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在我们面临的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既然是基因病,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来监测突变的基因,进行基因修改,从而治愈癌症呢?

基于这个思路,基因检测应运而生!

基因检测就是针对肿瘤的基因图谱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到底是发生了哪些突变的过程。

随着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被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检测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机会。

目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癌症治疗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那么,哪类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

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如果经济条件挺好,想要全面检测癌症相关的基因,可以做全基因检测。

说完基因检测,就不得不说说靶向治疗了!

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导致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谱变化,以此确定针对特异性驱动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很多,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只有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正确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

近年来,靶向药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靶向药可选。其中,肺癌获批的靶向药最多,靶点也最多,具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种,其他常见癌症如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也有很多靶向药可用。常见靶

点及靶向药如下,

EGFR——易瑞沙、凯美纳、特罗凯、泰瑞莎;

ALK——克唑替尼、艾乐替尼、色瑞替尼;

HER2——赫赛汀、来那替尼、阿法替尼;

BRCA——奥拉帕尼、尼拉帕尼、鲁卡帕尼;

PD-L1——纳武单抗、派姆单抗、阿特朱单抗;

总之,进行靶向治疗之前需要基因检测,只有了解了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此外,在基因检测的技术选择上,需要根据其对应的靶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

那么,是不是只要想选择靶向药就必须基因检测呢?其实也不是,有一小部分靶向药是不需要基因检测可以直接使用的。如瑞戈非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卡博替尼这类多靶点肿瘤抑制剂,并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检测。因为,目前并不知道,哪个或者哪几个基因变异,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还有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贝伐单抗、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等也不需要基因检测。

重要提示:

1、癌症基因检测只需要做一次吗?

一般来说,人的一生基因检测只需要做一次,但由于癌症属于基

因突变范畴,极易出现耐药可能,会产生新的突变,所以癌症基因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需要进行多次检测的,以便帮助医生明确耐药机制,为后续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正常来说,耐药一次就要重新检测一次。

2、基因检测需要多久出结果?

临床上,病理学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而基因检测则是在常规病理诊断之后才选择是否需要做。一般来说,病理诊断为腺癌、鳞癌等,进行癌症基因检测的意义更为突出。我院基因检测一般在收到标本之后1周左右就可以出结果。

3、癌症基因检测费用需要多少钱?

癌症基因检测价格取决于需要检测位点的数量,检测数量越多,价格越高,全基因检测是最贵的。我院肺癌常见位点基因检查费用大概在5000左右,可以部分通过医保报销。患者可以根据经济条件和癌症类型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类型。

癌症基因检测,靶向治疗

癌症基因检测,靶向治疗选择 关键词:癌症基因检测、靶向治疗 当人体细胞内DNA发生机体无法识别或修复的损伤或突变时,就会导致癌症。这些异常细胞能够不受控制地生长,形成肿瘤或肿物,侵犯健康组织或器官。传统的癌症分类基于发病部位,如肺癌、乳腺癌等,且同一肿瘤类型的患者大都接受同样的化疗方案。 近年来,癌症研究者发现了与癌症生长相关的特定基因,因此,癌症目前可以根据导致肿瘤生长的潜在DNA改变或基因组变异进行分类。 通过对导致癌症生长的特定基因突变进行定位,靶向疗法可以准确识别、攻击癌症细胞,在治疗癌症方面前景非常广阔。这种疗法只攻击癌症细胞,通常来说可远远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在许多癌症治疗的方案中,靶向疗法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 有许多潜在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生长,这些突变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根据每位患者肿瘤的特定特点,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选择适用于患者的靶向疗法。

?如上所述,即便两个在相同部位患有肿瘤的人,他们的肿瘤在基础的分子水平也存在很大不同,即引起各自癌症生长的基因异常有所不同。 ?癌症综合基因检测是一个全面综合性基因检测产品,该产品可以检测所有驱动癌症生长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异常。癌症综合基因检测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临床数据,将所有发现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与靶向疗法和临床试验进行匹配,最终形成一个信息丰富且易读的报告,帮助医师为每位患者考虑所有可能的治疗选择。这些疗法包括FDA批准的靶向药以及尚在临床研发阶段的靶向药。不做检测,这些疗法很可能就不会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 为什么选择癌症综合基因检测? ——癌症综合基因检测正改变着癌症的治疗 检测更多的基因异常 引发癌症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异常有四类: ?碱基置换 ?插入和缺失 ?拷贝数变异 ?重组

基因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应用

基因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应用 郭龙飞 (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各种癌症和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且死亡率很高,现在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对中晚期的患者治疗疗效已经明显不足。因此。找到一种新的治疗癌症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对人类健康发展是意义重大的。而基因治疗则是用各种手段从基因水平上来治疗各种疾病。于是,基因治疗为众多患者提供了希望,成为了现在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是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基因治疗癌症和恶性肿瘤为主来论述基因治疗在医学上的应用。 关键词: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癌症恶性肿瘤 1基因治疗概述 基因治疗的基本含义是通过遗传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水平上治疗各种疾病[1]。它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广义的基因治疗是指利用基因药物的治疗,而通常所称狭义的基因治疗是指用完整的基因进行基因替代治疗,一般用DNA序列[2]。它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纠正肿肿瘤细胞基因的结构及(或)功能缺陷,或者间接通过增强宿主对肿瘤的杀伤力和机体的防御功能来治疗肿瘤。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激活机体抗瘤免疫,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抑制或阻断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或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这些基因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基因、抗肿瘤基因、肿瘤药物相关基因和病毒基因等[3]。 目前基因治疗的方式(type of gene therapy)主要有3种:①基因矫正或置换:即对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或以正常基因原位置换异常基因,因此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②基因增补:不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过外源基因的导人,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③基因封闭:有些基因异常过度表达,如癌基因或病毒基因可导致疾病,可用反义核酸技术、核酶或诱饵转录因子来封闭或消除这些有害基因的表达[4]。 2基因诊断应用 2.1基因诊断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 目前报道有一些较严重的SMA I型患儿会出现关节挛缩、骨折、呼吸困难和感觉神经元受损的表现,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5ql3缺失大小有关。SMA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早期发现SMA患儿呼吸系统受累并干预性通气治疗可以延长疾病的病程、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肺部继发性感染及呼吸衰竭发生。本例患儿经抗炎、吸氧、吸痰、补充维生素、给予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呼吸困难逐渐缓解,双肺痰鸣音减少,但最终家长考虑远期预后不良而放弃治疗[5]。 最近,在体外实验研究中发现丁酸纳、丙戊酸和Htra—ISl的调节因子可以增加SMN2基蛋白的作用,而且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作用,但研究工作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没有正式应用于临床,该类药物可能为SM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5]。 2.2早期胰腺藩的基因诊断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每年有新发病例约20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其发病匿,早期缺乏特异表现,恶性程度高,极易出现转移,80%-90%的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手术切除率只有15%,年生存率为1%-5%。而早期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为90-100%,5年生存率可达70%- 100%。另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大小是重要的生存率预测因子,如果直径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与用药指导 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 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沖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在我们面临的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既然是基因病,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来监测突变的基因,进行基因修改,从而治愈癌症呢? 基于这个思路,基因检测应运而生! 基因检测就是针对肿瘤的基因图谱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到底是发生了哪些突变的过程。 随着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被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检测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机会。 目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癌症治疗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那么,哪类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 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如果经济条件挺好,想要全面检测癌症相关的基因,可以做全基因检测。 说完基因检测,就不得不说说靶向治疗了! 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导致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谱变化,以此确定针对特异性驱动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很多,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只有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正确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 近年来,靶向药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靶向药可选。其中,肺癌获批的靶向药最多,靶点也最多,具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种,其他常见癌症如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也有很多靶向药可用。常见靶

肿瘤基因检测的解读流程复习过程

从临床进入基因检测流程是入口,检测结果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合理解读是出口,这一入一出之间需经历检测前临床咨询部分、实验室部分、信息分析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共四个环节。其中的第四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即是根据检测结果、患者信息、医生共识综合判断,临床和遗传咨询有效衔接、充分沟通,最终出具临床解读报告。 在做成临床解读报告之前,首先需要将解读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包括解读的步骤流程,解读的技术细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解读的规范化,使解读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出具一份好的临床解读报告,基因检测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和临床医生。从大的框架讲,基因检测数据解读可分为三个步骤:原始数据→分析数据、基于数据库的解读→与患者个体表征/临床病例结合的解读。1、读懂原始数据 将测序的原始序列数据(FASTQ)去除接头及低质量序列,经BWA软件比对至GRCh37/38(NCBI版本)或hg19/hg38(UCSC版本)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上,Picard去除重复序列,使用GATK检测SNV与Indel变异,使用ANNOVAR 进行变异注释。最后获得一份.vcf文件(图1)。

图1 从测序的原始序列数据到vcf文件的流程一份vcf文件包含如下基本信息。 Chr:变异所在的染色体 Start:变异在染色体上的起始位置 End:变异在染色体上的结束位置 Ref:参考基因组的序列 Alt:检测样本基因组的序列

Func.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的功能区(exonic,intronic,UTR3,UTR5,splicing,upstream,downstream,intergenic)(此处的exonic特指外显子编码氨基酸区,不包括外显子的UTR区) Gene.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名称(如果是基因间,则是两侧的基因)GeneDetail.refGene:非外显子区处于特定转录本中的具体位置(如果是基因间,则是距离两侧的基因的距离) ExonicFunc.refGene:外显子区的变异类型(frameshift insertion,frameshiftdeletion,stopgain,stoploss,nonframeshift insertion,nonframeshiftdeletion,synonymous SNV,nonsynonymous SNV),如果这一栏是一个“.”的话,就说明该变异不在外显子区 AAChange.refGene: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同一个基因可能具有多个转录本,氨基酸改变的位置在不同的转录本中有可能不一样) 经注释后的vcf文件还会包含如下信息: CLINSIG:该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的临床意义(Benign,Likely benign,Uncertain significance,Likelypathogenic,Pathogenic,Drug-response)CLINDBN:该变异所引起的疾病名称 CLINACC:该变异的登记号和版本号(VariantAccession and Versions)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索拉菲尼 所测基因:RAF突变VEGFR2表达PDGFR表达RET表达KIT突变 商品名称:多吉美多种激酶抑制剂,在体外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英文商品名:Nexavar 英文通用名:sorafenib 英文名称:Sorafenib Tosylate Tablets 适应症及用法:1、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2、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3、晚期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规格】0.2g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推荐服用索拉非尼的剂量为每次0.4g(2×0.2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以一杯温开水吞服。 影像学可见的血管侵犯和/或肝外播散 临床试验:口服索拉非尼4个月后,患者肺部转移灶或骨转移灶明显好转。在5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6%部分缓解(PR),46%病情稳定(SD),临床获益率达82%,中位PFS为63周,分化良好者可达84周。对30例患者随访的中位OS为140周,显示索拉非尼对131I 治疗不敏感的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晚期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终于迎来了新的治疗药物。在国际性双盲Ⅲ期DECISION研究中,每日2次口服索拉非尼(多吉美)使得至疾病进展中位时间达到10.8个月,几乎是安慰剂组(5.8个月)的2倍[危险比(HR),0.587;P <0.0001]。 舒尼替尼 所测基因:PDGFRA表达PDGFRB表达VEGFR2表达KIT突变 商品名称:索坦 英文商品名:Sunitinib malate capsules 英文通用名:sunitinib malate(Sutent) 英文名称:motesanib diphosphate 适应症及用法: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肝癌新药。 【规格】0.2g 【用法用量】每天4粒,一次服4粒,服用4周后需停药观察2周后继续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 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13%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达到部分缓解,68%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及83%的MTC患者病情稳定。 莫替沙尼 所测基因:选择性抑制VEGF受体, PDGFR, 和Kit受体 英文名称:motesanib

基因检测对于肿瘤治疗有哪些意义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加剧,生活长期无律,越来越多的人群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趁虚而入,世界癌症的发病率也显示逐年升高的趋势。癌症的遗传异质性、病灶转移性、个体差异性,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长期以来,对癌症确诊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多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但由于放疗和化疗不能主动识别癌细胞,针对性较差,在抑癌杀癌的过程中,对正常细胞也同样具有杀伤作用,使人体机能严重受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一些病人因无法承受长期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副作用,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而抗拒继续治疗。多数患者好不容易熬过了多次放疗化疗,却依然面临着癌症复发的危险。近十年来,癌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是靶向药物的成功研究,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基因检测(即分子靶标检测)是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为基础,筛选和鉴定与疾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通过靶向给药实现有效的靶向治疗及个体化治疗。肿瘤分子靶标的出现使得靶标药物能够针对癌

细胞本身进行治疗,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重大伤害,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更带给他们生的希望。自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以来,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的认可,是极为有前途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基因检测流程 1、检测预约。南京明基医院肿瘤精准医疗中心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检测预约机制,会有医务人员一对一帮助患者预约检测,并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2、样本采集。中心专业医务人员采集患者送检样本,交给专业人员处理。 3、专业检测:中心接收样本后,第一时间安排检测,5—7个工作日出具检测报告。 4、报告解读:专业人员及主治医生为患者提供免费报告解读,并针对病人的个体化治疗需求,确定精准化治疗方案,进行临床预测分析和治疗预后评估。 基因检测的特点 1、多基因并行检测,肿瘤疗效基因全扫描。一份样本,一次检测,检测所有肿瘤靶向和化疗药物相关基因状态。

肿瘤基因突变检测

肿瘤基因突变检测 癌症是一类难以预防的疾病,中晚期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又很小,而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达65%以上,有些肿瘤可达90%以上,因此,战胜癌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癌症。由于癌症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甚至毫无症状,故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主要是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人群筛查完成。目前筛查癌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化验血肿瘤指标及B超、CT、MRI、PET-CT 等检查,但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发现有异常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17种常见高发肿瘤,包括乳腺癌(breast cancer)、结肠癌(colorectalcancer)、子宫癌(endometrial cancer)、脑胶质瘤(glioma)、白血病(leukemia)、肺癌(lungcancer)、淋巴癌(lymphoma)、成神经管细胞瘤(medulloblastoma)、黑色素癌(melanoma)、间皮瘤(mesothelioma) 、多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卵巢癌(ovarian cancer)、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emia vera) 、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ncer)和恶性内瘤(sarcoma),其发病机制涉及与多种肿瘤发生共同相关的肿瘤易感基因群介导的分子改变,参与了肿瘤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系统寻找和探讨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遗传学变异,对阐明肿瘤早期发生机制及寻找肿瘤早期预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分子靶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高通量分子测序技术平台,可同时开展多个肿瘤基因突变检测项目,如EGFR、K-RAS 、N-RAS、B-RAF、PI3K 、p53、p16、BRCA1、

肿瘤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解读2012-11-6

肿瘤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解读 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洛替尼)的治疗敏感性,与EGFR第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相关,发生特定突变的患者临床使用这些抑制剂可以提高生存率[1, 2]。 参考文献: [1]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 Jackman DM,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15:5267-5273. EGFR第20外显子T790M耐药位点突变检测 EGFR第20外显子(T790M)突变可引起易瑞沙、特罗凯等TKIs的耐药[1, 2]。如果对于一个病人的EGFR检测中,既发现耐药突变,又发现敏感型突变,例如:T790M/exon 19 deletions;T790M/L858R 、G719X、L861Q、S7681等,则提示其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罗替尼)的敏感性有限制[3, 4]。 参考文献: [1] J?nne PA,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6; 12(14Suppl):4416s-4420s. [2] 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3] Yun CH,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105(6):2070-2075. [4]Arcila ME, et al.Clin Cancer Res. 2011; 17(5):1169-1180.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前言 药物体内代谢、转运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影响药物的体内浓度和敏感性,导致药物反应性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部分上市的新药仅限于特定基因型的适应症患者。美国FDA已批准在140余种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增加药物基因组信息,涉及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42个。此外,部分行业指南也将部分非FDA批准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特性(如MGMT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列入疾病的治疗指南。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是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前提。 药理学与遗传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两方面。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侧重于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化、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侧重于解释药物如何与作用靶点发生作用。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进行检测可指导临床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美国FDA和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都已批准了一系列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诊断试剂盒。这些试剂盒基本都是对人DNA样本进行基因检测。而在基因表达的检测方面,由于RNA的稳定性差,样本处置不当可导致目标RNA降解,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临床判断。因此,RNA检测试剂的研发相对滞后。 本指南旨在为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提供一致性的方法。本指南中所指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志物不包括影响抗感染药物反应性的微生物基因组变异。此外,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个体化医学检测指南见《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检测技术指南》。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修订。 本指南起草人:周宏灏、陈小平、张伟、刘昭前、尹继业、李智、李曦、唐洁、俞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郭晓明之欧阳歌谷创作

《免疫学概论》课程论文 欧阳歌谷(2021.02.01)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 姓名:郭冬阳 学号: 200904123100**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2009级生物工程(2)班 指导教师:郑育声 分数: 2012年12 月30 日 摘要 肿瘤的基因治疗就是将一个治疗基因“捆绑”在“病毒”上,随后将这种载有治疗基因的“病毒”感染肿瘤患者或肿瘤细胞,使治疗基因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摧毁”肿瘤细胞。这种肿瘤的治疗技术已成为现代广大肿瘤学者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我国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基因治疗是以改变遗传物质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传递到细胞内,这一过程必需载体的协助才能达到目

的,因此载体在基因的转移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结合病毒载体、免疫基因和转基因等方法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为肿瘤的治疗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肿瘤基因治疗 1.1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 (1)免疫基因治疗,又称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通过转导细胞因子基因,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2)自杀基因治疗,使肝癌细胞产生对某些药物前体的特异敏感性而被杀; (3)基因置换或补充,置换突变的基因或补充缺失的抑癌基因; (4)反义苷酸技术,用于抑制癌基因的表达。 1.2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的程序 首先取得所需要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将其同载体连接,再将经过重组的环状DNA即质粒引入受体细胞,并使目的基因和载体上其他基因的性状得以表达等几个环节。 (1)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 (2)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形成重组DNA; (3)重组DNA进入宿主细胞; (4)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 (5)重组子的扩增。 1.3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所需的载体

药物基因检测位点及意义

药物基因检测位点及意义

检测项目名称基因位点检测意义 氯吡格雷01CYP2C19*2(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2型,代谢酶 预测氯吡格雷抵 抗风险,给出个体 合适剂量,提高氯 吡格雷疗效,降低 无效用药风险。 氯吡格雷为前药, 体外无活性,口服 经肠(ABCB1)吸 收,入肝脏,经肝药 酶CYP2C19*2、 *3、*17代谢激活, 其活性代谢产物, 再经过PON1激 活,才能发挥抗血 小板的功效。 CYP2C19*2、*3、 *17及PON1酶活 性决定了氯吡格 雷的疗效。 其中, CYP2C19*17突变02CYP2C19*3(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3型,代谢酶 60CYP2C19*17(C >T)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17型,代谢 酶 152PON1(A>G) 对氧磷酶1,代谢 酶

后,氯吡格雷活性增强,敏感度高,出血风险高,需高度关注出血风险,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氯吡格雷简化版(只测两个位点)01CYP2C19*2(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2型, 代谢酶 仅仅判断氯吡格 雷抵抗风险,只能 测出部分抵抗患 者,会有漏检,且 不能判断出血风 险。 02CYP2C19*3(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3型, 代谢酶 华法林69VKORC1(1639 G>A) 维生素K环氧化 物还原酶复合物1 亚单位,靶点 华法林经CYP2C9 代谢后失活,基因 突变者导致该药 在体内蓄积,应减 量;VKORC1为

12CYP2C9*3(107 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华法林作用靶点,基因突变者,对华法林敏感性增加,应减量。VKORC1 CYP2C9用于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计算,起始剂量给药五天后,转入维持剂量微调。缩短调药时间,降低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阿司匹林106PEAR1(G>A)PEAR1 :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AA\AG基因型,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PCI患者,心梗和死亡率高。预测疗效,给出个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分子之间生物学的差异,以肿瘤的原 癌基因产物或其信号传导通路为治疗的靶点,通过单克隆抗体或酶抑制剂来阻断信号传导通 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为针对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 体、信号传导抑制剂、抗血管形成药物和针对某些细胞遗传学标志或癌基因产物的药物。 一、分子靶向治疗 (1)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 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素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 性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大类治疗手段。 (2)分子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种类 1、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Herceptin,赫赛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西妥昔单抗 (IMC-C225,Erbitux,爱比妥)等。 2、信号传导抑制剂(小分子化合物类)吉非替尼(Iressa,易瑞沙)、厄洛替尼(Tarceva,特罗 凯)、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 Glivec )、拉帕替尼(Lapatinib )等。 3、抗血管形成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阿瓦斯汀)、恩度(Endostar,YH-16 )。 二、分子靶向治疗前的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诊断、预后的反应,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 否良好。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是否过敏体质、有无过敏史。 3、评估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效期、药品有无浑浊、沉淀,储存设备是否安全。 4、评估抢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输液泵、抢救车等。 三、分子靶向治疗一般护理措施 1、用药前测生命体征(可使用心电监护仪) 2、备好抢救药品、设备。 3、用药前30分钟遵医嘱予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口服)、抗组胺药(如非那根肌注)、糖 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推)

开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申请书及流程样板

药物基因检测项目介绍 医院药学部 一、药物基因组学简介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人类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即基因本身及其突变体与药物效应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药理学与遗传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两方面。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侧重于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化、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侧重于解释药物如何与作用靶点发生作用。 药物的体内代谢、转运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影响药物的体内浓度和敏感性,导致药物反应性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 目前临床按照指南和标准化的治疗,约有30%的患者治疗不达标。针对这些患者,药物基因组学可阐明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并结合检测结果出具具有个体化的用药建议,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的费用负担,最终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因此,我院药学部临床药理室已开展相关药物基因检测项目,各临床科室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送样检测,适用人群与相关检测套餐如下: 适用人群 1、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的患者; 2、需要使用的药物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需要长期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的患者; 4、使用某种药物效果一直不理想,病情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5、有过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史或家族成员中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人; 6、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患者; 7、某些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和孕产妇等人群。

从患者开始谈基因检测的整个流程

从患者开始谈基因检测的整个流程 题记:几颗玉米放进爆米花机器,出来便是爆米花;一个智力一般的高中生放到人大附中,三年后出来就是国际一流大学新生;二两五花肉和几个青椒交给一名厨师,出来的便是香喷喷的回锅肉。可是这中间都发生了啥是什么重要步骤将初始原料打磨成了成品10ml 的血液或者一块肿瘤组织,最终变成了一份20 页的检测报告这是怎么实现的中间都发生了什么本文旨在回答这个问题。基因检测的整个流程可分为哪几个大的步骤概况性地了解一个事务的框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我们心里会有“底”。不管别人怎么分,我简单粗暴地把它分为四个程序:1,检测前咨询部分;2,实验室部分;3,信息分析部分;4,临床解读部分。五脏俱全的基因检测公司应该包含以上所有的四个程序,除非存在部分业务外包的情况,例如有的公司只做临床解读部分。1)检测前咨询部分: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应该检测,都值得检测,检测目的是为了明确是否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还是仅仅为了玩,选择哪种产品更加适合,这些都是需要在这部分搞清楚。2)实验部分:应该取多少组织样本,测序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步骤,这可是个核心环节。3)信息分析:实验部分做完以后所得到的是一大堆序列,不分析就是一堆垃圾,信息部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垃圾中挑选黄金。4)临床解读:黄金挑选出来不拿去换成大米然后进肚,那也没什么用,基因检测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对临床实践又何指导,全在这

里了。四个程序,每个程序又包含哪些小工序呢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基因检测分为四个程序,也明白四个程序主要做什么。可是,每一个程序又具体涉及哪些小程序呢剖析程序的过程,就是知识差异化的过程。1,检测前咨询:患者预期、产品选择;2,实验部分:样本获取与运输、DNA 制备与文库构建、 质控与上机测序;3,信息分析部分:数据分析、报告初稿;4,临床解读部分:检测报告、临床实践、报告解读/人文关怀。总而言之,简单来说,从明确患者的检测目的开始(用药指导,耐药后寻找新的方案,仅检测一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状态等),到选择合适的产品,然后获取规范的样本(血液,组织,唾液等),然后合适的运输方式到达实验室,然后一些列的规范实验室操作及数据分析,最后到科学的检测报告与咨询服务。这就是四个程序所包含的内容。每一个程序分为许多小工序,每一个小工序又有许多学问与讲究。下面将会详细介绍每一个小工序。程序一:检测前咨询部分:患者预期。销售经理、产品经理、主治医生与患者需要充分沟通,明确该基因检测的目的,知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做好患者的预期控制。:产品选择。对于基因检测产品来说,产品选择几乎等同于检测基因的选择。哪些基因需要强行检测、哪些基因推荐检测、哪些基因有一定的检测价值,这些需要阐述清楚。最后,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与病情,综合选择(这是理想状况)。实际操作过程中,销售经理往往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临床信息。患者的临床信息对于基因检测报告者有重要意义,信息掌握越

位业内人士对基因检测的看法

某一位业内人士对基因检测相关认识 人体和几乎所有生命体(某些RNA病毒和朊病毒除外)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DNA,好比是一本完整的蓝图+施工手册。从受精卵开始,生命体就从这套手册选择不同的章节搭建不同功能的细胞,并让它们执行相应的功能。每个人的这套手册都略有不同(大多数就是前述的SNP),这些不同之处定义了人种、皮肤头发眼睛颜色等所有性状,也定义了对疾病的敏感性。上述三个公司代表的基因健康咨询产业,说白了就是试图找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SNP位点,检测它们的状态,然后计算出一个概率,最后交到被检测者的手里。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原理上面:首先什么样的SNP位点是真的与疾病相关的?其次它的相关性到底有多少? 前一个问题基本是靠大规模的关联性分析,其实是个统计学的概念。打个最极端的比方,找一千个身高2米的小明,再找一千个1米4的小明,假定他们的人种、营养这些背景都一致,然后找一个SNP 位点(假定这个位点有A、B两种状态),在这两千人里面看一看有多少人在这个位点上是A,多少人是B,如果1000个高个子在这个位点上都是A,而1000个矮个子都是B,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肯定地说这个位点与身高的相关性非常强,一个婴儿刚生出来,就检查到他这个位点是A状态,那他长大后就有很大的几率长成高个子。 但这是非常理想非常极端的假设,实际上只有很少量单基因疾病(比如某种先天性耳聋)有这样斩钉截铁的结论,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都是几百种基因相互纠结、再加上环境因素累加影响,再加上时间因素,才会表现出最后的差异。所以现在的人类遗传学里面,其实大家都是在尽可能地加大统计的人群,尽可能地寻找人种和背景条件一致的人群,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研究的统计力和概率的有效性。即使如此,不同的研究小组之间出来的结论也往往千差万别,而且由于他们选取的统计人群样本是不太会互相共享的,这种结论也就很少有条件由其他小组独立地重复核实。 到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些基因遗传咨询公司给出的报告差异这么大。首先,他们选择的SNP位点可能来自于不同研究报告的结论,这些结论有的经过反复的检验,形成了金标准,但是还有一些并没有那么的靠谱;其次他们采用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案各有不同,同一个SNP位点的同一种状态,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也许就会出现不同的概率;最后他们在给出报告的时候,对人种、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的考量方式不同,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概率。 那么现在基因检测里面有没有特别有临床意义,值得一做的呢?有!试列几个: 1.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突变,其重要性已经被很多研究反复证实过,算是不多的可靠位点了。但是Angelina Julie是不是应该马上动刀切掉,个人意见是不以为然,实际上不如加强早期筛查,改善生活方式。 2. 癌症化疗药物的耐药基因,其中大多数都是经过大量临床实验验证的,针对特定癌症、特定药物,其关联性是比较高的。在确定化疗方案之前先选择相关药物耐药基因进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化疗方案的成功概率。 3. 通过采集母体血液进行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如唐氏综合症)无创筛查,准确率已经达到羊水穿刺等传统方法相同的水平。 基因检测具体实例 1)文章提到的基因检测,其实确切的说是direct to consumer genetics testing (直接面向用户的基因检测)。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检测某些基因位点(这里不是对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对一些常见病风险进行评估,给出一个患病的百分比,然后用户根据检测结果,在日后的生活中对饮食,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这种检测,个人认为更具“娱乐”性质,不太具有临床指导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21世纪抗癌新曙光——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现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和革命性的发展,代表了肿瘤生物治疗目前的最新的发展方向。 靶向治疗分为三个层次,器官靶向、细胞靶向和分子靶向。分子靶向是靶向治疗中特异性的最高层次,它是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质的分子,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一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1]。 分子靶向治疗是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相对于手术、放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更具有“治本”功效。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而这正是传统化疗药物治疗难以实现的临床目标(表1)。 表1 分子靶向药与传统化疗药的比较 传统化疗药分子靶向药 作用靶点DNA、RNA或蛋白质特定蛋白分子、核苷酸片段 选择特异性差强 治疗效果差别很大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消化道和造血系统少有,但有独特反应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地位的确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大进展,主要是:对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DNA 重组技术的进展;杂交瘤技术的广泛应用;体外大容量细胞培养技术;计算机控

制的生产工艺和纯化等。特别是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突破, 成为分子水平上理解机体器官以及分析与操纵分子DNA的又一座新里程碑,与之相发展并衍生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除此之外,计算机虚拟筛选、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都加速了分子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程。1997年11月美国FDA批准Rituximab用于治疗某些NHL,真正揭开了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序幕。自1997年来,美国FDA批准已用于临床的肿瘤分子靶向制剂已有十数种,并取得了极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1.寻找新的分子靶点 寻找可供治疗干预的分子靶点,其实质就是找到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生化与分子差异。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发展,将不断涌现出新的分子靶点,为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些靶点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蛋白激酶及信号传导通路,法尼基蛋白转移酶、端粒及端粒酶、DNA 拓扑异构酶、泛素化途径调控因子、DNA引物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其活性在肿瘤组织都有所变化,是抗癌药物的筛选的目标靶点(表2,图1)。 表2.分子靶点按作用机制的尝试分类:

靶向药物抗药原因之一KRAS突变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药物的研究愈加成熟、完善。靶向药物主要分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单克隆抗体两类。小分子靶向药物通常为细胞信号传导抑制剂,一般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需的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的目的。单克隆抗体为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一般通过激活和加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细胞的入侵。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分子靶向药物进行分析。 小分子靶向药物根据其作用靶点有相应的分类。现临床检测及肿瘤治疗常见的靶点有几下几种:KIT蛋白(CD117);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蛋白(c-erbB-2);TOP2A;ER和PR(激素受体)。此外,还有一些处于研究阶段的较有潜力的靶点如KRAS。目前市面上靶向药物主要代表品种有美罗华、希罗达、赫赛汀、格列卫、易瑞沙、爱必妥、特罗凯,国产药物有凯美纳、恩度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靶向药物,尚处于较早期的临床实验阶段,有些已经取得了不错进展,如KRAS抑制剂安卓健,此类药物被称为探索性靶向药,前景可观。 尽管分子靶向治疗已深入多种肿瘤的治疗当中,其临床使用中依旧面临一些问题,此类问题中,针对靶向药物的耐药现象研究,一直为关注热点之一。对于分子靶向药物耐药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表示:“对于特定的靶向药物,使用前应做相关的基因检测,弄清楚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上是否有符合相关靶向药物“打击”的位点。有了“敏感”的靶点,药物才能起效。”由此可知,避免靶向治疗耐药,治疗前的基因检测很重要。 目前靶向治疗临床中出现耐药现象较多,且针对其耐药性研究已有一定进展的一类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目前临床上常用的EGFRTKIs为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洛替尼),其耐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获得性)耐药。原发性耐药是指使用EGFRTKIs治疗后未见获益,其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EGFR基因未发生突变,也有研究表明,KRAS基因发生突变,与EGFRTKIs原发耐药相关(KRAS基因突变可能导致EGFRTKIs原发性耐药)。继发性耐药是指接受EGFRTKIs治疗后出现疗效(肿瘤缓解、进展延迟、症状改善等)而后又恶化,其耐药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已有研究表明,EGFRTKIs继发性耐药可能与肿瘤细胞二次突变、T790M突变、C-Met基因扩增等原因相关。 对于EGFRTKIs的耐药处理,第1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发布的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EGFRTKIs耐药处理共识中提供的策略为: 1、EGFR突变型肺癌,建议检测BIM和L747S,以发现原发性耐药患者。 2、对EGFRTKIs耐药的突变性肺癌,建议重新活检以明确耐药的分子机制,鼓励患者参加相应的临床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