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篇一:《浅层平板载荷检测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

4.1 适用范围

4.1.1 本章所规定的是浅层地基土承载力性能现场载荷检测方法与评定。

4.1.2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适用于浅层地基土、灰土垫层地基、砂石垫层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粉煤灰垫层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垫层地基、预压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检测。

4.1.3 抽样数量按第3.3条的要求执行。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4.2.1 检测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如不满足可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联工作的油压千斤顶应采用同型号、规格的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线重合。

1

4.2.2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应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检测荷载不宜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0.15倍。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宜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0.25倍。检测用油泵、油管、多通联通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的容许压力应大于最大加载时油压千斤顶压力的1.2倍,测力计、荷重传感器容许测力最大值应大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

4.2.3 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2 应在其载荷板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

3 沉降测定平面应在承压板上,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承压板上。

4 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

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

2

5 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1000之内。

6 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4.2.4 检测加载装置: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

载的1.2倍。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

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平台反力装置的容许承载能力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

载的1.2倍,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检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压重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

3 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横梁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地锚的上拔力应大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6倍。以承压板中心为中心点对称布置地锚。

4.2.5 承压板中心、锚桩、地锚、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下列表中规定:

4.2.6 开挖试坑的边长不应小于承压板边长或直径的3倍,开挖至检测深度(一般是设计基底标高)。

4.2.7 放置承压板:在试坑中心根据承压板大小铺设不超

3

过20mm厚度的砂垫层并找平,砂垫层尺寸应比承压板每边大出约50mm。然后小心平放承压板,防止斜角着地。

4.2.7 所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测力计、荷重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百分表应校正合格后使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要与千斤顶组装配套,进行荷载示值检定后使用。

4.2.8 检测装置图

图4.2.8 检测设备安装示意图

4.3 检测系统框图

4.4 检测方法

4.4.1 按工程设计要求的基底标高开挖试坑,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试坑宽度应大于载荷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

4.4.2 为了保持被检测的地基土的天然湿度与原状结构,应注意做到在检测之前,应在坑底预留20,30cm厚的原土层,待设备安装时挖去找平,在底部平铺上约20mm厚的密实中粗砂,并立即放上承压板。试坑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先将水降到检测标高,在底部铺20mm厚的砂垫层,立即放上承压板,待水位恢复后进行检测。

4.4.3 在检测前应对仪表作如下检查: 22

1 检查油压千斤顶是否安装在承压板的中心位置,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指零,或压力传感器与仪器连接,仪器读数是否为零。

4

2 检查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与基准梁安装是否牢稳,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是否在承压板的中心线位置上;轻击基准梁,看百分表指针是否灵敏,或位移传感器与仪器连接,轻击基准梁,仪器读数是否灵敏。

4.4.4 检测加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荷应分级进行,施加的总荷载一般要达到或超过地基土的极限荷载。试验地基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荷至地基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

2 加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10。各级荷载下要随时观看压力表值或压力传感器是否在要求的数值上,如有减少要随时补压。

4.4.5 每级荷载下的沉降观测按每级加荷后,1小时内按间隔10、10、10、15、15min进行一次沉降观测,1小时后按每30min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应详细认真作好沉降记录,如有不正常情况出现应作好记录,分析找出原因。

4.4.6 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少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4.7 检测过程中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的条件,当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

5

1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2 沉降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等于0.06。

4.4.8 检测资料的整理

1 分别计算每级荷载下沉降增量和沉降量。

2 根据各级荷载和相应的总沉降量绘制p,s曲线图。

4.5 检测结果的判定

4.5.1 对于满足第4.4.7条中各款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4.5.2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 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3 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0m,可取

s/b=0.01,0.015(s—承压板的沉降量;b—承压板的宽或直径)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4.6 检测结论的评定

4.6.1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检测点不应少于三点,当检测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

6

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特征值计算准确到5kPa。

如果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或超过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检测结论为:该工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的要求。

如果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未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检测结论为:该工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未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的要求。

4.6.2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检测点不应少于三点,当检测实测值的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不予评定。有关各方(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4.7 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处理

4.7.1 在检测工作中发生设备、仪器损坏时:

1 如果压力表、油压千斤顶、油泵损坏时,应立即卸载。更换压力表、油压千斤顶(如果只是油管破损时,可只更换油管)、油泵。向建设、监理、设计单位提出,重新选点进行检测。

2 如果百分表损坏时,应立即更换百分表进行试验。

3 在检测工作中,如发现承台支墩倾斜(一般发生在荷载加载过程中或全部加载完毕后),人员先撤离到危险范围外,观察无危险后,再拆卸仪器,卸下荷载块。重新安装或砌筑支墩,再进行检测;如在检测的卸荷过程中发现支墩有

7

倾斜现象,应立即停止卸载过程,先卸下一部分荷载块后,再进行卸载工作。

4.7.2 检测工作之前,应将场地围起来,防止雨水灌入。并用蓬布将试验仪器、设备、场地盖好,防雨防晒,蓬布要拉紧固定牢固。

4.8 安全措施

4.8.1 用压重平台装置时,承力墙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大不得大于1.2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墙厚应满足砌体设计强度值的要求(一般情况最小490mm),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以防吊装钢梁时碰倒墙体。向压重平台上加载时,应经常注2

篇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一、适用范围及检测目的

1( 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判定浅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检测工程量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点。

三、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建

8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2-95)

四、检测人员

五、检测装置、仪器及设备

1. 反力装置

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有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南京市主要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该种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 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 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 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2.

荷载、沉降测试装置

?( 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

应并联同步工作。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 荷载的测量可用荷载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使: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不小于

9

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 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使:测量误差不大于

0.1%Fs,分辨力不小于0.01mm。

根据本工程检测要求,拟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参见附录:用于本工程的主要仪器、设备。

六、检测条件(需委托方配合)

? 试坑宽度

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 试坑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

? 试桩现场须保证220V照明电源,临时停电应预先通知。

? 每一岩基试验点位置必须保证施工道路畅通,运输道路保证4m以上,作业区道路保证6m以上,试桩周边10m之内无障碍物,上空无高压电线、电缆,地下无各种有效市政管线。

? 检测时现场不得有重型机械、汽车,拖拉机,打桩机或其它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较强振动。

? 测试过程中若有与现场其它施工工序、项目等交叉,请建设、监理方统一协调。

10

七、现场检测

1. 检测流程

2. 加、卸载及沉降测读

? 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 加载方式为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 加载分级进行,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

? 稳定标准:连续两小时每小时沉降量小于等于0.1mm。

? 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 终止加载条件: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 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

持续发展;

B. 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

11

与沉降曲线出现明

显陡降;

C. 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D. 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超过0.06。

八、资料收集及整理

1. 现场检测前向委托方收集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身结构

图等。

2. 现场检测后整理、绘制、编写以下资料、图表:整理、汇总原始数据记

录表,绘制荷载-沉降(P,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若需要),编写阶段性检测报告(若需要)、出具最终正式检测报告。

九、检测工期

1. 在试验点达到试验条件的前提下,试验起始日期按招标文件或业主通

知。

2. 无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时,日历工期约1.5-2天/点,试验架进、退场约

各需1天。

3. 正式检测报告在现场作业结束后 3 日内提供,一式五

12

份。

十、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 作为持力层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

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2. 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

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

篇三:浅层平板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可知道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饮酒抚琴的故事?

列宁曾经说过: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怎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对音乐如此痴狂?音乐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泰戈尔说: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

【二】

音乐,就是灵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诉说,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在徜徉,它可以让寂寞绽放成一朵花,可以让时光婉约成一首诗,可以让岁月凝聚成一条河,流过山涧,流过小溪,流入你我的麦田……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曾被一首歌感动过,或为其旋律,或某句歌词,或没有缘由,只是感动,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并不是这首歌有多么好听,歌词写的多么好,而是歌词写的像自己,我们开心的时候听的是音乐,伤心的时候,慢慢懂得了歌词,而真正打动你的不是歌词,而是在你的生命中,关于那首歌的故事……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段如烟的往事,不经阳光,不经雨露,任岁月的青苔覆盖,而突然间,在某个拐角,或者某间咖啡厅,你突然听到了一首歌,或是你熟悉的旋律,刹那间,你泪如雨下,即使你不愿意去回忆,可是瞬间便触碰了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荡起了心灵最深处的涟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音乐的魅力!

【三】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贝多芬,49岁时已经完全失聪,然而,他的成名曲【命运交响曲】却是震惊世界,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悲怆,岁月的波澜,和与命运的抗衡,这就是音乐赋予的力量!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一场艰难的跋涉,无论遇见怎样的风景,繁华过后,终归平淡,无论遇见还是告别,相聚亦是别离,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音乐都是一段过往,不知哪首歌里写满了你的故事?哪段音乐有你最美的回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是否在安静的夜晚?悲伤的时候,是否单曲循环?高兴时分,是否在音乐里手舞足蹈?

我喜欢音乐,没有任何理由,音乐是我灵魂的伴侣,是我生活的知己,它能懂我的喜,伴我的忧,伴随着淡淡的旋律,它便融入我的生命,浸透我的灵魂。

我喜欢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还能丰富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创作灵感,一首歌,或一句歌词,都是我写作的素材,都是我灵感的源泉,它犹如涓涓细流,汩汩流淌,令我思绪翩翩,令我意象浓浓……

当我忧伤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漫步,当我快乐的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起舞,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唯有音乐,才是我最好的陪伴……

【四】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

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1.1.1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条件 平板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部地基土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 这里所说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有关,一般可认为其影响深度在3m内,且在地下水位上。 (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部土层(包括软岩、极软岩)及大直径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所谓深部一般是指埋深等于或大于3m,且在地下水位以下。 (3)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基岩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承载力的确定。 1.1.2基本理论 (1)一般地基土承载力设计的取值接近于比例界限。因此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平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由弹性理论可得 E—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无侧限)(kpa); I—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板取0.785;方形板取0.886; —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不排水饱和粘性土取0.50; d—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p—p—s曲线线性段承压板下单位面积的压力(kpa); s—与p对应的沉降量(mm)。

(2)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圆形压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内部,由弹性理论可得式 ω—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 深度载荷试验计算系数ω的取值 1.1.3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1.1.4试验仪器设备 (1)承压板 1)承压板状为圆形或方形(圆形板应力条件较方形板简单)。2)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底面平整,在长期使用中不变形。3)钢质承压板厚度不小于25mm或采用加肋措施 (2)反力装置 (3)加载与量测设备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一、工程、场地地层简介及试验概述 1、工程概况 1.1“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产地位xx市,拟建场地东侧紧邻曼景法村民小组,东南侧与新建的民族博物馆相望,南侧紧邻雨林大道,北侧紧邻规划曼弄枫大道(3号路),西侧紧邻勐泐大道环道。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8667m2,约238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拟建项目主要包括酒店核心组团、售楼部及大剧院部分。酒店核心组团部分,拟建建筑为6栋13~16层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9~55.5m,20栋3层的豪华公寓,1栋公共大堂及1栋SPA大堂,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拟建6栋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其余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预计采用桩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 2、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按岩土层分类原则将场地内各层土自上而下划分为7个主层,5个亚层,描述如下: 2.1、第四系人工堆积(Q ml)层 ①层—耕土:黑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大量植物根茎,结构松散,湿,强度低且不均匀,欠固结土。场地大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40~0.80m,平均层厚为0.52m。 ①1层—人工填土:褐红色,褐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碎石及角砾,稍湿,结构松散,未经压实处理欠固结,填筑年限

约3~5年,人工堆积而成。场地局部地段揭露,揭露层厚0.50~6.10m,平均层厚为2.48m。 2.2、第四系冲、洪积(Q al+pl)层 ②层——粘土:褐黄夹灰白、褐黄夹浅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介于33.0~86.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5~7.5m,平均层厚为4.24m。 ②1层——粘土:褐黄、褐灰色,稍湿,硬塑状态,韧性及刚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介于41.0~89.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50~3.8m,平均层厚为1.41m。 ③层——粘土:褐黄色、棕红色,局部夹兰灰或灰白条纹,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介于34.0~92.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5~16.7m,平均层厚为 8.54m。 ③1层——漂石:兰灰、灰绿色,局部含灰黑斑点,湿,密实,岩性性主要为闪长岩,以中风化为主,部分强风化状,漂石块径50cm 以上,岩芯多数呈短柱状及块状产出,节长最长约为25cm。场地局部偶有揭露,揭露层厚为0.40~2.70m,平均层厚为1.03m。 ④层——粘土:褐黄色、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夹有粉土薄夹层,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 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

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 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 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 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 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第附录J.0.4条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 f rk=ψ.f rm(J.0.4-1) ψ=1-(1.704/√n+4.678/n2)δ(J.0.4-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方法简介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 方法简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桩基载荷试验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包括33栋住宅、一栋会所、两个独立地下室,建筑物层数2~18F,住宅建筑面积223905.6m2,会所建筑面积3461m2,底商建筑面积13929.51m2。拟建建筑物分布情况将整个场区分为北区、南区和样板区。 北区包括1#楼~4#楼、8#楼~15#楼,南区包括16#楼~30#楼,样板区包括5#、 6#、7#、31#、32#、33#楼,拟建建筑物结构形式为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拟采用桩基础。 拟建场地南区设计整平标高~292.5m,南、北区各设计一个独立地下室,设计地下室高度约5m,南区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287.5m,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均位于现有场地地面以上。 地下室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基础持力层采用卵石层,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 q sk =2600kP a ,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南区16#楼~30#楼和样板区31#楼~33#楼建筑采用 人工挖孔桩基础,基础持力层采用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 q sk =3000kP a ,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方案编制依据 1.《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修订本); 2.《建筑地基地基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三、检测方案 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采用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桩端采用卵石层的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2600kPa,桩数为495根;桩端采用中风化页岩的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3000kPa,桩数为1266根。根据《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及设计要求,需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进行完整性检测,检测数量为100%,共1641根。 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选取数量分别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个点,本工程选取5个点。岩基载荷试验选取数量分别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个点,本工程选取54个点。 四、检测方法 1.低应变试验 采用低应变试验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采用反射波法,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桩身完整性动测仪(PIT)。 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试验采用护壁-横梁反力装置,由液压千斤顶分级加载,压力由级压力表测定,压板为直径80cm的圆形钢板。沉降由两只综合精度为%的位移计测定,由SP-4A位移数显仪自动采集。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示意图

平板荷载试验方案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学综合楼工程 平板荷载试验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审批: 编制日期:2012年5月1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1 三、平板荷载试验的目的-------------------------------------1 四、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2 五、其它事项和相关配合工作---------------------------------2

一、工程概况 1、本综合楼的建设单位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学,设计单位为中山市****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监理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勘察单位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建筑工程总公司。 2、综合楼工程为单栋独立建筑,共6层,层高3.6m,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117.37m2,平面基本尺寸50.05m×24m,基底建筑面积852.36m2。 3、综合楼基础为天然独立基础,共25个,基础面标高-1.20m、-2.50m,基础持力层为砂质粘土层及全风化花岗岩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200 Kpa 和300Kpa。 二、编制依据 1、中山火炬开发区第**学综合楼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15-60-2008;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 5、中山市有关地基基础检测规定。 三、平板荷载试验的目的 1、检测地基土的性质,对砂土、粉土、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强度、变形参数及地基承载力做出评价。 2、荷载试验可用于测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

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住宅小区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编写: 校核: 审定: 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号 二0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一、工程概况 公司拟在其位于路与路交界处的规划用地内兴建住宅小区项目。根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工程场地内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耕土①、含粘性土中砂②、含粘性土砾砂③、含砾粗砂④、粉质粘土④1、粘土⑤、粗砂⑥、粘土⑦、粗(砾)砂⑧、粘土⑨和砾砂⑩。 根据项目的规划情况,地下室底板基底标高约为3.7m(高程)。住宅楼场地在该深度水平线上分布的土层为含砾粗砂④和粉质粘土④1,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含砾粗砂④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粉质粘土④1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该粉质粘土④1层于住宅楼场地中以透镜体形式分布。 受业主委托,通过对住宅楼场地内的地层进行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以了解地基土实际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极限承载力情况,为设计优化提供实际的土层力学参数和依据。 本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结合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要求地基土实际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80kPa,预估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约为 660kPa。 二、试验依据和投检测数量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002)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 设计院提供的本工程设计图。 检测数量:

根据甲方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C.0.7“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因此,本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共进行3个试验点。结合粉质粘土④1层在场地中的分布情况,建议其中1个试验点在勘察报告的钻孔zk23所在地段选取。 三、检测设备 试验专用千斤顶、大量程百分表、精密压力表一台套,整套仪器设备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四、试验方法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 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 2”。 本次试验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承压板面积采用0.5㎡的钢性板,设计要求地基土实际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80kPa ,分8级进行加载试验,试验分级荷载取:280kPa ×0.5㎡×2倍÷8=35kN ,并逐级累加至破坏,以试验出实际极限承载力。 试验采用钢梁平台堆重反力装置。试验点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然后安放承压板,加力千斤顶安置在承压板顶面,并保证压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出厂编号 检定证书编号 1 千斤顶 QYL100 力值字第120209138号 2 精密压力表 (0~100)MPa 16 号 3 百分表 (0-50)mm 412 号 4 百分表 (0-50)mm 001 号 5 百分表 (0-50)mm 415 号 6 百分表 (0-50)mm 002 号

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1.1.1 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条件 平板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 (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部地基土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 这里所说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有关,一般可认为其影响深度在3m 内,且在地下水位上。 (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部土层(包括软岩、极软岩)及大直径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所谓深部一般是指埋深等于或大于3m,且在地下水位以下。 (3) 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基岩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承载力的确定。 1.1.2 基本理论 (1) 一般地基土承载力设计的取值接近于比例界限。因此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平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由弹性理论可得 s d P I E ?-=) 1(200μ 0E —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无侧限)(kpa ); 0I —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板取0.785;方形板取0.886; μ—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 不排水饱和粘性土取0.50; d —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 p —p —s 曲线线性段承压板下单位面积的压力(kpa ); s —与p 对应的沉降量(mm)。 (2) 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圆形压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 内部,由弹性理论可得式 s d P E ?=ω 0 ω—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 深度载荷试验计算系数的取值

1.1.3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讲课稿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一、 适用范围及检测目的 1. 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判定浅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 检测工程量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点。 三、 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2-95) 四、 检测人员

五、检测装置、仪器及设备 1.反力装置 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有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南京市主要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该种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②.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③.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2.荷载、沉降测试装置 ①.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 应并联同步工作。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 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②.荷载的测量可用荷载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 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使:传感 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不小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 泵、油管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③.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使:测量误差不大于 0.1%Fs,分辨力不小于0.01mm。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检测技术方案 工程名称:_ 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单位: 地址: 电话: 日期:

1 编制依据 2 工程概述 3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地基处理方案及设计参数 5 检测质量目标和服务承诺 6 检测人员 7 检测工作计划和进度计划 8 检测流程、检测方法和原理 9 检测仪器和设备 10 需有关单位配合的事项 11 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12 预期成果 附图 1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测试要求图 附图2:作业平面示意图 1. 编写依据

技术标准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技术文件 1.1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2 该工程的《基础施工方案》(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工程概述 ................. ... ...... ..... ......... 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工作。 该工程由////// ......... 设计,监理单位为//////////// ..... 。框剪结构,3层, 根据地勘资料,人工挖孔桩以中风化泥岩为持力层,要求人工挖孔墩墩持力层的 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430kPa。桩基施工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本项试验工作的目的是:确定深部地基土及大直径桩端土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3.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质情况表3-1。 表3-1 拟建场区地质情况一览表 根据钻探结果:拟建场区地下水丰富,该水化学类型属HC03-Ca-Mg-K+N型 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有微腐蚀性。 4. 地基处理方案及设计参数 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地基处理,详见表4-1。 表4-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主要技术参数: 1、荷载板直径:φ300mm; 2、千斤顶加载能力范围:0~30t; 3、千斤项行程:120mm; 4、测桥跨度:3000mm; 5、手动油泵额定压力:70MPa; 6、压力测试范围:0~40MPa; 7、位移测试范围:0~10mm;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前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 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不应小于0.5 m2。 (1)方法要点。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找平。 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最大加荷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的2倍。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间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连续2小时内,每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 时,则认为已经趋于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最终得到载荷试验p-s曲线。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候,即可终止加载: 1载荷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剧增大,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某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4s/d》0.06(d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2)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明显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如承压板面积为0.25 m2~0.50 m2,可取s/d=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荷量的一半。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其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路基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方法

路基动态平板载荷Evd试验检测方法 一公司中心试验室 提要 本文介绍了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对土体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来检测和判断路基的质量。 一、概述 路基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行车安全,科学、合理的监控测试方法则是保证路基施工的重要措施。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体压实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但仅仅用密实度指标来检测和判断路基的质量有其局限性。因为路基填土的施工方法不同,含水量的差异和击实标准的差别,相同密实度的土体其力学性能指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检测密实度的基础上,将强度及变形指标作为反映路基承载力的压实标准,是国内外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强度及变形参数指标通过静态平板载荷试验测得,即检测地基系数K30,而路基实际承受的荷载不仅有静荷载,还有汽车运行时对路基产生的动荷载。特别是高速公路,动荷载产生的冲击力对路

基的影响更为明显,也就是说,路基的稳定性和变形问题主要是由于动荷载引起的,所以,采用模拟汽车运行时产生的动应力及动应变指标作为路基的填筑质量检测标准将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在铁路建筑行业,已经研制出了DBM型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它主要用于测试土体的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检测方法也已纳入铁道部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但在公路建设中,这项研究才刚开始。 二、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主要由落锤仪和沉陷测定仪组成。落锤仪包括:脱钩装置、落锤、导向杆、阻尼装置、承载板等,沉陷测定仪主要包括传感器、放大器、数据处理器、打印机和电源。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一定质量的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通过阻尼装置、承载板,对路基产生瞬间冲击,使路基产生沉陷。也就是采用一定质量的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模拟汽车运行时对路基产生的动荷载效应冲击路基,在冲击能相同的条件下,测试路基的垂直变形值,以此计算路基的动态变形模量Evd 指标。从理论上讲,路基碾压越密实,沉陷值越小,路基的动态变形模量Evd值越高;反之,路基的Evd值越低。根据平板压力公式,动态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Evd= (MN/m2) 式中:—承载板形状影响系数; r—承载板的半径,这里为150mm;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一、工程、场地地层简介及试验概述 1、工程概况 1.1“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产地位xx市,拟建场地东侧紧邻曼景法村民小组,东南侧与新建的民族博物馆相望,南侧紧邻雨林大道,北侧紧邻规划曼弄枫大道(3号路),西侧紧邻勐泐大道环道。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8667m2,约238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拟建项目主要包括酒店核心组团、售楼部及大剧院部分。酒店核心组团部分,拟建建筑为6栋13~16层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9~55.5m,20栋3层的豪华公寓,1栋公共大堂及1栋SPA大堂,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拟建6栋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其余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预计采用桩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 2、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按岩土层分类原则将场地内各层土自上而下划分为7个主层,5个亚层,描述如下: 2.1、第四系人工堆积(Q ml)层 ①层—耕土:黑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大量植物根茎,结构松散,湿,强度低且不均匀,欠固结土。场地大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40~0.80m,平均层厚为0.52m。 层—人工填土:褐红色,褐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碎石及角砾,稍① 1 湿,结构松散,未经压实处理欠固结,填筑年限约3~5年,人工堆积而成。场地局部地段揭露,揭露层厚0.50~6.10m,平均层厚为2.48m。 2.2、第四系冲、洪积(Q al+pl)层

②层——粘土:褐黄夹灰白、褐黄夹浅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 介于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 ef 33.0~86.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5~7.5m,平均层厚为4.24m。 层——粘土:褐黄、褐灰色,稍湿,硬塑状态,韧性及刚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② 1 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 介于41.0~89.0%之间,具弱~中膨胀 ef 潜势。场地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50~3.8m,平均层厚为1.41m。 ③层——粘土:褐黄色、棕红色,局部夹兰灰或灰白条纹,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介于34.0~92.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5~16.7m, 率δ ef 平均层厚为8.54m。 层——漂石:兰灰、灰绿色,局部含灰黑斑点,湿,密实,岩性性主要为闪长③ 1 岩,以中风化为主,部分强风化状,漂石块径50cm以上,岩芯多数呈短柱状及块状产出,节长最长约为25cm。场地局部偶有揭露,揭露层厚为0.40~2.70m,平均层厚为 1.03m。 ④层——粘土:褐黄色、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夹有粉土薄夹层,具中等压缩性。场地大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2.60~16.00m,平均层厚为10.77m。 层——砾砂:局部呈中砂、粗砂,褐黄夹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状,圆~亚圆④ 1 形,粒径一般0.2~2cm,少量2~4cm,砾石含量一般为28.1~46.6%,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中~强风化状,以粉土及少量粘性土充填,颗粒级配一般,土质均匀性差,压缩性低。场区内局部有揭露,主要位于场地西北侧,层位及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层厚 0.410~12.30m,平均层厚为2.38m。

平板载荷试验操作规程

附录A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A.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A.0.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A.0.3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A.0.4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A.0.5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6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A.0.7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8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A.0.9复合xx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 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上为主的地基,可取s/d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2)对上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5小或s/d等于 0.012所对应的压力。 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 4)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A.0.10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C 第附录C.0.1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0.25m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 第附录C.0.2条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第附录C.0.3条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C.0.4条每级加载后,按间隔 10、10、 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第附录C.0.5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第附录C.0.6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2,2。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m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第附录C.0.7条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第附录D.0.1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第附录D.0.2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80cm。 第.0.3条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分级施加。 第附录D.0.4条每级加荷后,第一个小时内按间隔 10、10、 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第附录D.0.5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承压板直径); 2.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 4.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第附录D.0.6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满足前三条终止加载条件之一时,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方法简介范本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检测方法简介 桩基载荷试验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包括33 栋住宅、一栋会所、两个独立地下室,建筑物 层数2?18F,住宅建筑面积223905.6m2,会所建筑面积3461m2, 底商建筑面积13929.51m2。拟建建筑物分布情况将整个场区分为北区、南区和样板区。 北区包括1#楼?4#楼、8#楼?15#楼,南区包括16#楼?30# 1 2020年4月19日

楼,样板区包括5#、6#、7#、31#、32#、33#楼,拟建建筑物结构形式为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拟采用桩基础。 拟建场地南区设计整平标高291.4?292.5m,南、北区各设计 一个独立地下室,设计地下室高度约5m,南区地下室底板设计标 高286.4?287.5m,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均位于现有场地地面以上。 地下室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基础持力层采用卵石层,其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q sk=2600kP a,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南区16#楼?30#楼和样板区31#楼?33#楼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基础持力层采用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 , 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q sk=3000kP a,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方案编制依据 1.《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修订本); 2.《建筑地基地基设计规范》(GB50007-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三、检测方案 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采用卵石层和中风化 泥岩。桩端采用卵石层的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2600kPa,桩数为

495根;桩端采用中风化页岩的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3000kPa,桩数为1266根。根据《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及设计要求,需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进行完整性检测,检测数量为100%,共1641根。 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选取数量分别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个点,本工程选取5个点。岩基载荷试验选取数量分别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个点,本工程选取54个点。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篇一:《浅层平板载荷检测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 4.1 适用范围 4.1.1 本章所规定的是浅层地基土承载力性能现场载荷检测方法与评定。 4.1.2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适用于浅层地基土、灰土垫层地基、砂石垫层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粉煤灰垫层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垫层地基、预压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检测。 4.1.3 抽样数量按第3.3条的要求执行。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4.2.1 检测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如不满足可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联工作的油压千斤顶应采用同型号、规格的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线重合。 1 4.2.2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应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检测荷载不宜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0.15倍。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宜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0.25倍。检测用油泵、油管、多通联通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的容许压力应大于最大加载时油压千斤顶压力的1.2倍,测力计、荷重传感器容许测力最大值应大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

4.2.3 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2 应在其载荷板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 3 沉降测定平面应在承压板上,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承压板上。 4 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 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 2 5 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1000之内。 6 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4.2.4 检测加载装置: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 载的1.2倍。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 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平台反力装置的容许承载能力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 载的1.2倍,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检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压重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 3 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横梁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地锚的上拔力应大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6倍。以承压板中心为中心点对称布置地锚。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一、工程、场地地层简介及试验概述 1、工程概况 “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产地位xx市,拟建场地东侧紧邻曼景法村民小组,东南侧与新建的民族博物馆相望,南侧紧邻雨林大道,北侧紧邻规划曼弄枫大道(3号路),西侧紧邻勐泐大道环道。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8667m2,约238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拟建项目主要包括酒店核心组团、售楼部及大剧院部分。酒店核心组团部分,拟建建筑为6栋13~16层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9~55.5m,20栋3层的豪华公寓,1栋公共大堂及1栋SPA大堂,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拟建6栋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其余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预计采用桩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 2、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按岩土层分类原则将场地内各层土自上而下划分为7个主层,5个亚层,描述如下: 、第四系人工堆积(Q ml)层 ①层—耕土:黑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大量植物根茎,结构松散,湿,强度低且不均匀,欠固结土。场地大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80m,平均层厚为0.52m。

①1层—人工填土:褐红色,褐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碎石及角砾,稍湿,结构松散,未经压实处理欠固结,填筑年限约3~5年,人工堆积而成。场地局部地段揭露,揭露层厚~6.10m,平均层厚为2.48m。 、第四系冲、洪积(Q al+pl)层 ②层——粘土:褐黄夹灰白、褐黄夹浅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介于~%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7.5m,平均层厚为4.24m。 ②1层——粘土:褐黄、褐灰色,稍湿,硬塑状态,韧性及刚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介于~%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3.8m,平均层厚为1.41m。 ③层——粘土:褐黄色、棕红色,局部夹兰灰或灰白条纹,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介于~%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6.7m,平均层厚为 8.54m。 ③1层——漂石:兰灰、灰绿色,局部含灰黑斑点,湿,密实,岩性性主要为闪长岩,以中风化为主,部分强风化状,漂石块径 50cm以上,岩芯多数呈短柱状及块状产出,节长最长约为25cm。场地局部偶有揭露,揭露层厚为~2.70m,平均层厚为1.03m。

平板荷载实验

一、概述 载荷试验是一种地基土的原位测试方法,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三种。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大于3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0.2.2条规定,载荷试验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每个场地不宜小于3个点,当场地内岩土体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试验点。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应布置在基础底面标高处。载荷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勘察手段。本章就载荷试验的方法、要求、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作一介绍。 二、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PLT)是在一定面积的刚性承压板上加荷,通过承压板向地基土逐级加荷,测定地基土的压力与变形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它反映承压板下1.5~2.0倍承压板直径或宽度范围内,地基土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以下目的: 1)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提供依据。 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排水或不排水)。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确定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 5)估算地基土的固结系数。 平板载荷试验分为浅层载荷试验和深层载荷试验,适用于各种地基土,特别适用于各种填土及含碎石的土。 平板载荷试验反映承压板下不超过2倍承压板宽度(或直径)范围内地基土的特性,如在这影响范围内地基土为非均质土时,试验结果为一综合性状,给试验数据的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 (一)平板载荷试验的基本理论及常规技术要求 1.平板载荷试验基本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