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

1、行政系统: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在与后者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保持自己运行的和谐。

2、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

3、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5、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6、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

7、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

二、问答

1、行政系统的界线的含义、功能及其特点。

(1)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

(2)两种功能:一是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二是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

(3)特点:行政系统的界线具有开放和可渗透性。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通过这种界线而输入或输出。由于行政系统不可能接受所有外部环境投入和对各种外部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因而,其开放性、可渗透性又有一定的限度。正式这种特点使行政系统界线能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过滤和筛选。

这样,行政系统界线既开放又不完全开放,既渗透又不完全渗透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它既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清晰地边界,又是连结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纽带。这一概念是我们区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基础。

2、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

(1)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①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②内部环境:是指

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2)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①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②社会环境:指在行政体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产生,又能能动地选择和塑造外部环境。同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①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②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③行政体统的物质要素-人财物,非物质要素-信息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④行政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服务于社会。(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

①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②行政体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和控制外部环境;③总之,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首先从其社会环境中吸取物质、信息与能量,接受社会环境的要求或支持;然后又经过自身的加工,将其转换为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的行政行为,输出给社会环境,以满足社会环境需要,并推动社会发展。

(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它们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只是方式、角度不同而已。

4、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②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的发挥和部门设置;③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④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生产关系与具体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②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5、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系统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的特征。

(1)直接而广泛;(2)命令强制;(3)企业被动适应。

6、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体系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7、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体统的影响

①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②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③对行政体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

(2)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②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③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3)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于制度;②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为专制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

(4)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②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

(5)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体系成员的政治方向;②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体系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③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8、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2)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

(3)民族环境制约着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

(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9、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2)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10、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

(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总和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和功能发挥;

(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和功能体系;

(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11、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3)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5)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所制约。

12、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3)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②合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③建立科学的微观控制机制;④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

13、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2)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4)大力推动法制建设。(①充分利用自己的委托立法权限,根据社会需要,加快行政法规的制定工作,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②自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进行管理,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执行法律,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促使

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14、创造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1)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①树立民主意识;②树立法律意识;③树立双向沟通意识;④树立政绩意识;⑤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与民主行政相适应的行政道德标准:爱国、民主、服务、创新、廉洁)(2)创造良好的民族环境:①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②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③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创造良好的宗教环境:①实行政教分离;②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③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④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

15、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三章行政职能

一、名词

1、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它发挥程度又约束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2、职能关系:指不同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和管理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3、经济职能: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4、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

5、社会职能:广义社会职能是与政治职能相对的概念,包括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在内;狭义社会职能指除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对社会生活领域中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二、问答

1、行政职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1)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它发挥程度又约束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2)特点:①执行性②多样性③动态性。

2、行政职能的体系。

(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基本职能,核心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方面。

②经济职能: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③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

④社会职能:广义社会职能是与政治职能相对的概念,包括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在内;狭义社会职能指除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对社会生活领域中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②组织职能③协调职能④控制职能。

3、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1)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地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

(3)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试述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6、7)

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是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3)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职能关系的理顺:

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

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②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8、如何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如何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是我国政府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中央政府代表国家整体和全局利益,承担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职能,提供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同时承担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地方政府一方面是国家利益的地方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地方局部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中央宏观政策执行职能和对本地区公共事物管理职能,提供地区性的公共物品。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具体内容就是指各级政府间的合理分权,把过分集中于上级政府的权利下放给下级政府,做到权、责、利相一致;在指导原则上,就要既维护国家政令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发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又保证地方、基层能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9、如何理顺政企关系。

(1)两权分离的要旨:在从多有权中严格区分出经营权,即让国有企业掌握经营权,同时政府掌握所有权,使企业有关阔的活动空间,发挥企业的活力,也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从属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权力下放,政企分开。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生产经营权还给企业,调动企业积极性;②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政府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③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综合手段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

(3)调整、理顺后的政企关系:①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②向企业派出稽查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取消政府对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③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损害所有者权益;④政府对产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产业政策,也运用法律

手段和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

10、如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于政府宏观调控指导性作用有机结合。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②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否定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作必要的干预和引导,矫正市场失灵,而不是取代或取消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11、如何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求政府社会管理实现三大转变。

①管理范围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②管理模式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③在管理方法上,从以行政方法为主转为以法律为主。

(2)为实现这三大转变,政府必须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大力培育中介组织,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减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有关中介事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等。

第四章行政组织

一、名词

1、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间组织:是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地人际关系。

4、行政组织机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派和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

方式。

5、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6、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可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

7、管理层次:是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工作量来决定。

8、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数量。

9、编制:狭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10、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管理。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个方面。

二、问答

1、行政组织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

(1)含义: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要素:

①组织目标:是组织赖以建立和生存的前提及基础,也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

③人员构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需要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行政人员素质及其组成结构式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

④权责体系:直接关系到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转;

⑤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⑥物质因素:是行政组织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

2、行政组织的特性及类型。

(1)特性:①政治性与社会性;②法制性与权威性;③系统性与动态性。

(2)类型:

①以上下级的权限关系为标准,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②以各组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③以组织内部行使最高决策的人数划分,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④以组织的不同功能和作用来划分,可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等。

3、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1)行政组织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他社会团体有约束力;民间组织没有国家权力的属性,是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民间组织是连结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管理中发挥"调节器"、"缓冲器"的作用。(3)行政组织必须发挥民间组织的功能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形成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整体合力。一方面,要重视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促进其壮大,赋予其自立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提升其社会自治能力;另一方面,理顺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使民间组织的管理和日常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运作机制。

4、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行政组织是法定的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地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乏固定的形式和特定目的,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会发生促进、限制或阻碍作用。

5、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积极功能: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加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消极作用:当两种组织利益不一致时,其组织成员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往往忽视行政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谣言,对正式组织和成员危害极大。

6、行政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特点: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优点:事权集中、权责分明、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缺

点: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可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

特点: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3)网络型直线职能式结构: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特点:领导者的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结合,吸收直接式和职能式结构的优点,扬弃部分缺点,使其互补、制约,是前两种结构的发展。

我国行政组织结构从框架上看基本合理,形成了纵向统一指挥、横向分工协调、纵横交错的网络型体系。但也存在一些凾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每级政府的中间层次太多,组织内官多兵少;横向部门分工不合理,一方面机构重叠,另一方面监督部门、参谋咨询及信息反馈部门又相对薄弱。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层次,降低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1)管理层次是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工作量来决定。

(2)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数量。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加大幅度,层次就减少;缩小幅度,层次就增多。因此,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

7、层次管理的原则。

(1)层次节制原则,下层必须服从上层的领导。通过层次节制,才能使行政系统迅速运转;

(2)只管一个层次原则,上层只管一个下层,一般不能越过中间层,分层管理,层层负责。

特殊情况时,允许越级请示或指挥,但为防止行政指挥的随意性与片面性,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和措施作保证。

11、编制管理及其具体内容。

(1)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

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管理。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个方面。

(2)具体内容:①制订编制方案;②确定各部门的职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③审批机构与人员;④监督编制执行情况;⑤做好编制统计;⑥制定有关的编制法规。

12、编制管理的意义。

(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

13、编制管理的原则。

(1)精简原则,一是精简机构,减少层次;二是精简人员,合理定编定员;

(2)统一原则,一是统一领导,严格按统一规定、制度、程序进行;二是统一职能目标,明确划分职责权限,保证同类行政事务由同一行政机构负责,防止机构重叠,政出多门;

(3)编制立法原则。

14、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指编制管理部门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依照组织系统对编制进行直接管理的方法;(2)经济方法,指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手段,对编制进行调控的方法;(3)法律方法,指运用法律规范,对机构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调控管理的方法。

第五章行政领导

一、名词

2、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力,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和。

3、行政领导的职位: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相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一体。

4、行政领导的职权: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

5、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6、行政领导者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效果的影响力。二、问答

6、行政领导的特点。

(1)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2)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7、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2)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

(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8、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

(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2)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

9、职权与职位的关系。

(1)从职权的特点来看:①职权与职位联系在一起;②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③职权时法定权力。

(2)从职权的范围来看:行政职权是由限度的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考虑到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的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权力和领导机构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

10、行政领导者责任内容。

(1)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

(2)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

(3)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1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

(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

(2)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效领导体制;

(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在各层领导集体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领导核心;

(4)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

(5)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

12、行政领导制度层次。

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从根本上约束行政领导活动的制度安排;

(2)保障领导者个人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使领导者的个人能动性与组织能量最大限度地得以整合和发挥;

(3)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措施,保证行政活动富有成效,避免无的放矢。

13、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

(1)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六章人事行政

中国人是行政的变革

第七章公共预算

二、问答

5、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

(1)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预算编制模式简单,导致政府内部缺乏集中地行政控制;

(2)财政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导致在预算执行中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

(3)由于预算编制不完善、不细化,人大无法有效地行使宪法和预算法赋予的预算审查与监督职能。

19、我国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

(2)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违规拨付和支付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基本支出中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无预算的支出、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支出预算、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项目支出中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挪用项目资金用于基本支出、对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对应纳入招标的工程项目直接规定工程承包商或施工单位等。(3)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第八章行政信息

一、名词

2、行政信息: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得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

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资源和信息化管理体制。

二、问答

2、行政信息包括什么?

(1)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

(2)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3)政府部门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

(4)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

(5)与行政信息的制作或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

(6)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行政信息公开

第十六章政府绩效管理(***)

2、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行政管理学题库-百度文库.url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行政责任的主体 B.行政责任行为 C.行政责任结果 D.因果关系 E.行政责任客体 2、行政决策的陷阱与障碍有() A.决策者的过度自信 B.框架效应 C.忽视性偏差 D.难以权衡不同层次的目标 E.没有找到对策的问题 3、行政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A.以组织的信息需要为依据的原则 B.利用性原则 C.成本最低的原则 D.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 E.高效原则 4、行政信息资源配置的特点() A.时效性 B.准确性 C.行政信息的效用性 D.行政信息配置的权威性 E.行政信息传递的规范性 5、行政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包括() A.对应关系 B.交换关系 C.融合关系 D.影响关系 E.制约关系 6、行政财力资源配置的功能有() A.积极发展生产 B.改善经营管理 C.加速技术改造

D.提高流动资金利用效率 E.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 7、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有() A.制定目标前的准备工作 B.目标制定 C.目标的实施 D.检查结果,信息反馈和处理 E.赏罚分明 8、如何应对行政决策的陷阱与障碍() A.充分认识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避免在决策中过度自信 B.突破框架效应,看清决策问题的本质 C.尽可能避免决策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D.正确衡量不同层次的目标 E.找准决策的问题,合理预设决策目标的路径 9、定性决策法有()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列名小组法 D.时间序列分析法 E.SWOT分析法 10、标杆管理的特点() A.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B.标杆管理更具体,明确,可行 C.标杆管理注重实践 D.标杆管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E.标杆管理更注重科学 11、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 A.岗能匹配 B.优势定位 C.内部为主 D.动态调节 E.合理分配 12、行政信息资源配置的程序() A.信息的收集

行政管理学三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2 姓名张建华 课程代码110058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评阅教师沈忱 第三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 2、行政决策 3、行政领导方式 4、行政执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就是( )。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申述 2、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就是( )。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会议 3、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就是( )。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简讯 4、垃圾桶决策模式的代表人物就是( )。 A科恩 B西蒙 C泰罗 D法约尔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领导活动四个基本要素就是(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作用对象 D环境 2、行政领导不同于其她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就是( )。 A统一性 B执行性 C权威性 D合法性 3、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上级对下级宜采用( )。 A指示 B命令 C意见 D申述 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下级对上级宜采用( )。 A报告 B请示 C 申述 D意见 4、行政领导体制包括( )P150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B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C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D各级政府机关与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所必须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就是( )。 A共产党领导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6、与其她决策相比较,行政决策所独有的特性就是( )。 A强制性 B法律政策性 C社会性 D非营利性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3、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4、行政决策目标的确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5、行政执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作答结果: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主要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与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 2、行政决策:就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与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作出行政决定的过程。 3、行政领导方式:就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4、行政执行:公共行政机关通过执行、适用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与过程。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要求行政领导者在实施决策职能时必须做到: (1)目标明确。围绕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进行决策。 (2) 有预见性,对实施的决策方案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作出预测。 (3)遵循科学决策程序。 (4)发扬民主,听取群众、行政人员、专家学者的意见,使决策方案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行性。 (5)统筹兼顾。行政决策的范围较广,会涉及各方面的问题,一些较高层次的决策还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不能顾此失彼。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一)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类,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类。 (二)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分类,行政领导方式有集权式、分权式与均权式三种。 (三)按行政领导者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分类,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与人

最新中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作业完整版(一)

学习-----好资料 《行政管理学》 学习中心: 专业:行政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练习一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 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0分) 1. ( D )被认为是行政学的鼻祖。 A 、史坦因 B 麦克雷戈 C 、马斯洛 D 威尔逊 2.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 A )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控制职能 D 指挥职能 3 .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是( C ) A 下放权力 B 裁减人员 C 转变行政职能 D 撤消或合并机构 4?行政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B ) A 行政领导偏好 B 社会变革 C 组织文化建设 D 行政效率提高 5. 在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中,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是( B ) A.规则体系 B.职能目标 C.权责体系 D.机构设置 6. 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领导者偏好 B. 职能方式的变化 C.职能权限的变化 D.职能内容的变化 7. 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A ) A.阶级性 B. 权威性 C.服务性 D.法制性 8. 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行政幅度与行政层次之间的关系( C ) A.没有关系 B.成正比关系 C. 成反比关系 D.随情况而定 9. 行政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 C ) A.制定规范 B. 组织协调 C.制定目标 D.指导监督 10. 在公共行政领导者素质构成中,居于首要和根本地位的是( B )。 A.思想素质 B. 政治素质 C. 道德素质 D. 组织管理素质 三、填空题(24分) 1.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 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其中 政府处于主体地位,行政管理的基础是 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2. 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 国家行政机关,或者仅指中央政府或 内阁。 3. 政府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其中 政治职能 最集中体现国家政府的阶级性质。 学习-----好资料 学习-----好资料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 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ABD )( A 宏观调控职能 B 市场监管职能 2. 行政组织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方法有( A.阶级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法E.比较分析方法。 3. 行政组织机构类型有( ABCDE A.首脑机关 B.职能机关 C. 4.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 ABC )( A.政策的低质和目标偏离 B. C. (10 分) )( )( C 社会保障职能 BCDE )(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 )( 辅助机关 D.咨询机关 )( 不公正分配 )( ) A.法定权力 B.奖惩权力 C.专家权力 D. ( ) 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 )( ) D.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 )( ) E.派出机关 ) )( ) C.寻租 D. 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 )( )( ) 归属权力E.审讯权 力

行政管理学题库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B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D)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A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D A、行政效率 B、行政方法C、行政监督D、行政执行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B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 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为中心的理论。A A、效率 B、管理C、行政 D、公平 C 从工厂的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C A、50 B、60 C、70 D、80 D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 A、国内与国外环境 B、政治与经济环境 C、良性与恶性环境 D、宏观与微观环境 2、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立克 3、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瑞士 C、英国 D、法国 4、行政首长运用启发、引导、商讨、建议等方法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称为() A、极端民主的方式 B、疏导教育的方式 C、榜样示范的方式 D、旅任自流的方式 5、国家工作人员因公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的,按我国规定可以() A、辞职 B、辞退 C、退休 D、退职 6、行政决策的咨询系统与中枢系统的关系应当是() A、主观能动性的 B、依附性的 C、相对独立的 D、具有对立性的 7、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 A、一般性内部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专门监督 8、办公自动化(简称OA)在日本形成一个热潮是在()。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9、某个省的领导为了掌握干部建私房情况,到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县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取得了各种数据资料。这在传统行政技术方法中是()。 A、“解剖麻雀”的方法 B、"蹲点种试验用"的方法 C、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D、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10、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要求。 A、一般 B、普通 C、次要 D、总体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科学化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 A、强调加强整体宏观研究 B、强调政治与行政分离 C、主张随环境地变迁选择管理方式 D、注重机械效率的执行活动 E、既强调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等静态方面,又强调人的因素 12、一个国家的宏观行政环境包括() A、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B、国际社会因素 C、国内自然因素 D、国际自然因素 E、行政机构内部结构因素 13、要使经济职能得以正常发挥,我国政府机构对经济的管理应以() A、宏观管理为主 B、间接管理为主 C、服务性为主 D、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E、培训技术人才为主 14、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可分为() A、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集权制 E、混合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E、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16、公务员考试录用应贯彻的原则是() A、自由 B、平等 C、公开 D、竞争 E、高效

行政管理学三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13050800012 姓名张建华 课程代码110058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评阅教师沈忱 第三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 2、行政决策 3、行政领导方式 4、行政执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A交谈B聚会C宴请D申述 2、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A交谈B聚会C宴请D会议 3、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A交谈B聚会C宴请D简讯 4、垃圾桶决策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科恩B西蒙C泰罗D法约尔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领导活动四个基本要素是()。

A领导者B被领导者C作用对象D环境 2、行政领导不同于其他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是()。 A统一性B执行性C权威性D合法性 3、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上级对下级宜采用()。 A指示B命令C意见D申述 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下级对上级宜采用()。 A报告B请示C 申述D意见 4、行政领导体制包括()P150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B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C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D各级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所必须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是()。 A共产党领导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依法行政原则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6、与其他决策相比较,行政决策所独有的特性是()。 A强制性B法律政策性C社会性D非营利性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行政管理学作业3.

行政管理学作业3 Array 一、填空题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2.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和个人决策。 3,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4,行政执行的主体是及行政人员。在延伸的意义上,还应当包 括由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 5,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 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7,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 8,职务犯罪监督包括对贪污贿赂的监督、和渎职犯罪监督三种。 9,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 10,公共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稳定经济增长三大职能。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 A.临时方案 B.积极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2,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 B.积极方案

C.临时方案 D.追踪方案 4,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5,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准备阶段 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7,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 )。 A.现场监督 B.跟踪监督 C.工作报告 D.专案调查 8,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法制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社会监督 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 )追究刑事责任。 A,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10,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三、多项选择题 1,决策方案一般有( )。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E.长期方案 2,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 A.行政指挥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协调 E.行政评估 3,行政监督的特点是( )。 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C,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 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公共行政学学科的诞生 1.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以美国学者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为诞生标志的。从该文发表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行政学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行政管理学发端于这一时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首先它是社会生活和政府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在这一时期里,欧美各主要国家早已完成了产业革命。随着各国工业化的迅猛进程,不仅在工商、金融界形成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型垄断组织,而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都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对国家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国家干预来有效地减少、缓和和解决矛盾,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均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地位的增强、权力的加大、职能的扩展、责任的加重、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及其人员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诸如效率低下、不负责任、贪污腐化、铺张浪费等现象并不鲜见。这就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政府,研究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以求解决现实矛盾。因此,在这个时期提出公共行政问题、产生公共行政学是合乎逻辑的,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2.理论渊源 客观实践的需要并不足以导致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它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以下理论被认为是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它们为行政管理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行政权)、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和思辨的研究方法。 ?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官房学又译计臣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国家(君主)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问题。官房学在改进行政制度、积累行政经验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后来的行政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以后逐步演变为公共财政学。 ?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18世纪初期,普鲁士在西方首先创立了依据考试任用官吏的制度。英国则在1854年正式确立了常任文官制度。文官制度为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因而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行政法学建立了“法制行政”的最初的理论规范,直接促进了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3.代表人物 ——伍德罗·威尔逊 威尔逊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新泽西州长和美国第28任总统。188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该文被认为是现代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也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在《行政学之研究》中,威尔逊认为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而执行一部宪法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正在变得愈来愈困难。所以,应当关注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政府的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政治被界定为制定公法,制订公共政策;公共行政被界定为详细、系统地执行公法。行政管理属于事务性领域,对政治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良好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 答: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有授权留责、适度放权、量能授权、逐级授权和追踪授权等方式。 2、简述行政环境的内涵。 答: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3、简述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我国预算执行存在以下问题:一、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二、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三、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4、简述行政伦理的功能。 答:行政伦理的功能有以下四个:中介功能、规范与约束功能、教育与塑造功能、保证与激励功能、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5、什么是行政管理? 答: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及其官员,为实现国家和行政组织的目标,依据国家法律,应用法定的行政权力,对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组织的内部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6、什么是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革。 就改革的基本类型来看,行政改革有调试型、转轨型和发展型改革三种。调试型改革是指发达国家在原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的适应性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行政改革。发展型改革是指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 7、简述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 答: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

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1)《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题 及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7:第七批次 8:第八批次 1:[论述题] 简答: 2.谈谈怎样提高会议的质量。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会议的重要程度一般应与会议时间成正比,防止帕金森定律中的大事忽视、小事扯皮现象;(2)注意会议人员的构成;(3)严格控制会议的人数;(4)会议程序合理,准备充分(5)不允许重复性观点(6)充分利用现代会议技术(7)创新会议方法。 2:[论述题] 简答:

1.简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理念价值素质,如使命感、英雄观、生死观、名利观、修养观、荣辱观;(2)道德品格素质,如道德无缺、心存仁义、为人正直;(3)知识能力素质,如完备的知识、卓越的能力;(4)身体心理素质. 1:[论述题] 材料: 2008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名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认为,对这19名乡、镇长的任免是党组织的意见,政府和人大都应坚持党的领导,无权对党组织的建议提出异议,政府文件没有过错,所以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不予理睬。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重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汇报,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会上全体常委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消的决定。提问: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为什么? 2、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为什么? 答案要点:这是一起人事任免争议,我们认为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应该予以撤消。这是因为:首先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乡、镇长的任免必须通过乡、镇人民代

行政专《行政管理学》期中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 ABCDE) A.目标的不同 B.实质的不同 C.特性的不同 D.监督方式的不同 E.权力来源不同 2.行政管理主体的显著特点( ACE) A.阶层性 B.强制性 C.部门性 D阶级性 E.全员性 3.行政管理机制的特点(ABCDE) A.内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 自动性 E可调性 4.以行政管理内容为目标的基本功能体系具体包括(ABCD)功能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社会功能 D.协调功能 E.决策功能 5.政府功能的实现方式有(ABCD) A.供应 B.补贴 C.生产 D.管制 E.赔偿 6.行政领导的要素包括(ABCD)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领导目标 D.客观环境 E.客观过程 7.行政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包括(ABCD) A.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 B.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 C.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 D.网络知识 E.理论知识 8.行政责任体系的特征有( ABCD) A.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 B.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 C.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 D.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 E.行政责任是一种道德 9.依照责任的性质和范畴,行政责任可以分为(ABCD)类型 A.政治责任 B.法律责任 C.管理责任 D.道德责任 E.工作责任 10.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科学原则有(ABCD) A.时间第一原则 B.以人为本原则 C.真诚坦率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E.积极宣传原则 二、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就是通过决策、执行、组织、领导、协调、监督、控制诸环节,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2.行政功能 一般而言,行政功能是指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产生的功效和作用,是组织系统内部结构所形成的固有效能的外部表现。 3.行政领导力 行政领导力是领导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等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自身的素

最新行政管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某个市的领导为了了解干部建私房情况,到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县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取得了各种数据资料。这在传统行政技术方法中是( A)。A、“解剖麻雀”的方法B、"蹲点种试验用"的方法C、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D、抓主要矛盾的方法2、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D )要求。A、一般B、普通C、次要D、总体3、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C) A、国内与国外环境B、政治与经济环境C、良性与恶性环境D、宏观与微观环境4、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D) A、法约尔B、孔茨C、奥唐奈D、古立克5、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 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B ) A、美国B、瑞士C、英国D、法国6、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 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 A)。A、一般性内部监督B、职能监督C、主管监督D、专门监督7、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D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8、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C ) A.社会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9、.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威尔逊10、.现代民主理论认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 B.主权在民 C.君民同治 D.天赋人权11、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 C ) A.诱导力 B.组织制度 C.强制力 D.信息1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行政决策 B.行政绩效 C.行政职能 D.行政方法13、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预算编制 B.预算执行 C.决算管理 D.预算管理14、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与合法性基础是( A ) A.目标 B.职能 C.环境 D.技术15、行政执行工作的关键是( D ) A.计划 B.协调 C.动员 D.指挥16、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首先必须加强( C ) A.思想教育 B.奖惩制度 C.法制教育 D.文化教育17、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 C ) A.无偿性 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18、在行政绩效评估中,对公众满意进行调查,通常使 用( B ) A.官方记录 B.问卷调查 C.培训观测者 D.信件调查19、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 态的中间媒介是( B ) A.行政技术 B.行政管理方法 C.行政理念 D.行政人员20、法律方法所依据的法律,其规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这体现了该方法的( C ) A.权威性 B.强制性 C.稳定性 D.具体性 公共行政的特点(1)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政治性;(3)严格的法制性;(4)民主性;(5)公平性;(6)高效性.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是我国的公共行政 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一、单选项 1、我国最早出现生班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6、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常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 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 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生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信纸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 要学习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0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1-9 A.泰罗 B.古德诺 C.威尔逊 D.法约尔 2.霍桑实验提出了( A )1-14 A.“社会人”假设 B.“政治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D )1-23 A.比较方法 B.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 D.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 B )2-32 A.微观行政环境 B.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 A )2-35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2-50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D )3-81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 )3-70 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4-102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4-95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 A )5-137 A.适应性 B.协调性 C.法制性 D.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 C )5-135A.咨询机构 B.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 D.执行机构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 B )5- 136 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6-164 A.计划和组织 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D. 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 B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B.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D. 16.)6-165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D.行政体制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A )7-208 A.服从权威 B.谈判 C.冷处理 D.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布洛姆 B.阿·埃佐尼 C.杜鲁门 D.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 C A.国政调查 B.质询 C.听证会制度 D.人大代表视察 21.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中间媒介是( D )9-263 A.行政管理制度 B. C.行政领导方式 D. 22. 响,因而具有( C )9-269 A.无偿性 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 D )9-275 A.目标激励 B.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D.反激励 24.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理模式是( C )10-315 A.以德行政 B.诚信行政 C.依法行政 D.透明行政 25.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

行政管理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 最早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想的就是( )(2 分) A.古德诺 B.威尔逊 C.法约尔 D.威洛比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2、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入口”环节就是( )(2 分) A.人员招募 B.人员甄选 C.人员培训 D.人员流动管理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3、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 )(2 分) A.奥斯本 B.盖布勒 C.波利特 D.登哈特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4、关于政府雇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2 分) A.政府雇员受公务员法调整 B.政府雇员不占行政编制 C.政府雇员任期按合同规定 D.政府雇员薪酬待遇按岗制定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5、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最早开始于( )(2 分)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6、下面属于类行政组织的就是( )(2 分) A.会计师事务所 B.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 C.民办学校与民办养老院 D.律师事务所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7、有限理性决策模型遵循的原则就是( )(2 分) A.最佳原则 B.适度原则 C.满意原则 D.效率原则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8、提出“管理就就是决策”观点的学者就是( )(2 分)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梅奥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9、兼具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特殊资源就是( )(2 分) 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信息资源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10、渐进决策模型的提出者就是( )(2 分)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埃佐尼 D.邓恩 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11、新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即( )(2 分) A.企业家政府 B.企业化政府 C.企业型政府 D.企业制政府

行政管理学三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2013050800012 姓名张建华 课程代码 110058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评阅教师沈忱 第三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 2、行政决策 3、行政领导方式 4、行政执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申述 2、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会议 3、下面不属于行政协调中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是()。 A交谈 B聚会 C宴请 D简讯 4、垃圾桶决策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科恩 B西蒙 C泰罗 D法约尔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领导活动四个基本要素是()。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作用对象 D环境 2、行政领导不同于其他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是()。 A统一性 B执行性 C权威性 D合法性 3、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上级对下级宜采用()。 A指示 B命令 C意见 D申述 行政协调方式中的正式沟通,下级对上级宜采用()。 A报告 B请示 C 申述 D意见 4、行政领导体制包括()P150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B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C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D各级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所必须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是()。 A共产党领导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6、与其他决策相比较,行政决策所独有的特性是()。 A强制性 B法律政策性 C社会性 D非营利性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3、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4、行政决策目标的确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5、行政执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作答结果: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领导: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 2、行政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作出行政决定的过程。 3、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4、行政执行:公共行政机关通过执行、适用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和过程。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四、简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每题11分,共54分) 1、要保证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行政领导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决策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要求行政领导者在实施决策职能时必须做到:(1)目标明确。围绕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进行决策。 (2)有预见性,对实施的决策方案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作出预测。 (3)遵循科学决策程序。 (4)发扬民主,听取群众、行政人员、专家学者的意见,使决策方案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行性。 (5)统筹兼顾。行政决策的范围较广,会涉及各方面的问题,一些较高层次的决策还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不能顾此失彼。 2、行政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一)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类,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类。 (二)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分类,行政领导方式有集权式、分权式和均权式三种。 (三)按行政领导者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分类,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重人式、重事式

行政管理学(3.2.4)--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第3章 行政环境 第二节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一、概念题 1、融合型行政管理 这是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亲族主义色彩;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2、衍射型行政管理 这是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原则;沟通渠道发达;由于社会高度的专业化因而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3、柱型行政管理 这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形态,它既具有农业社会行

政形态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具体说其特征是,政府的制度、法规不能实际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已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存在 二、简答题 1、利格斯生态行政学的内容 A、融合型 这是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亲族主义色彩;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B、衍射型 这是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行政风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