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 罗 庚》导学案

《华 罗 庚》导学案

《华 罗 庚》导学案
《华 罗 庚》导学案

《华罗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突出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及有关人物,掌握有关知识,更好分析理解课文:

1.传主简况: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 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二、通读全文,要求:

1.用横线划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波浪线划出富有哲理或抒情且优美或精炼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和认识,完成后面练习:⑴.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署()名苏家驹()扉()页勤能补拙( )

怠()慢吴筱()元一拐一瘸()怜悯()

停滞()蜚()声金瓯()鹯()

追溯()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

2.积累下列词语: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古稀之年: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置若罔闻:形容毫不关心或不予理会。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形容品德、才能、学业等内在修养方面超出众人。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中显得很突出。有时也用于物,表示很突出。多形容体态、仪表等外形方面超出众人。

三、.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和精神品质,以及受到的有益启发。

在课文中画出一些重要的时间,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完成课本p37-38练习三。

★思考抢答

思考1、华罗庚作为名人,可写的事迹很多,文章主要是从那些方面选材的?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这些方面与《布衣总统孙中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思考 2、精读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你从华罗庚青年时代的生活和华罗庚投身数学并取得巨大的成绩两者中你看到怎样的联系?

思考3、文章是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华罗庚的,请你找出令你感动的事件或细节,并概括这些事件细节塑造了华罗庚怎样的精神品质,并对你的启发?

四、把握传记表现手法和写作特色

思考4、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的好处?

思考5、文章的作者主要是采取了概述和故事细节相结合的写法,这样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传记文体的什么特点?

思考6、作者在行文中多次直接引用了传主的诗词语言和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找出几个加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含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戎马倥偬(cōng)B.怠(dài)慢吴筱(xiǎo)元蜚(fēi)声呱呱(gū)坠地C.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金瓯(ōu)聊以慰藉(jiè)D.追溯(sù)置若罔(wǎng)闻商榷(qùe)汪洋咨(zī)肆2.下面语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华罗庚对华林问题和哥德巴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

B.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研究所不断涌现出出类拔粹的人才。

C.每逢遇到待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D.三十多年之后,他已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这本书的菲页他写过一首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B.一大批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深感“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掀起了返城的浪潮。

C.因违法施工被杨广信副市长责令立即停工的亨泰·锦绣园项目对禁令置若罔闻,工地内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D.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天欧盟的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一)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______是冬天,罗庚______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_______这样伸着,右手______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人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添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______是冬天,罗庚______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_______这样伸着,右手______在不停地写……”

A.不管依然就仍 B.尽管仍然只好还C.不管仍然只好仍 D.尽管依然就还

6. 指出选段中的一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后作业]

1.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答案

1、【D(A.cōng-zǒng,B、C全对,D qùe-què、zī-zì】

2、【A(B出类拔萃;C怠慢D扉页)。】

3、【B(“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意同“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梁园: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显然,词语意思不合文句语境。)】

4、【D(A中“他”指代有歧义;B用语累赘,去掉后一个“周星驰电影”;C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考试”为主语,又不妥)。】

5、D

6、答: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足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这是一段很成功的细节描写,尤其是“一抹”、一“甩”、“伸着”这几个动词,形象很具体,很感人,华罗庚连处理“鼻涕”这样的小事都没有心思,也顾不上管了,极好地刻画了人物对数学学习的痴迷状态。

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通过分小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学前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学具,沙子。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猴子与小白兔换雪糕的故事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已知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小猴子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小猴子拿着一个圆锥形(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 2、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小猴子贪婪的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小猴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小猴子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如果这时小白兔和小猴子换了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小白兔,小猴子手上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和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想全班同学汇报) 小白兔究竟跟小猴子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 你觉得用()个换才合理和你们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我们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老师手上现在也有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圆锥体和沙子,我们小组来做实验,看看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关系是什么? 1、小组实验 3、小组汇报结果并统计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倍 4、在等底等高的前提条件下,是不是所有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呢?老师这

高中物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教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导学 案教科版选修 能量守恒定律课标: 1、通过有关史实,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对科学发现的意义。 2、认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体会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会用其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各量的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用其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4、知道是什么是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重点和难点: 1、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一些常见的物理习题 2、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各量的正负的取值课程导学: 1、内能的决定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和 2、区分内能、热量、功预习: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3、公式中各量的符号: ① ΔU:内能增加,取值;内能减少取值② W:外界对系统做功,即系统对外界做负功,取值;系统对外界做功,即外界对系做负功,取值③ Q: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即外界向系统传递热量,取值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即外界从系统吸收热量,取值 【练习1】 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 1、2105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W=8104J,ΔU = 1、2105J ,Q=4104J B、W=8104J,ΔU =- 1、2105J ,Q=-2105J C、W=-8104J,ΔU = 1、2105J ,Q=2104J D、W=-8104J,ΔU =- 1、2105J ,Q=-4104J 【练习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完整版本(含答案)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案 【学习目标】 1、 2、 3、 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 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知识点导读】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一) 光合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此外还有蓝藻(原核生物) (二)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 结构: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 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① 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 体基质中。 ② 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 光吸收最少,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③ 影响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必需元素Mg,N,Fe.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 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 变得污浊的空气。 (3)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 光 和 绿叶 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淀粉 。 (5) 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了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水 。 (6)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 在 光合作用中转化成 有机物中的碳 的途径。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的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一没有光照时, 小鼠死亡 ,有光照时, 小鼠不死亡 实验二没有光照时, 蜡烛不熄灭 ,有光照时, 蜡烛熄灭 。 实验结论: 植物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更新空气 萨克斯实验: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它是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金钥匙之一,同时它也统领了整个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等各个章节。学了这章的知识,对于变力等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学了这章的知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也要开阔,对物理问题即要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功和能关系的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知道功,能,动能,势能,重力势等概念。掌握了重力能变化与重力功的关系,合外力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等规律;会计算恒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描述变速运动的物理量。在能力方面已近学过许多物理规律的推导,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经过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他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用计算机课件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

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 用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能力呈现 【考情分析】 能量转化与守恒是贯穿整个物理的一条主线,每年的高考中都要涉及到,综合程度高,考查的能力要求高.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热点.往往与电场、磁场以及典型的运动规律相联系,并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试卷中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得较多,也有在选择题中出现.另外,还可能从以下角度组织命题:(1) 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下的功能关系问题.(2) 与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相综合的问题. 【备考策略】 牢固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思想,正确判断功能转化中遵从的数量关系,综合力学、电磁学、热学等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体会应用守恒方法解题是首选的方法. 1. (多选)(2013·全国)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的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A. 动能损失了2mgH B. 动能损失了mgH C. 机械能损失了mgH D. 机械能损失了mgH 2. (多选)(2013·上海联考)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拉力F和重力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θ角(θ<90°).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F=mgtanθ时,拉力F最小 B. 当F=mgsinθ时,拉力F最小 C. 当F=mgsinθ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 D. 当F=mgtanθ时,质点的机械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 (多选)(2013·南京学情调研)如图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 A. 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B.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D.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4. (多选)(2013·泰州一模)如图所示,长直杆CPD与水平面成45°角,由不同材料拼接而成,P为两材料分界点,DP>CP.一个圆环套在长直杆上,让圆环无初速从顶端滑到底端(如左图).再将长直杆两端对调放置,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_圆锥的体积教案_苏教版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3.增强自主探究新知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学习价值,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并生成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学资源】 课件,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形容器、装有水的大圆柱形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锥的特征有哪些?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 2.怎样测量一个圆锥的高? 【设计意图】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旧知识的复习能很好扫除学生学习障碍,铺平学生学习的道路。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关系。 1.设置情境:王师傅按要求要把一段圆柱形木料削成一 个最大的圆锥形零件。 想一想:削成的圆锥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猜想: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圆锥的几倍或圆锥 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这是圆锥形物体最常见的加工方法。把它引入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

自于生活,同时还让学生朦胧意识到等底等高的条件可能与体积计算有一定联系,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验证猜想: 1.利用两个容器,思考运用什么策略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并操作验证。 2.交流并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3.质疑:结论科学吗?有没有什么缺漏? (1)引导学生看圆柱形水槽和圆锥形容器,它们的体积关系也是三倍吗? (2)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不是三倍的关系? (3)比较原来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结合王师傅削成的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想想该怎样完善这句话? (3)结论: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 【设计意图】小结时学生往往对结果感兴趣,而对条件限制忽略,造成结论的不科学性。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设置的矛盾冲突促使学生来个回头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 (三)总结提升。 1.根据研究结论,计算圆柱形木料的体积和圆锥形零件的体积。 2.比较两个计算式子,发现了什么? 3.总结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3 1×底面积×高 4.追思:公式中“底面积×高”计算的是什么?我们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注意什么? 5.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15平方厘米,高8厘米。 (2)“练一练”第一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使用公式计算时容易将“1/3”忘记,其原因是未能深入理解公式的含义,本环节是通过对比、追思、强化,加深学生的记忆,使新知建构正确、牢固。 在“新知探究”这一环节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同时,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享受科学探究的成功的喜悦。 三、新知应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导学案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3、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学好本部分内容也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做好了知识铺垫。 (一)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什么?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 4、你学过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有哪些?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二)导学过程 1.能量流动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________水平上。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沿________________进行流动。 4.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 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 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课本P94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及图5-6,针对以下问题和自己的收获,做小结: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叶其武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它是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金钥匙之一,同时它也统领了整个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等各个章节。学了这章的知识,对于变力等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学了这章的知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也要开阔,对物理问题即要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功和能关系的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知道功,能,动能,势能,重力势等概念。掌握了重力能变化与重力功的关系,合外力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等规律;会计算恒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描述变速运动的物理量。在能力方面已近学过许多物理规律的推导,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经过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他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用计算机课件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③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2.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通过已有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能量转化的经历,提出如何验证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接着让学生设计验证性实验,体会验证性实验的探究过程。 ②.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知道影响实验的有关因素并加以控制,例如各种阻力。会纪录,分析和处理数据。 ③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以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圆锥的体积导学案.doc

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东仁堡小学“2+2”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b版)年级:六年级编号: 04 课题:《圆锥的体积》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20分钟) 1、复习圆锥的特点及圆锥的高。 2、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做习题练习册第10 页3题 3、自学课本第10页内容。【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与发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自学研读内容学法时间合作交流内容 学法时间展示反馈内容方式时间点拨整理知识生成规 律总结复习旧知,做好铺垫(预设时间:9分钟)拿出预习本,再自查做题情况,看有没有补充的。小组交换检查预习的作业。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全班小结:圆锥是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圆形组成;圆锥的高是圆锥的顶点到地面的距离。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创设情境,引发猜想(预设时间:10分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来,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同桌交换交流自己的想法,心得。小组代表1:圆锥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小组代表2:不同意第一组结论,因为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小组代表3:用等地等高的圆柱型容器和圆锥型容器做盛装实验就可得出圆锥体计算

公式小结:圆锥体体积等于与它等地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是v= 1/3sh。引用新知,巩固所学(预设时间:14分钟)布置习题:做练习册第11页1题2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全班集体订正。小结:同学们都能熟练运用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在以后计算中要注意不要忘记乘以三分之一。巩固练习,拓展深化(预设时间:7分钟)布置习题:做习题教材第页“试一试” 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完成习题。指名班演,集体订正。引导小结:计算时除不要漏掉乘1/3外,还要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三、板书设计圆锥的体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 =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sh【达标训练】 1 .填空(1)、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2)、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7.10能量守恒定律学案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自主探究 1.能量 (1)概念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如运动的物体可以推动与其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一起向前运动,对被推动的物体做功,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又如流动的河水、被举高的重物、被压缩的弹簧、高温高压气体……都能对外做功.因此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 (2)形式 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被举高的重物具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由大量粒子构成的系统具有.另外自然界中还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等不同形式的能.不同的能与物体的不同运动形式相对应,如机械能对应;内能与大量微观粒子的相对应. (3)能量的转化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当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时,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且减少量一定增加量;当某种形势的能量减少时,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增加量. (4)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 2.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2)定律的表达式 ①;②. 3.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2)能量耗散 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起来供人类重新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二、基础知识体系梳理 1、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起点: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2)途径:沿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流动。 (3)转化: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能。 (4)散失的形式: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的,而且在流动过程中是__________的。(2)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只有__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3)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____由低到高绘成的金字塔图形。 三、合作、交流与探究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请参考课本P94页图5-6绘出上图中绿色植物的能量流动过程的示意图 (注:同化量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时储存的能量。) 2、用类似的方法绘出羊的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总结: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后,以____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和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被________摄入;一部分则被________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流入”和“流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计算“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流到下一个营养级?通过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并进行解释, 【思维拓展】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为什么? 四、小试身手 1、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那里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则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C、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2、某人捕得一条重2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 2、完成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学习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达标测评: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高中物理第2章能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时能量守恒定律 精品导学案鲁科版必修二9

第2 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核心提炼 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并会求机械能。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表达式。 3.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答问题。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及其表达式。 1个概念——机械能 1个条件——机械能守恒条件 2个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 量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阅读教材第34~35页“机械能守恒定律”部分,知道机械能的概念,会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1.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推导:如图1所示,如果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重力做的功设为W G ,由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可知W G =mg (h 1-h 2)=E p1-E p2。① 图1 由动能定理得 W G =1 2mv 22-12 mv 2 1② ①②联立可得mgh 1-mgh 2=12mv 22-12mv 21,mgh 1+12mv 21=mgh 2+12mv 2 2, 由机械能的定义得E k1+E p1=E k2+E p2。 3.内容: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条件: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运动方向和轨迹的曲、直无关。 5.表达式:

(1)12mv 21+mgh 1=12mv 2 2+mgh 2或E k1+E p1=E k2+E p2。 (2)mgh 1-mgh 2=12mv 22-12mv 21 即ΔE p 减=ΔE k 增。 思维拓展 (1)如图2所示,大型的过山车在轨道上翻转而过。过山车从最低点到达最高点时,动能和势能怎样变化?忽略与轨道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否守恒? 图2 (2)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被压缩的弹簧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弹出的物体的动能如何变化?当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压缩弹簧时,弹性势能如何变化,物体的动能如何变化? 图3 答案 (1)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忽略与轨道摩擦和空气阻力,过山车机械能守恒。 (2)被压缩的弹簧恢复原来形状时,弹性势能减少,被弹出的物体的动能增加;当物体压缩弹簧时,弹性势能增加,物体的动能减少。 二、能量守恒定律 阅读教材第36~37页“能量守恒定律”部分,知道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的内容。 1.机械能的变化: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就会发生变化。 2.能量的转化:自然界中,能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机械能外,还有电能、光能、内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这些能量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4.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持续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2圆锥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教学案人教版.doc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计算圆锥体积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与圆柱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各一个,水(或沙子)。

节 一、引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圆柱的其中一个底 面缩到圆心时,这时它就变成了和原来的圆 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此时,圆柱的体积到底 和圆锥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圆 锥的体积) 学生倾听老师谈话,进 入新课学习。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 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圆锥的 体积是( 4 )立方分米。 2.用15个同样的圆锥铝坯,可 以铸造成( 5 )个与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体铝坯。 3.把一个体积为24cm3的圆柱 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24×(1- 1 3 )=16(cm3) 答: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60cm3。 4.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体 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 是6cm2,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 厘米? 6×3=18(平方厘米) 答:圆锥的底面积是18平方 厘米。 5.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 是25.12米,高3米,如果每立方 米沙重1.7吨,用一辆载重5吨的 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答案:25.12÷3.14÷2=4(米) 3.14×42×3× 1 3 ×1.7÷5≈ 18(次) 答:18次可以运完。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教学例2) (1)把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套在透明的 圆柱里,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样 的关系? (2)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 关系 ①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桶水,还有等底 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容 器。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做好实验数 据的收集整理。(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a.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b.各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c.观察并根据汇报结果,说说你的发 现。 ②进一步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 装下三个圆锥的水? 师用PPT演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装水实验一次。 1.(1)猜想等底等高 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 关系。 (2)实验探究 ①生说实验方法 ②学生观察分析得出: 当圆柱、圆锥等底等高时, 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 的水。 ③组内讨论并尝试总 结实验结果。 2.(1)读题,分析题 意。 (2)生讨论:先利用 直径求出半径,再用 S=πr2,求底面积。 (3)生解答例3。 (4)全班汇报,订正 结果。

能量货币ATP导学案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导学案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一、ATP分子结构(阅读课本P63,完成以下任务) 1.ATP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也叫三磷酸腺苷。 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TP的结构简析 类比: 3.难点辨析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自主探究1: 资料1: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在人体安静状态时,肌肉内ATP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缩1~2s所需的能量。 资料2:一个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kg的ATP分解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的状态下,24h内竟有40kg的ATP被水解。 以上资料表明ATP在细胞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TP的水解:(需水解酶催化) ATP分子中末端的(或者说远离A的)______________相当_______,容易______________,释放出能量。同时生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自主探究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哪儿?(阅读P64图4-2)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①ATP转化为机械能,如_____________; ②ATP转化为电能,如___________的传导和电鳗放电; ③ATP转化为光能,如___________; ④ATP转化为渗透能,如主动运输; ⑤ATP转化为化学能,如合成反应: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 ⑥ATP转化为热能:如恒温动物维持体温 此外,细胞的分裂、生长都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 2.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催化) (1)合成ATP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 (2)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 ①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____________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②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__________所释放能量外,在___________内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 TP还利用了_________能。 )从物质方面看是可逆,即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从酶、进行场所、能量方面看不可逆。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在活细胞内,不管是运动还是饥饿,ATP与ADP的转化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hysics Lesson Plan-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 a. 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 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教法建议 建议一: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能量守恒定律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8.3.2 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8.3.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习目标 1.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球的体积的计算公式。 基础梳理 1. 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 (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 (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 (r分别是上、下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 2. 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公式: (r是底面半径,h是高), (r是底面半径,h是高)。 (r分别是上、下底面半径,h是高)。 3.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随堂训练 1.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A.4πB.3πC.2πD.π 2.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4π,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A.πB.2πC.4πD.8π 3.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2的圆柱被一平面所截,截得的几何体的最短和最长母线长分别为2和3,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5πB.6πC.20πD.10π 4.体积为52的圆台,一个底面积是另一个底面积的9倍,那么截得这个圆台的圆锥的体积

是( ) A .54 B .54π C .58 D .58π 5.若球的过球心的圆面的周长是C ,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C 24π B . C 22π C .C 2 π D .2πC 2 6.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长分别是3,3,6,这个长方体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12π B . 18π C .36π D . 6π 7.若将气球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它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 )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8.已知圆锥SO 的高为4,体积为4π,则底面半径r =________. 9.已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侧面积为35π,则a 的值为____. 10.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半圆,且面积为S ,则圆锥的底面面积是________.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为________. 12.一个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体积为43 π的球面上,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3.(1)已知球的直径为2,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目标导航 1.能量流动的概念 2.能量流动的过程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学习时间:4月3至4日内(两小时完成) 第1课时(共2课时) 学习导读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3.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4.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5.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破疑解难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能量流动图解 具体分析图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光能),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但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阳光(光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流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并非照射到生产者身上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主要形式:太阳光能一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热能,即主要是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而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点,分解者将流人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5)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流人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人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6)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一般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人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经典例题 例:(2006南京模拟)如图为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 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 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