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统计初步教案

第十四章统计初步教案

第十四章统计初步教案
第十四章统计初步教案

第十四章统计初步

第1课平均数(1)

一、目的要求

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当一组数据的数值的平均数。

二、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可以先概括性地说一下:在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报一下第二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等)。

可以考虑补充一个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例子(如比较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即说明统计知识的应用,又可为讲课本上的“引入例”作一铺垫。

然后讲教科书上的“引入例”。这个例子的特点是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方差不同,因而成绩是有差别的,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想到去比较两组射击的平均数,这时,可以具体算一下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结果它们相等。于是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进一步比较它们的成绩?然后说明,这正是本章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类似上述的问题要用统计的知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本章的内容仅涉及统计学的一些初步知识。

接着讲“14.1平均数”。

在讲了本小节的“引入例”后,提出n个数的平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这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带有省略号的、用字母表示的n个数相加的一般写法。学生对此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太习惯,可向学生强调,采用这种写法是为了使问题的讨论具有一般性。

讲例1时指出,在统计里处理的数据包括负数。

讲例2时,可先让学生在课堂上笔算,然后一起对答案,由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正好为下面提出简化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提出问题,像例2这样,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因而容易出错,有没有较为简便的算法呢?必要时进一步提示:上述数据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简便算法。

讲完例2后指出几点:常数a的取法不是一的:x′读作“x-撇-拔”;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笔算的结果相同。

紧接着导出公式②。由于例2的铺垫,学生对公式②的推导更容易接受一些。

课堂练习:

教科书14.1节第一个练习第1-3题。

课堂小结:

着重指出以下几点:

统计是一门数据打交道的学问,应用广泛,本章介绍的是统计学的初步知识。

了解n个数据的平均数的表达式。

平均数的简化计算公式很重要,应学会运用。

三、课外作业

教科书习题14.1A组第1-4题,B组第1-2题。

1 /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