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

1.▲形状: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②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5.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纬线的特征:a: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b: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向两极越短。c: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d:表示方式:xx°N(北纬),在北半球;xx°S(南纬),在南半球。

7.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8.特殊纬度:▲(1)0度(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

(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9、经线概念: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

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经线。

经度: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也给经

线标定了度数,就是经度。1884年,国际

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旧址的经线,作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这条经线往东为东经(E),往西为西经(W),

各180°。东西经180经线重合。

10、经线的特征:a: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b:经线的长度相等。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都相交与南北极点.d:表示方式:xx°E(东

经)xx°W(西经)

11、半球的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西经

20度(20w),东经160度(160E)经线圈划分

东西半球.

12.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

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

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

线;

13、地球的自转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

旋转。

14.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

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

时针。周期:1天或24小时。▲产生的现象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15.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转

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

16.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

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17.四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南半球的季节与之相反。(课本13页图重

点记忆)

18、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19、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

圈极夜

20、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21、冬至:12月22J是前后,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

极圈极昼。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

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

22、五带的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

多少。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

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中国属于

北温带。

热带:23.5°N----23.5°S(终年炎热)(直

射)(无极昼夜)

南、北温带:南北纬23.5°----南北纬66.5°(四季明显)(斜射)(无极昼夜)

南、北寒带:南北纬66.5°----南北纬90°(终年严寒)(斜射)(有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是23.5°N,南回归线是23.5°S

北极圈是66.5°N,南极圈是66.5°S。

2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24、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5.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三种:数字式、文

字式和线段式。

2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如1:

50000表示缩小5万倍。

27.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的大小和内容

详略及范围的大小的关系:地方越小的,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大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

大比例尺小详细

小比例尺大简略

28、▲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十字定位

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

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山顶: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图中虚线是山

谷线,也称集水线,易形成河流;(高凸为谷)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图中虚线是山脊线,也称分水线,不形成河流;(低凸为脊)

D盆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E鞍部: E图中A处,两个山峰之间的平缓部位;

36、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

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37、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

51、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长时间,稳定。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

52、主要天气符号(P49页图3.5要求记忆 5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 、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要会计算)

5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日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55、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

月最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56、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 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气温变化用曲线表示。 57、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58、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59、地形雨:迎风坡多雨(受地形阻挡,云层被迫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下雨),背风坡少雨(云层下降,温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结)

60、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a、赤道

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

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

降水少;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

降水少。

61、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地形雨),世界的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62、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

6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注意要会读图和画图)

6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与

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

少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靠近海洋降水多,距海远的内陆降水少。C、地形因素与气候:地形主要是地

形雨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D、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

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65、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66、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如欧洲是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非洲自然增长率各大洲中最高)。

67、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无法反映一个地区中的人口数量,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68、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高纬度、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69、世界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倡可持续发展。(计

划生育)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使用地图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使用地 图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__ 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_ 。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图中A、D两地哪处坡陡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 3.通常把山地、________,连同比较崎岖的________统称为山区。 4.收集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地理图书、访问________、日常生活等。 5.请将下列地形类型与其特征进行配对组合。 A.山地①海拔较低,坡度比较和缓 B.高原②周围高,中间低 C.平原③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D.盆地④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E.丘陵⑤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 A配________ B配________ C配________ D配________ E配________。 二、单选题 6.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是他们考察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题。

(1)同学们测得A地12时的气温是19℃,则B地此时的气温约为() A. 19℃ B. 16℃ C. 13℃ D. 1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地海拔小于C地 B. E地位于山脊 C. 若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400千米 D. 站在D地不可能看到C地 7.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 山脊 B. 山顶 C. 山谷 D. 陡崖(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 从西向东流 B. 从东南向西北流 C. 从北向南流 D. 从东北向西南流(3)山峰甲与河流乙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600米(4)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8.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一、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西经20度)和160°E (东经160度) 6)经纬线的区别 9 11160度才是东半球,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1.数字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7)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160°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作业及答案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D.0°经线稍长

1.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2.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 A.40°N、16°E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3.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5.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6.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D.原出发点正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练习题(经典)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节练习题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 (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 (假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 南极、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 越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检测-期中测评(1)

期中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站得高,看得远 C.月食现象 D.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能够帮助我们( ) A.预测某地天气 B.寻找各种矿产 C.确定位置、方向 D.测量地形高度 3.下列关于经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0°经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B.东经用“W”表示,西经用“E”表示 C.本初子午线以西至180°经线之间,越向东经度数越大 D.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 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A.(20°N,20°E) B.(20°S,20°E) C.(20°N,20°W) D.(20°S,20°W) 5.图中③地位于④地的(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6.图中经过①②两地的经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东西经度分界线 D.国际日界线 7.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了地理知识,以下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山东烟台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北京的小刚半夜看美国直播NBA篮球比赛 C.冬季、夏季正午时,楼房的影子长短不同 D.五带的划分 下图是小明2017年通过测量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校园内旗杆影子的长度所绘制的简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小明测量一年中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旗杆影子长度,发现杆影长度在变化,证明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他用事实说明了( ) A.地球上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9.小明所绘制的①②③图中,代表夏至日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无法确定 10.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 下图为小云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1 550米 B.1 450米 C.1 350米 D.1 250米 12.小云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云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最新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作业及答案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1.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2.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3.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5.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6.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背诵

1.地球的形状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例证:船由远及近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船由近及远正好相反;地球的卫星图片最直观的反映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月食等。最早提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人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麦哲伦;目睹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是加加林。 ②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华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0°纬线是赤道;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赤道以北(向北增大)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向南增大)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南、北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首都伦敦;经度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向东增大)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向西增大)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此

范围内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从20°W向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此范内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小东大西。 4.球的运动 地球绕着地轴的转动叫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或者24小时。因为地球不透明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面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地球不停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同纬度地区东面先看到太阳,时间早;西面后看到太阳,时间晚。 为了全球时间的统一,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中时区以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时区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时区差等于区时差)。“北京时间”指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国际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东侧日期少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西侧日期多一天)。 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或者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 二、方向: 1.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 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 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 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①确定中 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野外方向的判定: (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 三、比例尺: 1.公式 2.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 即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3.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 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 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即 “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四、图例和注记 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和大小:三个基本数字①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②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真实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 二、地球仪 1、纬线、经线比较: 经度和纬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180°经线所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天,相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长和繁殖 3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 2.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竞争。 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8、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9、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一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见书33页。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4观察5收放 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光线过强时: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大光圈,凹面镜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多细胞生物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三个基本结构:(见课本42页)

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课本11——15页)

2、 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 以南、北极圈(66.5N O )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 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 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 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 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29—44页)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 2、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熟记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在空白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 F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P2—P6)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系辞》,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 2.农业生产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农业生产要因地适宜。 由此中国形成了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 3.荷兰位于欧洲,濒临北海,国土1/4低于海平面,被称为“低地之国”,荷兰人筑坝围堤,利用风车做动力不断扩大领土,这一过程称为:围海造陆。 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当地气候炎热而干燥(气温、降水),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且宽大,因为:①防风沙②反射阳光透气好。 5.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P7—P14) 1.现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两大类。。 2、地图三要素是:一、方向;二、比例尺;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定向: ①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北,用字母“N”表示。 ③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不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实际定向:晴天白天看太阳,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晚上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无论晴雨白天黑夜指南针都可定向,指向南北。 5.学校南边的胜利大街走向为:东西走向;学校东边的仓程路走向为:南北走向;流经渭南东部的沋河河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渭南地势南高北低;流经渭南北部渭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渭南的地势西高东低。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7.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8.比例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图幅大小的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列尺约小,表示的氛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经线 纬线经线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分赤道以南为南纬(用 “S”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 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 S。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 ;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 W ) 半 球 划 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 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 球(20 O W—0 O—160O E); 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 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12页第十题、十一题,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 11——15页)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