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2012、9)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金融统计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计划学时数72,4学分,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

金融统计分析主要讲述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金融统计分析的意义、金融统计分析模型、信贷统计、现金收支和货币流通统计、对外金融统计分析、金融市场统计、保险统计等。

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原理、经济数学基础等。

后续课程:经济学方法论、金融工程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金融统计原理、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对各类金融业务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业务活动中的金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二、教学媒体及资源:

主教材和辅导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教学相互补充,密切配合。

1、文字教材:基本上突破了传统“统计原理”或“金融统计”教材的编写模式,内容安排上突出金融分析,提供了较多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金融统计分析的概念和掌握金融统计方法的使用。

(1)主教材:《金融统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出版修订本)

(2)辅助教材:《金融统计分析学习指导书》(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出版)

2、音像教材及IP课件。音像教材共9课时,IP课件为9讲,主要针对金融统计分析课程的特点,由主讲教师以专题方式讲解学生在学习金融统计分析中应掌握的重点、难点,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从“安徽电大在线”本课程页面处点播(https://www.doczj.com/doc/5f18286436.html,)。

3、VOD视频点播:由安徽电大责任教师按照本课程的章节进行重点辅导。见:

https://www.doczj.com/doc/5f18286436.html,/default.asp?cataid=1

4、网上资源:在“安徽电大在线”及安徽电大主页中,开辟本课程辅导专栏,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平时作业、教学辅导、期末复习指导、模拟试题、试卷分析等。

5、电话答疑与电子邮件交流:

本课程主持教师:杨文君(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

联系电话:(010)66195369

安徽电大责任教师:邓先友

联系电话:(0551)3636081

Email: dengxianyou@https://www.doczj.com/doc/5f18286436.html,

三、教学及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种媒体、多种方式进行,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得金融统计的知识、技能和分析能力。

1、学生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电视课,还是辅导课,都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各教学单位应及时组织或安排学生收看电视或播放录像,充分了解课程重点,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2、小组讨论:

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鼓励、互相启发的作用。学习本课程应组建学习小组,针对金融统计分析的某些专题,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践进行讨论。

3、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

省电大提供网上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密切配合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本着服务于电视课的原则,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各教学组织单位有必要组织一定课时的集中面授辅导,但原则不超过总学时的二分之一。

4、作业

本课程安排4次作业,学生应认真完成,及时上交。辅导教师要认真批阅作业,并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安徽电大电大教学处将对各具体办学单位的学生平时作业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并提出考察意见。

5、课程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实习。鉴于本课程实习较难操作,我们采取模拟实习加以替代。模拟实习的设计思路是选取若干年度宏观金融统计报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及金融运行实践,对报表进行分析。

模拟实习1:

主题:根据所提供的“2001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02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我国2002年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分析时,对计算出的相关指标变化,应结合2002年度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实践,并解释相关指标变化的原因。

资料:“2001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02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载于“安徽电大在线”或“安徽电大教学处主页”之“金融统计分析”课程页面)

模拟实习2:

主题:根据提供的“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我国2002年度国际收支状况作出评价。

资料:“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载于“安徽电大在线”“安徽电大教学处主页”之“金融统计分析”课程页面)

模拟实习要求:以上两次模拟实习可随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学生须在学期结束前1-2周上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模拟实习所提供的金融统计报表,学生可从网上下载打印;另一部分为学生的计算及分析部分,学生分析部分的内容不得少于1000字。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后计入课程形成性考核。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两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80%。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综合评价,考核范围应涵盖作业、小组学习活动、网上学习活动、课程实践环节等方面。其中平时作业占50%,小组及网上学习活动占20%,模拟实习报告占3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7、其他

本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可从以下网址查找:

安徽电大在线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f18286436.html,

安徽电大开放教育主页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f18286436.html,/jucl/kfjy/kfjy.htm

中央电大在线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f18286436.html,

8、《金融统计分析》教学活动安排表

注:第七章不作考试要求。

2012、9、1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测试及答案

1. 下面哪项不是比赛方案的创新点?(____) A.突出强调立德树人 B.严把教学标准入口 C.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D.加入实践内容部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2. 微课设计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 A.写说稿-定点-脚本 B.定点-说稿-脚本( 正确答案 ) C.定点—脚本—说稿 D.说稿-脚本-定点 解析: 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六个维度,下面哪个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____) A.信息化教学理念 B.课程组织与评价 C.思维设计( 正确答案 ) D.技术与装备运用 解析: 略 4. 以下对于在线课程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慕课,即MOOC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它是以连接主义(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 B.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与处理、在线辅导与答疑等。 C.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组织规划和录制课程视频等。( 正确答案 ) D.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练习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等。 解析: 略 5. 以下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实施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B.“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C.“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将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空间与过程发生了翻转。 D.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制作成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学习。(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6. 以下对于“微课”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精悍”的可以用于教学的短视频。( 正确答案 ) B.“微课”和传统课堂不同之处是不仅要追求“教学性”还要兼顾“表现力”,可视性、互动力可能会比教学性本身更重要。 C.“微课”“视频的制作需要注意清晰、完整、流畅和科学。 D.“微课”通常会选取需要通过反复学习才能掌握领会,或者需要通过直观印象才能深刻领悟的“关键点”进行设计。

信息化教学提升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面哪项不是比赛方案的创新点?(____) A.突出强调立德树人 B.严把教学标准入口 C.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D.加入实践容部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2. 微课设计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 A.写说稿-定点-脚本 B.定点-说稿-脚本( 正确答案 ) C.定点—脚本—说稿 D.说稿-脚本-定点 解析: 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六个维度,下面哪个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____) A.信息化教学理念 B.课程组织与评价 C.思维设计( 正确答案 ) D.技术与装备运用 解析: 略 4. 以下对于在线课程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慕课,即MOOC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它是以连接主义(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 B.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与处理、在线辅导与答疑等。 C.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组织规划和录制课程视频等。( 正确答案 ) D.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练习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等。 解析: 略 5. 以下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实施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B.“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C.“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将学习知识和化知识的空间与过程发生了翻转。 D.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容制作成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学习。(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6. 以下对于“微课”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杰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8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机械07 机电方向 使用教材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 系(院、部) 工程机械系教研室(实验室) 机械电子技术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 一、课题:1 绪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 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七、作业:1-1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 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2、动力源 3、检测传感装置 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5、执行机构 6、驱动单元 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 5、布置作业: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教案本 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 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 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3月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 —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课堂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201 (方案范本系列) 课堂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新课程实施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有关教学改革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教学案一体化”编写形式: 1、“学案”包含有自学生字词、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品味、写作方法及课后习题的解决、问题的质疑等内容,"学案"是在老师提出要求和教授方法后,直接由学生自学并写在每课书的空白处(学生自学可在课前或课外进行)。 2、教师的“教案”应体现对学生“学案”的指导与反馈,以学生为主体,并与“学案”融为一体,

也写在老师的教材上。语文学科不同单元、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突出解决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3、“教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教学案一体化”备课要求: 1、备课形式: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集中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记录下本次备课“教学案”的重点内容。 2、备课时间:集中备课定于每周二上午三、四节课时间。分散备课由老师自行安排。 3、备课人员:二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 4、备课地点:教师会议室 5、备学生: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

基于Google协作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DOC

基于Google协作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 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教学课程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如何依托当前与人类关系日益密切的信息网络环境来建设和设计课程?具有时代意义与特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存在问题 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还存在着众多困难: 1、信息化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与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与之相应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建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在网络上很难找到或者只有很少的与书本课程相适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这已经严重阻碍了课程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2、教师课程意识不强 虽然新课程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书本的内容上,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缺乏自主研究课程的意识和想法。平时备课研究的面相对比较狭窄,对于课程的编排、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资源不够重视。 3、技术门槛影响了信息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进行信息化课程设计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如各种声音、图片、文本、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相同的媒体往往又有多种格式或编码。这给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只有掌握相关的技术的教师,或相对专业的人员,才能胜任信息化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二)研究现状 虽然信息化课程设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以电脑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1、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当前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界都纷纷开始着手研究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特别是Google协作平台、Moodle等为代表的Web 2.0对教育的影响,由此提出Edu 2.0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的何文超于2007年5月在其论文《从Web 2.0到Edu 2.0——2.0文化催生教育培训业的草根革命》中指出“互联网的草根革命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Edu 2.0文化。这种文化将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而 2.0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尤为深刻。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201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 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 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 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 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 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 3月

课题传送系统安装 授课日期第 1.2.3 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1.能描述 YL-235A 装置功能和结构 教 2. 能描述机电一体化概况和发展史(选)学 技能目标: 目 1. 学会正确拆解皮带运输系统 标 2.学会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教 学 重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拆装 点 教 学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难 点 教 法讲授、实训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 教学过程: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 PLC一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不可或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 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教学的媒体和工具,它应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延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而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就会死板、枯燥;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不同学段的目标,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方法、思维、技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这样,促使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电一体化教案4

淮南联合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 授课教师:陈其祥 授课班级:05机电1、2班 选用教材:赵先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高教版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四章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控制系统的组成(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

(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 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 板书设计:

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电业一体化系统控制电路组成 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 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 字符号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课后教学小结: 1.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 2.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功能,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 3.通过课件图片和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 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学生的习题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存在错误 其余无明显作业问题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生产加工电路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使得它们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不同,需要的电器类型和数量不同,构成的控制线路也就不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但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重要性。 本项目包括3个学习任务,其中有了解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正确接线、并会根据接线图完成点动电路的控制安装、试车排故。通过“理实一体”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基础接线实训等学习任务。 该班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水平有待强化,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根据接线图对其安装、检测。 2.能熟练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绘制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 4.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安装和调试点动控制线路。 5.能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会根据接线图安装完成接线。 2.化解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2.化解方法 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等。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实一体教学法(设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细节的理论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手实训积极性)分层教学法(职中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为A,较一般的B,强迫学习的为C)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机电一体化教案6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六章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6.1步进电动机 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脉冲数量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由于步进电动机成本较低,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步进电动机比直流电动机或交流电动机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精度高,适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机电一体化伺服传动系统。目前,一般数控机械和普通机床的微机改造中大多数均采用开环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步进电动机按其工作原理分: 主要有磁电式和反应式两大类 步进电机按励磁相数分: 有三、四、五、六相等几种,因为相数越多,步距角越小,而且还采用多相 通电,提高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 步进电机按输出力矩大小分: 功率步进电机, 伺服(快速)步进电机 反应是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5-12所示,其中步进电动机的定子上有6个齿,其上分别缠有W A 、W B 、W C 三相绕组,构成三对磁极,转子上则均匀分布着4个齿。步进电动机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当W A 、W B 、W C 三相绕组轮流通电时,通过电磁力吸引步进电动机转子一步一步地旋转。 图 5-13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图 5-12 步进电动机运动原理图 首先假设U 相绕组通电,则转子上下两齿被磁吸住,转子就停留在U 相通电的位置上。然后U 相断电,V 相通电,则磁极U 的磁场消失,磁极V 产生了磁场,磁极V 的磁场把离它最近的另外两齿吸引过去, 停止在V 相通电的位置上,这时转子逆时针转了300 。随后V 相断电,W 相通电,根据同样的道理,转子 又逆时针转了300,停止在W 相通电的位置上。若再U 相通电,W 相断电,那么转子再逆转300 。定子各相轮流通电一次,转子转一个齿。 步进电机绕组按U W V U W V U →→→→→→…依次轮流通电,步进电动机转子就一步步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如果步进电动机按倒序依次使绕组通电,即: U V W U V W U →→→→→→…,则步进电动机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步进电机绕组每次通断电使转子转过的角度称之为步距角。上述分析中的步进电机步距角为300 。 对于一个真实的步进电动机,为了减少每通电一次的转角,在转子和定子上开有很多定分的小齿.其中定子的三相绕组铁心间有一定角度的齿差,当U 相定子小齿与转子小齿对正时,V 相和W 相定子上的齿则处于错开状态,如图5-13所示。工作原理与上同,只是步距角是小齿距夹角的1/3。 2、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 如果步进电动机绕组的每一次通断电操作称为一拍,每拍中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其余断电,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相通电方式。三相步进电动机的单相通电方式称为三相单三拍通电方式。如: Λ→→→→A C B A 。

中小型网络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小型家庭网的组建(教案)

中小型网络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小型家庭网的组建

学习任务 授课教师: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设计 意图 明确任务(10分钟) 导入新课: 上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 家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是否有想过动手去组建一个适 合自己使用的网络,成为网络的创造者,管理者,而 不仅仅只是一个使用者,通过次任务的学习,让我们 向这目标更靠近一步 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学习导入新课,提问三个问题: 1.大家家里有没上网? 2.现在的接入方式有哪几种(先不考虑价钱) 3.你能把你家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引入任务) 1.学 生积 极思 考、回 答问 题; 2.学 生思 考并 观看 任务 要求, 进行 需求 分析; 1.教 师提 问,起 到复 习和 引导 进入 任务 的作 用; 活跃 课堂 所气 氛 激发 学生 学习 兴趣 拓展问题,积极思考

明确任务 上网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随着电脑价格的不断下降,一个家庭拥有多 台电脑已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出现一些 上网“撞车”问题。王伟一家三口都有上网的需求, 家里有三台电脑,家里有ADSL接入,该如何实现同 时上网不“撞车”呢?如果你的岗位是技术人员,如 何操作? 引导问题:客户需要实现什么功能?(需求) 学生回答: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集中管理、网 络功能 备注:学生头脑风暴回答,并把答案贴于白板 引导问题:根据客户需要实现的情况,教师分析 现时家庭组网的方案和特点? 图1Ad-Hoc连接方式图2传统Modem接 入 特点:花费不过几百元(视无线网卡品牌及型号)。 但其缺点也正如上期所提及:范围小、信号差、功能 少、使用不方便。图1 3.学 生就 任务 内容 进行 质疑, 明确 学习 任务。 2.教 师引 导学 生质 疑; 3.教 师举 一些 小型 局域 网组 网方 案的 例子, 引导 学生 思考; 4.发 放任 布置 任务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说课讲解稿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而我今天所说的课题就是火花塞的检查与更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材分析 首先说教材分析,该课程定位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特点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该课程为同学们将来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次课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熊文、曾有为主编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书。其中项目四任务二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针对本次课的内容以及知识结构,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火花塞的拆卸以及调整、更换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信息处理,制定角色以及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提高同学在汽车维修行业服务能力和适应岗位角色。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次课我会重点引领同学们学习火花塞的基本结构,以及火花塞的拆卸方法,突破火花塞更换的标准以及火花塞间隙调整更换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次课我所面对的是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生。同学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探究欲,学习过发动机构造,汽车维护以及汽车电工电子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发动机以及电路知识。但是对于拆装步骤比较粗心以及对元件是否需要更换的标准没有定性的认识。 教法与学法 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次课我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附之以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示范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来丰富课堂教学。而同学们则通过模拟场景法,合作探究法,实践动手等方法来完成本次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建筑结构,教学设计,课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结合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要求,研究了该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实践,为同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课程实践 一、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 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

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介绍了“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教学方法设计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多种方法并用;在教学手段方面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同时发挥传统手段的优势。 根据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将机械类原有的“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合并为一门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改革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课程的结构体系,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材料成形与切削加工三大模块。这种“模块结构”对于灵活选择、整合内容是有益的,但同时也容易割裂内容之间的联系,必须深入研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将教学内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工程材料部分具体概括为一条主线、四大子模块。一条主线是材料的化学成分一加工工艺一组织结构一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沿着这条主线,本内容设计了四大模块: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结晶与相图以及钢的热处理原理,构成了本课程的理论模块;工业用钢、有色金属、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构成了本课程的材料模块;热处理工艺构成了本课程的应用模块;课程实验构成了本课程内容的实践模块。 材料成形部分以材料成分一组织结构一使用性能为基础,以金属材料的铸造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三大子模块为主体,兼顾其他材料的成形技术,同时引入现代材料成形新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各部分内容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以材料的组织、性能、成形工艺和应用为主线,分为金属材料成形和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两部分,与工程材料部分相衔接,以材料的铸造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工艺理论基础为重点,以材料成形新工艺构成本课程的第四子模块。 切削加工部分分为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三部分。切削加工基础知识是在学生经过机械实习,对切削加工具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零件加工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加工过程中的现象、影响因素、控制方法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对影响加工过程最重要的方面,如切削刀具的结构、刀具几何参数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该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部分是本课程的主干内容,在机械实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常见加工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后,对常用的各种加工方法、机床、加工刀具都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能够具备根据零件表面选择加工方法的能力。同时,在这部分内容中还介绍了数控加工和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机械加工工艺部分引导学生由只考虑零件单个表面的加工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