶段、从立项批复至工程开工的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或涵盖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的项目实施阶段。 B.按照项目管理服务的管理责任不同可分为咨询协调型、责任承包型。咨询协调型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授权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负责提供咨询意见和综合协调服务,而不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等项目管理服务目标实现情况承担经济赔偿或法律责任,一般不直接与参建单位签约,也无权决定参建单位和拨付工程款项;而责任承包型的项目管理服务单位则根据成本控制等项目管理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按照预先确

定奖励办法和赔偿罚则承担直接责任,目前应用较多的项目代建就属于这种责任承包型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 C.按照项目管理服务的专业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服务型和专业服务型。全面服务型是指项目管理单位在其服务期内就技术、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商务等几乎所有专业性的项目管理事务向项目业主提供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的模式;专业服务型是指项目管理单位仅就一定时期内某个或几个专业领域为项目业主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模式,如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咨询服务、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审核服务、项目建设期的法律咨询服务等。 来源:招标师在线网(QQ学习群:244362119),欢迎分享本文!

工程项目管理的七种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七种模式 随着社会技术经济水平的发展,建设工程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总的趋势是希望简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率的服务,更好地实现建设工程预定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七种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 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二、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三、DB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 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