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

第一篇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狼图腾)

整理方法:课本+笔记+参考资料

注:有些并非很重要!

一、名词解释

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

2.元素的丰度值: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3.陨石:是降落在地球上的行星物质的碎块。

4.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重量百分数的丰度值。

5.丰度系数:指某一自然体的元素丰度与另一个可作为背景的自然体元素丰度的比值。

6.克里普岩:是岩浆分异或残余熔浆结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元素的岩石,其富K、REE和P。

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8.类质同像:指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时,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被其他类似的质点所代替,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均保持不变的现象。

9.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借助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基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微量元素在地球及其子系统中的分布、化学作用及其演化的学科。

10.微量元素:指在所研究体系中(地质体、岩石、矿物、流体/熔体等)的含量低到可以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描述其地球化学行为的元素。

11.稀溶液定律(即亨利定律):在极稀薄溶液中,溶质的活度正比于溶质的摩尔浓度。

12.分配系数:微量元素i在平衡共存的两相之间的质量浓度比值。

13.(1)相容元素:(表述1)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那些容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固体的微量元素。(表述2)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2)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

1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成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

15.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过程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影响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16.原始地幔:地核形成以后,地壳形成以前的地幔。

17.亏损地幔:原始地幔经过部分熔融形成地壳以后残余的地幔。

18.富集地幔: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将地壳物质再循环返回地幔后所形成的地幔。

19.五重简并:在一个孤立的过渡金属离子中,五个d轨道的能级相同,电子云呈球形对称,电子在五个d轨道的分布概率相同,称为“五重简并”。

20.晶体场分裂:当过渡金属离子处在晶体结构中时,由于晶体场的非球形对称特征,使d轨道的能级产生差异,称为“晶体场分裂”。

21.晶体场分裂能:将一个孤立的过渡金属离子放在正八面体配位的晶体中时,五个d 轨道都受到配位体负电荷的排斥,轨道总的能级提高;由于正八面体配位场中配位体质点处于直角坐标的三个垂直轴方向,故dr轨道电子云的瓣指向配位体,使两个dr 轨道电子的被排斥力比d?轨道的被排斥力大,dr轨道的能级要比d?轨道电子的能级高得更多,dr轨道电子的能级与d?轨道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称为“晶体场分裂能”。

22.晶体场稳定能: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后的d电子能量之和,相对于未分裂前d电子能量之和的差值,称为“晶体场稳定能”。

23.八面体择位能:离子八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稳定能减去其四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的稳定能。

二、问答题

1.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自然界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与分布。

(2)地质作用过程中各种元素迁移和共生组合规律。

(3)地质运动过程中元素的演化和循环历史。

(4)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

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

(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

(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2.简述太阳系元素组成的研究方法。

(1)直接采样分析,如直接测定地球岩石、各类陨石和月球岩石的样品

(2)光谱分析,如对太阳光谱和小行星带天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3)由天体的物理性质与成分的对应关系来推算行星组成

(4)利用宇宙飞行器对星体进行观察、就位探测或取样返回分析

(5)遥感和取样分析测定气体星云或星际间物质

(6)分析研究宇宙射线

简述相对丰度的计算中采用106Si原子做除数的原因。

(1)Si分布广,便于对比各种自然体系中的丰度值;

(2)Si挥发性小,稳定性好;

(3)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中,Si易精确测定;

(4)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数的数量级在106—10-4之间。

简述丰度表示法:

1)重量丰度:以重量单位表示的元素丰度

2)原子丰度:以原子百分数表示的某元素在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的分数

3)相对分数:以硅原子的106原子为基数求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数

简述陨石的分类。

分类依据:(1)所含金属与硅酸盐的比值;(2)陨石结构;(3)陨石化学成分。

分类类型: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

简述地球内部的地球化学特征。

(1)h<60km,正常化学作用带;

(2)h在60—2900km,退化学作用带,地幔榴辉岩圈;

(3)h>2900km,无化学作用带,“金属化”核心。

3.简述陨石的研究意义。

(1)陨石物质的平均成分为非挥发性元素的相对丰度提供了最好的信息;

(2)为陨石成因和太阳系的起源、年龄、演化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数据。

4.简述CAI的定义及其作用

CAI是指球粒陨石中由富Ca和Al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的难熔物质集合体。作用:CAI是太阳星云最早期各种热事件的产物,保存了星云最原始的信息,具有同位素异常和大量灭绝核素子体,是研究早期太阳星云形成和演化的探针。

5.简述月岩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了解地球早期历史;

(2)由月海玄武岩相当于拉斑玄武岩,反应月球与地球年龄相似;

(3)月球中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元素;

(4)月岩早期火山活动即相当于地球火山带。

6.简述克拉克值的研究意义。

版本一(上课笔记):(1)元素克拉克值影响着元素参加地壳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支配着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2)元素克拉克值可以为阐明地球化学省的特征提供依据;

(3)依据克拉克值可以计算出地壳中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或相关元素之间的平均比值。

版本二(参考资料):(1)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1)支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2)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

3)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4)对元素亲氧性和亲硫性的限定。

(2)地壳克拉克值可作为微量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

1)可以为阐明地球化学省(场)特征提供标准。

2)指示特征的地球化学过程

3) 浓度克拉克值和浓集系数可表述元素的集中与分散以及其在地壳中富集的能力

7.应用陨石类比法研究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的假定前提。

(1)陨石在太阳系形成;

(2)陨石与小行星成分相同;

(3)陨石是破坏了的星体碎片;

(4)产生陨石的星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

简述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的作用。

(1)是进行成矿预测和环境评价的主要地球化学依据;

(2)是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和农业地球化学评价的依据。

8.简述地球化学自然体系的基本特征。

(1)自然作用体系中众多的化学组分共存,但是各组分之间的含量差异极大;

(2)T、P等条件的变化幅度与人为设置的实验条件相比相对有限;

(3)具多变度单向发展演化特征的开放体系;

(4)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

9.简述自然过程产物的特征。

( 1 ) 自然稳定相(矿物)及各种流体相的总数有限;

(2)自然稳定相都不是纯的化合物。几乎每一种矿物都是一个成分复杂、元素含量与一定变化范围的混合物系列;

(3)元素形成自然分类组合;

(4)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之间按一定生成环境呈现规律性的共生组合。

10.简述自然体系中元素的赋存形式。

固相中:(1)独立矿物;(2)类质同像;(3)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4)吸附形势;(5)与有机质结合的形式

液相中:(1)离子;(2)分子;(3)胶体;(4)微细颗粒物

11.简述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方法。

(1)矿物学观察;(2)X射线衍射法;(3)电子探针;(4)显微镜观察;

(5)萃取法(偏提取法);(6)电渗析;(7)透射电镜

12.简述离子电位的作用。

(1)反应元素离子大小和离子电荷的综合作用效果的化学参数,它决定了离子吸引价电子的能力;

(2)是表征离子电场强度的参数,其值等于离子的电荷与半径之比值,它决定了元素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能力。

13.简述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意义。

(1)元素的结合形式不同,其化学活动性亦不同;

(2)同一种元素不同的赋存状态,可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

(3)就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性而言,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时比元素的含量更有意义。

14.简述影响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主要因素。

(1)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能量效应;

(3)元素的丰度。

简述元素地球化学的分类(非重点)。

(1 ) 哥德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分类依据:以其提出的地球起源和内部构造假说为基础,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地球各圈层间的分配将元素分为:

①亲石元素

1)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

3)氧化物的生成热大于FeO的生成热,与氧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硅酸盐熔体;

4)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下降部位;

5)主要集中在岩石圈。

②亲铜元素

1)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个电子的铜型离子结构;

2)电负性大;

3)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

4)氧化物的生成热小于FeO的生成热,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

5)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上升部位;

6)主要集中于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

③亲铁元素

1)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8-18个电子的过渡型结构;

2)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

3)氧化物的生成热最小,与氧及硫的亲和力均弱,易熔于熔体;

4)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最低部分;

5)主要集中于镍-铁圈中。

④亲气元素

1)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

2)以分子键形式存在;

3)原子容积最大处;

4)具有挥发性或倾向形成易挥发化合物;

5)主要集中在大气圈。

⑤亲生物元素多富集在生物圈内。

(非重点)(2) 查瓦里斯基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分类依据:以展开式元素周期表为基础,赋以原子和离子半径以重要意义并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相似性将元素分为11族:

①氢族;②惰性气体族;

③造岩元素族: Li、Be、Na、Mg、Al、Si、K、Ca、Rb、Sr、Cs和Ba;

④岩浆射气元素族:B、C、N、O、F、P、S和Cl;

⑤铁族:Sc、Ti、V、Cr、Mn、Fe、Co和Ni

⑥稀有元素组: REE、Y、Zr、Hf、Nb和Ta;

⑦放射性元素组: Ra、U和Th;

⑧钼钨组Mo-W:Cu、Ag、Au、Zn、Cd、Hg、Ga、In、Tl、Ge、Sn和Pb;

⑨铂族:

⑩半金属和重矿化剂族: As、Bi、Se、Te和Po;

?重卤族: Br、I和At。

简述离子电负性的应用。

(1)确定化合物的键性;

(2)用于判断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3)包含着其在自然反应中的表现酸碱度的标度。

15.简述类质同像置换的条件。

(1)内部控制因素——晶体化学条件

1)化学键性相同或相近;

2)原子或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

3)正负离子电和保持平衡;

4)复杂松散的矿物晶体构造。

(2)外部影响因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

1)组分浓度;2)温度和压力;3)氧化还原电位。

简述自然界元素结合的基本规律。

(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矿物晶体形成或变化过程的类质同像规律;

(3)晶体场理论对过渡族元素行为的控制。

16.简述类质同象置换法则。

(1)戈尔德施密特类质同像法则(仅适用于离子键化合物)

①若两种离子电价相同、半径相似,则半径小的离子优先进入晶格;

②若两种离子半径相似而电价不等,较高价离子优先进入晶格;

③隐蔽性法则:若两种离子具相近的半径和相同的电荷,丰度高的主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丰度低的微量元素将按丰度比例进入主量元素的矿物晶格,即微量元素被主量元素所“隐蔽”。

(2)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具有较低电负性的离子优先进入晶格。

17.简述类质同像的研究意义。

(1)确定元素的共生组合;

(2)决定元素在共生矿物之间的分配;

(3)支配微量元素在交代过程中的行为;

(4)类质同像的元素比值可作为地质作用过程和地质体成因的标志;

(5)其标型元素组合可推断矿物的形成环境;

(6)影响微量元素的聚散;

(7)有利于对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利用;

(8)类质同像对环境的影响。

18.周期表中元素半径的总体变化规律:

①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

②同一族元素,从上向下随原子电子层增加,离子半径增大;

③周期表中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离子半径相近或相等;

④镧系元素(希图元素)的离子半径从La 3+的0.103nm到Lu 3+ 的0.086nm逐渐缩小;

⑤同一元素阳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高正电荷的离子半径较小,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原子半径,负电荷增加离子半径增大,因此同一元素阴离子的半径远大于阳离子的半径。

19.简述晶体场原理及其应用。

晶体场理论是研究过渡元素化学键的理论,它从分析各种配位结构中例子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入手,将配位体离子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它在静电理论的基础上,应用量子力学和对称性理论、群论的一些观点,重点研究配位体对中心离子d轨道或f轨道的影响,来解释过渡元素和镧系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应用:(1)阐述过渡族元素离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2)阐述金属离子在岩浆结晶演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3)解释过渡族金属离子氧化倾向性的强弱。

20.简述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1)离子半径和离子电价;(2)熔体成分;

(3)矿物成分;(4)温度压力及氧逸度

21.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

(1)直接测定法

22.简述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示踪作用。

(1)岩浆岩成岩和演化过程的鉴别;

(2)变质岩原岩组成及演化历史示踪;

(3)壳—幔循环作用的微量元素示踪;

(4)成岩构造环境判别;

(5)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示踪;

(6)地球历史中灾变事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7)微量元素在古文化传播及刑侦方面的示踪作用;

(8)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23.简述稀土元素及其分组:

①两分法:

∑Ce族稀土:La~Eu,也称轻稀土(LREE);

∑Y族稀土:Gd ~ Lu+Y,亦称重稀土(HREE)。

两分法以Gd划界的原因:从Gd开始在4f亚层上新增电子的自旋方向改变了。而Y归入稀土的主要原因是Y3+的离子半径与重稀土相近,化学性质与重稀土相似,它们在自然界密切共生。

②三分法:

轻稀土族为La-Nd;中稀土族Sm-Ho;重稀土族Er-Lu+Y

24.简述稀土模式的解释。

(1)稀土元素属于那些溶解度最小的化学元素,并且在低级变质作用、风化和热液作用中是相对不活动的。热液中的REE比它所流经的岩石中的含量低500到10^6倍(Michard 1989),因此,热液活动预期不会对岩石的稀土有较大的影响,除非水/岩比值非常大。

(2)但REE并不是完全不活动的。因此,我们在解释强蚀变或高变质的岩石时应对此加以注意。但尽管如此,在弱蚀变的岩石中,REE的分布模式一般能够可靠地代表未蚀变岩石的原始分布模式,可以相信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峰、谷以及倾斜度所提供的信息。

25.简述地球系统的化学作用类型。

分类依据:按发生作用和生成物质的相、态进行分类

(1)水—岩反应和水介质中的化学作用;

(2)熔—岩反应和熔浆化学作用;

(3)水—气化学作用;

(4)岩—岩化学作用;

(5)有机化学作用。

简述元素迁移的标志。

(1)通过矿物组合的变化来判断;

(2)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计算来判定;

(3)物理化学界面。

26.简述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类型。

(1)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

(2)生物和生物化学迁移;

(3)机械迁移。

27.简述元素在水介质中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1)元素迁移前的存在形式;

(2)晶体的化学键类型;

(3)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如离子的电价、半径等;

(4)体系中相伴组分的类型;

(5)浓度、体系中物理化学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化以及环境的PH和Eh值变化。

28.低温水-岩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环境

①过量水的体系:地球表面水和岩体积比:水总量>岩石总量;

②水既是作用剂,又是良好的溶剂和搬运剂;

③常有有生物和有机质参与;

④地表是富氧(?O2= 0.213 x 105Pa)和富CO2 (?CO2 =3.04 x 10 Pa)的环境;

⑤地表温度低,但温度变化迅速,控制水岩作用速率。

⑥一般处于低压状态(1~200) x 10^5Pa

29.高温水-岩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环境

①相对少量水的体系:岩石总质量远远大于水;

②水体系中含有大量作用剂和各类电解质盐类,深渊水中常含有丰富的成矿物质;

③氧逸度相对低;

④温度主要在200~400℃,上限可达700℃;压力变化(2000~100) x 105 Pa;

⑤pH变化于3~9之间;

⑥可以有生物和有机质参加作用,但相对较少;

⑦在高温水溶液中,除简单离子(卤化物)外,络合物是成矿元素在水溶液中的重要存在形式;

⑧除CO2外,H2S、H2、NH4、F、B和PO43-、H2O等高温射气元素和组分经常参与高温水—岩化学作用;

⑨高温溶液体系中通常盐效应对难溶元素的迁移由重要意义。

30简述.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①pH值影响氢氧化合物是否自溶液中沉淀导致不同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介质中的迁移能力不同;

②pH值影响影响元素的共生与分离,如Fe、Mg在内生条件下共生,表生条件下分离;

鉄帽——酸性条件

Mn-鉄帽——碱性条件

③pH值影响两性元素的迁移形式;

酸性环境—以简单离子或氢氧化物形式迁移

碱性环境—以酸根络合物形式迁移

④盐类的水解是低温水-岩作用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受pH值控制。

31.简述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体系组成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

(1)由化合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如活度积原理;

(2)由体系中其他化合物或组分的类型或浓度等控制:如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3)与组分的存在形式有关:胶体作用;

外在因素:体系物理化学环境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

(1)PH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2)氧化还原电位Eh的影响;

(3)Eθ及Eh对化学作用的影响;

(4)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5)地球化学障的影响。

32.简述水-岩化学作用的基本类型

( 1 )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转移的反应

例子:1)铁橄榄石氧化成赤铁矿

2Fe2SiO4+O2+4H2O=2Fe2O3+2H4SiO4

2)黄铁矿氧化成磁铁矿

3FeS2+8.5O2+3H2O=2FeO3+3H2SO4

( 2 ) 脱水和水解反应

( 3 ) 水合作用

( 4 ) 碳酸盐化和脱碳酸盐化

( 5 ) 阳离子交换反应

33.简述岩浆活动中微量元素的行动

岩浆过程是指岩浆起源、形成、演化和固结成岩一系列作用,部分熔融是形成岩浆的重要途径,引起岩浆成分变化的主要过程是分离结晶、混染和混合作用无论上述何种作用均涉及结晶固相和熔体相共存,微量元素在结晶固相和熔体相中分配系数代表了共存相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趋势。当总分配系数大于1时,元素在固相中富集,即在部分熔融时易保存在残留固相中,在分离结晶时易进入结晶相。当分配系数小于1时,元素在液相中富集,即在部分熔融时易进入熔体相,在分离结晶时易保留在残留熔体相中

三、读图题

1.观察太阳系元素丰度分布图,总结太阳系的元素分布特征与规律。

(1)太阳系中最丰富的元素为H和He;

(2)原子序数小于45的元素,其丰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而原子序数大于45的元素,其丰度低且丰度值变化不大,曲线近于水平;

(3)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值大大高于原子序数为奇数的相邻元素;

(4)Li、Be和B元素具有很低的丰度,原因在于宇宙大爆炸中他们很少被合成且参与合成其它元素;

(5)在元素丰度曲线上,O和Fe呈明显的峰出现;

(6)Tc和Pm没有稳定性的同位素,在宇宙中不存在;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也没有稳定的同位素,在丰度曲线上这些元素的位置空缺;

(7)质量数为四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

四、论述题

1.试述稀土元素数据的处理步骤和表示方法。

①REE组成模式图示:对样品中REE浓度以一种选定的参照物质中相应REE浓度进

行标准化,将样品中每种REE浓度除以参照物质中各REE浓度,得到标准化丰度,然后以标准化丰度对数为纵坐标,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作图.两种图:(1)曾田彰正-科里尔(Masuda-Coryell)图解:浓度标准化参照物质为球粒陨石.由曾田彰正和科里尔创制;

图示的优点:可以消除由于原子序数为偶数和奇数造成的各REE间丰度的锯齿状变化,使样品中各REE间任何程度的分离都能清楚地显示出来,因为一般公认球粒陨石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之间不存在分异。(2)用所研究体系的一部分作参考物质进行标准化。

②稀土元素总量-∑REE

为各稀土元素含量的总和,以ppm为单位.多数情况下指从La到Lu和Y的含量之和.有些学者用火花源质谱法分析稀土元素含量,其∑REE数据不包括Y.∑REE对于判断某种岩石的母岩特征和区分岩石类型均为有意义的参数.

③ LREE/HREE(或∑Ce/∑Y):为轻和重稀土元素比值.这一参数能较好地反映REE元素的分异程度以及指示部分熔融残留体和岩浆结晶矿物的特征.

④δEu(或Eu/Eu*):

表示Eu异常的程度.一般稀土元素大多呈三价态,但Eu特殊,既可以呈三价,也可呈二价.三价态时,Eu和其它稀土元素性质相似,二价态下则性质不同,固地质体中Eu2+经常发生与其它三价REE离子的分离,造成在REE球粒陨石标准化丰度图解的Eu位置上有时出现“峰”(Eu过剩),

⑤δCe或(Ce/Ce*):是表征样品中Ce相对于其它REE分离程度的参数.Ce除了三价态外,氧化条件下可以呈四价态而与其它REE发生分离。

2.试分析下图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中各个曲线可能代表的岩石类型及造成分配型式特征的原因。

答:A.熔岩流中源自地幔的橄榄岩捕掳体.呈比值为1的近水平线.代表未经大的分异的原始地幔;

B.大洋中脊玄武岩,所有REE增大,LREE与HREE之间没有更大分异(T-过渡型玄武岩);

C和D.流纹岩和花岗岩。LREE偏向增加表明分异作用明显。有明显的Eu异常,与

富Ca斜长石的分离有关;

E.斜长岩。强烈富集Eu,表明斜长石强烈富集Eu;

F.漫长地质时间形成的由火成岩和沉积岩反复分异的北美页岩。

3.试论述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地幔和地核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

大陆地壳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其研究方法分别为:

(1)大陆上地壳:1)易溶元素采用了大规模区域岩石取样获得结果;

2)不溶元素主要采用了碎屑沉积岩研究方法获得结果。

(2)大陆中地壳:对出露大陆地壳剖面的研究。

(3)大陆下地壳:1)研究出露地表的大陆地壳剖面;

2)研究产于火山岩中的深部地壳包体;

3)地球物理方法。

大洋地壳:主要是通过深海钻探和对代表古代洋壳的蛇绿岩套的研究。

地幔的研究方法:1)宇宙地球化学方法;

2)来自地幔火山岩(主要是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

3)产于造山带来自地幔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

4)代表部分熔融岩浆提取形成洋壳后残余地幔的深海橄榄岩; 5)对幔源火山岩的研究;

6)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7)地球物理(主要是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研究。

地核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地球物理、陨石、地球整体和地幔的化学组成以及高温高压实验等方面开展。

4.试论述地球丰度的估计方法。

(1)陨石类比法

A.综合陨石类比法(Clarke)

以各种陨石类型的平均化学成分作为地球的类似成分。结果导致误以为整个地球基本上由铁或铁、镍合金组成,原因在于采用铁陨石比例过大,导致铁的丰度明显偏高。

B.单一陨石类比法(Ahrens)

直接采用维诺格拉多夫1962年计算的球粒陨石的平均含量来代替整个地球的元素丰度。突出特点:铁明显偏低。

(2)地球模型发

A.Washington,将地球分为6圈(1925)

1)地核:以铁陨石代表;

2)石源层:以陨石的镍、铁成分和石铁陨石(两者同等权重)的平均化学成分为代表;

3)铁源层:陨石平均化学成分代表;

4)橄榄岩层:无球粒陨石平均化学成分代表;

5)玄武岩层:以戴利(?可能为人名)玄武岩平均化学成分代表;

6)花岗岩层:以Clarke 和Washington的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代表;然后以地圈(?这个词不确定)加权平均法求出整个地球主要元素丰度。

B.Mason SMT(1966)

认为地球总体成分基本取决于地幔和地核的成分和相对质量,并假定 1)球粒陨石中陨硫铁代表地核成分;

2)球粒陨石中硅酸盐平均成分代表地幔和地壳成分;

3)地幔和地壳占地球总质量的67.6%。

(3)地球物理类比法(黎彤,1976)

1)首先采用布伦的固体地球物理模型划分层壳,求出这些壳层的质量及其比值;

2)按一定的物质代表成分,分别求出各层壳的元素丰度;

3)以层壳质量加权平均法求出整个地球的元素丰度。

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

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

————————————————————————————————作者:————————————————————————————————日期:

高职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规定 为了让高职学生安心在企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就业,特对有关高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作出相关规定:1.各教学学院在每学年的9月底前,安排高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并将安排表交一份纸质稿给高职学院,表中要包含指导老师联系电话。 2.对于已就业并在就业单位签署就业协议(以上交学生科有效就业协议为准)的学生,要求按照《高职毕业实习报告要求》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不用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3.在校内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的要求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的要求做好指导工作。 4.高职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等材料装订好后,全部装在高职院统一印制的资料袋中。 5.每学年的5月底前要完成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并上交成绩。

毕业实习报告要求 1.毕业实习报告采用A4幅面纸张填写。 2.毕业实习报告封面要求: 封面填写的字体采用三号宋体加黑。 3.目录规范要求: “目录”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字(行间距1.5倍)。4.实习报告内容要求: 1) 基本情况概述。对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岗位等基本情况的概述。 2)对实习内容的总结。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实习企业的情况,结合自己实习的岗位内容、特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 3)主要收获。从个人的思想进步,业务锻炼和团队合作等方面总结。 4)自我评价。梳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5)对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字数不少于5000字。实习报告的页码编在当前页的右下角。 5.实习自我鉴定要求: 以一页纸为宜,要求对实习的主要内容、本人实习的表现、收获与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评价。 6.评语要求: 要求校外、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填写考核意见,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在评语栏内按等级打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7.装订顺序要求: 1)毕业实习报告封面 2)目录 3)毕业实习报告正文 4)毕业实习鉴定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文字编辑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文章编辑 姓名杨博 学号201520220205 班级1522202 指导教师邹国华 2016年6月30日

东华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评分表 学生姓名:杨博班级:1522202 学号:201520220205 课程设计题目:文章编辑 项目内容满分实评 选题能结合所学课程知识、有一定的能力训练。符合选题要求 (5人一题) 10 工作量适中,难易度合理10 能力水平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有一定查阅文献及运用文献资料能力10 理论依据充分,数据准确,公式推导正确10 能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资料搜集录入、加工、排版、 制图等 10 能体现创造性思维,或有独特见解10 成果质量总体设计正确、合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10 说明书综述简练完整,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 结论严谨合理;分析处理科学、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 严谨、版面清晰 10 设计说明书栏目齐全、合理,符号统一、编号齐全。格式、 绘图、表格、插图等规范准确,符合国家标准 10 有一定篇幅,字符数不少于5000 10 总分100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2016年6月30 日

实验题目:简单的文本编辑器 1、题目及要求 名称:简单的文本编辑器 内容:输入一页文字,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静态存储一页文章, 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 要求:(1)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 (2)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输出该次数; (3)删除某一字符或者子串,并将后面的字符前移。 (4)插入某一字符或者子串。 (5)查找某一字符或者子串。 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分别用几个子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输入数据的形式和范围:可以输入大写、小写的英文字母、任何数字及标点符号。 输出形式: (1)分行输出用户输入的各行字符; (2)分4行输出"全部字母数"、"数字个数"、"空格个数"、"文章总字数" (3)输出删除某一字符串后的文章。 2、对题目的大概理解: 本程序应实现以下功能: (1)文章内容的输入:包括字母、标点符号、数字、空格等; (2)文章内容的统计:包括文章中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空格以 及文章所有字数的个数的统计; (3)文章内容的处理: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查找、删除以及对指定位置进行插入操作,其中在查找的过程中统计出该字符或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 1、问题分析 本程序是对一段英文文章的内容进行处理,存储方式采用链式存储,没有文件操作,故本程序对其文本内容的所有操作都是在链表中进行的。对于文本的输入,采用头插法将文本信息存储到链表已申请好的存储空间中,在此部分设计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输入文章过程中输 入的字符数大于80时如何换行;对于文本内容的统计,使用循环对已存储的文章进行匹配,大写字母数、小写字母数、空格数、数字数直接通过比较即可得到,标点符号通过ASCⅡ比较即可得到;对于文本内容的处理,查找部分仍是使用循环对已存储的文章进行匹配,判断需要查找的字符或者字符串是否与文章中某部分内容相同,如果存在相同的记录相同的个数及位置并输出个数及位置。删除部分先使用程序的查找功能对文章中需要删除的字符或者字 符串进行查找,然后对其进行删除。插入部分为通过输入的插入位置(行、列)将字符或者 字符串插入到文章制定位置。 一、数据结构选择和概要设计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微机与接口技术第页共页 系别__生物医学工程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_____组别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 学号__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b6000p实验教学系统基本操作; 2、掌握8088/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3、熟悉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emu8086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内容 1、有一个10字节的数组,其值分别是80H,03H,5AH,FFH,97H,64H,BBH,7FH,0FH,D8H。编程并显示结果: 如果数组是无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如果数组是有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2、将二进制数500H转换成二-十进制(BCD)码,并显示“500H的BCD是:” 3、将二-十进制码(BCD)7693转换成ASCII码,并显示“BCD码7693的ASCII是:” 4、两个长度均为100的内存块,先将内存块1全部写上88H,再将内存块1的内容移至内存块2。在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移动次数1,2 ,3…0AH…64H(16进制-ASCII码并显示子

程序) 5、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转换成大写字母 显示:请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 转换后的大写字母是: 6、实现4字节无符号数加法程序,并显示结果,如99223344H + 99223344H = xxxxxxxxH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1.1、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Z DB 80H,03H,5AH,0FFH,97H,64H,0BBH,7FH,0FH,0D8H;存进数组 SHOW DB 'THE MAX IS: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把数据的基地址赋给DS MOV DS,AX MOV DX,OFFSET SHOW ;调用DOS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 ,OFFSET SZ ;数组的偏移地址赋给SI MOV CX,10 ;存进数组的长度给CX MOV DH,80H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DH NEXT: MOV BL,[SI]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BL CMP DH,BL ;比较DH和BL中数的到校 JAE NEXT1 ;如果DH中的数大于BL中,将跳转到NEXT1 MOV DH,BL ;如果DH中的数小于BL中,将BL中的数赋给DH NEXT1: INC SI ;偏移地址加1 LOOP NEXT;循环,CX自减一直到0,DH中存数组的最大值 ;接下来的程序是将将最大值DH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MOV BX,02H NEXT2: MOV CL,4 ROL DH,CL ;将DH循环右移四位

我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清单(截止2018年一季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终身会员名单(截止2018年一季度) 姓名工作单位会员登记号安国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S130010040S 安太成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0169S 安亚军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1168S 安燕飞安徽大学S130011206S 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S130010263S 白晓永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0983S 柏中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1014S 鲍征宇中国地质大学S130010028S 毕华海南师范学院S130010471S 卜文瑞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S130010779S 蔡春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S130010283S 蔡佳丽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0975S 蔡剑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S130010669S 蔡进功同济大学S130010647S 蔡秋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S130010152S 蔡演军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S130010148S 蔡逸涛南京地质调查中心S130011319S 蔡煜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S130010534S 蔡元峰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S130011263S 曹成亮江苏师范大学S130011169S 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S130010149S 曹林北京科技大学S130010798S 曹晓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0724S 曹悦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S130010515S 曹志敏中国海洋大学S130010455S 岑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S130010018S 曾罡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S130011271S 曾荣树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S130010312S

东华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组建校园局域网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0211112 学号:1021111222 姓名:吴美冬 指导教师:李宇锋 2012年9月6号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二、问题描述 三、分析与设计 四、绘制拓扑结构图 五、详细步骤 六、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七、显示最后的结果 八、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培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网络组网的过程及方案设计,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熟练掌握子网划分及路由协议的配置,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二、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特点描述; 2、设计原则; 3、解决方案设计,其中必须包含: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图; (4)IP地址规划; (5)子网划分; (6)路由协议的选择; (7) 路由器配置。 二、问题和描述 组建校园局域网 总体要求: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假

设学校有100台计算机,请规划各个部门,便于管理。 三、分析与设计 进行校园网总体设计,首先要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明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及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骨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以热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把故障对网络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由于网络故障造成用户损失; 校园网网络整体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为实现校区内的高速互联,核心层由1个核心节点组成,包括教学区区域、服务器群;汇聚层设在每栋楼上,每栋楼设置一个汇聚节点,汇聚层为高性能“小核心”型交换机,根据各个楼的配线间的数量不同,可以分别采用1台或是2台汇聚层交换机进行汇聚, 主机分配 部门主机数目 教务处25 财务处30 人事处20 软件学 院25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2009

成都理工大学 二O O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试题适用专业:(试题共2页)一、名词解释(10分) 1.逆断层; 2.克拉克值; 3.平行不整合; 4.地震震级; 5.沉积接触; 6.解理: 7.浊流; 8.地下水 二、判断题(10分,正确填“√”,错误填“×”) 1.已知岩层倾向,便知岩层走向. 2.球碛物具有良好的层理、分选性和磨圆度. 3.河流转弯时,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凸岸一侧. 4.—般民用水井中的永位可以代表该地区潜水面的水位. 5,冰川谷常常形成“V“型谷. 6.石英的晶面具油脂光泽,其断口具玻璃光泽. 7.岩石圈指的是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圈层. 8.板状构造、千枝构造和片状构造是交质岩中的常见构造. 9.方解石的化学式是“CaCO3”. 10.海岸线就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三、选择题(10分) 1.花岗岩是( ). A.喷出岩B.侵入岩C.交质岩 2.楚下水最主要的搬运作用是( ). A.机械搬运B.化学搬运C.生物搬运 3.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 ). A.滨海带B.浅海带C.深海带 4.震源深度是指( )的距离. A.震源到地震台站B.震源到震中C.震中到地震台站 5.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风化一搬运一剥蚀一沉积一戚岩B.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C.剥蚀一风化一沉积一搬运一成岩 6.爬行类动物繁殖的的时代是( ).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 7.闪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角闪石和斜长石B.辉石和斜长石C.斜长石和石英 8.能够成为良好隔水层的岩石是( ) A.砾岩B.粗砂岩C.泥岩

微机实验报告(1)

《微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KeilC的使用与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指导教师刘小英 专业班级中法1201 姓名肖洋学号 U3 联系电话 一、任务要求 1.掌握KeilC环境的使用 1)字节拆分、合并:调试程序,观察相关寄存器和单元的内容。 2)数据块填充:调试程序,观察相关寄存器和单元的内容。 2. 编写两个十六位数的加法程序。 有两个十六位无符号数,分别存放在从20H和30H开始的数据区中,低八位先存,高八 位在后,和存于R3(高八位)和R4(低八位),进位位存于R2。 二、设计思路 1.字节拆分、合并程序:利用汇编语言中的 XCHD 和 SWAP 两个语句来实现将八位二进制 数拆分为两个四位二进制数并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存储空间的功能,BCD 码与 30H 相或(加 上 30H)得到 ASCII 码。将两个 ASCII 码和 0FH 相与(高四位清零)得到 BCD 码,利 用 SWAP 语句将高位数放至高四位,将高位数和低位数相或可实现字节的合并。 2.数据块填充程序:将 R0 用作计数器,DPTR 用作片外数据指针,A 作为原始数据来源, 依顺序在片外的存储单元内容填充数据。利用循环语句来减少程序长度,并控制填充单 元个数为片外 100H 个。(通过 R0 的进位控制) 3.两个十六位数加法程序:把第一个十六位无符号数的地八位和高八位分别存于 20H 和 21H 中,把第二个十六位无符号数的地八位和高八位分别存于 30H 和 31H 中,对 20H 和 30H 中的两个低八位进行 ADD 加法操作,结果存于 R4 中;然后对 21H 和 31H 中的两 个高八位进行 ADDC 带进位的加法操作,结果存于 R3 中.然后将累加器 A 清零,并和#00H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考试试卷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大题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名称解释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之比,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浓集程度。 类质同像: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元素的赋存形式:元素在一定自然过程或其演化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不)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那些(不)容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固相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同位素分馏:是指在一系统中,某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两相中的现象。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着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能斯特分配系数:在温度、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i (溶质)在两相分配达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此常数KD 称为分配系数,或称能斯特分配系数。 亨利定律(稀溶液定律):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溶质的浓度n 与溶质摩尔浓度N 成正比。 浓度系数:元素在矿床中最低工业品位与克拉克值之比。 活度积:当T 一定时,难溶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的乘积为一常数。 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使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含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他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密… … … … 封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神秘国度的爱情故事实验报告 (2000字)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神秘国度的爱情故事 学生姓名谢良斌 学号 1224269809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 1221809 指导教师李翔 2014年 1月 5 日

东华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评分表 学生姓名:谢良斌班级:1221809 学号:201220180914 课程设计题目:神秘国度的爱情故事 一、课程设计题目:神秘国度的爱情故事 二、课程设计内容:

某个太空神秘国度中有很多美丽的小村,从太空中可以望见,小村间有路相连,更精确一点说,任意两村之问有且仅有一条路径。 小村a中有位年轻人爱上了自己村里的美丽姑娘。每天早晨,姑娘都要去小村b里的面包房工作,傍晚6点回到家。年轻人终于决定要向姑娘表白,他打算在小村c等着姑娘路过的时候把爱慕说出来。问题是,他不能确定小村c是否在小村b到小村a 之间的路径上。你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算法设计: 我们能够注意到条件中有一条“任意两村之间有且仅有一条路径”,这表明这是一棵n个节点的树,每次查询给定点c是否在其余两点a、b之间的路径上。最直接的解法是沿着a、b点往上找,直到相遇或者碰到c,不过这样对于全部节点在一条线上的树,每次查询的复杂度是o(n),肯定超时。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点c在a、b之间的路径上,那么它满足下面这个有趣的规律:点c在a、b之间的路径上当且仅当c仅是a、b其中一个节点的祖先——除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当c是a、b两点的最低公共祖先时,点c也在a、b的路径上(其实这道题的关键就是判断这个特殊情况)。因此,我们得到如下的算法:判断点c 是否仅是其中一个节点的祖先。如果是,那么c肯定在路径上(那么就有该青年可以等到这位美丽姑娘);否则,如果c是a、b两点的共同祖先,则判断c是否为最低公共祖先,如果是,那么c肯定在路径上(那么就有该青年可以等到这位美丽姑娘),否则c不在路径上(该青年不可以等到这位美丽姑娘)。 那么现在剩下两个问题: (1)如何快速判断一个点是否是另外一个点的祖先?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Geological Engineering (081401) 一、专业简介(Ⅰ Major Introduction) 地质工程专业门类为工科,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专业之一,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撑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始建于1956年,“探矿工程系”专业始建于1959年。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探矿工程”专业改名为“勘察工程”专业。1999年,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专业分别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分别隶属于当时的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勘察与机电工程系。2001年底,成都理工学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统一归属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仍设工程地质和钻掘工程两个方向。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以地质学及机械学原理为基础,认识、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我校工程地质方向主要在山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钻掘工程方向在岩土钻掘工程材料、岩土钻掘机具、定向钻探与取心、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平。 本专业全面落实企业导师制度,采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四年中,每年一次校外实习。 二、培养目标(Ⅱ 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相关工程训练,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地质工程相关领域承担资源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经过持续学习和工程实践锻炼达

微机实验报告

微机实验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实验 实验01 I/O端口地址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如原理图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 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90H OUT DX,AL(或IN AL,DX) Y2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 (II型机) 2. 接线 II型机: I/O 地址/Y2(290H---297H) 接 D 触发器/CLK I/O 地址/Y4(2A0H---2A7H) 接 D 触发器/CD D 触发器/D 接 D 触发器/SD 接+5V D 触发器/Q 接逻辑笔或L7 I型机: I/O 地址/Y4 接 D 触发器/CLK I/O 地址/Y5 接 D 触发器/CD

…… 三、实验内容 利用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四、实验内容实现分析 分析实验连接图;说明实现该内容的原理;画出流程图。 五、实验程序 DATA SEGMENT OUTPORT1 EQU 290H OUTPORT2 EQU 2A0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评价。 研究对象:工业矿体 基本任务:研究矿体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3.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4.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2.循序渐进: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3.全面研究; 4.综合评价; 5.经济合理 5.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目的与意义:减少勘查投资风险,确保后续勘查合理性,提高矿产勘查效益 5.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并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 7.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中经济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b):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 第二章矿床类型 1.矿床勘查类型: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及勘查难易程度,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划分的类型。划分目的: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实际工作,为合理选择勘查手段、勘查程度、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划分依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 2.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原则: 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原则; 2.从实际出发原则; 3.以主矿体为主原则; 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原则; 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原则 第三章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1.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 1.地质测量法:小比例尺地质测量(1:100万~50万);中比例尺地质测量(1:20万~5万);大比例尺 地质测量(1:1万以上) 2.重砂测量法: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 3.地球化学方法:岩石测量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法、水化学测量法、生物测量法 4.地球物理方法:与围岩有明显物性差别;有一定体积。放射性测量法、重磁电 5.遥感遥测法:视域广、信息丰富、定时定位观测、投入小效益高 6.探矿工程法: 坑探工程:探槽、浅井、平硐、石门、沿脉、穿脉、竖井、斜井 钻探工程:浅钻、岩心钻 2.影响勘查技术方法选择的因素:勘查工作阶段、工作区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工作区自然地理条件 第四章矿产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1.矿产预测的主要任务:总结成矿模式;提出找矿模型;提出具体的预测准则;实施预测;验证评价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修订稿) 2006年10月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其撰写在参照国家、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及语法规范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范(适用于我校所有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 一、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 1.《东华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000~5000字)、毕业实习成绩鉴定表、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毕业设计(论文)进展中期小结、教师评语和评分表、毕业答辩评分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卡等); 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 3. 外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 图纸、软盘等; 5.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日志。 二、毕业设计(论文)存档文档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使用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存放。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应包括(一)中规定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存档文档应按要求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 毕业设计(论文)存档文档应按顺序分成两册装订。封面应按照学校提供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封面颜色可以院系为单位统一自行选用,填写论文题目、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其中“申请学位级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填写,如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文学学士等。扉页的内容、格式与封面相同。 第一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 第二册(即附件——东华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的内容和装订顺序已经确定,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 外文译文与原文复印件、文献综述与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电子文档、软盘及学生日志等资料一起放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阅、答辩后,交院(系)统一归档保存。 三、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标题、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一)标题、封面及扉页 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标题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5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教务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总体情况 2013.01

一、中心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物理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首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创新能力优秀人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的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构建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实验室搬迁到化工楼E座一、二、三楼,实验室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增加,五年多来,累计投资33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改造及仪器设备的更新,现有实验室面积1040m2,仪器设备总台数895台。根据学校“实验中心-实验室-实验分室”的管理模式,2010年数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院教学资源,2011年学院成立了数理学院实验中心,下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统计学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分为力热综合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机房、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四大部分组成,承担全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创新与演示实验、部分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和部分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管理规范、教学规范。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物理思想突出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性强的项目提炼并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密切跟踪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体系包括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五个层次。其先进性(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综合性(理论方法应用)、实用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针对性(学科特点专业特色)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获批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校级实验实践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2020年东华大学计算机病毒课实验六宏病毒实验报告.pdf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老师: 日期:

一. 实验目的 Word宏是指能组织到一起为独立命令使用的一系列Word指令,它能使日常工作变得容易。本实验演示了宏的编写,通过两个简单的宏病毒示例,说明宏的原理及其安全漏洞和缺陷,理解宏病毒的作用机制,从而加强对宏病毒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二. 实验内容 1. macro virus中的内容 2. 信安实验平台--->计算机病毒篇 ---->计算机宏病毒 3. 结合杀毒软件如诺顿、卡巴斯基等,观察病毒查杀现象 三. 实验环境 1. macro virus 硬件设备:局域网,终端PC机。 系统软件: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支撑软件:Word 2003 软件设置:关闭杀毒软;打开Word 2003,在工具→宏→安全性中,将安全级别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实验环境配置如下图所示:

受感染终端受感染 Word 文档 被感染终端 2.计算机宏病毒 硬件设备:部署 WIN2003 系统的PC 机一台 软件工具:Office word2007

四.实验步骤及截图 1.自我复制,感染word公用模板和当前文档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 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上代码,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 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成都理工大学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整理(必考)

第一章绪论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研究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地壳和岩石圈的运动样式; 推动地壳和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主要的大地构造学派: 1、槽台学说、多旋迴学说、地洼学说 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海陆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3、海底扩张赫斯(Hess)和迪茨(Dietz)瓦因(Vine)和导师马修斯发现磁异常条带 4、板块构造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摩根、麦肯齐法国的勒皮松等进一步发展 5、地质力学 6、其他:深大断裂、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说、断块学说等 槽台学说--强调地壳物质的垂直运动。 地洼学说--强调地块垂直运动的强弱变化。 地质力学--强调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大陆漂移--强调大陆的水平运动。 海底扩张--强调洋壳的诞生和消亡。 板块构造--强调地幔物质热的对流运动。 其他: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断块学说。 中国五大构造学派: 地质力学——李四光 多旋回学说——黄汲清 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洼学说——陈国达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板块构造学说经历了从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经过发展、完善,形成系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不断补充最新的观测资料,目前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接受。但在解释某些陆内变形时,显得力不从心。(?) 槽台学说、地质力学等其它大地构造理论,从不同的方向入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释部分地质现象,早期文献应用的是这些大地构造理论,甚至现今仍有人使用其中的某些概念。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历史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高温高压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实验、深海钻探、行星类比

东华大学微机实验报告答案(软件)

目录 实验一DEBUG的启动及其基本命令的使用实验二内存操作数及寻址方法 实验三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实验四查表程序设计 实验五系统功能调用 实验六分支程序设计 实验七循环程序设计 实验八子程序设计 实验九综合程序设计 实验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实验一 DEBUG的启动及其基本命令的使用 源程序:(指导书中给出) DA TA SEGMENT STRING1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STRING2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MESS1 DB 'Match.',13,10,'$' MESS2 DB 'No Match.',13,10,'$' DA 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DB 40 DUP (?) STACK ENDS PROGNAM SEGMENT ASSUME CS:PROGNAM,DS:DA TA,ES:DA TA,SS:STACK MAIN PROC FAR START: PUSH DS XOR AX,AX PUSH AX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LEA SI,STRING1 LEA DI,STRING2 CLD MOV CX,25 REPZ CMPSB JZ MA TCH LEA DX,MESS2 JMP SHORT DISP MATCH: LEA DX,MESS1 DISP: MOV AH,09h INT 21H RET MAIN ENDP PROGNAM ENDS END START 运行结果:

拆装实验报告1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专业技术综合实践 院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学号:1030670326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程倩娟 指导教师:刘汉代 二〇一三年六月

夹具拆装综合实践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夹具的结构和夹具主要零部件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如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机构、辅助装置; 2、了解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机构、辅助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 3、熟悉夹具的拆装和调整过程,初步掌握夹具的工作原理。 注意事项:1. 夹具体的材料; 2. 定位方式的选择; 3. 夹紧机构确定; 二、实验设备及拆装工具 1、实验设备:夹具 2、拆装工具:各类扳手、钳子、螺丝刀、锤子等。 分组安排: 注:F是组长,担任检查和调试任务。 三、实验内容 1、双臂曲柄钻孔组合夹具结构简图及拆装步骤

1)双臂曲柄钻孔夹具结构简图(如下) 双臂曲柄钻孔组合夹具 1—长方形基础板2—伸长板3、4、12—方形支承5—圆形定位盘6—圆柱形定位销7—螺栓8—垫圈9—螺母10—a孔 11、14—钻模板13—b孔15—槽用方头螺栓 2、确定拆装方案 1)拆过程 旋转螺母9,使其从螺栓杆7上取下;依次取下垫片8、工件、定位销6、定位盘5、方形支撑4、最后从基础板1上取下螺栓杆7。 工件定位装置拆卸:旋转螺母,使其从螺栓杆上取下;然后取下垫片;从钻套10中取下定位螺钉,然后从螺杆上取下钻模板11、依次取下方形支座12、将螺栓杆从基础板1上拿下。 旋转螺母,将其从螺纹杆上拿下,然后取下垫片,将方形支撑3从螺栓杆上取下;旋转螺母,将其从螺栓杆上取下,依次取下伸长板2,最后从基础板上取下螺栓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