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二五”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40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二0一一年八月规划编制委员会及编制人员(一)编制委员会主任:卢建民副主任:韦冰冰成员:韦绍芳、王道平、夏楚坤、朱晖、蒋林、谢佳寿、侯德恩、李繁叶、全力军、梁碧忠、李慧军、莫江、罗祖荣、冷秀华、熊乙桦、廖谋彦、杨典良、廖春秀、游裔军、邹必鸿、唐小荣、蒋树雄、彭天锡、刘平才、王启贵、彭长付(二)编写人员审定:卢建民审核:韦冰冰执笔:朱晖、侯德恩、唐宁参与编写人员:杨玲、周剑辉、刘征、秦玉飞、廖军宁、赖智波、吴曼琼、蒋瑞龙、廖德顺、杨芳、于六珍、李玉胜、石远荣、陈林、蒋跟齐、苏锡华、苏冬发、苏锡保、周冠宣、全洪连、贺兵、秦家保、胡作文、唐维、陈明生、廖顺连、梁正生、唐真玲、肖定均、赖庆林、陶建军、李梅红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养殖业是桂林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养殖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桂林市养殖业发展正处于从散养向规模,从数量向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推动养殖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业体系,推进养殖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期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桂林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打造特色养殖基地,推动现代养殖业发展,保障养殖产品供给和安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和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养殖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狠抓产业发展,推广实用技术,建设龙头企业,强化疫病防控,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产品安全,促进了全市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养殖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优势产品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优化。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桂林开放新格局作者:吴彩萍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4期【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施行,对推动我国新一轮的开放和城市发展方面意义重大,作为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桂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在跨区域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之下,应当利用新的机会,争创新优势,加快开放发展步伐,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从而促进桂林国际化旅游生态城市的建设,有效实现经济增强与传统文化软实力传播的协同共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 桂林旅游改革开放新格局2013 年, 习近平访问了中亚和东盟国家,提出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 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不仅为我国发挥地缘优势,促进边境贸易的重要多边平台,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熨平传统出口市场的波动, 为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桂林作为广西地区最早的开放城市在率先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 进而贯彻‘加快建设新城,着力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体目标,促进开放和加速农村城市一体化的发展,形成海陆统筹、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一、桂林市旅游旅游产业的现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1、桂林市旅游发展现状。
桂林在1973 年成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具有悠久的旅游发展历史。
2013 年7月,广西自治区党委彭书记宣布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将全面启动,提出,桂林要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步伐,深化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由过去单纯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变,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效益;把高端的旅游项目引进来,打造多元全方位的旅游产品。
按照《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分别与“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相结合,与国家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紧密结合,据数字统计,2014 年,实现旅游收入420 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3871 万人次,同比分别是收入增长9%;游客增长21%。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桂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5•【字号】市政〔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临桂新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桂林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桂林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15日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节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第三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四章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第一节总体布局第二节优化提升城市核心区第三节大力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第四节加快推动县域城市发展第五节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第五章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能力第一节持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第二节全面提升城市宜乐宜游水平第三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第四节提升产业带动就业能力第六章全力打造最宜居城市第一节建设舒适便利的精品城市第二节建设创新活力涌动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第三节建设桂林特色的人文城市第四节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第五节建设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第六节建设健康安全的韧性城市第七章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第二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第三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第四节健全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第五节完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第八章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第二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第三节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第四节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第五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九章推动内外高水平开放协同第一节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第二节加快建设桂北城镇群第三节加强跨区域协调发展第十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注重政策引导第三节分类试点示范第四节加强人才培养第五节实施评估考核前言《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旨在明确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擘画未来十五年城镇化发展蓝图,是指导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研究作者:李舒萍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1期摘要:如今湿地保护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领域,而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是国家重要的岩溶湿地。
基于对2014年1月份湿地公园遥感图片的处理分析,选取了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等多个指数进行分析,研究会仙湿地规划后的景观格局现状,依据结论提出未来可行的规划保护建议,也为其他相关湿地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林;会仙;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基金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 2013)基于GIS的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研究]湿地是“自然之肾”,湿地公园独特的景观也成为近年来的旅游热点话题,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在现代旅游开发模式下如何得到保障和加强是重要的命题,利用遥感软件对规划建设的湿地公园进行景观格局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从宏观角度了解湿地生态的现状,对于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与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对湿地的保护十分重视,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就是国家重要的湿地保护项目之一,同时也是重点修复水工程。
桂林政府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建设临桂新区,而会仙湿地国家公园就是临桂区要打造的旅游区核心组团。
因而研究会仙湿地规划后的景观格局现状,依据结论提出未来可行的规划保护建议,对于保护湿地,开发旅游,带动桂林经济、旅游、生态多方共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其他相关湿地项目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域与概况(一)区域及地理位置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位于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西官庄、金全、黄插塘一线,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下一线,西至相思江,东至冯家。
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
(二)研究区域面积项目位于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内,研究区域依据会仙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范围,共586.75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493.59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84.12%(图1)。
“十二五”各省市重大项目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各省市根据国家规划分别制定了当地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市场中心对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框架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出了各省份在”十二五”期间的重大项目规划信息,供营销人员参考,希望营销中心积极关注各省市政府工程、形象工程等,市场中心将继续关注各省市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为营销一线输送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
北京市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天津市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将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将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方面实现突破,计划完成50座小城镇规划建设,完善环外地区公共设施,积极构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要继续加快以“两港三路”(海港、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效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上海市重大项目:上海市今后五年将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
主攻“大虹桥辅城”,以形成伴随产业重塑、人口集聚的西上海新区。
“十二五”期间上海也要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H型走廊。
努力构筑上海高技术服务业“中环”产业带。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要实现翻一番,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要明显提高。
桂林道教事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说:“道教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传统宗教,其教理教义中包含着崇尚和谐、尊重生命、慈俭谦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许多重要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之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人类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十二五规划”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政策共同催生了桂林道教事业全面发展,在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广西道教协会筹备主任、桂林市道教协会会长蔡万圻道长的带领下,我们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时不我待。
【历史背景】: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家文化深远长。
大自然的恩宠造就了桂林“天人合一、与世无争、完美和谐”的世界人居典范,无怪乎戎马一生的陈毅元帅在游览桂林后感叹道:“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在道教,道教文化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的精神水乳交融,延绵几千年而历久弥新。
桂林山水之美与道家文化之奇造就了桂林道教发展的独特性,很多景点都留下了道教深深的烙印,形成了桂林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
桂林山水道教文化景点众多,有记载者为:秦代尧山庙天赐田,虞山舜庙;汉代伏波庙,灵渠二王庙;南北朝颜延之开发独秀峰;唐代普陀山的庆林观,西山西峰的千山观,隐山六洞,伏波山紫极宫;宋代的元山观,屏风岩口的壶天观,七星山麓的七星观,南溪山刘仙岩的大道观和三清殿;元代的叠彩山瞻鹤洞庆真阁;明代的南溪山佑圣观,伏波山的玉皇阁,独秀峰下的显应宫,乐群路的武圣宫,东江的坤元宫,城中的离明宫、五岳观,五通的华岩,此外还有中隐山、清秀山、天圣山、辰山、朝阳山等四十多处,都是山水文化中的奇葩,是世外桃源式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桂林又有“神仙洞府”之美誉。
然而时过境迁,桂林道教场所荡然无存,唯有山上的摩崖石刻、造像在叙说着过去的辉煌。
经过蔡道长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广西第一座道观桂林尧山白云观正式批准重建了,这是桂林十方信众的福音,是道教事业发展的基础。
探究桂林市城乡一体化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广西第十次党代会“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的富民强桂目标必然选择,是广西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但其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桂林市而言,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山水生态名城,其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了广西的前列,但是桂林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大、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等。
推进桂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必然选择、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需要。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为推进广西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桂林;旅游;三农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时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
研究桂林市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深刻理解成形一体化的发展内涵,明确目标和策略;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问题,彻底纠正城乡差别发展的旧战略和旧体制,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桂林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桂林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桂林市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名城,桂林市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发展旅游业,同时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在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建立和完善了漓江和沿桂阳、桂黄公路百里小康生态文明长廊两条黄金旅游带,构筑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城市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铁道部及各省“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铁道部将建成沿海、云桂、成昆、成贵、沪昆、向莆、南广、湘桂、赣韶、衡茶吉、赣龙厦及粤海等铁路通道,使泛珠三角区域所有省会城市高速铁路与大能力货运通道成网连线。
同时,为促进推动跨区域的合作交流,铁道部加快建设广州至贵阳至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西安至大同、昆明经重庆至郑州、洛湛、京广、京九、京沪合福、沿海等跨区域大能力铁路通道。
另外,铁道部还将高标准建设广深港高速铁路,和有关各方规划研究广珠城际延伸线、台湾海峡跨海工程,并与全国高速铁路联网运营;加快建设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玉溪至蒙自至河口的东、西线,规划建设泛亚铁路玉溪至磨憨中线及南宁至凭祥等铁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密切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及周边国家交流合作。
目前,上述铁路中成贵、西成、郑渝昆、广东西部沿海、平潭岛跨海工程、泛亚铁路中线等项目将在今明年开工建设,其他铁路都已在建或已建成投产,2015年泛珠三角区内大能力通道总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
届时,泛珠三角区内外相邻省会城市及主要经济区均有快速大能力铁路直接相连,对外新增铁路运输能力6亿吨以上。
广西:“十二五”广西铁路发展的蓝图:力争到2015年底,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形成以南宁为中心,到北部湾经济区1小时以内、到区内主要城市2小时左右、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的“123小时”快速城际铁路网,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一轴四纵四横”现代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连接北部湾地区的出海通道、连接西北地区的南北通道,以及连接周边国家的国际通道。
将开工建设一批区(省)际干线、客运专线、煤运通道和开发性新线。
如将适时开工建设防城港至东兴铁路等,提高广西铁路对外通道运输规模和能力。
江西:江西省已争取12个铁路项目初步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规划,“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将投入1800多亿元新建1900多公里铁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昌吉赣客专及赣州至深圳客专初步列入规划,这标志着江西又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高速铁路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