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表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表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表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表格)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表

格)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学写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应该怎样写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指出下面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几。

7.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三.练习

1.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利用电脑或实物投影集体完成。

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

四.思维训练

说一说阴影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课题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型新

第 2课时

备课教师单位总第 2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同样大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

越少。

2.掌握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等大的圆纸片5张,等大的正方形纸片2张,水彩笔,投影仪。

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引入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二.新授

1.教学第88页例2。

(1)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是小熊吃的蛋糕多一

些,还是小兔吃的蛋糕多一些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当作蛋糕,分一分,

比一比。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片呢?

生:只有两张纸同样大小时,才能知道是谁的多。

(2)在小组里折一折,比一比。

(3)小组交流。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掌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学会选择拼图法,使得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 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从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发现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例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整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 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对于小数的认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 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利用以前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迁移到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并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丰富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以元、角、分

等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 数大小的方法、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算法探究,教 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 己总结算理,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1~92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米为单位时小数的实际含义。 2.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方法的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

三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案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它有4个直角。 最后,教师指出,我们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边。 三、动手实践,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 1.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用钉子板来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好吗?看谁围的图形最美! 2.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做”第2题) 用一张纸先折出一个长方形,再用这个长方形折一个正方形。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做”第1题) 请你在方格纸上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引领提升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下面来考考大家! 五、课堂小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课后请同学们找找。 六、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在图中画出来。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六、教学后记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例3。 四人一小组,合作求周长。每组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平面图形(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树叶)。 1.四人一组小声讨论:哪一个图形的周长最容易知道? 2.比赛求周长:现在我们来比赛,看哪一组最先求出你们认为最容易知道的那个图形的周长。 3.学生汇报。 你们求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 4.测量树叶的周长。 在这些图形和物品中,哪一个的周长最难得到?(树叶)你们有办法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呢?四人一组合作测量。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沿着边缘围,线要先拉直后测量等等)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交流吗? 2.你能举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五、变式练习 现在用180米的彩带,把这个图案围一圈后,还剩下多少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7页的例4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第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尝试着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生:先求出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3.2元。冉求出买1个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1元,因为剩的3.2元大于需要的3.1元,所以小丽的钱够;而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 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②师:你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指第一步) 生: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③师:这是怎么算的?这步呢?(指第二步和右边的第一步) 学生结合竖式的过程,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这两位同学都是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不带橡皮和带橡皮)需要的钱数,再和1 0元比较。不同的是左边的同学是分步计算的,右边的同学列的是综合算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知道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把一些东西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比较公平呢?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苹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瓶矿泉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蛋糕。二、探究 (一)活动一 打开数学书87页,仔细读例题一,完成下列问题: 说一说,蛋糕的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

把一个蛋糕()分成()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 写一写二分之一。(提示:先写短横,再写2.最后写1)( 1 )······() —······(分数 线) ( 2 )······() 记一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想一想,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二)探究活动二:探索几分之一的含义 1.学生自主折纸,折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2.学生同桌间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找到他的二分之一的. 3.请学生在全班展示,一边说,一边演示 4.小结:折的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拓展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活动三:比较分数的大小 1.分大组折分数,集体交流展示 2.通过展示的图,观察图片比较大小 3.通过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发现分数大小比较 规律: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完成想想做做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解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长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单元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主要教学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部分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的学习。 学情分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活动,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和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共6课时 1.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2.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练习十七1课时。 3.周长的认识及练习十八1课时。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已经具备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密切相关。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概念的宝贵资源。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有助于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的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视野拓宽到生活 的空间,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从中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3.7.6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反馈时突出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0.57元表示( )元( )角( )分。 9.87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6元5角 =( )元 1米2分米 =( )米 2.把1千克.0.56千克.0.6千克.1千克20克从大到小排列是: ( )>( )>( )>( ) 3.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4.小亮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4.6元;又买了一天《宇宙探险》,花了10.5元。小亮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现在来检测一下你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主检测题 (一)填空。 1.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12.5元 9.65元 3.50元 ( ) ( ) ( ) 2.一根绳子4米,用去1.6米,还剩下( )米。 3.3分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25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4.按要求填空。 分数 小数 表示 米 ( )米 ( )米( )厘米 元 0.86元 ( )元 ( )角( )分 米 ( )米 8分米9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0.8 ○ 0.7 0.12 ○ 0.21 0.45 ○ 0.35 2.4 ○ 0.08 0.08 ○ 0.18 2.05 ○ 0.52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0.5+0.4 = 1.4+2.7 = 8.2+3.7 = 7.5+2.4 = 1.8-2.7 =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

1.认识小数。 (1)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2)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3)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位小数的加法。 (2)一位小数的减法。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观察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仅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信心。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认识小数 教材第91、第92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1、第3题。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米尺,同学们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阿姨就会给爸爸妈妈什么呢?(收款凭证)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有条件的放在实物投影上投影出来)同学们,老师这也有一张收款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据,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在磁性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怎么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文具标价牌,将其分成两类)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一课时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四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 2、导入新课。 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关于四边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自己先判断一下哪个是四边形。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一下以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四边形? 同桌议论一下,然后指名说一说。 小结:四边形的特征是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板书) 3.动手折一折

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那请你们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折出一个和它不同的四边形。 4、展示生活中一些表面是四边形的物体。 四、课堂练一练 课件出示一些试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给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在练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用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布置 填一填 1、四边形的特点是有()条()边和()个角。 2、黑板的面是()形,手帕的面是()形。 二、找出四边形。 板书设计 四边形 1、认识四边形 四边形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2、四边形的特征: (1)有4条直的边 (2)有4个角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两部分。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块,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小数的认识以及分数的进一步认识,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 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难点: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认识小数(1) 【教学内容】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 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 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具学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 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 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新课讲授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 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 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 (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会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在时间生活中加以应用,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一、二小数。 3、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4、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的含义的解答。 认识小数----------------------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

0.1.0.01的含义。 教具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 ()( )( ) ( ) 2、填空: (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 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 ()/ ()。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 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厂的 ()/();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 () (3)1米=()分米1分米=() 厘米1米=()厘米 1元= ()角1角= () 分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 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 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 4元6角或4.6元) (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 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 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 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 要用0占位。 3、小数的读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和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具:多媒体课件、月饼实物图、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动手不动口。请注意游戏的规则就和名字一样“动手不动口”。所有违反规则的同学下节课要给大家表演节目的。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地)准备好了! 师:(举起三支粉笔)这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举起五支粉笔)数字几? (举起两支粉笔)数字几? (学生举起手指示意) 师:看来游戏对大家没什么挑战性了!咱们增加点难度怎么样? 生:(热情的)好! 师:8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生:(迅速的伸出四根手指) 师: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生:(迅速的伸出两根手指) 师: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生:(迅速的伸出1根手指,且开始得意了) 师: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生:(沉默片刻后,学生展示了五花八门的手势,还有人拒绝出示,也有人喊出声来) 师:看来,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的苹果用咱们以前学过的1、2、3、4……没法表示,这就需要咱们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种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1/2 1.师:分数起源于“分”。在和他们正式见面之前,先猜一猜,这个“分数”的“分”指的是什么? 生1:分开。 生2:平均分。 师:你们比较赞同哪一种认识? 生:平均分。 师:那咱们来认识几个具体的分数,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投影出示情境图) 师:聪聪和明明是一对好朋友。一天,聪聪带回一个月饼,准备分给明明吃,他对明明说:“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配音) 2.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样分才准确?(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到其中的一份)。 3.折一折、分一分:请一位同学上台拿出教师所准备的实物图折一折、分一分,边操作边说。 4.学生评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作评价。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6节) 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四边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学反思:通过直观教学,学生能很明确的分辩出四边形的图形,了解其特点。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采取动手操作与计算周长紧密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1.阅读理解,明确要求。 在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之前,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明确了目标。 2.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后进行操作,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或摆或画,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3.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通过课堂活动卡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图形的长、宽、长与宽的差及周长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并总结出解决

此类问题的规律,提高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 学生准备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方格纸、直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完成学情检测卡,并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讨论拼成的图形的区别。 (1)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 方法一 周长:(4+1)×2=10(厘米) 方法二 周长:2×4=8(厘米) (2)讨论两个图形的区别,全班交流。 区别一方法一拼成的是长方形,方法二拼成的是正方形。区别二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2厘米。2.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的拼图完成得非常好,周长计算得也十分准确,尤其是我们发现用同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两个图形,不仅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等。 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的学习。 学情分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的过程。因为几何初步认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是比较抽象的。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过画出他们。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具空间观念和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分配 6课时 第一课时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课方格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在小组里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第79页例1) 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 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自己画出一个四边形吗? 学生尝试画四边形,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正确的学生给给予表扬鼓励。 2.教学例2。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出示例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上学年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模拟开鞋店”“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1.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继续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材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统计题材,介绍了用画“×”的方法来表示数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使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即先通过交流哪种方法记录既清楚又方便,然后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再对数据进行分析。 3.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小鞋店1课时 2快乐成长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修订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教师可准备一些物品和图形) 课件出示: 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 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二、新授 1.理解周长的含义。 (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 找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 (2)总结周长的含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 (1)出示: 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①用直尺量。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 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 ③用米尺量。在钟表上作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2)出示: ①学生分小组思考、实验,怎样用手中的工具量出它的周长。 ②汇报交流,用绳子先围,再量。 (3)出示: 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4)出示: 你能知道它的周长吗 把每条边都量出来,再加在一起。 (5)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 先用绳子围一圈,再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三、总结: 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明确认识图形的周长,探索得出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四、布置作业 什么是周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