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非洲 非洲人的待客礼仪素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非洲 非洲人的待客礼仪素材 湘教版

非洲人的待客礼仪

非洲各国由于国情、民族、地域的不同,因而在民族习俗和社会风貌上也各有差异。非洲人民不仅在服饰打扮、饮食起居、情趣爱好等方面有其特色,而且在道德规范、传统礼仪、婚丧喜庆等方面亦都具有独特的风尚。但从15世纪开始,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入侵,广袤的非洲大陆先后沦为殖民地,从而严重地摧残了非洲人民的经济生活,破坏了非洲人民的传统文明。与此同时,非洲人民在同西方殖民主义者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又形成了许多朴实无华、粗犷有趣的社交礼貌。这也从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非洲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高贵品质。

非洲人民十分注重见面礼,在公共社交场合,也流行着诸如握手、拥抱等礼节,但有些地方又有所不同,形成独特的风尚和礼貌。西非的一些部族,在见面时,用手掌拍打前胸,表示问好。中非的一些部族见面时是先鞠躬,而后鼓掌,同时互相祝福,说一些使人高兴的话。在卢旺达,亲友相逢或邻居相遇,总要相互问好。如在途中邂逅相遇,青年人要举手示意问候,老年人则脱帽点头;多日不见的老朋友,相逢之时会情不自禁地行象征性的拥抱礼,并问候“阿马古鲁几”、“美扎”,意思是“您近来可好”、“好啊”。

非洲人初次见面总要互相问候身体健康或工作顺利,然后才能谈正事。如果是熟悉的人,这种寒暄内容则要更多和更广泛,否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在苏丹,每当久别的故友亲朋相逢,彼此要热烈拥抱,右手搂腰,左手抚肩,同时互致问候。从本人、妻子、儿女直至其他亲属,问候时间可长达数分钟之久。毛里塔尼亚是个畜牧业占很大比重的国家,牲畜的兴旺与否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毛里塔尼亚人在互相问候的同时,还常常问候对方“羊怎么样”、“牛和骆驼好不好”等话。

非洲人行握手礼也颇有讲究。见面握手时,对尊敬的人,要先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然后用右手与对方相握。如果是特别亲热者,则要先握一下他的手掌,然后再握对方的拇指,最后还要紧紧握一下他的手。女子见面,一般是双膝微屈,行屈膝礼。在农村,妇女们相遇,一边围着对方转,一边嘴里发出有节奏的尖叫声,以表示对她的亲热和友好。男子对女子,不管对方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也不管她是否结婚,都要尊称“妈妈”。

尼日利亚人握手,要先用大拇指在手上轻轻弹几下。刚果河流域的部族,在见面时是双方互伸两手,然后弯身吹几口气。坦噶尼喀湖畔的部族见面时则先拍肚子,然后鼓掌握手。津巴布韦的绍纳人见面时,其握手礼与世界各国流行的方式略有不同,男女亦有区别。握手时,一般伸出右手,但有的男子只把右手拇指一侧的手掌伸给对方,同时徽屈右膝,以表示

特别亲热;妇女则只微屈右膝。男子鼓掌表示欢迎时,两掌竖立相对而拍;妇女两掌一上一下平放着拍,并用灵巧的舌头发出“唷唷……”的声音。

在公共场合,接吻是一种敬意、友情和欢喜的表示,西方国家比较普遍。然而东非、中非和南非的班图各族人民却很少有接吻的习惯。肯尼亚的吉库尤人对妇女有种种禁令,规定男女不得亲吻。一些部族的居民喜欢吻酋长走过的地方,以此表示对酋长的尊敬和当作自己的一种幸福。埃及的贝都因人,好友相遇的礼节有点类似新西兰毛利族人:双方用额头和鼻子相碰,行额鼻相亲之礼。

非洲人民慷慨好客,往往把宾客临门视为荣幸,必须殷勤接待。不信伊斯兰教的人,一般用酒待客。伊斯兰教徒通常以茶代酒招待客人。加纳酋长会见来宾时,先从侍者手中接过一杯酒,双手举杯,低声祝福客人一切安好。侍者下跪接过杯子先喝一口,示意无毒,然后请客人饮酒。

普通加纳人待客是用棕榈酒。棕榈酒是从砍倒的棕榈树中汲取棕榈汁泡制而成。此酒浓郁甘美,饮后略有醉意。卢旺达人招待客人的是芭蕉酒或高粱酒。客人登门拜访,主人先把酒倒入瓶内,插上一根细竹管,就和客人一起轮番畅饮。富裕一点的人家,主人会端出一盆味道鲜美的牛肉汤,由主人陪客一起品尝,以示宾主间的友好关系。卢旺达人还非常喜欢喝香蕉啤酒。居住在卢旺达山区的农民,几乎家家种植香蕉,户户都会酿酒。当地人称香蕉酒为“卢廓廓”。此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在婚丧礼仪和宗教祭典上,卢旺达人也常用“卢廓廓”招待客人。

伊斯兰教徒不喝酒,因此北非的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便以茶当酒来招待客人。毛里塔尼亚人把茶叶、糖和鲜薄荷叶加上净水一起放入特制的铜壶内用炭火烧煮。煮浓后,倒入茶杯内待客。喝这种茶一般不超过三杯,故得名“三杯茶”。此茶味道别致、香甜醇厚、略带苦味,有提神解乏、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等功能。毛里塔尼亚人不仅平时用“三杯茶”待客,就是在盛大的宴会上,尽管菜肴丰盛,主人也不会忘记同贵宾一同开怀畅饮传统的“三杯茶”。

在毛里塔尼亚,还流行着一种“茶诗会”。古时诗人聚会,吟诗无不有茶,茶会成了人们大发诗兴的聚会。当今的毛里塔尼亚人,在节假日或晚饭后,也常常聚在一起饮茶作乐。如有客人来访,主人要敬上“三杯茶”,客人以饮尽为礼。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海阔天空,夜深方散。席间,有人出来吟诗,时而一人吟诗众人和;时而一人吟上句,他人接下句;有时众人同起,争先恐后地唱和。吟罢,大家一起干杯。利比亚人喜欢喝加糖浓茶,也常以敬茶三杯为待客的礼节。主人敬“三杯茶”时,客人都应接受,否则会被认为很不礼貌。但如主人敬以第四杯时,客人则不应再接受,否则同样会被视为是一种失礼。三次敬茶礼尚

未完,客人不要中途告辞,这是对主人的尊重。

用咖啡待客也是非洲家庭比较常见的礼节。在埃塞俄比亚,每当亲朋好友或贵客临门,女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往往特地换上整洁的民族服装,在煮咖啡的炉里放入木炭,把火烧得通红。燃火产生的香味,和煮咖啡的浓郁香味混在一起,芬芳四溢,使室内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咖啡煮好后,女主人把它倒入小瓷杯内,双手捧给每人一杯,同时端上炒得焦脆的“果洛”(即大麦粒)和自家烤制的风味食品。

喝咖啡也如同喝茶一样,以三杯为限。按当地礼节,客人在品尝咖啡时一定要对女主人的咖啡和煮制技术大加赞扬。如果客人的赞扬博得了女主人的欢心,那么客人就能继续喝第二杯和第三杯。当大家正要喝第三杯时突然来了新客人,那么算他有福气,可与大家共饮第三杯。如果新客人在大家喝第二杯时来到,他则不能半途加入,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当然,这时女主人也不会亏待新来的客人,她会为他另煮咖啡。待他喝完第一杯后,再和大家饮第二杯。如果新客人赶在大家喝第一杯前光临,那他自然就和大家一样,从头喝起。

除了酒、茶和咖啡外,有些非洲国家还用当地的特产来款待客人。埃塞俄比亚人热情好客令人赞叹。他们不但习惯于用咖啡待客,还经常用其传统佳肴——“英吉拉”款待宾客,其盛情的程度往往使客人陷入窘境:随着女主人第一个把“英吉拉”饭团接连塞进客人的嘴里,主人的女儿们也会学母亲样一个挨一个地对客人进行“填鸭”。按照当地习惯,不管客人的嘴里已填了多少食物,客人都应有礼貌地张口接受。这时,有经验的客人会“反戈一击”,伸手抓起一把“英吉拉”连珠炮似地塞进主人的嘴里,从而不仅使主人感到高兴,也使自己摆脱了窘境。

乌干达是香蕉之国,当友人登门时,乌干达人总是毫不吝惜地将自己赖以生存的蕉树砍下,插在路旁,或摆在门口,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祝福。客人进门后,好客的主人总要用各种花样的香蕉食品招待。主人首先向客人敬一杯鲜美的香蕉汁,接着用一些烤得馥郁清香的香蕉作为点心供客人享用。小吃之后,主人照例要请客人吃一种叫“马托基”的香蕉饭。然后宾主来到一个坛子边,用一根比坛子长一倍左右的管子伸进坛子里痛饮香蕉啤酒。这种酒味道醇香,又有解暑健胃之功效,酿制也方便,因而不仅是乌干达人常备的饮料,同时也被视作当地特产来招待贵宾。

西非地区有一种柯拉树,是一种锦葵科植物,其果实形似板栗,皮薄,呈浅红色,含有咖啡因和可可碱等成分,气味清香,能提神止渴,深受西非各国人民的喜爱。伊博族人有一句谚语说:“带来柯拉果的人也带来了生命。”柯拉果在西非一些部族中被称为能启发良知的神果,解决一切纠纷的金钥匙。人们发生争执,往往拿出柯拉果来表明心迹。威严的长者把

柯拉果切成均匀的小块发给争执双方,吃了它,双方就要在友好气氛中消除分歧,重归于好。若有人固执己见,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由于柯拉果在西非人民心目中象征着真挚的友谊,因此人们又把它当成迎宾果。客人来了,主人为表示欢迎,就立即端出柯拉果,这是盛情待客的表现;若主人迟迟不拿出柯拉果,则意味着对客人不怎么欢迎,识相的客人就会立即告辞。由此可见,柯拉果不仅是西非人民用以消仇解冤的工具,也是迎宾待客的礼品。此外,柯拉果还是青年男女爱情的象征,是定情和结婚的必备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